藍牙技術標準是多少
1. 藍牙4.0、4.2、5.0、5.1速度分別是多少
高速模式,藍牙4.0-4.2都為24 Mbit/s,藍牙5.0-5.1速度48 Mbit/s。低速,藍牙4.2為1-3Mbps,5.0增加了125k/1M/2Mbps。
藍牙技術系統中的底層硬體模塊由基帶、跳頻和鏈路管理。其中,基帶是完成藍牙數據和跳頻的傳輸。無線調頻層是不需要授權的通過2.4GHz ISM頻段的微波。
數據流傳輸和過濾就是在無線調頻層實現的,主要定義了藍牙收發器在此頻帶正常工作所需要滿足的條件。鏈路管理實現了鏈路建立、連接和拆除的安全控制。
(1)藍牙技術標準是多少擴展閱讀:
藍牙技術及藍牙產品的特點主要有:
1、藍牙技術的適用設備多,無需電纜,通過無線使電腦和電信連網進行通信。
2、藍牙技術的工作頻段全球通用,適用於全球范圍內用戶無界限的使用,解決了蜂窩式行動電話的「國界」障礙。藍牙技術產品使用方便,利用藍牙設備可以搜索到另外一個藍牙技術產品,迅速建立起兩個設備之間的聯系,在控制軟體的作用下,可以自動傳輸數據。
3、藍牙技術的安全性和抗干擾能力強,由於藍牙技術具有跳頻的功能,有效避免了ISM頻帶遇到干擾源。藍牙技術的兼容性較好,藍牙技術已經能夠發展成為獨立於操作系統的一項技術,實現了各種操作系統中良好的兼容性能。
2. 藍牙技術是一項無線電技術其傳輸范圍在多少米左右
藍牙(Bluetooth)是由東芝、愛立信、IBM、Intel和諾基亞於1998年5月共同提出的近距離無線數據通訊技術標准.它能夠在10米的半徑范圍內實現單點對多點的無線數據和聲音傳輸,其數據傳輸帶寬可達1Mbps.通訊介質為頻率在2.402GHz到2.480GHz之間的電磁波.
3. 杭州藍牙LE Audio技術標准
新一代藍牙技術標准:LE-audio,主要特點是:低功耗、高性能。
月7日,CES2020展上,藍牙技術聯盟發布了新一代藍牙技術標准:LE-audio。
主要特點是:低功耗、高性能。
特別是其支持「多重音頻流技術」將對TWS(真無線)耳機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簡單的來說:目前的藍牙發射設備只能連接單個接收設備,TWS耳機中的一隻單元接收藍牙信號後還要轉發一個聲道的信息到另一隻耳機上。
而LE-audio標准下,發射端可直接同時連接TWS左右單元,大大降低了延遲、提升穩定性。
這也意味著TWS耳機未來將有一個階段性的更新換代。
4. 藍牙規范(HSP、HFP、A2DP)、藍牙版本(1.0、1.2、2.0、3.0、4.0)之間是什麼關系
藍牙耳機現在主要有三大規格———HSP、HFP和A2DP。他們分別代表不同的功能。
HeadsetPro-file(HSP)代表耳機功能,提供手機與耳機之間通信所需的基本功能。
HandProfile(HFP)則代表免提功能,HFP在HSP的基礎上增加了某些擴展功能。
Advanced Audio Distribution Profile(A2DP),指的是 藍牙音頻傳輸模型協定。
HFP格式的藍牙耳機支持手機功能比較完整,消費者可在耳機上操作手機設定好的重撥、來電保留、來電拒聽等免提選項功能。
A2DP是高級音頻傳送規格,允許傳輸立體聲音頻信號,相比用於 HSP 和 HFP 的單聲道加密,質量要好得多。
A2DP能夠讓兩個同樣支持藍牙音效傳輸的裝置互相連接,都能輸出如CD音質(16 bits,44.1 kHz)般的音樂。假如有一方沒有支持A2DP的話,這時音效就只能輸出Handsfree Profile(8 bits,8 kHz),就算耳機是採用雙耳筒的設計,也只能有一般電話的單聲道音質,與真正的立體聲相去甚遠。
藍牙版本(1.0、1.2、2.0、3.0、4.0)代表不同的技術版本。截止到目前,藍牙共有六個版本:V1.1 / 1.2 / 2.0 / 2.1 / 3.0 / 4.0,以通訊距離來在不同版本可再分為Class A與Class B,Class A由於成本高主要用於商業特殊用途,我們日常接觸的大多是Class B。
V1.1與1.2為最早期的版本,傳輸速率僅有748~810kb/s,由於是早期設計,通訊質量並不算好,還易受到同頻率產品的干擾。
直到藍牙2.0+EDR標準的推出,藍牙的實用性得到了大幅的提升,現在市場上能見到的產品也大多是2.0版本以後的,藍牙2.0+EDR的傳輸速率達到了2.1Mbps,相對於1.2提升了三倍。
隨後藍牙2.1+EDR的推出增加了Sniff Subrating功能,透過設定在2個裝置之間互相確認訊號的發送間隔來達到節省功耗的目的。採用此技術後,讓藍牙2.1+EDR的待機時間可以延長5倍以上,具備了更加的省電效果。
藍牙3.0的推出,讓數據傳輸速率再次提高到了大約24Mbps,同時還可以調用WiFi功能實現高速數據傳輸。緊接著藍牙4.0的推出實現了最遠100米的傳輸距離,同時擁有更低的功耗和3毫秒低延遲。
藍牙4.0最重要的特性是省電科技,極低的運行和待機功耗可以使一粒紐扣電池連續工作數年之久。此外,低成本和跨廠商互操作性,3毫秒低延遲、100米以上超長距離、AES-128加密等諸多特色,可以用於計步器、心律監視器、智能儀表、感測器物聯網等眾多領域,大大擴展藍牙技術的應用范圍。
藍牙4.0依舊向下兼容,包含經典藍牙技術規范和最高速度24Mbps的藍牙高速技術規范。三種技術規范可單獨使用,也可同時運行,現在的藍牙4.0已經走向了商用。
拓展資料
藍牙(Bluetooth®):是一種無線技術標准,可實現固定設備、移動設備和樓宇個人域網之間的短距離數據交換(使用2.4—2.485GHz的ISM波段的UHF無線電波)。藍牙技術最初由電信巨頭愛立信公司於1994年創制,當時是作為RS232數據線的替代方案。藍牙可連接多個設備,克服了數據同步的難題。
5. 藍牙5.0什麼時候可以使用 藍牙5.0技術標準是什麼
1,藍牙技術聯盟在倫敦正式發布了最新的藍牙5.0技術標准,全新的藍牙5.0標准將於今年年底或2017年年初正式推出,同時也會更新支持該標準的設備
2,官方表示,全新藍牙5.0標准在性能上將遠超目前的版本,包括在有效傳輸距離上將是4.2LE版本的4倍,理論上,藍牙發射和接收設備之間的有效工作距離可達300米。而傳輸速度將是4.2LE版本的2倍,速度上限為24Mbps。
3,藍牙5.0允許無需配對接受信標的數據,比如廣告、Beacon、位置信息等,這一傳輸率提高了8倍。
4,藍牙5.0針對物聯網進行了很多底層優化,力求以更低的功耗和更高的性能為智能家居服務
6. 藍牙5.0標准有什麼特點 藍牙5.0的七大特點介紹
1、藍牙(bluetooth®):是一種無線技術標准,可實現固定設備、移動設備和樓宇個人域網之間的短距離數據交換(使用2.4~2.485ghz的ism波段的uhf無線電波)。藍牙技術最初由電信巨頭愛立信公司於1994年創制,當時是作為rs232數據線的替代方案。藍牙可連接多個設備,克服了數據同步的難題。2、藍牙是基於數據包、有著主從架構的協議。一個主設備至多可和同一微微網中的七個從設備通訊。所有設備共享主設備的時鍾。分組交換基於主設備定義的、以312.5µs為間隔運行的基礎時鍾。兩個時鍾周期構成一個625µs的槽,兩個時間隙就構成了一個1250µs的縫隙對。在單槽封包的簡單情況下,主設備在雙數槽發送信息、單數槽接受信息。而從設備則正好相反。封包容量可長達1、3、或5個時間隙,但無論是哪種情況,主設備都會從雙數槽開始傳輸,從設備從單數槽開始傳輸。3、其目標是實現最高數據傳輸速度1mbps(有效傳輸速度為721kbps)、最大傳輸距離達10米,用戶不必經過允許便可利用2.4ghz的ism(工業、科學、醫學)頻帶,在其上設立79個帶寬為1mhz的信道,用每秒鍾切換1600次的頻率、滾齒(hobbing)方式的頻譜擴散技術來實現電波的收發。這也就是藍牙技術的由來和特點。
7. 藍牙技術是一項無線電技術其傳輸范圍在多少米左右
很廣,看藍牙設備了,世界最好的藍牙范圍是從拉絲為家私到紐約,手機一般就是8米到12米,要是藍牙正在連接傳輸,可以在20米左右,
8. 藍牙的標準是IEEE 802.15是什麼意思
IEEE 802.15是由 IEEE 制定的一種藍牙無線通信規范標准,應用於無線個人區域網(WPAN)。IEEE 802.15具有以下特徵,如短程、低能量、低成本、小型網路及通信設備,適用於個人操作空間。
原版802.15.1來源於藍牙規范並與藍牙1.1完全兼容使用。藍牙技術廣泛成為攜帶型數字設備包括筆記本、計算機、外圍設備、蜂窩、電話、傳呼機以及消費電子設備等無線通信的規范。該規范支持連接 Internet。802.15.1/藍牙規定了 OSI 模型中的物理層和數據鏈路層下的四個子層標准:
RF layer:該無線介面基於天線能力,范圍從0 dBm 到 20 dBm。藍牙技術運行在2.4 GHz 波段並且傳輸鏈路范圍從10厘米到10米左右。
基帶層(Baseband Layer):在設備之間建立藍牙物理鏈路,從而形成一個 Piconet(即微微網) - 通過藍牙技術連接在一起的網路設備。
鏈路管理器(Link Manager):在藍牙設備間建立鏈路。鏈路管理器的其它功能還包括:安全、基帶數據包大小協商、電源模式、藍牙設備的周期性控制以及藍牙設備在 Piconet 中的連接狀態。
邏輯鏈路控制和適配協議(L2CAP:Logical Link Control and Adaptation Protocol):提供無連接和面向連接服務的上層協議。
IEEE 802.15工作組努力改進藍牙技術標准。他們提出兩種通用802.15種類,即:低速率的802.15.4(TG4)和高速率的802.15.3(TG3)。TG4 版本支持20 Kbps 或250 Kbps 的數據速率,低功耗低成本。TG3 版本支持20 Mbps 及以上的數據速率,應用於多媒體應用程序。
IEEE 802.15/Bluetooth、IEEE 802.11/WLAN 和 IEEE 802.16/WiMAX 三種技術是相輔相成,且在當今無線通信中各自都發揮著重要作用。以下是關於這三種技術的一份表格:
9. 藍牙是什麼,有什麼標准,具體參數
"藍牙"(Bluetooth)是一種低功率短距離的無線連接技術標準的代稱,"藍牙"一詞取自一位在公元10世紀統一了丹麥的國王,哈拉德二世、(Harald)的綽號,即"藍牙"(Bluetooth)。"藍牙"技術的最初倡導者是五家世界著名的計算機和通信公司:愛立信Ericsson, 國際商用機器IBM, 英特爾Intel, 諾基亞Nokia, 和東芝Toshiba。並於1998年5月成立了"藍牙"特殊利益集團(Bluetooth Special Interest Group-SIG) ,該組織採取了向產業界無償轉讓該項專利技術的策略,以實現其全球統一標準的目標。
其目標是實現最高數據傳輸速度1Mbps(有效傳輸速度為721kbps)、最大傳輸距離達10米,用戶不必經過允許便可利用2.4GHz的ISM(工業、科學、醫學)頻帶,在其上設立79個帶寬為1MHz的信道,用每秒鍾切換1600次的頻率、滾齒(hobbing)方式的頻譜擴散技術來實現電波的收發。這也就是藍牙技術的由來和特點。使用藍牙技術進行通信的設備,分為決定頻率滾齒模式"主叫方"和它的通信對手"受取方"。主叫方可同時與7台受取方通信。因此可以把主叫方連同7台受取方共8台設備連接成名為Piconet(鋸齒網)的子網。Piconet內的受取方可以同時作為兩個以上Piconet的受取方。1999年7月,藍牙公布了正式規格BluetoothVersion 1.0。遵從這一規格的行動電話和筆記本電腦將於1999年底或2000年初上市。聲稱要把藍牙技術產品化的企業正與日俱增,目前藍牙標准化團體"BluetoothSIG(特 別興趣組合)"的成員企業數已增加到800家以上。
"藍牙"技術的設計初衷就是將智能行動電話與筆記本電腦、掌上電腦以及各種數字化的信息設備都能不再用電纜,而是用一種小型的、低成本的無線通信技術連接起來;進而形成一種個人身邊的網路,使得在其范圍之內各種信息化的移動便攜設備都能無縫地實現資源共享。據國外權威機構預計,幾年以後,全世界將會有數以億計的數字行動電話、PC機以及各種信息設備都會將基於藍牙技術的無線介面作為一種標准配置。藍牙技術將在多種領域迅速發展,其典型應用環境包括無線辦公環境(Wireless Office)、汽車工業、醫療設備等。Bluetooth將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扮演重要角色,市場潛力巨大,該技術正成為21世紀的投資熱點。
所謂藍牙(Bluetooth)技術,實際上是一種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利用「藍牙」技術,能夠有效地簡化掌上電腦、筆記本電腦和行動電話手機等移動通信終端設備之間的通信,也能夠成功地簡化以上這些設備與Internet之間的通信,從而使這些現代通信設備與網際網路之間的數據傳輸變得更加迅速高效,為無線通信拓寬道路。說得通俗一點,就是藍牙技術使得現代一些輕易攜帶的移動通信設備和電腦設備,不必藉助電纜就能聯網,並且能夠實現無線上網際網路,其實際應用范圍還可以拓展到各種家電產品、消費電子產品和汽車等信息家電,組成一個巨大的無線通信網路。
「藍牙」的形成背景是這樣的:1998年5月,愛立信、諾基亞、東芝、IBM和英特爾公司等五家著名廠商,在聯合開展短程無線通信技術的標准化活動時提出了藍牙技術,其宗旨是提供一種短距離、低成本的無線傳輸應用技術。這五家廠商還成立了藍牙特別興趣組,以使藍牙技術能夠成為未來的無線通信標准。晶元霸主Intel公司負責半導體晶元和傳輸軟體的開發,愛立信負責無線射頻和行動電話軟體的開發,IBM和東芝負責筆記本電腦介面規格的開發。1999年下半年,著名的業界巨頭微軟、摩托羅拉、三康、朗訊與藍牙特別小組的五家公司共同發起成立了藍牙技術推廣組織,從而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一股「藍牙」熱潮。全球業界即將開發一大批藍牙技術的應用產品,使藍牙技術呈現出極其廣闊的市場前景,並預示著21世紀初將迎來波瀾壯闊的全球無線通信浪潮。
什麼是藍牙?
藍牙(Bluetooth)是由東芝、愛立信、IBM、Intel和諾基亞於1998年5月共同提出的近距離無線數據通訊技術標准。它能夠在10米的半徑范圍內實現單點對多點的無線數據和聲音傳輸,其數據傳輸帶寬可達1Mbps。通訊介質為頻率在2.402GHz到2.480GHz之間的電磁波。
藍牙通訊技術的特點
■藍牙工作在全球開放的2.4GHz ISM(即工業、科學、醫學)頻段;
■使用跳頻頻譜擴展技術,把頻帶分成若干個跳頻信道(hop channel),在一次連接中,無線電收發器按一定的碼序列不斷地從一個信道「跳」到另一個信道;
■一台藍牙設備可同時與其它七台藍牙設備建立連接;
■數據傳輸速率可達1Mbit/s;
■低功耗、通訊安全性好;
■在有效范圍內可越過障礙物進行連接,沒有特別的通訊視角和方向要求;
■支持語音傳輸;
■組網簡單方便
藍牙通訊技術的用途
藍牙技術是一種新興的技術,尚未投入廣泛應用,目前許多藍牙設備還處於實驗室試驗階段。但可以肯定的是現在多數具有紅外無線數據通訊功能的設備,在將來一樣可以使用藍牙技術來實現無線連接。同時藍牙技術的網路特點和語音傳輸技術使它還可以實現紅外技術無法實現的某些特定功能,如無線電話、多台設備組網等等。
廠家和消費者的認同度
藍牙技術已獲得了兩千餘家企業的響應,從而擁有了巨大的開發和生產能力。藍牙已擁有了很高的知名度,廣大消費者對這一技術很有興趣。
植入成本
目前市面上的藍牙設備還是比較少見。USB介面藍牙適配器、藍牙PC卡和藍牙手機已經有了面向市場的產品,售價都很高。由此可見藍牙早期發展階段植入成本還是比較高的。但估計批量化後植入成本可在30美元以下。在藍牙技術發展成熟的時期,植入成本應該可以控制在10美元以內。
10. 關於藍牙
藍牙是一種支持設備短距離通信(一般是10m之內)的無線電技術。能在包括行動電話、PDA、無線耳機、筆記本電腦、相關外設等眾多設備之間進行無線信息交換。藍牙的標準是IEEE802.15,工作在2.4GHz 頻帶,帶寬為1Mb/s。
「藍牙」(Bluetooth)原是一位在10世紀統一丹麥的國王,他將當時的瑞典、芬蘭與丹麥統一起來。用他的名字來命名這種新的技術標准,含有將四分五裂的局面統一起來的意思。藍牙技術使用高速跳頻(FH,Frequency Hopping)和時分多址(TDMA,Time DivesionMuli—access)等先進技術,在近距離內最廉價地將幾台數字化設備(各種移動設備、固定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終端設備、各種數字數據系統,如數字照相機、數字攝像機等,甚至各種家用電器、自動化設備)呈網狀鏈接起來。藍牙技術將是網路中各種外圍設備介面的統一橋梁,它消除了設備之間的連線,取而代之以無線連接。
藍牙是一種短距的無線通訊技術,電子裝置彼此可以透過藍牙而連接起來,省去了傳統的電線。透過晶元上的無線接收器,配有藍牙技術的電子產品能夠在十公尺的距離內彼此相通,傳輸速度可以達到每秒鍾1兆位元組。以往紅外線介面的傳輸技術需要電子裝置在視線之內的距離,而現在有了藍牙技術,這樣的麻煩也可以免除了。
藍牙(Bluetooth)是由東芝、愛立信、IBM、Intel和諾基亞於1998年5月共同提出的近距離無線數字通信的技術標准。 其目標是實現最高數據傳輸速度1Mb/s(有效傳輸速度為721kb/s)、最大傳輸距離為10米,用戶不必經過申請便可利用2.4GHz的ISM(工業、科學、醫學)頻帶,在其上設立79個帶寬為1MHz的信道,用每秒鍾切換1600次的頻率、滾齒方式的頻譜擴散技術來實現電波的收發。
藍牙技術的優勢:支持語音和數據傳輸;採用無線電技術,傳輸范圍大,可穿透不同物質以及在物質間擴散;採用跳頻展頻技術,抗干擾性強,不易竊聽;使用在各國都不受限制的頻譜,理論上說,不存在干擾問題;功耗低;成本低。藍牙的劣勢:傳輸速度慢。 藍牙的技術性能參數:有效傳輸距離為10cm~10m,增加發射功率可達到100米,甚至更遠。收發器工作頻率為2.45GHz ,覆蓋范圍是相隔1MHz的79個通道(從2.402GHz到2.480GHz )。數據傳輸技術使用短封包,跳頻展頻技術,1600次/秒,防止偷聽和避免干擾;每次傳送一個封包,封包的大小從126~287bit;封包的內容可以是包含數據或者語音等不同服務的資料。數據傳輸帶寬為同步連接可達到每個方向32.6Kbps,接近於10倍典型的56kb/s Modem的模擬連接速率,非同步連接允許一個方向的數據傳輸速率達到721kb/s,用於上載或下載,這時相反方向的速率是57.6kb/s;數據傳輸通道為留出3條並發的同步語音通道,每條帶寬64kb/s;語音與數據也可以混合在一個通道內,提供一個64kb/s同步語音連接和一個非同步數據連接。網路連接使用加密技術,同時採用口令驗證連接設備,可同時與其他7個以內的設備構成藍牙微網(Piconet ),1個藍牙設備可以同時加入8個不同的微網,每個微網分別有1Mb/s的傳輸頻寬,當2個以上的設備共享一個Channel時,就可以構成一個藍牙微網,並由其中的一個裝置主導傳輸量,當設備尚未加入藍牙微網時,它先進入待機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