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標准排列是多少
『壹』 乒乓球的標準是什麼
1.發球:基礎地分為側旋,上旋,下旋和平擊球,旋轉性質可以相互融合,變化很多.發球的落點上又有許多講究,長短,輕重,左右又可以相結合,再與旋轉結合,配合平擊(奔球)擾亂對方的節奏,可謂千變萬化啊.
2.一般情況,以右手為例,正手發的以帶左側旋的為多,因為球拍的運動軌跡是向發球者的左邊的,同理,反手多為帶右側旋的.
當然,如今用正手發反旋轉越來越普及,也就是用正手發右側旋的,球拍由靠近身體的地方引拍,向遠離身體的地方運動,以此軌跡來摩擦球製造旋轉,與反手發球的旋轉性質相同,但是由於身體的限制,球的性質有很大不同,接起來會不習慣.同樣也有用反手發左側旋的,不過這個難度比較大.
3.膠皮:(1)反膠,當今最盛行的,適合弧圈快攻,也適合防守.平面朝上,粒子朝下,表面光滑,有粘性.,易形變,增加與球接觸的表面積,為增加摩擦提供條件.
*反膠中還有一種稱為防弧圈的,表面無粘性,摩擦小,通過名稱就能知道,特點就是因為摩擦小而對弧圈的旋轉不敏感,用於快攻.
(2)正貼的膠皮,也就是粒子朝上,一般配較薄較軟的海面,因為粒子面對球的控制不佳,通過軟的海面,增加接觸面,提高控球感.
*正膠:適合快攻,有少許摩擦.粒子為短,大,粗,硬的圓柱體,粒子面可有紋路,以增加摩擦.
*長膠:適合快攻,也適合削球(一般用在反手).粒子是細而長的圓柱體,且柔軟,由於它的柔軟,所以在觸球後回過去的球的旋轉性質與其他膠皮是相反的,所以用在防守中,對方的上旋越厲害,你用長膠削回過去的下旋就越厲害.本身製造旋轉的能力很弱.
*生膠:粒子的外形界於正膠與長膠之間,適合快攻和防守,製造旋轉的能力比長膠好一點,防守時同樣用於削球,進攻是多用於橫板的反手彈擊,球速快,突然性強,擊球相當不穩定.
當然,最終還要看用的人,只要發揮了膠皮的優勢,膠皮可以適合任何打法.
『貳』 乒乓球大小及尺寸是多少
乒乓球大小及尺寸是直徑40毫米、重量2.7克。
2000年2月23日,國際乒聯特別大會和代表大會在吉隆坡通過40毫米大球改革方案,決定從2000年10月1日起,使用直徑40毫米、重量2.7克的大球,從而取代38毫米小球。
從2014年7月1日開始,乒乓球國際比賽將啟用全新的、以高分子聚合物為原料的新塑料球,用以替代沿用了123年的乒乓球製造原料——賽璐珞。
乒乓球的場地要求
1、區域設施
奧運會乒乓球比賽在體育館內進行,館內的具體標准如下:
包括可容納4張或8張球台(視競賽方法而定)的標准尺寸(8米寬、16米長、天花板高度不得低於4米)的正式比賽場地、比賽區域還應包括比賽球台旁的通道、電子顯示器、運動員、教練員座席、競賽官員區域(技術代表、裁判長、仲裁等)、攝影記者區域、電視攝像區域以及頒獎區域等所需要的面積。
2、館內地面
乒乓球場地的地面應為木製或經國際乒聯批準的品牌和種類的可移動塑膠地板。地板具有彈性,沒有其它體育項目的標線和標識。地板的顏色不能太淺或反光強烈,可為紅色或深紅色;不能過量使用油或蠟,以避免打滑。
3、館內溫度
乒乓球館內比賽區域的空氣流速控制在0.2~0.3米/秒之內,溫度為20~25℃左右,或低於室外溫度5℃。
『叄』 乒乓球比賽排序原則
6.1、輪空和預選賽
6.1.1淘汰賽第一輪的位置數應為2的冪。
6.1.1.1如果位置數多於已接納的報名人數,第一倫應設置足夠的輪空位置以補足所需位置數目。
6.1.1.2如果位置數少於已接納的報名人數,應舉行預選賽,使預選賽出線人數和免予參加預選賽的人數的總和等於所需的位置數。
6.1.2輪空位置應按照種子排列先後次序安排,在第一輪中盡可能均勻分布。
6.1.3通過預選賽的選手應視情況盡可能均勻地抽入相應的上下半區、各1/4區、1/8區或1/16區。
6.2、按排名排列種子
6.2.1排名在前的選手應被列為種子,以使他們在比賽進行到較後輪次時相遇。
6.2.2種子數不得超過該項比賽第一輪的選手數。
6.2.3第一號種子應安排在上半區的頂部,第二號種子應安排在下半區的底部,其餘種子應通過抽簽進入規定的位置,具體如下:
6.2.1第三、第四號種子應抽入上半區的底部和下半區的頂部;
6.2.2第五~八號種子應抽入單數1/4區的底部和雙數1/4區的頂部;
6.2.3第九~十六號種子應抽入單數1/8區的底部和雙數1/8區的頂部。
6.2.4第十七~三十二號種子應抽入單數1/16區的底部和雙數1/16區的頂部。
6.2.4在團體淘汰賽中,每一協會中排名最高的隊才有資格按排名被列為種子。
6.2.5排列種子應按國際乒聯最新公布的排名表為准,下列情況除外:
6.2.5.1如果符合種子條件的報名選手(隊)均來自同一洲聯合會下屬的協會,該聯合會最新公布的排名表應優先考慮。
6.2.5.2如果符合種子條件的報名選手均來自同一協會,該協會最新公布的排名表應優先考慮。
6.3、按協會提名排種子
6.3.1來自同一協會的報名選手應盡可能合理分開,使他們在比賽進行較後輪次時相遇。
6.3.2各協會應按技術水平由強至弱的排列其報名運動員和雙打配對的順序,並應與種子排名表的順序一致。
6.3.3排列為第一和第二位的選手應被抽入不同的半區,第三和第四號選手應被抽入沒有本協會第一、第二號選手所在的另外兩個1/4區。
6.3.4排名第五~八號的選手,應盡可能均勻地抽入沒有前四號選手的1/8區。
6.3.5排名第九~十六號的選手應盡可能均勻地抽入沒有前八號選手的1/16區,以此類推,直到所有報名選手都進入適當位置為止。
6.3.6由不同協會的選手組成的男子雙打或女子雙打配對,應被視為屬於在世界排名表上排名較高選手的協會;如果兩名選手在世界排名表無名,則應被視為屬於在相應的洲聯合會排名表排名較高選手的協會;如果兩名選手均不在上述排名表內,則應被視為屬於在世界團體賽排名表中排名較高的協會。
6.3.7由不同協會的選手組成的混合雙打配對,應被視為屬於男選手的協會。
6.3.8在預選賽中,同一協會的不多於預選賽分組數目的選手應抽入不同的小組,並應按6.3~6.5所述的原則使通過預選賽的選手盡可能地合理分開。
6.3.9協會可提名其許可權內的運動員參加其有資格參加的任何單項比賽;但有資格代表其他協會的運動員有權接受該協會的提名。
6.4、變更抽簽
6.4.1隻有競賽管理委員會授權,才能對已經結束的抽簽進行更改,情況許可時,還須徵得各與之直接有關協會代表的同意。
6.4.2隻有在糾正因通知和接受報名方面產生的錯誤和誤解,糾正6.5所述的嚴重不平衡或按6.6所述,加入補報的運動員時才可對抽簽進行更改。
6.4.3一個項目比賽開始後,除必要的刪減外,抽簽結果不可作任何更改,但預選賽可視作一個單獨項目,不在此列。
6.4.4未得到有關運動員的許可,不可將其從抽簽中除掉,除非其已被取消比賽資格;如果運動員在場,該許可應有運動員本人提出,如果運動員缺席,可由其授權的代表提出。
6.4.5如果兩名雙打運動員均已到會,健康狀況允許比賽,不得變更其配對;變更配對的理由須是其中一名運動員受傷、生病或缺席。
6.5、重新抽簽
6.5.1除6.4.2、6.4.5和6.5.2條款情況外,不允許運動員從抽簽的一個位置移到另一個位置。如果因任何原因使抽簽結果極不平衡,應盡可能全部重新抽簽。
6.5.2如果不平衡是由於同一抽簽區內若干種子選手缺席造成,只可將剩餘種子重新排列順序,在種子范圍內重新抽簽,盡可能考慮按協會提名排種子的規定。
6.6、增補
6.6.1抽簽時未包括在一個項目內的運動員,由競賽管理委員會許可及經裁判長同意,可以增補。
6.6.2首先應按排名順序,將實力最強的增補運動員補抽進種子位的空缺;然後,將多出的選手先抽入因缺席或取消資格而出現的空位,而後抽入不與種子位相鄰的輪空位。
6.6.3如果運動員或雙打配對按照排名可以作為種子進入原抽簽,則只能抽入種子位的空缺。
『肆』 乒乓球的標準是什麼
偶不知道你要哪個標准,我找了個評分標准 1 球台 top 1.1.1球台的上層表面叫做比賽檯面,應為與水平面平行的長方形,長274米,寬1.525米,高地向高76厘米. 1.1.2比賽檯面不包括球台檯面的側面。 1.1.3比賽檯面可用任何材料製成,應具有一致的彈性,即當標准球從離檯面30厘米高處落至檯面時,彈起高度應約為23厘米。 1.1.4比賽檯面應呈均勻的暗色,無光澤,沿每個2.74米的比賽合面邊緣各有一條2厘米寬的白色邊線,沿每個1.525米的比賽檯面邊緣各有一條2厘米寬的白色端線。 1.1.5比賽檯面由一個與端線平行的垂直的球網劃分為兩個相等的台區,各台區的整個面積應是一個整體。 1.1.6雙打時,各台區應由一條3毫米寬的白色中線,劃分為兩個相等的「半區」。中線與邊線平行,並應視為右半區的一部分。 1.2 球網裝置 1.2.1球網裝置包括球網、懸網繩、網柱及將它們固定在球台上的夾鉗部分. 1.2.2球網應懸掛在一根繩子上,繩子兩端系在高15.25厘米的直立網柱上,網柱外緣離開邊線外緣的距離為15.25厘米。 1.2.3整個球網的頂端距離比賽檯面15.25厘米. 1.2.4整個球網的底邊應盡量貼近比賽檯面,其兩端應盡量貼近網柱。 1.3 球0 top 1.3.1球應為圓球體,直徑為38毫米。 1.3.2球重2.5克。 1.3.3球應用賽璐璐或類似的材料製成,呈白色,、黃色或橙色,且無光澤。 1.4 球拍 top 1.4.1球拍的大小,形狀和重量不限,但底板應平整、堅硬. 1.4.2底板厚度至少應有85%的天然木料,加強底板的粘合層可用諸如碳纖維,玻璃纖維或壓縮紙等纖維材料,每層粘合層不超過底板總厚度的7.5%或0.35毫米。 1.4.3用來擊球的拍面應用一層顆粒向外的普通顆粒膠覆蓋,連同粘合劑厚度不超過2毫米;或用顆粒向內或向外的海綿膠覆蓋,連同粘合劑,厚度不超過4毫米. 1.4.3.1」普通顆粒膠」是一層無泡沫的天然橡膠或合成橡膠,其顆粒必須以每平方厘米不少於10顆,不多於50顆的平均密度分布整個表面。 1.4.3.2"海綿膠"即在一層泡沫橡膠上覆蓋一層普通顆粒膠,普遍顆粒膠的厚度不超過2毫米。 1.4.4覆蓋物應覆蓋整個拍面,但不得超過其邊緣。靠近拍柄部分以及手指執握部分可不予以覆蓋,也可用任何材料覆蓋。 1.4.5底板、底板中的任何夾層、覆蓋物以及粘合層均應為厚度均勻的一個整體。 1.4.6球拍兩面不論是否有覆蓋物,必須無光澤,且一面為鮮紅色,另一面為黑色。拍身邊緣上的包邊應無光澤,不得呈白色。 1.4.7由於意外的損壞、磨損或褪色,造成拍面的整體性和顏色上的一致性出現輕微的差異。只要未明顯改變拍面的性能,可以允許使用。 1.4.8比賽開始時及比賽過程中運動員需要更換球拍時,必須向對方和裁判員展示他將要使用的球拍,並允許他們檢查。 1.5 定義術語 top 1.5.1「回合」:球處於比賽狀態的一段時間。 1.5.2「球處比賽狀態」,從發球時,球被有意向上拋起前,靜止在不執拍手掌上的一瞬間。到該回合被判得分或重發球。 1.5.3「重發球」:不予判分的回合。 1.5.4「一分」:判分的回合。 1.5.5「執拍手」:正握著球拍的手。 1.5.6「不執怕手」:未握著球拍的手。 1.5.7「擊球」,用握在手中的球拍或執拍手手腕以下部分觸球. 1.5.8 "阻擋」:對方擊球後,處於比賽狀態的球尚未觸及本方台區也未超過比賽檯面或其端線,即觸及本方運動員或其穿帶的任何物品。 1.5.9「發球員":在一個回合中,首先擊球的運動員. 1.5.10「接發球員:在一個回合中,第二個擊球的運動員. 1.5.11"裁判員:被指定管理一場比賽的人, 1.5.12「裁判助理":被指定在某些方面協助裁判員工作的人. 1.5.13運動員「穿或帶」的任何物品,包括他在一個回合開始時穿或帶的任何物品。 1.5.14球從突出台外的球網裝置之下或之外經過,或回擊的球越過球網後又回彈過網,均應視作已」超過或繞過」球網裝置。 1.5.15球台的「端線」包括端線兩端的無限延長線。 1.6 合法發球 top 1.6.1發球時,球應放在不執拍手的手掌上,手掌張開和伸平。球應是靜止的,在發球方的端線之後和比賽合面的水平面之上。 1.6.2發球員須用手把球幾乎垂直地向上拋起,不得使球旋轉,並使球在離開不執拍手的手掌之後上升不少於16厘米。 1.6.3當球從拋起的最高點下降時,發球員方可擊球,使球首先觸及本方台區,然後越過或繞過球網裝置,再觸及接發球員的台區。在雙打中,球應先後觸及發球員和接發球員的右半區。 1.6.4從拋球前球靜止的最後一瞬間到擊球時,球和球拍應在比賽檯面的水平面之上。 1.6.5擊球時,球應在發球方的端線之後,但不能超過發球員身體(手臂、頭或腿除外)離端線最遠的部分。 1.6.6運動員發球時,有責任讓裁判員或副裁判員看清他是否按照合法發球的規定發球. 1.6.6.1如果裁判員懷疑發球員某個發球動作的正確性,並且他或者副裁判員都不能確信該發球動作不合法,一場比賽中此現象第一次出現時,裁判員可以警告發球員而不予判分. 1.6.6.2在同一場比賽中,如果運動員發球動作的正確性再次受到懷疑,不管是否出於同樣的原因,不再警告而判失一分. 1.6.6.3無論是否第一次或任何時候,只要發球員明顯沒有按照合法發球的規定發球,他將被判失一分,無需警告。 1.6.7運動員因身體傷病而不能嚴格遵守合法發球的某些規定時,可由裁判員做出決定免予執行,但須在賽前向裁判員說明。 1.7合法還擊 top 1.7.1對方發球或還擊後,本方運動員必須擊球,使球直接越過或繞過球網裝置,或觸及球網裝置後,再觸及對方台區。 1.8比賽次序 top 1.8.1在單打中,首先由發球員合法發球,再由接發球員合法還擊,然後兩者交替合法還擊。 1.8.2在雙打中,首先由發球員合法發球,再由接發球員合法還擊,然後由發球員的同伴合法還擊,再由接發球員的同伴合法還擊,此後,運動員按此次序輪流合法還擊。 1.9重發球 top 1.9.1回合出現下列情況應判重發球: 1.9.1.1如果發球員發出的球,在越過或繞過球網裝置時,觸及球網裝置,此後成為合法發球或被接發球員或其同伴阻擋。 1.9.1.2如果接發球員或同伴未准備好時,球己發出:而且接發球員或其同伴均沒有企圖擊球。 1.9.1.3由於發生了運動員無法控制的干擾,而使運動員未能合法發球。合法還擊或遵守規則。 1.9.1.4裁判員或副裁判員暫停比賽。 1.9.1.5在雙打時,運動員錯發,錯接。 1.9.2可以在下列情況下暫停比賽: 1.9.2.1由於要糾正發球、接發球次序或方位錯誤; 1.9.2.2由於要實行輪換發球法; 1.9.2.3由於警告或處罰運動員; 1.9.2.4由於比賽環境受到干擾,以致該回合結果有可能受到影響。 1.10 一分 top 1.1O.1除被判重發球的回合,下列情況運動員得一分: 1.10.1.1對方運動員未能合法發球; 1.1O.1.2對方運動員未能合法還擊; 1.1O.1.3運動員在發球或還擊後,對方運動員在擊球前,球觸及了除球網裝置以外的任何東西; 1.10.1.4對方擊球後,該球越過本方端線而沒有觸及本方台區; 1.10.1.5對方阻擋; 1.10.1.6對方連擊; 1.10.1.7對方用不符合1.4.3條款的拍面擊球; 1.10.1.8對方運動員或他穿戴的任何東兩使球台移動; 1.10.1.9對方運動員或他穿戴的任何東西觸及球網裝置; 1.10.1.10對方運動員不執拍手觸及比賽檯面; 1.10.1.11雙打時,對方運動員擊球次序錯誤; 1.10.1.12執行輪換發球法時,接發球運動員或其雙打同伴,包括接發球一擊,完成了13次合法還擊。 1.11 一局比賽 top 1.11.1在一局比賽中,先得21分的一方為勝方,20平後,先多得2分的一方為勝方. 1.12 一場比賽 top 1.12.1一場比賽應採用三局兩勝制或五局三勝制。 1.12.2一場比賽應連續進行.但在局與局之間,任何一名運動員都有權要求不超過兩分鍾的休息時間。 1.13 發球、按發球和方位的選擇 top 1.13.1選擇發球,接發球和這一方,那一方的權力應由抽簽來決定,中簽者可以選擇先發球或先接發球,或選擇先在某一方。 1.13.2當一方運動員選擇了先發球或先接發球,或選擇先在某一方後,另一方運動員應有另一個選擇的權力. 1.13.3在獲得每五分之後,接發球方即成為發球方,依此類推,直至該局比賽結束,或者直至雙方比分都達到20分或實行輪換發球法,這時,發球和接發次序仍然不變,但每人只輪發一分球. 1.13.4在雙打的第一局比賽中,先發球方確定第一發球員,再由先接發球方確定第一接發球員.在以後的各局比賽中,第一發球員確定後,第一接發球員應是前一局發球給他的運動員。 1.13.5在雙打中,每次換發球時,前面的接發球員應成為發球員,前面的發球員的同伴應成為接發球員 1.13.6一局中首先發球的一方,在該場下一局應首先接發球。在雙打決勝局中,當一方先得10分時,接發球方應交換接發球次序。 1.13.7一局中,在某一方位比賽的一方,在該場下一局應換到另一方位.在決勝局中,一方先得10分時,雙方應交換方位. 1.14 發球、接發球次序和方位的錯誤 1.14.1裁判員一旦發現發球、接發球次序錯誤,應立即暫停比賽,並按該場比賽開始時確立的次序,按場上比分由應該發球或接發球的運動員發球或接發球;在雙打中,則按發現錯誤時那一局中首先有發球權的一方所確立的次序進行糾正,繼續比賽。 1.14.2裁判員一旦發現運動員應交換方位而未交換時,應立即暫停比賽,並按該場比賽開始時確立的次序按場上比分運動員應站的正確方位進行糾正,再繼續比賽。 1.14.3在任何情況下,發現錯誤之前的所有得分均有效。 1.15 輪換發球法 top 1.15.1如果一局比賽進行到15分鍾仍未結束(雙方都己獲得至少19分時除外),或者在此之前任何時間應雙方運動員要求,應實行輪換發球法。 1.15.1.1當時限到時,球仍處於比賽狀態,裁判員應立即暫停比賽。由被暫停回合的發球員發球,繼續比賽。 1.15.1.2當時限到時,球未處於比賽狀態,應由前一回合的接發球員發球,繼續比賽。 1.15.2此後,每個運動員都輪發一分球,直至該局結束。如果接發球方進行了13次合法還擊,則判發球方失一分。 1.15.3換發球法一經實行,該場比賽的剩餘部分必須繼續實行,直至該場比賽結束。 團體賽的次序 top 男女團體賽均採用相同的次序。 即每隊可報名3-5人,出場比賽3人。一次比賽為五場三勝制,一場比賽為三局兩勝制。 一次比賽開始前,由雙方隊長抽簽決定某一方為A、B、C或X、Y、Z,然後由兩隊隊長將本隊運動員排名表交給裁判員。 具體比賽次序為: 1、A對X 2、B對Y 3、C對Z 4、A對Y 5、B對X 比賽競賽編排 top 比賽競賽編排 第一節 比賽項目和團體賽的比賽順序 一、比賽項目 乒乓球比賽共有七個項目:男子團體、女子團體、男子單打、女子單打、男子雙打、女子雙打和男女混合雙打。 二、團體賽 (一)男子團體賽 從一個隊中挑選出的三名比賽隊員和一個隊長(可由參賽隊員兼任,亦可由其他人員專任)組成。比賽之前,雙方隊長應抽簽決定A、B、C和X、Y、Z的選擇,並向裁判提交每個運動員分配到一個字母的隊伍名單。 現行的比賽順序:第一場A--X;第二場B--Y;第三場 C--Z 第四場 A--Y 第五場 B--X。每場比賽為三局兩勝制。當一個隊已經贏得三場個人比賽時,該次比賽應結 束。 (二)女子團體賽 根據第43屆世乒賽期間召開的國際乒聯代表大會通過的決議精神,經國際乒聯批 准,女子團體比賽方法採用男子比賽中實行的團體比賽方法,即原來女子團體賽中的 第三場雙打改為單打。現行女子團體賽的比賽順序是:第一場 A--X;第二場 B--Y; 第三場 C--Z;第四場 A--Y 第五場 B--X。 第二節 乒乓球比賽的方法 乒乓球比賽的常用方法主要有單循環賽和淘汰賽兩種,如把這兩種方法結合運用 則叫混合制。比賽方法的選用要依據比賽的目的、場地、參加隊數(人數)等條件而定。 一、單循環賽 參加比賽的隊或運動員之間輪流比賽一次,稱為單循環賽。這種方法能使參加比 賽的各隊或運動員之間都有比賽的機會,並能比較准確地決出參賽隊或運動員的名 次。但單循環賽的場數多,比賽時間長,需用的場地、器材多,因此參加單循環賽的 隊數或人數不宜過多,否則,應採用分組循環的辦法來進行。 (一)單循環賽計算名次的方法: 國際競賽規程中規定:勝一場得2分,輸一場得1分,未出場比賽或未完成比賽的 場次為0分,小組名次根據所獲得的場次分段決定,如果小組內有兩個或更多的隊得分 相同,他們有關的名次應按他們相應之間比賽的成績決定,首先計算他們之間獲得的 場次分數,再根據需要計算個人比賽場次(團體賽時)、局和分的勝負比率,直至算 出名次為止。 (二)分組循環賽 單循環賽雖能比較正確地排定所有參賽隊(或人)的名次,但是在參加隊(或人)數較多的情況下,因比賽次數多而給比賽的組織和管理帶來困難,所以很難采 用。在這種情況下,可採用分組循環賽。分組循環賽最常用的編排方法為「蛇形排列 方法」,即按照各隊實力強弱排列他們的順序號(通常是按照上屆比賽的名次排 列)。順序號越小,實力越強,反之,實力越弱。分組時要求各組實力平均,即每個 組的順序號相加都等。 有的球類項目則在「蛇形排列」的基礎上,將種子隊與非種子隊按分批抽簽的方 法來進行分組,即1-4號隊(種子隊)固定在1-4組或用抽簽的方法進入1-4組;然後5- 8號、9-12號、13-16號分別抽簽進入1-4組。但分組循環後,還應增加第二階段的比賽 來排出全部名次。常用的方法有兩種: 1、 各組同名次比賽 如第一階段分為四組進行小組循環,第二階段比賽各小組的第一 名為一個組進行單循環賽,決出1-4名;各小組的第二名為一個組,決出第5-8名;依 此類推。 2、 交叉比賽 第一階段分成二個組進行循環賽,第二階段由每個組進的前二名進行交 叉比賽,決出冠、亞軍及其它名次。 採用此法,由各組的3、4名交叉決出第5-8名;各組5、6名交叉決出第9-12名;依此類 推。 二、單淘汰賽 參加比賽的隊(或人)按照編排秩序進行比賽,勝進入下一輪比賽,負者被淘 汰,直到決出冠軍,稱為單淘汰賽。單淘汰賽的場次相對少,有利於在較短的時間內 安排較多的選手進行比賽。但這種方法合理性差,不完整性和機遇性強,須採取一些 措施來克服這些缺陷,才能在實際應用中發揮它的作用。 (一)號碼位置數的選擇 號碼位置數應選擇2的乘方數。比賽常用的號碼位置數是8,16, 32, 64,128,256。 (二)輪空 如果參加比賽的人數不等於號碼位置數,小於號碼位置數即第一輪比賽的人數少 於號碼位置數時,沒有運動員的位置稱為「輪空」位置。 (三)搶號 參加比賽的人數稍大於2的乘方數時,選擇參加人數最接近的、較小的2的平方數 作為號碼位置數,其中一小部分參賽者進行「搶號」。搶號就是在同一號碼位置上, 先進行一場比賽,勝者進入該號,搶號的位置和輪空位置一樣,「搶號」也算一輪。 (四)種子(即強手或優秀選手) 1、 設立「種子」的作用 採用設立「種子」選手的方法是為了克服單淘汰賽的不合理 性。抽簽時把「種子」均勻地分布在各個「區」內,使他們最後相遇,力求保證比賽 名次確定的合理性。 2、 種子的數目 「種子」的數目主要是根據參加比賽的隊數或人數多少來確定的,一 般為參賽人數的1/6--1/2,即平均6--12名選手設一名種子;同時,「種子」數量應是 2的乘方,如2、4、8、16等。 3、 「種子」的位置 「種子」的位置根據規定應作如下編排:第一號種子安排在上半 區的頂部;第二號種子應安排在下半區的底部;第三、四號種子應分別插入上半區的 底部和下半區的頂部;第五至八號種子應分別進入單數四分之一區的底部和雙數四分 之一區的頂部;如有更多的種子(9-16)依此類推(種子位置號碼可查種子位置 表)。事實上,淘汰賽的「種子」都均勻地分布在各個「區」的。
『伍』 乒乓球的大小標準是多少
乒乓球的大小標准:球——呈白色或橙色,且無光澤,直徑40毫米、重量2.7克的硬球。擋板——高0.75米、寬1.4或2米,顏色與球台顏色相同。所有器材均由國際乒聯特別批准和指定。在整個比賽過程中包括訓練設施均必須採用相同牌號的器材。
器材規格
場地規格賽區應由0.75米高的同一深色的擋板圍起,並與相鄰的賽區及觀眾隔開。每張球台的比賽場地面積為8米×16米。場地內放有球台、球網、球、擋板、裁判桌、裁判椅、計分器等。
每張球台至少還要使用兩台電子計分牌,決賽時使用四台。電子記分牌安放在乒乓球比賽場地兩側後面或四角,牌上有運動員的姓名、所屬國家或地區、時間、各局比分等,使觀眾在看台上可以清楚地看到顯示屏上的比分。
體育館內還有一個所有觀眾都能看清楚的大電子顯示屏,能同時顯示所有球台比賽的有關信息。決賽或僅使用一張球台比賽時,裁判員使用話筒,以方便全場觀眾觀看比賽。器材規格球台——高76厘米、長2.74米、寬1.525米,顏色為墨綠色或藍色。
球網——高15.25厘米、台外突出部分長15.25厘米,顏色與球台顏色相同。
(5)乒乓球標准排列是多少擴展閱讀
球台
球台的上層表面叫做比賽檯面,應為與水平面平行的長方形,長274米,寬1.525米,高地向高76厘米.
比賽檯面不包括球台檯面的側面。
比賽檯面可用任何材料製成,應具有一致的彈性,即當標准球從離檯面30厘米高處落至檯面時,彈起高度應約為23厘米。
比賽檯面應呈均勻的暗色,無光澤,沿每個2.74米的比賽合面邊緣各有一條2厘米寬的白色邊線,沿每個1.525米的比賽檯面邊緣各有一條2厘米寬的白色端線。
比賽檯面由一個與端線平行的垂直的球網劃分為兩個相等的台區,各台區的整個面積應是一個整體。
雙打時,各台區應由一條3毫米寬的白色中線,劃分為兩個相等的「半區」。中線與邊線平行,並應視為右半區的一部分。
球網裝置
球網裝置包括球網、懸網繩、網柱及將它們固定在球台上的夾鉗部分.
球網應懸掛在一根繩子上,繩子兩端系在高15.5厘米的直立網柱上,網柱外緣離開邊線外緣的距離為15.25厘米。
整個球網的頂端距離比賽檯面15.25厘米.
整個球網的底邊應盡量貼近比賽檯面,其兩端應盡量貼近網柱。
球拍
球拍的大小,形狀和重量不限,但底板應平整、堅硬.
底板厚度至少應有85%的天然木料,加強底板的粘合層可用諸如碳纖維,玻璃纖維或壓縮紙等纖維材料,每層粘合層不超過底板總厚度的7.5%或0.35毫米。
用來擊球的拍面應用一層顆粒向外的普通顆粒膠覆蓋,連同粘合劑厚度不超過2毫米;或用顆粒向內或向外的海綿膠覆蓋,連同粘合劑,厚度不超過4毫米.
」普通顆粒膠」是一層無泡沫的天然橡膠或合成橡膠,其顆粒必須以每平方厘米不少於10顆,不多於50顆的平均密度分布整個表面。
"海綿膠"即在一層泡沫橡膠上覆蓋一層普通顆粒膠,普遍顆粒膠的厚度不超過2毫米。
覆蓋物應覆蓋整個拍面,但不得超過其邊緣。靠近拍柄部分以及手指執握部分可不予以覆蓋,也可用任何材料覆蓋。
底板、底板中的任何夾層、覆蓋物以及粘合層均應為厚度均勻的一個整體。
球拍兩面不論是否有覆蓋物,必須無光澤,且一面為鮮紅色,另一面為黑色。拍身邊緣上的包邊應無光澤,不得呈白色。
由於意外的損壞、磨損或褪色,造成拍面的整體性和顏色上的一致性出現輕微的差異。只要未明顯改變拍面的性能,可以允許使用。
比賽開始時及比賽過程中運動員需要更換球拍時,必須向對方和裁判員展示他將要使用的球拍,並允許他們檢查。
『陸』 乒乓球的個數問題,排列組合
(1)你算得對的就不說啦~
(2)最多1個,A4,4/(4^4)=3/32
2個。分為2,1,1和2,2(C4,2A4,3+3*A4,2)/4^4=180/256=45/64
3個。C4,3*A4,2/4^4=3/16
4個。1/4^3=1/64
期望麻煩你自己算啦,大半夜的睡不著做題累斃了
答案對的話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