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道建設標準是多少錢一公里
Ⅰ 國道標准寬50米,每公里造價多少錢
摘要 國道標准寬50米,每公里造價482312.5元左右。
Ⅱ 一公里國道公路需要多少成本
這個問題沒有準確的標准答案。
影響高速公路建設成本的因素有:地形地貌、土地成本、拆遷量、地質構造(包括是否有軟土地基)、橋梁隧道等構造物數量、車道數、攤鋪材料等等。
高速公路的建設成本,總體上是東部地區比西部地區高,經濟發達地區比落後地區高,山區比平原高,江南水網地帶比乾燥地區高。
以浙江省為例,最初建杭甬高速公路時,在90年代初、中期,平均每公里2000多萬元,其後的上三線在4、5000萬元,近期修建的金麗溫在7000萬元以上,目前准備開工建設的沿海二通道,概算怎麼壓縮都要1個億。上述高速公路都是雙向四車道的。
一般的砂石路改成高速公路,除了路基較穩定,拆遷量相對較小外(其實高速公路不可能完全按原有的砂石路線位走的,因為線形標准不一樣),其他工程量還是差不多的,如果是平原微丘地帶,雙向四車道,一般在5000萬元左右差不多了。
如果只是說國道,應該還便宜點
Ⅲ 十五米寬省級道路一公里造價多少
1000萬/公里
十五米寬達不到高速公路標准。應是一級路的最低標准。視地形不同,造價會有些不同。平原地區約1000萬/公里的建安費(不含監理、設計及管理費)。
公路的寬度不是按「省級」、「縣級」分的,而是根據流量分等級,一級公路、二級公路、三級公路等,一般連接省與省之間主要城市的為國道,連接省內主要城市的為省道,國道、省道一般至少要達到三級公路以上標准,且大都是二級以上高等級公路。等級公路每車道寬為3米,一級公路至少要有雙向四車道,也就是12米,兩側至少需要1.5米寬的路肩,也就是說最少寬度是15米,兩側的排水溝、綠化帶根據實際情況可寬可窄,沒一個固定的指標,有些一級公路在兩側各設置至少2米寬非機動車道,寬的可達4-5米。有條件的地區還可以設置兩塊板、三塊板和四快板形式,即中間設綠化帶,兩側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之間設綠化代或者兩側機動車道與非機動車道之間及中間都設綠化帶。綠化帶最少寬1米。還有的一級公路設雙向六車道甚至八車道,所以這個寬度就可觀了。
Ⅳ 公路每公里的造價是多少
一般在5000萬元左右。
公路建設成本因素有:地形地貌、土地成本、拆遷量、地質構造(包括是否有軟土地基)、橋梁隧道等構造物數量、車道數、攤鋪材料等等。總體上是東部地區比西部地區高,經濟發達地區比落後地區高,山區比平原高,江南水網地帶比乾燥地區高。
作用
1、項目決策的依據。
2、制定投資計劃和控制投資的依據。
3、籌集建設資金的依據。
4、評價投資效果的依據。
5、利益合理分配和調節產業結構的手段。
Ⅳ 高速公路一公里造價多少
高速公路一公里的造價是多少錢?高速公路造價應該是不一樣的,根據公路所處的位置以及線型是國道還是省道,造價肯定是不相同的。
在我國一般平原少丘陵地區,高速公路平均每公里造價為3500萬元至4500萬元左右。在山區等地質復雜的區域,高速公路平均每公里造價高大5000萬至8000萬元,路橋隧道多的高速甚至超過億元。
Ⅵ 修路1公里需要多少錢
要看是是什麼路,普通道路就是在15萬左右。
如果是高速公路這種高質量的路的話,造價就會更高。
修路一般是有專門的的技術人員進行管理。
按照公路管理相關法規及技術標准,公路是按照國家規定的公路工程技術標准修建,並經公路主管部門驗收認定的城間、城鄉間、鄉間可供汽車行駛的公共道路。
Ⅶ 修建1公里的高速公路造價要多少
綜述
1、在我國一般平原微丘區,高速公路平均每公里造價為3000萬元左右,在山區高速公路平均每公里造價接近4000萬元。
2、高速公路設計行車速度,在野外大多按地形的不同,分為80、100、120和140公里/時四個等級;通過城市大多採用 60和80公里/時兩個等級。高速公路平面線形大多以圓曲線加緩和曲線為主,並重視平、縱、橫三維空間立體線形設計。
3、高速公路在郊外大多為4或6個車道,在城市和市郊大多為6或8個,甚至更多。路面現多採用磨光值高的堅質材料(如改良瀝青),以減少路表液面飄滑和射水現象。路緣帶有時用與路面不同顏色的材料鋪成。
4、硬路肩為臨時停車用,也需用較高級材料鋪成。在陡而長的上坡路段,當重型汽車較多時,還要在車行道外側另設爬坡車道。必要時,每隔2~5公里在車行道外側加設寬3米、長10~20米的專用臨時停車帶。
Ⅷ 農村修路、一事一議·一公里·對多少錢·修多寬·為標准
國家劃撥的錢是有限的,一般在10萬元/公里左右,要到農村去修公路是遠遠不夠的,還有地區差異在裡面,一般的正常的路面,4米寬,20CM厚的水泥砼路面,至少也要20萬左右,還要路基的加寬改造,資金缺口還是很大的。國家現在不提倡搞集資搞攤派,但當地政府為了完成任務(或是說為了政績),公路還是要修的,有錢的地方,當地政府自己出了,不要老百姓拿錢,沒錢的當地政府,只有違規操作了。至於每人交多少,那要看有多少人來攤,要攤多少了。
1.農村公路建設的資金來源於中央和省下撥的計劃資金、市縣兩級的配套補助資金和鄉村的自籌資金。交通部明確,要充分發揮廣大農民群眾的修路積極性,鼓勵農民採用「一事一議」的辦法,解決農村公路建設中的各種問題。
2.國家對通村公路的投資為補助性質,只有當地自籌資金到位,村支兩委意見統一,與交通部門和市農村公路建設領導小組銜接,具備了實施條件後,方可申報年度實施計劃。鄉、村下達的計劃指標是以通過鄉政府、通過村委會或村小學為落腳點,有些村小組群眾居住分散,公路線長,資金自籌缺口更大,農村公路建設完工後,要經過縣、市、省三級交通主管部門驗收,驗收合格後還要辦理若干手續,國省計劃資金才能到位。
Ⅸ 40公里國道造價多少錢
目前,我們的一級路國道,總投資約為2000萬每公里(含拆遷、監理等各項費用),實際建設時,每公路約1000萬(不到)。
1、設有長距離的中央隔離帶,將往返車輛隔開。
2、根據不同道路的服務功能,選擇保留平面交叉口或採用全立交,交叉路口數量視實際情況而定。
3、原則上不允許出現機動車與非機動車、行人等的混行情況,可增設輔道、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
技術標准:
一級公路為供汽車分向、分車道行駛的公路,雙向四車道一級公路一般能適應按各種汽車摺合成小客車的遠景設計年限年平均晝夜交通量為15000至30000輛,比同類高速公路通行能力的底限高出1萬[1]。六車道的為25000至55000輛、八車道的為60000至95000輛。
設計路肩寬度為1.5米至3米,困難地區(山嶺重丘)路基寬度最低值控制在16至25米左右,極限最小平面曲線半徑為125米。作為干線公路或在平原微丘時,行車限速為每小時80至100公里;作為集散公路或在山嶺重丘時,行車限速為每小時60至80公里,最大縱坡6%;正常使用年限為20年。
Ⅹ 公路建設,一般一公里的造價是多少
在我國一般平原微丘區,高速公路平均每公里造價為3000萬元左右,在山區高速公路平均每公里造價接近4000萬元。
城口至開州高速公路總投資約234.6億,單公里造價約1.8億,建設難度最大,單個項目投資最高城開高速全面開工建設。為助力大巴山區交通扶貧,重慶高速集團正在構建渝東北三條扶貧大通道除了城開高速,還有奉(節)建(始)高速以及近期有望開建的巫溪—雲陽—開州高速。
城口至開州高速公路是國高網G69銀(川)百(色)高速的重要路段,總里程約128.5公里(其中開州至城口縣城段約110.4公里)。城開高速建成通車後,城口和開州兩地的車程將由現在的3.5小時縮短至1小時左右。
建設背景
作為現代交通標志的高速公路,其誕生之初並不是因為社會經濟需要,而是出於戰爭要求。20世紀30年代,德國全面發動第二次世紀大戰,為實施閃電戰策略,修建3900千米多車道立體交叉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一經出現就發揮巨大作用,當時法軍統帥認為德軍最快需三天抵達進攻地點,而德軍憑借高速公路的快捷交通,僅一天就趕到前線,並繞道至馬奇諾防線之後,法軍頃刻間瓦解。二戰以後,以美國為首的發達國家掀起高速公路建設高潮,興起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經濟發達國家的汽車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