繅絲廠女工多少工資
A. 請問紡織專業的人:蠶絲廠子里,工人冒著高溫那種「繅絲」工作,具體是在干什麼
你說的是自動繅絲機的操作流水線。先介紹這個流水線。
蠶繭是由蠶絲緊密結成的,要先在鍋爐裡面煮,把蠶繭煮得蓬鬆,再送到繅絲機。
流水線開始的這一端是自動索緒機。就是用毛刷輕掃蠶繭表面,把絲的「頭緒」捋出來。這過程會有些蠶繭表面的廢線頭被絞出來,這個崗位的工人就負責清理這些線頭。索緒機有打結,堵塞之類的情況也歸她們處理。
向下一級就是找到頭緒的蠶繭被分框進入繅絲機。繅絲過程都是在溫水中進行的。工人要把沒提到絲的單元接上絲,把中間斷掉的蠶繭重新撿起來。已經繅絲完成的卻沒有自動掉落的蠶繭清理。流水線上絞下來的廢絲和破損出來的蠶蛹清理掉。
B. 王香的采訪
( 2006-01-03 18:22)
火鳳網(現在直播) 在黃石,有三名安徽農民工和一家境外就業服務公司簽定了境外就業合同,還交了3萬元的勞務輸出費,誰知在辦理相關手續時卻擱淺了,農民工多次討要勞務費,一直沒有結果。
唐思安、張好振等三人於今年5月10號通過安徽的一所技校介紹,與
黃石市東創境外就業服務有限公司簽訂了赴南非務工的協議,並且每人都交了3萬元的勞務費,合同規定該公司在3個月內輸送他們勞務輸出。
唐思安 : 第一次承諾在6月底,然後8月底,10月底,現在12月底,後來還在推。
東創境外就業服務公司對勞務輸出時間一推再推,難道這是個騙局嗎?
東創境外就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香 : 就是因為是首批工人,簽證沒有得到一個文件,需要內政部再簽發一個文件,這樣中途混亂,第一批工人辦理簽證時間計劃3個月之內,在10月份是可以的,現在這個時間超過了原來預計的時間。
因為多次咨詢出境未果,加上又到年關歲末,辦理當時手續的有效時間已到期,唐思安、張好振等三人再也不想耽誤時間了,便要求解除合約。
唐思安 : 再推我們受不了,我們不想去了,我們要退出。
這樣一來,唐思安、張好振三人就不想再出國了,記者從他們出示的各種票據上看到,他們交的三萬元錢有的是通過銀行貸款,有的是向親朋好友借來的。這不出國了,自然是想要回這筆高昂的勞務費,可沒想到的是東創境外就業服務公司把他們的發票也拿走了。
曹紅偉 : 你們把發票給我,我說行,我們把發票給他了,他說你回去吧,我們再把錢匯到你的帳上來,到現在我們把發票給他了,錢還沒退給我們。
為什麼不當面退錢,而要人走後再把錢打到帳戶上呢?
東創境外就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香 :我們公司是跟他們當地一個技校合作的,那麼我們退錢應該退給他們的技校,由技校來退給他們個人。
可據介紹,安徽技校的負責人已經就退錢一事協商過,也沒有結果。
東創境外就業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 王香 : 我們同意辦理,我們辦理有個過程,前期籌1萬塊錢退給他們,還有2萬元從南非那邊退保險回來,可能在兩個月內會到,我們答應退款,答應全額退款。
今天上午,多次討要沒有結果的三名安徽民工再次來到東創公司,要求立即退款,否則就會做出偏激的事來,可東創公司對此依然沒有任何回復,情急之下,其中一名青年民工就打破了一隻玻璃杯割破了自己的手腕。目前這位受傷的民工已被安排去醫院治療,警方已介入調查。
現在直播記者武漢報道。
雖然農民工的待遇很值得人同情,但用這種極端的方式來達到討薪的目的,卻萬萬不可取,在這里我們還是勸農民朋友及時與勞動仲裁部門取得聯系,合理合法維護自己的權 旅日華人作家莫邦富在《日本新華僑報》發表文章說,「野麥嶺」這個地名在日本一說起來,熟悉歷史的人都會感受到一種辛酸和悲涼。有一部電影曾經風靡日本全國,電影名叫《啊!野麥嶺》。野麥嶺默默地見證歷史的殘酷和少女的辛酸。可是,令人料想不到的是早已擁有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地位的日本,今日依舊在演繹著電影《啊!野麥嶺》的現實版續集,日中兩公司狼狽為奸,中國湖北女工被賣身現代「野麥嶺」。
《啊!野麥嶺》的故事梗概大概如下:來自窮鄉僻壤的少女告別家鄉的親人,翻越野麥嶺,來到長野縣的繅絲工廠打工求生。然而,等待她們的卻是超負荷的勞動和資本家的壓榨剝削。有的少女積勞成疾,身染重病。她們的親人星夜趕來,想把少女背回父母等待的故鄉。金秋時節,野麥嶺上楓葉如火,景色如畫。可是,少女卻在趴在親人的背上,在這美麗的風景中永遠地合上了年輕的雙目。而日本就是在殘酷剝削這些少女的過程中,建立起了它的資本主義基礎,直至最後成為軍國主義國家。
野麥嶺所在的長野縣的一旁就是水果之鄉山梨縣。可是,令人料想不到的是早已擁有世界第二經濟大國地位的日本,今日依舊在演繹著電影《啊!野麥嶺》的現實版續集。
8月22日清晨,住在山梨縣昭和町的一位主婦突然聽到尖利凄慘的呼救聲不斷傳來,趕去一看,在自己家不遠處的一棟房子里,有十來個男女在一邊連推帶打地一邊強硬蠻橫地拖拉著幾個講中國話的女性。而這些女性則死死抱住桌腿等不放,一邊竭力抵抗不讓被他們拖走,一邊大呼救命。主婦趕緊上去勸阻,這時一位自稱老闆的人叫她走開,不要管閑事。而那些被強行拖拉的中國女性則告訴她,她們是來日本打工的所謂「技能實習生」,因為實在忍受不了殘酷的勞動強度和環境,向廠方提出改善要求,老闆就叫人一早沖進宿舍,要把她們強行遣送回國。
原來這些女工來自湖北省黃石市,2005年12月由當地一家名叫「東創境外就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創」) 以學習女裝及童裝縫紉的名義派遣到日本來的。而學習女裝及童裝縫紉屬於日本政府制定的外國人研修和技能實習制度的規定對象,可以比較容易地獲得簽證。實際上這些女工被派到山梨縣昭和町一家叫technoclean的洗衣公司打工。而洗衣工作不屬於外國人研修和技能實習制度的規定對象,也就是說不能招聘「研修生」和「技能實習生」。
女工們每天要工作15個小時以上,每月工資才只有區區的5萬日元。加班費也只給象徵性的一丁點。不僅星期六星期天也要幹活,甚至在日本人員工全都放假的新年期間也被逼不準休息整日幹活。2007年9月到2008年3月的整整半年期間,僅僅只讓她們休息了3天。過度的疲勞致使有位女工深夜騎自行車回宿舍時摔倒受傷。
有一次,負責監管外國人研修和技能實習制度的財團法人國際研修協力機構派人到公司來巡迴檢查,公司擔心暴露非法使用廉價女工的行為,連忙從其他地方借來縫紉機和一些已經加工完畢的服裝,讓女工們把服裝拆掉再重新縫制,偽裝是在從事女裝及童裝的縫紉工作。並且叫女工們偽造出勤卡,隱瞞公司叫女工們長時間加班的違法行為。並逼迫女工們寫下包括加班費每月工資可以拿到11萬日元,每月加班時間也只有在法律允許范圍內的33小時的假證明。
後來女工們實在忍受不了殘酷的勞動環境和低劣的工資待遇,發出了要求改善勞動環境和待遇的呼聲。公司方面看到她們已經失去剝削價值,不顧合同期未滿的事實,採取了強行遣送女工們回國的強硬措施。
經過拚死抗爭,公司強行遣送女工們回國的企圖雖然當天沒有得逞,但是看到公司派在門口監看著她們的男人們,女工們知道公司方面是不會死心的。於是,她們決定從宿舍2樓跳窗逃離虎穴。一位張姓女工從2樓跳窗時不幸摔斷了腿。另外段姓和胡姓2位女工逃到野外的葡萄園里露宿,第2天被當地的居民發現。居民看到她們的傷痕和滿身泥水,知道了她們的遭遇後,同情地開車把她們護送到了東京。日本關心外國人研修生和技能實習生問題的工會組織和國會議員立即參與了對她們的保護。女工立即被送到醫院治療,醫院證明有的傷情需要10天的靜養,有的需要對骨折部位動手術治療。而來不及逃脫的3位女工卻被公司強行遣送回國。
8月25日,公司老闆內田正文來到東京,在全國大報《每日新聞》記者及工會人員面前承認:「如果對方是日本人,公司不會作出強行遣送那樣的舉動。讓女工們受了傷,覺得對不起。」他承認工資的支付有違法之處,會予以改正。對賠償金的金額問題則表示回去考慮後再作答復。可是,到了約定答復的期限,內田正文不僅沒作出進一步的有誠意的答復,反而發文給東京的工會組織,不但改口否定打人等暴行,還說工資報酬也不存在問題。
看到technoclean和內田正文沒有解決問題的誠意,9月2日張姓女工等3人通過律師按照日本法律以「逮捕監禁致傷罪」和「傷害罪」的嫌疑向警方提交了刑事訴訟狀,當天下午國會議員和市民團體、工會組織在日本眾議院會館內為她們舉行記者招待會,公布了這樁令人發指的惡性事件。我也應邀在記者招待會上發言,指出:「日本有一部名作《女工哀史》,描寫的是日本大正年間(1912~1926)紡織女工的悲慘境遇。今天日本盡管成了世界第二的經濟大國,可是活生生的女工哀史依舊在持續,叫人實在憤慨。」《東京新聞》、《每日新聞》、TBS電視台等日本的全國性大媒體立即作了大篇幅的報道,紛紛指出「女工們的遭遇是女工哀史的現代版」。
在此必須指出的是,把這些湖北女工派遣到日本來的「東創」公司扮演了很不光彩的角色。我曾打電話給「東創」王香經理,希望她站在中國人的立場上,為保護女工的合法權益同時也是為了保護她的公司的整體利益做好日方的工作。不料,王香根本不聽,反而說:「哪怕是在日本賠了錢,我也要叫那些女工回到湖北後給我吐出來。讓她們知道在湖北是誰說了算。我會叫她們家裡人好看的。」實際上女工們也反映她們的家裡人已經受到了王香丈夫的威脅:「在黃石我黑道白道上都有人,想和我對著干沒門!」
我勸告王香要冷靜,處理好這個問題不會影響她的整個事業。可是,王香居然在電話中叫囂:「我已經做好准備現在這家公司被日本列入黑名單,不能再從事派遣勞工業務。告訴你我還有一家公司,生意我還是可以照做不誤的。我不會放過那些女工,我在省里有人,不會怕她們的。」
看來原來已全面認錯的technoclean的老闆內田正文之所以幾天後態度會出現180度的劇變,和「東創」王香經理這么強硬的態度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9月5日,王香經理趕到日本來處理這次事件,在她返回中國前我希望她在路過東京時能和女工們見次面,大家好好談一下爭取和解,並且留下了我的手機號碼供她聯系。可是,很遺憾,她沒有打來電話。看來她和日方老闆內田正文是下決心要和日本的法律及公眾輿論對抗到底了。
我想起10年前臨近東京的千葉縣也曾發生過一樁殘酷盤剝中國研修生的大型事件,當時我發現這個問題前去調查時,再三希望接受研修生的日方團體和中方派遣公司坐下來和研修生好好談,取得和解。可是他們不但置之不理,甚至還對我發出恐嚇。最後,事件以日方董事長鋃鐺入獄、中方派遣公司被日本政府列入黑名單為告結束。沒有想到10年後,居然還會有人來蠻勇地以身試法。不知這次他們能否僥幸逃脫法網?
不過,我想先透露一句,負責審批簽證的日本法務省入國在留課已經表態:「不付工資和侵犯人權等屬於不正當行為,日本公司有可能受到停止3年接受研修生和技能實習生的處分。」這個發言的時機及內容和10年前日本法務省的表態十分相似。(莫邦富)
(中國新聞網 )
----------------------------------------------------------------------------
C. 無產階級產生的影響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無產階級,受到外國資本主義、本國封建勢力和資產階級的三種壓迫和剝削。他們工資很低,生活極端貧困。資本家和工頭任意扣工人工資。工人每天勞動時間長達十幾個小時,勞動條件又十分惡劣,缺乏必要的安全設備和衛生設備,因此工傷事故和疾病經常發生。
寧波紗廠女工每日工資為5分至9分;重慶火柴廠女工,每是工資為5分5厘。那時每斤大米是2分8厘,女工干一天活所掙的工錢,還買不了2斤大米。在外商企業里,中國工人同外國工人從事同樣
的勞動,但所得工資待遇相差懸殊。香港外國海員的工資是中國海員的5倍。在中國東北日本商人開辦的企業里,日本工人工資是中國工人的4倍。
英國報紙登載過一個在中國,織布廠作監工的英國人的來信。信中寫道:「這些人(指中國工人)都非常臟,-從來不用肥皂,在熱天很難聞。工廠工人全是男人和小孩。他們工作從上午五時至下午六時,每隔一星期才能玩一次。我可憐這些瘦小的東西,因為他們只有一點皮和骨頭;而50個人裡面,找不到一個健康的人。」
上海絲廠的繅絲車間,供給沸水的汽管,常年保持著高溫,七八月里,熱浪灼人。女工和童工,非常熟練地不使她們的手全部浸入水中,然而她們的手仍然脫皮並被燙傷,因為指頭一定要不斷地泡在熱水裡。她們的臉被熱霧熏得發白,甚至在冬天都經常汗水淋漓。車間里疾病流行,連一個外國資本家都說:「這是一個名符其實的地獄」。
中國礦工
童工
中國無產階級在政治上處於無權的地位。廠礦中普遍存在封建把頭。工頭、把頭可以隨意打罵、處罰工人。在洋務派開辦的企業里,還設有刑庭,駐有軍警,對工人濫施刑罰。
福州船政局以軍法約束工人,「特派勤能之武弁統焉」。工人「早出暮歸」,被管束得一點自由也沒有。
1883年,開平煤礦在汕頭雇了100名工人。這些工人幹活很好,但把頭「極其殘忍地掠奪他們」,最後,竟將100名工人全部解僱。
早期的中國無產階級雖然還沒有形成一種獨立的政治力量,但是,深重的民族災難和悲慘的生活境遇,已經使他們具有強烈的斗爭精神。他們以罷工為手段,不斷地進行自發斗爭,以反對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勢力的壓迫。中國工人的早期斗爭,已經初步顯示了中國無產階級的力量。
早在1858年,香港2萬多名市政工人、運輸工人舉行罷工,抗義英法聯軍侵佔廣州。中法戰爭期間,一艘受傷的法國軍艦開到香港修理,船廠里的中國工人集本罷工,並准備炸毀法國軍艦。香港英國當局偵知以後,立即通知法國軍艦離開了香港。法國船隻來香港購買煤和食品,中國工人拒絕運送。香港當局強迫中國工人為法國人裝運貨物。憤怒的中國工人舉行了更大規模罷工,迫使香港英國當局讓步,「聽華民不裝法貨」。
1890年,江南製造總局下令延長工時。當日汽笛鳴放,無人上工,2000名工人舉行罷工。總局
被迫允許增加飯費,工人才宣告復工。
D. 蘇州第一絲綢廠
就在我們家邊上,很多年沒看到大規模的生產了,不過到是經常有車送現貨過來,基本上本地人是從不關心這個地方,因為那隻是個牌子,具體的廠大概已經解散了,或者搬到其他地方了。或者私人承包了,轉成其他品牌了,沒聽說第一絲綢廠有自己的牌子。
你去的地方,的確是老廠,裡面現在只有一個專門的賣絲綢的地方。是地方旅遊局的定點。你買的東西,買錯了,是你當時沒注意選擇。
應該有純粹的桑蠶絲產品賣的。當然各個品牌不同,可能配套的東西不一定都是純蠶絲。你的情況屬於正常,現在人造假水平多高了,應該不是標錯,而真的是非蠶絲。如果他標准了蠶絲,那就一定是蠶絲。
蘇州在這些東西的管理上還是很嚴格的,何況你去的地方,是地方旅遊局的絕對老牌定點。它就靠你不仔細賺錢,如果你當時認真看了,肯定能買到真的,全是蠶絲的東西。
判斷是否是蠶絲,一個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找到碎頭,用火燒,假的和真的,味道不一樣的,真的是雞蛋燒糊掉的惡臭味,假的味道很刺鼻,但不是臭味。
絲綢是很貴的,一套床上五件套,起碼要3000以上。
E. 毫洋等於多少錢
毫洋等於多少錢?
銀毫也叫毫洋或小洋,是一種銀輔幣,一般直徑22毫米,厚度1.4毫米,重量5.2克,銀制。光緒十六年(1890年),首先在廣東開鑄,分為5角、2角、1角、5分4種,簡稱"東毫"。其中1角銀幣,稱"單毫",2角銀幣稱"雙毫",粵語的意思的"兩角錢"大洋。廣東鑄造的大量是雙毫。因其大小適中,交易稱便,兩廣境內,作為主幣,廣泛流通。同治五年(1866年)英國在香港大量鑄造的2角和1角銀幣,俗稱鬼頭毫,也早流入兩廣使用。民國元年(1912年)以後至民國24(1935年)年,廣西一直是以銀毫為本位幣,稱西毫,自成一家。雙毫,也就是兩角大洋,相當於20%的一枚大洋,但實際上,鑄造毫洋的目的是獲得「鑄幣稅」,也就是摻假,5枚雙毫的含銀量低於一枚大洋的含銀量,初期政fu還有權威的時候,可以等值流通,待到軍閥混戰,則按一定行市進行兌換。因單毫鑄造利益不如雙毫,本埠與外埠紛紛仿鑄廣東雙毫以牟取私利,成色更為低劣,單毫遂無形淘汰。民國19年(1930年)前後,上海地區流通的銀角輔幣90%以上是廣東雙毫。1936年*法*幣改革後,毫洋退出流通。
1926年在上海的毫洋的行市如下:
名稱取名意義形色市價每洋計單毫或雙毫
普通 即市上通行者 為廣東雙毫照兌換掛牌十二毫左右雙毫
新九 民國9年造之新幣故名 與普通雙毫版同 十六毫二分雙
新十一 民國11年造之新幣故名 與普通雙毫版同 二十毫左右雙
老十一 民國11年造之老幣故名 與普通雙毫版同 十二毫五分雙
新十二 民國12年造之新幣故名 與普通雙毫版同 十三毫五六分雙
新十三 民國13年造之新幣故名 與普通雙毫版同 二十二毫余雙
老十二 民國12年造之老幣故名 與普通雙毫版同 十三毫五六分雙
老十三 民國13年造之老幣故名 與普通雙毫版同 十三毫五六分雙
汕頭毫 汕頭幣廠造故名未詳十三毫雙
備註:市價每洋計是袁大頭銀元一枚等於若干毫「毫洋」,十二毫即是6枚雙毫。
即大洋1元等於1.2毫洋元(也有毫洋紙幣毫洋券),毫洋雖然沒有一元的硬幣,但本位幣仍然是「元」,一毫洋元*法定就是5枚雙毫。
有了毫洋兌換牌價,再參照1926年上海物價(銀元)則知道毫洋價值
米價:民國15(1926年)年蘇浙旱災,更因北洋軍閥齊燮元和盧永祥、孫傳芳和張宗昌先後在上海附近混戰,導致米價扶搖直上。8月,曾高達每石(78公斤)17.85元。民國16~17年逢豐收,米價分別降到14.77元和11.17元。
小麥價格:民國14~19年,每擔到5.73~6.35元
麵粉價格走勢與小麥相應:民國14~19年,每包(25公斤)批發價3.15~3.37元。
大豆價格。民國14~18年相對穩定。批發價每擔維持在5~6元之間
玉米價格。民國14年到抗戰發生的12年間,除民國18年10月到民國19年11月外,其餘各年批發價未曾超過每擔4元。
棉花(火機棉)年度平均批發價格:1925年每包50公斤44.08元,1926年每包36.48元。
豆油(注零售價格):1926年每公斤0.346元。
花生仁(注零售價格):1930年每公斤0.242元。
豬肉批發價格:1928年每50公斤35.39元,1929年28.60元。1930年29.82元,1931年31.6元。
豬肉零售價格:1930年腿肉年度平均價每50公斤36.6元,1931年,年度平均價為38.1元。
工業品價格由於生產力的關系,與現在工農比價相差太大,故不列表詳述。
工資水平:
1929年棉紡業日工資(基本是產業工人中最低的)男工0.55元,女工0.45元,童工0.3元。
棉織業日工資,男工0.72元,女工0.54元,童工0.35元。
上海16個工業行業工人月平均工資和可購米數
年份工人月平均工資(元)生活費指數1926年為基數(%)剔除生活指數後的實際工資(元)
可購米數(石,78公斤)
1928年 16.1893.21%17.361.73
1929年 15.25101.98%14.951.31
1930年 15.35116.79%13.140.90
1931年 15.41113.82%13.541.25
1932年 15.23108.05%14.091.34
1933年 14.8197.17%15.251.84
1934年 14.0897.35%14.461.37
1935年 12.9998.72%13.161.06
1936年 14.35105.04%13.661.38
從1930-34年各工業中,造船業工資最高,五年之中,始終占據首位,比工資較低的各業,要高出數倍。其次是印刷、機器、絲織等業,每小時平均工資都在1角左右。最低的是繅絲棉紡業,每小時工資不過三四分。由於受金貴銀賤、國際競爭的影響,購買力普遍減退,奢侈品無人問津,繅絲業衰落最快,工人工資極低,1930-34年,每小時工資從0.044元降至0.029元。
家庭生活水平
1927-1930年工人家庭生活調查情況表調查單位:國定稅則委員會,上海市社會局
調查時間 1927年11月~1928年10月 1929年4月~1930年3月
被調查戶數(戶) 230305
平均人口(人) 4.774.62
就業人口(人)2.342.66
每一就業者贍養人口(人)1.041.06
每月平均收入(元) 32.8934.71
每月平均支出(元) 32.5137.87
積余或虧空(元) +0.38-3.16
消費支出情況
項目 消費值(元) 比重(%) 消費值(元) 比重(%)
合計 32.51100%37.87100%
食物 18.2156.0%20.1353.2%
房租 3.069.4%3.158.3%
衣著 2.096.4%2.837.5%
燃料 2.457.6%2.426.4%
雜項 6.7020.6%9.3424.6%
以上資料來源於《上海地方誌》-通志及專業志
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2247/index.html
F. 為什麼魚塘里放一些樹樁什麼的有什麼好處嗎
對魚生長環境有改善啊,魚肉質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