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2020年度職工平均工資是多少
1. 內蒙古錫林浩特市2020年社會保險是多少
社會保險基數簡稱社保 基數,是指 職工在一個社保年度的社會保險繳 費基 數。它是按照職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資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額來進行確定。
一般以上一年度本人工資收入為繳費基數。
(1)職工工資收入高於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300%的,以當地上年度職工平均工資的300%為繳費基數;
(2)職工工資收入低於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60%的,以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的60%為繳費基數;
(3)職工工資在300%-60%之間的,按實申報。職工工資收入無法確定時,其繳費基數按當地勞動行政部門公布的當地上一年職工平均工資為繳費工資確定。
每年社保都會在固定的時間(3月或者7月,各地不同)核定基數,根據職工上年度的月平均工資申報新的基數,需要准備工資表這些證明。
2. 全國平均工資出爐了,用一句話形容你的工資
問什麼叫平均工資,事業單位,公務員教師一個月六至七八千,企業單位一個月兩千三千,問領導專家,及大家平均工資是多少,
作為一個中年男子,而且名義上還是一個技術工人。我可以負責任的告訴大家,我已經嚴重拖了全國人民的後腿。我現在的工資是每月3200,吃不飽餓不死。上有70多歲老母,下有乳臭未乾的小孩。沒車沒房沒存款。
一句話,生活真的很累,沒有什麼歲月靜好,有的只是油鹽柴米醬醋茶的煩惱。
工作就像鬧鍾,周而復始,無限循環,每日從零開始最終又回到零的位置。
唉,連圖片都不想配了。
全國平均工資出爐了,只想說一句:「平均工資你慢點跑,等等後面的兄弟!」
就在不久前,總理講到國內還有6億居民月收入不過千元,跟平均工資相比,兩個數字間巨大的割裂感觸目驚心。
市場經濟的發展,能夠讓利潤高的行業有更高的工資,也能讓知識儲備更多、學習時間更長的工作拿到更高的薪酬。但是 社會 財富分配並不都是市場說了算,稅收體系也能起到收入調節的作用。
如果去除2億多完全沒有收入的少年兒童,14億國民的中間收入數不過是一千多元,平均工資上漲,顯然不能代表低收入人群工資漲了。
自由職業者和個體戶繳納社保要按當地平均工資作為標准,平均工資逐年上漲,也使得社保繳費逐年上漲,壓力一年年增大。交的多,領的不多,成為上述群體繳納社保意願不強的原因。
每年全國平均工資出爐,網上聲音頗為一致,有聲稱拖了後腿的,有拖了腳脖子的,真正能跑贏平均工資的比例很低。
作為發展中國家,作為半數國民月收入不過200美元的發展中國家,平均工資逐年上漲並不難說明什麼問題,只能說貧富差距在快速擴大。更為重要的是,不能客觀真實體現中低收入人群生活狀況的平均數據,就難以為決策起到有價值的作用,只會增加社保醫保支出負擔。
哪怕平均工資收入每年上漲1萬元,除了讓多數跑不贏平均收入的國民望而興嘆外,並不會對這些人的工作和生活有任何改善。
通過稅收限制高收入人群,減少財富外流,通過二次分配讓中低收入人群收益,以此促進消費,這才是消費型 社會 形成的關鍵。對於多數國民來說,平均工資降一些更接地氣,自己的收入能漲才更有意義。
一句話:雖然沒有被平均,但也不是活的很舒坦。只是為什麼凡有這種報告出爐,網路上全是哀聲一片?
無論誰都會很在意個人的收入問題,畢竟生活壓力太大了。錢不是萬能,但沒有錢,萬萬不能。即使是再富有的人,也不會不在意,只不過是變成了數字 游戲 而已。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來看,2019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為90501元,而私營單位平均工資為53604元。
非私營單位基本不在討論范疇,大多數人還是在私營單位工作,而且兩者之間,本就有較大的區別。
有意思的是,2019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全國共調查約217.2萬家,就業人員1.72億人。而私營單位呢?共調查76.4萬家單位,佔全部城鎮私營單位總數的7%。
調查樣本越少,平均工資越低,難道都是瞄著低收入人群去的?
不過呢,如果調查樣本越多,或許平均值拉的更低,更加令人無法接受。
所以呢,吐槽「拖後腿」的網友,或許還不是最慘的。
從2010年開始,平均工資絕對值不斷上漲,增速卻基本呈下跌狀態,這意味著什麼呢?想要漲工資,絕非易事。特別是目前經受過疫情的影響後,更加難啊,能夠有份固定的收入就不錯了。
當然,現在「地攤經濟」又復燃了,有不少人都蠢蠢欲動,想開辟一番新天地。賺錢的有,虧的也不少,想要擺攤,還得謹慎。
或許做份兼職,倒還可以,無論收入多少,也算是個幫補。要不年年被平均,年年拖後腿,那也不是辦法啊。
社會 貧富分化,越來越嚴重,從而導致絕大部分人都是被平均,所以「拖後腿」就成為必然了。
那不想做兼職,改行的話,到底行不行呢?難度也不小。
首先個人能力的問題,有沒有這個資本去改行。
再者說,行業變化也很難預測,現在的高收入,不代表一直都是高收入行業。或許等自己有本事可以獲取高收入的時候,行業整體下滑了。
說多都是淚吧,在熟悉的領域深耕下去,或許會有未來。
其實,現在自媒體發展不錯,也很多人都在做,多個平台,一起奮戰。有興趣的朋友,真的可以嘗試嘗試。雖然紅利期過了,但只要有能力有水平,也可以闖出屬於自己的天地。
大家覺得呢?你想如何改變「被平均」的困境?
我的退休金5000,不論多少,知足就好!
以上就是我看全國平均工資出爐後最想說的一句話,因為目前拿到的工資真的很一般,和物價指數相比,生活起來壓力還是不小的,所以很期待教育部承諾的2020年實現教師工資不低於當地公務員工資的承諾兌現。
2019年非私營單位行業人員工資概況從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來看,2019年城鎮非私營單位各行業的就業人員平均工資都是上漲的,上漲較多的行業有製造業,增速達到了11.8%,另外交通運輸,倉儲,物流快遞,衛生和 社會 工作等行業增速都比較高,都保持了10%以上的增速。
與我密切相關的就是教育行業,2019年全國教育從業者的平均工資為9.7萬元,比2018年的9.2萬元上漲了5.7%,如果按照老師的工資來算,收入已經不低了,月收入已經超過8000元。
2019年私營單位行業人員工資概況而2019年城鎮私營企業的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呢?增速最高的是金融業,高達20.9%,而非私營企業的金融從業者增速才1.2%,可以看得出來國有銀行系統的待遇增長速度很慢,或許與之前本身的待遇就很好和傳統金融業壓力很大有關吧。
再回到教育行業,2019年私營教育行業從業者的工資為5萬元,雖然比2018年增長了9.8%,但仍然處於較低水平,這可能與私立幼兒園教師收入水平低有很大關系。義務教育段私立學校老師待遇並不低,甚至遠遠超過公立學校。
由此可見,教師實際拿到的工資和統計數據還是有出入的,主要還是因為地區收入差異所致,不少地區的教師工資被平均了。所以,還是非常期待教師工資在2020年能真正落實,據媒體報道,內蒙古已經率先實現了教師工資不低於公務員工資的承諾,其他省區也應該不遠了吧!
對此你怎麼看,歡迎留言討論1
我很慚愧拖了平均工資的後腿,一著急用力過猛把平均工資的鞋都拽下來了,好在老公的收入還很可觀,沖淡了我收入低的不爽
你拖後腿了嗎?反正我是拖後腿了,而且是年年都拖,習慣了,年年都處於被平均的人,心都快麻木了……
就在前幾天,國家統計局發布2019年的平均工資數據,睜大你們的眼睛看清楚, 2019年全國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的年平均工資是90501,對比起上年增加8088元,名義增長百分之9.8,實際增長百分之6.8,2019年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是53604,名義增長百分之8.1,實際增長百分之5.2。 那麼哪些行業最吃香呢?從頒布的行業來看,排前三的分別是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行業,這三個都是屬於IT,他們的年平均收入161352,其次是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行業,年收入133459,金融行業為131405,而年收入最低的三個行業分別是農林牧漁業,年收入只有39340,餐飲業為50346,其他服務業60232。
第一檔:自然是北上廣深,已達到了14萬以上。 第二檔:天津,城鎮非私營已達到了10萬以上。 第三檔:浙江、廣東除了廣州和深圳,青海、江蘇、重慶、寧夏、四川、海南、雲南、安徽、福建、內蒙古、山東、陝西、甘肅、廣西、湖南等城鎮非私營已達到了7-8萬。
接下來網友們就算一算自己有幾斤幾兩,對比的時候注意自己是私營還是非私營單位。 親愛的們,你是否達到了平均線了呢。 是不是又被平均了? 那為什麼我們總是追不上平均工資呢,其實很簡單,當今 社會 貧富分化越來越嚴重,窮人越窮,富人越富,極少數人掌握絕大部分財富,而剩下的大多數人,只有極少部分的財富。所以,我們就被富人平均了。
你的工資到了哪種段位?青銅?白銀?黃金?鑽石?還是王者?
2019年全國的平均工資出爐,用一句話形容自己的工資,最多的可能是: 對不起,我又拖全國平均工資的後腿了!
全國平均工資呈現六大類行業 年薪超10萬。最突出的特點是向 科技 行業傾斜:lT業年平均工資超16萬元,連續4年穩居第一。 科技 行業增幅超金融,平均工資佔領第二位。
第二個突出的特點是全國城鎮非私營企業就業人員平均工資達到9O501元,同比增長9.8%,扣除物價增長指數,實際增長6.8%。
平均工資上漲最快的是衛生丶 社會 工作,文化丶 體育 和 娛樂 業兩大行業,都突破了10萬元。
第三個突出特點是優勢產(行)業,仍然年平均工資高出10萬元,是吃香喝辣的主兒。金融業1314O5元,排名第三,讓位給了科學技術行業。電力丶熱力丶燃氣丶水生產和供應業107733元,突顯行業優勢。
第四個突出特點是:腦力勞動者的工資增加和資源型產業同比平均工資增長較快,體力勞動者差距明顯。
以增加 科技 知識丶產品為導向的分配政策,科研人員丶高等教育就業人員工資增長較快。
社會 在前進,工資在提高,保持平和心態,將向錢看變成向前看,培養好自己的後代,別讓後代還是我們才是最大的滿足。各位朋友,你們怎樣評價平均工資?
太扎心了!話不多說,先來看看扎心的數據,你被平均了多少?
據統計局數據:2019年全國 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90501元 ,比上年增長9.8%,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6.8%; 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53604元 ,比上年增長8.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5.2%。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非私營單位並非就是國企。而是指:國有企業,外資企業,港澳台資企業,股份制公司和集體企業。非私營單位≠體制內單位。簡單說非私營單位指國有單位+大中型公司,像我們耳熟能詳的騰訊阿里巴巴小米、蘋果三星中石油都屬於統計概念里的「非私營單位」。
01
數據中的四大變化
從數據上看,2019年的數據有如下主要變化:城鎮非私營單位年平均工資超過9萬元;其中IT業年平均工資超16萬元,連續4年雄踞第一;曾經的高富帥行業金融業被「科學家們」反超,淪為第三;6大行業年平均工資超10萬元。
1、城鎮非私營單位年平均工資超9萬元,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超5萬元。
2、6大行業年平均工資超10萬元。
總體來看,在城鎮非私營單位中,有6個行業的年平均工資水平超過了10萬元大關,比2018年增加了2個。
這6個行業分別是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61352元,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133459元,金融業131405元,衛生和 社會 工作108903元,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107733元,文化、 體育 和 娛樂 業107708元。
其中, 新晉10萬元大關的兩個行業是衛生和 社會 工作,文化、 體育 和 娛樂 業。
3. IT業年平均工資超16萬元實現四連冠
數據顯示,在城鎮非私營單位中,年平均工資最高的行業是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達到161352元。城鎮私營單位中,年平均工資最高的行業也是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為85301元。
在城鎮非私營單位中,IT業平均工資水平自2016年首次超過金融業後,連續4年位居第一名。
4. 「高富帥」行業金融業淪為第三
在城鎮非私營單位中,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平均工資為133459元,首次反超金融業(131405元),成為第二名,而金融業因為增長乏力而淪為第三名。
02
發布平均工資數據有什麼用?
1)可用來比較不同地區、不同行業整體工資水平的高低;
2)可作為征繳和支付各項 社會 保險、住房公積金、制定最低工資標准及城鄉居民最低保障標準的重要依據;
3)是作為賠償制度的基礎數據;
4)是國家科學制定經濟 社會 發展規劃和分配政策的重要依據;
5)對制定稅收起征點標准等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
對於員工來講,平均工資帶來最直接的影響,就是為社保、公積金的繳費基數提供參考,進而影響到自己的到手工資和社保利益。很多小夥伴都知道社保繳費基數是直接受上年度月平均工資影響的,但是基數上下限具體是如何確定的呢?
一般來說,各地的社保基數上下限都不太一樣,社保繳費基數是 社會 平均工資的60%--300%為繳納基數。需要注意的是,在平均工資的計算上, 《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印發降低 社會 保險費率綜合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9〕13號) 有相關規定: 調整就業人員平均工資計算口徑。 各省應以本省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和城鎮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加權計算的 全口徑 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核定社保個人繳費基數上下限。
一般來說各城市都是年中開始調整社保基數,如果社保基數的上下限調高了,那麼對於員工來講,到手的工資可能下降了,每個月繳納在社保上的錢就多了,但是同等的,自己的公積金和醫保賬戶里的錢,也就變多了。此外,平均工資還能帶來其它的幾點影響:
1、影響經濟補償金月工資上限 根據《勞動合同法》相關規定,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3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准按職工月平均工資3倍的數額支付,年限最高不超過12年。
2、影響經濟補償金免徵個稅范圍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規定:對於「個人因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而取得的一次性補償收入(包括用人單位發放的經濟補償金、生活補助費和其他補助費用),其收入在當地上年職工平均工資3倍數額以內的部分,免徵個人所得稅;超過的部分按照《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個人因解除勞動合同取得經濟補償金徵收個人所得稅問題的通知》的有關規定,計算徵收個人所得稅。」
可以看到,平均工資所帶來的影響是很大的,這也就說明了每次平均工資一公布,大家反響都很熱烈的原因。
3. 全國10多個行業職工平均工資中,公務員平均工資排名在第幾位
國家統計局今日公布,全國城鎮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其中包括城鎮非私營企業就業人員在內,年平均工資,以及互聯網平台企業不同崗位工資情況。
河南4800,湖南,4400,廣東一般10000,重慶7158元,海南大概7000元,青海,5000元左右,新疆也就是4800~6000,加上其他補貼大概有8000左右,非私營企業平均工資63241/12=5270元,是比有些省市的公務員工資高,但是公務員還有其他隱形福利,也是一般其他行業職業享受不到的,盡管如此,公路將仍然是一個有吸引力的職業。
4. 黑龍江省和遼寧省2021年社平工資各是多少
摘要 遼寧經平台多方位綜合查詢,2020年全市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為67895元、月平均工資為5658元;2020年全市職工年平均工資為65623元、月平均工資為5469元。
5. 內蒙古平均工資是多少
2005年內蒙古職工平均工資水平15985元/年.月平均1332元.(資料來源http://www.stats.gov.cn/was40/reldetail.jsp?docid=402315740)
以呼和浩特為例,目前平均工資1500元.盟市平均工資應該比呼和浩特市低一些,也就1300元/月左右吧.
我之所以說,呼和浩特地區月平均工資是1500元,是因為單位在計算個人住房公積金比例時,用到過。上面通知我們按1500元計算。
6. 2020年內蒙養老待遇的計發基數是多少
2020年內蒙養老待遇的計發基數是多少?
2020年內蒙古養老待遇的計劃基數必須得到2020年年底才可以計算出來,現在是沒有計算出來的。
7. 內蒙古靈活就業人員社保2021年繳費標准
2021年內蒙古靈活就業人員社保繳費標准為,按2020年全口徑平均工資6016元的60%核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規定,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應當依法按時足額徵收社會保險費,並將繳費情況定期告知用人單位和個人。
用人單位未按規定申報應當繳納的社會保險費數額的,按照該單位上月繳費額的百分之一百一十確定應當繳納數額。繳費單位補辦申報手續後,由社會保險費徵收機構按照規定結算。
在中國,社會保險是社會保障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整個社會保障體系中居於核心地位。另外,社會保險是一種繳費性的社會保障,資金主要是用人單位和勞動者本人繳納,政府財政給予補貼並承擔最終的責任。但是勞動者只有履行了法定的繳費義務,並在符合法定條件的情況下,才能享受相應的社會保險待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十條 職工應當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用人單位和職工共同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可以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由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
公務員和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工作人員養老保險的辦法由國務院規定。第十二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單位職工工資總額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
職工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的本人工資的比例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記入個人賬戶。
無僱工的個體工商戶、未在用人單位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非全日制從業人員以及其他靈活就業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分別記入基本養老保險統籌基金和個人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