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丈標準是多少米
① 請問三丈是多少米戓者多少尺謝謝!
三丈是(10)米;
三丈是(30)尺;
② 古代的三丈是多少(請詳細介紹)
現代一尺約合33.33cm
一丈是十尺約合3.333m
三丈約合10m
在古代每個時期的尺長都不一樣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秦時,一尺約23.1cm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南朝,一尺約25.8cm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
乘以30就可以知道每個時期三丈是多長了
③ 古時的三丈是現在的多少
三國,三丈合今726cm ;
南朝,三丈約774cm ;
北魏,三丈合今927cm ;
隋代,三丈合今888cm ;
唐代,三丈合今921cm ;
宋元時,三丈合今950.4cm ;
明清時,木工三丈合今933cm。
中國市制長度單位,一丈=十尺=一百寸(一寸=0.033米,一尺=0.333米,一丈=3.33米):萬~高樓。
(3)三丈標準是多少米擴展閱讀:
其他朝代丈:
商代,三丈合今508.51cm;周代,三丈合今693cm ;秦時,三丈約693cm ;漢時,三丈大約640.5—712.5cm 。
丈的說法:
周制八寸為尺,十尺為丈,人長八尺,故曰丈夫,然則伸臂一尋,周之丈也,故從又持十。
④ 三丈有多高啊
十尺為一丈,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一丈為3.168m,三丈約為9.5米左右。
現在丈是市制單位,米是公制單位。兩者之間的換算:1米=3市尺
,1丈=10市尺
1丈約等於3.33米
3丈=3*3.33=9.99米
⑤ 日行三丈是多遠
日行三丈是10米遠。
在換算率中,一丈等於10尺,那麼三丈就是3x10=30尺。又根據1米等於3尺,那麼就得出30÷3=10米。所以三丈等於10米。丈和米都是我們生活中長度常用的的單位,其它常用的長度單位還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等。
丈是古代的一種長度單位,也是中國市制長度單位,中國各個朝代對丈的定義和規定都不一樣。商代,一丈合今1.695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周代,一丈合今2.31m ,春秋是東周的一個階段,所以春秋時一丈應該等於2.31米,那麼三丈等於2.31✘3=6.93米。
各個朝代的「丈」
漢時,三丈約640.5—712.5cm。
三國,三丈合今726cm 。
南朝,三丈約774cm 。
北魏,三丈合今927cm 。
隋代,三丈合今888cm 。
⑥ 宋朝時期的三丈有多高
由文獻和實物來看,宋代尺長在三一厘米余,三一點二厘米可視為標准長度,宋尺雖承唐舊制,而實比唐大尺伸長了一厘米多.宋1尺=31.2厘米
所以
宋代:1丈=3米=9尺=280.8厘米
3丈=9米=27尺=842.4厘米
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幫助
⑦ 三丈等於多少米
3丈=10米(m)
1丈=3.333......米
⑧ 三丈有多高啊
三丈有9.99米高。
1丈=10尺
1尺≈0.333米
所以:1丈=3.33米
故:3丈=3.33x3=9.99米
(8)三丈標準是多少米擴展閱讀:
常見的長度單位換算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分=10厘;
1丈≈3.33米;1尺≈3.33分米;1寸≈3.33厘米;
1千米(km)=1000米;1米(m)=100厘米;1厘米(cm)=10毫米
1里=150丈=500米;2里=1公里(1000米)。
1千米(公里)= 1,000米(公尺)= 100,000厘米(公分) = 1,000,000毫米(公釐);1.61公里= 1英里。
1分米 = 0.0001千米(km) = 0.1米(m) =10厘米(cm) = 100毫米(mm)。
1厘米 = 10毫米 = 0.1分米 = 0.01米 = 0.00001千米。
1毫米=0.1厘米=0.01分米=0.001米=0.000001千米。
⑨ 宋朝時期的三丈有多高
十尺為一丈,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一丈為3.168m,三丈約為9.5米左右。
以下引用
aiaihetiyak47的分享
古代的標准長度單位是「尺」,但是歷朝歷代的「尺」的長短是不一致的,基本上年代越早,「尺」越短。例如:秦代一尺約0.23米,明清一尺約0.31米-0.33米,比秦代竟然多了大約50%! 古人常說「七尺男兒」,基本上是在漢代形成的這個說法。漢代的度量衡基本與秦代完全一致。其中,長度單位「尺」約為0.23米。0.23*7=1.61米。由此可見,古漢人的身高在1.6米上下的較多。同時,參看《三國演義》,關羽那樣的大漢身高可以達到八尺,合現在的1.8米多,在現在也算是比較高的了。此外還有個別達到九尺的,身高就是2米左右了,比當時大多數人高了2-1.6=0.4米。考慮到現在中國人身高1.7-1.8米的比較多,比現在中國最有名的「巨人」——姚明,也是矮了差不多的高度,因此秦漢的中國人身高普遍1.6米左右是可信的。 很顯然,古代的尺要短於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大約是20厘米,所以周代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19.91厘米。以後,尺大致都要加長一點,到戰國時,一尺大致相當於現在的23厘米左右,但是當時各國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戰國楚尺長22.7厘米。前邊提到的鄒忌是戰國時齊國人,按一尺為23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4米以上,這即使在今天,也算是個高個子了。又《陳情表》中有「內無應門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晉時人,當時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24厘米,這樣「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說法,而並不是嚴格按晉尺的,那麼,就要在1.2米的基礎上再縮短一點,也就是1.1米左右。 與尺比較接近的是咫。咫是婦女手伸展後從拇指到中指的距離,因而稍短於尺。後來咫尺連用,表示距離短,如「近在咫尺」、「天涯咫尺」的表達就真的很強的對比了。 除此之外,先秦的長度單位還有丈(十尺),尋(八尺),常(二尋),此外還有仞。仞是人伸開雙臂的長度,如《愚公移山》中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 後來,又產生了寸以下的長度單位,它們是:分(十分之一寸),厘(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厘),秒(宋以後又叫「絲」,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今「絲」與「毫」連用,來源於此。 當然在往短去,還有「忽」與「微」連用的,也喻指極細微,如《伶官傳序》:「夫禍患常積於忽微」。 附上古代的長度一覽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這一尺度,人高約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稱; 周代,一尺合今23.1cm ; 秦時,一尺約23.1cm ; 漢時,一尺大約21.35——23.75cm ; 三國,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約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宋元時,一尺合今31.68cm ; 明清時,木工一尺合今31.1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