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建設標准農田多少畝
❶ 收藏!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來了,干貨滿滿!
2月21日,《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即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
脫貧攻堅成果如何持續鞏固?農業農村現代化怎樣推進?鄉村建設行動怎麼實施?高價彩禮等不良風氣如何治理?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從多個方面進行部署,給農民發出惠農大禮包。
——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十三五」時期,新時代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現行標准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貧困縣全部摘帽,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全面完成。
「十四五」時期,如何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後,對擺脫貧困的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做到扶上馬送一程。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機制,對易返貧致貧人口及時發現、及時幫扶,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底線。
同時,開展農村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實行分層分類幫扶。如,對有勞動能力的農村低收入人口,堅持開發式幫扶,幫助其提高內生發展能力,發展產業、參與就業,依靠雙手勤勞致富。
——確保糧、棉、油、糖、肉等供給安全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還提出,深入實施重要農產品保障戰略,完善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和「菜籃子」市長負責制,確保糧、棉、油、糖、肉等供給安全。
如何確保供給安全?
文件進行了諸多部署:加強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建設。建設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擴大稻穀、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范圍。加快構建現代養殖體系,保護生豬基礎產能,健全生豬產業平穩有序發展長效機制,積極發展牛羊產業,等等。
——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繼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後,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提出,打好種業翻身仗。
文件明確,加快第三次農作物種質資源、畜禽種質資源調查收集,加強國家作物、畜禽和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建設。
同時,加快實施農業生物育種重大科技項目。實施新一輪畜禽遺傳改良計劃和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尊重科學、嚴格監管,有序推進生物育種產業化應用。支持種業龍頭企業建立健全商業化育種體系,加快建設南繁矽谷,加強制種基地和良種繁育體系建設,研究重大品種研發與推廣後補助政策,促進育繁推一體化發展。
「種子技術對農業特別重要,對增產的貢獻比較大。」中國社科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黨國英表示,現在國際上種子壟斷性比較強,這意味著價格上是供應方說了算。中國本身是一個農業大國,良種培育是基礎性的技術,自己掌握也是應該的。
——2021年建設1億畝旱澇保收農田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根基。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採取「長牙齒」的措施,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
「耕地資源是有限、不可再生的資源,如果打破耕地紅線,中國的糧食安全無從談起,因此要強調耕地『非農化』。」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萬建民表示。
文件提出,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於糧食特別是口糧生產,一般耕地主要用於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
「實施新一輪高標准農田建設規劃,提高建設標准和質量,健全管護機制,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中央和地方共同加大糧食主產區高標准農田建設投入,2021年建設1億畝旱澇保收、高產穩產高標准農田。」
——有序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堅持農村土地農民集體所有制不動搖,堅持家庭承包經營基礎性地位不動搖,有序開展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試點,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系穩定並長久不變,健全土地經營權流轉服務體系。
同時,加強宅基地管理,穩慎推進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分置有效實現形式。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研究制定依法自願有償轉讓的具體辦法。
「中央已屢次強調不得以退出承包地和宅基地作為農民進城落戶,政策意圖已經很明確了,各地不能也不敢對農民進城落戶作出這樣的限制條件。」黨國英指出。
——加大高價彩禮等不良風氣治理
在鄉村建設、鄉風建設上,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也著墨頗多。
文件明確,2021年基本完成縣級國土空間規劃編制,明確村莊布局分類。積極有序推進「多規合一」實用性村莊規劃編制,對有條件、有需求的村莊盡快實現村莊規劃全覆蓋。
「編制村莊規劃要立足現有基礎,保留鄉村特色風貌,不搞大拆大建。」文件強調,「鄉村建設是為農民而建,要因地制宜、穩扎穩打,不刮風搞運動。嚴格規范村莊撤並,不得違背農民意願、強迫農民上樓,把好事辦好、把實事辦實。」
近年來,高價彩禮事件頻頻引發爭議。文件提出,持續推進農村移風易俗,推廣積分制、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等做法,加大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厚葬薄養、鋪張浪費、封建迷信等不良風氣治理,推動形成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完)
❷ 加強耕地用途管制建設多少畝高標准農田
一億畝
拓展:
中新財經2月23日電 23日,國新辦就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舉行發布會,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吳宏耀表示,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在耕地建設保護方面著墨較多,出台了一系列「長牙齒」的硬舉措,歸納起來就是「保數量、提質量、管用途、挖潛力」。
保數量,就是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重點就是「三個定」,一是定線。就是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的順序,統籌劃定落實三條控制線。二是定位。要足額帶位置逐級分解下達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目標任務,哪塊地是耕地、哪塊地是永久基本農田都要落到具體的地塊上,要做到清清楚楚、一目瞭然。三是定責,由中央和地方簽訂耕地保護目標責任書,並作為剛性指標,實行嚴格考核、一票否決、終身追責。
提質量,就是提高耕地質量。一是抓高標准農田建設,2022年將建設1億畝高標准農田,累計建成高效節水灌溉面積4億畝,同時要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的地力等級。二是要抓黑土地的保護,深入推進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黑土地保護性耕作8000萬畝。三是加強耕地佔補平衡的全程監管,確保補充耕地可以長期穩定利用,真正實現補充耕地的產能與所佔耕地相當。
管用途,就是強化耕地的用途管制,一是對耕地轉為建設用地的要嚴格地限制,加大執法監督力度,嚴厲查處違規違法佔用耕地從事非農建設的行為。二是對於耕地轉為其他農用地的,要嚴格地管控。三是對於耕地種植用途,要嚴格落實利用的優先序。剛才唐仁健部長已經說了,耕地主要用於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以及飼草飼料的生產,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於糧食生產,高標准農田原則全部用於糧食生產。
挖潛力,就是要挖掘潛力增加耕地。要支持將符合條件的鹽鹼地等後備資源適度有序地開發為耕地,對於一些具備開發條件的空閑地、廢棄地,可以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基礎上,探索發展設施農業、破解耕地、光熱等資源的約束
❸ 中央一號文件2021年建設多少畝旱澇保收
1億畝。
【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2021年建設1億畝旱澇保收、高產穩產高標准農田】中國2021年建設1億畝旱澇保收農田 2月21日,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發布。
文件提出,實施新一輪高標准農田建設規劃,提高建設標准和質量,健全管護機制,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中央和地方共同加大糧食主產區高標准農田建設投入,2021年建設1億畝旱澇保收、高產穩產高標准農田。
旱澇保收的特點
旱澇保收的工作往往關系國計民生,自來水公司、電力部門、供暖、燃氣。不管收入高低,經濟好壞,每個人都離不開,自然工作穩定,收入較高。
具體到民營企業,、阿里巴巴、騰訊這樣的一流企業,也做不到旱澇保收,清理中年員工反而是常有的做法,甚至標榜是向社會輸送人才。這樣的企業尚且如此,其他中小企業可想而知。歸根結底,不能旱澇保收,是因為做不到穩定的盈利,復雜多變的市場環境下,生存周期短暫。
❹ 未來五年累計建成高標准農田多少億畝以上
2022年底,我國將累計建成10億畝高標准農田。
中宏網9月17日電16日,國務院召開的政策例行吹風會透露,國務院已經批復實施《全國高標准農田建設規劃(2021-2030年)》(下稱《規劃》),
明確到2030年累計建成12億畝高標准農田,以此能夠穩定保障1.2萬億斤以上糧食產能,到2035年全國高標准農田保有量和質量進一步提高。
通過實施《規劃》,到2022年、2025年、2030年,分別累計建成10億畝、10.75億畝、12億畝的高標准農田。
❺ 2021年高標准農田建設計劃
法律分析:大力實施高標准農田建設工程,加快補齊農田基礎設施短板,提升糧食產能,2021年全國計劃新建高標准農田1億畝、統籌發展高效節水灌溉1500萬畝。各地要進一步優化高標准農田項目布局,優先在永久基本農田和「兩區」實施,集中力量加快小麥、稻穀生產功能區高標准農田建設,提升口糧絕對安全保障水平。多渠道統籌整合資金,加大建設投入,確保高標准農田建設質量效益明顯提升。
法律依據:《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切實加強高標准農田建設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見》 一、 總體要求(三)目標任務。到2020年,全國建成8億畝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准農田;到2022年,建成10億畝高標准農田,以此穩定保障1萬億斤以上糧食產能;到2035年,通過持續改造提升,全國高標准農田保有量進一步提高,不斷夯實國家糧食安全保障基礎。
❻ 十四五時期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點任務是什麼
產業興旺與生活富裕是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目標、產業興旺與生活富裕是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目標、生態宜居和治理有效是實施鄉村振興的主要抓手、鄉風文明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題中應有之義。
1、「十四五」期間,產業興旺與生活富裕是實施鄉村振興的重要目標。
根據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人只有在低層次需求得到滿足之後才會有高層次的需求,同時根據馬克思主義唯物辯證法中,物質是第一位的、物質決定意識以及物質資料的生產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基礎的觀點。
雖然脫貧攻堅目標已經順利實現,但是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相差不大,脫貧攻堅成果亟待鞏固深化,因病返貧和因病致貧等問題可能發生。在「十四五」期間,全面實施鄉村振興必須重點關注產業興旺與生活富裕要求,進一步增加農民收入、夯實農民進行社會活動的經濟基礎。
2、「十四五」期間,相對均衡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的基本准則。
目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當前我國農村發展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不均衡:
2.1、一是城鄉發展的相對不均衡。2020年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是43834元和17131元,城鎮居民和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分別是27007元和13713元,無論是從城鄉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抑或是從城鄉居民的人均消費支出來看,城鄉之間仍有較大差距;
2.2、二是區域發展的相對不均衡。由於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相對發達,其農村居民經濟水平相對中西部地區較高。例如2019年浙江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9876元將近達到3萬元,而毗鄰浙江的中部省份安徽2019年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5416元,可見區域之間發展存在不均衡問題;
2.3、三是產業發展之間的不均衡,當前農村在產業興旺方面面臨產業結構單一及收入單一等問題,這不利於農民的長遠利益和農村的長遠發展。
3、「十四五」期間,生態宜居和治理有效是實施鄉村振興的主要抓手。
生態環境歷來為黨和國家所重視,「兩山論」作出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斷。這對農村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指導作用,通過保護生態環境,從而為產業興旺提供資源基礎、通過合理開發生態資源為生活富裕提供資源保障,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提供資源和動力。
同時治理有效是鄉村振興實施的要求,又是持續推動全面實施鄉村振興的保障。通過有效的治理,使得黨和國家的各項鄉村振興政策在農村落地開花,充分調動農民、市場以及社會力量參與鄉村振興,提高政策效能、執行效率和參與積極性。
4、「十四五」期間,鄉風文明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題中應有之義。
鄉風文明是實施鄉村振興的總要求之一,道德和文化屬於精神范疇,其具有更深沉和持久的力量,能夠凝魂聚氣,迸發出強大的精神力量,而鄉風是道德和文化的凝練與表達。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鄉風建設,通過打造良好社風、民風和鄉風為實施鄉村振興提供精神動力,同時鄉風建設也是衡量鄉村振興實施的重要指標。
❼ 中國耕地面積多少畝
目前我國耕地總面積為18.51億畝。耕地包括水田、旱地等,秦嶺—淮河線以南以水田為主,約佔全國水田總面積的93%,秦嶺—淮河線以北以旱地為主,約佔全國旱耕地總量的85%。耕地主要分布在廣大的丘陵地區以及東北、華北、長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等平原地區。
2、水田是指築有田埂(坎),能夠蓄水,用來種植蓮藕、水稻、席草等水生作物的耕地。因天旱暫時沒有蓄水,而改種旱地作物的,或實行旱地和水稻作物輪種的(如水稻和油菜、小麥、蠶豆等輪種),仍計為水田。
3、旱地是指除水田以外的耕地,包括水澆地和無水澆條件的旱地。
4、無水澆條件的旱地,是指沒有固定灌溉設施和水源的,不能進行正常灌溉的旱地。
❽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嚴守多少億畝耕地紅線
18億畝
「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實施高標准農田建設工程、黑土地保護工程,確保種源安全,實施鄉村建設行動,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牢牢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為糧食產量連續6年超過1.3萬億斤提供了堅實基礎。然而,最新調查顯示,我國耕地高產田僅佔耕地總面積的31.24%,中低等級佔2/3以上,耕地質量平均等級不高;障礙退化耕地面積佔比高達40%,耕層變淺、土壤板結、酸化鹽鹼化等土壤退化問題依然突出。嚴禁違規佔用耕地和違背自然規律綠化造林、挖湖造景,嚴格控制非農建設佔用耕地,深入推進農村亂佔耕地建房專項整治行動,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明確耕地利用優先序,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於糧食特別是口糧生產,一般耕地主要用於糧食和棉、油、糖、蔬菜等農產品及飼草飼料生產。明確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不同的管制目標和管制強度,嚴格控制耕地轉為林地、園地等其他類型農用地,強化土地流轉用途監管,確保耕地數量不減少、質量有提高。實施新一輪高標准農田建設規劃,提高建設標准和質量,健全管護機制,多渠道籌集建設資金,中央和地方共同加大糧食主產區高標准農田建設投入,2021年建設1億畝旱澇保收、高產穩產高標准農田。
拓展資料:中國耕地面積多少畝?
中國耕地面積是19.179億畝。園地3億畝,林地42.6億畝,草地39.67億畝,濕地3.5億畝,建設用地6.13億畝。數據還顯示,10年間,生態功能較強的林地、草地、濕地河流水面、湖泊水面等地類合計增加了2.6億畝,可以看出我國生態建設取得積極成效。也是國家制定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規劃,重要政策舉措的基本依據。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第二條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土地的社會主義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勞動群眾集體所有制。全民所有,即國家所有土地的所有權由國務院代表國家行使。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買賣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轉讓土地。土地使用權可以依法轉讓。國家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對土地實行徵收或者徵用並給予補償。國家依法實行國有土地有償使用制度。但是,國家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的除外。
第九條城市市區的土地屬於國家所有。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由法律規定屬於國家所有的以外,屬於農民集體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屬於農民集體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