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合一年最高報多少錢
『壹』 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每年能報銷多少啊多少額度啊
一般來說,新農合一年內沒有報銷次數限制,但是報銷金額會有一個封頂,不同的地區上限法規也不一樣,比如大部分地區鄉鎮合作醫療門診報銷限額為每年5000元,特殊門診病種報銷限額為每年1萬元,住院醫療報銷為每年15萬元,重大疾病保險為每年20萬元。注意,新農合報銷並不是全額報銷,而是會根據不同情況以及費用階梯性報銷一定比例。
『貳』 新農合一年最多報銷最高限額
新農合一年最多報銷最高限額為15000元。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其採取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的方式籌集資金。
新農合門診補償標准具體如下:
1、村衛生室及村中心衛生室就診報銷60%,每次就診處方葯費限額10元,衛生院醫生臨時補液處方葯費限額50元;
2、鎮衛生院就診報銷40%,每次就診各項檢查費及手術費限額50元,處方葯費限額100元;
3、二級醫院就診報銷30%,每次就診各項檢查費及手術費限額50元,處方葯費限額200元;
4、三級醫院就診報銷20%,每次就診各項檢查費及手術費限額50元,處方葯費限額200元;
5、中葯發票附上處方每貼限額1元;
6、鎮級合作醫療門診補償年限額5000元。
以下情況不列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報銷范圍:
1、非區內定點醫院門診醫療費用(特殊病種門診治療費用除外)、未按規定就醫、自購葯品所產生的費用;
2、計劃生育措施所需的費用,違反計劃生育政策的醫療費用;
3、鑲牙、口腔正畸、驗光配鏡、助聽器、人工器官、美容治療、整容和矯形手術、康復性醫療(如氣功、按摩、推拿、理療、磁療等)以及各類陪客費、就診交通費、出診費、住院期間的其他雜費等費用;
4、存在第三方責任的情況下,發生人身傷害產生的醫葯費依法由第三責任方承擔,如交通事故、醫療事故、工傷等;
5、因自殺、自殘、服毒、吸毒、打架斗毆等違法行為以及其家屬的故意行為造成傷害所產生的醫葯費;
6、出國或在港、澳、台地區期間發生的醫療費用;
7、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規定不予報銷的葯品和項目;
8、區醫管會確定的其他不予報銷的費用。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二十六條 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待遇標准按照國家規定執行。
『叄』 農村合作醫療一年最高可報多少錢
新農合醫葯費用補償的年封頂線為15萬元,符合23類重大疾病的年封頂線為20萬元。
符合25種特殊門診病種的在門診治療年封頂線為1萬元;特殊門診病種中各種惡性腫瘤放、化療,慢性腎功能衰竭血透、腹透治療,器官移植術後抗排異治療。
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友病,地中海貧血,重性精神病,耐多葯肺結核8種特殊病種,其可補償的門診費用參照同級醫院住院補償政策執行,年封頂線為15萬元。
目標要求
各省(區、市)要在認真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加大工作力度,完善相關政策,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2006年,使全國試點縣(市、區)數量達到全國縣(市、區)總數的40%左右;2007年擴大到60%左右;2008年在全國基本推行。
2010年實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基本覆蓋農村居民的目標。東部地區可在規范管理的基礎上加快推進速度,有條件的地區可探索多種形式的農村醫療保障辦法。
在推進試點工作中,各地區要貫徹自願、互助、公開、服務的原則,堅持農民以家庭為單位自願參加,不搞強迫命令;堅持合作醫療制度的互助共濟性質,動員農民共同抵禦疾病風險;堅持公開、公正、公平,規范操作,加強監管;堅持便民利民,真正讓農民受益。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新農村合作醫療
『肆』 農村合作醫療最高能報銷多少錢
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報銷比例:鎮衛生院報銷60%,二級醫院報銷40%,三級醫院報銷30%。
大病補償:鎮風險基金補償,凡參加合作醫療的住院病人一次性或全年累計應報醫療費超過5000元以上分段補償,即5001-10000元補償65%,10001-18000元補償70%。鎮級合作醫療住院及尿毒症門診血透、腫瘤門診放療和化療補償年限額1.1萬元。
『伍』 雲南省新農合報銷上限多少錢
雲南醫保報銷中農村補償比例為鎮級70%,安寧市級50%,昆明市及省級30%,參加合作醫療的人員全年累計住院補償最高限額15000元。
1、住院按不同級別的醫院實行按比例補償。起付線為鎮級100元,地級市300元,昆明市級600元,省級800元。補償比例為鎮級70%,地級市級50%,昆明市及省級30%,參加合作醫療保險的人員全年累計住院補償最高限額15000元。
2、參合孕產婦住院分娩給予補償,同時實施限價收費政策(指產婦住院分娩期間發生的一切直接費用,包括床位費、護理費、檢查費、化驗費、手術費、葯品費等),鎮級正常單胎住院分娩收費控制在400元以內,每例一次性補償400元,地級市級及以上醫療機構控制在600元以內,每例一次性補償400元。危急或在外地居住、務工的參合孕產婦在非定點醫療機構正常單胎住院分娩每例一次性補償400元。
『陸』 新農合能報銷多少
新農合政策范圍內的住院費用和報銷比例也由60%提高到了70%,最高的支付限額已經從3萬元提高到不低於5萬元。同時各地還將普遍開展新農合的門診統籌,農民門診就醫也可以按照比例來報銷。這個報銷比例是根據醫院等級來的,而不是按照市級或者縣級來的,另外各個省根據當地經濟水平不同,報銷比例也會有5%的差異:
1、門診補償:(1)村衛生室及村中心衛生室就診報銷60%,每次就診處方葯費限額10元,衛生院醫生臨時補液處方葯費限額50元。(2)鎮衛生院就診報銷40%,每次就診各項檢查費及手術費限額50元,處方葯費限額100元。
(3)二級醫院就診報銷30%,每次就診各項檢查費及手術費限額50元,處方葯費限額200元。(4)三級醫院就診報銷20%,每次就診各項檢查費及手術費限額50元,處方葯費限額200元。(5)中葯發票附上處方每貼限額1元。(6)鎮級合作醫療門診補償年限額5000元。
2、住院補償(1)報銷范圍:A、葯費:輔助檢查:心腦電圖、X光透視、拍片、化驗、理療、針灸、CT、核磁共振等各項檢查費限額200元;手術費(參照國家標准,超過1000元的按1000元報銷)。B、60周歲以上老人在興塔鎮衛生院住院,治療費和護理費每天補償10元,限額200元。(2)報銷比例:鎮衛生院報銷60%;二級醫院報銷40%;三級醫院報銷30%。3、大病補償(1)鎮風險基金補償:凡參加合作醫療的住院病人一次性或全年累計應報醫療費超過5000元以上分段補償,即5001-10000元補償65%,10001-18000元補償70%。
『柒』 合作醫療每個人一年能報銷多少錢
農合醫保每人每年累計最高可報15000元。
農合醫保每人每年累計最高可報15000元,具體標准如下:1、500元以下,不給予報銷。
2、501-5000部分,可以報銷20%。
3、5000元以上,1萬元以下,可以報銷30%。
4、1萬元以上,2萬元以下,可以報銷40%。
5、2萬元以上部分,可以報銷50%。
『捌』 新農合最高報銷限額是多少
【法律分析】:目前的新農合醫療保險,對報銷額度沒有明確的規定。如果是重大疾病,一般規定一年報銷額度不超過20萬。一般門診每年1080元。另外,報銷比例,一般鄉級起付線100元,報銷比例85%左右;縣級起付300—500元,報銷比例75%左右;市級起付線800—1500元,報銷比例65%左右;省級起付線2000—3000元,報銷比例55%左右。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二十六條 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待遇標准按照國家規定執行。 第二十八條 符合基本醫療保險葯品目錄、診療項目、醫療服務設施標准以及急診、搶救的醫療費用,按照國家規定從基本醫療保險基金中支付。
『玖』 農村合作醫療能報銷多少錢
新農合報銷是按照醫療費的一定比例進行報銷。具體要看看病花了多少錢。
2002年10月,中國明確提出各級政府要積極引導農民建立以大病統籌為主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2009年,中國作出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的重要戰略部署,確立新農合作為農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的地位。
2015年1月29日,國家衛計委、財政部印發關於做好2015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通知提出,各級財政對新農合的人均補助標准在2014年的基礎上提高60元,達到380元。
目標要求:
各省(區、市)要在認真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加大工作力度,完善相關政策,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2006年,使全國試點縣(市、區)數量達到全國縣(市、區)總數的40%左右;2007年擴大到60%左右;2008年在全國基本推行。
2010年實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基本覆蓋農村居民的目標。東部地區可在規范管理的基礎上加快推進速度,有條件的地區可探索多種形式的農村醫療保障辦法。在推進試點工作中,各地區要貫徹自願、互助、公開、服務的原則,堅持農民以家庭為單位自願參加,不搞強迫命令。
堅持合作醫療制度的互助共濟性質,動員農民共同抵禦疾病風險;堅持公開、公正、公平,規范操作,加強監管;堅持便民利民,真正讓農民受益。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拾』 新農合一年最多報銷最高限額
法律分析:新農合醫葯費用補償的年封頂線為15萬元,符合23類重大疾病的年封頂線為20萬元;符合25種特殊門診病種的在門診治療年封頂線為1萬元;特殊門診病種中各種惡性腫瘤放、化療,慢性腎功能衰竭血透、腹透治療,器官移植術後抗排異治療,再生障礙性貧血,血友病,地中海貧血,重性精神病,耐多葯肺結核8種特殊病種,其可補償的門診費用參照同級醫院住院補償政策執行,年封頂線為15萬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第二十四條 國家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管理辦法,由國務院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