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小康標准人均年收入多少
Ⅰ 小康是什麼標准
小康的標准和我國現階段小康水平:1991年國家統計與計劃、財政、衛生、教育等12個部門的研究人員組成了課題組,按照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小康社會的內涵確定了16個基本檢測和臨測值。這十六個指標把小康的基本標准設定為:(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500元(按1980年的價格和匯率計算,2500元相當於900美元);(2)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農民人均純收入1200元;(4)城鎮人均住房面積12平方米;(5)農村鋼木結構住房人均使用面積15平方米;(6)人均蛋白質攝入量75克;(7)城市每人擁有鋪路面積8平方米;(8)農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9)恩格爾系數50%;(10)成人識字率85%;(11)人均預期壽命70歲;(12)嬰兒死亡率31‰;(13)教育娛樂支出比重11%;(14)電視機普及率100%;(15)森林覆蓋率15%;(16)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基本合格縣比重100%。
Ⅱ 什麼叫小康的標准啊
小康標準是一個以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相結合、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當前發展與可持續發展統一、精神文明建設與民主法制建設都取得明顯進展的社會標准。
꧁꧂
小康的基本標准:
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500元(按1980年的價格和匯率計算,2500元相當於900美元);
2、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農民人均純收入1200元;
4、城鎮人均住房面積12平方米;
5、農村鋼木結構住房人均使用面積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質攝入量75克;
7、城市每人擁有鋪路面積8平方米;
8、農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爾系數50%;
10、成人識字率85%;
11、人均預期壽命70歲;
12、嬰兒死亡率3.1%;
13、教育娛樂支出比重11%;
14、電視機普及率100%;
15、森林覆蓋率15%;
16、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基本合格縣比重100%。
※ ※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標准:
一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
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根本標志。
二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萬元。
三是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爾系數低於40%。
五是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0平方米。
六是城鎮化率達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20%。
八是大學入學率20%。
九是每千人醫生數2.8人。
十是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Ⅲ 國際小康水平標準是什麼
小康生活水平:家庭年收入8-30萬。小康標准:解決溫飽問題,物質生活得到滿足,精神生活得到一定的充實,勞動環境與社會福利得到極大提高!人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小康即「中產」,或中等財富(包括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是指低層次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
且中等層次的「感情需求和尊重需求」也得到了較好滿足,但達不到追求高層次的「自我實現需求」的人;由於家庭是社會的細胞,且大部分人的財富是以家庭為單元擁有的,所以小康(或中產)也稱「中產家庭」。小康(或中產),大多從事腦力勞動,主要靠工資及薪金謀生。
一般受過良好教育,具有專業知識和較強的職業能力及相應的家庭消費能力;有一定的閑暇,追求生活質量,對其勞動、工作對象一般也擁有一定的管理權和支配權。同時,他們大多具有良好的公民、公德意識及相應修養。換言之,從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和社會文化地位上看。
他們均居於現階段社會的中間水平。中產階層(或中產階級),是社會穩定的基石;能否形成以中產階層為主體的「橄欖型」社會結構,是一個國家或地區能否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實現高品質民主的前提條件。中二代,是世界各發達國家高科技人才的主要來源(中一代。
大多為自身的發展而錯過了創新年齡;富二代,大多隻圖享受而缺乏進取心)。存款其實已經不能代表一個家庭的生活水平了。畢竟現在已經是信貸社會,身上沒負債個幾百萬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有錢人,因為負債沒關系,只要錢能流動起來,或者是置換成能夠不斷升值的資產或理財產品。
這樣的未來才算是有保障的。房貸只佔每月收入的50%以下,就可以算得上是小康家庭。因為這意味著在能夠有生活保障的情況下,每月能夠保持高質量的生活開支,並能夠有一定的資金儲備,作為未來小孩教育和家庭急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都會用存款來衡量家庭生活水平。
這樣做難免有些片面。存款只是一個衡量家庭財富、貧富程度的參考指標之一,而不是唯一標准,因為中國人的資產形式越來越多元和復雜,並不都是存款。所謂「小康」現在肯定應該是有房有車吧!比如說一線城市的小康,肯定和小城市不一樣,這主要體現在房價上,並不是誰都可以在大城市定居!20%的小康家庭。
的平均財富為=410萬億*80%/4.44*20%=370萬。但這個數據是一個平均值,幾千億的資產家庭也在其中。在國際上有一個簡單的估算方法,就是在平均值的基礎上除以3,那麼進入小康水平的家庭凈資產為370/3=120萬凈資產(約值)。凈資產達到120萬元。
Ⅳ 個人年收入多少才能算達到小康水平
根據三重換算而來的收入參考標准,家庭年均收入下限6.5萬元,上限是18萬元左右,同時考慮到我國地區間居民家庭收入差距,如果一家三口人,那麼人均年收入在2.2萬至6萬就可以算是小康水平了。
來源:
鄧小平說:「達到小康水平,就是不窮不富,日子比較好過的水平」,中國「從國民生產總值來說,就是年人均達到800美元」。
中共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將2000年工農業總產值比1980年翻兩番、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二步戰略目標。
(4)國際小康標准人均年收入多少擴展閱讀:
小康水平與小康社會的區別:小康水平與小康社會的區別有兩點:
第一、首先是范圍不一樣。上個世紀根據我國的國情,我們建設小康重點在解決溫飽,提高物質文明水平,而鄧小平提出的小康社會決不是單純的物質文明,還應包括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
第二、標准不一樣。如國內生產總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兩番,那麼按此目標,人均GDP就要超過3000美元,符合世界銀行各國收入水平四類劃分標准中的中上等國家水平。
可以肯定的是,在對全面建設進程進行檢測和量化時,不僅要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統計臨界值,而且要全面反映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發展進程。
5、全面小康社會:十六大報告從經濟、政治、文化、可持續發展的四個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具體內容。特別將可持續性發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體就是六個「更加」:「經濟更加發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標准包括了這樣十個方面:
一是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根本標志。
二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萬元。
三是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8000元。
四是恩格爾系數低於40%。
五是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0平方米。
六是城鎮化率達到50%。
七是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20%。
八是大學入學率20%。
九是每千人醫生數2.8人。
十是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小康的標准和我國現階段小康水平:1991年國家統計與計劃、財政、衛生、教育等12個部門的研究人員組成了課題組,按照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小康社會的內涵確定了16個基本檢測和臨測值。這十六個指標把小康的基本標准設定為:
(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500元(按1980年的價格和匯率計算,2500元相當於900美元);
(2)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農民人均純收入1200元;
(4)城鎮人均住房面積12平方米;
(5)農村鋼木結構住房人均使用面積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質攝入量75克;
(7)城市每人擁有鋪路面積8平方米;
(8)農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爾系數50%;
(10)成人識字率85%;
(11)人均預期壽命70歲;
(12)嬰兒死亡率31‰;
(13)教育娛樂支出比重11%;
(14)電視機普及率100%;
(15)森林覆蓋率15%;
(16)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基本合格縣比重100%。
用綜合評分方法對這十六個指標進行測算,根據其結果我們可以豪邁地向世界宣布:一個13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達到了小康水平。在新的世紀我們就是在這個基礎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
Ⅳ 在農村年人均收入多少才算是小康家庭呢又有多少人能夠達到
在農村年人均收入多少才算是小康家庭呢?又有多少人能夠達到?
大家認為小康生活生活,是很容易就會做到,還是非常難做到?我們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多,絕大多數貧困戶,都是生活在農村地域,現階段也有6億多月收入不上一千元,那樣月入不夠一千元,是否即使窮光蛋呢?
小康標准可能會有很多人會說,即然小康標准這么容易就達到,農戶只需均值月收入做到700元,就符合了小康標准,那麼我們算的這一目標,是否非常低呢?如果說你現在感受不到幸福快樂,那隻能說你的要求太高了,要記住那時候為了能定這一目標,都是需要遭遇非常大挑戰。如果感到如今年入8000元,生活得不夠幸福快樂,那你能想像之前年入僅有五千,三千一千乃至三百的時代嗎?
Ⅵ 小康家庭年收入是多少
按照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小康社會的內涵的規定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200元即該家庭達到小康水平,也就是年入20萬-40萬就可以稱之為小康家庭了。
小康的標准和我國現階段小康水平(總體小康)1991年國家統計與計劃、財政、衛生、教育等12個部門的研究人員組成了課題組,按照中央、國務院提出的小康社會的內涵確定了16個基本檢測和臨測值。
這十六個指標把小康的基本標准設定為:
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500元(按1980年的價格和匯率計算,2500元相當於900美元)。
2、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農民人均純收入1200元。
4、城鎮人均住房面積12平方米。
5、農村鋼木結構住房人均使用面積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質攝入量75克。
7、城市每人擁有鋪路面積8平方米。
8、農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10、成人識字率85%。
11、人均預期壽命70歲。
12、嬰兒死亡率3.1%。
13、教育娛樂支出比重11%。
14、電視機普及率100%。
15、森林覆蓋率15%。
16、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基本合格縣比重100%。
詞彙簡介
中產階層(或中產階級),是社會穩定的基石;能否形成以中產階層為主體的「橄欖型」社會結構,是一個國家或地區能否穩定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實現高品質民主的前提條件。中二代,是世界各發達國家高科技人才的主要來源。
中產階層的主要來源:主要是教育和能力發展正常的中產子女(二代或多代),部分接受了良好教育並有較強職業能力的「貧二代」,以及少數「返貧」的「富二代」。
中產階層發展的主要障礙:部分國家的社會制度,阻礙了貧困階層子女的上升通道,使社會階層固化。在中國,城市一胎化的人口政策,嚴重地阻礙了中產家庭的正常發展,已經成為中產階層的最大風險,並使現有的中產階層快速減少(流失)。
Ⅶ 小康家庭的標準是什麼
小康家庭的標準是什麼
小康家庭的標準是什麼?我們常說中國正在建設全面小康社會,我們的家庭也需要步入小康家庭,但是很多人對於小康家庭的標準是什麼並不是很了解。接下來就由我帶大家了解小康家庭的標準是什麼的相關內容。
小康家庭的標準是什麼1
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發布的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末,我國的境內住戶存款總額為72.4439萬億美元,按照14億的人口計算,人均存款約為5.2萬元,一家三口計算的話,家庭平均存款約為15.6萬元,但這個被平均的數據,廣大普通的家庭,其家庭存款別說15.6萬元了,就是5.6萬元都存在一定的困難。
真正的小康標准
按照十八大里對於小康的定義,其標准包括了以下十個方面:(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超過3000美元,這是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根本標志;(2)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萬元;(3)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8000元;(4)恩格爾系數低於40%;(5)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0平方米;(6)城鎮化率達到50%;(7)居民家庭計算機普及率20%;(8)大學入學率20%;(9)每千人醫生數2.8人;(10)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95%以上。
按照十八大的標准而言,目前應該主要在第(5)、(9)、(10)這三點存在難度,其餘的標准大部分均已實現。
按照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何傳啟的發言:當前全面小康社會的標准為城鎮家庭年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8萬元。我認為這個數據相對合理一些,按照一家三口計算,人均可支配收入應該約為6萬元,2018年我國全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8228元,所以說目前距離小康標准還有一定的差距。至於說有多少存款算小康,這個沒有定論,因為有太多的因素要考慮,一個沒有房子但是有20萬元存款的人,跟一個有房子但是只有2萬元存款的人,誰是小康?如果單看存款,肯定第一個人是小康,但是我們要考慮的不可能只是存款這一個方面的因素。
如果說生活在一線城市,沒有房貸、車貸等任何負債,年收入能達到30萬以上,我認為算是達到了小康生活,要是有房貸和車貸要還,年收入達到50萬以上也算是小康了。如果是生活在其他城市沒有房貸、車貸要還,年收入能達到20萬以上我也認為已經達到小康生活標准,有房貸、車貸要還的.話,那麼年收入達到35萬以上也能算是達到小康生活。
綜上所述,小康生活其實並沒有一個唯一標准,只要內心足夠滿足,活得開心,我認為這也算是小康生活,一些年收入幾十幾百萬的人雖然物質上可能滿足了小康生活標准,但是卻活得並不開心,精神上並沒有達到小康,那又有何意義呢?所以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比較重要,物質上的小康並不是最主要的,內心滿足,活得幸福開心才是最重要的。我當前年收入和內心現在都還不滿足,還沒能達到小康標准,希望新的一年能達到理想中的小康生活。
小康家庭的標準是什麼2
家庭人均年收入劃分標準是什麼
1、貧困人口:人均年收入低於2800元,屬於待解決溫飽人群。全國大約有8200萬人群,大約日收入低於1.29美元。
2、窮人:家庭年收入低於3萬,人均年收入大於2800元人民幣。按三口之家計算,人均年收入是2800到10000元。人均日收入在1.3美元到4.5美元。
3、低收入:家庭年收入3-8萬。
4、小康:家庭年收入8-30萬。
5、中高收入者:家庭年收入30-100萬。
6、富人:家庭年收入100萬以上。
7、富翁:擁有資產1000萬以上,按擁有資產劃分,區別於年收入劃分。
8、富豪:擁有資產1億以上,2014年大約有6、3萬。
9、大富豪:擁有資產10億以上,2014年大約有1800名。
10、超級富豪:擁有資產100億以上,2014年大陸大約有90名。
備注:
按家庭年收入劃分,小康與低收入人群、中產階級有交集。
初級小康屬於低收入人群,中級小康與高級小康屬於中產階級。
(7)國際小康標准人均年收入多少擴展閱讀
中產階級的劃分標准通常有兩個,一是職業,二是人均或家庭收入。以中產階級職業區分中產階級,存在較多爭議,如同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局長、處長與一般科員、辦事員顯然就難以相提並論,「重要」機關工作人員如工商局、稅務局工作人員,與「一般」機關工作人員如地震局、檔案局、老幹部局工作人員,在收入與社會地位上的差距,恐怕亦不可同日而語。
同為IT技術人員,一些人可能住別墅開洋車,一些人則只能天天吃泡麵擠公共汽車。更多的人,包括經濟學家在內,傾向以收入作為中產階級劃分的惟一標准或主要標准。
但即使大家都以經濟收入為標准區分誰是中產階級,誰不是中產階級,也仍舊存在著眾多的不確定性和定量上的混淆。比如在美國,有人認為凡年均收入在3萬美元至10萬美元的人群都屬於中產階級,以此標准衡量,美國95%以上的人都應該屬於中產階級。
另一些人則認為,美國中產階級的人年均收入標准應該在4萬美元至25萬美元,凡人年均收入在此區間的,都可以算是中產階級。以此標准而論,美國中產階級大約占總人口的80%。
在號稱中產階級大本營的美國,區分中產階級的標准尚如此混淆,世界其他地區就更不用提了。拿印度來說,按印度「政策研究中心」的說法,印度現有中產階級約3億人。
印度「國家應用經濟研究理事會」是印度中產階級標準的制訂和發布者,其發布的印度中產階級標準是:凡年均稅後收入在3、375萬盧比到15萬盧比(約合700-3000美元,目前美元對盧比的比價為1∶48、5左右)的家庭均可算是中產階級家庭。按此計算,2001年,印度有6000萬個家庭已經躍升為中產階級家庭。
以一家5口計算,印度目前有中產階級3億人。 以此看來,一個國家的中產階級,是你說有多少就可以有多少的,因為缺乏統一標准,隨意性非常大。
以印度中產階級的標准而論,倘若戶年均收入700美元就可算為中產階級家庭,700美元按現在我國的外匯比價,也就相當於6000元人民幣左右,分攤到一家5口,年人均大約只有1200元人民幣左右,平均每人每月100元人民幣。
小康家庭的標準是什麼3
新中產家庭的標準是什麼
新中產家庭的水準比起前些年媒體發布的中產其實是有所降低的。這也更貼近於實際。
現在網上動輒月薪兩萬生活多麼拮據,身邊遍地都是幾十上百萬收入的說法,其實僅存於網路。我國14億人口,納稅人群只有6000萬。現在個稅起征點是5000元,也就是說,能達到5000元標准就已經足以躋身全國前20%的收入水平了。
因此5000元*2大概也就成為了標准中產階層門檻。以下圖為例,新興中產階層家庭月可支配收入是5200-8300元。標准中產則是8300-12500元。上層中產是12500-24000元。
新興中產的意思是降低了中產門檻之後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可支配收入,顧名思義是可以用於主動消費的收入。因此家庭每月能有5K-8K的主動消費資金就可以達到中產的門檻了。
很多人認為中產是一個很高的門檻,一般人達不到。其實這種理解是錯誤的,在歐美發達國家,中產是指介於低收入與高收入之間的這部分,代表的是絕大多數。以北美為例,中產的范圍是高於25%的低收入人群,又低於15%的高收入人群。這當中覆蓋了60%的群體,這就是中產收入的區間。由於這個區間收入差別也很大,因此又被劃分了新興中產、中產、上層中產三個水平。
我記得2018年某媒體發布了一個內地中產家庭收入的門檻是年入50萬。對此真是啼笑皆非。要知道加拿大2018年的中產門檻是3.3萬美元,摺合人民幣也才22.5萬。難道內地收入水平領先發達國家這么多嗎?
更離譜的是竟然有機構搞出了一個小康家庭標准排名,年收入要達到60-80萬才能算小康家庭,這是成心給新聞聯播拆台的嗎?現在是攻堅脫貧,全面小康化的時代,這邊就敢搞出一個60-80的門檻。試問除了做生意的,全國能達到這個收入的有多少?22.5萬的家庭收入在發達國家都中產了,在內地竟然是貧困家庭。
因此,現在越來越多隻為博眼球而不切實際的數據已經不能作為參考。從現實角度來說,在全國范圍3K-6K基本涵蓋了80%的群體,雖然一兩千的和一兩萬的也有相當佔比,但這以所有省區為范圍來說依然是少數群體。要麼偏遠地區的基層行業,要麼大城市的高端白領或者程序員之類,這個反差之大是不作為參考的。
Ⅷ 小康標准
法律分析:(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500元(按1980年的價格和匯率計算,2500元相當於900美元);
(2)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
(3)農民人均純收入1200元;
(4)城鎮人均住房面積12平方米;
(5)農村鋼木結構住房人均使用面積15平方米;
(6)人均蛋白質攝入量75克;
(7)城市每人擁有鋪路面積8平方米;
(8)農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85%;
(9)恩格爾系數50%;
(10)成人識字率85%;
(11)人均預期壽命70歲;
(12)嬰兒死亡率3.1%;
(13)教育娛樂支出比重11%;
(14)電視機普及率100%;
(15)森林覆蓋率15%;
(16)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基本合格縣比重100%。
法律依據:《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形勢和指導思想
(一)「十二五」時期我國發展取得重大成就。「十二五」時期是我國發展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際環境和艱巨繁重的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頑強拼搏、開拓創新,奮力開創了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