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資水平 » 12000的稅後工資大概是多少

12000的稅後工資大概是多少

發布時間: 2022-10-22 15:56:53

❶ 12000稅後多少錢

法律分析:8400元。按照稅率的表格可以知道,不滿36000元的收稅率為3%,因此12000元的稅率應該扣除3600元。所以,12000稅後的金額為8400元。具體可以根據國家的稅率表。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❷ 稅前12000稅後多少

法律分析:稅前12000應交個人所得稅1145元。計算公式: 應納稅所得額 = 月工資、薪金收入金額 - 3500元。個人所得稅稅率表,工資、薪金所得,適用七級超額累進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三(3%)至百分之四十五(45%)。稅前工資指交納個人所得稅前的應發工資,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加班加點工資和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 本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的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范圍和標准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等;專項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范圍、標准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並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❸ 稅前一萬二稅後多少

工資收入1萬2,按現行個稅法規定,屬於第三檔,稅率為3%,起征點是5000。應納稅所得額為7000.00元。應納稅額=7000*3%=210元。 所以計算稅後工資=稅前工資-應納稅額=12000元-210元=11790元。1、應繳稅490元,到手是11510元,前提是沒有繳納社保等費用。2、應納稅所得額=工資收入金額-各項社會保險費-起征點(5000元);3、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x乘以稅率-速算扣除數;4、即:(12000-5000)乘以10%-210=490元。一、稅後工資的定義稅後工資指交納個人所得稅後的實際發的工資。不包含五險一金個人所得稅: 納稅人:在中國境內有住所、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滿一年的從中國境內和境外取得所得的個人。在中國境內無住所又不居住或者無住所而在境內居住不滿一年的,從中國境內取得所得的個人。五險一金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失業保險和住房公積金。二、稅後工資的計算方法對於最普遍的按月薪方式領取工資的職工來說,無論是身處哪個城市,稅後工資的基本計算公式如下: 稅後收入=稅前收入-(個人社保繳費+公積金繳費)-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中的構成要素分析:1、養老保險(個人)按工資總額8%,單位按工資總額的22%;2、生育保險(單位)按工資總額的0.6%;3、工作保險(單位)按工資總額的2%;(可能企業全部承擔或單位、個人各負擔1%,看企業怎麼規定的)4、住房公積金(個人)工資總額的8%-12%,企業部分按工資總額的8%-12%,具體比例在此范圍內企業自定;5、個稅:個人工資總額減去個人負擔的個人負擔的三項基金後減去3500元,作為個稅基數。不同的金額有不同的計稅比例。三、稅後工資適用稅率1、工資薪金所得,適用七級超額累進稅率,稅率3%-45% ;2、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和對企事業單位的承包經營、承租經營所得適用五級超額累進稅率,稅率5%一35%3、稿酬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20%,並按應納稅額減征30% ;4、勞務報酬所得,稅率20% ,對所得一次收入畸高的可以實行加成徵收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萬元至5萬元的部分先按規定計算應納稅額,然後加征五成(加征50%);超過5萬元的部分,加征十成(加征100%) ;5、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偶然所得和其他所得,稅率20% 。綜上所述,我們要想弄明白稅後工資怎麼算,就要知道幾個計算因子:個人所得稅納稅額和五險一金扣除多少。關於五險一金具體怎麼扣除,不同的企業規定不同,具體還要參考企業章程。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 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❹ 稅前一萬二稅後多少

法律分析:工資收入1萬2,按現行個稅法規定,屬於第三檔,稅率為3%,起征點是5000。應納稅所得額為7000.00元。應納稅額=7000*3%=210元。

所以計算稅後工資=稅前工資-應納稅額=12000元-210元=11790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❺ 稅前12000稅後多少

法律分析:工資收入1萬2,按現行個稅法規定,屬於第三檔,稅率為3%,起征點是5000。應納稅所得額為7000.00元。應納稅額=7000X3%=210元。所以計算稅後工資=稅前工資-應納稅額=12000元-210元=11790元。

法律依據:《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❻ 稅前12000稅後多少

法律分析:
應納稅所得額=稅前工資收入金額-五險一金(個人繳納部分)-起征點(5000)=12000-1100-5000=5900(元)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一(綜合所得適用)按月換算後稅率表級數全年應納稅所得額換算全月應納稅額所得額稅率1不超過36000元的部分不超過3000元的3%2超過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超過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10%3超過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超過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20%4超過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超過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25%5超過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30%6超過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35%7超過960000的部分超過80000元的部分參照工資稅率表不含稅部分,超過3000不超過12000的部分,則適用稅率10%,速算扣除數為210。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5900×10%-210=380(元)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衍生問題:
個人所得稅退稅的錢什麼時候能打到卡上
原則上是30日內退稅到賬,實際10個工作日左右就能到賬,主要看稅務局的處理速度。工資經過年度匯算後,有應退稅款的人,可以向稅務部門的窗口或網路上申請退稅。納稅人只要在申報表的相應欄目上,依次勾選「申請退稅」,並提交給主管稅務部門以後,即可完成本人的申請匯算程序。在手機上退稅的步驟:1.打開手機個人所得稅 APP。2、點開首頁常用業務中的綜合所得年度匯算。3、選擇使用已申報數據填寫。4、確認開始申報後,系統提示標准申報須知(使用已申報數據),點擊我已閱讀並知曉,開始年度匯算申報。5、對個人基礎信息、匯繳地、已繳稅額進行確認。6、確認後點擊最下面的下一步。7、點擊申請退稅即可。

❼ 月薪一萬二稅後多少錢

法律分析:工資為12000元,不考慮五險一金個人負擔部分,應納個人所得稅=(12000-5000)×20%-555=845元,減去應納個人所得稅部分,稅後為11155元,五險一金各地、各公司標准不同。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二)勞務報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五)經營所得;(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七)財產租賃所得;(八)財產轉讓所得;(九)偶然所得。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❽ 深圳工資12000稅後能拿多少

起征點確定為每月5000元.新個稅法規定: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2、減稅向中低收入傾斜.新個稅法規定,歷經此次修法,個稅的部分稅率級距進一步優化調整,擴大3%、10%、20%三檔低稅率的級距,縮小25%稅率的級距,30%、35%、45%三檔較高稅率級距不變.
深圳個人所得稅起征點:綜合考慮居民基本生活消費支出的變化,兼顧一定前瞻性,10月1日起,將綜合所得的基本減除費用從原來的3500元/月提高至5000元/月(每年6萬.
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因任職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與任職、受雇有關的其它所得.工資薪金,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
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應稅工資=應發工資-「三費一金」(住房公積金、養老、醫療、失業保險費)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應稅工資-2000(費用扣除標准)】*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估計一千多的差額,應該正好是扣除的三費一金的金額.
拓展資料:深圳最低工資標准是多少
我市最低工資標准從今日起再度上調。上調後,2020年全日制就業勞動者最低工資標准為2200元/月,非全日制就業勞動者小時最低工資標准為20.3元/小時。政府主管部門強調,最低工資是「硬標准」,不僅員工正常上班工資不能低於這個標准,加班費計算基數、參加社會保險計算基數也都不能低於這個標准,企業如違反最低工資規定,勞動者可向勞動監察部門投訴。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❾ 2020年月薪一萬二稅後多少錢

法律分析: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月薪12000元,全年應納稅所得額等於144000減去60000=84000,使用稅率10%,速算扣除數2520。代入公式計算,在無需減去個稅專項附加扣除費用的情況下,月薪一萬二每個月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490元,稅後收入11510元。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的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百分之三至百分之四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二)經營所得,適用百分之五至百分之三十五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財產租賃所得,財產轉讓所得和偶然所得,適用比例稅率,稅率為百分之二十。

《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二)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三)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四)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五)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收入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後的余額為收入額。稿酬所得的收入額減按百分之七十計算。

個人將其所得對教育、扶貧、濟困等公益慈善事業進行捐贈,捐贈額未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百分之三十的部分,可以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國務院規定對公益慈善事業捐贈實行全額稅前扣除的,從其規定。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983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455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740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813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580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903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2045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690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676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8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