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資水平 » 核電廠一年有多少垃圾

核電廠一年有多少垃圾

發布時間: 2022-10-28 08:34:06

❶ 核電站是否是環保與安全的為什麼日本有那麼多人反對

核電廠的縱深防禦和多道屏障

與常規電廠相比,核電廠獨特的危險在於「核輻射」,畢竟核輻射這玩意看不見摸不著、說不清道不明,值得給予更多的關注(關於核輻射的危害我在這里回答過:對於核輻射,我們是不是被洗腦的那批人?)。為了實現「在核電廠里建立並維持一套有效、健全的防護措施,以保護工作人員、社會以及環境免遭放射性危害」的核安全總目標,核工業界吸取三里島事故、切爾諾貝利事故的經驗教訓,在核電廠設計、建造及運行的每一個環節上貫徹「縱深防禦原則(DEFENCE IN DEPTH)」,將對核輻射的防護從防止事故發生到發生事故後的應對分成五個不同的層次:

第一層次防禦的目的是防止偏離正常運行及防止系統失效。

第二層次防禦的目的是檢測和糾正偏離正常運行狀態,以防止預計運行事件升級為事故工況。

設置第三層次防禦是基於以下假定:盡管極少可能,某些預計運行事件或假設始發事件的升級仍有可能未被前一層次防禦所制止,而演變成一種較嚴重的事件。這些不大可能的事件在核動力廠設計基準中是可預計的,並且必須通過固有安全特性、故障安全設計、附加的設備和規程來控制這些事件的後果,使核動力廠在這些事件後達到穩定的、可接受的狀態。

第四層次防禦的目的是針對設計基準可能已被超過的嚴重事故的,並保證放射性釋放保持在盡實際可能的低。這一層次最重要的目的是保護包容功能。

第五層次,即最後層次防禦的目的是減輕可能由事故工況引起潛在的放射性物質釋放造成的放射性後果。這方面要求有適當裝備的應急控制中心及廠內、廠外應急響應計劃。

經過在核電數十年發展歷史中的不斷強化,「縱深防禦原則」已經成為了核安全的靈魂,應用在核電廠的各個方面。體現在核電廠設計上,最典型的就是「多道實體屏障」。鑒於世界上目前在役的核電廠大多是輕水堆(其中約70%是壓水堆,約30%是沸水堆),且我國以及世界上新建的核電廠基本上都是輕水堆中的壓水堆,因此下面以壓水堆為例介紹核電廠的多道安全屏障是如何防護工作人員和公眾以避免核輻射的:第一道屏障是燃料芯塊及包殼:二氧化鈾被製成柱狀的陶瓷小塊(約成人的一節大拇指大小),然後這些小陶瓷塊(燃料芯塊)被封裝在一根3~4米長的鋯合金管(燃料棒包殼)內。正常情況下,絕大部分的固態和氣態放射性物質被容納在芯塊中,小部分氣態放射性物質會擴散到芯塊和包殼之間的間隙中;事故情況下,如果燃料芯塊和燃料棒沒有得到很好的冷卻,燃料芯塊和燃料棒可能會被燒毀、熔化(鋯合金的燒毀溫度約為1400攝氏度,燃料芯塊的熔點約2400攝氏度),這時放射性物質就會突破第一道屏障釋放出來。

❷ 一座核電廠每年要消耗多少核燃料

2008年初襲擊中國南方的一場大面積冰凍雨雪,導致一些地方公路鐵路停運,煤炭運輸中斷,火電廠因缺煤而被迫停止發電,很多城市突然陷入黑暗與寒冷之中……

這正是能源短缺帶給人們生活影響的真實寫照。當今世界原油和煤炭儲備日益減少,造成能源供應緊張,油價和煤價一路上漲。按照現在的消耗速度,煤、油等資源用不了多少時間就耗盡了,而可再生能源又遠無法滿足目前的能源需求。能源短缺越來越成為中國乃至世界經濟發展的最大障礙,而發展核電是目前解決能源需求的一種好方法。

雖然建設核電站一次性基建投資較大,但因所需燃料數量少,而且不必長途運輸和佔地儲存,所以發電的總成本要比火力發電便宜10%以上。如果再考慮長期大量燃燒煤和石油引起的嚴重環境污染和生態問題,核能更具有得天獨厚的優越性。

以一座可供應數百萬人口的城市一年用電的100萬kW火力發電廠為例,一年要消耗200多萬噸煤,差不多每天都需一整列的火車來運煤;此外,每年發電廠要排放上萬噸二氧化碳、數十萬噸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以及上百萬噸煤灰粉渣。而同等發電量的核電站每年只消耗1.5噸濃縮鈾或30噸天然鈾燃料,幾乎不排放任何污染物。

有人擔心核燃料具有放射性,其實只要措施得當,設計科學,就能有效控放射性對環境的污染。目前,全世界有441座核電站,僅發生過一次較嚴重的切爾諾貝利核事故,它是運行人員違章關閉了安全系統和反應堆本身設計缺陷所造成的。其他如美國、日本等核電站發生的輕微泄漏事故,附近居民受到的放射劑量尚不及佩帶一年夜光手錶受到的輻射劑量。況且,新一代核電站已經改進了設計,反應堆有幾道安全屏障,即使發生輕微故障也會立即自動停機並封閉,不會有任何放射性物質泄漏出來。

核電站的關鍵設備是核反應堆,相當於火力發電廠的鍋爐,產生的熱量通過一次迴路中的冷卻劑(水或二氧化碳氣體等)傳遞給蒸汽發生器,使水變成蒸汽,通過二次迴路送至蒸汽輪機,發出電能後輸送出去。

核電站的安全設備包括穩壓裝置、危急冷卻系統和安全殼等。當反應堆出現故障時,穩壓裝置立即提供超壓保護。危急冷卻系統是為了應付一次迴路管道破裂造成的失水事故,立即向反應堆內噴灑化學葯劑,防止泄漏蔓延。安全殼由很厚的鋼板和混凝土牆構成,既用來防止放射性物質從反應堆擴散出去,也能夠抵禦恐怖分子的高爆炸彈襲擊。

❸ 福島核電站4000個廢棄物集裝箱信息不明,核電站的廢棄物排放有多危險

福島第一核電站內近10萬個集裝箱中,裝有大量可燃與不可燃的瓦礫材料,還有廢棄的防護服等,而其中約有近4000個集裝箱的內部具體情況不清,這將會造成很大的安全隱患。

歷史上,也曾經發生過的許多核事故(切爾諾貝利和三哩島核事故等),都是採用大氣釋放的模式,尚未出現過如福島核事故這樣會導致大量廢水的核事故,所以,目前世界上尚無核事故處理後廢水向海洋排放的先例。

所以,我們強烈建議日本政府從全球大局出發,一方面,採用如去污因子高的廢水處理技術和裝置的措施,對超標核素進一步凈化處理,盡可能降低處理後廢水中放射性核素含量;另一方面,加大氚的處理技術的研究力度,並做到及時公開研究進展和成果,如有可行技術應立即用於廢水中氚的處理。

❹ 核電站用過的核廢料是怎麼處理的

核廢料之處理方法
當地點,因而常因核廢料的處理問題引起了紛爭,究竟核廢料應該如何處理呢
大致分為了以下三種方法:
1.玻璃固化法
玻璃固化法是將廢料混入玻璃材料中作成一固化之產物,如同英Harvest 計畫中
研究的.這種玻璃固化法廢料是在圓柱狀容器內製成,在英國現行的容器尺寸為
高3米,直徑約半米.依目前的核能計畫,約需 72000 個此類容器.(注二)
2.儲存法
核廢料掩埋法其實就像把食物放進倉庫里一樣,只不過他需要更精密的防護措
施.核能發電是利用核燃料分裂的熱,產生蒸汽,推動發電器風扇發電.而核分
裂已減弱的燃料便必須丟棄,稱為「核廢料」.核廢料因仍存在輻射,所以必須經
過一連串嚴密的手續,像是送去減容中心,減少廢料的體積……等.而各核電廠
都自備燃料池可儲存40年的時間,時間到了,便必須送去儲存廠,大約10年
輻射已降低至無害,可像一般垃圾處理.(注三)
3.海洋掩埋法
所謂的海洋掩埋法就是......「深海投擲法」故名思義就是將核廢料永久棄置於深海
底的意思,也就是海洋掩埋法.利用水泥固化法將核廢料儲存在鋼筒內,經過數
年的暫時儲放〈目前台灣存放在蘭嶼〉,等核廢料中的放射性降的最低後,再投
擲到深海或數千公尺海溝中,作永久性儲存.(注四)
A.核廢料可否埋存於海底
具有高度放射性的廢料是核能應用上無法避免的產物.一法是將這些廢料存置於
深海底部,但須先將此項海床存置方法對環境的沖擊及潛在的影響做一完整的
評估.高度放射性廢料的產生是核能應用上無法避免的結果.在照過燃料元件再
處理過程中,將未曾用盡的鈾及鈽收回,以供再次使用;而在此過程中將產生
一些「高階廢料」這包括分離出來的分裂產物,一些沒有被收回的鈾和鈽,其他
的錒系元素,以及一些活化產物.目前此類廢料是以液體狀態儲存於適當的封閉
容器內.雖然在短時間(數十年)內此種儲存方式頗合適,但現在理論是如欲做
長期存置,則應先將廢料予以固化.目前的人造容器的壽命還不能長至可供長半
3/5
核廢料之處理方法
衰期的廢料在其內完全衰變.因此必須藉核轉變先將放射性廢料變成傷害性較低
之物質,再將之銷毀移除(在此種作法曾經研究過但結果並不理想).另一方法
是先固化廢料,再加以「處置」.「處置」的意義為將廢料置放於某處而不再收回.
對於處置固化高階廢料的場所,曾有三種不同的建議:(1)深洋底(2)洋
底地表下(3)陸地下的地質岩層.關於這些建議,我們必須仔細審查研究,以
便將來作決定時有足夠的資料,而能作出最佳的選擇.英國國家放射防護委員會
最近對在深洋底的處置廢料,所造成放射性的可能後果作了一番評估.在報告中
提出某些方面仍需要更多的資料與研究.在英國國家放射防護委員會的報告中,
主要是設計一種模式以研究積存於海洋底層的放射性物質如何回到人體,特別
是如何經由食物鏈導致人體感染.此項評估盡可能做得切合實際.在數據不族時
盡可能作較保守的假設,如此得到的結果會比較安全.其結果乃以個人之劑量或
一群人口的集體劑量表示出來.放射性廢料的處置需要連續不斷的作業,而上述
評估系針對核能發電總量為1.2×107(百萬瓦一年)所產生的高階廢料的處理問
題.這大約是從現在到西元2000年全球核能發電廠攢生的總廢料,我們估計屆
時核能發電量為2.5×106百萬瓦.盡管近年來在能量需求上的減少,可能使電力
的生產不能達此數,但數值上並不會因此而改變太多.再進一步假設廢料中各種
同位素的含量系比照輕水反應器的廢料比例.在西元2000年以內這是一種合理
的假設,因為屆時即使有其他形式的熱中子反應器,甚至是快滋生反應器的使
用,均將不會影響廢料產量的數量級,也不致大量產生迄今仍為慮及的核種.

❺ 主要關於核電站的危害

1、核電廠會產生高低階放射性廢料,或者是使用過的核燃料,雖然所佔體積不大,但因其具有放射性,必須慎重處理;

2、核電廠熱效率較低,因而比一般的化石燃料電廠排放出更多的廢熱,故核電站對環境的熱污染較嚴重;

3、核電站的投資成本太大,電力公司的財務風險較高;

4、核電較不適宜滿負荷運轉,也不適宜低於標准負荷運轉;

5、興建核電站常易引發政治歧見的紛爭;

6、核電站的反應器內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質,如果在事故中釋放到外界環境,會對生態及民眾造成傷害。

(5)核電廠一年有多少垃圾擴展閱讀:

與傳統的火力發電站相比,核電站具有十分明顯的優勢:

1、核能發電不像化石燃料發電那樣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質到大氣中,因此核能發電不會造成空氣污染;

2、核能發電無碳排放,不會加重地球溫室效應;

3、核能發電所使用的鈾燃料,除了發電外,暫時沒有其他的用途;

4、核燃料的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幾百萬倍,故核能電廠所使用的燃料體積小,運輸與儲存都很方便,一座1000萬千瓦的核能電廠一年只需30噸的鈾燃料,一航次的飛機就可以完成運送;

5、核能發電的成本中,燃料費用所佔的比例較低,核能發電的成本不易受到國際經濟形勢的影響,固發電成本較為穩定。

❻ 核電,垃圾發電是如何工作的

  • 核電站是一種高能量、少耗料的電站。以一座發電量為100萬千瓦的電站為例,如果燒煤,每天需耗煤 7000~8000噸左右,一年要消耗200多萬噸。若改用核電站,每年只消耗1.5噸裂變鈾或鈈,一次換料可以滿功率連續運行一年。可以大大減少電站燃料的運輸和儲存問題。此外,核燃料在反應堆內燃燒過程中,同時還能產生出新的核燃料。核電站基建投資高,但燃料費用較低,發電成本也較低,並可減少污染。

  • 簡單地說,就是核燃料裂變過程釋放出來的能量,經過反應堆內循環的冷卻劑,把能量帶出並傳輸到鍋爐產生蒸汽用以驅動渦輪機並帶動發電機發電。

  • 核反應堆發生核反應產生熱能--->熱能給水加熱產生高壓蒸氣--->高壓蒸氣通過管道推動氣輪機轉動--->氣輪機轉動帶動發電機轉動發電。

  • 核電站是實現核裂變能轉變為電能的裝置。它與火電站最主要的不同是蒸汽供應系統。核電站利用核能產生蒸汽的系統稱為「核蒸汽供應系統」,這個系統通過核燃料的核裂變能加熱外迴路的水來產生蒸汽。從原理上講,核電站實現了核能-熱能-電能的能量轉換。從設備方面講,核電站的反應堆和蒸汽發生器起到了相當於火電站的化石燃料和鍋爐的作用。 核電站中的能量轉換藉助於三個迴路來實現。反應堆冷卻劑在主泵的驅動下進入反應堆,流經堆芯後從反應堆容器的出口管流出,進入蒸汽發生器,然後回到主泵,這就是反應堆冷卻劑的循環流程(亦稱一迴路流程)。在循環流動過程中,反應堆冷卻劑從堆芯帶走核反應產生的熱量,並且在蒸汽發生器中,在實體隔離的條件下將熱量傳遞給二迴路的水。二迴路水被加熱,生成蒸汽,蒸汽再去驅動汽輪機,帶動與汽輪機同軸的發電機發電。

❼ 核電站用過的核廢料是怎麼處理的

核廢料之處理方法
當地點,因而常因核廢料的處理問題引起了紛爭,究竟核廢料應該如何處理呢
大致分為了以下三種方法:
1.玻璃固化法
玻璃固化法是將廢料混入玻璃材料中作成一固化之產物,如同英Harvest 計畫中
研究的.這種玻璃固化法廢料是在圓柱狀容器內製成,在英國現行的容器尺寸為
高3米,直徑約半米.依目前的核能計畫,約需 72000 個此類容器.(注二)
2.儲存法
核廢料掩埋法其實就像把食物放進倉庫里一樣,只不過他需要更精密的防護措
施.核能發電是利用核燃料分裂的熱,產生蒸汽,推動發電器風扇發電.而核分
裂已減弱的燃料便必須丟棄,稱為「核廢料」.核廢料因仍存在輻射,所以必須經
過一連串嚴密的手續,像是送去減容中心,減少廢料的體積……等.而各核電廠
都自備燃料池可儲存40年的時間,時間到了,便必須送去儲存廠,大約10年
輻射已降低至無害,可像一般垃圾處理.(注三)
3.海洋掩埋法
所謂的海洋掩埋法就是......「深海投擲法」故名思義就是將核廢料永久棄置於深海
底的意思,也就是海洋掩埋法.利用水泥固化法將核廢料儲存在鋼筒內,經過數
年的暫時儲放〈目前台灣存放在蘭嶼〉,等核廢料中的放射性降的最低後,再投
擲到深海或數千公尺海溝中,作永久性儲存.(注四)
A.核廢料可否埋存於海底
具有高度放射性的廢料是核能應用上無法避免的產物.一法是將這些廢料存置於
深海底部,但須先將此項海床存置方法對環境的沖擊及潛在的影響做一完整的
評估.高度放射性廢料的產生是核能應用上無法避免的結果.在照過燃料元件再
處理過程中,將未曾用盡的鈾及鈽收回,以供再次使用;而在此過程中將產生
一些「高階廢料」這包括分離出來的分裂產物,一些沒有被收回的鈾和鈽,其他
的錒系元素,以及一些活化產物.目前此類廢料是以液體狀態儲存於適當的封閉
容器內.雖然在短時間(數十年)內此種儲存方式頗合適,但現在理論是如欲做
長期存置,則應先將廢料予以固化.目前的人造容器的壽命還不能長至可供長半
3/5
核廢料之處理方法
衰期的廢料在其內完全衰變.因此必須藉核轉變先將放射性廢料變成傷害性較低
之物質,再將之銷毀移除(在此種作法曾經研究過但結果並不理想).另一方法
是先固化廢料,再加以「處置」.「處置」的意義為將廢料置放於某處而不再收回.
對於處置固化高階廢料的場所,曾有三種不同的建議:(1)深洋底(2)洋
底地表下(3)陸地下的地質岩層.關於這些建議,我們必須仔細審查研究,以
便將來作決定時有足夠的資料,而能作出最佳的選擇.英國國家放射防護委員會
最近對在深洋底的處置廢料,所造成放射性的可能後果作了一番評估.在報告中
提出某些方面仍需要更多的資料與研究.在英國國家放射防護委員會的報告中,
主要是設計一種模式以研究積存於海洋底層的放射性物質如何回到人體,特別
是如何經由食物鏈導致人體感染.此項評估盡可能做得切合實際.在數據不族時
盡可能作較保守的假設,如此得到的結果會比較安全.其結果乃以個人之劑量或
一群人口的集體劑量表示出來.放射性廢料的處置需要連續不斷的作業,而上述
評估系針對核能發電總量為1.2×107(百萬瓦一年)所產生的高階廢料的處理問
題.這大約是從現在到西元2000年全球核能發電廠攢生的總廢料,我們估計屆
時核能發電量為2.5×106百萬瓦.盡管近年來在能量需求上的減少,可能使電力
的生產不能達此數,但數值上並不會因此而改變太多.再進一步假設廢料中各種
同位素的含量系比照輕水反應器的廢料比例.在西元2000年以內這是一種合理
的假設,因為屆時即使有其他形式的熱中子反應器,甚至是快滋生反應器的使
用,均將不會影響廢料產量的數量級,也不致大量產生迄今仍為慮及的核種

❽ 核電與煤電相比,誰對環境影響更大

核電廠不向外排放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有害氣體和固體微粒,也不排放產生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從發電來說,同樣規模的核電與煤電相比,核電向環境釋放的溫室氣體只是煤電的百分之一。燃煤電廠的煤渣及飄塵中含有鈾、釷、鐳、氡等天然放射性同位素,排放到環境中的放射性比同等規模的核電廠大幾到幾十倍。核電廠日常放射性廢氣和廢液的排放量很小,周圍居民由此受到的輻射劑量小於來自天然放射性本底的百分之一,致癌的危險性低於十萬分之一。核電廠周圍一年的輻射劑量比一次肺部透視或一次跨國飛行的劑量還要低。大量釋放放射性物質的嚴重事故發生的概率極低。
希望採納

❾ 海陽核電站影響居住嗎

海陽核電站不影響居住的。日常我們的身體時刻都在接受著來自環境的天然輻射,包括宇宙射線、空氣、水、岩石、土壤、食品、房屋建築等,都存在一定量的輻射,甚至人體內就含有一些放射性核素,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鉀-40。
全世界平均來看,每人受到的天然輻射劑量大概為2.4毫希弗(「希弗」是輻射劑量單位)。此外,人們還會受到一定量的人工輻射,其中大部分來自醫療輻射。比如我們去醫院拍攝一次X光片大概會受到0.02毫希弗,每天吸一包香煙一年將會受到約1毫希弗。
總的算下來,人體每年接收的輻射劑量大概有3-4毫希弗。而在核電廠周邊生活一年僅會受到約0.01毫希弗,比正常受到的輻射劑量小得多,基本可以忽略。我國核電廠在設計建設時,就明確要求核電廠附近公眾一年受到的輻射劑量不能超過0.25毫希弗,而我國核電廠周邊公眾受輻射劑量都遠低於國家標准。而能夠一次性引起輻射損傷的劑量水平在500毫希弗以上。所以大家不用擔心,住在核電廠周圍的人受到的輻射是在正常范圍內的。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981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455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738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812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578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902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2044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689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675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