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蜂衣標准厚度是多少
Ⅰ 防彈衣標准尺寸是多少
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標准。我國的「護神」防彈衣重3.5千克,防護面積0.23平方米,防護性能安全可靠。樣式美觀大方、穿著舒適方便,全部使用國產材料,成本低、效益高,價格只相當於美製凱夫拉陶瓷防彈服的1/4。目前廣泛裝備特警、武警和公安。此外,「護神」還出口到了英國、美國等,在伊拉克、阿富汗接受過戰火的考驗,獲得使用者的一致好評。
Ⅱ 馬蜂的特點
馬蜂的口器為咀嚼式,觸角具12或13節。通常有翅,胸腹之間以纖細的「腰」相連,腹部具有可怕的螫刺。成蟲主要以花蜜為食,但幼蟲以母體提供的昆蟲為食。已知有20000多種,絕大部分為獨棲,社會性的馬蜂僅限於胡蜂超科,胡蜂科的約1000種,還包括大胡蜂及黃衣小胡蜂類。
1、形態特徵:馬蜂的口器為咀嚼式,觸角具12或13節。通常有翅,胸腹之間以纖細的「腰」相連,腹部具有可怕的螫刺。成蟲主要以花蜜為食,但幼蟲以母體提供的昆蟲為食。已知有20000多種,絕大部分為獨棲,社會性的馬蜂僅限於胡蜂超科,胡蜂科的約1000種,還包括大胡蜂及黃衣小胡蜂類。
2、生活習性:馬蜂為有社會性行為的昆蟲類群。蜾蠃科的種類平時無巢,營自由生活,在產卵時,由雌蜂築一泥室或選擇合適的竹管,產卵其中,同時貯藏在捕來之後經螫刺麻醉的其他類昆蟲的幼蟲或蜘蛛。一室一卵,分別封口,由卵孵出的幼蟲取食所貯存的獵物。化蛹和羽化成蜂以後,即咬破巢口飛出。
Ⅲ 防彈衣的級別和防彈標准
按照防彈性能來分,本標准將防彈衣彈道防護能力分為7個等級。子彈對人體造成的彈道威脅與子彈組成成分、形狀、口徑、質量、入射角和沖擊速度等因素有關。由於子彈的多樣性和同一口徑子彈可以具有不同的彈殼,以及手裝彈葯的存在,能防住本標准中某一口徑子彈測試的防彈衣,可能防不住相同口徑下但加葯方式不同的子彈的射擊。
例如,可防止40S&W完全穿透的防彈衣未必能防住更高的速度40S&W的射擊測試。總之,可防禦特定口徑的防彈衣並不一定能防住相同口徑下不同結構或構造子彈的完全穿透。
防彈衣(Bulletproof Vest),又叫避彈衣,避彈背心,防彈背心,避彈服,單兵護體裝具等,用於防護彈頭或彈片對人體的傷害。防彈衣主要由衣套和防彈層兩部分組成。衣套常用化纖織品製作。防彈層是用金屬(特種鋼、鋁合金、鈦合金)、陶瓷片(剛玉、碳化硼、碳化硅、氧化鋁)、玻璃鋼、尼龍(PA)、凱夫拉(KEVLAR)、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DOYENTRONTEX Fiber)、液體防護材料等材料,構成單一或復合型防護結構。
防彈層可吸收彈頭或彈片的動能,對低速彈頭或彈片有明顯的防護效果,在控制一定的凹陷情況下可減輕對人體胸、腹部的傷害。防彈衣包括步兵防彈衣、飛行人員防彈衣和炮兵防彈衣等。按照外觀還可分為防彈背心,全防護防彈衣,女士防彈衣等類型。
Ⅳ 大胡蜂的簡介
大胡蜂亦稱黃蜂。
膜翅目(Hymenoptera)細腰亞目(Apocrita,過去稱為針尾亞目〔Aculeata〕)內除蜜蜂類及蚊類之外的能螫刺的昆蟲,以及廣腰亞目(Symphyta)一些不能螫刺的昆蟲︰木胡蜂(wood wasp)、雪松木胡蜂(cedarwood wasp)及寄生樹黃蜂。
黃蜂的口器為嚼吸式,觸角具12或13節。通常有翅,胸腹之間以纖細的「腰」相連。雌體具可怕的螫刺。成蟲主要以花蜜為食,但幼蟲以母體提供的昆蟲為食。已知有20,000多種,絕大部分為獨棲,社會性的黃蜂僅限於胡蜂超科(Vespoidea)胡蜂科(Vespidae)的約1,000種,還包括大胡蜂及黃衣小胡蜂類。這些種類與蛛蜂科(Pompilidae,同屬胡蜂超科)種類和其他黃蜂類的不同之處是休息時其翅縱向折疊。
獨棲性的黃蜂分布於腫腿蜂超科(Bethyloidea)、土蜂超科(Scolioidea)和泥蜂超科(Sphecoidea)以及蛛峰科。大多數獨棲性的種類建造單獨的巢,巢內放入被持久麻痹的昆蟲及蜘蛛。雌黃蜂在每個巢室內產一枚卵,幼蟲孵出後即以巢內貯備的麻痹昆蟲或蜘蛛為食,直至成熟為止。絕大多數獨棲性黃蜂在地面營巢,在土壤中挖一隧道並產卵於其中。但泥蜂超科泥蜂科(Sphecidae)的種類(稱為細腰蜂)具有與其他種類不同的習性,有的種營巢於多髓的樹木莖中或以泥築巢。蛛蜂通常在朽木或岩縫中營巢,並將蜘蛛螫昏置入巢內。胡蜂科蜾蠃亞科(Eumeninae)的種類俗稱陶工黃蜂(potter wasp)或瓦工黃蜂(mason wasp),以泥築成花瓶狀或水缸狀的巢,可附在小樹枝或其他物體之上。
Ⅳ 胡蜂的外形特徵
胡蜂的口器為咀嚼式,觸角具12或13節。通常有翅,胸腹之間以纖細的「腰」相連。雌體具可怕的螫刺。成蟲主要以花蜜為食,但幼蟲以母體提供的昆蟲為食。已知有20000多種,絕大部分為獨棲,社會性的黃蜂僅限於胡蜂超科(Vespoidea)胡蜂科(Vespidae)的約1000種,還包括大胡蜂及黃衣小胡蜂類。這些種類與蛛蜂科(Pompilidae,同屬胡蜂超科)種類和其他黃蜂類的不同之處是休息時其翅縱向折疊。
胡蜂成蟲時期的身體外觀亦具有昆蟲的標准特徵,包括頭部、胸部、腹部、三對腳和一對觸角;同時,它的單眼、復眼與翅膀,也是多數昆蟲共有的特徵;此外,腹部尾端內隱藏了一支退化的輸卵管,即有毒蜂針。成蟲體多呈黑、黃、棕三色相間,或為單一色。具大小不同的刻點或光滑。茸毛一般較短。足較長。翅發達,飛翔迅速。靜止時前翅縱折,覆蓋身體背面。口器發達,上顎較粗壯。雄蜂腹部7節,無螫針。雌蜂腹部6節,末端有由產卵器形成的螫針,上連毒囊,分泌毒液,毒力較強。蛹為離蛹,黃白色,顏色隨齡期而加深。頭、胸、腹分明,主要器官均明顯可見。很多蜾蠃以蛹越冬。幼蟲梭形,白色,無足。體分13節。毒素和螫針:胡蜂的毒素分溶血毒和神經毒2類,可引起人肝、腎等臟器的功能衰竭,特別是蜇到人血管上有生命之憂,過敏體質的人危險。胡蜂毒刺上無毒腺蓋,可對人發動多次襲擊或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