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各國伙食標準是多少
A. 清代皇帝每天的伙食標准有多好
清代皇帝每天的伙食標准有多好?食物多的讓你懷疑人生!
說到清廷御膳,很多人就想到「滿漢全席」。拜託,誰說皇帝天天吃「滿漢全席」的?就廚藝標准而言,清朝皇帝享受的宮廷御膳已經是封建王朝登峰造極的終極版本了;就規模而言,清朝御膳的規模在古代也是數一數二;就最終呈現在皇帝面前,被品嘗之後的效果而言,清朝御膳實在是不入流!
【清帝御膳排場】
由幾十名穿戴齊整,套著白袖頭的太監們組成的隊伍,抬著膳桌,捧著繪有金龍的紅漆盒,浩浩盪盪地直奔養心殿而來。進到明殿里,由小太監接過,在東暖閣擺好。菜餚是三桌,各種點心、米膳、粥品是三桌,另外各種鹹菜是一小桌。
按規矩,清帝每日的伙食標準是:盤肉22斤,湯肉5斤,豬油1斤,羊2隻,雞5隻,鴨3隻,白菜、菠菜、香菜、芹菜、韭菜等共19斤,大蘿卜、水蘿卜和胡蘿卜共60個,包瓜、冬瓜各1個,苤藍、干閉蕹菜各5個(每個6斤),蔥6斤,玉泉酒4兩,甜醬和清醬各3斤,醋2斤。早、晚隨膳餑餑8盤,每盤30個,另外御茶房為皇帝准備的例用乳牛50頭,每頭牛每天交乳2斤,共100斤;每天用玉泉水12罐、乳油1斤、茶葉75包。
清朝御膳每天的食譜都被記錄下來,每月集成一冊,因為直到今天,人們還可以看到清宮檔案中的大量御膳膳單。同時,內務府主管大臣還要負責監督廚師的製作,每道菜都要嚴格按照配料規定來搭配,既不許任意增減更換,也不能讓配料影響了主料的原味,做到主次有別。
B. 中國古代士兵一人一天吃多少軍糧
根據居延漢簡記載,士兵一個月的口糧大約3石3斗左右,古代北方在宋以前,仍然是以粟為主,再加上一些野菜熬制的湯,條件很是艱苦,除了高級將領外,很少有肉食,除非殺馬,這也導致,士兵需要通過大量的食物來維持一天的消耗(不能與現代相比,畢竟現代食物油性充足,人體需求的熱量很容易滿足,所以吃的少)。根據漢代一石(這里是容量單位,不是重量單位)約盛27市斤計算,3石3斗(1石10斗)約89斤多,以一月30天算,相當於每天3斤粟,如果僅僅以重量相比的話,相當於一天大約12個饅頭(饅頭重量大約120克),由於漢代仍然是吃兩頓,所以每頓相當於6個饅頭的量,當然這其中的熱量應該遠遠低於後世!相較於現代,一天12個饅頭,對於體力勞動者來說並不是奇怪的事!所以居延漢簡的描述應該是符合那個年代的,並沒有誇大,所以古代士兵一天口糧基本在3斤左右,千萬不要用現代眼光去衡量!他們可不會頓頓有肉蛋!對於那些估計士兵口糧低於3斤的,那就是相當於皇帝差餓兵,不打仗還好,一旦打仗容易出現嘩變!
C. 歷朝歷代士兵糧餉各不同,哪個朝代的伙食最好
古人的食物,應該是按朝代來區分,越靠後的朝代食物就越豐富,種類也開始增多,但是不管哪朝哪代,老百姓都是處最底層的生活質量,那麼古代戰士的伙食是不是也是隨著朝代的不同而有所改善呢?
戰國時期,軍隊中的食物品種單一,口味也簡單,所以對於吃上也沒什麼講究,經常是一鍋燉,把粟米與蔬菜一起煮成團,再發給士兵吃,那時候吃飯就僅僅是為了吃飽而已,談不上有沒有營養。但是在這之前,普通百姓就連粟米都吃不起,唐朝有段時期也是以粟米作為主要的軍糧,中後期才逐漸有了新的伙食標准,士兵們能吃上燒餅,油餅有時候還有肉類的供應。
軍糧的好壞直接決定著戰士的戰鬥力,而軍糧的增減也取決於國力的興盛。
D. 古代伙食是咋樣的呢
中國在秦朝時,伙食並不豐富,可以說難吃。因為秦朝時鐵鍋還沒有發明。那時候只能用鼎煮吃的,這還是王公貴族的待遇。普通老百姓只能用泥陶罐煮飯了。而且秦朝還沒有食用油,蔬菜種類也稀少。秦朝伙食算差了。漢朝後才使用了鐵鍋和食用油。漢朝時期主要是吃小米和黃米,漢朝人喜歡吃肉乾和腌魚。特色是澆飯。而大米漢朝百姓是吃不到了。而中國古代伙食最好的是宋朝,伙食豐富,種類多。
最後總結:
古代伙食最簡單肯定是夏商周,春秋戰國和秦朝,以煮食為主,又沒有油,當然是好吃不到那裡。漢,唐時代伙食巳經是有了進步,最少算可口。宋朝以後,代代伙食更新,好吃的層出不窮,最終形成八大菜系。
E. 中國古代飲食與等級制度
中國的飲食文化與權力有關,歷史資料表明先秦時期的飲食禮儀和管理是相當完整的。從食物的種類到烹飪的口味,從吃的方式到宴會,有嚴格的規定。
在周朝流行的青銅食具鼎,用於衡量社會地位。王用九鼎,卿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士用一鼎或三鼎。豆子也是如此。《禮經》中有天子三十六粒豆、諸侯六粒豆、諸侯二粒豆、諸侯八粒豆、諸侯六粒豆。對食物的消費有嚴格的限制。
太蓋皇帝,牛羊雜食齊全,諸侯吃牛,清朝吃羊,醫生吃臘,施治玉,俗食,這樣的對等從古代記錄。《史記》中的洪帆說:「唯一的祝福就是獨一無二。」成為威脅的唯一途徑就是與眾不同。
也就是說,只有君主才能統治和吃玉。《禮記》說:「諸侯無緣無故不殺牛,醫生無緣無故不殺羊,師無緣無故不殺犬,妃子無緣無故不吃寶。」
(5)古代各國伙食標準是多少擴展閱讀:
中國古代飲食的餐桌禮儀:
中國古代飲食的時候講究很多,例如坐次,女子不上席,吃飯不能說話等等。幾乎中國古人對吃飯的每一個細節都作了要求。某些規矩是出於禮貌和身份,也就是古人說的「尊品」;有一些規矩源自習俗;還有一些規矩是對人們不必要的約束。
不管出於什麼理由,這些規矩都曾經存在過,也能多多少少放映出古代人們的飲食生活和飲食文化。是否遵守這些規矩,決定著一個人在別人眼裡的地位,別人也能從中看出你的文化底蘊和家庭教養如何。中國人特別愛請客吃飯,不論談生意、論交情、混官場,請客吃飯是必須的。所以,人們才更應該注意自己吃飯時的儀表,也要遵守中國的飲食禁忌。
F. 古代伙食是咋樣的呢
俗話說的好「人是鐵飯是鋼」,吃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是很重要的一環,對於軍隊來說那就更重要了,士兵沒有好的體力怎麼保家衛國。因此現代對軍人的伙食標准都是很好的,特別是作戰時期。那麼在古代,士兵的伙食如何呢?好像在我們的印象中,中國古代的軍隊戰前和戰後好像都可以喝酒吃肉的,真的是如此嗎?那麼古代行軍打仗時,士兵到底都吃些什麼?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古代不同朝代經濟能力也不同,一些富裕的朝代,士兵的伙食對比其他朝代有了很大的改善。在宋朝和明朝的時候,士兵可以吃上小麥做的餅饢之類的食物,明朝的士兵甚至每餐都可以有一塊油炸餅,在當時這已經相當不錯了。
古代戰爭那麼頻繁,可是士兵吃的卻這么寒酸,不由的讓人感到有些心酸。
G. 清代皇帝每天的伙食標准有多好
清朝早朝基本在清晨五點
乾隆:“你天天這么早來上朝,在家吃飯了嗎?”
大臣:“吃了”
乾隆:“吃的什麼?”
大臣:“家不富裕,只能吃幾個雞蛋而已。”
乾隆:“雞蛋10兩銀子一個,我都不敢多吃,你還幾個而已!”
大臣不敢多言,只是說自己吃的雞蛋是質量不好的,其實民間雞蛋很便宜,只是在宮中幾經轉手,到了乾隆那裡就價格昂貴,據說到了光緒年間升到了30兩銀子一個,然而民間才三個銅板,然而光緒喜歡吃雞蛋,每年要吃掉數萬兩白銀的雞蛋。

清朝皇帝用膳前還會有太監試毒,有試毒牌,若菜內有毒,這個半寸寬、三寸長的試毒牌就會變色,即使是檢驗合格後也還要太監試吃。
有人問,這么多菜,皇帝也吃不完,所以皇帝還被限制,每個菜只能吃三口,無論多好吃,吃過後就撤下,這主要是為了不讓別人知道皇帝愛吃什麼。
其實除了這日常的伙食以及用膳標准,其他還有許多節日,因為宮廷宴名目較多,從開年到年尾,比如元旦、皇帝生日(包括皇後、皇太後)、冬至三大節日、凱旋宴、千叟宴等,還有許許多多的節日活動,這些節日比平常的伙食更好。
H. 古代伙食是咋樣的呢
現代生活的飲食主要還是以炒菜為主,蒸菜、煮菜等為輔。要想炒出一份可口的菜品,首先需要有一個炒鍋。炒鍋在飲食的歷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宋代以前製作炒鍋的技術還未成熟。宋代人製作出炒鍋之後,中國的飲食文化就翻開了新的篇章。那麼在炒鍋還未出現之前,古人每天吃什麼呢?
- 古人的飲食
在上古時期,因為火的出現,人們的飲食從生食過渡到了熟食。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簡單的烹飪方式,一團火加上一份食材,保留了食物最天然的味道,經過一段時間的燒烤之後,鮮美的味道就充滿了四周。
I. 古代一天的伙食費是多少
天子既然貴為九五至尊,那所享遭到的報酬天然也就差別凡響了,穿的是龍袍,住的是宮殿,坐的是輦車,吃的是好菜。而天子用飯與普通人用飯是不一樣的,天子怎樣用飯,各個朝代有差別的用飯方法,但根本來講,有一個主旨是不變的,那就是天子喜好「吃獨食」。
天子會在一個特地的桌子前獨自進餐,固然吃的時分就他一個人,但死後服侍的閹人、宮女卻有一大堆。由於菜太多,桌子上擺得滿滿的,假如天子夠不到一些菜,那些寺人就會將遠處的菜夾給天子。
當天子用飯的時分,不遠處還會站著聽賞的人,如寵臣、妃子、皇子。假如是天子快樂,他就會將這些美食賞賞給這些人,而這些人會在別的布置的桌子前,站著吃完,還要暗示食品的滋味非常好。
天子天天吃的食品都有紀錄,比方《清宮檔案》中就寫到天子天天的食材是:盤肉22斤,湯肉5斤,豬油1斤,羊2隻,雞5隻,鴨3隻,白菜、菠菜、香菜、韭菜等共19斤,蘿卜60個,包瓜、冬瓜各1個。苤藍、蕹菜各6斤,醬和清醬各3斤,醋2斤,玉泉酒4兩,,餑餑8盤,每盤30個,乳牛50頭,每頭牛日產乳兩斤,玉泉水12罐,乳油1斤,茶葉75包。這些加起來需求破費銀子50兩,
看累了吧,來一段笑話讓你開心樂一下:
愛不專一
一對新婚夫婦來到法院辦理離婚手續。工作人員詢問女方要求離婚的理由,女方回答道:「他愛情不專一。當初談戀愛的時候,他一再表示世界上只愛我一個人。」「他還愛上誰了?」「他還愛上他的爸爸和媽媽!」
J. 古代帝王每日皆是山珍海味,那他們的伙食標準是什麼
古代君王每日皆是山珍海味,他們的伙食標准其實是御膳房安排的,但是有一個原則就是一道菜不能吃超過三口,而且只要是君王吃過的菜,十天內就不能再出現在君王的面前了。而且君王的伙食標准其實要根據君王的喜好來講,比如說歷史上乾隆比較喜歡吃粗糧,那麼當時的伙食還是以饅頭和窩窩頭這樣的粗糧為主。
後來乾隆回宮以後,還專門把江南的廚師帶到了宮裡面,就是為了讓自己在宮裡面也可以吃到江南的美食,這就可以看出來雖然御廚都很厲害,但是並不一定都能夠滿足君王的口味,所以說君王的伙食雖然不錯,但是也不是全部都是山珍海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