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種貯藏標准水分是多少
❶ 19點水份稻子和15點水份稻子摻合存放稻子會不會壞
19點水份稻子和15點水份稻子摻合存放稻子會壞,因為水分在15%以上,貯藏到當年8月份以後,種子發芽率幾乎全部喪失,然而稻種水分對發芽率的影響,往往與貯藏溫度密切相關,貯藏溫度在20℃,水分10%的稻種保存5年,發芽率仍在90%以上。
溫度在28℃,水分為15.6%到16.5%的稻種,貯藏1個月便生霉,因此,種子水分應根據貯藏溫度不同加以控制。
水稻種子水分含量的多少是直接關繫到稻種在貯藏期內的安危狀況,據試驗證明,種子水分降低到6%左右,溫度在0℃左右,可以長期貯藏而不影響發芽率,水分為13%的稻種可安全度過高溫夏季。
水分超過14%的稻種,到第2年6月份發芽率會有下降,到9月份則降至40%以下,而水分為12%以下的稻種,可保存3年,發芽率仍有80%以上。
❷ 水稻水分烘乾標準是多少
一般的水稻水分控制在15%以下,可使用SFY-6來檢測水分的水分含量,測試時間快、准確,全自動產品無耗材
❸ 水稻種子貯藏時要掌握什麼技術要點
根據水稻種子貯藏特點,水稻種子在貯藏時要掌握下列技術要點:
(1)掌握曝曬種溫。早晨收獲的種子,由於朝露影響,種子水分可達28%~30%,午後收割的種子含水量約為 25%左右。一般情況下,曝曬 2~3天即可使水分降到入庫標准。曝曬時如陽光強烈,要多加翻動,以防受熱不勻,發生爆腰現象,水泥曬場更應注意這一點。早晨出曬不宜過早,應事前預熱場地,否則由於與受熱種子溫差大發生水分轉移,影響乾燥效果,這種情況對於攤曬過厚的種子表現得更為明顯。
(2)嚴格控制入庫水分。水稻種子的安全水分標准,應隨種子類型、保管季節與當地氣候特點分別考慮擬訂。一般氣溫高,水分要低,氣溫低,水分可高些。試驗證明,種子水分降到6%左右,溫度在0℃左右,可以長期貯藏而不影響發芽率,適用於品種資源的中長期貯藏。常規貯藏的生產用種因地區而異,南方度夏的種子,水分應降至12%~13%以下,北方地區可放寬至14%。近年來,我國南方開始興建恆溫庫,溫度可保持在15~20℃以下,用於雜交稻種子和備荒稻種的貯藏。
(3)密閉貯藏。水稻種子堆孔隙度較大(大約50%~60%),通氣性好,易受外界溫度的影響。為了保持種子低溫、乾燥的貯藏狀態,宜採用密閉貯藏。我國東北地區為防止高水分種子受凍,常採用窖藏和圍堆密閉的貯藏形式。窖藏的具體做法是:選擇地勢高燥、土質堅實的地方,在秋季挖成深 1.5~2米的長方形或圓形窖。在四周和底部墊以草墊和席子,在土壤結凍 3~5厘米時入藏,上面覆蓋 0.3~0.5米的保溫層。翌春 3月下旬至4月上旬,氣溫0~2℃時取出,經晾曬後播種。由於窖藏溫度一般在-5~-10℃左右,種子水分16%即可安全越冬,這種方法對入冬前來不及乾燥的晚熟品種尤為適用。
(4)防治倉蟲與霉變。我國產稻地區的特點是多溫多濕,倉蟲容易滋生。為害水稻種子的主要倉蟲是米象、麥蛾、大谷盜、鋸谷盜、谷蠹、粉斑螟等,除採用葯劑熏蒸和衛生防治之外,還可採用乾燥與低溫密閉壓蓋的貯藏措施,兼得防蟲的效果。
防止霉變的主要措施是種子乾燥和密閉貯藏。種子水分控制在13.5%以下,就能抑制黴菌的生命活動。所以,充分乾燥的水稻種子,只要注意防止吸濕返潮,保持其乾燥狀態,就可避免種子微生物為害。
❹ 水稻多少水分能集大堆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30
❺ 水稻稻籽應怎樣貯藏
稻種有內稃保護,比較耐貯藏,只要做好適時收成,及時乾燥,控制種溫文水分,注重防蟲等工作,一般可達到安全貯藏的目的。
(一)適時收成,及時乾燥,冷卻入庫,防止混雜
稻種成熟階段正是農忙季節,有時因為工作安排上的堅苦,或沒有掌握品種成熟特徵將種子過早或過遲收成。過早收成的種子成熟度差,瘦癟粒多不耐貯藏。過遲收成的種子,在田間日曬夜露呼吸效用消耗事物多,有時種子會在穗上抽芽,這樣的種子同樣不耐貯藏。所以,收成時必須充分了解品種的成熟特徵,適時收成。
未經乾燥的稻種堆放時間不宜太長,否則容易導致發熱或萌動甚或抽芽以致影響種子的貯藏品位。一般在清晨收成的稻種,即使是晴朗天氣因為受朝露影響,種子水分可達28%~30%,午後收成的稻種在25%左右。種子脫粒後,立即進行曝曬,只要在均等種溫能達到40℃以上的烈日下,經過2~3d曝曬即可達到安全水分標准。曝曬時如陽光強烈,要多加翻動,以防受熱不勻,發生爆腰現象,水泥曬場尤應注重這一問題。清晨出曬不宜過早,事先還應預熱園地,否則因為園地與受熱種子溫差大發生水分轉移,影響乾燥成效。這種環境對攤曬過厚的種子更為明顯。機械烘乾溫度不克不及過高,防止灼傷種子。
如果碰到陰雨天氣,應接納薄攤勤翻,鼓風去濕,加溫乾燥,葯物拌種等要領盡量加快地將種子水分降下來。加溫乾燥的種溫不宜超過43℃,否則會影響種子抽芽力。葯物拌種是一種應急措施,將葯物拌入濕種子內可抑制種子的呼吸效用,在短期內能預防種子發熱和生霉。據華南植物研究所實驗,含水量為28%的秈稻種子5 000kg均勻拌入丙酸4kg,在通氣條件下可保存6d。在6d之內能將種子乾燥,基本上不影響抽芽率。用0.5kg使變白粉拌在500kg稻種內,有同樣成效。如果用在其它種子上,要適當降低葯量或經過實驗。
經過高溫曝曬或加溫乾燥的種子,應待冷卻後才強人庫。否則,種子堆內部溫渡過高會發生"乾熱"現象,時間太長導致種子內部事物變性而影響抽芽率。熱種子碰到冷地面還可能導致結露。
水稻種子品種繁多,有時在一塊曬場上同時要曬幾個品種,如稍有疏忽,容易造成品種混雜。是以種子在出曬前,必須清理曬場,掃除垃圾和異品種種子。出曬後,應在園地上標明品種名稱,以防差錯。入庫時要按品種秩序地分別堆放。
(二)控制種子水分和溫度
水稻種子水分含量的多少是直接關繫到稻種在貯藏期內的安危狀態。據實驗證明,種子水分降低到6%左右,溫度在0℃左右,可以持久貯藏而不影響抽芽率。水分為13%的稻種可安全渡過高溫夏季。水分超過14%的稻種,到第2年6月份抽芽率會有下降,到9月份則降至40%以下,而水分為12%以下的稻種,可保存3年,抽芽率仍有80%以上。水分在15%以上,貯藏到翌年8月份以後,種子抽芽率幾乎全數損失。然而稻種水分對抽芽率的影響,往往與貯藏溫度密切相關。貯藏溫度在20℃,水分10%的稻種保存5年,抽芽率仍在90%以上。溫度在28℃,水分為15.6%~16.5%的稻種,貯藏一個月便生霉。是以,種子水分應按照貯藏溫度不同加以控制。在生產上,一般對早稻種子的入庫水分應掌握嚴一些。這是因為早稻種子須經過高溫的夏季,而且曝曬條件較好,種子容易降低水分。對晚稻種子,尤其是晚粳米種子的入庫水分,可適當展緩一些。這是按照晚稻種子入庫時氣溫較低,乾燥條件比較堅苦,粳米種子又不易降低水分等詳細環境而展緩的。但是種子水分不克不及放得過寬,以免發熱和生霉。晚稻種子的水分,一般不克不及超過15%,而且還須在晴朗天氣進行翻曬降水。總之,須經過高溫季節的稻種,水分必須控制嚴格一些,進入低溫季節的稻種,水分可適當展緩一些。通常是溫度為30~35℃時,種子水分應掌握在13%以下;溫度在20~25℃,種子水分應掌握在14%之內;溫度在10~15℃,水分可展緩到15%~16%;溫度在5℃以下,水分則可展緩到17%。但是,16%~17%水分的稻種只能作權時貯藏,應抓緊時間進行翻曬降水,以防高水分種子在低溫條件下發生霉變。
(三)治蟲防霉
1.治蟲我國產稻地域的特點是高溫多濕,倉蟲容易滋長。倉蟲通常在稻穀人倉前已傳染種子,如貯藏時期條件適宜,就迅速大量生殖,造成極大侵害。倉蟲對稻穀危害的嚴重性,一方面決議於倉蟲的粉碎性,同時也隨倉蟲生殖力的強弱而不同。一般環境下,每公斤稻穀中有玉吃稻麥的害蟲20頭以上時,就能導致種溫上升,每公斤內超過50頭時,種溫上升更為明顯。單純因為倉蟲危害而導致的發熱,種溫一般不超過35℃,因為谷蠹危害而導致的發熱,則種溫可高達42℃。水稻種子主要的害蟲有玉吃稻麥的害蟲、吃稻麥的害蟲、谷蠹、麥蛾、谷盜等。
倉蟲大量生殖,除導致貯藏稻穀的發熱外,還能剝蝕稻穀的皮層和胚部,使稻穀完全失去種用價值,同時降低酶的活性和維他命含量,並使蛋白質及其它有機營養事物遭受嚴重損耗。
倉內害蟲可用葯劑熏殺。今朝常用的農葯劑有磷化鋁,另外,還可用防蟲磷防護。詳細用處和用量拜見本書第四章"種子倉庫害蟲及其防治"。
2.防霉種子上寄附的微有生命的物質品類較多,但是危害貯藏種子的主要是真菌中的麴黴和青黴。溫度降至18℃時,大多數黴菌的勾當才會受到抑制;只有當相對於濕度低於65%,種子水分低於13.5%時,黴菌才會受到抑制。黴菌對空氣的要求紛歧,有好氣性和嫌氣性等不同類型。雖則接納密閉貯藏法對抑制好氣性黴菌能有一定成效,但對能在缺氧條件下生長勾當的黴菌如白麴黴、毛霉什麼的則失效。所以密閉貯藏必須在稻穀充分乾燥、空氣相對於濕度較低的前提下,才能起到抑制黴菌的效用。
(四)稻種入庫後的辦理重點
1.做好早稻種子的降低溫度工作新入庫的早稻種子種溫較高,生理勾當較強,所以它的貯藏前期穩定性較差。稻種入庫一般又在立秋以後,白天氣溫較高,夜裡氣溫下降,形成明顯的晝夜溫差,影響到倉溫文上層種子,以至造成上層種子增加水分。是以,在入庫後的2~3周內須加強檢查,並做好通風降低溫度工作。在傍晚打開戶牖通風,經常翻動面層種子,以利披發堆內熱能。
2.做好晚稻種子的降水工作晚稻種子的乾燥受氣候條件限制,入庫後已進入冬季低溫階段,所以一般對種子入庫水分要求不是十分嚴格。因為種子水分偏高,導致某些低溫性黴菌的危害以至影響抽芽率,這是造成晚稻種子抽芽率下降的主要緣故原由。是以,晚稻種子入庫時同樣要嚴格控制水分,超過16%水分的種子不克不及入庫貯藏。即使已入庫的種子必須做好降水工作,把水分降到13%之內。水分超過15%的晚稻種子應在2~3周內設法將水分降低,否則在第2年播種時,難以保證應有的抽芽率。
3.做好"春防面,夏防底"的工作"春防面,夏防底"是指春季要預防面層種子結露,夏季要預防底層種子霉變。經過冬季貯藏的稻種,溫度已降得較低,因為種子本身導熱性較差,使這種低溫要延續很長一段時間。當春季氣溫回升時,種溫與氣溫形成較大的溫差,如果暖空氣接觸到冷種子,便會在表層種子發生結露,使這層種子增加水分,並且會逐漸向下延長。種堆越大,上層的結露現象越是明顯。所以,開春前要做好戶牖密閉工作,盡可能預防潮濕的暖空氣進入倉內。對水分低於13%,溫度又在15℃以下的稻種,可接納壓蓋密閉法貯藏,既可預防上層種子結露,又可延長低溫時間,有利於稻種安全過夏。到了夏季,地坪和底層溫度還低,濕熱廓張現象使底層稻種水分升高,易使底層種子霉變。
(五)稻種少量貯藏
對數量未幾,只有幾十公斤到幾百公斤的稻種,可以接納乾燥劑密閉貯藏法。通常用的乾燥劑有生石灰、氯化鈣、硅膠等。氯化鈣、硅膠的價格較貴,但吸濕後可以烘乾再用。生石灰較經濟,適用於廣大專業戶。種子存放前須選擇小口,內外塗釉的缸、壇、瓮,經檢檢查清楚明無縫、不漏氣、不滲水的才能使用。先在存器底層鋪上生石灰,再裝人種子,然後封口(不克不及漏氣)並放在陰涼處,可延長種子生存的年限數年。據江蘇省興化縣稻麥良種場實驗,用秈、粳、糯三品類型共8個品種的稻種作貯藏,上層和底層各放生石灰50kg,中心放稻種100kg,再用四層塑料薄膜封口。經3年貯藏種子水分由本來的12.6%~14.6%降低到4.3%~5.8%,抽芽率則由本來的82.0%~97.5%增加到91%~99%。而接納塑料袋貯藏的稻種,則全數損失抽芽率。
xxx乾燥劑彌縫貯藏,不僅適用於水稻種子,也適用於其它種子,但是對大豆、油料種子,放生石灰的數量要適當,否則,種子乾燥過分反而會影響抽芽率。.
正確掌握用葯時間。使用二甲四氯除草劑,一般在分櫱期施用最安全,在秧苗5葉期前或長拔節了後施葯,都易發未精煉的葯物害。殺枯凈農葯切忌在抽穗開花期施用。xxx xxxxxxxx稻種的安全貯藏與溫度等密切相關。貯藏溫度在20℃,水分10%的稻種保存5年,抽芽率仍在90%以上;溫度在28℃,水分為15.6%~16.5%的稻種,貯藏一個月便生霉。是以,種子水分應按照貯藏溫度不同加以控制。在生產上,一般對早稻種子的入庫水分應掌握嚴一些。儲藏好水稻種子要"三忌"、"三要"。
"三忌"記清,科學保管。
一忌煙熏。雜交稻種受到煙熏,會降低種子的活性,削弱抽芽率,還會影響下年秧苗的長勢。燒煤、柴的處所,不克不及存放種子,貯藏室也不克不及靠近庖廚。
二忌與不同雜交組合混放。雜交稻組合多,不同組合有不同的生育期。播種期也有早有遲。若一起混放,容易搞錯組合,弄錯播種期,不利高產。種子包裝袋內外都要貼上標簽,標明品種、類型、數量,獨自貯藏保管,謹防混雜。
三忌種子與農葯、化肥混貯。農葯和化肥都有較強的揮發性,若與種子一起混貯,對雜交稻種生命力有很大影響。
"三要"記牢,確保安全。
一是碼稻袋要遠離牆。倉庫的牆壁一般是冷熱傳導的介質,冬季牆壁外牆涼,內牆熱,冷熱瓜代,使倉庫內牆潮濕,甚或內牆表面流水,所以碼稻袋垛至少離開牆50厘米開外,以免稻種受潮。
二要防局部結露。防止措施是保持稻種良好的密閉,全般種子的堆溫度要均勻一致。入秋後,為避免稻種內外層的溫差導致結露和降低種子堆的溫度,應通風或翻動種堆,使種溫逐漸降低。
三要選通透性強的袋子裝稻種。農戶貯藏雜交稻種子,萬萬不克不及用不透氣的塑料袋、腌過菜的罐子或裝過農葯、化肥的袋子等裝種藏種。一般要選擇干凈的紗織布袋、麻袋、紡織袋或筐子加蓋裝種藏種。無論用什麼容器盛裝雜交稻種子,均不與地面接觸。有生命的物質農葯是以有生命的物質體如細菌、真菌、病毒等微有生命的物質為原料而製成的一類農葯。它的特點是安全可靠,不污染環境,對人畜不產生公害,而且原料易獲得,生產成本低,是當前農作物病蟲害防治中具有廣闊成長遠景的一種農葯。生產中常見的有生命的物質農葯有以下幾種:Bt乳劑:是常用的細菌有生命的物質農葯,它的製成品為米黃色乳劑,乳化性能好,殺蟲譜廣,對20多種蔬菜、茶、果、煙等植物的鱗翅目害蟲防治成效為80-90%,主要防治對象有松毛毛蟲、玉米螟、棉花蟲、粘蟲、稻縱卷葉螟、茶毛毛蟲等。Bt乳劑是一種胃毒劑,害蟲食後能產生一種特殊的酶。這種酶可以分化蟲豸腸道中的一種蛋白質,從而使害蟲腸道穿孔,腸道里的東西流入腔體,最後得敗血病滅亡。使用時應掌握氣溫在15℃以上,一般以20℃為適宜,施用時間應比施用化學農葯提早2-3天為宜。青蟲菌和殺蟲細菌:菜青蟲吃了粘有青蟲菌的菜葉,腸壁會很快穿孔,變成團團泥漿死去。殺蟲細菌用於防治稻縱卷葉螟、三化螟,還能防治蒼蠅、蚊蟲、粘蟲、松毛毛蟲、白螞蟻、稻苞蟲等害蟲。白僵菌:是真菌有生命的物質農葯,對防治松毛毛蟲和水稻害蟲黑尾葉蟬有殊效。白僵菌液接觸害蟲後,經由過程體壁進入害蟲體內,很快會萌發菌絲,接收害蟲的體液,使害蟲變僵發硬而死。井岡黴素:防治水稻紋枯病有殊效。抑制水稻紋枯病病菌菌絲,有用期長達15-20天,耐雨水沖洗,對人畜安全無毒。農用抗菌素和植物抗菌素。這兩類農葯是真菌有生命的物質農葯。在生產上應用的抗菌素有春雷黴素、慶豐黴素、多抗黴素、土黴素、草灰黴素、放線菌酮鏈黴素等。如農抗120是一種新型的農用抗生素,對瓜、果、蔬菜、花卉、麥類、煙草的白粉病及水稻、麥類的紋枯病,具有很好的防治成效。.
❻ 水稻過夏的安全水分是多少
種子標准水分粳稻14.5%,秈稻13.5% ,這是防凍的指標,過夏主要是防止發霉,水分應該低天14%,但和溫度有一定的關系。
❼ 高水分糧是指糧食的含水量超過標准多少的糧食
高水分糧是指糧食水分高於當地儲糧安全水分的2%以上的糧食。
❽ 六月稻穀國家標准水份是多少
具體水分國標可參考國標,但大多數種子的水分要求不超過13%
稻穀的水分含量控制在13%以內,可以進行糧倉庫存,糧倉要通風系統好,不宜吸潮等等,同時還要有化驗室,經常抽檢稻穀的質量,比如水分就是一個問題,可以採用SFY-6冠亞糧食水分儀進行監控
❾ 小麥,稻穀種子的含水量是多少
谷類作物種子安全含水量標准:玉米13%~14%,高粱、穀子12%
~14%,水稻12%~14%,小麥、小豆、綠豆13%,大豆、向日葵12%以下。
❿ 稻穀的儲存
稻穀具有完整的外殼,能緩和稻米吸濕,對蟲霉有一定的抵抗力,所以在保管過程中,稻穀有較高的儲藏穩定性。在正常儲藏條件下,稻穀的生活力,第一年很強,呼吸旺盛,一年以後,則逐漸減弱,變化較小,儲藏穩定性相應增高。故存放一年以後,稻穀儲藏性即比較穩定。
水稻種子水分含量的多少是直接關繫到稻種在貯藏期內的安危狀況。據試驗證明,種子水分降低到6%左右,溫度在0℃左右,可以長期貯藏而不影響發芽率。水分為13%的稻種可安全度過高溫夏季。水分超過14%的稻種,到第2年 6月份發芽率會有下降,到9月份則降至40%以下,而水分為12%以下的稻種,可保存3年,發芽率仍有80%以上。 稻穀的儲藏具有三種明顯的特性:容易陳化,不耐高溫;容易發熱、霉變、生芽;容易黃變。因此,稻穀保管的原則是「乾燥、低溫、密閉」。按照這個原則保管稻穀,能夠實現安全儲藏,較長期地保持稻穀品質和新鮮度。
基層糧庫普遍採用的是常規儲藏方法,這種方法是在稻穀入庫到出庫的整個儲藏期間採取以下六項主要措施:
(1)控制稻穀水分。
稻穀的安全水分標准,根據種類、季節和氣候條件確定。粳稻可高些,秈稻可低些,晚稻可高些,早中稻可低些,氣溫低可高些,氣溫高可低些,冬季較夏季可高些,北方較南方可高些(南方的安全水分標准不高於13.5%)。籽粒飽滿,雜質少無蟲害及芽粒,安全程度高;反之,安全程度低。種用稻穀的渡夏水分,低於所定標准1%左右,對生活力保持才有把握。
稻穀的安全水分界限標準是:①30℃左右:早秈13%以下,中、晚秈13.5%以下;②10℃左右:早秈15%左右,中、晚秈15.5%左右;③5℃左右:早秈16%以下,中、晚秈16.5%左右。
(2)清除稻穀雜質。通常把稻穀中的雜質含量降低到0.5%以下,就可提高稻穀的儲藏穩定性。
(3)稻穀分類儲藏。入庫的稻穀要做到分類儲藏,即要按品種、好次、新陳、干濕、有蟲無蟲分開堆放,分倉儲藏。
(4)稻穀通風降溫。稻穀入庫後要及時通風降溫,縮小糧溫與外溫或糧溫與倉溫的溫差,防止結露。根據經驗,採用離心式通風機、通風地槽、通風竹籠與存氣箱等通風設施在9-10 月、11-12 月和1-2 月分三個階段,利用夜間冷涼的空氣,間歇性地進行機械通風,可以使糧溫從33-35℃分階段依次降低到25℃左右、15℃左右和10℃以下,從而能有效地防止稻穀發熱、結露、霉變、生芽,確保安全儲藏。
(5)防治稻穀害蟲。稻穀入庫後,特別是早、中稻入庫後,容易感染儲糧害蟲,遭受害蟲嚴重危害,造成較大的損失。通常多採用防護劑或熏蒸劑進行防治。
(6)密閉稻穀糧堆。完成通風降溫與防治害蟲工作後,在冬末春初氣溫回升以前糧溫最低時,要採取行之有效的辦法壓蓋糧面密閉儲藏,以保持稻穀堆處於低溫(15℃)或准低溫(20℃)的狀態,減少蟲霉危害,保持品質,確保安全儲藏。常用密閉糧堆的方法有三種:全倉密閉、塑料薄膜蓋頂密閉、草木灰或干河沙壓蓋密閉。 為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已在全國范圍內建立了國家和地方糧食儲備制度。稻穀在儲藏過程中,加工及食用品質將逐步下降,甚至喪失食用及利用價值,適時、合理地對稻穀推陳儲新是當前糧食儲備工作的重要工作。為准確、科學的判定儲存稻穀的儲藏品質, 國家制定了《稻穀儲藏品質判定規則》國家標准(GB/T20569-2006),2006 年12 月1 日開始實施。該標准按儲存品質的優劣將稻穀分為宜存、輕度不宜存和重度不宜存三類,用以評價在安全儲存水分和正常儲存條件下稻穀的儲存品質,指導稻穀的儲存和適時出庫。
占心術yWw | 發布於2016-05-12 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