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哥大手機時代話費一個月多少錢
⑴ 以前大哥大怎麼收話費
月租50,扶貧基金10,每分鍾本地0.40元,雙向受費,漫遊每分鍾0.6 長途每分鍾1.2
⑵ 1990年買部手機多少錢和多少話費
那會兒的手機很會有,隨便一個最過來的手機都是1000多塊。
⑶ 大哥大電話的歷史
來源與歷史: 人們從封閉走向開放,僅僅只有激情和想法肯定是不夠的,還得藉助工具。1987年進入中國的行動電話,無疑成了加速人們信息溝通和社會交往的重要工具。移 增加詞條圖片動電話剛剛進入大陸的時候,有一個奇怪的名稱,叫「大哥大」。這其實是香港廣東一帶,稱呼幫會頭目的諧音。幫會一般管小頭目叫大哥,而龍頭老大自然叫「大哥大」了。據說,手機獲得此名稱,和影星洪金寶還有一些關系。洪金寶當年風頭正健,是香港較早擁有行動電話的 人,他在片場當導演時,行動電話更是從不離手,並常用手機發號施令。洪金寶本來就是香港影壇大師兄級的人物,別人尊稱他為大哥大。因他拿手機的照片見報多了,香港媒體索性用「大哥大」來稱呼手機,並由此叫開來。無論此源頭是否屬實,「大哥大」這三個字所攜帶的信息是明確的,在那個年代它便是身份、地位和財富的象徵。對於不久前還認為「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就是共產主義的國人來說,它所帶來的震撼是必然的。這不僅因為它的昂貴,也因為它所展示的高科技的神奇。 大哥大的出現,意味著中國步入了移動通訊時代。1987年,廣東為了與港澳實現移動通信接軌,率先建設了900MHz模擬行動電話。摩托羅拉也在北京設立了辦事處,推銷行動電話。這種重量級的行動電話,厚實笨重,狀如黑色磚頭,重量都在一斤以上。它除了打電話沒別的功能,而且通話質量不夠清晰穩定,常常要喊。它的一塊大電池充電後,只能維持30分鍾通話。雖然如此,大哥大還是非常緊俏,有錢難求。當年,大哥大公開價格在20000元左右,但一般要花25000元才可能買到,黑市售價曾高達5萬元。這不僅讓一般人望而卻步,就是中小企業買得起的也不多。 中國第一個擁有手機的用戶叫徐峰,如今是廣東中海集團董事長。他回憶道:「1987年11月21日是我終生難忘的日子。這一天,我成為中國第一個手機用戶。雖然購買模擬手機花費了2萬元,入網費6000元,但是手機解決了我進行貿易洽談的急需,幫助我成為市場經濟第一批受益者。」讓摩托羅拉公司也沒有料到的是,大哥大很快就得到了當時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的青睞。由於大哥大身軀龐大,使用它的人也多是商界大哥級的人物,物隨主貴,很快成為身份顯赫的象徵。那年頭,人們對私家車沒什麼概念,也很少心生羨慕。那時你開一輛寶馬車出門,別人也以為是公家車,遠遠不如大哥大那麼耀眼。很快人們以擁有大哥大為榮,開始了一種炫耀攀比式的消費。 性格外向的人,會整天手拿大哥大,吃飯喝茶談判,往桌上一放,就像押上了一個富貴的籌碼和權杖,立刻會獲得多一份尊重,生意談判也因此變得輕松。性格收斂的人,會將大哥大放在擦得錚亮的老闆包中,老闆包夾在腋下。適當時拿出來,拉出長長的天線,花上一元一分鍾的話費,在人群里喊上一句:「喂!喂!聽不清,你再說一遍。」便引來無數驚羨的目光。那個年代的人們很淳樸,從不隱藏自己對別人的仰慕之情。很多人因為有了大哥大,迅速打開了自己的社交圈。一時間,梳大背頭、抹發膠、手持大哥大,成了不少人理想中的富人形象。 當年人們一絲一毫也不會料想到,在20多年以後的今天,就連街邊拾荒者手裡都會有一個小巧玲瓏的手機。雖然粗笨的大哥大和它的長天線已定格在了歷史的長卷中,但那些妙趣橫生的場景,仍值得人們反復品味。因為橫空出世的大哥大,曾經把中國人的生活引向一個新境界。
⑷ 20年前有手機嗎那時候工資是多少
我這個手機號碼已經二十多年了。這個是第二個號,記得第一個號是模擬機,九字開頭的。當時買這個機記得是16800元,一個月話費都是一千五百元左右。這些年換手機,話費的支出,二十萬可能都不止了。現在老了,想想有點心 疼,也為中國移動做出了不少的貢獻。
現在2021年,20年前的2000年我買了第一部手機是二手摩托羅拉當時300元,因為那時用尋呼機,總是要處處找公共電話亭,很不方便就想還是買個手機吧,那時雙向收費接電話,打電話都是6毛錢,捨不得打啊,話費太貴[呲牙]。那個時候一個月收入1000不到500或者600都很正常。 當然了在這之前就有手機了,那時叫大哥大,我舅舅買了一個電話號碼是9開頭,也是摩托羅拉的,像一個大磚頭一樣,不過拿出去可不是一般的風光啊。
我的那個二手機用了一個月,感覺畢竟是二手機不好用,於是看到一個飛利浦168支持語音撥號,感覺好牛掰啊,立馬換了,價格也不貴好像也是1000不到,用了幾個月中文簡訊出來了,這手機不支持中文於是又換了西門子,然後就開始不停地換手機了反正沒有一個手機用過一年。
最風光的就是三星n628,那是市面上第一個16和弦立體聲,聲音還特別大,走到哪裡手機鈴聲一響起來那絕對是焦點啊,當時行貨3800,太貴買了水貨機好像1600,可惜的是那時還是女朋友的老婆手機被偷了,我只能把這個手機給他用了,才用了一個月啊, 我只有去買了一個便宜的了。
那時手機更新太快,所以換個不停,現在捨不得了,成家了,有壓力了,加上手機變來變去沒多大區別,所以手機只要不壞,不是卡的厲害都不會換了[呲牙][呲牙]。
我記得很清楚,我的第一部手機是1998年10月買的同事的一部二手手機,是摩托羅拉生產的型號為3688的手機。手機頂端有一節固定的天線大概有三厘米長,手機鍵盤是按鍵式的屏幕不大。當時同事要1400賣給我,那時候我工資每個月也就是1200左右,買手機還欠了同事幾百塊錢。
當時沒有什麼移動、聯通這些通訊公司,只能在中國電信交費,是先打在交費也沒有欠費停機一說,有時候我都是想起來兩個月了才去交一次。
在我買手機前一年我認識的一個女孩家裡有礦,她就有一部愛立信手機。有一次我跟她通話聊天,因為時間比較長大概有四十分鍾,她說手機就剩一格電了,不能在說了要充電。我還納悶什麼是一格電,難道不是一直能打嗎?
當時我真的一點不了解手機,就知道能打電話還特別有面子。至於還要充電還要有信號我是一點都不懂。剛買上手機那天我興高采烈的小心翼翼的拿著手機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趕緊拿出手機准備撥打電話,那種心情一言難盡,興奮激動心臟跳的蹦蹦的。
手機開機後我趕緊給朋友撥打電話,可是怎麼也打不通,當時電話里說的什麼我也記不清了,我以為同事賣給我的是部有問題的手機。本來想去找同事問問清楚,因為家裡有點活一時半會沒時間。家裡的活是搭葡萄架,從地面要拉到房頂上。我年輕自然房頂上的活就由我來幹了,我拿著手機就上了房頂(那時候手機都有一個皮套子,可以穿到腰帶上)。在幹活的空隙我拿出手機再次撥打了朋友的電話,這時候電話里傳來了撥號聲,我知道電話通了。在和朋友炫耀了一番後掛了電話。從哪以後我才慢慢知道原來用手機打電話還必須要在有信號的地方。我也慢慢分清信號格和電量格。
那時候傳呼機還大行其道,正是風頭正勁的年代。我在腰部右邊別了一部摩托羅拉漢顯(精英三代)傳呼機和手機,故意把它們亮在最顯眼的位置。走在大街上都覺得容光煥發精神抖擻。
這部摩托羅拉3688手機我用了不到兩年就送給了朋友,隨後我又買了一部三星手機。
手機的出現最早我是在港台片里看到的,那時候叫大哥大跟塊磚頭差不多。
從2002年以後手機慢慢就走向大眾化了,越來越多的人通過手機進行聯系,隨後傳呼機退出了 歷史 舞台,完成了它的使命。從此手機開始引領一個時代得到來。
現在是2021年1月份,20年前是2000年左右,那個時候是有手機的,只不過沒有現在這么普及,多數是領導或者「暴發戶」才有的行頭,一般人還真買不起,就是買起也用不起,或者說沒有用手機的潛意識。
2000年左右我爸他們在工廠上班也就幾百塊錢一個月,我是零三年去的南方那時候一個月累死累活拚命加班工資有七八百,但是跟家裡比起來已經很多了,2000年那時候還是固定電話,傳呼機的時代,打電話都用的201,200卡,傳呼機那時候都還不便宜,手機更別說了,記得我姨家那時候或許更早幾年就有一部手機摩托羅拉下翻蓋的(好像就是圖片這款),很厚很重拿手上沉甸甸的磚頭一樣,記得是綠屏,屏幕上運營商記得是「中國電信」不知道有沒有記錯,那手機只能打電話,發信息都沒有漢字只能打英文,好像接打都要錢接六毛打六毛?不過那手機確實耐用記得二零一幾年去她家還能用,期間換了好多次電池,一四年才徹底退休。
那時的手機也真的算得上古董了,你的第一部手機是什麼時候買的呢,歡迎留言。
2003年擁有了自己的第一部手機,傾盡所有買了一部波導570直板彩屏,記得是900多吧,是自己掙的錢買的,相當於兩個月的工資,那時候真的是艱難,說多了都是淚。
第一個手機是諾基亞的,人民幣1200左右,
有手機呀!20年前已經有翻蓋的了。不過國產品牌很少,大都是摩托羅拉、諾基亞、愛立信等等。工資分什麼行業,基本上平均五.七八百塊錢。金融、電力、通信、石油等大型國企都差不多每月一兩千元左右吧![我想靜靜]
30年前就有手機了!不過那時候手機很昂貴,還有個外號叫大哥大!是模擬的,現在手機是數字的。我的第一台手機是99年的。
我就是20年前開始用手機的,那時技校畢業出來實習,工資才700到800左右,花了二個多月工資買了一台三星N188,那時打電話和接電話都要錢,好像6毛錢一分鍾,想想那時真是捨得花錢,現在讓我花5分之一月工資去買一個手機我都要想半天[捂臉]
上海有手機應該是30年前了,最早是摩托羅拉M8500(價格在2.3萬左右,但很難買到,黃牛抄到3.2萬,普遍拿貨在2.8萬),我是94年買的M8900,現在還在。當時價格在1.9萬人民幣。長得有點像板磚。當時的手機號是6位數的,好像是8開頭的吧,後來改7位數後來改8位數,然後改11位數到現在。大約在1996年前後出現了可以發郵件的諾基亞手機,好像是9200?記不清楚了。以後有了弧形滑蓋的摩托羅拉。記得當時義大利還出過一款「歪把子」手機,被國內贊為「輕扭腰肢的義大利女郎」。可惜國內沒公開上市過。國內最早的安卓智能手機好像是「酷派」,比較厚,手掌心大小。2000年前後還出過一批「小靈通。」
⑸ 我想知道10年前或者是20年前的電信業狀況,特別是電信上網或行動電話收費情況
我記得以前在1994年上網的網費是28元一個小時,而且沒有什麼東西,只是瀏覽一些美國的網站,至於94年的時候,行動電話還是模擬機和大哥大的,一台電話要1萬以上,一張卡要3千,打國外的還要交預付款1千到2千吧,一分鍾花費好像是1.2元還是多少了,現在記不起了.98年在電信上網是12元一個小時,99年4元,2000年2.5元,2007年我最便宜上過0.7元的寬頻,用卡的.99年的手機話費移動的0.6元,聯通的0.54元.那時很多手機是摩托和西門子的,我的就是西門子的,我同學的是摩托的,2000年以後都換成NOKIA和摩托的了.
⑹ 當大哥大剛上市的時候,價錢是多少呢
94年的時候,大概2萬多元,本地通話費每分鍾0.6元,雙向收費。長途費另加。
手機剛出現的時候,價格高達上萬元,被稱作「大哥大」,只有少數人能夠使用。隨著手機生產技術的不斷提高,手機的價格不斷下降,現在手機已經成為人們普遍使用的普通商品。
大哥大最早是美國摩托羅拉公司工程師在1973年發明,是手提電話的俗稱。但是只流行於手提電話初面世那幾年,等到大部分人手裡都有一部而且是最新款時,就改稱手機了。
目前在全球范圍內使用最廣是所謂的第二代手機(2G),以GSM制式和CDMA為主。它們都是數字制式的,除了可以進行語音通信以外,還可以收發簡訊(短消息、SMS)、MMS(彩信、多媒體簡訊)、無線應用協議(WAP)等。在中國大陸及台灣以GSM最為普及,CDMA和小靈通(PHS)手機也很流行。整個行業正在向第三代手機(3G)遷移過程中。
⑺ 大哥大話費多少錢一分鍾大哥大當年一分鍾通話收多少錢
大哥大那時的,有線電話每分鍾兩元左右,大哥大,後低於兩元。
⑻ 33年前,他買下中國第一台「大哥大」,選擇的手機號碼是什麼
在古代人們傳遞消息都是以書信形式,寫好書信後快馬加鞭地送到收信人的手上,但即使這樣也要花費兩三天的時間,非常耗時,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手機被發明了出來,現如今人們發送簡訊非常的快捷,只要網速夠好,信息都是分秒必達,那第一個使用手機的是誰呢?聽說當時他的號碼可以隨意挑,而他選擇的號碼也非常獨特,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在中國第一個使用手機的人吧!
雖然徐峰買了手機,生活更方便了,但是每個月的通信費卻十分昂貴,一個月的話費竟有六千左右,在當時也是一筆不小的錢,但是徐峰並沒有因為話費太貴而放棄使用手機,相反他還用了很久。不得不感嘆科技的力量,它用自己的力量,架起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系,而它也帶給了我們新的驚喜,現在的手機越來越方便,外形上也不像以前的大哥大那樣笨重,一部小小手機可以為我們解決許多問題,其功能也越來越齊全,這就是科技的力量吧!
⑼ 5G話費每月多少才能讓大眾接受
話費到底一個月多少錢?大家能接受,每個階段的人對這個的接受程度都是不一樣的,他的需求不同就決定了他能夠接受的上限不同,但是消費觀念不同就決定了他選擇的套餐和其他人相比會有很大的差異。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消費者的意願對於一些壟斷的行業來說並不重要,無論你願不願意接受,喜不喜歡都是你改變不了大局的,因為能夠提供這些服務的就那麼幾家,他們幾家只要商量好了大家都訂這個價格你願意用不用,你不用你就不要享受這個服務,所以說壟斷行業所帶來的弊端就是這樣的,他們幾乎沒有什麼特別大的競爭聯合起來能夠讓他們擁有更高的利潤。
⑽ 上個世界90年代初打電話是多少錢一分鍾或者說剛出手機的時候(大哥大時代)
0.4元每分鍾,月租60元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