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各區工資一般多少錢
A. 南京2022年社會平均工資標准
南京2022年社會平均工資為7828.49元每月。
南京市月最低工資標准228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准22元,社會平均工資為7828.49元每月。
平均工資,是一項反映工資總體水平的指標,指企業、事業、機關單位的職工在一定時期內平均每人所得的貨幣工資額。它不同於每一個人的具體工資水平。
B. 南京最低工資2022最新標准
南京市月最低工資標准2280元,小時最低工資標准22元。最低工資標准指的是勞動者在法定工作時間或依法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的工作時間內提供了正常勞動的前提下,用人單位依法應支付的最低勞動報酬。最低工資標准一般採取月最低工資標准和小時最低工資標准兩種形式,月最低工資標准適用於全日制就業勞動者,小時最低工資標准適用於非全日制就業勞動者。最低工資標准一般不包括加班費、特殊工作環境條件下的津貼和法定福利待遇。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八條 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
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第三條 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
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C. 南京市最低工資標準是多少
南京屬於一類地區,月最低工資標准為2280元;非全日制用工小時最低工資標准為22元。
D. 南京最低工資標准
南京最低工資標准一類地區2020元、二類地區1830元、三類地區1620元。
南京市最低工資標准已經上調到了2020元。依據我國勞動法的規定,通常情況下,國家實行的是最低工資保障制度。
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一般會讓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上報國務院備案。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可以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南京市人社局發布通知,根據相關規定,經市政府同意,南京8月1日起調整最低工資標准,調整後的最低工資標准為:月最低工資標准為2280元/月。非全日制用工小時最低工資標准為22元/小時。
最低工資標准不包括下列項目,用人單位應按規定另行支付,加班加點的工資;中班、夜班、高溫、低溫、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境、條件下的津貼。勞動者按下限繳存的住房公積金,法律、法規和國家規定的勞動者福利待遇等。
【法律法規】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
(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
(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第四十六條 工資分配應當遵循按勞分配原則,實行同工同酬。
工資水平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逐步提高。國家對工資總量實行宏觀調控。第四十七條 用人單位根據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特點和經濟效益,依法自主確定本單位的工資分配方式和工資水平。第四十九條 確定和調整最低工資標准應當綜合參考下列因素:
(一)勞動者本人及平均贍養人口的最低生活費用;
(二)社會平均工資水平;
(三)勞動生產率;
(四)就業狀況;
(五)地區之間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
E. 南京最低月工資標准2020最新
最低工資標准一般採取月最低工資標准和小時最低工資標准兩種。南京市目前小時最低工資標准為18.5元每個小時,月最低工資標准為2020元每個月。且最低工資標准還不包括加班費、津貼和法定福利。
法律依據:《最低工資規定》(原勞動保障部令第21號)和《江蘇省企業最低工資暫行規定》(省政府令第56號),經省人民政府同意,從2018年8月1日起調整全省最低工資標准,現通知如下:
第一條,月最低工資標准:一類地區2020元;二類地區1830元;三類地區1620元。非全日制用工小時最低工資標准:一類地區18.5元;二類地區16.5元;三類地區14.5元。由於南京執行江蘇省一類地區的月最低工資標准,因此月最低工資標准為2020元/月。
F. 南京最低工資標準是多少
南京最低工資標准為:
1、月最低工資標准:一類地區2020元、二類地區1830元、三類地區1620元。
2、非全日制用工小時最低工資標准:一類地區18.5元、二類地區16.5元、三類地區14.5元。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四十八條
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第九十一條第三項
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經濟補償,並可以責令支付賠償金:
(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G. 南京市最低工資標准多少
法律分析:月最低工資標准:一類地區2280元;二類地區2070元;三類地區1840元。
非全日制用工小時最低工資標准:
一類地區22元;二類地區20元;三類地區18元。
南京屬於一類地區,月最低工資標准為2280元;非全日制用工小時最低工資標准為22元。
法律依據:《最低工資規定》
第五條 最低工資標准一般採取月最低工資標准和小時最低工資標準的形式。月最低工資標准適用於全日制就業勞動者,小時最低工資標准適用於非全日制就業勞動者。
第六條 確定和調整月最低工資標准,應參考當地就業者及其贍養人口的最低生活費用、城鎮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職工個人繳納的社會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職工平均工資、經濟發展水平、就業狀況等因素。
確定和調整小時最低工資標准,應在頒布的月最低工資標準的基礎上,考慮單位應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和基本醫療保險費因素,同時還應適當考慮非全日制勞動者在工作穩定性、勞動條件和勞動強度、福利等方面與全日制就業人員之間的差異。
月最低工資標准和小時最低工資標准具體測算方法見附件。
H. 2021年南京社會平均工資是多少
法律分析:2021年南京社會平均工資:
月最低工資標准:
一類地區2280元;二類地區2070元;三類地區1840元。
非全日制用工小時最低工資標准:
一類地區22元;二類地區20元;三類地區18元。
南京屬於一類地區,月最低工資標准為2280元;非全日制用工小時最低工資標准為22元。
社會平均工資,通常指某一地區或國家一定時期內(通常為一年)全部職工工資總額除以這一時期內職工人數後所得的平均工資,通過該時期該范圍全體職工的工資總額與職工平均人數之比而得到。社會平均工資可以反映出職工的工資水平和生活水平,在計算報酬、計算賠償額等提供一些參考。通常分為年平均工資,月平均工資。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 第四十八條 國家實行最低工資保障制度。最低工資的具體標准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報國務院備案。用人單位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三十條 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合同約定和國家規定,向勞動者及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用人單位拖欠或者未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勞動者可以依法向當地人民法院申請支付令,人民法院應當依法發出支付令。
第四十四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下列標准支付高於勞動者正常工作時間工資的工資報酬:(一)安排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資報酬;(二)休息日安排勞動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補休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資報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勞動者工作的,支付不低於工資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資報酬。
I. 南京市工資最低標准
2021年度繳存基數為職工個人2020年月平均工資,最高不超過市統計局公布的南京市2020年在崗職工月人均工資的3倍(34500元),最低不低於南京市2021年職工最低工資標准(2021年最低工資標准詳見下文_2280元)。職工工資按照國家有關工資總額組成和本市的工資總額規定確定。經省人民政府同意,從2021年8月1日起調整全省最低工資標准。月最低工資標准:一類地區2280元,二類地區2070元,三類地區1840元。非全日制用工小時最低工資標准:一類地區22元,二類地區20元,三類地區18元。
在勞動者提供正常勞動的情況下,用人單位支付給勞動者的工資不得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企業支付給頂崗實習學生的實習報酬和勤工助學學生的勞動報酬按照小時計酬,並不得低於當地非全日制用工小時最低工資標准。
最低工資標准不包括:加班加點的工資;中班、夜班、高溫、低溫、井下、有毒有害等特殊工作環境、條件下的津貼;勞動者按下限繳存的住房公積金;法律、法規和國家規定的勞動者福利待遇等。上述不包括內容由用人單位另行支付。
用人單位違反最低工資標准支付規定的,勞動者可以向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舉報投訴,或者依法申請調解、仲裁、提起訴訟。
最低工資標準是法定勞動基準,具有法定性、保底性和強制性的特點,是政府調控勞動力市場工資分配的重要政策工具,是人力資源市場化配置的重要參考標准之一,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對勞動者保障的國際慣例。政府適時適度調整最低工資標准有利於保障勞動者個人及其家庭成員的基本生活,保障勞動者勞動報酬權益,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法律依據:《勞動合同法》規定,用人單位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不支付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J. 2022南京市江寧區平均工資
45578元。江寧區城鎮居民人均工資性收入45578元,同比增長百分之4,拉動可支配收入增長2.8個百分點,占收入總量百分之60.7,體量最大,對增收貢獻率最高,是收入增長的主要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