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一年引進多少部美國電影
Ⅰ 美國國內進口中國電影有多少部的限制嗎
中國每年有20部電影的配額,其中14部不能在美國製造。在美國沒有限制。你想輸入多少都可以。可能不少於100或200。看看別人怎麼說。
Ⅱ 中國一年能引進幾部好萊塢的大片啊
18日,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達成協議。中國以後每年將增加14部美國進口大片,以IMAX和3D電影為主;美國電影票房分賬比例從13%提高到25%。這意味著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好萊塢大片與中國觀眾見面,該消息在美國、中國的電影人中引起的反應幾乎是「爆炸性」的。
看看這份協議,可都是干貨
雖然這份協議的詳細內容還沒有通過國內的官方渠道正式公布,但外國媒體已經紛紛曝出中美電影產業將會有新一輪合作、中國將引進更多美國電影等系列消息。據媒體披露,協議內容包括:
1.中國將在原來每年引進美國電影配額約20部的基礎上增加14部3D或IMAX電影,而好萊塢幾大巨頭的壟斷也將被打破,美國私人小型廠商也將在中國獲得更多的發行機會;
2.修正20年前定立的分賬計算公式,美方票房分賬從原來的13%升至25%;
3.增加中國民營企業發布進口片的機會,打破過去國營公司獨大的局面。
不過,這個新協議何時執行、如何執行等具體問題還有待進一步細化。據業內人士透露:「從簽署文件到正式執行需要很長一段時間,最快也要等到6、7月份。」
與此同時,美國夢工廠動畫公司老闆傑弗瑞·卡森伯格也宣布與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SMG)等3家中國公司在上海聯合創辦總資產3.3億美元的動畫企業,打造一個「東方夢工廠」。中方將持有55%的多數股份,美國夢工廠持45%。
大片+小片 每年能看64部進口電影
上面生硬的官方用語以及枯燥的數字可能讓你看得有點頭痛,沒關系,我們來給大家解讀一下。
現在引入外國影片主要有3種方式:每年20部的分賬大片;各種一次性買斷的批片;近一兩年才出現的特種片。合計起來,每年國內院線可引進近50部進口電影。
上面這段提到了一個名詞「特種片」, 那什麼是特種片呢?即特種電影,指在常規電影技術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一種新的電影類型。簡單地說,目前觀眾最常看到的特種影片是3D、IMAX和IMAX3D電影。
「每年20部海外分賬電影的配額之外增加14部分賬電影的名額,但必須是3D電影或者是IMAX電影,而其票房分賬比例也將由此前的13%提高到25%。電影業面臨洗牌,極大增加國產電影的壓力,當然也可能嚇退盲目投資。」譚飛分析說,如今,協議規定再增加14部大片,也就是說,雜七雜八加起來,一年能看到64部進口電影,其中大片由20部左右提升到34部左右,增加了70%。
「喊了N多年,這回狼真來了」
國內影人痛並快樂
好萊塢進入中國內地電影市場之初,業內「狼來了」的聲音就不在少數。如今狼「真的來了」,自然也引起了中國電影人的顧慮和擔憂。
星光國際傳媒董事長王喆在微博表示「國內電影公司往後的日子更加艱難了。是時候醒悟和自強了,不能再隨便圈點錢就拍一部片了。」而導演高群書表示,「中國電影市場對美國開放,毀掉的是那些靠僥幸、靠所謂的明星陣容、靠吃老本、靠黑手操作市場取得某種成功的電影製作者。對提高中國電影的整體製作水準、對符合電影規律的製作者,只能是幸事。中國電影雖暫有疼痛,長遠來說,是好事。中國電影已經被自以為是的傻人們毀了好幾十年了,該醒了。」
華誼兄弟製作總監張大軍的話也許能代表更多人的心聲,「喊了N多年,這回狼真來了……但願大陸電影行業不是屍橫遍野,而是浴火重生!」台灣導演朱延平更是用了4個字「嚇尿了沒」來調侃國內電影人。
2月19日,馮小剛在微博指出:「好萊虎來的越多,中國電影人的創作空間就越大。因為把關的尺度是一個標准,他們能拍的內容我們也同享;政府必須加力打擊盜版,不然好萊虎跟你急,這成果我們也分享,這回俺們有好萊虎撐腰了;對觀眾是好消息,優勝劣汰。怕什麼呢?」
Ⅲ 台灣目前電影產量
2000。台灣指的是中國台灣,自電影問世以來,台灣電影總產量截止2022年10月18日已經2000部,最高是年產量120部。台灣省,簡稱「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省級行政區,省會台北。
Ⅳ 最近香港電影怎麼了不火
香港電影的繁榮背後是台灣熱錢的湧入,這一時期,華語電影出現了大量的港台合拍片。1992年前後,劉德華的天幕、李連傑的正東相繼創立,他們背後的金主都是台灣片商。
一部港片的立項過程是:台灣片商拍錢,點名要香港大腕配搭出演,然後找導演,最後才是創作劇本。據傳,當年王家衛就是以「林青霞、張國榮」班底,「騙」來台商千萬投資,開拍了《東邪西毒》。
「如果台灣片商投資份額不到整部電影的一半,導演是不會選擇拍的。因為拿自己的錢拍會賠啊!到後幾年,台灣資金已經足夠支撐整部戲。」王晶說。
在充足的資金資源下,一部香港電影從立項到完成多則二個月,少則一個月。據說,當年剛出道的編劇文雋就曾在導演的逼迫下四天寫出一個劇本。在王晶的回憶中,這樣的江湖段子基本屬實。他說:「四天都算多的了,為了加快速度,很多片子導演都在片場想劇本,有時,就算有劇本也不用,因為一些導演是武指出身,根本不會寫字,需要有一至五個編劇在現場。」
台灣金主
現在回憶當年盛世,很多人感嘆600萬人口的香港能在電影產業領域被譽為「東方好萊塢」可謂一個奇跡。但在王晶看來,香港電影當年的興盛完全是得益於台灣電影保護主義的庇護。「你說當年香港就那麼點人口,哪來那麼多票房啊?那時靠的是台灣受眾。」
上個世紀90年代,台灣政府只允許台灣片和港片在本土上映。港片上映前要加入一個名為「台灣自由工會」的組織,保證政治取向符合國民黨的利益。當年,梁家輝因拍攝了《火燒圓明園》被台灣當局封殺,因為台灣市場的重要性,梁家輝在香港的工作機會也幾近流失。在西片上,台灣政府有嚴格的限制:一部好萊塢電影只能引進八個拷貝,也就是說最多隻能在八個戲院上映。
「好萊塢片子很少,日本電影不讓上,韓國片一點點。」王晶向記者回憶說,「在和港片的競爭中,台灣片怎麼能比香港片好看啊?當年台灣電視劇也很難看。記得當局規定,所有打的鏡頭只能打八秒鍾。我看了一個電視劇,兩個人打到第八秒,忽然停了,說:」住手,你不是我叔叔嗎?『我笑死了。台灣電視不好看,電影不好看,老百姓只能看港片了。「 香港電影在台灣的大行其道也恰逢台灣經濟正待起飛:各地開發公路,搞基礎建設。台灣中南部的很多農民依靠政府征地補償的土地金,一夜暴富。
王晶聽聞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年春節,一個農民拉著牛車,帶著一家老小十六口進了電影院。一看坐滿了。農民說:「不行,我光出門就花了三個小時,一定要看上香港電影。」於是不得已加座看。那時,台灣一家1000個座位的戲院,很可能有2000人在看。
在香港電影的極速狂飆中,王晶成為其中既高產又賣座的導演:1
991年他和周星馳合作《整蠱專家》 ,開始了他們長達10年的無厘頭喜劇的創作;同年,又開拍《賭俠》,開創了香港電影的賭片市場。為了快拍快上,王晶的電影多以情節誇張著稱,沒有什麼藝術講究。他曾說過:「觀眾想看什麼電影,我就拍什麼。」
台灣充足的資金一面帶動了香港電影的發展,一面也使得整個香港電影產業陷入了惡性循環:跟風爛作橫行,影片類型單一,演員片酬居高不下,有影評人評價這一時期的香港電影是典型的「商業功利主義」。
當年,香港政府不能對電影產業進行過多的「宏觀調控」,基本上一部電影沒有太大的政治問題,都可以上映。
王晶說:「與現在的內地電影審批制度不同,香港政府對電影管制有很清晰的條文。導演對照著拍就可以了。一部符合標準的電影拍完後,你必須讓我上。而且香港的審批制度是三天之內就要給答復,不像現在的大陸拖拖拉拉幾個月都沒有審完。」
在很多電影圈內人看來:1993年是香港電影由盛轉衰的轉折點。事情的起因是由於惡性競爭,周星馳的電影《濟公》賣給台灣片商3000多萬港幣的高價,最終讓台灣片商血本無歸。這個事件引發了台灣八大片商開始和香港電影從業協會就「如何抑制港片成本,壓低港片酬勞」進行協商,最終,談判破裂。台灣片商要求台灣當局放寬對西片的限制。1995年,台灣當局不再對好萊塢電影的拷貝數量進行限制。
「我們怎麼打得過美國片啊?」王晶唏噓,「香港電影就是這樣失守的,其實是香港人自己搞死了自己。我們去談判的人威脅台灣片商,你要封頂,我們就不給你電影,就算給了,最多隻能放三個月。台灣商人當然不幹,最後才引發了政府幹預,讓好萊塢電影進入到台灣。後來,台灣電影也是這樣死了,兩敗俱傷啊!對於這段歷史,很多香港電影的資深影人都不願提,或者說是個忌諱。他們怎麼敢提?當年他們做了最笨的一件事情。如果先答應台灣商人封頂,兩三年後港片價格自然會上去了。這個故事只有我敢拿出來講,而且我只當著媒體說過兩次。」
一組數據也表明觀眾逐漸對港片失去興趣:1991年的香港電影票房前三名都在3000萬港元以上;1992年,前三名的票房都超過了4000萬;但1993年只有《唐伯虎點秋香》略超過4000萬。
內地嘗試
1993年之後,香港電影陷入蕭條。隨著吳宇森、徐克、李連傑等大腕明星遠走好萊塢,香港本土已經很少有人再堅持拍電影了。
當年,王晶嘗試走了兩條道路,第一條是自辦公司,拍攝一系列面向香港本土的電影。這里就有日後大獲成功的古惑仔系列。王晶說:「當年台灣市場死了,我就想拍一些面對香港年輕觀眾的電影,做大本土市場,找到新的增長點。其實香港當年的狀況和現在內地很像,觀影的平均年齡偏老。應該有一些面對20—28歲年輕人的電影。」
王晶走的第二條路就是嘗試來內地拍攝合拍片。1993年前後,內地已允許和港台資本合作拍片。《倚天屠龍記》是王晶進入內地拍攝的第一部電影。整部影片絕大多數投資來自台灣片商,內地製片方只投資了200萬。王晶解釋說:「內地200萬投資是一個封頂價格。說實話,這些錢在我眼裡根本不是一個錢。」
回憶1990年代的北京,王晶形容「路黑乎乎的,什麼都沒有」。當年,王晶最常去的地方是燕莎。劇組里一個內地員工告訴他:「燕莎是我們走都不敢走進去的。
王晶說:「我覺得這樣很不好,同一個組里,大家得到的待遇相差太遠,香港員工拿的錢內地員工可能三輩子都拿不到。而且,我接觸了一些內地電影人,發現這里沒有純粹的商業片,不是導演不想拍,是他們連有這個念頭都不敢有。」
1996年,王晶和永盛娛樂合作,開始嘗試在內地發行電影。當年,永盛娛樂對發行VCD抱有很大希望。最初面向市場的《百變金剛》、《烈火戰車》、《赤子威龍》都獲得了可觀的收益。「但不知道為什麼?(政策)忽然就不讓我們發了。」王晶說。
也許是經歷這一事件,王晶放慢在內地發展的腳步,即使在1997年回歸後,香港影人大舉北上時,王晶也走得越發小心謹慎。近十年間,他先拍攝了一系列賣座的電視劇《小寶與康熙》、《楚留香》、《天下第一》;2003年前後,才開始嘗試投拍一些小製作低成本的電影,比如1000多萬成本的《卧虎》和《野蠻秘籍》。
到2007年,王晶感覺內地市場開放的差不多了,遂決定在2008年放大對內地電影的投資額。從2008年到2010年間,王晶相繼推出《美麗密令》、《未來**》、《金錢帝國》等電影,內地屏幕上一度又出現了港片興盛期時王晶PK王晶的狀況。
但和在香港受到的抨擊一樣,在內地,王晶的每部作品都會被詬病「這么爛的電影會搞垮電影市場」。王晶反擊說:「他們憑什麼罵我?我拍了三十年的商業片,掌握了商業規律。我的電影不賣座,誰的賣座?再說,如果這部電影票房不好,你隨便罵我。但這么好的票房,證明有很多人在看。電影不是藝術,它是大眾傳播,所以導演要用社會學的角度去分析。一部電影從立項起就要考慮演員配搭,上演檔期,戲里的娛樂性比例,是否融合地區口味,同類型片子的多少。這是一套精密的商業計算公式。」
2010年是內地市場更好的時代嗎?王晶搖搖頭:「現在內地電影市場看似熱,但我很少敢用來自行業外的資金。一個人常常說給你投500萬,結果只是說說看;能拿得出1000萬以上的投資人,其實不多。另外,內地電影市場的熱,與當年的港台市場相比,還是不同的。當年我們是重利,現在內地電影人還是太『重名』了。」
Ⅳ 我國大陸何時引進外國電影
一樓說的《普通一兵》第一部譯製片
你說的大陸是指共和國以後嗎,那個好像沒有特別說道過?
但是可以摘錄一段【中國電影簡史
來源: 作者:陳荒煤 2003-11-05 14:04:10
】:
電影正式誕生於1895年末,很快被當作一種「新奇的玩意」輸入中國。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園內的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戲」,這是中國第一次的電影放映。次年7月,美國電影放映商雍松來上海,在天華茶園等處放映電影。以後10年裡,北京於1902年在前門打磨廠福壽堂放映《腳踏賽跑車》等短片;1903年,中國商人林祝三自歐美攜帶影片、放映機返國,在北京借打磨廠天樂茶園放映影片;1904年,慈禧太後七十壽辰時,英國駐北京公使曾進獻放映機一架和影片數套祝壽,影片在宮內放映,僅映3本,發電機發生炸裂,慈禧認為不祥,清宮內從此不準再映電影;但1906年起,電影放映在北京城內逐漸增多,如西單商場的文明茶園等場所(見彩圖中國最早的電影放映場所之一——北京西單商場文明茶園)。在香港,大約1904~1905年間,位於中環的雲咸街建起第一家香港電影院——比照影畫院。在上海,義大利商人A.雷瑪斯經營電影放映贏利頗豐,在1908年建起了一座可容250人的虹口大戲院,這是上海正式修建的第一座電影院,雷瑪斯因放映電影發了財,從而吸引外國商人紛紛來上海爭奪放映市場。
Ⅵ 神奇寶貝
1.為了配合神奇寶貝在電視上的播出,從1998年起,神奇寶貝每年推出一部劇場版電影,目前日本共推出11部電影版,台灣目前引進第1到第10部電影版。而美國上映8部,而迪士尼子公司米拉麥克斯影片(Miramax Films)在美國發行了神奇寶貝的第四部電影。
電影版列表
上面為長片故事,下面為短篇故事
《神奇寶貝》系列
1998年 超夢的逆襲(ミュウツーの逆襲)
日本英文名:Mewtwo Strikes Back
美國官方名:Mewtwo Strikes Back
日本上映日期:1998年7月18日
台灣、香港上映日期:2000年2月3日
美國上映日:1999年11月10日
1999年 夢幻之神奇寶貝 洛奇亞爆誕(幻のポケモン ルギア爆誕)
日本英文名:The Phantom Pokémon - Revelation Lugia
美國官方名:The Power of One
日本上映日期:1999年7月17日
台灣、香港上映日期:2001年1月20日
美國上映日:2000年7月21日
2000年 結晶塔的帝王(結晶塔の帝王)
日本英文名:Lord of the Unknown Tower - Entei
美國官方名:Spell of the Unknown Tower
日本上映日期:2000年2月9日
香港上映日期:2002年3月28日
台灣上映日期:2002年7月8日
美國上映日:2001年4月6日
2001年 雪拉比 穿梭時空的相遇(セレビィ 時を超えた遭遇)
日本英文名:Celebi - A Timeless Encounter
美國官方名:Celebi - Voice of the Forest
日本上映日期:2001年7月7日
台灣上映日期:2006年3月4日
美國上映日:2002年10月4日
2002年 水都的守護神 拉帝亞斯與拉帝歐斯(水の都の護神 ラティアスとラティオス)
日本英文名:The Guardian Gods of the Water Capital -Latias&Latios
美國官方名:Pokémon Heroes- Latias&Latios
日本上映日期:2002年7月13日
台灣上映日期:2006年4月1日
美國上映日:2003年5月16日
《神奇寶貝超世代》系列
2003年 七夜的許願星 基拉祈(七夜の願い星 ジラーチ)
日本英文名:The Wishing Star of Seven Nights - Jirachi
美國官方名:Jirachi - Wish Maker
日本上映日期:2003年7月19日
台灣上映日期:2004年1月31日
美國上映日:2004年6月1日
2004年 裂空的訪問者 代歐奇希斯(裂空の訪問者 デオキシス)
日本英文名:Visitor of the Space Fissure - Deoxys
美國官方名:Destiny Deoxys
日本上映日期:2004年7月17日
台灣上映日期:2006年4月15日
美國上映日:2005年2月15日
備註:從這部起,神奇寶貝電影版將不在收錄短篇電影,而將主片的劇情增長,短篇電影轉移至日本ANA飛機上限時播映。
2005年 夢幻與波導的勇者 路卡利歐(ミュウと波導の勇者 ルカリオ)
日本英文名:Mew&the Wave-Guiding Hero - Lucario
美國官方名:Lucario&the Mystery of Mew
日本上映日期:2005年7月16日
台灣上映日期:2006年6月30日
美國上映日:2006年9月19日
2006年 神奇寶貝保育家與蒼海的王子 瑪納霏(ポケモンレンジャーと蒼海の王子 マナフィ)
日本英文名:Pokémon Ranger&the Prince of the Sea - Manaphy
美國官方名:Pokemon Ranger&the Temple of the Sea
日本上映日期:2006年7月15日
美國上映日:2007年4月3日
台灣發片日:2008年3月26日
《神奇寶貝鑽石&珍珠》系列
2007年 決戰時空之塔 帝牙盧卡VS帕路奇犽VS達克萊伊(ディアルガVSパルキアVSダークライ)
日本英文名:Dialga VS Palkia VS Darkrai
美國官方名:The Rise of Darkrai
日本上映日期:2007年7月14日
台灣上映日期:2008年4月4日 時間與空間決戰開始(群英社代理)
香港上映日期:2008年12月20日
2008年 騎拉帝納與冰空的花束 潔咪(ギラティナと氷空の花束 シェイミ)
日本英文名:Giratina&the Bouquet of the (Frozen) Sky - Shaymin
美國官方名:Giratina&the Sky Warrior
日本上映日期:2008年7月19日
台灣上映日期:未公布
2009年 アルセウス 前往超克的時空(暫)(アルセウス 超克の時空へ)
日本英文名:Arceus - Towards the Overcome's Time Space
美國官方名:
日本上映日期:2009年7月18日
主要登場神奇寶貝(來源自官方網站):アルセウス/帝牙盧卡/帕路奇犽/騎拉帝納/席多藍恩/皮丘/菊草葉/火球鼠/小巨鱷
注:超克=超越克服
內容自己看預告片更好
2009年劇場版 超克的時空 預告片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E3MjY1NTY=.html
2.神奇寶貝 播映集數一覽 (中+日)
http://tieba..com/f?kz=442317488(太長,請看貼)
Ⅶ 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台灣一年大概可以分別拍多少部電影和連續劇
電影300以上,連續劇10000多世界最多
Ⅷ 中國每年引進的 34 部美國影片,是怎麼篩選出來的
送審進口電影原拷貝,應當提交下列實物和材料:
1.原拷貝;
2.審查申請書,內容包括:
(1)電影片名稱、語種、片種;
(2)出品廠家名稱、國別或地區;
(3)編劇、導演、主要演員、攝影等主創人員名單;
(4)電影片內容簡介;
(5)送審單位初審意見。
送審進口電影譯制拷貝應當提交下列實物和材料:
1.譯制拷貝;
2.經電影審查委員會同意的對電影片的修改實施方案。
審查程序:
(一)電影片技術質量按照國家標准審查。
(二)電影製片單位應當在電影片攝制完成後,報請電影審查委員會審查。電影進口經營單位應當在辦理電影片暫時進口手續後,報請電影審查委員會審查。送審單位應當按照國家規定繳納審查費。 (三)國產電影片(包括合拍片)的審查分為混錄雙片審查和標准拷貝審查。進口電影片的審查分為原拷貝審查和譯制拷貝審查。
(四)電影審查委員會應當自收到送審的混錄雙片或原拷貝之日起十五日內提出書面審查意見,並通知送審單位。
(五)凡電影審查委員會提出修改的影片,送審單位應按要求提出修改實施方案,送經電影審查委員會同意後修改。
(六)國產電影標准拷貝和進口電影譯制拷貝製作完成後,應當報電影審查委員會審查。
(七)電影審查委員會應當自收到標准拷貝或譯制拷貝之日起十五日內作出審查決定。審查合格的,應當簽發審查通過令;經審查仍須修改的,由送審單位修改後依照本規定重新送審;審查不予通過的,應當將不予通過的理由書面通知送審單位。
不服怎麼辦:
電影製片單位和電影進口經營單位對電影片審查決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審查決定之日起三十日內向電影復審委員會申請復審。
電影復審委員會應當作出復審決定,並書面通知送審單位和電影審查委員會。
復審合格的,應當核發該電影片的《電影片公映許可證》。
目前只有中影集團電影進出口公司和華夏電影發行有限公司有進口片的引進權。
但仍有不少民營電影公司也可以買斷版權通過中影和華夏來發行。
一般民營電影公司在選好片子、跟海外製片方簽訂合同後,送報到中影集團,然後拿到中影集團電影進出口公司進行初審,隨後由中影集團電影進出口公司報給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審查通過後向中影集團電影進出口公司發放准予進口通知書,再等公映許可證下來之後,就可以放映了。
對於限定數量引進片的選擇問題,國家廣電總局電影局市場處處長周寶林曾說,一年進口分賬大片的配額是固定了的,而其他的海外影片可以根據市場需求進行調整。
至於審查方面,周寶林說,進口片的審查標准與國產片一樣,符合中國國情的在發放放映許可證後就可以在影院跟觀眾見面。
1.DMG公司成功引進了《暮光之城:破曉(上)》、《生化危機4》、《神秘代碼》等好萊塢大片。3000萬美元成本的分賬片《環形使者》在國慶檔收獲1.3億人民幣票房,在全球獲得1.67億美金票房。似乎今年要上映的鋼鐵俠也是這個公司引進的。
2.樂視影業與好萊塢公司聯合投資出品的《敢死隊2》(批片)拿下3.5億票房。
3.《大海嘯之鯊口逃生》就是光線影業推出的,但屬於合拍片等同國產。同時《泰囧》也是光線影業出品的。
作者:Kalon
來源:知乎
————————
分賬大片只能中影進出口送,華夏無權利。批片華夏可以送審,過審後也需要先跟中影進出口簽引進合同 補充一下,分賬片是指海外出品方比如美國六大,韓國希傑直接與中影進出口簽訂引進協議,直接按照一定比例進行票房分成。批片是由民營公司買斷或保底分賬形式獲得版權後交由中影或華夏報審,過審後中影進出口會先支付2萬美金保底金,然後再按照實際票房分成。購買版權的民營公司只能叫做協助發行。合拍需要一定條件,比如出資比例,中國演員的戲份比例以及中國元素等等。敢死隊2、環形使者、雲圖、鋼鐵俠3要是讓我審我也不給合拍身份。
作者:夏舞光影
來源:知乎
——————————
說明: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
Ⅸ 中國現今每年對美國電影的進口配額是多少
原來20部,現在增加14部。
美國電影是按照國家分類的電影類型,美國是世界第一電影強國,雖然美國只有200餘年歷史,但在幾百年的短暫發展中,逐漸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美國文化,其核心就是追求夢想,平等,自由,以及包容一切。
1893年,愛迪生發明電影視鏡並創建「囚車」攝影場被視為美國電影史的開端。1896年,維太放映機的推出開始了美國電影的大眾放映。
而這些在其電影中都有著很好的體現,這些都是很多其他國家電影所不具備的。包容這一點尤其是其他國家望塵莫及的,最典型的例子是2006年的電影《硫磺島來信》,能從侵略者和敵人的角度來表現戰爭,發掘敵人身上的閃光點與無奈,在全球恐怕沒有多少國家能做到。因而美國電影一直是著世界電影產業發展的潮流。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的城市工業經濟和中下層居民數量迅速增長,美國電影成為適應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種大眾娛樂。它起先在歌舞游樂場內,隨後進入小劇場,在劇目演出之後放映。
Ⅹ 中國一年引進幾部外國電影
播出的電視劇總量不得超過45% 可以製作、購買、播出電視電影 每年可引進15部外國影片 廣電總局新政策支持電影頻道 日前有消息稱,國家廣電總局批准了上影、長影、西影三大電影集團開辦地方電影頻道的申請,這三套地方電影頻道將相繼開播。昨天,記者從國家廣電總局有關人士處得到證實。 其實今年上半年,國家有關部門已經正式批准,中國電影集團、上海電影集團、長春電影集團、西部電影集團、峨眉電影集團、珠江電影集團等六大電影集團都可以擁有自己的電影頻道。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作為中影集團電影頻道的地位和性質將不變,其餘五家將分別在各自省市即上海、吉林、陝西、四川和廣東通過有線網入戶,不上星播出。 對於新電影頻道,最大的問題是片源。1996年,CCTV-6開播之時買斷了國內影片61%的電視播放權。這就是說,絕大多數的電影製片廠在嚴格意義上都失去了自產影片的電視播放權。也正因為如此,西影方面表示,片源不足的確是制約電影頻道的瓶頸。按一天播放3部電影計算,一年至少需要1000部,片源問題需要通過電影總局出面與CCTV-6協調,回購一部分電影的播放權。此外,依靠電視劇來填補節目時間也是一個辦法,但是電視劇廣告收入是各個電視台的主要廣告來源,在有些地區甚至佔到70%。另外按照以前的規定,電影頻道是禁止播放電視劇的。 好在這兩個問題將在廣電總局的支持下得以解決。昨天記者了解到,國家廣電總局還對各電影頻道的經營做了相關規定。規定中寫道:電影頻道播出的電視劇總量不得超過45%;不得在黃金時間播出電視劇;可以製作、購買、播出電視電影;各新設電影頻道每年可引進15部外國影片(含電視電影);可以開設新欄目;新設的電影頻道可以與中央電視台電影頻道協商,購買其已購買中國內地播出版權的節目;各頻道間可通過協商,交換節目。 片源問題解決以後,收入問題就成為了核心。據介紹,現在CCTV-6每年的廣告收入超過4個億,此外,CCTV-6每年還可以從有線網路公司的收視費中獲得1000多萬元的收入。但記者從西影和上影得到的消息是,新設地方電影頻道暫時都不是收費頻道,其主要經濟來源將依靠廣告收入。這無疑是對幾家新電影頻道的極大挑戰。有學者分析,開辦電影頻道短期之內是不會有什麼收益的,搶先佔領頻道資源也許是他們的主要目的。
那麼今年年底准備開播的各電影頻道的准備情況怎麼樣呢?上影集團總裁任仲倫說:「我們准備在不久後先試播,明年年初正式播出。我們的節目肯定和央視的電影頻道定位不同,他們是面向全國的,我們將更多地發揮地方優勢。我們上海電影製片廠有600部影片的片庫,上海民營公司有3萬分鍾的節目。我們還將開設一些影評和電影知識的欄目。我們還可以播出一定比例的電視劇。」西影集團總裁延藝雲對記者說:「增開電影頻道是國家扶植民族電影的一個具體措施,將極大地支持六大電影集團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