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這一年能賺多少錢
⑴ 正常人一年能賺多少錢
普通人一輩子能掙300萬左右。
2019年,中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經達到30733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達42359元[2]。而且,近10年來,中國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保持著8%左右的增速。
按這樣的收入計算,假設你25歲開始工作,每年收入增長5%,到60歲退休你大概能賺將近300萬。
當然這只是全國的平均數據,如果換成北上廣這些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方,收入會水漲船高。
比如,2018年上海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是64183元[3],同年廣州人均可支配收入也接近6萬。除了地區間有差異,職業不一樣「錢景」同樣不同。如果你在一個熱門行業工作,收入水平也能提高。
提升自己的價值,才能賺錢
也許有人會說,將來工資會上漲,但你有沒有想過,你的工資永遠趕不上通貨膨脹,永遠都趕不上物價。當然,這只是總收入,還得分40年也就是480個月分期給你,這還沒算上各種花銷。
作為普通人,一輩子不吃不喝能正常嗎,不過四百萬也就是二三線城市,一套普通的房子,加上日常消費,贍養老人照顧妻兒,還有孩子上學,人情來往,那麼基本上一輩子到老了,也不會有多少積蓄。
所以只有通過提升自己的價值,在你還能奮斗的年代繼續賺錢,別再想這一天天的虛度光陰,你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升自己的價值,再用你的價值到市場上去交換,以獲得更多的收入,還有就是自家家裡有資產就另當別論了,作為一個白手起家的人,唯有靠自己打拚。
所以說普通人想快速提升自我價值,除了學習沒有別的辦法,當你有了想辦法賺錢的認知,你才有賺到錢的可能。
⑵ 假如我一天能掙三萬塊,那一年可以賺多少錢
如果一天能掙3萬塊,按照一年365天全年無休來計算的話,一年可以賺1095萬。如果按照上五休二的正常上班時間,一年也能賺將近800萬。
理想很豐滿,也很美好。當然,有這樣一個理想是很美好的,因為在大多數人達不到的高度,或許真的有人每日進賬3萬或者更多,這就需要有夢想的人去追逐。有了夢想,工作才更有動力,生活才更有希望。
⑶ 高中學歷在大城市一年無假期拚命工作能賺多少錢左右呢
高中學歷,在大城市一年無假期,拚命工作,
無假期,拚命工作,月薪可以過萬,一年可以賺12萬左右。
⑷ 如果投資1萬元去炒股,那一年大概能賺多少錢
一則“如果投資1萬元去炒股,那一年大概能賺多少錢“的問題,是受到了高度的關注,我來說下我的了解。下面說說詳細情況。
一.賺錢
如果投資10000元去炒股,一年有可能是賺錢,也有可能是虧錢。那首先來說是賺錢的情況。你是去做超短線的話,如果是一個水平很高的高手,你1萬元,那你一年下來也有可能賺三個兩三倍變成兩三萬塊錢。如果說你做的是波段趨勢如果說你做的是價值投資,那麼一年賺個幾十個點也是有可能的,就是是幾千塊錢。
大家看完,記得點贊+加關注+收藏哦。
⑸ 年薪百萬到底有多困難,你希望自己一年能掙多少錢
年薪百萬到底有多困難,你希望自己一年能掙多少錢?
非常困難,比中彩票的幾率還難。我希望自己一年能掙十萬。相信很多人都想要年收入百萬,當然,年收入超過100萬元真的很難。說實話,在當今社會,如果你想一年賺100萬,沒有相當的基礎或背景支持,真的很難。
肯定不是一般人能年賺幾百萬,至少他的資源、網路、經濟都不是普通人。一個普通人要想年賺幾百萬,首先得有一個好的運營項目。精通經濟,有能力組建自己的團隊。我不知道你說的普通人是不是這樣,但我覺得普通人靠自己賺幾百萬也不是沒有可能,只是有一定的難度。
我們需要腳踏實地,努力工作。當然,除了工作,我們還要努力開闊眼界,增長自己的知識,讓自己的思想不斷成長,這樣才能在時代發展中抓住機遇,讓我們成為百萬富翁甚至億萬富翁。
⑹ 在工廠上班,一年能賺多少錢
近日,在論壇中,筆者看到有位網友提問:在電子廠打工一年到底能夠賺多少錢呢?筆者在調查中也是看到有位工作三年的打工妹曬出了自己的收入和存款,下面聽聽她是怎麼說的吧。
這位打工妹坦言:其實那些工資高的工廠基本上就是機械廠或者化工廠,但是由於這些工廠的工作性質,所以工資會高一些,而打工妹在進入社會打工的時候,也是選擇進入了安全輕松一點的服裝廠,因為她覺得工廠里的工作還是相對來說比較簡單的。
現在工資一般由於沒有學歷沒有技術,只能在工廠里做著普通的作業員,現在拿著2200元的底薪,如果到了旺季,還會有一定的加班費和獎金,現在一個月能夠賺3000~4500元左右,工作一年也就是拿到近4萬元的工資,如今打工妹已經在服裝廠工作了三年,存款並不是太多,僅僅只有8萬元,這還是她省吃儉用攢下的錢。
筆者看到打工妹的工資也是很有感觸,筆者認為:有很多年輕人在進入工廠或者社會以後,都會在做好工作的同時,盡量的跟領導維護關系,其實也是因為大家想要跟領導有更好的關系在工廠里也能獲得更高的職位,有些員工在工廠里確實很努力,但是他們卻不懂規矩,總是跟領導有沖突,那麼領導當然會放棄這些員工,採取一些特殊的辦法針對員工,讓員工主動從工廠里辭職,即便是在工廠里鐵了心的跟領導在一起合作,以及跟領導溝通,領導也不會把這些員工放在眼裡。
所以筆者建議大家在選擇工作的時候,一定要追隨正確的情商高能力強的領導,因為他們在工廠能夠理解員工,這對於員工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畢竟大家在工廠里希望得到更少的任務,並且拿到更多的工資,但是近年來員工基本上都是多勞多得,只有肯付出,肯加班才能獲得更高收入,除此之外跟領導關系好一些,也會拿到更好的單價那麼計件工資自然會高一些
圖:網路
結語:大家對此怎麼看呢?寫在評論中,大家一起交流。
每天分享職場干貨、職場故事、職場案例、和領導同事相處技巧等職場經驗!
⑺ 一天賺15元,那麼1年能賺多少錢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是想著每天賺一點錢,每天賺一點,漸漸的,隨著時間的流逝,一天天過去,錢就越攢越多,最後達到自己意想不到的數目。有人會問如果一天賺15元,那麼1年能賺多少錢?下面小編就為您具體闡述。
總而言之,賺錢的方式還是有很多種的。你需要全心全意的干好一個工作,不要三心二意,這樣反而會撿了芝麻丟了西瓜。賺錢不僅維持生活,還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技能,我們不能只看結果,過程才是最重要的。
⑻ 買70萬的基金,一年最多能賺到多少錢
基金是有一定風險的,而且不同的基金類型其對應的風險也有著不同,並不是說基金是穩賺不賠的,一般情況下買70萬的基金,對於一名不錯的投資者來說,一般一年的情況下能夠賺10萬元左右,在牛市中選擇一名極其優秀的基金經理是有可能賺取百萬以上收益的。具體要看投資的基金種類以及選擇的基金如何,還要看這一年的行情如何。
因此買70萬的基金一年最多能夠賺到100多萬,但是具體能夠賺多少錢要根據所選的基金類型與基金經理,及這一年來基金市場的行情來共同作用來決定。
⑼ 我有十萬塊錢,炒股一年能賺多少
用十萬資金炒股能賺多少錢是未知數,能賺十萬、百萬、甚至千萬都是有可能,但絕大部分股民用十萬一年之後只剩下幾萬,甚至幾千元都是可能的。
首先,分享一些我堂弟的真實案例,他去年拿了11萬資金進來炒股,由於新手總想在股票市場賺快錢,頻繁在股票超短線操作,三個月之後十萬資金變成8萬元,平均每個月虧1萬元。
最後,得出炒股結論,真正拿十萬資金進來炒股的人,一年之後90%的人都是虧損的,最終虧損幅度會在10%~50%之間,意味著一年時間裡面虧1萬~5萬元之間;甚至有些炒股能力差的人,一年之後炒股本金還剩下一兩萬元了,這就是現實的股票市場。
總之要清楚,十萬炒股一年之後賺多少錢誰都不敢保證,要根據股票自身炒股能力來決定的,賺十萬,賺百萬都是有這種概率,至於能賺多少錢,憑借個人本事了,祝大家好遠,股票長虹。
⑽ 2020年,你賺到錢了嗎細數這一年大家的理財賬單
2020年,你賺到錢了嗎?
過去的這一年,股市龍頭頻頻創下新高,基金市場一片火熱,各類理財產品也頗受關注,理財已成為「全民運動」,90後也忍不住跑步入場,甚至還將飯圈獨有的偶像文化帶入了金融圈。
是從眾心理,還是早日實現財務自由的渴望?投資理財眾生相,無不反映著當下民眾對於資產保值增值的渴望。
春節將至,趁著閑暇,我們也來翻一翻,細數這一年大家的理財賬單。
【看案例】
炒股能跑贏休眠賬戶嗎?
「完美收官,5年掙了40多萬,去年掙了20多萬。」「7萬的本金,賺了2萬1。」「贏贏輸輸,輸輸贏贏,一年下來盈利了38%。」「投資了半個月賺了5萬,哈哈。」2020年剛剛過去,就有不少股民在網上分享自己的戰績。
有媒體測算得出,2020年A股人均賺了10.5萬元。是不是感覺很沖動,想馬上入市賺銀子,建議再來看看下面這些股民戰績再做決定:「沒有追漲殺跌,20萬虧了一半以上,欲哭無淚。」「買在2700點,套在3500點,20萬變成了4萬,慘無人道。」「 巨虧36萬,哭無力,不想說。」「年中賺了60個點,後虧完,本金虧16個點。」
2020年,受到疫情等因素影響,A股低開高走。到年終,上證指數漲13.87%,深成指全年漲38.73%,創業板指全年漲64.96%。但「賺指數不賺個股」是市場的真實寫照,除部分板塊表現搶眼,不少股民跟上了指數的輪漲,在大漲中收獲頗豐,十分「拉仇恨」外,不少股民的收益曲線波動都很大,出現過較大幅度的回撤,甚至在過山車式的行情中大虧。
東方財富網一份問卷調查顯示,2020年盈利的股民佔比51.9%,其中11%的股民盈利超50%,15.7%盈利介於20%至50%之間,25.2%盈利在20%以內。另有48.1%的股民表示年內是虧錢的,其中31.4%的股民虧損在20%以上。
也就是說,一個收益為零、全年未操作的睡眠賬戶,從收益角度來說,跑贏了將近50%的股民。
在某事業單位上班的徐先生,最近一年虧損超過了12萬,累計虧損幅度超過70%。自從2015年入市以來,徐先生僅享受了2個多月的牛市紅利,即陷入虧損噩夢,期間還歷經多次「千股跌停」。
去年年初,他買入的一隻口罩概念股連續大漲,短時間內收益超過60%,之後又買入了新基建概念股,收益不菲。以為「悟道」的徐先生,多次產生了辭職炒股的念頭,但之後的一系列操作,讓他「憑運氣賺來的錢,最終虧在了技術上」,打漲停板、追逐熱點,短時間內他的收益就變成了負數。隨後增加投資,又虧損,繼續追加資金,又繼續虧損。
到9月份的時候,「老韭菜」徐先生終於在小牛市裡絕望了,大盤跌跌撞撞上漲,他的賬戶跌跌不休降低。
2019年,在親戚帶動下,曾女士帶著幾十萬資金殺入股市,每天研究業績和走勢,但一年多來的經驗,讓她直呼「看不懂」。「明明是估值低、業績好的公司,買了以後就是不漲,明明已經漲很多的股票,以為沒戲了,沒想到還一直漲,即使買了也拿不住。」
曾女士笑言自己就是「小韭菜」,看不懂,還虧錢,太沒意思了,「上上下下高達40%的波動幅度,曲線都是直上直下的,連個彎彎都沒有。」
基金投資很好賺?
2020年的基金市場很「嗨」,主動股票型基金與混合偏股型基金均拿下超過58%的平均收益,超過百隻基金收益翻倍,公募基金因此也火速「出圈」並頻登熱搜榜。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12月末,國內146家公募機構資產管理規模達到19.89萬億元,直逼20萬億元大關,較2019年末增長了34.7%。
這一熱度延續至今年。據公開數據統計,1月85隻新發基金中,有39隻出現了「日光」。
株洲市民也分到了「羹」。從2009年就開始玩股票的蔡先生,沒想到自己投資10多年,最後是在基金上賺了錢。 「我資金量不大,也不專業,加上又喜歡玩短線,頻繁操作,前幾年股市投資基本上沒賺什麼錢。」
2018年開始,蔡先生接受朋友推薦,投入10萬元開始買入基金,看到去年行情不錯,又增加了一些投資。這一次,他不再「自由發揮」,而是選擇相信做投資顧問的朋友。目前,他手中的5隻基金,持有時間最短的也在3個月以上,整體收益達到了21%。「『半桶子水』的人更容易筐瓢,專業的事情還是要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啊。」蔡先生感慨。
做鹵菜生意的張先生,平時工作太忙,基本上沒時間學習和研究投資理財知識,前幾年買股票,大部分是買了以後就放在賬上。「我也沒什麼時間去看,看了如果發現跌了,自己心裡也著急。」曾經最多的時候,張先生賬上的投資虧損高達20%。
去年開始,他陸續購進6隻基金,現在收益也都有20%以上。「投資還是要心態好,我覺得,用來投資的錢,不能算作個人資產之內。」他笑說,用來投資的錢必須是不急著用、不至於影響生活的閑錢,不然等到用錢的時候,正好是投資下跌階段,割肉出場太不劃算。
「寶寶類」理財不香了?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習慣將小額流動資金放進「寶寶類」理財產品。這類產品,主要是支付寶的余額寶、騰訊的理財寶、平安銀行的壹錢包等等,以淘寶發端的、以寶類冠尾的貨幣基金等現金管理類理財產品。
市民陳星可以算是「寶寶類」理財產品的「老客戶」了。「最早是在京東金融開始買,後來在支付寶、微信渠道都買了。」存進去的,都是手頭暫時用不到的閑錢,因沒有其他更好的投資渠道,放進「寶寶類」理財也算是一種投資方式。
「寶寶類」理財,最初吸引大家的就是收益穩定且高於銀行活期存款,而且取現方便。前幾年,幾家平台爭搶客戶,各家給出的收益率都不相同,有相當一段時間,陳星頗受蠱惑,經常挨個查看平台收益情況,哪家給出的收益率更高,就及時把資金轉入。
不過,去年情況變了,看著手機APP里持續下跌的收益率,陳星也沒有了翻看的心情。
作為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基金,去年4月6日,余額寶貨幣基金的7日預期年化收益率跌破了2%,刷新了自成立以來的最低收益率記錄,到去年6月4日,余額寶7日年化收益率已經低至1.444%。有數據顯示,去年上半年,以「余額寶」為代表的「寶寶類」理財收益率一路走低,一度步入「1%」時代,甚至低於銀行一年期定存,讓這類理財產品的吸引力大大降低。
去年,陳星改變了策略,開始在「寶寶類」平台上購買一些固定期限的理財產品。「收益率能比『寶寶類』理財產品稍高一點。」甚至,她也開始購買一些基金。
以支付寶平台為例,一些基金產品起購金額低至10元,大大降低了市民投資理財的門檻。「感覺買基金成了一種 時尚 ,自己也就跟跟風唄。」在親戚推薦和自己的跟風選擇下,去年下半年,陳星陸陸續續購進了6隻基金,截至今年2月8日,有賺有賠,累計收益也僅有260元。
「我現在的想法就是,各個平台都放一點,廣撒網。」支付寶、微信、京東金融包括銀行,陳星都有存入零錢。但就實際使用感受而言,她還是更偏愛「寶寶類」理財:「主要是靈活度很高,而且可以隨時查看收益情況,銀行的手機APP,使用起來還是不夠直觀,操作有些復雜。」
【探市場】
從去年底開始,「基金熱」持續延續至今。今年,基金會不會延續去年的高速增長?近期股市連日出現下跌調整,股民應該如何過年?居民手中的閑錢如何才能實現增值保值,本埠一些專業人士也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結構性牛市趨勢不變
臨近過年,A股市場卻一再上演下跌行情,一眾近期表現強勢同時基本面優質的個股紛紛跌停。指數在上漲,但個股在下跌,很多投資者已經在自己調倉,但到底是要持股過年還是持幣過年,股民們著實有些迷茫。
在市內一家證券公司任職的投資顧問孫先生分析,從以往各年的股市行情來看,節前一些業績好的公司會公布年報,加上消費猛增刺激,會有比較好的上漲行情,也會延續至年後,這段時間極少會出現「黑天鵝」事件。因此,他認為,「手中現在持有的股票,如果業績不差、估值合理,可以堅定持有。」
2018年,上證指數達到3578點,隨後2019年初最低到達了2420點,今年1月才剛剛回升至2018年的高點位置。孫先生認為,這幾年市場在持續回升,從個股來看,去年8月後,市場內大部分的股票都是在下跌,只有龍頭股在持續上漲。從國家近期發布的政策面來看,股市上行的行情仍將持續,結構性的投資機會有,但個股普漲行情不會再有。「醫葯、大消費、 科技 板塊仍然是關注重點。」他說。
今年投資要放低預期
去年以來的這波基金上漲行情,讓不少身在其中的投資人摩拳擦掌,等待著2021再收獲一筆,一些從未有過投資經驗的新手也躍躍欲試,隨時准備好殺進市場。
對此,孫先生也給出了風險提示:「大家只看到了賺錢的時候,卻沒看到別人虧錢的時候。」
當前,市民投資渠道多、門檻低,一些投資渠道操作簡單,加上去年以來的行情,讓一些市民產生錯覺,誤以為「投資很容易」,其實風險不小。孫先生給出數據支撐,到今年2月3日,股市中1700多隻股票價格比2019年低,占股票總數比重高達42%,這還沒算上2019年至2021年間陸續上市的新股,這也充分證明,能夠幫股民賺到錢的股票,仍然是少數。
另一方面,市場內機構抱團現象明顯。相較於個人投資者,機構募集資金能力更強,在選股方面也更專業,今後「強者恆強」的趨勢會更加明顯,而散戶投資者很難跟上機構的步調。
【談理財】
可用於投資理財的閑錢越來越多
買股票、買期貨、買基金、買黃金……大家可能發現,身邊不少朋友都在做理財。
這背後實際和老百姓的錢袋子有關,錢袋子鼓了,可用於投資理財的閑錢自然也就多了。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全市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173元,增長5.6%;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788元,增長4.8%;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40元,增長7.2%。
湖南工業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金融系書記、副主任楊琳表示,隨著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升,大家的理財意識也在日益增強,「不再停留在把錢放在銀行、躺著賺錢了,而是希望『錢生錢』。」
在湖南工業大學,每年都會組織學生參加全國證券投資大賽,參賽對象遍及全校各個學院。楊琳說,通過比賽,我們發現很多學生都有一定的理財意識,而且學生反映都是受家庭理財觀念影響,並且有少部分的學生用自己兼職或者積攢下來的生活費,去做一些股票、基金、支付寶等理財嘗試。
當然,這也和理財產品越來越豐富、理財渠道越來越多有關。楊琳說,以前理財的渠道不多,很多人只選擇儲蓄,現在微信、支付寶、銀行APP裡面都可以理財,很方便,門檻也低。
從單一儲蓄向多元資產配置轉型
有了閑錢的老百姓,理財意識也逐漸提高,除了還習慣保留儲蓄這種理財方式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嘗試風險稍微高、收益更多的理財方式,希望能讓資金更多地增值。
中國農業銀行株洲分行個人金融部總經理賀文君說,現在很多老百姓都意識到不能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除了存款儲蓄外,基金、股票、理財產品、私募基金、信託、保險、黃金、國債等等,都是大家的選擇方向。
根據此前上海高金金融研究院聯合支付寶發布的《2020國人理財趨勢報告》顯示,國人資產配置方式正從單一儲蓄向理財、證券、基金等多元資產配置轉型。其中,近七成用戶願意投入月收入的10%及以上來理財,近兩成人願意投入月收入50%以上的錢。
隨之而來的是,投資者風險承受能力相應增強了。賀文君說,「年輕投資群體比重不斷加大,作為伴隨著互聯網成長起來的新一代,他們更具有理財意識、更習慣信用消費,理財投資時風險承受能力更強,虧損容忍度也進一步提高。」
【給建議】
要有風險意識,做能力范圍的投資
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楊琳建議,投資者必須深刻領悟「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這句話,有風險意識,做能力范圍的投資。如果實在不懂,一定要選擇低風險的投資方向,例如銀行存款、銀行低風險理財產品、國債等,雖然收益不高,但風險較低,備受穩健型理財者的青睞。
她還特別提醒投資者,一定要看準正規投資平台,避免上當受騙。一位證券公司從業人員介紹,前不久就有投資者購買的基金出了問題,原來他手機里的APP盜用了證券公司的LOGO和名稱,但並非官方APP,「一些新進市場的投資者很容易被網路上的各類『李鬼』投資理財APP蒙騙,所以大家一定要選准權威機構。」
與此同時,她還發現,近年來網路平台上出現了很多收費的投資課程,實際這些課程很多都來自專業機構的免費分析報告,花錢買免費內容,可不劃算。同時,還經常有各種微信、QQ指導群邀約網友加入,其中也騙局很多,「建議大家看好手中的錢,不要在門外就被割了『韭菜』。」
要合理配置理財,並且長期堅持
個人和家庭該如何配置自己的財富?賀文君建議,要合理配置資產,比如可以把資產分成現金流、保險資金、短期投資和長期投資等四個部分,然後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分別進行適當分配,長期堅持,確保資產持續、穩健增長。
現金流,即要花的錢,留足3-6個月的生活費,這筆錢可用來配置活期存款或者開放型理財產品,確保能隨取隨用;保險資金,即保命的錢,主要用於投保意外險和重疾險,專款專用,應對突發意外;短期投資,即「生錢的錢」,可以選擇個人擅長的方向,比如股票、基金等;長期投資,即增值的錢,可配置養老金、教育金,為養老、子女教育做長期規劃。
賀文君提醒,特別是要提高對保險保障能力的認識,配置意外險和重疾險等保險品種,用小投入保障大風險,為家庭長久幸福設置好第一道屏障。同時,可以選擇做一些基金定投產品,比如每個月固定投入500元或者1000元,平時不留意,可能一頓飯一件衣服花了就沒了,但長期堅持下來可能就是一筆不小的投資。
來源/株洲日報
編輯/黃盼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