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的工資多少
A. 國企員工正常月薪多少
正式工的月薪一般為八千元左右。
並且表現好的話年底還會有幾萬的年終獎,根據調查,平均年終獎在十幾萬左右。不僅如此,而且絕大多數的崗位都是七險二金,這樣的待遇就算放在國企中也是挺可觀的。
而且這也不是全年無休,本次面向大學生的招聘主要為制酒工和制曲工,有輪班並且每周有時也能休息兩天,其中制曲工更加的輕松,只有早班,並且一年制工作160天左右,可謂是很好的一個工作。
B. 智聯招聘里薪資待遇為八千、一萬甚至到一萬五的工作是真的嗎
就這么跟你說吧,薪資待遇里寫2000-4000的,最終敲定的薪資一般是2000;
寫4000-8000的,最終敲定的薪資一般是4000;如果是個范圍值,你就默認那個最小值,別往大了幻想,大的那個數,根據HR的說法就是「看你的績效和能力」;
至於一萬以上的工作,你在智聯和51上輕易是找不到的,趕集和58同城更是想都不要想…… boss、拉勾和獵聘 上倒是會有上萬薪資的工作,且職位真實,但基本都是互聯網、金融類的,門檻較高,就看你實力如何了。我們同行找工作基本都是上面這三家,簡歷投遞之後回復很快(不管是拒絕還是邀請面試都很及時,找工作效率還是可以的)。
根據我的經驗,智聯和51上所謂的高薪職業大多是銷售,底薪很低流動性很高,把你忽悠去面試了,談薪資時告訴你底薪只有一兩千,三四千……那為什麼在網上寫一萬五?「看你能力啊!」——HR一般會這么說……
智聯這種平台,面向的用戶是 兼職大學生、零工作經驗的應屆生、還有想隨便找個工作、先立足的人。 如果你不是這幾種情況,其實不用在這里大海撈針的。專業性人才要麼是boss,要麼獵頭來主動挖,去智聯反而不怎麼多見。
再一個就是在智聯上你可能會看到那些所謂高薪工作,發布時間都是好幾年前了,這種有可能只是掛在上面搜集簡歷的,你投了也沒反應,浪費時間;
還有聲稱給幾萬幾萬但是職位描述很模糊很簡單,看上去好像是個人都能來做,那就要小心了,一般沒有這種好事兒,時刻告訴自己「我沒有那個命」,可以減少很多上當受騙的危險。
八千一萬其實不算多,智聯招聘作為傳統招聘網站這個薪酬價位的職位還是一堆一堆的。
而像獵聘這種打中高端人才的,要求年薪至少10萬以上,也能看到不少應屆畢業生甚至還沒畢業的學生在上面掛簡歷。
對於招聘量大,招聘的職位層次都比較高的公司,用智聯和獵聘的時候沒什麼區別,總比獵頭便宜多了。
至於職位的真實性,有兩個標准。一個是公司和職位都是真的,只是有可能已經招到了但是招聘信息暫時還沒撤下來。一個是純粹的騙子,為了吸引人應聘去做傳銷之類的。第一種其實還好,第二種就非常可惡了,但畢竟還是少數,找工作時也要提高警惕,多做做企業的背景調查再去應聘。
但是也不能因為少數不實信息懷疑沒有8000到10000的崗位,這種崗位還是很多的,可能確實如其他答主所說,題主可能沒在這個層次上。
比如大概半年前我老家一個親戚就問我,某網站上(非智聯獵聘前程無憂,是一個綜合信息網站)發布的好多8000塊錢以上一個月工資幫忙看別墅的,是不是真的,想去應聘。我說別傻了,人家憑什麼給你這么多。
所以如果是非常基礎的崗位掛出來特別高的薪酬,那你也要小心了。
俗話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對於網路招聘「亂象」, 曾經被很多媒體報道過,甚至有些招聘平台上面發布大量虛假招聘信息,將求職者騙到傳銷當中去等等也經常見諸於報端,所以對於網路招聘信息,我個人意見是要慎重又慎重。
記得以前我在大學期間,也曾經在智聯這些招聘網上投過簡歷,也看過一些發布的職位信息,但是我總體的感覺,就是智聯招聘上面的用人單位和所發布的職位,我覺得更適合一些大學生找兼職或者沒有工作的人想暫時找份工作過渡一下這樣的情形,因為你會發現,很多所謂的「好工作」,比如事業單位、央企國企還有學校、醫院等等這類單位壓根不會去這些招聘網上發布招聘信息,一般都是在當地人才招聘網或者本單位官網上才有會招聘信息,而智聯招聘這類網站上發布的,我覺得更多的是一些中小企業甚至創業階段的小微企業比較多,甚至是一些門店招聘職員或者一些工廠招聘操作工人之類的好像更多。
那麼既然說到招聘,自然繞不開工資待遇和工作環境,而作為招聘網站來說,由於只是發布的信息,而且只是發布信息的一個平台,信息的發布方和接收方都相互不認識,那麼自然就給了不實信息的空子可鑽,比如有些公司為了吸引求職者注意,往往會誇大甚至發布虛假的公司簡介和業績實力等等,當然也包括工資水平和工作地點等,因為這些網上的信息主要是吸引人注意公司然後聯系公司,至於具體的工作內容,包括工作職位、工資水平甚至工作地點等等很可能都是面談以後才能確定,而且經過了解發現,很多網上招聘說的工資4000到8000,實際可能就是4000,而如果說5000到10000的,往往就是5000,因為你去面試以後,用人單位可能會告訴你,這是起薪,至於其他的收入,還是要看你以後的工作表現和績效收入等等。而且,一般這類網上的招聘信息,我看了一下智聯或者BOSS直聘上發布的一些信息,往往只提到了工資,但是沒有談到「五險一金」的情況,也沒有提到用工合同的簽訂方式等等,所以對於這類信息,我覺得一定要學會辨別真偽。
其實說到招聘信息的辨別真偽,很多人覺得可能很難,但是我覺得也沒那麼難,最簡單的也是最管用的辦法,其實就是直接網上找到這家公司的官網電話,然後打個電話去核實一下最好,或者將一些招聘信息找相關的人員或朋友去幫忙給核實一下。比如之前有學生家長給我們公司打電話問是不是在某地方有招聘,然後我們澄清了沒有,並且順藤摸瓜將一些冒用公司名義發布的虛假招聘信息給舉報處理並要求網站下線了,避免了有更多人上當受騙。
總之,這年頭其實找份工作很容易,但是找份好工作卻不容易,對於海量網上招聘信息,一定要有判斷真偽的能力,要有識別虛假信息的本領,畢竟找工作重要,但是人身安全更重要,尤其是自己的未來發展經不起各種虛假信息的折騰。
從工作到現在有將近10年了,從最早用趕集,同城。然後是智聯,51。再到後面用獵聘。這個過程我想也能夠說明一些情況。
作為求職者,我會發現趕集,同城上大多數公司都是不知名小公司(就本人從事的行業來說)而且職位都很虛。各種高大上名字,實際就是銷售。所對應的薪資也就可想而知了。一般給出的薪資范圍主要以最低為准即可。比如說3000-6000那就是3000了。相對來說智聯,51就會好得多。可能因為廣告,推送成本高,所以會淘汰一些沒有實力的公司。所以這兩個平台上公司實力相對比較強,所對應的薪資也會更高,可信度也更高。而比如獵聘,拉勾這種,個人體會就是比前面那些平台更高端,公司相對屬於實力最強的那波。人力招聘的目的也很明確。不像趕集,同城上公司魚龍混雜,很多借著招聘名義干別的。比如獵聘上招聘人才多數集中為中高層管理層以及資深技術人員。那麼月薪上萬也就很正常了。
還記得自己當初找工作時的艱難。特別是去面試後才發現跟自己看到的招聘信息完全不符,確實非常難受。衷心祝願每位求職者都能夠找到理想的工作!
過完春節馬上就要迎來每年的畢業季,不管是應屆還是 社會 跳槽的,都開始忙著找投簡歷和面試。相信很多人都會第一時間想到在網上投簡歷,那麼智聯招聘肯定是不容錯過的,畢竟裡面提供的崗位很多而且信譽都挺好的。
雖然本人沒有跳槽的計劃,但有時也會瀏覽一下相關崗位,看看市場行情,這里就發現一個現象,智聯招聘里有不少崗位的薪酬待遇很好,有八千、一萬甚至到一萬五的,條件都很誘人,但這些招聘都是真實存在的嗎,有沒有水分呢?
我特地調查了一下,調查的結果有以下兩種情況:
大家都知道,智聯招聘面對的招聘人群主要是應屆畢業生和初入 社會 的打工者,這類人群工作能力和工作經驗有待提高,企業是很難給到太高工資的,就算是在一線城市,工資一般也就5-6000元。
但是大家都知道現在企業招工也是有一定難度的,特別是條件一般的企業,所以企業為了吸引找工者前來應聘,只好用高新條件來吸引眼光,但實際薪酬卻是達不到這個水平的。
這類崗位通常是銷售類崗位,薪酬都是底薪加績效獎金。這就不難理解了,一般績效獎金都是薪酬的大頭,如果你的業績很好,提成很高,那麼別說一個月一萬元了,就是兩萬都可能,畢竟 社會 從來不缺牛人。說這種崗位的薪酬也是有可能的,但是有最高就可能有最低,如果你的能力不行,也有可能就2-3000的底薪了。
所以說,智聯招聘上的那些高薪要分開看,如果是一般類的行政工作或者是技術要求較低的崗位,很難會有超過一萬的薪酬,但是如果是銷售類的崗位,確實薪酬是有可能超過一萬甚至是兩萬。可能也有人說了,像那些高技術含量的崗位,工資不是一般都很高的嗎?但是像智聯招聘這樣的網站,很少有招聘這類崗位,而且這類應聘者都很少會在網上找工作,一般是通過獵頭公司搞定了。
我是職場達人「萍行職場」,感謝你的關注,升職加薪有套路!
智聯招聘網站上的招聘信息,也是有真有假,關於給出的薪資待遇一般選面議的比較多,一般會把薪資標准展示到網頁上的,就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有錢任性,一種是沒錢大腫臉充胖子。所以說,網站上給出的薪資待遇寫的8000、一萬甚至一萬什麼的,大家也就當看個熱鬧就行了,不必特別當真。
但是這個信息我們在選擇投遞目標的時候還是可以利用的。如果你想招月薪一萬五以上的工作,那麼你還是可以選擇這個薪資區間,篩出目標公司,但是不要完全相信,要不要投遞這個職位,還要結合以下兩點綜合評估後再做決定。
公司實力
投遞簡歷之前一定要抽時間看一下公司簡介,那些成立不久的小公司,很難真正給出高薪。
崗位價值
有些公司招聘的崗位很多,有時從主管到總監都招,工資也寫得很多,好像這樣的公司,如果接到面試通知,一定要多問問,多了解,然後再決定是否去面試。想想一家公司管理崗位從主管到總監都沒有,那是多可怕的一件事情。要麼就是啥人也沒有,要麼就是啥人都可以。
市場水平
薪資是有市場價的,那些明顯高於市場價格的崗位招聘信息,多半是以吸引候選人為目的的,特別是一些銷售管理崗位,其實說的都是最高薪資。
找工作,招聘信息只是個參考,要不要信,還需要我們自己去多方判斷,切記不要以高工資為唯一選擇標准,以免落入招聘陷阱。
全是假的。請不要相信。如果實在需要可以考慮boss。
我上個月找工作,通過智聯,51,boss,拉鉤全都投過簡歷。其中boss直聘大多數是私企並且工資不符,寫的6-8k,電話也是這么說,面試還沒開始就說我就給你5k,你看行不行吧。還有一家寫的8-10k,面試什麼都沒問題,面試官說行我先看你簡歷,以後再定。具體大約差1000左右。
51,回復慢,工資水平不真實,大約差800左右。
拉鉤,基本沒有回復,裡面的工資水平差的特別多,而且很多都是投遞了沒有回饋甚至查都沒查看,有一家初篩過了說等面會通知,結果一個半月都沒回信。
最後說智聯,全是保險銷售職業聯系你,要不然就是賣簡歷,一大堆什麼獵聘公司找你,不停地給一大堆教育機構發你的簡歷,沒投過都有人打電話找你,煩得要死。
所以個人簡歷還是boss吧,工資稍微有點問題,公司可能有一些比較差的,需要自己去認真查一下。
有真有假,這個還是靠自己去爭取,當然前提是你有過硬的實力。
本人非互聯網行業,找工作基本都是智聯,上次找工作,標的薪資待遇是15-20k。然後去公司面試,前台會先讓你填一個表格,當前工資以及期望薪資。因為感覺自己技術一般,然後在期望薪資一欄弱弱的填了一個15k。
面試到最後談到薪酬部分,面試官看了下表格,說給不了你15k,最多14k。當時心想:靠,期望值果然寫低了。談工資也是一個討價還價的過程,公司會盡量壓低成本,給你一個你大致可以接受的薪資。
最後跟hr談,心想能不能再爭取15k,然後hr就跟我玩起了心裡戰術,說你期望值是15k,但是我們公積金是全額繳的,12%也有一千多,實際要比15k多。後來死活沒談上去,一般技術主管定好了價格就很難在hr這改變了。
我本身技術不是很好,面試情況也一般,所以沒有爭取更高薪資的資本。我感覺如果你是公司急需的人才,肯定可以爭取到更高20k+都沒問題。
我親身經歷過,去年我在網上應聘了一個某 汽車 品牌的銷售顧問,網上寫的是8000-1000,去面試的時候銷售經理也把過去一年的銷售平均工資給我看,基本上在8000左右,基本的面試過後沒過幾天我就去上班去了,上了差不多一個月以後我就發現裡面工資達到8000以上基本就一個人,其餘的普遍在5000左右徘徊甚至更低,而且這是工資,平時銷售中每個月都有業績考核,如果不達標就會扣錢,算下來基本上感覺上一個月班在這期間就是在提前透支收入而已,只不過期間扣款是分攤在一段時間不覺得明顯而已。當然也這個都是有行業工資是穩定的,這個都是不一定的,所以具體看自己從事什麼行業,還有就是如果工資標的較低那麼投簡歷的人也會少,所以公司在招人的時候也是有一定策略,當然公司標出來的工資你去面試的時候或者實際去了解的時候也會有人能夠達到那個高度!
前幾天我也碰見這個事情~
淮安一家給企業做培訓的公司~在線跟我說,底薪8000~10000招聘營銷總監~
本想著離家近點~在外地同行業的這個崗位,我親自去面試開的是無責底薪9000加提成~
一大早開車過去,面試很順利~讓我第二天就可以去上班,最後我又特意問了下工資待遇~卻跟我講,底薪3500,當時我就懵逼了~我說你們人事在電話里不是跟我這么講的~後來還把貼在牆上的績效考核標准拿給我看~頓時一萬個草泥馬飄過~騙子
C. 招聘宣傳崗位工資是10000,那麼公司實際想給的工資是多少
實際上給出的工資大約在5000到1萬左右,因為很多公司通過這種方式吸引應聘者,但他們根本無力負擔這個高昂的薪資。很多年輕人畢業之後都面臨著找工作的難題,當我們看到用人單位給出的薪資是1萬時都不免心動,實際上事情遠沒有我們想像的這么好,尤其是對於一些中小企業而言,他們根本就給不起這么高的工資。
最後,很多人看到薪資高就認為這一定是一個好工資,薪資低就肯定不好,其實並非如此,例如一些海外詐騙通常也是以高薪去吸引人。總之,我們不應該根據薪資標准來判斷一個公司的好壞,同時還要考慮到工作崗位未來的發展性。其實在應聘之前我們就應該先考察清楚這個行業的平均水平,不要被假象欺騙,即便再好的崗位也不會高出這個行業平均工資太多。
D. 招聘說五千到一萬到底能到手多少
5000元到6800元。招聘網站上的崗位工資寫的是5000~10000,公司就會按照這個數發,是因為工資出自於招聘公司的薪酬制度,最低也得5000元到6800元。只要隨著時間的增長,表現良好那麼個人的工資待遇也會隨之增加的。
E. hr工資一般多少
工資的高低一跟個人能力有關、二跟所在單位有關。人力資源師若是助理等級且在私營小企業的話,工資一般2500左右.。若是在國企或大型企業,則是3000到4000。人力一般要二級以上,才開始算是真正進入了這個行業。不過沒有人一開始就是二級、一級,都是需要慢慢累積工作經驗,一步步考上去的。那時工資的高低是跟職稱掛鉤的,若是你能力出眾,做到人力資源總監,工資想不高都難,一般都是5000往上。
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還是很稀缺的,「二本的學歷+會一口流利的英語+人力的證件」這就是打破頭要找的復合型人才。
hr的工作內容
1.根據公司的業務發展目標,制定人力資源規劃,採取多種方式拓展人員招聘渠道,規范招聘流程,參與對關鍵崗位應聘人員的面試篩選,提高招聘質量,降低招聘費用,確保公司的人力資源存量滿足業務發展需要;
2.根據業務發展需要,制定並組織實施員工培訓計劃,組織技能考核鑒定,監督培訓效果評估,合理控制培訓費用,確保員工的培訓覆蓋率及培訓滿意度達到公司要求,提升公司的人力資源質量;
3.根據公司的業務導向,制定績效考核管理制度,落實考核指標並監督執行,統計考評結果,管理考評文件,做好考評後的績效改進、溝通及不合格員工的辭退;
4.根據績效與工資掛鉤的規定,協助業務主管審核各職能部門的獎金或提成分配方案;
5.跟蹤業界薪酬水平,結合國家福利政策,制定激勵性的薪酬福利制度及方案,審核員工每月的工資數據,監督員工社會保障福利的發放,各項社會保險的申報與繳納;
F. 優剪招聘發型師的工資是多少
優剪發型師待遇,根據網友分享統計,優剪平均工資為12623元/月,其中20%的工資收入位於區間7500-9000元/月,35%的工資收入位於區間9000-12000元/月。
G. 招聘網站上的崗位工資是10000—15000,那麼公司實際想給的工資是多少
我就是從事招聘工作的,我可以很負責的跟大家說, 招聘網站上寫的崗位工資是10000~15000,那麼公司實際想給的工資就是這個數,不會變的 。下面我將給大家做一個全面的分析,以供大家評判。
我之所以說招聘網站上的崗位工資寫的是10000~15000,公司就會按照這個數發,是因為工資出自於招聘公司的薪酬制度,只要公司的薪酬制度在,工資就有支付的依據和標准,是不可能匡大家的。此其一。
其二,招聘網站上的崗位工資寫的是10000~15000,從實際的公司執行來講,存在三種可能的情況,且都是比較合理的,具體如下:
以上三種工資執行情況都有可能發生,而且現實中也都存在,因此當公司招聘網站上的崗位工資寫的是10000~15000的時候,只要員工的實際工資不會有特別大的差距並且工資的發放符合法律規定,那麼最終發多少工資都是合理的。
其三,招聘網站上的崗位工資寫的是10000~15000,必定是綜合工資,並且工資結構裡面很可能存在績效工資,所以公司最終支付的實際工資有多少取決於員工績效完成的情況。簡單說,員工績效完成的足夠高,那麼實際工資越接近寫的工資價位或談的工資價位;員工績效完成的越差,那麼實際工資可能越接近扣除績效後的工資價位。這種情況下,如果員工績效工資佔比越大,那麼員工實際的工資收入可能跟寫的10000~15000很接近,或者差距很大。
綜上,公司招聘網站上寫的崗位工資是多少,公司實際想給的工資就是多少,並不存在欺瞞行為。因為公司的工資都是有制度依據的,何況崗位工資是多少還必須考慮市場價位,公司如果給的工資低於市場價,是沒有人願意乾的。因此,我斷定招聘網站上寫的是10000~15000的工資,公司最終必須按這個價位給。
依照我的經驗,大多數情況下,招聘網站上寫的工資是一個平均的水平,一方面是為了吸引找工作的人投遞簡歷,另外一方面是給到候選人一個參考。而實際上真正拿到的工資是多少,主要和以下三個方面掛鉤:
一、和面試過程中,對候選人綜合能力的評估有關現在很多HR在寫招聘信息的時候,不論是月薪還是年薪往往會寫一個區間。除了上面提到的原因,更多的是給企業面試的過程中留有一定的談判區間。
比如,我們在面試最終的環節,一定是一個薪資談判的過程。在這個時候,HR往往會綜合候選人整體面試展示出來的能力,去大致設定一個能給到的最高薪資。但為了給企業利潤的最大化,經常也會對候選人的薪資進行壓價。但無論最高,或者最低,基本上都是在招聘網站上設定區間內的。
二、和企業的薪資結構有關現在有很多企業在設定薪資結構的時候,往往是採取基本薪資+績效/年終獎的模式。如題主描繪的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基本薪資10000,而績效/年終的所得平均下來,可以在1000-5000/月去浮動。
如果做的特別好的,最終可能能拿到的平均月薪在15000,做的特別差的在10000,剩下的介於這兩者之間。
這樣的定薪的原因,往往是為了最大程度的調動員工的積極性,使得員工為了拿到更多的工資而更加努力和高效的工作,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措施。
三、和招聘的崗位有關這個主要是和銷售這個崗位緊密相關,因為銷售這個崗位的薪水構成,大部分採取的是底薪+提成的模式。
而在大部分的行業,銷售的底薪是比較低的,如果直接寫在招聘網站上,可能真的吸引不到候選人,所以經常的,HR寫在招聘網站上的是公司所有銷售的一個平均薪水。
我有個朋友在保險行業,可能稍微熟悉保險行業的人會知道,做保險代理人或者經紀人是沒有底薪的。他們的薪水是採取,沒有業績沒有底薪,有業績才有底薪或者各種補助,同時會有提成這樣的模式。
所以,如果類似這樣子的崗位,很有可能底薪和提成是一半一半的模式,甚至底薪是一少半,提成和其他各項補助才是大頭。如果是面試這樣子的崗位,候選人就要提前做好心裡准備。
此問題收藏量比較高,我想問各位看官們,網站上標注的工資信息,你們信么?根據你們的經驗,最終offer的工資及待遇與網站上標注的待遇差距大么?
我們先談談招聘網站上標注的工資信息真實性,依據我的經驗,我吐槽下真實招聘「內幕」信息。
到底誰在招聘網站上發布職位? 在招聘網站上發布職位信息的包括兩個群體,一個是甲方,既用人單位。另一種是乙方,既甲方將職位委託給乙方招聘。
因此在招聘網站上發布職位信息,包括甲方自己的人力招聘工作人員,也包括委託於乙方的獵頭或者其他勞務派遣公司等。
網站上發布的職位信息可信么?可能會有人問了,網站上發布的信息難道不可信,誰會浪費時間在網上發布信息?我想告訴每位求職應聘者的是,網上發布的職位信息不一定是真實的。
我們上述提到了誰在發布職位,通常獵頭發布的職位是真實的,他們有嚴格招聘任務。勞務派遣公司發布的職位很多可能是虛假的。即使甲方發布的職位,他們也可能是僅僅收集簡歷,並沒有招聘需求。
網站上發布的工資待遇可信么?既然我們說到招聘網站上發布的職位本身就是虛假的,因此工資信息純粹是虛假的。此外由於企業工資保密性的需要,要麼不對外公布招聘崗位工資,要麼工資信息是假的,或者存在較大的水分。
通常情況下,獵頭發布的崗位薪資待遇真實性80%以上,勞務派遣公司發布職位待遇真實性可能不到30%,由甲方發布的職位工資待遇真實性可能在50%左右。
網站發布的工資是否可以作為參照水平?我可以肯定告訴你的是,可以作為參照水平,但前提是你必須自己有較好的判斷力。具備判斷力的前提是你對行業的工資水平有著清晰的認識。
結合行業的工資水平,及招聘崗位的招聘要求,在上述基礎上,你基本可以100%分辨職位待遇信息的真假。如果為真,公司真實願意給付的工資80%是工資描述區間的中下線。達到上線,只有一種可能,就是100%與崗位匹配,但是100%的匹配,在面試官眼裡是不存在的。
你明白招聘網站上的工資「套路」嗎? 我們很多人遇到過這樣的情況,當企業給你offer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的薪資結構的打包後可能才達到他們在招聘網站的薪酬區間。
但是前提是你要完成什麼樣的任務指標,才能拿到他們所謂的工資待遇。你才發發現原來薪資結構的分布有這么多的貓膩,你拚死都可能拿不到他們所說的工資。
職場套路深,從你投遞簡歷的時候,就開始被各種套路了。所以在求職的時候請睜大你們的眼睛,套用某明星的一句話「真的是防不勝防啊」。最後職場葩葩說想說的是:不要問企業實際想給的工資是多少,而是要問你自己你到底值什麼樣的工資。
注意三點:1、互聯網招聘網站上,有誠實的公司,也有不誠實忽悠人的公司;2、沒有一個固定的計算公司或者百分比讓你得出准確的實際工資!3、因為某些經歷或者旁人的經歷就開始懷疑所有公司都造價從而產生倍感情緒,更是自設枷鎖!對自己沒一毛錢好處!
求職是一個人職業生涯的大事,對於求職過程中可能面臨的一些情況進行分析、了解這是應該的。但我們應該以理性的心態來看待很多問題、現象。老鬼以此問題為線索幫朋友們調整一些觀點、看法。
一、招聘網站上的企業、單位魚龍混雜,裡面所提供的崗位工資有真有假,絕對不能以統一的眼光來看待。最關鍵的還是要靠個人的調研、分析。可能正在瀏覽此文的朋友,您就曾經在求職過程中被騙過,發現自己參加面試的企業承諾的薪酬與招聘網站上標準的不符。也可能您身邊的朋友在求職過程中遇到過類似遭遇。當然,還有可能遇到、聽到、見到過很多次。
在承認這種事情時有發生的基礎上,請大家不要認為這種現象而認為所有的招聘單位都是這么乾的!否則那就以偏概全了。
正如在這個 社會 上、職場中,一定會發生一些不公平、不合理的現象,但絕對不能認為整個世界都是不公平不合理的吧!太多人在職業生涯的某個階段就鑽了牛角尖,因為自己看到、聽到、經歷過一些類似事件,就認為自己大徹大悟了,認為這個 社會 、整個世界都是那個糟糕透頂的樣子。進而對未來都失去了希望。
一個人一旦陷入這種思維邏輯,這和坐井觀天的青蛙就沒什麼區別了!
老鬼明白為什麼題主會提出這種問題,就是因為看到過、聽到過或者親身經歷過,從而認為所有的招聘企業都在撒謊!其實,這是 一種 大錯特錯的看待互聯網招聘的評價邏輯。
企業規模、品牌、實力、發展階段、經營實力、現金流、市場地位等等,綜合決定了一家企業在招聘類網站上所描述的薪酬待遇等等的真實程度與可信度。
有些大企業,根本沒必要造假!而且規范的企業治理體系、規范的各個崗位薪酬待遇都是有章可循的,都是依據企業的實際情況來描述的。
而有些小企業,或許因為本身知名度、競爭力等等方面的不足,為了能夠誆騙一些有能力的人,忽悠那些實力較強的求職者能夠投遞簡歷並且參加面試。他們內心裡有一些僥幸心理,那就是:萬一通過面試以及面試過程中的溝通,這些有能力的人能留下來呢!
因此,不可以給所有的企業統一貼「造假」的標簽。更不能認為一定有一個大概的比例用來計算實際薪酬待遇。這種想法本身就是非常不客觀的。
二、要非常理性的知道一個事實:我們即使再怎麼防範,也很難絕對避免所面試的企業都在薪酬標註上沒有水分。你、我都不是神仙!除非你面試的是華為之類的大企業,這些企業在招聘過程中薪酬說明不值得造假。只要我們面試的是 社會 上普普通通的企業(多數求職者是沒有那麼多機會進入當地乃至全國知名的大企業的!),就無法完全避免自己不被忽悠!
即使我們經過了縝密的調研,經過了多方打聽,也不能保證自己不會遇到這種虛報薪酬的用人單位。
我們總不能因為遇到過這類事情就因噎廢食吧!
老鬼理解一朝被蛇咬之後的痛苦或者恐懼,但十年怕井繩確實有點不至於吧!
因此,在求職的過程中我們不應該因為碰到了一兩次或者兩三次這種事情就火冒三丈、感覺自己被氣炸了,感覺自己受到了傷害。
頂多揮一揮衣袖,瀟灑的離開就好。又有誰能不碰到點兒糟心事兒呢!
人這一輩子,無論求職的過程還是工作的過程中,都會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的。這可不單單是在求職過程中才會遇到的呀!
總不至於被蒙騙過兩回就爬到地上不動了吧!不至於因為遇到了這種事情,就開始讓成為對所有企業都持高度懷疑態度吧!
如果你內心裡開始認為所有企業都存在薪酬造假現象,那裡再參加新的面試過程中,你的潛意識會讓自己的現場表現出現問題的!這種潛意識對自己的負面影響,很可能你自己都感覺不到!
老鬼見過的比較嚴重的現象是:有一位求職者剛剛坐到面試官跟前就想問該崗位的實際薪酬是多少。這樣面試官很無語。
當然這位求職者非常有底氣的說出自己之前有過兩次被騙的經歷,因為認為自己先問薪酬是非常合理的。他認為:確認薪酬確實和招聘網站上一樣的情況下再開始面試很合理。省的大家都耽誤時間。
站在「道理」上,好像這位求職者一點沒錯。但是這樣的開局已經決定了他幾乎很難通過面試!除非他擁有某種極強的能力並且企業急缺這個崗位的人才,否則,這樣的求職者面試官往往並不看好。——面試官同情你的遭遇,也能理解你的感受與思想。但是你開頭就問這樣的問題,明顯是已經認為企業造假了!企業不會用一個還沒進來就持懷疑態度的員工的!
換種說法:你有你的道理,企業也尊重你的道理。但是,用不用你,不是因為你有沒有道理!
因此,不受到之前經歷的影響,不受到自己聽到過、知道的一些造假案例的影響,你才能以完全理性的心態去面對求職。
三、記住一個大原則:除非是非常大的、規范的企業,很多民營企業的高薪酬崗位的薪酬是可以談判的!以本問題為例,全國多數地區,能夠達到一萬以上薪酬的人數比例很小!(不要看各地公布的平均薪酬之類的信息哦!那個「平均」沒任何意義!)你只需要知道:能夠達到月薪過萬的人數的比例非常低!
因此,絕大多數民營企業,能否達到月薪一萬以上的崗位,是可以和企業針對薪酬進行談判的!這是很多求職者一定要注意 的問題哦!
當然,有一部分企業已經擁有健全的、完善的薪酬體系,針對每個崗位的工作性質、崗位要求已經制定了標準的崗位工資。但很大比例上的企業並沒有這么嚴謹!特別是薪酬越高的崗位,可以談判的概率越大!
因為,月薪能夠過萬的崗位、工種,絕對不是簡單的人力資源部門面試官能夠做主直接決定錄用的!一定會有更高層的管理者甚至老闆來進行面試!
所以,有一個很好玩的現象:如果求職者沉不住氣,在和人力資源部門面試官見面時就非得較勁,非得要求薪酬必須達到多少,否則自己不予考慮——這種情況下,很可能讓你失去見到高層(那個有權力和你談薪酬高低的人!)的機會 !
我們經常開玩笑說:一個應聘月薪上萬職位的求職者,根本沒必要和人力資源部門的面試官以及低級別的面試官理論、計較!先讓自己闖過了這些基礎面試,你才有機會去針對自己的薪酬進行談判哦!
如果你很懶,如果你認為企業就應該制定出某個明確的薪酬,如果你認為只要人力資源部門的面試官告訴你的薪酬和網站上標注的不一致等等,就立刻瀟灑的走人......那你真有可能喪失了本來可以 爭取到的理想薪酬哦!
四、我們都希望進入非常規范且待遇很好的企業,但請面對現實還是會有很多人認為:企業既然招聘了,就應該實打實的標准薪酬!只要不是實打實的標注薪酬,這種企業就不能去,就應該堅決離開。
其實大可不必的。上面第三點中已經說過了,你是有機會去爭取的!
況且說了:有些企業本來確實標注的一萬薪酬沒有造假,但通過面試發現你只值得付出八千塊的工資,這種情況也是有的!別單純的認為企業在造假。或許企業認為以你的能力、素質,如果願意八千塊工資進來的話,企業可以接收,並且認為通過你的歷練、培養,能夠逐漸的符合崗位的需求。
我們希望進入一家非常規范的企業,這個可以理解。但我們也要知道一個現實:中國眾多的中小企業確實達不到大家現象的那麼專業、規范、嚴謹。正如我們個人一樣,有些人都工作很多年了,也沒有形成職業化的思維方式與行為方式。人與企業是一樣的,別太較真。否則只能去應聘那些頂級企業嘍......
以上供參考。
越多分享,越多收獲!
公司也是看人下菜碟,根據每個人的情況定工資!
一般我們在招聘時,首先確定的是這個崗位的工資范圍,很多的囯企原來是按照崗位定工資,這個崗位就是這些錢,當然最後到你手裡的可能還是通過績效考核得到的。
如果我們把每個人與崗位的契合度換算成分的話,好的公司一般會招聘80-100分的人選,有的甚至會選擇90-120分的人,因為什麼呢?給的工資高,平台大,或者是發展空間大啊,牌亮啊。
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財力物力沒有那麼充裕,肯定會根據你的能力有一些變化啦。
這樣的話,其實你的分值和薪資區間基本上是對應的,但是取得分數值可能就沒有那麼高了,因為夠用就行了,太高了要的錢多,而且很可能還留不住。比如說我的一個朋友,研究生畢業,去拿研究生的學歷找工作,結果經常碰壁,因為人家有壓力,給不了錢留不住人。後來拿本科生的學歷去找,還找了一個不錯的單位。
這樣的企業用人的分值可能在70-90分之間,這是個比較合適的區間,那麼對應的薪資也會在10000-15000元之間。
但是我們要看到,如果你很優秀,而且企業也非常想要你,你才能拿到15000,大部分人是拿不到一萬五的。因為很多的時候,這個最高值是騙人的,或者只是一個幌子罷了,除非他們真正遇到自己想要的人,很可能大部分人拿的是10000-13000的工資。
還有一點就是工資是我們談下來的,即使你水平很高,如果你討價還價的水平不行,比如我這樣的。或者是你以前的工資太低了,那麼HR也會給你壓價的。除非他們看中了你,而且你還得表現出對工作不是那麼渴望,才有可能給你一個好價格。
所以對於我們求職者來說,首先要展示好自己的實力,證明我們值那個錢,然後才能獲得較好的薪酬。
如果你認為招聘網站上的崗位工資寫的是10K-15K,公司想給的工資至少在這個范圍內的話,那麼你就大錯特錯了。對於中小型企業而言,這種工資是養不起的,在網站上掛比較高的工資,僅僅是為了吸引求職者面試。至於公司實際想給多少工資,取決於你上份工作的工資、你自身值多少工資和未來你可能值多少工資。關於求職面試的薪資問題三大幻覺,你必須要了解:
1、這家工資給這么高,肯定是個好公司。 2、這家工資給這么高,肯定是個大公司。 3、網站上掛這個區間工資,我就可以拿到這范圍內的工資。-END-
前兩天面試一家津橋國際的移民留學機構,剛進去就看到兩個面試官在那面試,等待的過程中,聽到一位求職者在和面試官爭執。大意就是,既然你看我的簡歷明明知道不符合你們的崗位,為什麼還要讓我跑一趟,浪費彼此的時間。然後面試官被追問到最後無語,只得回一句,那你說怎麼辦。那個女求職者氣呼呼的走了。那個面試官也打算回去,我猜此時他心情肯定不好。
然後另一個面試官提醒他,這邊還有一個面試的呢,就是說我。我過去了,面試官大概有點有點感冒,我把簡歷遞過去,他看了一眼,說和投的簡歷不太一樣啊,我一愣,想起我在智聯招聘上投的簡歷是按照他們的模式框架寫的,給他的簡歷是我自己整理的,解釋道,但是工作經歷崗位和公司都是一樣的,可能格式不太一樣。然後他也沒問我以往的工作經歷,簡單聊離職原因的過程中,面試官還在玩手機回復消息。
後來說到薪資,說他們那個崗薪資是7-8K,然後智聯招聘上明明寫的10-15K我才投的,我直接回那我就不考慮了。
從業HR工作多年,先來解釋下每個崗位的薪資區間是如何確定下來的。
相信大家都聽說過「 以崗定級、以級定薪 」吧,企業內部所有的崗位都會對應一定的職級和薪級,而薪級一般是一個區間(例如:10000—15000),如此,我們要發布崗位的薪資區間就確定下來了。
然而,雖然外部看到的該崗位薪資區間是10000-15000,但企業內部一般會將這個區間劃分為更細的檔級。如:10000,11000,12000,13000,14000,15000,16000七個檔級。
那又是依據什麼確定候選人落在哪個薪級呢?這時候就輪到「任職資格」登場了 。
它由以下三部分構成:
A、學歷/現職崗位/行業、崗位經驗
B、能力素質
1) 專業知識技能
2) 通用管理能力
3) 人格特質、求職動機等
C、與公司文化價值觀的匹配度
嗯?是不是感覺有點熟悉?對了,你打開任何一個招聘職位,基本都是按照上面A、B、C三點來描述具體崗位要求的,不信可以驗證下……
鋪墊了這么多,現在開始回答你的問題,企業到底想給多少呢?其實,企業是這個區間內的薪資都可以給到,關鍵是看候選人與該崗位任職資格的匹配度 。
現在我們粗略假設下會出現以下幾種情況:(實際可以分得更細,不贅述了)
1、 基本匹配,一般會給到10000/11000兩個檔級的入職定薪;
2、 比較匹配,一般會給到12000/13000/14000兩個檔級的入職定薪;
3、 非常匹配,一般會給到14000/15000/16000兩個檔級的入職定薪;
報告,題目中不是封頂15000嗎?你怎麼還來個16000?
對了,這里主要想說明一下一種小概率出現的特殊情況,16000更多是一個象徵數字,還可以更高高高……
企業的管理理念、人才市場狀況決定了其對某一個崗位的重視程度以及階段性稀缺程度,如果兩樣都占,那麼這個崗位的薪資實際是開放的,多少完全看你怎麼談。
排除虛假招聘或者純靠加班懟績效提成的情況,一般最後能給到的工資是8000-12000之間,具體多少要看你的能力資質、薪酬談判表現、行業經驗水平等。作為一個做過幾年招聘工作的HR,提醒一下大家,對這類標註上去的薪酬區間看看就好,實際能給到的往往並不那麼美麗。那為什麼很多公司放招聘啟事都要寫高薪資區間呢?
一、虛假招聘,吸引求職者有可能是虛假招聘,這是很多公司的小九九,常用伎倆,先用高的薪資區間吸引求職者投遞簡歷,先忽悠來面試再說,後面實際上給不出這么高的薪水,一旦被問起,就會以「如果後期表現優秀是可以拿到這么多工資的」等借口搪塞過去。
但目前這種手段,越來越少見了,畢竟求職者也不是吃素的,見得多的防範心就強了,如果只是應聘一般崗位,求職者也基本上能知道自己幾斤幾兩,在市場上大概值多少錢,差別太大的肯定是心存戒備,望而卻步,對該公司整體印象也因不信任而大打折扣,更別說會投遞簡歷和去面試了,這樣自然降低了公司的招聘成功率,損害了公司口碑和對外形象,所以這種手段目前市場上還是比較少的,當然還是有些公司,鋌而走險,不按常理出牌,偏向虎山行的,那我們平時稍加註意防範就好。
這種情況一般表現為:公司招聘普通崗位,但薪資區間整體偏高,最高值和最低值相差較大。底薪不高,但績效提成高,以最大程度地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但高工資的前提是需要經常加班,跑業務,學伎倆。
有些房產銷售,底薪也就兩千左右,但提成高,如果當月銷量很好的話, 當然是有可能拿到過萬工資的,不過有一點要注意,就是這種人肯定只是少數,而且玩命加班。我認識一個房產銷售小團隊,20人,能拿過萬工資的也就兩三人,大部分人都在4000-8000之間。
因為有些營銷崗位的確有人可以拿這么高工資,所以企業對這一部分人大肆宣傳,讓求職者以為這種收入才是常態,從而成功入坑。
三、公司確實可以給到這個區間的工資,但一般就低給有些資深技術崗,或者中高層管理崗,在互聯網領域,金融證券行業,咨詢律政行業等,尤其在一線城市,這個工資區間是非常常見的。因為勞動者創造的價值高,所以公司能給出高工資也不稀奇。當然,具體能拿到多少工資還要看你的本事,越牛逼自然拿得越多。
但公司一般剛開始給候選人開的工資都是薪資區間低值,比如題目說的10000-15000,那通常轉正後給10000,最多能給12000,試用期打8折。這個時候想要再高,就要看求職者本領耐不耐打,而且談判能力咋樣,如果底氣不足能力一般的自然要不到更高的工資。
總的來說,招聘網站上寫的工資區間只是一個參考,如果不是虛假招聘,該崗位也不是靠加班提成績效堆起來的高工資的話,那就是真實的薪資區間。具體能給多少,還要看你的個人本事,和公司的一個薪酬制度而定,建議以面試談判的最終薪資為准。
網路招聘有誠實的也有忽悠人的,這個得分招聘者對待招人這方面的態度。
舉個真實的例子,我有一位朋友就是在某平台上看到一則招聘信息,招聘信息上寫的薪資待遇5000~8000,但當他真正到這家公司去應聘的時候才知道這就是一個坑。
想要拿到5000以上的月薪,要算上加班費用才行,不然最多隻能拿到三千左右,也就是說與實際招聘信息相差兩千左右。這種情況不止一次,還有很多類似的發生,因為大部分用人單位為了招到人,通常都會將實際的薪資待遇標准得很高,太低了沒有吸引力,沒有吸引力自然招不進來人。當應聘者去應聘時,他們會說,能拿到這么好的薪資,但這是由很多部分組成。比如全勤 提成 獎金 業績 工齡 其它 薪資收入。
至於這種標價這么高的互聯網公司,誠實的可能會有人能拿到這待遇,不誠實的這就是一個餅,很少有人能吃到。至於怎麼區分,可以在實際應聘的過程中了解一下薪資待遇的組成部分,這樣對自己的選擇更有利,也更為妥當噢。
H. 招聘信息上月薪8000-12000,面試時,期望薪資報多少合適
在面試的時候希望的薪資報大概1萬元左右就會非常合適,這樣面試官也不會有太大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