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能減輕多少稅負壓力
❶ 如何合法的減少企業的稅負
如何合法地減少企業的稅負?
企業一直都比較關注的問題就是稅收問題,也是值得重視的問題,到目前為止企業稅負壓力大的問題仍然存在,國家也極其重視,出台了一些普惠性政策,對緩解企業稅負壓力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仍然有企業被稅負壓力壓得喘不過氣來。
在這里想分享一些地方性的稅收優惠政策,可以讓企業在享受到法定的稅收優惠政策之上疊加享受到區域性稅收優惠政策,雙重節稅力度更大,對企業的發展更有利。
地方做招商引資吸引企業入駐到園區,當地的經濟發展有保障,對企業來說自身的節稅目的也達到了,雙方都得到了自己想要得到的。
有限公司的組織形式,注冊地在園區,納稅在當地,一般來說貿易企業、服務企業等入駐企業比較多,解決的是企業的增值稅的問題,對於大部分的貿易企業來說進項票不足的問題是很多的,不能買票解決問題,就只有通過稅務籌劃在園區享受稅收優惠政策達到節稅的目的。
有限公司稅收優惠政策:
地方增值稅留存50%,所得稅留存40%;
獎勵扶持比例給到企業70%-85%;
周期按月返還,非常及時!
核定徵收:
解決服務行業利潤高的問題是很靠譜的,核定行業利潤率10%,核定後綜合稅率低,綜合稅率不高於3%。
通過與財稅大風車合作,可以免注冊、方便快捷地享受到當地新的稅收優惠政策。希望我的答案能夠幫助到您,望採納!
❷ 如何合理避稅,目前稅收的最新優惠政策是什麼
稅收優惠政策是指根據相關稅法對某些納稅人和征稅對象給予的獎勵扶持政策和一種特殊的照顧。對於納稅人免徵全部或部分稅款,或者按照其繳納稅款的一定比例給予返還等,從而減輕企業的稅收壓力。稅收優惠政策是國家利用稅收調節經濟的具體手段,國家通過稅收優惠政策、可以扶持某些特殊地區、產業、企業和產品的發展,促進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社會經濟的協調發展。
有限公司財政獎勵:
進入園區後可以享受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地方留存的90%返還獎勵
年納稅額100萬以下,支持75%
年納稅額100萬以上300萬(含300萬元)以下的,支持80%
年納稅額300萬以上,支持85%
超級納稅大戶、可一事一議
對於入住園區的企業,園區也可以提供以下支持政策。
提供記賬代辦、稅務申報服務
免費提供注冊地址,免費代辦工商,協助辦理稅務、銀行開戶等公司注冊手續。
❸ 2021年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政策
很多老闆都想要降低自身的稅負,特別是一些高利潤、大型的企業,自身的稅負也比較高,25%的企業所得稅以及20%的分紅稅,企業所得稅還有稅收優惠政策,20%的個人所得稅(股息、紅利)很難通過稅收優惠政策降稅。也正因為此,大多數行業都有了稅收籌劃的意識,比較常見的就是利用稅收優惠政策來減輕自身稅收壓力。
很多人覺得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是理所應當的事,說我現在的公司也享受了稅收優惠政策,但是小編說的這個稅收優惠政策,和大家所想的稅收優惠政策不一樣,小編所說的稅收優惠政策是在總部經濟園區招商,可以是新注冊有限公司、或者分公司、或者辦理個人獨資企業享受核定徵收等,都可以
那如何享受稅收優惠政策,才能減輕公司的稅負呢?
①、企業缺少進項,增值稅高
想要解決增值稅壓力,可以選擇有限公司稅收獎勵扶持政策,通過在總部經濟園區成立一家有限公司,正常經營承接業務,在園區納稅享受地方留存的稅收獎勵,各個地區的獎勵比例不一樣,有些地區是以地方留存部分的30%~70%獎勵給企業,有些地方是以地方留存部分的50%-80%獎勵給企業。不同園區獎勵比例不一樣。
【案例】假設某企業(增值稅一般納稅人)的增值稅繳納了400萬,企業所得稅繳納了100萬,那麼可以得到的獎勵為:
增值稅:400*50%*80%=160萬(增值稅地方留存50%)
企業所得稅:100萬*40%*80%=32萬(所得稅地方留存40%)
那麼算下來,增值稅和所得稅一共就可以獎勵192萬給企業,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壓力一並解決,且一般納稅人可以開具13%、9%、6%的專票,可以滿足大多數合作方的開票要求。
②、企業缺少成本,企業所得稅高
可以利用個人獨資企業核定徵收來解決缺少成本票的部分,通過在園區注冊一家個人獨資企業,享受核定徵收,將缺少成本部分以業務分包的形式到園區的個人獨資企業,由個人獨資企業承接業務開票納稅。
個人獨資企業繳納的個人經營所得稅享受核定,現代服務業是核定的10%應稅所得率,再對照五級累進制計算出個人所得稅的范圍為0.5%-2.19%之間,加上增值稅和附加稅,綜合稅負為1.56%-3.25%之間(具體稅率根據開票額而定),完稅後的剩餘資金可以直接提取到法人私卡上自由支配,不需要再繳納20%個人所得稅(股息、紅利)。
【案例】假如XX技術服務中心在2021年收入400萬,那麼他應該繳納的稅金為:
增值稅:400/1.01*1%=3.96(萬元)
附加稅:3.96*6%=0.24(萬元)
個人經營所得稅:400/1.01*10%*30%-4.05=7.83(萬元)
❹ 減稅,企業負擔減了多少
生產經營成本持續攀升,是當前眾多企業經營困難的重要原因。大刀闊斧降低成本,增強優質企業競爭力,對於增加有效供給、提升經濟活力具有關鍵性意義。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降成本列為今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之一。企業成本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多方施策,打出「組合拳」,打好殲滅戰。能否加大減稅力度把企業負擔降下來?企業融資利率能不能再低點?非稅收入為何居高不下?如何有效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從本期開始,我們緊扣這些企業成本「痛點」,推出「企業成本怎麼降」系列報道,深入企業了解經營情況,分析企業成本構成,探尋企業成本高居的症結,並請業內人士和專家出謀劃策。
減稅呼聲為啥最高?
廠房、保險、利息等重要成本無法抵扣稅款,預計營改增全面推開可新增近4000億元減稅
「現在網購增長勢頭很快,物流市場需求旺盛,企業收入每年增長都在20%以上,但高成本、高稅負限制了利潤增長,一定程度上束縛了企業發展。」伊藤忠(中國)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財務經理陳蓉說。
陳蓉給記者算了一筆賬,2015年企業收入3.7億元,但經營成本高達2.3億元,其中不動產租賃成本佔17%,保險成本佔1%,實際繳納增值稅達到1256萬元。「如果不動產、保險業能納入營改增,企業的這些成本就可以抵扣進項稅額,即使按執行最低6%的稅率計算,也可增加250萬元稅款抵扣,降幅近20%,如此一來,企業的增值稅稅負降為2.7%,下降0.7個百分點,減稅效果十分明顯。」
去年以來,伴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我國實體經濟普遍出現成本上升、利潤下滑。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前11個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同比下降1.9%,每百元主營業務中的成本高達85.97元,利潤率僅為5.57%。
工信部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發布的《2015年企業負擔調查[KEY_14]報告》顯示,受經濟下行壓力影響,企業對各種負擔和經營困難的主觀感受增強,人工成本攀升、融資難融資貴、稅費負擔偏重等是企業反映較突出的問題。而在減輕企業負擔措施的調查中,對國家出台「稅收減免」政策的呼聲最高,反映此訴求的企業比例達到80%。
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次將減稅作為降低企業成本的重要措施進行了部署。專家普遍預計,今年減稅力度將加大,而營改增作為結構性減稅的重要手段,將是今年減稅重頭戲,也將是減稅力度最大的改革政策。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日前表示,今年要將建築業、房地產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納入試點范圍,實現營改增的全面推開。
「營改增的目的主要是消除貨物和勞務分別徵收增值稅與營業稅所產生的重復征稅問題。」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院長胡怡建介紹,實行營改增可以實現由「道道徵收、全額征稅」向「環環抵扣、增值征稅」的轉變,創造更加公平的稅制環境,更好地適應社會分工細化和市場經濟的要求。
自2012年開始,我國陸續在一些重要行業推行營改增,到2015年上半年,營改增已推行至全國除建築、房地產、金融、生活服務業以外的所有行業。從數量看,全國納入「營改增」試點的納稅人共計509萬戶,而建築等上述四大行業改革將涉及近1000萬戶納稅人,改革力度和減稅規模將超過以往。
從以往經驗看,營改增每推進到一個重要行業,都會帶來減稅規模的大幅增加。截至2015年上半年,營改增已累計減稅4848億元,其中2012年減426億元,2013年減1402億元,2014年減1918億元,2015年上半年減1102億元。即將推行營改增的建築、房地產和金融三個行業與大部分產業關系密切,很多企業都會有廠房、金融方面的成本支出,營改增全面推開後,這些行業的增值稅發票將給大部分企業增加進項抵扣額。
「營改增一旦全面推開,目前已納入營改增的行業受益更多,企業的成本將進一步下降。」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大中華區間接稅主管合夥人梁因樂舉例說,在建築與房地產行業納入營改增前,生產企業購買廠房無法進行增值稅進項稅抵扣,房價中的營業稅需要計入成本。一旦建築與房地產行業納入營改增,購買廠房可以獲得增值稅專用發票用於進項稅抵扣,房價中不再含有營業稅,而包含的增值稅無需計入企業成本。
「根據目前情況推算,如果四大新增行業營改增減稅幅度與已實施行業一致,全面擴圍將新增減稅近4000億元,營改增今年合計減稅將達6000億元。當然,具體減稅額度還是取決於減稅方案。」胡怡建說。
製造業稅負能否再降?
如果稅率能夠降低,企業將有更多資金用於設備更新換代。適用17%增值稅率的製造業應逐步向11%的行業靠攏
營改增全面推開後,我國將徹底告別營業稅,增值稅成為我國最大稅種,而增值稅稅率也將出現6%、11%、13%、17%幾檔並存的情況,此外還存在小規模納稅人3%的簡易徵收率。
「簡並稅率將成為下一步的改革方向,現在製造業稅率是最高的17%,因此,在營改增的基礎上,製造業增值稅率仍有進一步下調空間。」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主任楊志勇說,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研究降低製造業增值稅稅率,這是將稅制改革與製造業減負統籌考慮。因此,降低製造業增值稅稅率,不宜理解為只是對製造業減稅,而應理解為增值稅制的優化,既有解決製造業的增值稅基本稅率偏高的需要,也有增值稅稅率簡並的要求。適用17%稅率的行業,應該逐步向適用11%的行業靠攏。
山東濟南世紀創新水泥公司是一家現代化水泥製造企業,隨著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持續下滑,水泥行業面臨巨大壓力,公司利潤逐年下滑:2013年5258萬元,2014年2840萬元,2015年截至11月份虧損421萬元。成本高企、產能過剩、環境污染成為行業面臨的三座大山,公司多次希望通過更新設備、產業升級等方式提高效益,卻苦於沒有資金。
「降低稅負,減少支出,可以使企業有更多的資金完成對產能的置換、對設備的更新,達到最終的綠色、高效生產。」該公司財務部門主管會計吳松降告訴記者,企業先後利用購進設備抵免企業所得稅等方式推動產能置換,淘汰現有的2台水泥磨,置換後產能從35萬噸提高至270萬噸,由於採用全數字變頻裝置對風機進行調速,節省電能大約25%—30%左右。「如果製造業增值稅率能夠降低,企業將有更多資金用於設備更新換代。」
我國傳統製造業正普遍遭遇成本上升、需求下降的困境,到2015年11月,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已連續45個月同比負增長,而從2003年至2013年,我國製造業平均工資增長3倍。此外,製造業還面臨產業升級、節能環保等方面的成本壓力。
目前,我國製造業增值稅基本稅率17%,糧、油、水、氣、煤等生活必需品適用13%低稅率,「實際上,由於我國增值稅還未全面推行,不動產等成本還未納入抵扣范圍,所以實際負擔率要高於名義稅率。」胡怡建表示,在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的情況下,適當降低製造業增值稅稅率,能夠為企業提供寶貴資金,用於提高生產效率,這對於實施製造業強國戰略和實現「中國製造2025」目標都有重要意義。
「增值稅為價外費用,理論上講,稅率的變動對企業利潤無影響,但在企業經營中,實際銷售價格一般以含稅價談判和簽訂合同,銷貨款項和資金也包含稅金,對企業利潤影響還是很大的。」湖北東林服裝有限公司法人代表翟向東告訴記者。
如何支持供給側改革?
政府收入讓路企業減負,增加赤字彌補財政「缺口」
「過去,積極的財政政策更多體現在財政補貼和政府投資等方面,今後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則更多要依託於減稅政策。」胡怡建說,在供給側方面,稅收是影響供給成本的重要變數,通過減稅來降低生產成本、擴大供給,既可以刺激經濟增長,又可以減輕價格上漲壓力,促進經濟穩定增長。
胡怡建說,針對我國當前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准、微觀政策要活等政策目標,應當將稅收政策重點由需求轉向供給,主要通過以營改增為主體的結構性減稅政策導向,更好地發揮減稅應有的作用。伴隨近年來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和減稅政策的推行,我國財政收入增幅下降,不少人擔心,是否還有空間繼續加大減稅力度?財政收入又該如何保證?
「繼續減稅,是實施更有力度積極財政政策的需要,只要選擇得當,不會影響財政的健康穩定。」楊志勇說,在新形勢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階段性提高財政赤字率有很大必要,財政支出存在剛性,有許多支出是不能削減的,提高財政赤字率可以為減稅提供更大空間。考慮到經濟仍將維持一定增速,財政收入也會相應增加,從而釋放出更多減稅空間,5000億元左右的減稅空間應該是可以承受的。
掃下方二維碼,輕松關注曼德企服
❺ 2022年最新稅收優惠政策
2022年最新稅收優惠政策如下:
1、對於小微企業來說,2022年稅收優惠政策是十分利好的,對於其年應納稅所得額小於100萬元的部分,按照2.5%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若年應納稅所得額在100萬元至300萬元的部分,則按照10%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
2、2022年明確,全年一次性獲得的獎金還是實施按月單獨計稅,而不是並入黨員工資薪金所得的稅收優惠政策延續執行到2023年底。這對於工薪階層來說能減輕個人稅負壓力;
3、2022年最新稅收優惠政策對於增值稅來說,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優惠:
(1)加計抵減政策,對於生產性行業以及生活性服務行業的加計抵減政策目前是延續執行的;
(2)對於小規模納稅人,若季度銷售額沒有超過45萬元,或者月度沒有超過15萬元,是可以享受免徵增值稅的稅收優惠政策;同時,增值稅由3%按照1%徵收的稅收優惠政策目前也延續執行中。具體延續時間以後續通知文件為准。
《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❻ 如何降低企業稅負壓力
今年是我國過經濟復甦最重要的一年,受疫情的影響,很多企業都面臨破產,很難繼續經營下去,也是很多企業非常難的一年,在全國經濟都不景氣的情況下,想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我國經濟恢復起來,我國出台了很多稅收優惠政策,來降低企業的綜合稅負,使企業能更好的生存下去,比如像小規模納稅人增值稅起征點由原來的10萬/月提高到15萬/月,這對於很多小微企業來說能很好的生存下來,還有很多高新技術企業政策、西部大開發政策,都是國家層面的政策。面對疫情的影響,除了國家層面會出台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來幫助企業擴大再生產,很多地方政府也會出台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來縮短貧富差距,幫助地方經濟發展。
(個人獨資企業適用於企業利潤虛高,成本票欠缺,解決企業所得稅、分紅稅以及個人所得稅問題)
上述兩種政策都能降低企業稅負壓力,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的實際需要選擇適合自身的政策,兩種政策企業都是綜合使用,這樣稅負壓力能將待最低。
❼ 如何緩解企業稅收壓力
現在企業的稅負壓力都比較重,那麼企業該如何緩解稅收壓力?
現在很多企業除了充分利用一些國家性的稅收優惠政策
還有提前為企業做好稅務籌劃,為公司配備專業的財務人員
還可以享受地方性的稅收優惠政策
來降低企業的稅負壓力
地方性的稅收優惠政策是地方政府為了招商引資
不需要企業實體入駐,是注冊式辦公
給予企業針對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的財政獎勵扶持
增值稅:獎勵地方留存(50%)的70%-90%
企業所得稅:獎勵地方留存(40%)的70%-90%
企業當月納稅,獎勵次月到賬
納稅大戶,可以一事一議
❽ 國家稅收優惠政策是什麼
法律分析:1. 增值稅今年是由3%降至1%進行徵收(到2021年12.30)2. 增值稅月度15萬,季度45萬,年底180萬的增值稅普通發票是免徵(到2022年12.30)。3. 享受到2的條件後,增值稅附加也就免徵了。4. 增值稅附加費減半徵收,印花稅免徵。5. 個人生產經營所得稅的應稅所得額在100萬內按照5%減半政策,100萬-300萬按照10%徵收。6. 個體戶與個人獨資企業的個稅還可以核定徵收納稅。7、定期定額核定個稅0.6%,增值稅1%,綜合的稅負1.7%,直接由稅務直接出具的核定徵收政策,開取100萬的發票,稅收成本僅為1.7萬就完稅了。可以有效的減輕個人與公司的稅負壓力。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規范稅收徵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徵收的各種稅收的徵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
❾ 我國個體工商戶稅收負擔逐年下降,超八成無需繳稅,體現在哪些方面
“黑天鵝”疫情從天而降,對我國民生經濟產生嚴重影響,很多企業被迫裁員。為了推動大家就業,國家鼓勵民眾自主創業,對個體工商戶實行稅收減免政策,甚至超過八成的個體工商戶都不需要繳納稅收,主要體現在國家對個體工傷戶降低應稅銷售收入增值稅繳納,從百分之三降到百分之一;其次國家對個體工商戶階段性免徵社保費用,後期推出社保緩交政策,職工可以正常享受社保待遇政策。最後國家增加力度,允許個體工商戶延緩繳納當年個人所得稅和社保費,個體工商戶月銷售額提高到15萬元,應納稅所得額不超過100萬元的部分,再減半徵收個人所得稅。
綜述:稅收是國家金融儲備的重要手段,是保證民生的基礎,在苦難的時候,關乎我們每一個人的利益,因此我倡議大家在自身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之下,應該積極地繳納稅款。納稅是我們每個公民的義務,也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❿ 科技行業如何減輕稅收負擔
科技行業如何減輕稅收負擔?
信息科技公司可以在特定情況下疊加享受法定的稅收優惠政策。因為信息科技行業屬於高精密行業,屬於高新技術行業的范疇,需要從業人員擁有較強的創新能力和技巧。這類企業需要前期投入的成本比較高,准備的時間也比較長,前期的收益不明顯,但是會出現成本無法抵扣的問題。
那信息科技企業應該如何做好稅務籌劃方案的設計呢?
我國的經濟在高速發展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興起時,科技行業就獲得了更加廣闊的市場和創新空間。因此在面臨企業的稅務壓力時,想要解決企業的稅務問題,可以有以下方法:
一、申請「高新技術企業」,可以減少10%的企業所得稅(非高新技術企業需要承擔25%的企業所得稅),並且研發費用可以按175%進行企業所得稅的稅前扣除;
二、企業在有稅收優惠的稅收窪地成立新公司(一般納稅人),新公司承接部分原公司業務後在園區納稅,納稅大於50萬,即可享受園區一定比例的獎勵,獎勵稅種為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
具體比例如下:
增值稅:地方留存50%,園區返還地方留存的75%-85%;
企業所得稅:地方留存40%,園區返還地方留存的75%-85%;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幫助!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