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語文上冊多少單元
『壹』 蘇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共有幾個單元
蘇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
漢語拼音
第一單元
1 a o e
2 i u ǖ
◎ 認一認1
認一認1:人 口 手 足 舌 牙 耳 目 金 木 水 火 山 石 田 土
第二單元
3 b p m f
4 d t n l
5 g k h
6 j q x
◎ 認一認2 [5]
第三單元
7 z c s
8 zh ch sh r
9 y w
◎ 認一認3
第四單元
10 ai ei ui
11 ao ou iu
12 ie ǖe er
◎ 認一認4
第五單元
13 an en in
14 un ǖn
15 ang eng ing ong
◎ 認一認5
fùxí(復習)
識字部分
1 識字1
2 識字2
3 識字3
◎ 練習1
課文部分
第二單元
1 人有兩個寶
2 升國旗
3 江南
4 我叫「神舟號」
◎ 練習2
第三單元
5 家
6 東方明珠
7 秋姑娘的信
8 看菊花
◎ 練習3
第四單元
識字4
識字5
識字6
◎ 練習4
第五單元
9 大海睡了
10 冰花
11 北風和小魚
◎ 練習5
第六單元
12 懷素寫字
13 小河與青草
◎ 練習6
『貳』 蘇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共有幾個單元
蘇教版一年級語文上冊
漢語拼音
第一單元
1 a o e
2 i u ǖ
◎ 認一認1
認一認1:人 口 手 足 舌 牙 耳 目 金 木 水 火 山 石 田 土
第二單元
3 b p m f
4 d t n l
5 g k h
6 j q x
◎ 認一認2 [5]
第三單元
7 z c s
8 zh ch sh r
9 y w
◎ 認一認3
第四單元
10 ai ei ui
11 ao ou iu
12 ie ǖe er
◎ 認一認4
第五單元
13 an en in
14 un ǖn
15 ang eng ing ong
◎ 認一認5
fùxí(復習)
識字部分
1 識字1
2 識字2
3 識字3
◎ 練習1
課文部分
第二單元
1 人有兩個寶
2 升國旗
3 江南
4 我叫「神舟號」
◎ 練習2
第三單元
5 家
6 東方明珠
7 秋姑娘的信
8 看菊花
◎ 練習3
第四單元
識字4
識字5
識字6
◎ 練習4
第五單元
9 大海睡了
10 冰花
11 北風和小魚
◎ 練習5
第六單元
12 懷素寫字
13 小河與青草
◎ 練習6
『叄』 一年級上冊語文書內容是什麼
《語文一年級上冊》教科書按照主題單元編排學習內容,在「我上學了」之後,安排了2 個識字單元、2 個漢語拼音單元和4個課文單元,每個單元的學習內容各有側重。
教科書的開篇,從學生視角出發,以「我上學了」為主題,採用參與式和體驗式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安排「我是中國人」「我是小學生」和「我愛學語文」3個活動板塊,引導學生順利進行角色轉換和身份認同,初步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一年級上冊的語文書有如下:
1、找春天
2、古詩兩首
3、筍芽兒
4、小鹿的玫瑰花
5、泉水
6、叔叔,你在哪裡
7、我不是最弱小的
8、卡羅爾和她的小貓
9、日月潭
10、葡萄溝
11、難忘的潑水節
12、北京亮起來了
13、動手做做看
14、郵票齒孔的故事
15、畫風
16、充氣雨衣
17、古詩兩首
『肆』 一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到第幾頁
16頁。
1、一年級語文第一單元共有五課分別是《天地人》、《金木水火土》、《日耳目》、《日月水火》、《對韻歌》。
2、《天地人》本課主要考察孩子對「你、我、他」人稱代詞的認識,包括單人旁「他」女字旁「她」的第三人稱性別關系。
『伍』 人教版一年級上冊語文有幾個單元
一共有六個單元
『陸』 一年級上冊語文書內容有哪些
我上學了。
我是中國人。
我是小學生。
我愛學語文。
《語文一年級上冊》教科書按照主題單元編排學習內容,在「我上學了」之後,安排了2 個識字單元、2 個漢語拼音單元和4個課文單元,每個單元的學習內容各有側重。
簡介
重視打好識字寫字基礎,結合識字,學習常用偏旁;結合寫字,學習基本筆畫和筆順。集中編排了2個識字單元,滲透漢字文化,體現漢字規律,著力於激發識字興趣,指導識字方法,培養識字能力。寫字的編排體現書寫規律,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降低初入學的學習難度。
『柒』 部編本」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課文編寫特點及教學建議
「部編本」一年級上冊語文教材共有八個單元,分識字、漢語拼音、課文三個板塊編排,其中識字兩個單元,漢語拼音兩個單元,課文四個單元,寫字和口語交際貫穿在這三個板塊之中。「部編本」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課文編寫中有哪些特點?如何針對課文的編寫特點進行有效的教學?
1
減少課文數量,加強課外閱讀
「部編本」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課文編寫的一個明顯的變化,就是課文的數量減少了。原人教版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課文共有20篇,現「部編本」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課文只有14篇,但是在每個單元的「語文園地」中增加了「和大人一起讀」欄目,在第一單元中增加了「快樂讀書吧」欄目,閱讀教學的內容變得更加豐富而有效。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201 1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准》)在「學段目標與內容」中給出了第一、二、三學段課外閱讀總量分別不少於5萬字、40萬字、100萬字的具體要求,在「教學建議」中又提出了「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的實施意見。語文學習三分得益於課內,七分得益於課外。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僅靠讀一本語文教材是遠遠不夠的,必須要大力開展課外閱讀。「部編本」語文教材減少課文數量、增加「和大人一起讀」和「快樂讀書吧」欄目,目的就是要把課外閱讀納入語文教材,增強教師、學生、家長開展課外閱讀的意識,把課外閱讀落到實處,努力建構一個由教讀、自讀、課外閱讀三位一體的大語文課程體系,並通過師生共讀、親子閱讀等活 展動推進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組織好「和大人一起讀」「快樂讀書吧」等新欄目的教學,避免課外閱讀流於形式,這在「部編本」語文教材使用中顯得尤為重要。
「和大人一起讀」在一年級上冊教材中共安排了八次,編排在每個單元的「語文園地」之中。如何開展「和大人一起讀」活動?首先,要落實「和大人一起讀」中「讀」的內容,可以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小兔子乖乖》《剪窗花》等兒歌、童謠、兒童詩、兒童故事,還可以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學情,採用「1+X」的方式,用一篇帶多篇,適當拓展課外閱讀材料。其次,要明確「和大人一起讀」中「大人」的概念,可以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外公外婆、老師、鄰居的大哥哥大姐姐等,泛指一切可以指導學生閱讀的人。再次,要把握「和大人一起讀」中「一起讀」的方式,可以是學生讀給大人聽,也可以是大人讀給學生聽,還可以是大人和學生共同讀。建議教師在課堂上和學生一起讀教材中的內容,教給學生朗讀、誦讀、對讀、表演讀等各種「一起讀」的 的方法,鼓勵學生在課外用教師教的方法「和大人一起讀」。當然,「和大人一起讀」欄目也可以和課文教學進行整合。如教學課文《秋天》之後,可以指導學生閱讀本單元「和大人一起讀」中的閱讀材料《小松鼠找花生》,體現課內課外閱讀的有機結合。
「快樂讀書吧」編排在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目的是通過此欄目學習,拉開本學期課外閱讀的序幕。一年級上冊「快樂讀書吧」中,呈現了「和爸爸媽媽一起讀故事書」「和同學們一起講故事」「周末在書店裡看圖畫書」「學了拼音可以讀更多的書」四幅插圖,很好地體現了「讀書真快樂」的閱讀主題。建議教師教學時,可以指導學生仔細觀察教材中的四幅圖,交流課外讀過的書,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並和學生一起討論本學期的讀書計劃:讀書的內容,可以是故事書,可以是圖畫書,也可以是課文拓展類的書,如學習課文《青蛙寫詩》後引導學生讀作者張秋生寫的童書;圖書的來源,可以是學校圖書室里的書,也可以動員學生買一本書來進行圖書漂流活動;讀書的時間,可以每個月開展一次班級讀書會,也可以和教材中的「和大人一起讀」欄目進行適當整合;讀書的成果,可以通過講故事、朗讀等比賽活動方式進行展示,也可以通過「讀書存摺」等檔案記錄方式進行呈現。總之,「快樂讀書吧」一定要讓學生真正讀起書來,把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放在首位。
2
更新課文內容,關注兒童生活
翻閱「部編本」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的課文目錄,就會發現課文的內容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一年級上冊14篇課文中,保留了原人教版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的《小小的船》《四季》《影子》《比尾巴》《雨點兒》《雪地里的小畫家》六篇課文,把原人教版語文教材一年級下冊課文《烏鴉喝水》提前到現「部編本」的一年級上冊,新增加了《秋天》《江南》《青蛙寫詩》《明天要遠足》《大還是小》《項鏈》《小蝸牛》七篇課文,新選課文佔全冊課文的50%。
從新選課文的內容來看,「部編本」語文教材很好地體現了《課程標准》在「教材編寫建議」中強調的「教材應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適應學生的認知水平,密切聯系學生的經驗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精神」的要求。比如,用漢樂府《江南》替代了原人教版語文教材中的古詩《靜夜思》。從教材試用的情況看,《江南》一詩中簡潔明快的語言、迴旋反復的音調、清新優美的意境,更受學生喜歡。特別是第七單元中的三篇課文都是新選課文,《明天要遠足》寫出了孩子們遠足前一晚上睡不著覺的激動期待之情,《大還是小》寫出了一個渴望長大的孩子的真實想法,《項鏈》寫出了孩子們在沙灘上嬉戲遊玩的快樂場景,它們的時代性、生活性非常強,既體現了教材選文「以生為本」的編寫思想,又體現了從課 原文閱讀向學生生活延伸的教學理念。
在教材使用和課堂教學時,建議教師把課文閱讀和學生生活有機結合起來。
首先,在讀課文學字詞中聯系學生生活。識字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部編本」一年級上冊要求識字300個,其中課文中識字147個。在閱讀中識字、在識字中閱讀是低年級課文教學的重要策略。識字的方法有很多,結合生活識字是重要的識字方法。如教學《秋天》一課中的生字「秋」時,我們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說說秋天的景色,結合高粱紅了、莊稼豐收等生活場景,更加形象而有意義地識記「秋」字。
其次,在課文內容理解中聯系學生生活。「部編本」語文教材很多課文後面的練習已經提示了閱讀理解和學生生活有機結合的要求,如《明天要遠足》的課後練習是「你有過這樣的心情嗎?和同學說一說」,《大還是小》的課後練習是「你什麼時覺得自己很大?什麼時候覺得自己很小?」等。教師在教學時一定要充分用好這些課後練習,在課文閱讀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聯系自己的生活進行交流,促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3
改進課後練習,聚焦語文要素
與原人教版語文教材相比,現「部編本」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的課後練習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練習的要求變得更加明確,語文的實踐性、語用性更強。原人教版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課文後面的識字、寫字、朗讀三項基本練習,沒有具體的指導要求,現「部編本」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課文後面的練習,明確提出了具體的指導要求。如《秋天》一課,識字中除了呈現要求認讀的「秋、氣、了、樹、葉」等10個生字外,還在生字上面提示了本課重點學習的偏旁——木字旁、口字旁、人字頭;寫字中除了呈現要求書的「了、子」等4個漢字外,還在「了」字的左邊提示了本課重點學習的筆畫——橫撇;朗讀中除了要求「朗讀課文」外,還提示了本課朗讀指導的重點——注意「一」的不同讀音。
這次「部編本」語文教材的編寫是採用雙線組織單元結構的方式,一條是「內容主題」線,但不像原人教版語文教材那樣每個單元都有一個鮮明的人文主題,內容主題相對來說比較寬泛;另一條是「語文要素」線,就是將「語文素養」的各種因素分成若干個「點」(包括基本的語文知識、必需的語文能力、適當的學習策略和學習習慣,以及寫作、口語訓練),由淺入深,由易及難,分布在各單元的課文導語或課後練習之中,並有梯度地螺旋上升。這樣編寫教材的最大好處是體現了《課程標准》提出的「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的學科性質,突顯語言文字的學習運用,便於一線教師把握課文教學目標,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
教師在解讀「部編本」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時,要從「人文主題」的思維中走出來,抓住課文後面的練習認真研究課文教學中的「語文要素」。
首先,要把握好同一篇課文在現「部編本」語文教材和原人教版語文教材中教學要求的區別。如《小小的船》一課,原人教版語文教材中的課後練習的要求是「我會說:彎彎的月亮像____。藍藍的天空像_____」,現「部編本」語文教材中課後練習的要求是「讀一讀,照樣子說一說:船(小小的船)、月兒(彎彎的月兒)」,這樣的練習設計更加符合《課程標准》第一學段閱讀教學「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的目標。再如《比尾巴》一課,原人教版語文教材中課後練習的要求是「你喜歡哪個季節?為什麼?把你喜歡的季節畫一畫」,現「部編本」語文教材中課後練習的要求是「你喜歡哪個季節?仿照課文說一樣說」,這樣的練習設計更好地體現了《課程標准》提出的「語文課程致力於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的要求。
其次,要把握好同一目標在不同課文中呈現出的循序漸進的教學要求。如朗讀課文,這是低年級閱讀教學的重要目標,在原人教版語文教材的課後練習中都是千篇一律的「朗讀課文」四個字,看不出教學層次的變化。現「部編本」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將「朗讀課文」這個要求細化成三個教學層次:第1課《秋天》的課後練習要求是「朗讀課文,注意『一』的不同讀音」,第5課《影子》的課後練習要求是「朗讀課文,讀准字音」,第8課《雨點兒》的課後練習要求是「讀下面的句子,注意讀好停頓」「分角色朗讀課文」。這些要求很好地體現了從「讀准字音」到「讀好停頓」再到「角色朗讀」的教學梯度。
再次,要在課文教學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基本的閱讀能力。「部編本」語文教材一年級上冊的課後練習,非常重視學生在課文閱讀中提取信息能力的培養。如《青蛙寫詩》的課後練習「說一說青蛙寫詩的時候誰來幫忙了」,《項鏈》的課後練習「說一說,大海的項鏈是什麼」,《雪地里的小畫家》的課後練習「雪地里來了哪些小畫家?他們畫了什麼」,《烏鴉喝水》的課後練習「說一說烏鴉是用什麼方法喝著水的」,從提取單個信息到提取多個信息, 從提取明顯的信息到提取隱含的信息,從直接提取信息解釋到靈活選擇信息解釋,要求逐步提高。教師在課文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些課後練習,培養學生帶著問題讀課文、根據問題在文中圈畫關鍵詞句等習慣,培養學生提取信息、簡單推論的分析能力,為後續發展學生在閱讀中整體感知、形成解釋、作出評價、解決問題等能力打好扎實的基礎。
4
美化課文插圖,提升教育價值
「部編本」語文教材與原人教版語文教材相比,從原來的小開本變成了大開本,大課本、大漢字、大插圖,顯得特別大氣優雅。「部編本」語文教材中的課文插圖也有了很大的變化,如《江南》等很多課文的插圖,用的都是中國傳統水墨畫的風格,飽含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讓入耳目一新。
《課程標准》指出:「語文教師應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插圖是小學語文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科書編者根據課文內容精心安排並繪制的,對幫助學生學習字詞理解課文、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等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是極其重要的課程資源。這次「部編本」語文教材中的插圖,不僅增加了中國傳統文化元素,還增添了兒童的情趣,如《小小的船》和《四季》的課文插圖中隱藏著帶有笑臉的星星、荷葉等細節,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課文的興趣。特別是第14課《小蝸牛》沒有全文注音,和第1至13課不一樣,課文中只有個別難讀的字注音。為了幫助學生閱讀,這篇課文採用了連環畫式的插圖繪制方式,積極引導學生通過圖文對照的方式進行猜字讀文,鼓勵學生自主閱讀。
因此,在使用「部編本」語文教材時,教師一定要充分發掘課文插圖的教育價值。
首先,要善於運用課文插圖指導學生識字閱讀。如教學《小蝸牛》一課,根據本課是連環畫插圖的特點,可以先讓學生圖文對照讀課文,打亂課文中四幅插圖的順序,讓學生重新排列,整體把握課文的內容,明白課文主要寫的是小樹林里春夏秋冬的四季景色;接著讓學生圖文對照學課文,在欣賞每一個季節的美景時,在圖畫的幫助下猜讀不會認的字,如「蝸牛」的「蝸」、「發芽」的「芽」,「草莓」的「莓」等生字;最後圖文對照用課文,藉助圖,運用課文中學到的詞句,介紹自己最喜歡的一個季節的景色。
其次,要善於運用課文插圖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審美情趣。如教學《明天要遠足》一課,除了課文中說到的「那地方的海,真的像老師說的,那麼多顏色嗎」和「那地方的雲,真的像同學說的,那麼潔白柔軟嗎」之外,藉助課文第2幅插圖(高大的椰樹、金黃的沙灘、漂亮的貝殼……),引導學生看圖觀察,展開想像,還有哪些美景也會讓你睡不著?並進行說話練習:「那地方的_____,真的像___說的,那麼____嗎?」使學生在看圖觀察、語言實踐、移情體驗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美麗景色、體會主人公激動期待的心情。
《課程標准》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部編本」語文教材有很多創新之處,只有認真研讀教材,明確教科書編者的編寫意圖,才能用好新教材,探索新教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從而推進語文課程的改革。
輔導找欖悅軒16卡名思教育張老師一三二八六三一二八零九
『捌』 一年級上冊語文怎麼劃分的單元
其實他有七部分,第一部分是漢語拼音,而漢語拼音里還分為四個部分,二後面就是根據語文園地一,二,三,四,五,六來了,其中有兩個單元是識字部分,有四個單元是課文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