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3k的標准壓強是多少
1. 718k時標准大氣壓強為多少
95千帕左右, 718.33/760=0.945標准大氣壓,∴0.975*101.325=95.75kPa,
2. 標准大氣壓是多少
標准大氣壓被定義為101.325kPa,是壓強的單位,記作atm。
化學中曾一度將標准溫度和壓力(STP)定義為0°C(273.15K)及101.325kPa(1atm),但1982年起IUPAC將「標准壓力」重新定義為100kPa。
1標准大氣壓=760mm汞柱=76cm汞柱=1.01325×10^5Pa=10.336m水柱。
標准大氣壓值的規定,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經過幾次變化的。最初規定在攝氏溫度0℃、緯度45°、晴天時海平面上的大氣壓強為標准大氣壓,其值大約相當於760mm汞柱高。後來發現,在這個條件下的大氣壓強值並不穩定,它受風力、溫度等條件的影響而變化。於是就規定760mm汞柱高為標准大氣壓值。但是後來又發現760mm汞柱高的壓強值也是不穩定的,汞的密度大小受溫度的影響而發生變化;g值也隨緯度而變化。
為了確保標准大氣壓是一個定值,1954年第十屆國際計量大會決議聲明,規定標准大氣壓值為
1標准大氣壓=101325N/㎡
《教學參考資料》初中物理第一冊
標准大氣壓(QNE):是指在標准大氣條件下海平面的氣壓。其值為1013.2百帕(或760mm汞柱高或29.92英寸汞柱高)。
地球的周圍被厚厚的空氣包圍著,這些空氣被稱為大氣層[1]。空氣可以向水那樣自由的流動,同時它也受重力作用。因此空氣的內部向各個方向都有壓強,這個壓強被稱為大氣壓。1643年,義大利科學家托里拆利在一根80cm長的細玻璃管中注滿水銀倒置在盛有水銀的水槽中,發現玻璃管中的水銀大約下降了4cm後就不再下降了。這4cm的空間無空氣進入,是真空。托里拆利據此推斷大氣的壓強就等於水銀柱的長度。根據壓強公式科學家們准確地算出了大氣壓在標准狀態下為1.01×10^5Pa。1654年格里克在德國馬德堡作了著名的馬德堡半球實驗,這讓人們對大氣壓有了深刻的認識,但大氣壓到底有多大人們還不清楚。11年後大氣壓的變化跟高度有關。大氣壓是由大氣層受到重力作用而產生的,離地面越高的地方,大氣層就越薄,那裡的大氣壓就應該越小。不過,由於跟大氣層受到的重力有關的空氣密度隨高度變化不均勻,因此大氣壓隨高度減小也是不均勻的。
大氣壓的變化還跟天氣有關。在不同時間,同一地方的大氣壓並不完全相同。我們知道,水蒸氣的密度比空氣密度小,當空氣中含有較多水蒸氣時,空氣密度要變小,大氣壓也隨著降低。一般說來,陰雨天的大氣壓比晴天小,晴天發現大氣壓突然降低是將下雨的先兆;而連續下了幾天雨發現大氣壓變大,可以預計即將轉晴。另外,大氣壓的變化跟溫度也有關系。因氣溫升高時空氣密度變小,所以氣溫高時大氣壓比氣溫低時要小些
大氣壓不是固定不變的。為了比較大氣壓的大小,在1954年第十屆國際計量大會上,科學家對大氣壓規定了一個「標准」:在緯度45°的海平面上,當溫度為0℃時,760mm高水銀柱產生的壓強叫做標准大氣壓。既然是「標准」,在根據液體壓強公式計算時就要注意各物理量取值的准確性。從有關資料上查得:0℃時水銀的密度為13.595×103kg/m^3,緯度45°的海平面上的g值為9.80672N/kg。於是可得760mm高水銀柱產生的壓強為
P水銀=ρ水銀gh
=13.595×10^3kg/m^3×9.80672N/kg×0.76m
=1.01325×10^5Pa。
這就是1標准大氣壓的值,記為1atm。
國家標准GB1920-80標准大氣(30公里以下部分)規定:選取1976年美國標准大氣,其30公里以下部分作為我國國家標准,30公里以上部分可參考使用。標准重力加速度g=9.80665N/kg,海平面絕對溫度T=288.150K,海平面空氣密度ρ=1.2250kg/m^3。
在最近的科學工作中,為方便起見,有另外將1標准大氣壓定義為100kPa的,記為1bar。故現在提到標准大氣壓,也可以指100kPa。
3. 693k時,標准大氣壓是多少
693k時,是6.9個標准大氣壓。根據查詢相關資料信息,1個大氣壓是101.325kpa,693k是6.9個標准大氣壓。
4. 求大神解答
(1)標況下氣體的摩爾體積是22.4L現在壓強跟標況一致,則溫度跟摩爾體積成正比。(克拉柏龍方程推導而來)
標況下Vm=22.4L/mol;在673K,101000Pa時Vm=(673/273)*22.4=55.22
即673K時,1mol氣體的體積是55.22L
混合氣體體積為46/0.72=63.9 L
所以混合氣體的總物質的量=63.9/55.22=1.157mol
所以混合氣體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總質量:總物質的量=46/1.157=39.76
2)列個三段式,很容易就解出來了。
設轉化的A有ymol。
2A<====> xB + C
2 x 1
始 1mol 0 0
轉 y xy/2 y/2
平 1-y xy/2 y/2
平衡後A的體積分數為58.84%,可得方程:
(1-y)/1-y+xy/2+y/2 =0.5884 ①
1-y+xy/2+y/2 =1.157 ②
兩式聯立,解得x=2,y=0.32
因此A的轉化率為0.32mol/1mol=32%
①式是A的體積分數為58.84%獲得的一個等量關系
②式是第一問里算出來的,平衡後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為1.157mol
4)第一問里已經算出了,當前溫度壓強下,1mol氣體的體積是55.22L
根據質量守恆定律反應前A的質量也是46g,體積是55.22L
那密度就是46/55.22
然後跟混合後的那個0.72比一比就知道了
比值是1.157.是不是發現恰好就是反應後的氣體的物質的量。
如果你對阿伏伽德羅定律那章熟悉的話,直接就能看出來,不需要計算。不過我就不解釋了,說多了你反而接受不了,就按最常規的密度=質量÷體積去算吧。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有不懂的也可以追問。不過我建議你先回頭看看高一的書,就是有關氣體的體積,物質的量,那些章節。你的基礎很不穩。
5. 常規大氣壓強是多少KPa
常規大氣壓強是1.013×10^5Pa(帕斯卡)(約等於760毫米高水銀柱產生的壓強)。
這個值也被稱為標准大氣壓
擴展內容:
氣壓:
氣壓的國際單位制是帕斯卡(或簡稱帕,符號是Pa),泛指是氣體對某一點施加的流體靜力壓強,來源是大氣層中空氣的重力,即為單位面積上的大氣壓力。在一般氣象學中人們用千帕斯卡(KPa)、或使用百帕(hPa)作為單位。測量氣壓的儀器叫氣壓表。其它的常用單位分別是:巴(bar,1 bar=100,000帕)和厘米水銀柱(或稱厘米汞柱)。在海平面的平均氣壓約為101.325千帕斯卡(76厘米水銀柱),這個值也被稱為標准大氣壓。另外,在化學計算中,氣壓的國際單位是「atm」。一個標准大氣壓即是1 atm。1個標准大氣壓等於101325帕、1013.25百帕和1.01325巴,或者76厘米水銀柱。
氣壓的地區差別是氣象變化的直接原因之一。氣壓是天氣預報的一個重要的變數。
在地球上,其來源是大氣層中空氣的重力,一般正常的空氣壓力1 kgw/cm2。在高處之上的大氣層比較薄,那裡的空氣重力比低處要小,因此在高處的氣壓比在低處要低。比如在高山上氣壓比在海平面上要低。
人們使用氣壓指利用受壓氣體傳遞能量來作功,利用氣壓作動力,簡單的說就是使用壓縮空氣經由氣壓來作氣壓缸、氣壓馬達的動力來源等。
6. 標准狀態下的溫度和壓強是多少
溫度為0℃(273.15K)和壓強為101.325kPa(1標准大氣壓,760mmHg)。
此狀態即物理學與化學的理想狀態之一標准狀況。由於地表各處的溫度、壓強皆不同,即使是同一地點的溫度壓強也隨測量時間不同而相異,因此為研究方便,制定出描述物質特徵的標准狀況:0 ℃(273.15 K)、101kPa。
這樣的定義接近海平面上水的冰點。1摩爾的理想氣體在STP下佔有的體積為22.413996(39)L(CODATA 2002),為標准摩爾體積(standard molar volume)。這是區別一般條件而制定的標准。
(6)673k的標准壓強是多少擴展閱讀:
標准實驗條件:
由於標准溫度和壓力的許多定義與標准實驗室溫度(例如,0°C至〜25°C)的溫度差異很大,所以經常參考「標准實驗室條件」(有意選擇為與術語「溫度和壓力的標准條件」不同,盡管在字面上解釋時其語義近似身份)。
然而,考慮到世界不同地區的氣候,高度以及工作場所熱/冷的使用程度不同,實驗室的「標准」溫度和壓力是不可避免的地理位置。例如,澳大利亞新南威爾士州的學校在100 kPa時使用25°C進行標准實驗室條件。
ASTM國際公司已發布了關於調節的標准ASTM E41-術語和特定材料和測試方法的數百種特殊條件。其他標准組織也有專門的標准測試條件。
7. 在673K,標准大氣壓時,有1 mol氣體A發生如下反
2A(氣)←→xB(氣)+C(氣)
根據PV=nRT可得,當壓強、物質的量一致時體積與溫度成正比
673K,標准大氣壓的摩爾體積=22.4*673/273=55.22( L/mol)
混合氣體密度為0.72g/L,所以平均分子量=0.72*55.22=39.76
混合氣體總質量為46g,計算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46g/)39.76g/mol=1.157mol
A占其體積百分比為58.84%,計算混合氣體中A的物質的量=58.84%*1.157mol=0.68mol
①.平衡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39.76
②.A的平衡轉化率0.68mol/1mol *100%=68%
③.x=2的值
混合氣體的物質的量=1.157molA的物質的量=0.68mol,
根據A的變化量計算生成C=0.16mol
生成B=1.157mol-0.68mol-0.16mol=0.32mol
(恰好是C的2倍)所以B的系數是2
④.相同條件下,反應前A的密度是平衡混合氣體密度的1.157倍
因為質量守恆,條件一致
反應前A的密度與平衡混合氣體密度的比與物質的量成反比=1.157/1
8. 標准大氣壓強是多少
標准大氣壓,在標准大氣條件下海平面的氣壓,其值為101.325kPa,是壓強的單位,記作atm。
1、化學中曾一度將標准溫度和壓力(STP)定義為0°C(273.15K)及101.325kPa(1atm),但1982年起IUPAC將「標准壓力」重新定義為100 kPa。
2、1標准大氣壓=760mm汞柱=76cm汞柱=1.01325×10^5Pa=10.336m水柱。1標准大氣壓=101325 N/㎡。(在計算中通常為 1標准大氣壓=1.01×10^5 N/㎡)。
9. 標准氣壓是多少呀
1標准大氣壓=1.01325×10^5Pa(帕)。
標准大氣壓(Standard atmospheric pressure)是在標准大氣條件下海平面的氣壓,1644年由物理學家托里拆利提出,其值為101.325kPa,是壓強的單位,記作atm。
化學中曾一度將標准溫度和壓力(STP)定義為0°C(273.15K)及101.325kPa(1atm),但1982年起IUPAC將「標准壓力」重新定義為100 kPa。
1標准大氣壓=760mm汞柱=76cm汞柱=1.01325×10^5Pa=10.339m水柱。
1標准大氣壓=101325 N/㎡。(在計算中通常為 1標准大氣壓=1.01×10^5 N/㎡)。100kPa=0.1MPa。
相關信息:
標准大氣壓值的規定,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經過幾次變化的。最初規定在攝氏溫度0℃、緯度45°、晴天時海平面上的大氣壓強為標准大氣壓,其值大約相當於76厘米汞柱高。後來發現,在這個條件下的大氣壓強值並不穩定,它受風力、溫度等條件的影響而變化。
於是就規定76厘米汞柱高為標准大氣壓值。但是後來又發現76厘米汞柱高的壓強值也是不穩定的,汞的密度大小受溫度的影響而發生變化;g值也隨緯度而變化。
10. 標准壓強是多少呢
標准大氣壓被定義為101.325kPa,是壓強的單位,記作atm。
標准大氣壓值的規定,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經過幾次變化的。最初規定在攝氏溫度0℃、緯度45°、晴天時海平面上的大氣壓強為標准大氣壓,其值大約相當於760mm汞柱高。後來發現,在這個條件下的大氣壓強值並不穩定,它受風力、溫度等條件的影響而變化。
於是就規定760mm汞柱高為標准大氣壓值。但是後來又發現760mm汞柱高的壓強值也是不穩定的,汞的密度大小受溫度的影響而發生變化;g值也隨緯度而變化。
生活應用
液壓千斤頂,用吸管吸飲料,吸盤貼在光滑的牆壁上不脫落,用針管吸水,拔火罐、活塞式抽水機(根據大氣壓強可算出活塞式抽水機最高能將水抽上10米)、船閘、水位器、下水道的回水彎管等。
增大壓強的方法
1、當壓力F一定時,減小受力面積S;
2、當受力面積S一定時,增大壓力F;
3、同時增大壓力F和減小受力面積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