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斷是否反應完質量差標準是多少
『壹』 怎麼判斷化學反應平衡啊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
1.同一物質的生成速率和分解速率相等
2.反應體系中各物質的物質的量或者濃度,百分含量,體積分數,質量分數,物質的量分數不再改變
3.同一物種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數目相等
4.有氣體參加反應,當反應前後氣體總體積不等的時候 ,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密度,壓強不變
5.若反應為絕熱體系,反應體系溫度一定
6.轉化率相同
7.若反應有顏色的改變,則顏色不變時平衡。
『貳』 高一 化學 質量差計算到底是什麼原理,請舉例說說
方程兩邊元素守恆,即質量守恆定律。
例: 一。把6.1g乾燥純凈的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放在試管里加熱,當完全分解、冷卻後稱得剩餘固體質量為4.2g,求原混合物里氯酸鉀有多少克? 〔分析〕根據質量守恆定律,混合物加熱後減輕的質量即為生成的氧氣質量(W混-W剩=WO2),由生成的O2即可求出KClO3。 〔解答〕混合物中氯酸鉀質量為4.85g 二。把質量為10g的鐵片放在50g硫酸銅溶液中,過一會兒取出,洗凈、乾燥、稱重,鐵片的質量增加到10.6g,問析出多少克銅?原硫酸銅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是多少? 〔分析〕在該反應中,單質鐵變成亞鐵離子進入溶液,使鐵片質量減少,而銅離子被置換出來附著在鐵片上。理論上每56g鐵參加反應後應能置換出64g銅、鐵片凈增加質量為64-56=8g。現在鐵片增重10.6-10=0.6g並非是析出銅的質量,而是析出銅的質量與參加反應的鐵的質量差。按此差量即可簡便進行計算。 〔解答〕有質量為4.8g銅析出,原硫酸銅溶液的溶質的質量分數為24% 三。向50gFeCl3溶液中放入一小塊Na,待反應完全後,過濾,得到仍有棕黃色的溶液45.9g,則投入的Na的質量為 A、4.6g B、4.1g C、6.9g D、9.2g [解析] Na投入到FeCl3溶液發生如下反應 6Na+2FeCl3+6H2O=6NaCl+2Fe(OH)3↓+3H2↑ 若2mol FeCl3與6molH2O反應,則生成6molNaCl,溶液質量減少82g,此時參加反應的Na為6mol; 現溶液質量減少4.1g,則參加反應Na應為0.3moL,質量應為6.9g。答案為(C) 四。同溫同壓下,某瓶充滿O2共重116g,充滿CO2時共重122g,充滿某氣體共重114g,則該氣體相對分子質量為( ) A、28 B、60 C、32 D、14 [解析] 由「同溫同壓同體積下,不同氣體的質量比等於它們的摩爾質量比」可知此題中,氣體質量之差與式量之差成正比。因此可不計算本瓶的質量,直接由比例式求解: (122-116)/(44-32)=(122-114)/(44-M(氣體)) 解之得,M(氣體)=28。 故答案為(A) 五。向10g氧化銅通氫氣,加熱一段時間後,測得剩餘固體的質量為8.4g 。判斷剩餘固體的成分和各自的質量。 [解析]剩餘固體的質量為8.4g 則失去氧的質量 10 - 8.4 = 1.6g 則還原生成銅的質量 1.6×64/16 = 6.4g 剩餘固體的成分 氧化銅 8.4 - 6.4 = 2g 銅 6.4g 六。10g鐵樣品放入足量的硫酸銅溶液中,充分反應後測得固體質量為10.8g,求鐵樣品中鐵的純度(假設樣品中的雜質不和硫酸銅反應,也不溶於水) 。 [解析]增重0.8g 則消耗的鐵物質的量為 0.8/(64-56) = 0.1mol 鐵的質量 56×0.1 = 5.6g 鐵的純度 5.6/10 = 56% 七。將一定質量的鐵放入100g的稀硫酸中,充分反應後測得溶液的質量為105.4g,求加的鐵的質量 [解析]增重 105.4 - 100 = 5.4g 則鐵物質的量 5.4/(56-2) = 0.1mol 鐵的質量 0.1×56 = 5.6g
不理解的話,可以在探討探討,加油
『叄』 化學計算題中的質量差法是怎麼回事
差量法
差量法是依據化學反應前後的莫些「差量」(固體質量差、溶液質量差、氣體體積差、氣體物質的量之差等)與反應物或生成物的變化量成正比而建立的一種解題法。
此法將「差量」看作化學方程式右端的一項,將已知差量(實際差量)與化學方程式中的對應差量(理論差量)列成比例,其他解題步驟與化學方程式列比例式解題完全一致。
用差量法解題的關鍵是正確找出理論差量。
[差量法在化學計算中有廣泛的用途,其中較為常見的是「質量差法」和「體積差法」]
差量法的適用條件:
(1).反應不完全或有殘留物。
在這種情況下,差量反映了實際發生的反應,消除了未反應物質對計算的影響,使計算得以順利進行。
(2)反應前後存在差量,且此差量易求出。這是使用差量法的前提。只有在差量易求得時,使用差量法
才顯得快捷,否則,應考慮用其他方法來解。
例1、向50gfecl3溶液中放入一小塊na,待反應完全後,過濾,得到仍有棕黃色的溶液45.9g,則投入的na的質量為
a、4.6g
b、4.1g
c、6.9g
d、9.2g
[解析]
na投入到fecl3溶液發生如下反應
6na+2fecl3+6h2o=6nacl+2fe(oh)3↓+3h2↑
若2mol
fecl3與6molh2o反應,則生成6molnacl,溶液質量減少82g,此時參加反應的na為6mol;
現溶液質量減少4.1g,則參加反應na應為0.3mol,質量應為6.9g。答案為(c)
例2、同溫同壓下,某瓶充滿o2共重116g,充滿co2時共重122g,充滿某氣體共重114g,則該氣體相對分子質量為(
)
a、28
b、60
c、32
d、14
[解析]
由「同溫同壓同體積下,不同氣體的質量比等於它們的摩爾質量比」可知此題中,氣體質量之差與式量之差成正比。因此可不計算本瓶的質量,直接由比例式求解:
(122-116)/(44-32)=(122-114)/(44-m(氣體))
解之得,m(氣體)=28。
故答案為(a)
『肆』 怎樣判斷金屬是否完全反應與反應時間和產生氣體質量
一個反應 最終得到的 是產物 1.氣體 無氣泡 反應完 2 沉澱 不變色 反應完 回答滿意 望採納
『伍』 怎麼判斷是否恰好完全反應呢我弄不明白
通過數據推算的方法。就是算各次總質量的差,然後進行比較(對不起,好像還有一種,我忘了)
如例:
某興趣小組分別用100g稀硫酸與不同質量的鋅粒(含雜質且雜質不與稀硫酸反應)反應,三次試驗數據見下表
試驗次數 1 2 3
加入鋅粒的質量/g 4 8 12
充分反應後剩餘物質的總質量/g 103.9 107.8 111.8
問第幾次實驗鋅粒與稀硫酸恰好完全反應?
對於本題,硫酸與鋅反應生成硫酸鋅與氫氣,第一次剩餘物質質量為103.9<140(克),說明:4克鋅與硫酸反應生成了0.1克氫氣,當Zn為8克時,充分反應生成氫氣的質量應為0.2克,而100+8-107.8恰好等於0.2,所以第二次充分反應了。
同樣的方法,當Zn質量是12克時,若充分反應,氫氣的質量應為0.3克,可是100+12-111.8仍然等於0.2克,說明第三次沒有與酸反應,故第二次恰好完全反映。
『陸』 初中化學:怎樣通過實驗數據判定是否恰好完全反應
我們老師也曾經講過此類題的解法,就是算各次總質量的差,然後進行比較。
對於本題,硫酸與鋅反應生成硫酸鋅與氫氣,第一次剩餘物質質量為103.9<140(克),說明:4克鋅與硫酸反應生成了0.1克氫氣,當Zn為8克時,充分反應生成氫氣的質量應為0.2克,而100+8-107.8恰好等於0.2,所以第二次充分反應了。
同樣的方法,當Zn質量是12克時,若充分反應,氫氣的質量應為0.3克,可是100+12-111.8仍然等於0.2克,說明第三次沒有與酸反應,故第二次恰好完全反映。
祝:學業進步!
『柒』 化學質量守恆怎麼判斷完全反應完
質量守恆定律是俄國科學家羅蒙諾索夫於1756年最早發現的。拉瓦錫通過大量的定量試驗,發現了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個規律就叫做質量守恆定律(Law of conservation of mass)。也稱物質不滅定律。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
在任何與周圍隔絕的體系中,不論發生何種變化或過程,其總質量始終保持不變。或者說,任何變化包括化學反應和核反應都不能消除物質,只是改變了物質的原有形態或結構,所以該定律又稱物質不滅定律。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參加反應的各物質(反應物)的原子,重新組合而生成其他物質的過程。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數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也沒有改變。也就是說 A+B =C+D的化學反應,其中A和B的質量和等於C和D的質量和。任何一種化學反應,其反應前後的總質量是不會變的。物質質量既不會增加也不會減少,只會由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但是,一個物體在作用時需要在密閉的環境下,質量才會相同,若是在大氣中,某些反應質量會變重,是因為與空氣結合。質量守恆定律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
『捌』 反應物 過量的判斷
(1)利用差量計算,由於是稀硝酸故產生的氣體為NO
利用電子守恆配平銅和NO
得3 Cu ~~ 2 NO
反應過程中對於每3 mol銅反應後的溶液質量差量為
64*3-(14+16)*2=132g
但是反應後增加了13.2g,故反應的銅的物質的量為
(13.2/132)*3=0.3mol
計算成質量的是0.3*64=19.2g
(2)知道反應的銅的物質的量,那麼理論的NO就可以算出來了
這個時候,決定NO的量理論上只有銅和硝酸的量
不足的決定其NO的量
設當銅完全反應的時候,消耗HNO3為a mol
通過計算 3 Cu~~~ 8 HNO3
得3/8=0.3/a
a=0.8mol,然而題目的HNO3有2*1=2mol
故硝酸過量而銅不足量
因此計算時用銅的量計算
設生成的NO為b mol
3 Cu~~~ 2 NO
可得3/2=0.3/b
b=0.2mol 換算成體積 0.2*22.4=4.48 L
『玖』 怎樣判斷某反應是否完全反應
1和2都是完全反應的,加入100g酸生成0.2g氫氣,同樣加80g酸也生成0.2g氫氣,可知多加了酸並沒有多生成氣體,故可知Zn已經完全反應。對於3來說20g樣品要完全反應應生成0.4g氫氣,而只生成了0.2g,故3沒有完全反應
『拾』 在化學反應中告訴兩種反應物的質量但是怎麼判斷哪一個是剩餘的哪一個完全反應呢
很簡單的,先通過該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轉化為物質的量,再結合化學方程式中的比例系數,就可以判斷了。
如果樓主是初中生的話,可以這樣做:先假設A物質完全反應,解出這些A物質反應所需的B物質,若大於題中所給的條件,則A剩餘,B完全反應,若等於題給條件,則A、B都完全反應。若小於題給條件,則A完全反應,B剩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