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西勞動局拖欠工人工資電話多少
1. 勞動局拖欠工資投訴電話是多少
1、對於拖欠工資的行為,勞動者可以撥打12333進行投訴舉報。
2、公司拖欠工資到勞動局、勞動仲裁委舉報投訴。
2. 拖欠工人工資投訴電話是多少
全國統一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咨詢、舉報、投訴電話是電話12333。
電話12333就是用人單位拖欠工人的工資,勞動者向具有管轄權的單位進行投訴的電話。
用人單位違反《工資支付暫行規定》、《勞動法》、《勞動合同法》規定拖欠勞動者的工資,勞動者應當立即向當地的勞動保障監察大隊進行書面投訴,要求勞動保障監察大隊依法處理。
《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第26條用人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分別責令限期支付勞動者的工資報酬、勞動者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的差額或者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照應付金額50%以上1倍以下的標准計算,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
⑴ 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報酬的;
⑵ 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
⑶ 解除勞動合同未依法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
3. 勞動局拖欠工資投訴電話是多少
勞動局拖欠工資投訴電話是12333
12333電話咨詢服務秉承「傾聽民意,服務民生」的服務理念,為社會公眾提供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領域的政策咨詢、信息查詢、辦事指南、在線受理和投訴舉報等公共服務。
12333電話咨詢堅持以人為本,在電話服務的基礎上,積極拓展服務能力,努力構建12333咨詢服務網、掌上12333移動應用、自助一體機、12333簡訊平台和12333微信服務等一系列服務渠道,全力打造多元化、智能化、一體化的公共服務體系,為社會公眾提供高效、便捷、准確的公共服務。
2003年,原勞動保障部申請開通了全國勞動保障電話咨詢服務專用號碼「12333」,之後下發了《關於開展勞動保障電話咨詢服務的通知》(勞社部函[2003]84號)、《勞動保障電話咨詢服務系統建設指導意見》(勞社信息函[2004]13號),對各級電話咨詢服務系統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組建後,下發了《關於繼續使用全國性公益服務號碼12370與12333的通知》(人社信息函[2009]35號),明確12333用於向社會公眾提供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12370用於公務員管理的業務政策咨詢及公務員招考等服務。
12333電話咨詢服務中心建設現狀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電話咨詢服務在民生服務方面發揮了很大作用,不僅成為廣大群眾了解勞動保障政策信息、維護合法權益的重要途徑,為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參考和依據,也提供了一個緩解或解決問題的渠道,將矛盾化解在了萌芽階段。
同時,各地在系統建設和業務開展方面也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在系統建設和業務開展方面缺乏統一的標准規范;電話咨詢服務的形式和內容需要進一步完善;
在各地電話咨詢服務系統的互聯互通、電話咨詢服務系統和核心業務系統的業務協同、電話咨詢服務系統與12333網站的互動、如何將人事人才服務納入電話咨詢服務范圍等方面,需要做進一步研究。
目前「12333智詢通」已覆蓋了養老保險、生育保險、勞動關系、勞動報酬、職工福利等10大類政策信息。
4. 勞動局拖欠工資投訴電話是多少
勞動局的統一投訴電話號碼是:12333,有勞務糾紛的事情,均可以拔打12333投訴舉報的。
5. 拖欠工資打什麼電話
拖欠工資,可以撥打全國統一的勞動保障電話12333進行投訴,或者當地114聲訊查詢。為了建立穩定和諧的勞動關系,讓用人單位更加註重維護職工的利益,及時解決勞動者反映的問題,向勞動保障監察機構舉報投訴的內容包括:
1、用人單位違反錄用和招聘職工規定,招用童工、收取抵押金。
2、用人單位違反有關勞動合同規定,拒不簽訂勞動合同。
3、用人單位違反女職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勞動保護規定,安排女職工和未成年工從事國家規定的禁忌勞動、未對未成年工進行健康檢查。
(5)萊西勞動局拖欠工人工資電話多少擴展閱讀:
1、《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九條: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因支付工資發生勞動爭議的,當事人可以依法向勞動爭議仲裁機構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2、對用人單位不發工資的情況,勞動者可以選擇向勞動局投訴或向勞動爭議委員會申請仲裁。我們不能因為想保住自己的飯碗,就容忍單位的類似行為,這只會更損害我們的合法權益。
6. 萊西拖欠工資打什麼電話
用人單位拖欠工資的,勞動者可以撥打12333進行投訴舉報,或者申請勞動仲裁,要求用人單位支付被拖欠的工資。
一、如果是給用人單位工作,有兩個途徑可以要求支付工資:
1、勞動者可以到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勞動監察投訴;優點:方式簡單。缺點:各地執法力度可能不是很大;
2、可以到當地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要求支付工資。如果未簽訂勞動合同,可以要求支付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如果是以拖欠工資提出的解除勞動關系,還可以要求支付經濟補償金。優點:除了工資外,還可以主張經濟補償、雙倍工資等,並且一般都可以最終解決;缺點:申請勞動仲裁就是打勞動官司,程序稍多,需要專業人士指導。
二、如果是給個人工作,不算勞動關系,可以直接去法院起訴該個人老闆,要求支付勞動報酬。
《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二條 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用人單位與勞動者發生的下列勞動爭議,適用本法:
(一)因確認勞動關系發生的爭議;
(二)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
(三)因除名、辭退和辭職、離職發生的爭議;
(四)因工作時間、休息休假、社會保險、福利、培訓以及勞動保護發生的爭議;
(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者賠償金等發生的爭議;
《勞動法》第五十條工資應當以貨幣形式按月支付給勞動者本人。不得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的工資。
《工資支付暫行規定》第十八條各級勞動行政部門有權監察用人單位工資支付的情況。用人單位有下列侵害勞動者合法權益行為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其支付勞動者工資和經濟補償,並可責令其支付賠償金:
(一)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的;
(二)拒不支付勞動者延長工作時間工資的;
(三)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
經濟補償和賠償金的標准,按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7. 拖欠工人工資打哪個電話
拖欠工人工資撥打12333,向勞動監督執法部門投訴。用人單位不在勞動合同規定的時間內支付工資,即為拖欠勞動者工資的,即屬於拖欠工資,可以協商、舉報、投訴、仲裁或者起訴處理。但需要收集拖欠工資的有效證據。
法律分析
如果未及時支付工資,有兩個途徑可以要求支付工資:1、勞動者可以到當地勞動局勞動監察投訴;優點:方式簡單。缺點:各地執法力度可能不是很大;2、可以到當地勞動局申請仲裁,要求支付工資。如果未簽訂勞動合同,還可以要求支付未簽訂勞動合同的雙倍工資。如果是以拖欠工資提出的解除勞動關系,還可以要求支付經濟補償金。優點:除了工資外,還可以主張經濟補償、雙倍工資等,並且一般都可以最終解決。全國統一勞動保障監察機構咨詢、舉報、投訴電話是電話12333。電話12333就是用人單位拖欠工人的工資,勞動者向具有管轄權的單位進行投訴的電話。勞動者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差額或者解除勞動合同的經濟補償;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照應付金額50%以上1倍以下的標准計算,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⑴ 剋扣或者無故拖欠勞動者工資報酬的;⑵ 支付勞動者的工資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⑶ 解除勞動合同未依法給予勞動者經濟補償的。
【個人建議】
用人單位拖欠工資,勞動者可以利用法律武器,保護自己的權益。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 第八十五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勞動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或者經濟補償;勞動報酬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應當支付其差額部分;逾期不支付的,責令用人單位按應付金額百分之五十以上百分之一百以下的標准向勞動者加付賠償金:(一)未按照勞動合同的約定或者國家規定及時足額支付勞動者勞動報酬的;(二)低於當地最低工資標准支付勞動者工資的;(三)安排加班不支付加班費的;(四)解除或者終止勞動合同,未依照本法規定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的。
8. 勞動局拖欠工資投訴電話是多少
對於拖欠工資的行為,勞動者可以撥打12333進行投訴舉報。拖欠工資是違法行為,勞動者可以通過舉報、訴訟、仲裁等方式進行維權。
12333是勞動保障部門為提供公共服務設立的服務窗口和平台,目的是為市民和用人單位提供免費的勞動就業、社會保障、勞動關系、勞動工資等政策法規咨詢以及辦事指南服務。
法律依據:
《勞動合同法》第七十七條 勞動者合法權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有關部門依法處理,或者依法申請仲裁、提起訴訟。
9. 勞動局拖欠工資投訴電話是多少你好
拖欠工資,勞動者可以打12333電話投訴,該電話是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電話。
也可以到勞動局監察大隊投訴,由勞動監察大隊責令用人單位支付工資。
勞動監察大隊協調不成的,勞動者可以申請勞動仲裁。
對勞動仲裁裁決拒不執行的,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10. 勞動局拖欠工資投訴電話是多少
【法律分析】:一、各地一般統一為12333,也可以直接電話當地勞動局稽查大隊;
二、舉報的方式還有其他,例如:
1、到就近的勞動局窗口去提出投訴,需帶上相關的材料證明;
2、找到網上投訴的網址,提交資料進行投訴,在線的人員會為其解答;
3、直接撥打12333進行投訴。
【法律依據】:《刑事訴訟法》第八十五條規定:報案、控告、舉報可以用書面或者口頭提出。接受口頭報案、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寫成筆錄,經宣讀無誤後,由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簽名或者蓋章。接受控告、舉報的工作人員,應當向控告人、舉報人說明誣告應負的法律責任。但是,只要不是捏造事實,偽造證據,即使控告、舉報的事實有出入,甚至是錯告的,也要和誣告嚴格加以區別。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應當保障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及其近親屬的安全。報案人、控告人、舉報人如果不願公開自己的姓名和報案、控告、舉報的行為,應當為他保守秘密。
【溫馨提示】
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
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人士進行詳細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