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交稅四千多工資要達多少
『壹』 一個月交4000稅收入多少
法律分析:如果一個月繳稅4000,應納稅額大約范圍在9000~35000之間,那麼應納稅額=(4000+1005)/25%=20020元,再考慮到免徵稅的五險一金扣款,月工資范圍應該在2萬~2萬6之間。個人負擔稅款的工資薪金應納個人所得稅額=(應納稅所得-扣除標准-個人負擔的社保和住房公積金)×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扣除標准1600元/月。
不超過500元的,稅率5%,速算扣除數為0;
超過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稅率10%,速算扣除數為25
超過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稅率15 %,速算扣除數為125
超過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稅率20 %,速算扣除數為375
超過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稅率25%,速算扣除數為1,375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二條 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
(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稿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
(五)經營所得;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財產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九)偶然所得。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並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第八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稅務機關有權按照合理方法進行納稅調整:
(一)個人與其關聯方之間的業務往來不符合獨立交易原則而減少本人或者其關聯方應納稅額,且無正當理由;
(二)居民個人控制的,或者居民個人和居民企業共同控制的設立在實際稅負明顯偏低的國家(地區)的企業,無合理經營需要,對應當歸屬於居民個人的利潤不作分配或者減少分配;
(三)個人實施其他不具有合理商業目的的安排而獲取不當稅收利益。
稅務機關依照前款規定作出納稅調整,需要補征稅款的,應當補征稅款,並依法加收利息。
『貳』 工資四千元所得稅交多少
應交個人所得稅=(4000-3500)*3%=15元。
工資、薪金所得個人所得稅計算:
每月取得工資收入後,先減去個人承擔的基本養老保險金、醫療保險金、失業保險金,以及按省級政府規定標准繳納的住房公積金,再減去費用扣除額3500元/月,為應納稅所得額,按3%至45%的七級超額累進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但是。起征點即將變為5000元,稅率表即將變化,
拓展資料:
計算公式: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收入-3500-「三險一金」
3、工資、薪金所得適用個人所得稅稅率
級數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速算扣除數(元)。
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於本國的所得徵收的一種所得稅。在有些國家,個人所得稅是主體稅種,在財政收入中占較大比重,對經濟亦有較大影響。
2011年9月1日起,中國內地個稅免徵額調至3500元。2018年6月,個稅起征點擬調至每月5000元。
『叄』 交稅4000工資是多少
法律分析:如果一個月繳稅4000,應納稅額大約范圍在9000~35000之間,那麼應納稅額=(4000+1005)/25%=20020元,再考慮到免徵稅的五險一金扣款,月工資范圍應該在2萬~2萬6之間。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