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最窮的人工資多少
A. 香港最窮的人一個月多少工資
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工資收入,但是這個工資收入是不能少於國家規定的最低工資標准的,而對於那些大都市,總是有人沖著去賺錢,比如上海總覺得會抓住一些機遇來拓展自己。
根據香港最低時薪來說,是每小時34.5港元,按照現在的匯率來說摺合人民幣是27.5元左右,如果算時薪,加上香港雙休,那麼一個月下來要是每天除了放假做滿8個小時,一個月也有6000多點的港幣,這算下來是人民幣4800元。
不過這個也只是針對那些散工的,那些長期工總不會說給你按照一個小時算錢的,雖然沒有條例明確的指出香港的最低月薪是多少,但是還是有不成文的規定的,普遍認為是8500港元,那麼摺合人民幣就是6795元,可以認作為6800元。
而一個醫生通常是一個月60000元港幣,一個教師一個月20000元港幣,而那些普通的餐飲服務員也會有9000元的港幣,司機通常是14000港幣等等,這樣一看,香港的工資確實是非常不錯的了。
但是收入高的地方,消費一定是高的。香港是個極度繁華的地方,要說在工資里會佔大頭的,那便是房租了。要是不是香港本地的,又或者沒有屬於自己的房子,那麼你一個月的工資,房租便要你付出大半工資了。
在這里的任何消費都是普遍比較高的,一個月加上水電費,吃穿用度,那麼你一個月的工資就即將所剩無幾了。要是有一些個人的愛好需要花錢的地方,那麼你可能還是過著月光族的生活
B. 香港月收入6萬港幣,能過怎樣的生活
因為幾十年前的香港,在內地人的眼中就像天堂。現在為什麼變成這個樣子了?對這個復雜的問題,這里不予置評。我們只來討論一下,月收入6萬港幣在香港的生活狀態是什麼樣子的。分享一組數字:
結論:香港是個兩極分化嚴重的城市,對有錢人還是天堂,對窮人則嚴酷,月收入6萬港幣,雖然還算不上真正的有錢人,但已經可以過上中產以上的生活了。只可惜,有這樣收入水準的人不多。
C. 朋友在香港工作1個月工資2萬,但他為什麼總說窮到吃土
首先,高收入高消費的難言之痛。香港曾作為亞洲金融中心,經濟高度繁榮,GDP超過千億,港內擁有全球最多的億萬富豪,光政府規定的最低工資便可輕松破萬,但是高度繁榮下的香港消費也高的可怕,基本上普通人沒人能夠承擔購房的巨額款項,租房的租金也高的可怕,平常一頓飯就是三十起步,很多香港年輕人在迷茫的未來中漸漸自我放棄,講究過好現在生活,對未來無法改變自己的無奈,乾脆依靠福利制度和自己的收入讓自己過得好些,巨大的社會生存壓力使年輕人開始信用消費,不在擁有存款的壓力,努力的使自己過得更好,這是現代的西方生活方式,香港人也很難突破月收入一兩萬的尷尬境地。
如有遺漏,歡迎補充。
D. 在香港月入多少才能維持正常生活
在香港月入2-4萬才能維持正常生活,基本談不到幸福指數。
在香港一個冰淇淋就要20元,一瓶礦泉水就要10元,隨隨便便吃一頓簡餐,都需要100元,如果想要吃大餐,沒有小一千元都是不可能的。
在大陸,或許百萬富翁能夠生活的比較富足了。但在香港,百萬富翁連房子都買不起。即使是一些香港明星,都直言道:在香港買房太難了。
因此,大部分的香港人都是租房度日。但香港的房屋租金,也絲毫不便宜。如果要住的體面一些,8000元的租金是常態,這對於一些底層的人們就非常不友好了。那麼這些窮人們都住在哪裡呢?
在香港,有一種著名的劏(tang)房,是無數窮人們的落腳地。好幾個人擠在幾平米的房間裡面,甚至連伸展的空間都極為困難。但對於她們而言,能夠在香港生活下去就好了,畢竟劏(tang)房的租金要低廉許多。
據相關數據統計,在今年香港法定最低的平均工資是每小時37.5元,這比以往要上漲了一些。這么算下來,在香港即使是做一些底層工作,一天的工資也會有三百元,一個月下來都有一萬元。那麼,但凡是一些比較有技術含量的工作,在香港月入幾萬都不是什麼困難的事情。
E. 最窮時僅有1個億的香港富豪,為養三個女友開始賣房產,鄧兆尊如今怎樣了
「現代韋小寶」鄧兆尊堪比賭王!食色者性也,說起每一個男生更為艷羨最想變成的,便是《鹿鼎記》里的韋小寶了。一生風流韻事,嬌妻如雲,各個全是頂級的美女並且每一個老婆中間都友好相處,真是是幸福男人的榜樣。可有一個男生被稱作「當代韋小寶」,那便是粵劇粵曲高手鄧永祥的兒子,鄧兆尊。
以前為了更好地避免女友們吵嘴,鄧兆尊皆雨露均沾。公平公正考慮與諸位女友逛街購物從來不十指緊扣親密,可這名"新三奶"剛就任就破了規定。原是女友挽住鄧兆尊胳膊,後而又變為相擁,兩個人十指牢牢地相握。已到中老年的鄧兆尊竟外露了花朵一樣的微笑。
聽說,兩個人還帶上情侶對戒。這款鑽戒並不一般,名字叫做"八達通",是能夠為女友支付刷信用卡的鑽戒。由此可見他多麼的寵溺這名新感情,鄧兆尊總算"沒掌權住"。不知道是不是會造成大婆二奶的不滿意,擺脫這"四人世家"呢?
F. 香港最低工資標准
【2017香港特別行政區最低工資標准】
香港最低工資委員會近日就檢討最低工資水平達成共識。據了解,勞資雙方同意將時薪由目前32.5元(港元,下同),增加2元至34.5元,預計約15.5萬名打工仔將獲加薪。
委員會將於本月底前向特區行政長官提交報告,建議調整最低工資,如果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同意,新的工資水平可望在明年5月起生效。
今年勞資雙方傾談氣氛較往年緊張,立場亦較強硬,最低工資委員會此前開會,經過6小時會議後仍未達成共識,一星期後委員終達成共識至每小時34.5元。
勞資雙方代表都有讓步,而今次加幅為6.15%,低於上次8.3%。對於新的水平,未必是雙方最滿意的結果,但亦屬於可接受水平。有清潔工認為,物價飛漲,百物騰貴,2至3元的加幅不能幫助他們改善生活;有市民認為,有加幅是一件好事,但長遠是否能改善生活,就要視乎能否追上物價。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近日表示,他樂見最低工資委員會就最低工資調整達成共識。
對於取消長期服務金代替強積金對沖的報道,張建宗表示,政府處理強積金對沖問題須接觸不同持份者,與商界和勞工界接觸並無問題;當局不評論揣測性質的報道。
他指,強積金對沖的確削弱了雇員退休保障的功能,但對沖問題復雜,政府須理順長期服務金、遣散費和強積金三者的關系,冀在本屆任期內提出政策方向。
相關閱讀:
女性就業人口增18萬
據悉,全港總就業人數為380萬人,較四年前法定最低工資實施前增加逾26萬人,其中女性就業人數增加18萬人,而且很多是50歲及以上的婦女,增加了12萬人。雖然這些是以全港所有就業人口計算的整體數字,但也反映出法定最低工資吸引了更多人投入勞工市場,提升生產力。
而法定最低工資剛實施後的首個季度(2011年6月至8月期間),低薪全職雇員的平均每月就業收入按年上升14 .4%,遠高於整體雇員平均8 .2%的升幅。根據2014年11月至2015年1月數據,香港低薪全職雇員的平均每月就業收入,相比2011年2月至4月累計上升了34 .5%,扣除通脹後的實質升幅是12.7%。
低收入津貼惠及71萬居民
香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表示,明年第二季推出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已在籌備階段,以支持就業、協助兒童、改善跨代貧窮作為政策理念。預計津貼推出後,將可紓緩20萬低收入在職家庭的經濟負擔,惠及71萬人,其中17萬多是兒童,整體貧窮率估計可減少2.1%,每年津貼開支約30億元。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今日復會,繼續討論香港最低工資由5月1日起由30港元調升至32.5港元。香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表示,委員會採用了大量指標,掌握了社會經濟及就業情況及趨勢。而且,近年香港通脹有緩和趨勢,因此今次調整,預期可追上過去兩年的通脹。
會議上,張建宗表示,最低工資對香港經濟、競爭力、通脹等都有影響,指出今次的調整,平衡了僱主及雇員利益,屬於務實合理安排。他也強調,特區政府不能只以通脹率決定最低工資水平,否則可能出現物價及薪金互相追逐的「螺旋式通脹」。
據香港特區政府網站消息,香港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19日在立法會發言稱,特區政府於今年1月21日,向立法會提交兩項與調高法定最低工資水平有關的附屬法例,包括《2015年最低工資條例(修訂附表3)公告》及《2015年僱傭條例(修訂附表9)公告》。立法會其後成立小組委員會審議這兩項公告。
張建宗表示,小組委員會召開了3次會議,通盤仔細地討論特區政府的建議,並且邀請持份團體出席會議表達意見,各委員和他一起聽取了18個團體及個別人士的意見。他很高興知悉小組委員會各委員均沒有提出有關反對公告的動議。
隨著立法會19日完成審議這兩項公告,勞工處會為落實新的法定最低工資水平作好准備,展開廣泛的宣傳活動,以配合新水平於今年5月1日即勞動節,開始實施。
法定最低工資水平
首先,就法定最低工資水平由現行每小時30元(港元,下同)調高至32.5元,張建宗表示了解部分議員有不同的意見和看法。他指出,由於最低工資對香港勞工市場、就業、社會、經濟,包括中小企的承受能力,甚至通脹、生產力、競爭力、工資水平等多方面均可能有影響,在釐定最低工資水平時,特區政府必須按以數據為依歸的原則,在防止工資過低與盡量減少低薪職位流失的目標之間取得適當平衡,同時亦要顧及維持香港經濟發展及競爭力的需要。
他表示,由勞工界和商界委員,以及學者和特區政府人員同時參與的、高層次的最低工資委員會,全面、客觀及持平地檢討最低工資水平。委員會進行了深入及廣泛的咨詢,收集相關組織及公眾人士就檢討最低工資水平的意見,以及最低工資對社會經濟及各行各業,特別是中小企和低薪行業的影響。
張建宗稱,特區政府認同委員會的建議已適當地平衡雇員及僱主的利益,而新水平訂於今年5月1日生效,亦是務實及合理的安排。
G. 香港原是香料碼頭,有7百萬人口其中1百35萬赤貧人囗,普通人月工資1萬7干港帀,窮人不交稅,地鐵服
這么說吧,中國大陸的目標是「現代化」,現在「現代」物質基礎目標實現了一大半,也就是常說的華夏復興進程超50%,但人文方面的「化」還差得遠,所以經常看到大陸暴發戶在國外或者大陸以外的地區瘋狂消費,卻依然不受當地人待見的新聞累見報端,甚至連泰國,菲律賓之類,我們稱之為彈丸小國的國家都對國人諸多嘲諷。所以即使大陸很多一線城市都超越了香港,但部分香港人依然覺得大部分大陸遊客素質欠佳,不歡迎大陸遊客
H. 有人說香港生活比內地好,有人卻說寧願回內地生活,香港到底好嗎
有人說香港生活比內地好,有人卻說寧願回內地生活,我可以答這個問題,我在香港生活了十多年,又在東莞生活了十二年。
香港工資是比國內高,但很多人不知道香港生活費高得利害。首先,租一個十平方米的房子,要七、八千一個月。上班車費最少每天也要三十多元,一個月便一千元了。伙食一個早餐便要三十元,午飯也要六十元,晚餐怎樣也要八十元,一天也要一百七十元,一個月五千一百,水電煤,怎樣省一個月也要一千,一個月總共要一萬五千了。還有買點水果、衣服……還有每年交的政府稅,百份之十五吧。所以如果你的收入一個月不超過二萬元,基本上你便是貧窮戶了。
但如果我們能在國內能賺一萬元一個月,生活必定滿足,例如我住在東莞出租一個單位四十多平,在鎮中心才一千五元,如果在香港必定要一萬三、四了,八、九倍於東莞。
香港好不好,要看你去香港幹嘛,錢多,當然香港好,無錢,什麼也不好。
各行業有差異,身份有差異
一、你看到的是演員來內地演出費高,所以來內地,第一個因素是工作機會
二、香港實習生有2萬工資,內地除了一線城市500強,應該給不到這水平,第二點,所以生活水平還是香港高
三、香港人來內陸拿回鄉證就行,還可以置業,內地人去香港 旅遊 就可以,除了開公司,無法就業,第三點就是身份差異
香港好不好,要看你去香港幹嘛,你兩地有生意,有的是錢,當然香港好,無錢,那都不好
在香港生活應該要有資本,有資本在哪都可以活得很好,沒有資本在任何地方都寸步難行!
內地勝在住房大
但是回歸正題,標題也說了有人說內地好,有人說香港好。 其實哪裡都好,只是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生活方式不一樣,當地給你留下的印象也不一樣,或許會因為某件事喜歡這座城市,也或許因為某個人不喜歡這個城市 。就拿我來說,現在我在香港,我也特別想念內地的生活,馬路很大,生活節奏沒有香港那麼匆忙,但是生活上卻剛剛好,但是我在內地玩久了,也會想念香港的生活。
而且我現在也無法離開香港,因為這里待遇方面比較好,一個月努力點是可以收入幾萬塊的,很多人會說月薪高消費也高,這其實看你怎麼去消費,天天拿去玩,餐餐去外面吃肯定貴,其實香港菜價不高,說香港菜價高的肯定沒來過香港街市,這里菜價比我老家還便宜,香港真正貴的就是房價,想在這里買房太難了。
而且香港還有個好的地方,就是買東西方便,這里是全球購物中心,要是喜歡購物這里簡直是天堂,想要買什麼基本上都有,奢侈品一些內地都沒貨的化妝品套裝在香港總能找到,我的同學朋友甚至老師連老家樓下掃地的大爺都找我買過東西,因為都知道我去香港混了。
其實香港好,內地也好,我最不喜歡踩一捧一的方式拿兩邊做比較,你覺得不好,只能說這城市不適合你,一個城市好不好,最重要是給你留下的回憶有多少!
個人有個人的活法,香港有些人的生活也許還不如內地,內地有些人嚮往香港[捂臉]
上個世紀90年代,香港對於大陸地區的城市而言,是神一般的存在。一個香港的GDP等於大陸地區十幾個最靠前的大城市的GDP之和。香港電影電視劇和音樂,在大陸地區也是備受追捧,橫掃東南亞 娛樂 圈。無數港資企業來大陸地區投資開廠,為大陸地區提供大量就業崗位的同時,也都紛紛賺得盆滿缽滿。那時候,香港市民優越感爆棚,可以在大陸地區橫著走,極其囂張與跋扈,一個香港的小司機都敢來大陸地區包二奶養小三。
如今大陸地區全面崛起,十四億人口體量的經濟體的崛起,是21世紀人類 歷史 上最濃重最有顛覆性的大事件。大陸地區四大一線城市裡有三個經濟實力已經超過了香港,十幾個強二線城市經濟總量也在快速追趕香港。無數三四線城市的經濟總量也不用再仰視香港了!香港的經濟總量佔大陸地區經濟總量的比例,已經跟地圖上香港和大陸地區面積的比例相匹配了, 香港變成一個小不點了!
越來越多的大陸人去過香港,更了解了香港,我們驚奇地發現香港並不是我們之前所認為的那樣的高大上了。傲視全球的房價,高昂的生活成本,擁擠不堪的居住條件,慘不忍睹永無翻身可能的底層生活,讓大陸地區的老百姓一下子找到了對於香港市民的優越感!
因為你根本沒有體驗真正的香港。只關注住。
有錢哪都好
I. 四大天王的收入狀況:混得最好最窮,混得最不好卻最有錢,你有何看法
提起娛樂圈的四大天王,想必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在那個年代,劉德華、黎明、張學友、郭富城四大天王,真的是火遍整個亞洲。他們每個人都能歌善舞,演技也特別棒,是那個時代香港娛樂圈的巔峰代表。劉德華劉天王是四人中公認的混的最好的一個,可是他卻被認為是最窮的。黎明是混的最不好的一個,可是他確實最有錢的。
結束語:
四大天王的時代雖然已經結束,但是他們曾經留下的經典不能磨滅。現在不管他們誰混的最好,誰最有錢,這些其實並不重要,評價一個藝人不能依靠金錢而是依靠藝德。他們四人都是娛樂圈的前輩級人物了,給新人晚輩塑造了學習的榜樣,大眾喜歡他們是有道理的,這樣的人會讓人喜歡一輩子。
J. 在香港年薪100萬港元算窮人嗎要養一家四口人
是富貴人, 好有錢, 一家四口, 綽綽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