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資水平 » 梅州市金柚一年的產量是多少

梅州市金柚一年的產量是多少

發布時間: 2022-12-25 17:14:34

Ⅰ 梅州沙田柚的梅州沙田柚

梅州市梅縣區,雖作為全國最大的沙田柚(又名梅州金柚)生產基地,由於梅州市梅縣區丙村鎮人引進,經過數百年的技術改進和品種改良,梅縣區的沙田柚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不僅成為中國最大的沙田柚生產基地,梅州市梅縣區也早在1987年被農業部定為「中國金柚之鄉」。
廣西人培育沙田柚一向遵循土法,幾百年來栽培無大的突破,加之過去環境、氣候、土壤等外界條件非常純正,沒有人為污染,沙田柚也呈自然生長狀態,雖個頭不大,味道卻非常可口。梅州人從廣西容縣引進沙田柚,抓住契機、推陳出新,引進國外高新技術,改良更容易種植的沙田柚新品種,讓其生長與發展有了新的突破。1985年,梅州政府更是發動農民全力種植沙田柚,兩年後效果立竿見影,沙田柚生產基地猶如雨後春筍般遍地而生,誰也不能料到僅僅兩年功夫,全中國最大的沙田柚生產基地竟誕生在這個不太起眼的小山城。當前,梅州市梅縣區單單是梅州金柚的種植面積達20萬畝,總產值平均為17萬噸,若加上其他柚類,總種植面積達40萬畝,柚子的經濟創收占梅縣區經濟的三分之一。

Ⅱ 桃堯鎮的經濟狀況

梅州市梅縣區桃堯鎮主要農產品有梅州金柚、早熟柚、臍橙、貢柑、楊桃、香蕉、花生油、蕨菜乾、紅菇、香菇、王壽山茶、烤煙等30多種。改革開放以來,在上級黨委、政府的關心重視下,做好「三水」(水泥、水果、水電)文章,保持了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去年,全鎮社會總產值1.26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5780萬元,工業總產值4250萬元,人均年純收入3823元,步入了小康鎮行列。
2002年,全鎮農村社會總產值1.63億元,比上年增長4.2%;工農業總產值1億元,比增4.2%,,其中工業產值3241萬元,比增4.8%,農業產值6842萬元,比增3%;鎮級機動財力60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31萬元,其中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1個,8-10萬元的1個,3-5萬元的2個;農村人均純收入4178元,比上年增加10元。
全鎮社會總收入實現2.01億元,比去年2億元增長5%;農民人均收入實現5100元,比去年5000元增長2%;鎮財力實現200萬元,比去年的180萬元增長11%;稅收實現497萬元,比去年340萬元增長46% 。 梅州市梅縣區桃堯鎮大力調整農業結構,採取「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在桃源、黃沙、桃溪3個村種植3000畝優質烤煙;在原種植300畝西瓜500畝;在黃沙、珠玉2個村興辦2個村種植西瓜500畝;在黃沙、珠玉2個村興辦2個百畝蔬菜種植基地,推動全鎮蔬菜生產的發展,全鎮糧經比例為55:45。全年糧食種植面積2.3萬畝,糧食總產1萬噸,其中水稻播種面積1.94萬畝,稻穀總產9154噸,平均畝產174公斤;水果種植面積1.77萬畝,其中金柚1.09萬畝,水果總產1.8萬噸,產值4352萬元,人均水果收入1010元;全年生豬飼養量2.43萬頭,出欄1.38萬頭,「三鳥」飼養量14.83萬只,水產養殖面積582畝,水產品產量428噸,全鎮有種養相結合的小庄園2335戶,占總農戶的57.2%。
農業生產方面
1、加強糧食生產。全鎮種植優質稻0.95萬畝,占水稻種植面積的86%,今年我鎮的糧食畝產590公斤,比去年增長5%,實現農業增長,農民增收。另外,鎮財政所按上級政策,對種糧戶和種植大戶進行登記,並按每畝39元/畝進行補助,增強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同時積極爭取省、市、區國土部門的支持,對桃溪村80多畝耕地進行開發整理,完善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得到當地群眾的好評,耕地面積得以保護和提高。
2、加強烤煙生產。我鎮是全區第二大烤煙種植基地,2007年種植烤煙面積比去年實際增加100畝左右。同時從雲南引進K23良種,每畝增產約20-30公斤,從而增加農民收入和種煙的積極性。此外爭取上級的支持,興建了2個電烤煙房,進一步加強了烤煙生產。
3、抓好沙田柚生產和種豬場的建設。2007 年,黨委、政府加大對柚果管理技術的培訓力度,多次聘請區技術專家到鎮對果農進行培訓,派專業人員到果園進行指導,印發宣傳技術資料,同時引導果農合作銷售組織多渠道打開產品銷售渠道,預計2007年全鎮梅州金柚產量比去年增長8%以上,加快了山區群眾脫貧奔康的步伐,同時在原有種豬場的基礎上,再幫扶發展一個種豬場兼油茶生產基地建設項目。
2007年農業生產方面可以說是實現了農業增產、農民增收,並掀起了農民耕山種果的新熱潮 。 梅州市梅縣區桃堯鎮鄉鎮企業繼續抓好改革和轉制工作,加強企業內部的管理。將鎮級電站進行承包經營,並裁減人員25人,提高經濟效益20萬元,加強對2間水泥廠的管理,確保企業的正常運行,2002年,全鎮企業總收入6589萬元,總產值6953萬元,實現利潤63萬元,稅收230萬元。

Ⅲ 梅州的「金柚之鄉」是怎樣來的

梅縣是著名「金柚之鄉」。當年從廣西容縣沙田村引進的沙田柚,十多年來在梅縣開枝散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1995年被國家命名為「中國金柚之鄉」,「梅縣金柚」成了聞名全國的名牌產品,成了梅縣農村的經濟支柱。梅州市屬亞熱帶氣候,十分適合柚類的栽培。梅州是中國最大的金柚商品生產基地,栽種金柚已有近百年歷史。梅州金柚果大、型美、皮色鮮黃、肉質清甜、汁多爽口、營養豐富,是果中之王

Ⅳ 廣東梅州平遠的特產有哪些 廣東梅州平遠有什麼特產

1、梅州金柚。廣東省梅州市現轄行政區域(梅江區、梅縣區、興寧市、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平遠縣、蕉嶺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梅州金柚果大,外形美觀,果形端正,呈葫蘆形;果皮黃色,光滑、勻整、潔凈;果肉清甜爽口,有蜜味,質脆而化渣。富含營養物質和較高的葯用價值,又由於其耐貯藏運輸,在自然通風條件下,可貯藏半年而不改風味,故又有「天然罐頭」之稱。

2、平遠臍橙。平遠臍橙產於廣東省平遠縣。平遠臍橙具有果大美觀、果皮較薄、油胞較細、色澤橙紅鮮艷,肉質脆嫩、化渣、風味甜濃、無籽、早熟且耐貯運等特點。平遠縣自然環境良好,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633.4毫米,晝夜溫差大,年平均氣溫20.7℃。一月份平均氣溫11.1℃,果實成熟期晝夜溫差在10~11℃以上,空氣濕度77%,與臍橙適生條件極為吻合,適宜臍橙的經濟栽培和臍橙優良品質的形成。

3、梅縣金柚。梅縣金柚是梅州的王牌特產,人們普遍喜愛的水果,老少皆宜,有益身心。除有清熱澗肺、化痰止咳的功效外,並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還含有類似胰島素B細胞分泌物質有調節血糖的作用。

4、大埔青花瓷。大埔青花瓷大埔縣青花瓷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淵源,工藝精良、造型多樣、裝飾豐富,具有濃郁的鄉土特色,獨樹一幟;目前產量、出口量優勢地位突出,居全國同類產品前列。青花瓷是大埔縣的支柱產業,也是外貿出口創匯的龍頭產業。廣東省大埔縣髙陂鎮、光德鎮、桃源鎮、湖寮鎮、百侯鎮、楓朗鎮、大東鎮、1鎮、三河鎮、洲瑞鎮、銀江鎮、茶陽鎮、西河鎮、青溪鎮、豐溪林場《大埔縣人民政府關於確定大埔青花瓷地理標志產品保護地域范圍的函》,埔府函〔2015〕72號大埔縣陶瓷產業管理辦公室企業標准:Q/TCB01-2014《大埔青花瓷技術規范》。

5、西岩烏龍茶。西岩烏龍茶外形緊結稍捲曲,色澤烏綠勻潤;內質香氣馥郁持久,滋味醇厚爽口,回味甘滑,茶湯橙黃明亮,葉底綠腹紅鑲邊,耐沖泡。產於大埔縣西岩山一帶,這里自然條件得天獨厚,山高多雲霧,林木茂密,群山環抱,直射光少,多漫射光,相對濕度大,土質肥沃,適宜茶樹平衡生長,芽葉肥壯,葉質柔嫩,葉色鮮綠,含有豐富的氨基酸及芳香物質等,因鮮葉內含物質豐富,為制好名優茶奠定了良好的物質基礎。西岩烏龍茶的茶樹品種原為小葉種,抗性強,芽葉多紫色,成茶香氣高長。

6、平遠慈橙。平遠慈橙產於梅州市平遠縣,具有果型美觀、色澤鮮艷、甜酸適度、果肉脆嫩、汁多、化渣、無核、風味濃郁、鮮美可口、富有香氣、早熟且耐貯運等特點,享有「橙中之王」美稱。平遠慈橙獲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7、馬圖綠茶。馬圖綠茶是廣東省梅州市豐順縣龍崗鎮馬圖村的特產。馬圖綠茶條索成眉條狀,色澤灰綠有光,葉底柔軟幼嫩,湯色青綠略帶微黃,飲之甘醇爽口,香氣清高味濃,提神醒腦,回味無窮。豐順龍崗鎮馬圖村原名叫馬頭村,這里層巒疊嶂,雲霧繚繞,是我市著名的老蘇區。龍崗鎮馬圖村有 「梅州高原」之稱,地理條件優越,被譽為「梅州最適宜種茶的地方之一」。

8、五華長樂燒酒。長樂燒酒,廣東省五華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志產品。長樂燒酒釀造技藝最早可以追溯到晉代,宋朝時,因當地設置長樂縣而得名「長樂燒」,發展到明代工藝逐漸成熟。現今長樂燒酒選用優質稻米為原料,採用自製特種酒餅為糖化發酵劑,汲取玳瑁山泉水釀制而成,具有「醇厚綿柔,舒適引口,回味怡暢,醉不上頭」的獨特風格,在廣東和港澳地區以及東南亞均享有盛名,素有「南國佳釀」美稱。

9、大埔蜜柚。蜜柚多產於大埔縣,種植面積四千多公頃,所產柚果形狀端正,肉質柔嫩,無核或少核,酸甜適中,已被評為廣東省優稀水果。所在地:廣東大埔縣所轄湖寮、百侯、楓朗、大東、光德、桃源、高陂、1、三河、洲瑞、銀江、茶陽、西河、青溪、豐溪林場等15個鎮(場)。

10、西岩山茶。西岩山茶西岩單叢茶簡介大埔西岩白葉單叢茶自一九九五年十月在中國農業博覽會上榮獲金獎後,一九九七年又榮獲中國國際茶葉展覽會金獎。西岩珠形白葉單叢茶主產於大埔縣楓朗鎮西岩山麓海拔在1250米以上的山地周圍,土壤多為中性偏酸ph值5---6之間的紅、黃、赤紅土壤,氣候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具有適宜茶樹生長和有利構成優質茶葉中內含物質和積累是「得天獨厚」的自然氣候和地理條件。

Ⅳ 梅州金柚和沙田柚的區別

有區別,第一,名字不同。第二,價錢不同。第三,樹種不同。第四,味道不同

Ⅵ 為什麼梅州被稱之為「柚子之鄉」

因為從廣西容縣沙田村引進的沙田柚,十多年來在梅州開枝散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1995年被國家命名為「中國金柚之鄉」,「梅州金柚」,民間也稱「柚子之鄉」。成了聞名全國的名牌產品,成了梅州地區農村的經濟支柱。

梅州市梅縣區生產的梅州金柚在91年榮獲「七五」星火計劃全國博覽會金獎;94年獲鄭州全國農業產品博覽會金獎;被國家評為全國水果生產百強區。

95年梅縣區被國家命名為「中國金柚之鄉」;97年第三屆中國農業博覽會上梅州金柚被認定為名牌產品。並向國家工商局申報注冊「梅嶺」牌金柚商標。

(6)梅州市金柚一年的產量是多少擴展閱讀

梅州不只是「柚子之鄉」也是「客家菜之鄉」。

客家菜之鄉,2005年11月20日,中國烹飪協會授予閩西長汀縣「中國客家菜之鄉」稱號,並在長汀舉行了授牌儀式。中國歷史文化名城長汀歷史上是閩、粵、贛三省物資集散重鎮和政治、文化中心,素有客家首府之譽。客家菜講究鮮香、清正、原色、本味和養生。

梅州農業學校被認定為「中國客家菜研發培訓基地」,自創立中國客菜之鄉和中國客家菜研發培訓基地以來,梅州市餐飲行業協會和研發基地組織參賽均取得優異成績,是閩粵贛客家地區獲得國家技師最多的地級市,6單位被評為「中華餐飲名店」。

Ⅶ 梅州大埔為什麼被評為「中國蜜柚之鄉」大埔的柚子跟普通的柚子有什麼區別

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是中國金柚之鄉。沙田柚(梅州金柚)引進種植已有一百多年歷史,1986年被國家農業部列為十萬畝金柚商品生產基地,已種植25萬畝,98年總產達23.7萬噸,成為全國最大柚類商品生產基地,梅州金柚是梅縣區農村的主要經濟支柱。

大埔的柚子跟普通的柚子區別:

第一,種柚子最重要的就是土壤條件。不好的種植條件種出的柚子又苦又澀,而梅州大埔的土壤富含硒,特別適合柚子生長。

第二,大埔空氣怡人,日照強,種出的柚子表皮金黃,非常甜,皮薄肉厚,入口無渣。

第三,當地水利資源豐富,農戶會用山泉水源澆灌,種出的柚子清香可口。

第四,政府指導標准化種植,廣東省農科院和華南農業大學提供專業的技術支持,培養出來的蜜柚非常標准化,品質穩定上乘,隨便打開一個都又香又甜水分充足。

(7)梅州市金柚一年的產量是多少擴展閱讀:

大埔縣蜜柚種植歷史悠久,從1985年開始逐步規模化發展,經過20多年的發展,大埔蜜柚已成為廣東省最大的蜜柚種植基地和國內最大的蜜柚種植縣之一,2012年7月被中國果品流通協會授予「中國蜜柚之鄉」稱號。據悉,2015年大埔蜜柚總產量可達23.2萬噸,產值8.63億元。

國家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地理標志處處長孫志永表示,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對有文化特色和生態特點的農產品規定了質量要求、生產范圍等,將提升地方農產品的品牌影響力和市場競爭力。

當天活動上還為大埔蜜柚頒發了「嶺南十大養生特產」獎牌,藉助柚子豐收的時節,大埔縣金秋鄉村旅遊活動也同時啟動,遊客可以到大埔體驗採摘蜜柚。

Ⅷ 梅州金柚的介紹

梅州金柚的栽培已近百年歷史。目前全市總面積30萬畝,產量30萬噸以上,梅州金柚的主要產區有:梅州市的梅江區、梅縣區、興寧市、大埔縣、豐順縣、五華縣、平遠縣、蕉嶺縣2區1市5縣等地,梅州是全國最大的金柚商品生產基地。梅州,1995年被國家首批百家中國特產之鄉組委會命名為「金柚之鄉」。金柚果大、外形美觀、果色鮮黃、肉質脆嫩、清甜爽口、汁多化渣、有香蜜味,富含營養物質和較高的葯用價值,又由於其耐貯藏運輸,在自然通風條件下,可貯藏半年而不改風味,故又有「天然罐頭」之稱。梅州金柚栽培歷史悠久,民國初年從廣西容縣沙田鎮引進種植,距今已有100多年。因「沙田柚」成熟後皮色金黃、價值高,1992年,為更好打開國內外市場,梅州正式把「沙田柚」的商品名確立為「梅州金柚」。1995年梅州被國家命名為「中國金柚之鄉」,2006年金柚通過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認證,是廣東「十件寶」之一。《本草綱目》有記載:柚子皮性味辛甘、平、有行氣、消食、化痰功效。經專業機構檢測,金柚含植物蛋白、鐵、鈣、碳水化合物及胡蘿卜素、類黃酮等多種物質,具有清熱潤肺、涼血降壓功效,最適於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病者食用,是理想的營養保健品1。

Ⅸ 東石的廣東省平遠縣東石鎮

東石鎮擁有豐富的鐵礦、瓷土、耐火石、石灰石等礦產資源。尖山鐵礦儲量大、品位高、有害元素含量低,深受鋼鐵行業的青睞。氣候溫和,四季分明,熱量豐富,光照充足,有利於發展種養業。農產品資源豐富,主要出產梅州金柚、三華李、優質禾刀、花生、碰柑、茶葉、淡水魚等。東石花生、鍋篤茶、碰柑遠近有名。年產花生1400噸,鍋篤茶46噸,碰柑30噸。
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省道S332線和縣道X036線貫穿全鎮,全線為水泥路面。該鎮建有環東公路和環北公路。村村已通公路且部分實現硬底化。已開通程式控制電話,可直撥國內、國際長途。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在鎮內分別建有4座和3座基地站,移動通信暢通無阻。東石鎮境內建有11萬伏變電站1座,1萬伏開關站1座,電力充足。建有日供水1500立方米的自來水引供工程,保證了圩鎮和附近企事業單位和居民的生產、生活用水。圩鎮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是鄰近5個鎮的重要的農產品集散地。
鎮有線電視2003年底實現與市聯網,同時實現有線、無線轉播。加快學校布局調整,提高教育教學質量。2004年7月,鐵民中學並入東石中學。現有東石中學和茅坪中學2間中學,有小學20間,其中13間為完小。中學有教職工146人,學生1978人。小學有教職工183人,學生有3724人。全面實現九年義務教育。有衛生院1所,為一級甲等醫院,有醫護人員61人。各村均設有衛生站。
東石鎮內工業企業發達,國有、集體、私營企業眾多,主要為鐵礦、石灰石、耐火石、鑄造、水泥、家私等行業。2003年全鎮工業總產值達15761萬元。非公有制經濟不斷發展壯大,2003年全鎮非公有制經濟納稅總額達750.8萬元,佔全鎮稅收總額的72.7%。
穩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全鎮糧經比例達6:4。全鎮經濟快速健康發展。2003年末,全鎮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4989萬元,農村人均純收入3486元。 東石鎮共有初級中學兩間,37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978人,教職工146人;有小學21間,其中完小13間,在校學生3724人,教職工183人。
鎮黨委、政府堅持科教興國,教育為本的戰略方針,大力發展了教育事業,積極為教育辦實事,辦好事,取得了喜人的成績,2004年被縣委、縣政府評為尊師重教先進單位。
梅州市平遠縣東石中學創建於1908年,始命名為鐵民中學,原校址在尖山之下,於1994年秋遷址至東石鎮雙石村(即原新東中學)。校園面積238千平方米,現有廣州天河教學樓一幢共35間課室,辦公樓一幢,教師宿舍二幢,學生宿舍一幢,200米環形跑道標准球場一塊。全校現有30個教學班,師生共1700多人,教師120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1人;一級教師37人;大專以上學歷佔98%,其中本科以上學歷的有32人,在職進修本科的教師有20人。
東石中學環境優美,條件優越,師資力量雄厚,多年來教育成績突出,2000年中招考試全縣第2名;2003年第3名,2004年第4名。為家鄉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為社會培養了大批有用人才,是讀書育人的好地方。
梅州市平遠縣茅坪中學創辦於1979年,其前身為茅坪小學附設初中班(1976-1979年),校園佔地面積15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達3500平方米。全校現有教學班7個,學生300多人,教職工25人,其中中學高級教師1人,一級教師2人,二級教師12人。
茅坪中學師生恪守「團結、勤奮、求實、進取」的校訓,教師敬業愛崗,勤奮工作;學生遵師守紀,讀書報國。近幾年來,全校師生積極參加各級各類評比、競賽並屢獲佳績,幾位教師不斷有論文在省市級刊物上發表,在2003年梅州市數學教學論文評比中,有多位教師分獲二、三等獎;在全國初中數學、物理、化學、英語等競賽中,也有多位學生分獲國家級二、三等獎、優勝獎和省級一、二、三等獎。 毓秀書院
毓秀書院坐落在東石鎮靈水村,前身為靈水小學,佔地面積為72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490平方米。第二次革命戰爭時期,毓秀書院是平遠縣革命的搖籃和指揮關。1928年,中共平遠縣委成立,縣委會議地址設在毓秀書院。1929年,在毓秀書院成立平遠縣第一個蘇維埃政府──石北鄉蘇維埃政府。解放後,毓秀書院作為平遠縣革命戰爭重要發源地被縣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平遠縣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地。
豐泰堂
建造於1803年.位於平遠縣東石鎮涼庭村,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圍龍屋築,她歷經200年的風風雨雨,至今仍完好地屹立在廣袤的田野之中。豐泰堂里外三層,結構嚴謹,氣勢恢弘,成為最具有特色客家圍龍建築之一。
豐泰堂為林姓祖屋。據東石林氏族譜記載:三千多年前,商紂王暴虐無道,叔父比干屢次勸諫,反遭其害。周武王表彰比干,賜其子為林姓。戰國時林姓分西河堂、濟南堂二系,後來濟南堂的一支在福建上杭落戶,九世祖彥英公遷往東石,建造豐泰堂的為十六世特秀公。據族人介紹及族譜記載,特秀公之父逢源公早年在江西開伙店,為人老實忠厚,曾一夥匪幫攜金銀住店,為官兵所剿,得大筆意外財。予銀兩長子特秀在家造屋;並為次子德秀捐官,從此四川世代繁衍。特秀公樂善好施、為鄉邑稱頌,清嘉慶七年(1803年)建造豐泰堂。
圍龍屋的設計與建造融科學性、實用性、觀賞性於一體,顯示出客家先人的出色才華及高超技藝。圍龍屋與北京四合院、陝西的窯洞、廣西的「桿欄式」、雲南的「一顆印」並列一起,被中外建築學界稱之為中國五大特色民居建築。1994年在梅州召開的世界客屬聯誼會中,該「豐泰堂」以其獨特的古樸風韻、雄渾氣魄被輸入聯誼會資料,以封面的形式展現於世界。 全鎮常年耕地有2.29萬畝。其中水田面積為1.57萬畝,水洗地面積7.26萬畝。25度以上坡地耕地面積7.39萬畝。耕地面積廣闊、地力優良,適宜種植南方各種果作、林材。
全年經作與糧作比例協調。糧經比例達到6:4格局,既保證了糧食生產,又富了農民的袋子。常年經濟作物面積平均達1.8萬畝。其中以花生尤為突出,全年種植7500多畝,總產達1500噸。
全鎮果茶麵積大、產量高、品質優。至2003年末,全鎮果茶麵積達8600畝,果茶總產達7000噸。其中碰柑、鍋篤茶、梅州金柚、三華李更是出名,常年碰柑1000多畝,可產430噸產量;鍋篤茶麵積1500多畝,年產綠茶40噸,鍋篤茶是梅州「八大名茶」之一;李類種植1800多畝,總產達1350噸。 長窩柚:「長窩柚」實為梅州金柚,只因其風味獨特而眾口諧碑為「長窩柚」。其品種為梅州金柚,「長窩」為一地名,位於東石鎮太陽村扁坑子地域,處於鐵山嶂峰腳,該山地背倚山峰,朝南坡。上有鍋篤水庫的水源灌溉。目前該地域種有梅州金柚1000多畝,年產梅州金柚200噸。由於該山坡地日夜溫差大,果品中有機糖份累積多,吃起來香脆口感好,蜜味濃郁,實是月下品嘗之佳品。
碰柑:(1)碰柑是世界上最優良的寬皮柑桔類品種之一,有「遠東柑王」之稱,果實碩大,色澤鮮艷,味道芳香甘美,肉質細嫩,在國內外市場有較大競爭力。(2)東石鎮的碰柑栽培歷史久,不但產量高,而且品質優良,現有的1000畝碰柑面積,分布在我鎮黃地村竹塘。竹塘碰柑是全市數一的碰柑產品,其果品大且勻稱,色澤鮮艷橙黃,皮鬆易剝,肉質細嫩,汁多化渣,含糖量達13%,吃後有香甜濃蜜之感,是鮮食佳品,深受消費者喜愛。(3)東石鎮實施縣委、縣政府「一鄉一品」開發戰略,在現有碰柑面積基礎上,結合搞山地連片易地開發2000畝耕地實際,將碰柑生產列入調整優化東石鎮果樹品種結構,幫助群眾致富奔康的一項重要措施來抓。計劃在幾年後,以東石鎮中村、黃地、蕉留、洋背為中心,形成3000畝優質碰柑生產基地。
鍋篤茶:茶葉是當前世界三大飲料之一。東石鎮鍋篤村生產的鍋篤茶素有「嘉應八大名茶」之稱,味道甘純、香氣濃郁、品質上乘,暢銷海內外。東石鎮鍋篤村地處鐵山嶂峰谷,海拔1163米,雨量充沛,晝夜溫差大,經常雲霧彌漫,具有「高山雲霧出名茶」的一切自然環境條件。鍋篤村種茶歷史悠久:有耕地面積991畝,山地13434畝。目前種有茶園面積1500畝,年產春茶量達40噸,總產值達120萬元。由於種茶歷史悠久,當地農戶幾乎都懂得管理茶葉生產和製作技術。優良的氣候地理環境是鍋篤茶的良好品質的前提,精緻的制茶工藝是鍋篤茶上乘品質的保障。進一步開發鍋篤茶的生產,具有極大的潛力。

Ⅹ 梅縣金柚的文化歷史

廣東省梅州市梅縣區是中國金柚之鄉。金柚(沙田柚)引進種植已有一百多年歷史,1986年被國家農業部列為十萬畝金柚商品生產基地,已種植25萬畝, 金柚之鄉98年總產達23.7萬噸,成為全國最大柚類商品生產基地,金柚是梅縣區農村的主要經濟支柱。梅州市梅縣區金柚在91年榮獲"七五"星火計劃全國博覽會金獎;94年獲鄭州全國農業產品博覽會金獎;被國家評為全國水果生產百強區; 金柚之鄉95年梅縣區被國家命名為"中國金柚之鄉";97年第三屆中國農業博覽會上梅縣區金柚被認定為名牌產品。並向國家工商局申報注冊"梅嶺"牌金柚商標。梅州金柚,經水果專家鑒定:"果大形正,果色鮮黃,整齊而美觀,具有香氣,肉清甜,有蜜味,質脆嫩而化渣,水分含量適中,為柚類中的佳品"。 金柚之鄉經化驗,果肉營養豐富,含植物蛋白、鐵、鈣、碳化物及胡羅卜素、維生素、黃酮體等多種物質,每百毫升果汁含維生素C120--137.4毫克,比柑橙高2--4倍,維生素D也比柑橙多,含可溶性固形物13--15%,檸檬酸0.321%。具有清熱潤肺,涼血降壓,止咳化痰之功效。最適於高血壓心血管疾病和肥胖病者食用,被稱為營養保健食品。果實耐儲藏,素有"天然水果罐頭",嶺南佳果之美稱,深受國內外消費者喜愛。
希望本回復能幫到你,謝謝採納!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963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434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717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795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559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86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2024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669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654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