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工資水平 » 黑龍江史志一年多少期

黑龍江史志一年多少期

發布時間: 2022-12-27 03:07:51

1. 《黑龍江史志》是不是合法期刊

黑龍江省地方誌辦公室是1982年初中共黑龍江省委作出成立黑龍江省志編審委員會的決定後不久,於1982年2月24日成立的。始稱黑龍江省地方誌研究所,是地方誌編審委員會的常設機構,負責省志的編纂和省地方誌編審委員會的日常工作。1988年5月12日,省委、省政府決定將省地方誌研究所更名為省地方誌辦公室,並由副廳級單位升格為省政府直屬的正廳級事業單位,下設秘書處、機關黨委、省志指導處、省志編纂處、出版發行處、市縣指導處、研究室和《黑龍江史志》編輯部。編制40人。
所以,該期刊是合法期刊,公開出版已達20餘年:)

2. 蝗魚的記載

爵go魚,又作嶂蝗魚(《黑龍江外記》),鰭蝗魚(《三姓志》).隨音訛作秦王魚(《金史地理》),秦皇魚.鮮蝗魚,滿語稱作阿真.鮮蝗魚又作鰭魚(《清稗類抄》),或作牛魚.其中有將鮮魚作牛魚者(《柳邊紀略》),亦有稱鮮鯉魚或鮮蝗魚為牛魚者(《盛京通志》,
《吉林通志》),皆因鱷蝗魚頭略似牛,或因其大如牛,一尾之值與牛同而稱牛魚,不過牛
魚之稱,在遼金時代就已盛行.另外鮮魚或鮮蝗魚在黑龍江下游出海口處又被黑斤,濟勒彌人通呼為麻勒特,或麻特哈魚,這在曹廷傑的《西伯力東偏紀要》中有詳細的記載.
鮮蝗魚在歷史上主要生長在黑龍江,松花江和黑龍江近海深水處,牡丹江,烏蘇里江亦曾生長.對此,有關文獻不乏記述.牛魚出渾同江(周麟之《海陵集》); 1-0蝗魚出黑龍,混同等江(《清稗類抄》第十二冊);牛魚(鮮魚)混同,黑龍兩江,虎兒哈河皆有之
(《柳邊紀略》).這里的混同江系指松花江(亦有指黑龍江者),虎爾哈河即今之牡丹江.
這說明清代黑龍江,松花江,牡丹江都有鮮蝗魚生長.民國時期鮮鯉魚在松花江中也是很
多的.由於生態環境的變化,現在牡丹江已根本沒有鱷蝗魚的蹤影了,松花江還偶爾能
見到,但亦屬鳳毛麟角了.不過有件趣聞,猶能給人們留下一點難忘的記憶.
20世紀八九十年代,省內某報載,佳木斯附近松花江段有一頭牛在江邊飲水,被一條鮮蝗魚咬住牛角不放,牛退魚進,最後將魚拖出水面,被附近農民打住,足有三五百斤(僅憑記憶).
2000年人冬時節在嘉蔭縣永安,新發兩村因黑龍江水淺而捕獲的長3米重130公斤的大
蝗魚和分別是40多公斤和30多公斤的鮮魚漫話好蝗魚亦屬罕見新聞,但這和以前的大魚比已屬小魚了.
蝗魚是定居性的底層,肉性淡水魚,不作長距離徊游,主要棲息在大江夾心子,江漢等
水流稍緩,砂礫底質的地方,喜歡分散活動.黑龍江中黑河市的小烏斯力,黃旗營子,蘿北
縣的肇興江段,同江,撫遠間的勤得利農場江段為鮮鯉魚的豐富水域.鮮蝗魚冬季在大江
深汀處越冬.達到性成熟的最低年齡為16年,據文獻記載蝗魚壽命可活百年.蝗魚大
者二三丈,小者二三尺,重二三百,三四百斤,大者千餘斤.
1979年勤得利農場曾捕獲一條長390厘米,重1002斤的蝗魚,年齡為54齡.據有關方誌記載,20世紀60年代至80年代在黑龍江捕過的接近千斤或超過千斤以上的大蝗魚共有12尾.1961)年在嘉蔭曾捕到一尾大蝗魚重1 200斤;1965至1982年在遜克共捕獲3尾千斤左右的大蝗魚;;1965至1982年在勤得利農場,共捕獲4尾千斤左右的大蝗魚;1986年在漠河捕獲一尾蝗魚重900餘斤;
1961至1984年在蘿北農場(今名山農場),江濱農場分別捕獲一尾重2 100餘斤和一尾重1 120斤的大蝗魚,前者堪稱蝗魚之冠.烏蘇里江產蝗魚不多,僅1951年在饒河蝗魚窩子島捕獲一尾重1100斤的蝗魚.1961)年在嘉蔭捕獲的1200斤的蝗魚,縣政府還專程派人送到北京,製成標本,在北京博物館展覽.
鱷魚,其生活習性與蝗魚基本相同,性成熟年齡較蝗魚早,捕獲最大鮮魚記錄的為
204公斤,全長達230厘米,年齡為45年.1957至1985年29年間全省蝗魚產量最
高的年份是1984年,年產204噸.其中達到和超過100噸的年份為1976年100噸,1981
年141噸,1982年165噸,1985年175噸.
產鮮蝗魚最多的縣份為蘿北,撫遠等縣.其中蘿北縣每年可捕撈6萬斤左右,撫遠縣捕獲鰓蝗魚最多的年份是1983年,捕獲5一3萬斤,當然也有一年甚至連續幾年一尾未獲者.在遼金之際,稱為牛魚的終蝗魚即受到重視,他不但是皇室的珍品,更是宴請使臣,賞賜群臣的珍俊.據周麟之《海陵集》載:有梁大使者,先朝內侍也.人館傳旨,賜金蘭酒二瓶,金魚,牛魚二盤.說的就是將牛魚等與金蘭酒並賜使臣.《二老堂雜志》亦載:周樞密麟之充金哀宗謝使,金主愛之,享以所釣牛魚,非舊例也.樞密糟其首歸獻於朝,同館王齡呼為'魚頭公'.聞金人甚貴此品,一尾之值與牛同.這都充分說明了鮮蝗魚的珍貴.
因此,早在金代鱷鯉魚就已成為朝廷的貢品,《金史 地理志》載:會寧府歲貢秦王魚,大定
十二年罷之.到了清代,鮮蝗魚則作為每年向清政府必進的貢品.歲貢惟9蝗,哲綠,
紐摩順三種(《黑龍江外記》).但每年黑龍江將軍具體貢進多少尾卻無詳細記載.進貢
鰓蝗魚主要歸吉林將軍完成,這是因為鮮蝗魚的主產地在吉林將軍管轄區域.清廷把鮮蝗魚作為貢品至少始於康熙年間,一般在每年十一,二月進行.具體貢額不一
.據《吉林通志》打牲烏拉冊報和《通志》轉錄道光間姚元之《竹葉亭雜記》記載每年進貢均為3尾,但《吉林通志》又詳載每年呈貢鮮魚為兩次,每次各10尾,似為定製.查光
緒《打牲烏拉志典全書》卷二采捕蝗魚一目所記內容大體與《通志》相同,惟《全書》記有具體進貢時間為道光二十二年.第一次為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一日,奉朱筆改定清
單一件.管理打牲烏拉吉林將軍初次進朱筆鰭蝗魚十尾,不拘尺丈.第二次進朱筆婚蝗
魚十尾,不拘尺丈.接著又寫道:朱筆自明年起,按朱筆改定數目呈進.兩次雖然共進
20尾,但似乎這是特例,而不是定製,每年具體進貢數目則要根據朱筆改定而定,蓋《通
志》系將特例誤為定製.應該說,進貢3尾亦好,20尾亦好,均應視為非定製.《通志 食
貨 土貢》中一句話說得十分明確,打牲烏拉總管等應交鮮蝗魚,妒魚,雜魚,無定額,俱據
各該屬咨送.不過,另據《通志》記載:鰭(鰓)蝗魚三尾,伯都吶,三姓等處呈進,三姓,貢
鮮蝗魚二尾,長八尺.光緒《三姓志 貢品》亦黑龍江史志2001年第2期載:於同治七年奉文,將阿勒楚客應進八尺以上鰭蝗魚二尾,六斤以上島魚二十五尾,改為三姓進送.說明還是有定製的,只不過吉林將軍至少不能少於三尾,而朱筆欽定的數不管多少都是必須完成的.雖然阿勒喀副都統的貢額已改歸三姓副都統完成,但他並不是已經徹底無事,一直未停止納貢.到了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六月初旬,因江水暴漲,致使圈養的蝗魚有多尾被水沖走.至秋,
又因江水甚淺,恐難捕獲,不敷貢額,於是使派員馳赴三姓所屬各城廳協助分頭采捕,勿
致疏虞,以全要貢.(《清代東北阿城漢文檔案選編》第195頁(《阿勒楚喀副都統街門為
傷屬保護采捕蝗魚全貢事致拉林協領等札文》).
捕打進貢的蝗魚在每年穀雨或芒種節進
行,出派委官,領催等員棄和打牲丁共00人,前往邊外產魚各河盪網捕打,隨時送魚圈圈
養.蝗魚圈設於江干佐近與江水相通的水港內,用長1丈余,直徑1尺許的圓木圍柵而
成.捕得蝗魚及時放入圈中,既要防止水淺使蝗遭受薰熱之災,又要防止因水大沖倒
柵桿致蝗魚順流逃逸.因此,圈內不但要蓄水適度,魚食亦要充足.松花江岸至今還留
下許多魚圈之名,
哈爾濱附近的蝗魚圈即是當年圈養鯉魚准備進貢的場所.凡圈養的蝗
魚等到立冬或小雪節之後派遣員棄及打牲丁77人捕捉,往赴伯都吶(扶余),巴延河掛冰,
謂之冰鮮,待江冰凍結實時由總管報明吉林將軍勘驗.第一次,由將軍單銜具奏呈送,第
二次由將軍,總管銜具奏呈送.進貢的蝗魚由曉騎校一員,領催一名,珠軒頭目,鎮副4
名,攜帶兵丁由釋車送往京城總管內務府.鮮蝗魚是筵中的上品.
清廷征調鱷蝗魚,一是滿足於宮廷生活之需;一是用於恭祭九祖,佛堂,奉先各殿;另一是用頒賞外藩.
鮮鯉魚有骨(脆骨)無刺,肉白多脂,至為肥美,肉脂相間,食之味佳,蛋白質含量高.
可以製成許多美味佳餚.因其肉肥美多脂,當地居民食用時,多用冷水下鍋清燉,為防腥
而不宜油煎,另外亦可將肉或肚切片溜之,即溜蝗魚片,溜蝗魚肚;亦可紅燒或做肉段等各
菜餚,肉還可用來包餃子.魚軟骨,魚筋可加工成名菜.各地吃蝗魚的方法不盡相同,各
具特色,如撫遠的紅燒白塔,是將蝗魚鼻子和蝗魚筋同時紅燒,擺盤造型特異,吃起來,
香脆,別有一番風味(新編《撫遠縣志》).
依蘭在民國以前的蝗魚乾子,亦比較出名,為依
蘭人特別食物之一.其作法是將魚肉切成寸方,尺許之長條,曬干,食用時加油醬,椒,姜,
用鍋悶後食之.赫哲人喜食生魚,也常以鮮鯉魚為原料,形成獨具特的民族風味.至若
名廚經手,則可單以鯉魚為原料做蝗魚宴.據蝗魚宴菜單所列共有6個冷盤,8道熱菜,
4道細點.其中8道熱菜有酒鍋黃蔑全魚,翡翠鴛鴦魚翅,玉球金果銅錘,冰雪銀耳魚
腹,極樂齋冬菇,扒魚唇蹄筋鮑魚,酒醉金猴蝗魚,雪衣豆沙香蕉等.看到或聽到這些菜
名,不用嘗,便是一種美的享受,足可令您垂涎三尺.
鮮蝗魚最珍貴的是魚子.如果將瑪瑙紅色的大馬哈魚子稱為紅珍珠的話,那麼黑
綠色的鰓蝗魚子則被人們稱為綠寶石或黑魚子.鮮蝗魚子營養值十分豐富,有七
粒鮮鯉魚子勝一個雞蛋營養價值之稱.由於產量少於大馬哈魚子,因此,鮮蝗魚子更為
名貴.目前,每公斤鮮蝗魚子價值數百美元,日益被國際市場看好.1978年全省出口24
噸,1985年出口23噸.其中生產和出口鱷蝗魚子較多的縣(場)是蘿北,撫遠兩縣和勤得
利農場.其中蘿北縣1985年生產2 500公斤,勤得利農場生產950公斤,撫遠縣1980-
1985年4年間共出口爵蝗魚子4300公斤.鰓蝗魚子(醬)成為這些縣(場)的拳頭產品.
鮮蝗魚,
除了魚肉之外,它的脆骨即魚頭為食中上品,關內重之,以為美於燕窩(《黑
龍江外記》),在沒有認識到它的價值以前,蝗魚頭特別賤,須一車載之的一個大蝗魚頭售
價不過五百,自京中以此骨為貢品,魚頭遂不肯售,競相晾曬發賣,每一肋亦須八九錢
漫話鱷蝗魚矣.不過黑龍江,吉林土著最初卻不知道愛惜,所以蝗魚頭又多為關內人收購走曬干准備高價銷售.《竹葉亭雜記》曾記載一則笑話:說是莫清友先生在宴請客人時曾備設了
蝗魚脆骨一菜,在座的鄉人以為它是涼粉.翌日,見到莫清友便問:前日食君家所制涼
粉特佳,曾令人學制,總不能及,不知何以有此味也 鰓蝗魚的胃可製造刮縹,用以粘紙補字,
刀刮用之,遠勝掇糊.皮膚受傷,特別是因騎馬而臀部無膚者,攤布貼之,勝似膏葯.但制
造刮縹是需要一定時間一定功藝的,製造刮縹自熬胃至刻縹非三閱月不能成器.不講方
法,工藝不精或時間不到,也是不能製造成功的.
黑龍江將軍那啟泰(嘉慶三年至五年,六年至八年任職)曾調黑龍江人來幕府督造刮縹好幾個月,始終未能成功,便是因為技藝不精.刮縹一塊,大寸許,厚二分,有金鍾,蕉葉,書函諸式,一匣嘗貯九塊,這是尋常饋遺物,後來又增加了新的款式,如尺長如意梓,大拱壁及懸磐等,這些雕鏤得非常奇巧的刮縹,得之則較難.制刮縹,一般是不售賣圖利的,不過點染土物,備上官送禮而已.
嘉慶年間,由於製造刮縹太多,鰓蝗魚胃則被漁者居奇,遂須重金采買,漸及於黑龍江以外各
地.由於鮮蝗魚,特別是蝗魚個體較大,非釣所能得,最古老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魚叉叉.
這種方法源於赫哲族漁民.魚叉,赫哲語稱為阿靜左布雇,為鐵制扁平面三股脫柄叉,
叉褲上帶有一個系繩的活鐵環,繩的另一端系在長約4尺的木製叉柄上,叉到魚後,鐵制
部分留在魚體上,而木柄則從褲中脫出,浮於水面,漁民可劃船到木柄漂浮地點將魚捉到.
曹廷傑在《西伯力東偏紀要》中對赫哲漁民用叉捕魚作了簡要介紹.若夫坐快馬持叉取
魚,則以剃發黑斤及喀喇人為最,嘗於波平浪靜時往江面,認取魚行水紋,拋叉取之,百無
一失.西清《黑龍江外記》對用魚叉捕獲蝗魚的方法作了細致的記述:捕之之法:長繩系
叉,叉魚背,縱去,徐挽繩以從數里外,魚倦少休,敲其鼻,鼻骨至脆,破則一身力竭,然後戮
其腮使痛,自然一躍登岸,索倫尤擅能.張光藻在《北戍草》中用詩對用魚叉叉鯉魚作了形
象的描述.鮮蝗魚本號秦皇,網署難施力最強.卻羨漁師叉法巧,能教躍出水中央.
另外19世紀末赫哲族使用捕蝗魚的鉤具還有蝗魚鉤,克日斯克鉤.蝗魚鉤,赫哲語稱秋特樂,滿語稱秋特拉,俗稱癢癢鉤.民國《依蘭縣志》對於用該鉤捕鯉魚的方法進行了詳細的記述,但是使用這種漁具捕蝗魚鉤住的少,鉤傷跑掉的多,破壞了資源,20世紀50年代禁用,為三層掛網所代替.
民國時期捕蝗魚的主要鉤具是快鉤,又名滾鉤,由山東傳人,是捕撈鮮蝗魚,大馬哈魚和其它江雜魚的主要工具,亦因傷魚,對資源增殖不利,1957年以後逐漸淘汰並停止使
用.打牲烏拉用網盪捕終蝗魚的方法是每年四,五月,出派曉騎校1員,委曉騎校1員,委
官1員,領催2名,並出派珠軒達,鋪副,打牲丁共260人,分為4起,每起65人,共用8塊
大眼網,每兩塊一練,合為一塊,順江橫盪,獲魚入圈.
冬季捕蝗魚,採用的則是坐安口的方法進行.即於大江上用茅草覆作尖形屋,鑿成冰窟,置燈窟上,人伺其側,魚在水中見燈光則趨赴之,漁人由窟投叉,適中魚身取而得之.鰓魚同大馬哈魚一樣,也有一些神秘的色彩.這便是曹廷傑在《西伯力東偏紀要》一書中對黑龍江下游的東北海的一種叫做麻特哈或稱麻勒特的大魚,即遼金史本紀所載之牛魚(終蝗魚)奉旨送魚的形象描述.據說這種大魚長一二丈,大一二圍,其頭有孔,如江豚,涉波孔中噴水,高一二丈,旬然有聲,可聞數里.因為當地的黑斤,濟勒彌人皆不知歲月,特以江蛾為捕魚之候,每於江面花蛾變白蛾時,時值五月,麻勒特送烏互路魚人江.江面青蛾初起時,時值六月至七月半,送七里黑龍江史志2001年第2期性魚人江.江面小青蛾再飛時,時值七月半至八月底,送達莫嘎(大馬哈)魚人江,皆至格林河口而返.從中不難看出用麻特哈(牛魚)可以觀候.正好與《演繁露》記載的:契丹主達魯河釣牛魚以占歲有關聯.正因濟勒彌人等原以為麻特哈奉旨送魚,所以,當初他們不敢捕獲,同時也不敢食用,後來逐漸改變了這種認識.
鮮蝗魚豐富了人們的經濟生活,更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史氏鮮本身就有活化
石之稱,黑龍江的史氏鮮是現存的距今一億五千萬年前與恐龍共存的古生物.從豐盛的
蝗魚宴的菜譜上我們看到獨具特色的飲食文化;從蝗魚捕撈,圈養進貢,賞賜等,我們看到
了清代的貢賦文化;從蝗魚留下的地名,我們也看到了地名文化.現在在黑龍江,松花江以及烏蘇里江等地就留下了不少與蝗魚有關的地名,有的直接命名魚場,有的直接命為地名,如遜克縣遜克漁場雪水溫分場的蝗魚卧子,嘉蔭縣的蝗魚卧子魚場;直接命名烏嶼名
的,如同江市八岔鄉西11公里黑龍江上的青黃魚通島,饒河縣烏蘇里江南通島中段之東
的黃魚窩子島等都是因為這里盛產蝗魚而得名.至於松花江岸的一些蝗(黃)魚圈地名,
則說明了在清代這里曾是為皇室圈養進貢鯉魚的地方.
在清代一些文人的詩歌中也有好多吟詠蝗魚類似竹枝詞的名篇佳作.如英和《卜魁
集》中的《龍沙物產十六詠》第四就是黃(蝗)魚.森森三千里,江天一任游.捕防身碩
大,嗜為骨輕柔.作客罷彈鐵,烹鮮嗤下鉤.要知貴公子,終是釣鰲鑄.不僅道出了鯉魚
的特點,也寫出了獲得蝗魚和嘗到蝗魚美味的喜悅.張光藻《北戍草》除有專叉蝗魚的詩
以外,還有一首打得蝗魚之後涼曬魚胚子,蓄以備終歲之用的詩.網得鮮鱗載滿車,長繩
穿貫曬庭除.客來不用歌彈鐵,餐飯家家有食魚.黃兆牧的《雞林雜詠》中的打網松江千里情,大蝗分割小鮑烹描述的則是在松花江上捕獲蝗魚和白魚分而食之的動人情景.就連乾隆皇帝對鮮蝗魚也是情有獨鍾的.他在《詠嶂蝗魚》目中寫道:有目鮮而小,無鱗巨且修.鼻如矜翁戟,頭似戴兜黎.一雀安能嚙,半豚底用投.伯牙鼓琴處,出聽集澄流.寥寥八句,鮮蝗魚的形態躍然紙上.鮮鯉魚不但豐富了詩歌創作,也豐富了諺語,歇後語語匯的形成和發展.主要流行在同江,撫遠一帶鮮蝗魚盛產區.生活諺語如:鯉魚縹,粘得牢.大蝗魚離水活不長,
莫日根(英雄)離群徒有名.捕蝗魚不怕白頭浪,掏熊膽何懼高山擋 氣象諺語如臭李子開花,大蝗魚咬牙.稠李果兒黑又甜,蝗魚擺尾向前鑽.歇後語如蝗魚皮做的靴子—穿不爛.由於蝗魚性成熟晚,再生能力差,產量低,生長慢,加之過度地捕撈,江河水位逐年下降和污染日趨嚴重,鮮蝗數量驚人地銳減,若不採取措施,鮮鯉魚將會在黑龍江,松花江消逝.為此,新聞媒體已發出了救救鱷蝗魚的呼喚.
其實,保護鮮蝗魚早在清代就已提出,光緒二十四年八月二十日阿勒楚喀副都統衙門在《為傷屬保護采捕蝗魚全貢事致拉林協領等札文》中就明確指出:對於鯉魚,仍准本衙門循例采辦,勿任私網阻撓.並希望傷隊一體保護,以全要貢.解放後,對於鮮蝗魚資源的管理目趨完善.
1957年,《黑龍江省水產資源繁殖保護暫行條例》首次規定了鰓蝗魚的禁漁期,規定6月1日至7月1日禁止捕撈鰓蝗魚,並規定了最低采捕標准,即蝗魚1.5米,鮮魚為1米以上.1982年《黑龍江省水產資源繁殖保護系例》規定了采捕鮮蝗魚長度的最低標准,也規定了重量的最低標准,即蝗魚2米,或65公斤;鱷魚1米,或4公斤.但是只有這些還不行,爵蝗魚的保護,人工繁值已提到重要的議事日程,有的已開始實施.如同江市八岔赫哲族鄉的赫哲人投人40萬元,建成了4萬多平方米的鮮蝗魚養殖基地,
在祭敖包時,要宰殺牛羊等作為祭品,目的是祈求風調雨順四季平安的好年成,祈求諸神鎮住邪魔,降賜吉樣,保佑人畜興旺,萬事如意.每次在敖包會上都要舉行賽馬,射箭,摔跤比賽等娛樂活動,最後是舉行宴飲,人們載歌載舞,盡情歡樂.春節,它包括臘月二十三,農歷年(臘月三十,正月初一至初五等數日).臘月二十三舉行祭火儀式,這一天是火神回天的日子,火位正面擺放祭品,周圍鋪上墊子,火架里放上羊骨燃起,並把祭品放進火里,這時主祭人口喚,呼日耶,其餘人向火叩頭,祈求火神保佑.
農歷年期間,在臘月三十擺上羊等供奉之物,供神祭祖,供完之後,大家食用撤下的供羊.在這些日子裡,男女老少都停止生產.民族風儲辦黑龍詳省招案館哈派濱心鄂溫克民族是我國人口較少的兄弟民族之一,世代居住在我國東北邊疆,即大興安嶺嶺北以西的呼倫貝爾大草原和興安嶺的河谷地帶.主要分布在內蒙古自治區的鄂溫克族自治旗;其次分布在黑龍江省的吶河,甘南縣等地,新疆也有少數人.鄂溫克民族是講究禮節,好客的民族,有著本民族的節日和禮儀.鄂溫克民族的節日很多,主要有敖包會,春節,米闊勒節和奧米那楞節.敖包會是鄂溫克民族的盛大節日.敖包(蒙語音譯,也譯作鄂博),原指邊界和路標的石堆,後來成為祭祀山神,路神和迷信活動的地方,即把敖包當作神靈的住地來祭祀.按傳統習慣,平時每經敖斌王美那包,口念噸,嘛,呢,叭,:'-咪,吟六字真言,向上投石三枚,以敬三寶或獻錢財,並供以酒肉或剪下馬鬃,馬尾系在敖包頂蟠桿之上.大型祭祀活動每年於春,秋二季進行,四,五月間及八,九月間各選擇一活動,盡情玩樂.三十的晚上,老人們要祝福下一代,象自己一樣健康,長壽.大年初一,家與家,屯與屯之間,要互相拜年,先拜佛祖,後晚輩向長輩,兄長叩頭,受拜人給東西作為苗的一部分,放到了黑龍江中,另外,還被運抵廣州,煙台等地養殖.以後每年將有近30萬尾鮮鯉魚苗放流黑龍江.勤得利農場的史氏鮮魚試驗站,自1988年以來,已累計向黑龍江放流史氏鱷魚苗450萬尾,有效地保護了這一自然資源,水中活化石的史氏鮮還在北京2000年黑龍江綠色食品周上大出風頭.更令人欣喜的是作為省級自然保護區的蘿北鱷蝗魚自然保護區目前正在籌劃之中.

3. 黑龍江史志的介紹

《黑龍江史志》,由黑龍江省地方誌編委員會等四家政府機構主辦、黑龍江史志雜志社編輯出版的人文社會科學綜合性期刊,中央和國家檔案館永久館藏期刊,國家級二級,省級一級社科核心期刊,主要刊登史志、檔案、歷史和圖書館類論文。2015年7月27日,半月談網曝光該雜志違規收取版面費。不論論文質量如何,只要繳納相應的版面費,就可以刊登在《黑龍江史志》上。

4. 歷史雜志,期刊

你可以去郵局查 ,《黑龍江史志》
1.歷史研究 2.世界歷史 3.史學月刊 4.中國史研究 5.近代史研究 6.中共黨史研究 7.史學理論研究 8.中國文化研究 9.文史哲 10.清史研究 11.當代中國史研究 12.抗日戰爭研究 13.史學集刊 14.中國史研究動態 15.中華文化論壇 16.民國檔案 17.安徽史學 18.歷史檔案 19.史學史研究 20.史林 21.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22.西域研究 23.中國農史 24.文博

5. 許永傑的科研成果

考古學成果①專著《民樂東灰山考古》,科學出版社1998年2月。《山西忻州游邀考古》,科學出版社2004年4月。《七星河流域漢魏遺址群調查與測繪報告》,科學出版社2004年7月。②論文《秦安大地灣第九區發掘簡報》,《文物》1983年第11期。《試論大地灣仰韶晚期遺存》,《文物》1983年第11期。《秦安縣歷年出土的北方系青銅器》,《文物》1986年第2期。《秦安縣幾處新石器時代遺址調查簡報》,《遼海文物學刊》1988年第2期。《東北境內新石器時代筒形罐的譜系研究》,《北方文物》1989年第2期。《山西省忻州市游邀遺址發掘簡報》,《考古》1989年第4期。《周文化的形成與周人興起的考古學考察》,《遼海文物學刊》1989年第2期。《中國史前時期的彩陶藝術——廟底溝文化的彩陶》,《瞭望周刊》1990年8月6日。《也談唐汪式陶器的文化屬性》,《西北史地》1991年2期。《陝晉豫地區仰韶晚期遺存的若干問題》,《華夏考古》1991年第4期。《三北地區龍山文化研究》,《遼海文物學刊》1992年第1期。《秦安王家陰窪墓地結構的分析》,《考古與文物》1992年第2期。《長城沿線周秦時期雙耳陶器的初步考察》,《北方文物》1992年第2期。《永昌鴛鴦池墓地彩陶圖案的分類研究》,《文物》1992年第11期。《鮮卑遺存的考古學考察》,《北方文物》1993年第4期。《河湟青銅文化的譜系》,《考古學文化論集》文物出版社1993年12月。《中國東北早期陶器の樣相》,1993年度日本考古協會新潟大會《環日本海にぉけゑ土器出現期の樣相》。《青海大通黃家寨墓地發掘報告》,《考古》1994年第3期。《青海循化蘇呼撒墓地》,《考古學報》1994年第4期。《甘肅民樂縣東灰山遺址發掘紀要》,《考古》1995年第12期。《平洋墓葬研究》,《北方文物》1996年第6期。《黑龍江考古述要》,《黑龍江史志》1996年第1—5期。《二十年來的黑龍江區系考古》,《北方文物》1997年第4期。《世紀之交的黑龍江考古學》,《北方文物》1999年第4期。《黑龍江考古述要》,《黑龍江史志》1995年第1—6期。《黑龍江七星河流域漢魏遺址群聚落考古計劃》,《考古》2000年第11期。《關於探索黑龍江文明起源的幾個問題》,《北方文物》2001年第1期。《黑龍江考古界說》,《北方文物》2001年第4期。《七星河流域漢魏遺址群》,《中國考古學年鑒2001年》《黑龍江省早期鐵器時代の集落形態》,《東北ァジァにぉけゑ先史文化の比較考古學的研究》九州大學大學院人文學研究院,平成14年(2002年)2月。《考察日本彌生時代環壕聚落的兩點啟示》,《中國文物報》2003年1月17日。《黑龍江考古的世紀思索》,《考古》2003年第2期。《雲陽縣舊縣坪遺址發掘報告》,《重慶庫區考古報告集1998卷》科學出版社2003年7月。《三峽地區六朝時期墓葬研究》《2003三峽文物保護與考古學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科學出版社2003年7月。《巴東老屋場墓群發掘報告》,《湖北庫區考古報告集》第一卷,科學出版社2003年7月。《黑龍江早期鐵器時代的聚落形態》,《邊疆考古》2,科學出版社2004年7月。《民族考古學是什麼?》,《四川文物》2005年第2期。地方誌成果①編輯志書《黑龍江省志·共產黨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黑龍江省志·民主黨派工商聯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黑龍江省志·政權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黑龍江省志·政協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黑龍江省志·公安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黑龍江省志·司法行政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黑龍江省志·外事志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黑龍江省志·民政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黑龍江省志·勞動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黑龍江省志·旅遊僑務志》,黑龍江人民出版社。②論文《關於概述編寫問題的在檢討》,《黑龍江史志》1991年第4期。《關於合編志編寫問題的思索》,《黑龍江史志》1991年第6期。《新編地方誌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史》,《學習與探索》1992年第5期。《關於志書編纂下限的思索》,《黑龍江史志》1993年第1期。《哈爾濱早期城市的特點與城史紀元的確定》,《黑龍江史志》1993年第2期。《從已出版的省志看省志整體設計中的幾個問題》,《黑龍江史志》1993年第5期。《從評議的幾部省志談省志整體設計中的幾個問題》,《黑龍江史志》1996年第1期。

6. 文章是誰

文章,陝西西安人,著名演員。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2002級)。愛好音樂、足球、游泳、書法、閱讀等。曾在2003年韓國釜山藝術節上,獲「最佳男演員獎」。電影作品包括《海洋天堂》等,電視劇作品包括《奮斗》、《雪豹》、《裸婚時代》、《蝸居》等。

中文名: 文章
別名: 小文(始於中戲)
國籍: 中國
民族: 滿族
出生地: 陝西省西安市
出生日期: 1984年6月26日
職業: 演員
畢業院校: 中央戲劇學院2002級表演系本科
代表作品: 《奮斗》,《蝸居》,《海洋天堂》,《雪豹》,《裸婚時代》

姓名:文章 歌手文章
性別:男 國籍:印尼 地域:港台 職業:歌手
編輯本段個人簡介
本名黃文章,以名字為藝名,活躍於1980年代的台灣歌手,印尼華僑,祖籍中國廣東。所會語言廣及英語、日語、印尼語、馬來語、閩南語、粵語、潮洲話。 文章8歲離開印尼到馬來西亞讀小學,高二轉往美國求學,並於加拿大攻讀大學。大學畢業後曾到日本工作兩年。1983年回新加坡探望父母,結識於EMI任職的印度人,並推薦至台灣EMI(科藝百代),從此活躍歌壇。在1987年成為台灣金鍾獎最佳男歌手後,文章的事業達到了一個高峰。1990年,文章來到祖國大陸參加歌友會,並獲邀參加1990年1月26日於中央電視台舉辦的春節聯歡晚會。他為廣大電視觀眾演唱了《自己的天空》以及《我是風》兩首歌曲,獲得現場滿堂喝彩,卻受到台灣當局半年禁演的處罰。1990年代以後,歌唱事業重心逐漸移往中國大陸。1994年,他因為是華僑而沒有台灣身份的理由,與巫啟賢、許美靜等歌手一起被禁止了在台灣的演藝活動。文章用了4年的時間游歷世界、豐富自己,在1998年解禁後推出了《未完待續》專輯。經歷了4年多的坎坷和人情冷暖,文章在2003年再次振作自己的音樂事業,投入內地廣闊的音樂環境,策劃他的新專輯和個人演唱會。 作為上世紀80年代出道的歌手之一,他的名字也許已經為很多人所淡忘了。但是他的《望天》卻是很多老歌迷肯定不能忘卻的記憶,他演唱的《古月照今塵》把中國人心中的歷史情節,中華情節表現得厚重透徹,88年排名台灣榜首長達三十周。還有由他首唱的《故鄉的雲》、《三百六十五里路》等歌曲風靡台灣和東南亞地區,被費翔、包娜娜等歌手在祖國大陸翻唱後,受到了祖國大陸歌迷的喜愛。1984年8月,文章從日本來到台灣加盟EMI唱片,並於同年10月在台灣由四海唱片公司代理發行了第一張專輯《三百六十五里路》。《三百六十五里路》由挖掘出齊豫、潘越雲等歌手的台灣著名的音樂人李泰祥和譚健常共同擔綱製作,收錄了《三百六十五里路》、《泛黃的書簽》和《故鄉的雲》等十首歌曲。初入樂壇的文章,以一個異國遊子的心情,譜寫出動人心魄的家園之戀,高亢雄厚的嗓音,精緻典雅的個人形象,馬上獲得社會大眾的認可,《三百六十五里路》、《故鄉的雲》等歌曲迅速紅遍台灣、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地區。而文章也憑借這張《三百六十五里路》專緝,於1985年7月在台灣獲得了「金嗓獎」最具潛力新人獎。《三百六十五里路》由小軒和譚健常這對夫妻搭檔共同創作。很多人第一次聽到《三百六十五里路》這首歌曲應該是在1988年的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上,由包娜娜演唱的。之後就開始風靡大陸。後來,很多人才終於聽到了文章原唱的版本,那獨特的嗓音所表達出的遊子情懷就一直縈繞在聽者的心中,揮之不去。當年《故鄉的雲》原唱堪稱經典,很多聽過原唱的人認為,無論費翔1987年被錄音師刻意調得接近原唱的翻唱,還是歌曲原唱者文章現在的演唱,都無法表現當年原唱那緩緩飄過的鄉愁。

中國著名當代作家、學者李正明的筆名。 1983年生,河南信陽人,筆名文創公、巫山一段雲、浪里白條等,正明文化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畢業於廈門大學,主要從事古典文學及大眾文化批評研究。為人隨和、熱情,喜怒不形於色。好讀書,不求甚解,涉獵極廣。粉絲稱其詩文寫得像花一樣燦爛、像水一樣靈動、像風一樣輕快。
編輯本段作品
其作品主要有: 1、詩歌:《雪景一瞥》、《試劍》、《休眠火山》、《故鄉夏意》等; 2、散文:《懼內論》、《中國人的謙虛強迫症診斷書》、《網蟲蜘蛛的自白》等; 3、小說:《魂斷鵲橋》、《誇父逐日》等; 4、學術論文:《馬楚天策府十八學士考》(《船山學刊》2010年第3期))、《宋人選宋詩與宋詩體派》(《佳木斯大學學報》2009年第6期)、《從<宋詞三百首>看朱孝臧的詞學思想》(《黑龍江史志》2010年第11期)、《近十年來梅堯臣研究綜述》(《襄樊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年第3期)等。 其文學及學術作品在當代文壇及學術界產生重大影響,深受著名作家、學者易中天、傅小松、錢建狀等人的推崇,被譽為「當代網路全書式青年學者」、「21世紀學術新星」。

http://ke..com/view/363031.htm?wtp=pic#sub5192788

文章,陝西西安人,中國內地男演員。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愛好音樂、足球、游泳、書法、閱讀等。文章的父母都是公務員,優厚的家庭條件決定了他童年的一帆風順。因而,他從小就受到良好教育。

1999年,還在上中專藝校的文章就出來拍戲了,但都是飾演一些小角色。2004年,還在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讀書的文章,在《與青春有關的日子》中成功飾演了卓越。雖然只是一個配角,但是他讓文章逐漸為觀眾所熟悉。之後,他又在《奮斗》、《暗流》、《蝸居》、《雪豹》、《海洋天堂》等影視劇作中有突出表現,曾在2003年韓國釜山藝術節上,獲「最佳男演員獎」。

7. 關於鯨魚的資料

須鯨和齒鯨。古人在給它起名字時,連鯨字本身也有一個魚字偏旁,若和鮐魚、鮁魚等魚名寫在一起,就更讓人「難識廬山真面目」。不僅漢字如此,國外也有類似之處,如德語把鯨叫巨大的魚(Walfisch)。一直到16~17世紀的一些自然科學書籍上,都是把鯨當魚看待,和魚放在一起記載的。其實,鯨雖然外表像魚,但並不是魚,而是一類哺乳動物,這與蝙蝠像鳥但並不是鳥,也是一類真正的哺乳動物的情況相似。鯨和魚不同,它是胎生的,一般都是每胎產一仔,兩年一胎。幼仔靠母體的乳汁哺育長大;而魚是卵生的,一次產卵可以成千上萬,幼魚一經孵化出來,就能獨立生活,沒有哺乳現象。鯨的體溫是恆定的,平均為35.5℃,無論在冷水域或熱帶海區都維持這一體溫;而魚是變溫動物,體溫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鯨用肺呼吸,需經常浮出水面換氣。魚則是用鰓攝取溶解於水中的氧氣,可一直呆在水下。鯨和魚在外形上的相似,是由於它們長期共處於一個相同的生活環境中而形成的,是一種「趨同現象」。鯨雖然屬於哺乳動物,但卻終生沐浴於大海,完全適應於海中生活。不管是南極附近海域或北冰洋,也不管是赤道水域或沿岸海區,都可以是它們的活動疆域,都有它們的蹤影。盡管茫茫海洋,浩瀚無垠,但它們既能捕到食物,又能找到同伴。它們是海洋里最優秀的游泳能手之一,在風平浪靜時,它們固然可以悠悠盪游,波濤洶涌時,也仍然猶如閑庭信步。它們可以躍出水面「眺望」冉冉升起的紅日,也可以遨遊千米水底,去探察深海的奧妙,載沉載浮,出沒自如。海中「巨獸」鯨的拉丁學名是由希臘語中的「海怪」一詞衍生的,由此可見古人對這類棲息在海洋中的龐然大物所具有的敬畏之情。其實,鯨的體形差異很大,小型的體長1米左右,最大則可達25米左右;最重的可達170噸左右,最輕2000公斤左右。外形特徵它們中的大部分種類生活在海洋中,僅有少數種類棲息在淡水環境中,體形同魚類十分相似,體形均呈流線型,適於游泳,所以俗稱為鯨魚,但這種相似只不過是生物演化上的一種趨同現象。因為鯨類動物具有胎生、哺乳、恆溫和用肺呼吸等特點,與魚類完全不同,因此屬於哺乳動物。鯨魚一分鍾的心跳一般9~10次
其他種類鐮鰭海豚、鐮鰭斑紋海豚、短吻海豚。吻突很短,但與額部界線清楚。背鰭高大醒目,呈鐮狀後曲,基部幅廣。體背部黑色或黑灰色,腹部白色,頭前部和上頜黑色,下頜僅吻端黑色,其餘白色。體側眼後達腹側 為白色或灰白色,沿背路基下側至尾基的體側為從白色帶,口角至鰭櫛前基。並越過路肢後基全肛門間有一黑帶。背鰭前部1/3為黑色,後半部全為灰白色。鰭肢同樣前緣部黑色,後緣部灰色。尾鰭上下方皆為黑色或黑灰色。體色變異較大。上下須每側有齒23~36枚。成體體長可達2.5米,雄性稍大於雌性,體重可達180公斤。多成數十頭至數百頭的大群,攝食時分成小群,休息或移動時又匯集成大群。性活潑,游泳速度快,常躍出水面。體長1.8米左右。
食餌主要為小型集群性魚類和烏賊。
我國東海、南海均有分布。鯨是海獸中的重要成員,體形像魚,俗稱鯨魚。鯨的種類很多,全世界有80餘種,我國海域有30多種。一般都將它們分為兩類。一類口中有須無齒,稱須鯨,共11種;另一類口中有齒無須,叫齒鯨,共70多種。鯨的體長從1米到30多米不等。
共同特點鯨類動物的共同特點是體溫恆定,大約為35.4℃左右。皮膚裸出,沒有體毛,僅尾部具有少許剛毛,沒有汗腺和皮脂腺。皮下的脂肪很厚,可以保持體溫並且減輕身體在水中的比重。頭骨發達,但腦顱部小,顏面部大,前額骨和上頜骨顯著延長,形成很長的吻部。頸部不明顯,頸椎有癒合現象,頭與軀干直接連接。前肢呈鰭狀,趾不分開,沒有爪,肘和腕的關節不能靈活運動,適於在水中游泳。後肢退化,但尚有骨盆和股骨的殘跡,呈殘存的骨片。尾巴退化成鰭,末端的皮膚左右向水平方向擴展,形成一對大的尾葉,但並不是由骨骼支持的,脊椎骨在狹長的尾幹部逐漸變細,最後在進入尾鰭之前消失。尾鰭和魚類不同,可作上下擺動,是游泳的主要器官。有些種類還具有背鰭,用來平衡身體。它們的骨骼具有海棉狀組織,體腔內有較多的脂肪,可以增大身體的體積,減輕身體的比重,以增大浮力。 它們的眼睛都很小,沒有淚腺和瞬膜,視力較差。沒有外耳殼,外耳道也很細,但聽覺卻十分靈敏,而且能感受超聲波,靠回聲定位來尋找食物、聯系同伴或逃避敵害。外鼻孔有1~2個,位於頭頂,俗稱噴氣孔,一般鼻孔位置越靠後者進化程度越高。用肺呼吸,左右各有一葉肺,其中有許多毛細血管,富有彈性,能有助於氧的流通,適應在水面上進行的氣體交換,每隔一段時間需要浮出水面來進行換氣,也能潛水較長時間。肋骨有10~20對。胃分為4個室。腎臟大多為瘤狀。雄獸的睾丸位於腹腔內。雌獸在水中產仔和哺乳,子宮為雙角形,有一對乳房,位於生殖裂兩側的乳溝內,有細長的乳頭,乳汁中含有豐富的鈣、磷和大量的脂肪。幼仔在胚胎期間都具有牙齒,但須鯨類的牙齒到出生的時候則被須所取代,齒鯨類的牙齒則將終生保留。鯨是群集動物,它們通常成群結隊的在海里生活,可是當鯨呼吸時,就需要游到水面上來,這時鯨是利用頭上的噴水孔來呼吸,呼氣時,空氣中的濕氣會凝結而形成我們所熟悉的噴泉狀。專家們甚至可以從水噴出的高度、寬度及角度,來辨識鯨的種類。鯨的種類很多,大致分成齒鯨和須鯨兩大類。鯨的表皮下有著極厚的脂肪層,那就是俗稱的鯨油,它可以使鯨體保持溫暖,而且也能貯存能量以供應不時之需。由於鯨體內擁有許多特殊的構造,使它能夠長時間的在水中屏住呼吸、減慢心跳速度,因此當它沉到海底,總要經過一段長時間後,才會再浮出水面。除了具有貯存氧氣的構造外,當身體某個部位需要大量的血液供應時,體內還會有集中供應的特殊機能。鯨的特點鯨類動物的共同特點是體溫恆定,大約為35.4℃左右。皮膚裸出,沒有體毛,僅吻部具有少許剛毛,沒有汗腺和皮脂腺。皮下的脂肪很厚,可以保持體溫並且減輕身體在水中的比重。頭骨發達,但腦顱部小,顏面部大,前額骨和上頜骨顯著延長,形成很長的吻部。頸部不明顯,頸椎有癒合現象,頭與軀干直接連接。前肢呈鰭狀,趾不分開,沒有爪,肘和腕的關節不能靈活運動,適於在水中游泳。後肢退化,但尚有骨盆和股骨的殘跡,呈殘存的骨片。尾巴退化成鰭,末端的皮膚左右向水平方向擴展,形成一對大的尾葉,但並不是由骨骼支持的,脊椎骨在狹長的尾幹部逐漸變細,最後在進入尾鰭之前消失。尾鰭和魚類不同,可作上下擺動,是游泳的主要器官。有些種類還具有背鰭,用來平衡身體。它們的骨骼具有海綿狀組織,體腔內有較多的脂肪,可以增大身體的體積,減輕身體的比重,增大浮力。它們的眼睛都很小,沒有淚腺和瞬膜,視力較差。沒有外耳殼,外耳道也很細,但聽覺卻十分靈敏,而且能感受超聲波,靠回聲定位來尋找食物、聯系同伴或逃避敵害。外鼻孔有1~2個,位於頭頂,俗稱噴氣孔,一般鼻孔位置越靠後者進化程度越高。用肺呼吸,左右各有一葉肺,其中有許多毛細血管,富有彈性,能有助於氧的流通,適應在水面上進行的氣體交換,每隔一段時間需要浮出水面來進行換氣,也能潛水較長時間。肋骨有10~20對。胃分為4個室。腎臟大多為瘤狀。雄獸的睾丸位於腹腔內。雌獸在水中產仔和哺乳,子宮為雙角形,有一對乳房,位於生殖裂兩側的乳溝內,有細長的乳頭,乳汁中含有豐富的鈣、磷和大量的脂肪。幼仔在胚胎期間都具有牙齒,但須鯨類的牙齒到出生的時候 則被須所取代,齒鯨類的牙齒則終生保留。鯨類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動物,他具有和陸上哺乳動物相同的生理特徵,例如用肺呼吸、胎生等,更具備了一些為適應水生環境所演化出的特殊生理構造。鯨在分類「屬於動物界(kingdom Animel)、脊索動物門(phylum Chordata)、哺乳綱(class Mammrha)、鯨目(orderCetacea)。一隻鯨一分鍾心跳只有九下,因為鯨類是一種生活在水中的哺乳動物,它具有和陸上哺乳動物相同的生理特徵,也是用肺呼吸,它能夠長時間的在水中屏住呼吸、減慢心跳速度。所以才能長時間潛伏在水中。鯨目之下又區分為兩個亞目,分別是須鯨亞 目(suborderMysticeti,blaleenwhales)和齒鯨亞目(suborderOdo-ntoceti,toothedwhales) 。這兩大類的分群,再學術上主要是依據它們攝食方式之不同而定,須鯨亞目主要的形態特徵:是沒有牙齒,但是有具大的鯨須,可用來篩選浮游生物.所以為濾食性。齒鯨亞目的主要特徵:為有牙齒,掠食性,其牙齒的數目與排列方式受到食性的影向會有不同,全世界現存有13科約1種。

熱點內容
馬路上汽車的噪音在多少分貝 發布:2023-08-31 22:08:23 瀏覽:1963
應孕棒多少錢一盒 發布:2023-08-31 22:08:21 瀏覽:1434
標准養老金一年能領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2:05:05 瀏覽:1717
湖北通城接網線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9:51 瀏覽:1795
開隨車吊車多少錢一個月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558
京東付尾款怎麼知道前多少名 發布:2023-08-31 21:52:58 瀏覽:1885
在學校租鋪面一個月要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2:09 瀏覽:2024
2寸有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50:34 瀏覽:1669
知道電壓如何算一小時多少電 發布:2023-08-31 21:46:20 瀏覽:1654
金手鐲54號圈周長是多少厘米 發布:2023-08-31 21:44:28 瀏覽: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