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一年四季多少天
Ⅰ 春夏秋冬月份的劃分
春季為3-5月,夏季為6-8月、秋季為9-11月、冬季為12-2月。
季節劃分是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軌道上位置確定的。當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時候,處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時,地球上各個地方受到的太陽光照是不一樣的,接收到太陽的熱量不同,產生季節的變化和冷熱的差異。
(1)北京一年四季多少天擴展閱讀:
一、地理現象:
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是橢圓的,而且與其自轉的平面有一個夾角。當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時候,處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時,地球上各個地方受到的太陽光照是不一樣的,接收到太陽的熱量不同,因此就有了季節的變化和冷熱的差異。
在氣候上,四個季節是以溫度來區分的。在北半球,一般來說每年的3~5月為春季,6~8月為夏季,9~11月為秋季,12~2月為冬季。
在南半球,各個季節的時間剛好與北半球相反。南半球是夏季時,北半球正是冬季;南半球是冬季時,北半球是夏季。在各個季節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限,季節的轉換是逐漸的。
二、劃分依據:
第一種
我國傳統的四季劃分方法,是以二十四節氣中的四立作為四季的始點,以二分和二至作為中點的。如春季立春為始點,太陽黃經為315°,春分為中點,立夏為終點,太陽黃經變為45°,太陽在黃道上運行了90°。這是一種傳統的,常見的方法。
第二種
天文學分類法(即西方分類法)四季劃分更強調四季的氣候意義,是以二分二至日作為四季的起始點的,如春季以春分為起始點,以夏至為終止點。這種四季比我國傳統劃分的四季分別遲了一個半月。
第三種
為了准確地反映各地的實際氣候情況,劃分四季常採用氣候上的方法既近代學者張寶坤分類法,採用候平均氣溫劃分四季。並且規定:候平均氣溫大於或等於22℃的時期為夏季,小於或等於10℃的時期為冬季,介於10℃~22℃之間的為春季或秋季。
按此標准劃分四季,中緯地區季節與氣候相一致,低緯地區和極地附近春、夏、秋、冬的溫度變化很不明顯。同時,在中緯地區,各季的長度也不一樣。這就是氣候四季。例如,北京春季有55天,夏季103天,秋季50天,冬季157天。這種方法,可以結合各地的具體氣候,農業,故運用較多。
第四種
氣候統計法,因為一般以1月份為最冷月,因此,春季,為3,4,5月;夏季,為6,7,8月;秋季,為9,10,11月;冬季,為12,1,2月;這種四季分類法,比較適用四季分明的溫帶地區。
Ⅱ 北京十二個月哪幾個月是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
春季為3-5月,夏季為6-8月,秋季為9-11月,冬季為12-2月。
北京的氣候為典型的北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春、秋短促。全年無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區較短。
2007年平均降雨量483.9毫米,為華北地區降雨最多的地區之一。降水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個月,7、8月有大雨。
(2)北京一年四季多少天擴展閱讀
北京地形地貌:北京市山區面積10200平方千米,約占總面積的62%,平原區面積為6200平方千米,約占總面積的38%。北京的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北京市平均海拔43.5米。北京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
北京西部為西山屬太行山脈;北部和東北部為軍都山屬燕山山脈。最高的山峰為京西門頭溝區的東靈山,海拔2303米。最低的地面為通州區東南邊界。
兩山在南口關溝相交,形成一個向東南展開的半圓形大山彎,人們稱之為「北京彎」,它所圍繞的小平原即為北京小平原。誠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環滄海,右擁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濟,誠天府之國」。
Ⅲ 一年四季怎麼分 每個季節各是哪幾個月
四季分為: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
春季,為3,4,5月;夏季,為6,7,8月;秋季,為9,10,11月;冬季,為12,1,2月。
四季一年中交替出現的四個季節,即春季、夏季、秋季和冬季。在天文上,季節劃分是以地球圍繞太陽公轉軌道上位置確定的。當地球在一年中不同的時候,處在公轉軌道的不同位置時,地球上各個地方受到的太陽光照是不一樣的,接收到太陽的熱量不同,產生季節的變化和冷熱的差異。
地球上的四季不僅是溫度的周期性變化,而且是晝夜長短和太陽高度的周期性變化。它影響或者決定地球環境中很多事物的運動節律,尤其是生物適應最為明顯。
(3)北京一年四季多少天擴展閱讀
四季是如何形成的
地球的自轉軸與地球繞太陽公轉面(黃道面)之間有一個夾角(23°26′),因此,當地球繞太陽公轉時,太陽直射到地球的位置就會發生變化,從南緯23°26′(南回歸線)到北緯23°26′(北回歸線)。
太陽直射時,地球表面獲得的熱量高,氣溫高,為夏季;反之,太陽斜射時,地球表面獲得的熱量低,為冬季。當太陽直射到北半球時,北半球為夏季,南半球為冬季;
反之,當太陽直射到南半球時,南半球為夏季,北半球為冬季。太陽直射到南、北回歸線時,分別為冬至(12月22日前後)和夏至(6月22日前後);太陽直射到赤道時,分別為春分(3月21日前後)和秋分(9月21日前後)。
參考資料
四季-網路
Ⅳ 一年有4個季節,算一算北京奧運會舉辦那年,每個季度有多少天
2008年第一季度1、2、3月份有91天,第二季度4、5、6月份有91天,第三季度7、8、9月份有92天,第四季度10、11、12月份有92天.
如果按春夏秋冬四季來算情況則不同.因為春季為2、3、4月,夏季為5、6、7月秋季為8、9、10月,冬季為11、12月加次年1月.
Ⅳ 北京屬於什麼氣候
北京的氣候為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溫10~12攝氏度。1月-7~-4攝氏度,7月25~26攝氏度。極端最低-27.4攝氏度,極端最高42攝氏度以上。全年無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區較短。年平均降雨量600多毫米,為華北地區降雨最多的地區之一,山前迎風坡可達700毫米以上。降水季節分配很不均勻,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個月,7、8月常有暴雨。
大陸性季風氣候是地球上一種最基本的氣候型。其總的特點是受大陸影響大,受海洋影響小。在大陸性氣候條件下,太陽輻射和地面輻射都很大。所以夏季溫度很高,氣壓很低,非常炎熱,且濕度較大。冬季受冷高壓控制,溫度很低,也很乾燥。冬冷夏熱,使氣溫年變化很大,在一天內也很很大的日變化,氣溫年、日較差都超過海洋性氣候。春季氣溫高於秋季氣溫,全年最高、最低氣溫出現在春至或冬至後不久。最熱月為7月,最冷月為1月。
夏季太陽輻射強,地面加熱迅速,氣溫急劇上升,對流上升運動增強,雲量增多,常有積雨雲,並伴隨陣風和大風,使整個夏季雨水相對較多,濕度增大。冬季乾燥,晴朗,地面輻射極強,地面冷卻很快,多日照,少雲量和降水。在大陸性氣候條件下,降水量集中在夏季,主要是對流雨。降水量年與年之間有很大變化,常有洪澇或乾旱發生。
大陸性季風氣候主要分布在40°~60°的亞歐大陸和北美大陸內陸地區。由於遠離海洋,濕潤氣候難以到達,因而乾燥少雨,氣溫的日較差和年較差較大。而且,越趨向大陸中心,就越乾旱,氣溫的年、日較差也越大,植被也由森林過渡到草原、荒漠。冬季在大陸性季風氣候控制下,最冷月的平均氣溫,南部為0℃以下,北部接近-40℃。最熱月的平均氣溫,南部26--27℃,北部接近20℃。生長季南部約200天,北部僅50-70天。屬於這一氣候區的有:中國東北、西伯利亞大部分、阿拉斯加與加拿大大部分以及美國五大湖附近。
周淑貞、張超.《城市氣候學導論》.不詳: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