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豐社區工資有多少
A. 社區工作者一個月多少錢
每名社區工作者的基礎工資從原來的每人每月1500元,按職務進行了提高。分別為,社區工作者基礎工資提高到每人每月1700元,社區書記(主任)每人每月1900元。區財政另外負擔社區工作人員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大病等各項社會保險,每人每月約1373元。社區工作人員繳納的各類社會保險不從個人工資里扣除,自2017年起,已經從2330元左右按職務分別漲至約3073元和3273元。雖然辛苦,這些社區工作者,工作熱情還是蠻高的,因為凡是從事社區工作的工作人員,都是非常熱愛這份工作的人
每名社區工作者的基礎工資從原來的每人每月1500元,按職務進行了提高。分別為,社區工作者基礎工資提高到每人每月1700元,社區書記(主任)每人每月1900元。區財政另外負擔社區工作人員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大病等各項社會保險,每人每月約1373元。社區工作人員繳納的各類社會保險不從個人工資里扣除,自2017年起,已經從2330元左右按職務分別漲至約3073元和3273元。雖然辛苦,這些社區工作者,工作熱情還是蠻高的,因為凡是從事社區工作的工作人員,都是非常熱愛這份工作的人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B. 社區工作者的待遇有多少
社區人員的收入有多有少,不同地區的工資收入差別還挺大的!(以下僅作為參考)
上海:全年平均收入54000元(含稅含金),或簽約聘用後按國家相關規定統一繳納養老、醫保、失保、生育、工傷等保險費和住房公積金;工資面議。
安徽郎溪縣:聘用人員合同期限內,享有基本工資1700元/月、績效工資300元/月(按季度考核發放)、「五險」(基本養老保險、居民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待遇。
巢湖市:聘用工資(含五險,不含績效):年薪:第一年20800元,第二年21800元,第三年22800元。
河北滄州:聘用期間工資待遇2500元/月,繳納五險一金,其他待遇參照新區管委會派遣合同制人員待遇執行。
河北唐山:採取基礎工資加考核工資的形式,每人每月基礎工資2000元,考核工資人均每月1000元,依據考核結果確定實際考核工資,並繳納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五種社會保險費。
銀川:聘用期工資2000元,繳納五險一金。
濟寧:聘用期工資2500,繳納五險一金。
內蒙古:每人每月2500的生活補貼,同時按照每人2000元標准,給予每名新招募且在崗服務滿6個月以上的社區民生工作志願服務人員一次性安家補貼,並按照有關規定辦理社會保險。
C. 社區工作者的待遇怎麼樣
目前的社區工作者,是沒有編制的。社區工作者屬於街鎮社區工作者服務站聘用的工作人員,不屬於公務員編制也不屬於事業編制。社區工作者是指在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專職從事社區管理和服務、與街道(鄉鎮)簽訂服務協議的工作人員。社區工作者的工資由基本工資、職務年限補貼、獎金和其他待遇四部分組成。
(3)盈豐社區工資有多少擴展閱讀:
社區工作者工資待遇目前跟大學生村官相差不多,各省市、各區縣的工資待遇並不相同,比如北京市順義區的社區工作者待遇提高後年均收入為38600元,而門頭溝(提高後年均收入為28308元)等其他地區的社區工作者收入就略低一點。
基本工資分三檔,正職每月720元,副職每月640元,一般工作者每月590元。職務年限補貼也分每月960元、845元和740元不等。獎金按每人每年3600元的標准核定總額。
上海社區工作者年薪一般在8-10W左右,有的單位也會有年終獎等福利,具體要以單位安排為准!
2020年,黑龍江、江西、山西等多地相繼出台優惠政策,有些是從優秀社區工作者中選拔事業編、公務員編制人員,有些則直接招錄享受事業單位編制和待遇的社區工作者。這樣的趨勢,某種程度上來說,將使以下幾類人非常直接的感受到「政策的善意」:
一,學歷不高,無法通過事業單位考試、省考公務員、國考公務員考試等途徑獲得編制的人群。當下的編制類考試,但凡是有編制的考試,都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這一門檻將很多有能力、有夢想的人擋在了「編制」的大門之外。但社區,讓這些學歷不高,又渴望獲得編制的人,看到了希望。
二,優秀的社區工作者。一直以來,有那麼一群社區工作者,始終活躍在社區一線,服務居民,但因為沒有編制,他們無論付出多少,始終是「體制外人員」,但今年部分省份接二連三的招錄政策,讓一些在基層服務和奮斗的社區工作者,要麼直接享受了事業編和事業單位待遇,要麼直接成為了鄉鎮公務員。
三,想兼顧家庭和事業的寶媽們。很多寶媽從懷孕開始,淡出職場,產假結束後因孩子無人照料,選擇做全職媽媽,等到孩子三歲去幼兒園之後,寶媽們便又一次開始了自己的職業生涯。但無論在生寶寶前,是多麼雷厲風行的職場女強人,生了孩子之後重返職場,始終心中有一份牽掛。
然而,社區工作者考試,讓這些想兼顧事業和家庭的寶媽,看見了希望:能在家附近上班,工作時間相對寬松,能夠接送孩子上學,待遇穩定,且還有機會轉事業編。這樣的職業發展前景,遠比去規模小、不正規、壓力大、工作時間不自由的小微企業任職,更有吸引力。
但目前,仍然有很多觀念,讓小編操碎了心:
1.我這么年輕,我為啥要去社區?——年輕人就不能去社區實現人生價值和職業理想嗎?全國社區工作者先進事跡報告會上,很多優秀社區工作者都是90後。
2.去企業上班不「香」嗎?為啥非要去當「社區大媽」?——去大型國企、上市公司?學歷和工作經驗、專業資質不允許!去中小微企業?經常「996」,福利待遇無法保證!
你佛系求職,就想找個清閑的公司、清閑的崗位,不求掙錢和升職,但求企業給交保險?雖然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工作錢多事兒少,但做夢終究是做夢呀!
3.社區工作者就是個臨時工,沒前途,更沒「錢」途,為啥要考?——有「錢」途的崗位,一定會要求學歷高、能力強,且工作壓力大;你說社區沒前途?「三崗十八級」的職業體系早就已經形成了,從優秀社區工作者中選拔事業編、公務員編制,已經不止一大規模招聘了!
4.我還年輕,不想考這么早,再等等不行嗎?——明明可以睡到早上8點起床,8點40出門,8點45到單位,你為什麼一定要選擇6點起床,6點半出門,8點50到公司,連早飯都來不及吃的工作?
明明有機會只要復習且不要求有初級和中級社工資格證就能考,你為什麼一定要等到要求本科以上學歷、有中級社會工作師資格證了,再悔恨莫及?
上海普陀、金山也發布過居民區黨組織書記考核錄用為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公告!!
D. 社區工作者怎麼樣,收入是多少具體干什麼
社區工作者是政府聘用人員〈臨時工,簽定的是勞務派遣合同,男的只能幹到53歲,女的50歲〉。
這些年社區隨著 社會 的的變遷及政府機構改革,各種服務職能下沉社區,政府每個部門都把工作下到社區,領導們要求社區參公管理,一波波工作壓力和要求層層下壓,這些年進社區都要大專以上文憑,怎耐社區人員收入很低,雖然加了點工資但是,社區人員干三個月還不如公務員、或者事業編一個月的工資多。而且只有五險還是最低的基數。
曾經統計過社區承擔了100多項工作,社區13個工作人員默默承受,昆明盤龍這邊一個社區一萬人口,承擔黨建,民政,城管,社保,低保,計生,老年人,青少年,環保,婦聯,工會.,文明創建,綜合治理,文體,禁毒,水務,應急......等工作。感覺社區就是一個小心臟,所以委辦局的事社區都要對,居民反應的事也要對。
所以說,社區鍛煉人。
社區工作者是政府聘用人員〈或合同,或臨時〉。
以前是大媽們提提菜籃,上傳下達,那時候單位都行使一些 社會 職能,所以工作也不是太復雜,太累。
這些年社區儼然一個小政府,各種服務職能下沉社區,政府每個部門都進社區,領導們要求社區工作人員十八般武藝全會,一波波工作壓力和要求層層下壓,怎耐社區人員收入很低,專業素質高,學歷高的留不住,留下的人疲於奔命,養家糊口都成奢望。
曾經統計過社區承擔了120多項工作,社區10個工作人員默默承受,長沙這邊一個社區一萬人口,承擔黨建,民政,城管,社保,低保,計生,老年人,青少年,環保,婦聯,工會.,文明創建,綜合治理,......等工作。感覺雖然社區無甚權利,但上級的活兒真都得接著。
所以說,社區鍛煉人。
我妹妹就是一個社區工作者,網格員,簽定的是勞務派遣合同,跟一個國有企業簽訂的,然後拍到一個社區干網格員。
工資是這樣的:每月2300 元左右(含個人繳納「五險一金」),疫情防控期間每人每月增發1200元衛生防疫補助,其他的就沒有了,中午在單位食堂吃飯,象徵性的交2元錢。
作為社區網格員,主要是承擔街道安排的各項工作,我看她日常報表比較多,像去年的人口普查也參與,平時還管著計劃生育、移風易俗、退伍軍人檔案、文明單位創建等,經常加班加點。
上面千根線,下面一根針。作為社區工作者,我妹妹有時跟我聊起來,說有時也特別自豪,特別是直接與人民群眾打交道,經常服務困難群眾、孤寡來人和留守兒童。但也有時候遇到奇葩的人不理解社區工作,說一些很難聽的話。有時在電話里就跟我哭了。
總而言之,社區工作者不容易,如果想從事社區工作,必須具備和老百姓打交道的能力水平,做好吃苦的准備。也希望社區工作者的收入能夠再提高一些,畢竟為群眾工作很辛苦。
過來人告訴你,幹啥不好,千萬別干這個,沒前途,浪度餘生
我是一名社區的專職社工,在社區幹了有5年了,我通過自己的親身感受來回答這個問題。
社區的工作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現在越來越多的工作下沉到社區,工作不難但是量不小,也很鍛煉人,工作待遇方面我們這交保險但沒公積金,工資就是當地平均工資,但是這幾年漲工資的幅度很大,但願以後越來越好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
題主所問的問題,我的回答分城市和農村:而城市裡的社區工作人員,主要是管理公共衛生、公共設施,如場地,車位,照明,電梯,綠化,關愛困難家庭,高齡老人,等等…。工資大概5000以內。而農村社區工作者,除了公共衛生,關愛困難家庭,高齡老人以外還要安排糧食生產,玉米,高梁輪作,處理鄰里沖突,土地確權及爭議,還要到外面搞點人事關系,爭取整改項目,直說就是搞點錢負責村務各種開銷,如果不這樣,就會負債。所以農村社區工作者,工作量大,有時也辛苦,月工資在4000以下,很正常,但是有多數人還是想干。理由很簡單,可以與上級搞好了關系,接觸的人也多,總要佔些面子的。
總之,社區工作者,要服務好社區人民,除了能吃苦外,還要有朝氣活力,引項目,重管理,爭豐產,帶領村民脫貧致富,村民才會擁戴。謝謝各位!
社區工作者工資低,待遇差,企業合同制,啥活都做,生養二胎這點工資不夠,而且沒有 社會 地位
這幾年,社工發展很快,風頭正盛,其行業規范、就業待遇正在逐步好轉。
何謂社區工作者?顧名思義是指在社區里邊工作的一群人,他們是經過一定選拔或公開招考程序,被各街道(鎮)或社區的兩委一站(黨委黨組織、居委會、社區服務站)選用的人員。其工作服務區域以 社會 基層社區為基本,為居住在小區內的各類人群提供各類公共服務(協同治理)與其他公益服務的專職工作人員。
說到社區工作者,這里也想提及一個證件: 社會 工作師證。在工作領域的許多方面都會涉及到 社會 工作,譬如政府民政、文化教育、 社會 保障、司法、公安、衛生人員,還有群團組織的共青團、婦聯、工會、殘聯、紅十字會,這些都與 社會 工作者有著密切的聯系。現在,想要成為一名社區工作者也是需要持崗上證的,而這個證就是 社會 工作師證,它也是職稱證書。近些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社區的建設,社區工作者的考試熱度也在逐年上升,想要投入到此行業中,考取 社會 工作師證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喲。
但社區工作者既不屬於公務員編制也不屬於事業編制, 而屬於合同制。不過他們也有向事業編制和公務員靠攏的機會。
那麼,社區工作者的薪資福利到底如何呢?
(一) 工資加薪獎勵根據《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規定,社區工作者的工資由基本工資、職務年限補貼、獎金和其他待遇四部分組成。另外通過國家 社會 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獲得 社會 工作師職業水平證書的社區工作者,每人每月可享有100元到200元不等的職業水平補貼。北京市在2018年對社區工作者工資待遇水平進行了調整,調整後的年人均應發工資達到10萬元。月人均應發工資將增長至月3000元。各地區標准不一,可查找所在地具體信息。
(二) 積分落戶政策在考取國家 社會 工作者職業資格證書的前提下,用人單位可根據工作需要,聘用(任)相應級別專業技術職務。事業單位 社會 工作專業技術崗位執行人保部門規定的專業技術人員崗位薪酬制度。按照規定享受積分落戶、保障房申請等相關優惠政策
(三) 應聘加分政策社區工作者隸屬於國家民政局,是國家為推動城市化發展、維護 社會 穩定而設立的崗位,以自然居住小區為服務單位的工作人員。是活躍在我國社區建設工作第一線的 社會 工作者隊伍,是專門從事中國社區 社會 工作的專業人員。考取《中華人民共和國 社會 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表明其已具備相應專業技術崗位工作的水平和能力,會對你應聘社區工作者崗位有加分政策。各地政策不同,一般是取得《 社會 工作者職業水平證書》者加10分。
我是中國第一批 社會 工作專業的大學生,在2003年時,屬於新專業。但是畢業等於失業,真是一言難盡啊,平生最後悔的是讀了這個專業。據我所知,同學當中100%都做了與專業無關的工作,所以當年設立這個專業是失敗的,母校在設了2屆這個專業後也停招了,理想敗給了現實。現在社區工作者的待遇在三四線城市是偏低的,低於當地平均工資,所以男性建議不要去從事。
至於考 社會 工作師,建議從事這個工作的人去考。非從事這個工作的不建議去考,沒有啥經濟價值。
社區工作者說句大實話,就是城市裡的村幹部。不是事業編制,更沒有公務員身份,只是聘用人員。收入算是很低的了,像我們北方這個省會城市,一個月兩千多塊錢。養活自己沒有問題,養活別人就困難了。具體工作很多,分為日常分工范圍和臨時中心工作。每個人都有向上對應的條線,街道辦的所有工作都延伸到社區,都要落實到社區工作者身上,算是最基層的直接跟老百姓打交道的人了。所以很多老百姓誤認為他們是政府工作人員。如果有臨時的中心工作,那就要在完成本職工作的基礎上,動員起來去配合。比如要創建文明衛生城市了,他們就上街去撿煙頭。疫情防控期間,社區及社區工作者曝光率大增,他們的付出他們的重要性也廣為人知。大部分人所不知道的,是他們的收入卻不高,在這里順便也替他們呼籲一下。
E. 社區工作者的工資待遇如何
社區工作者工資待遇目前跟大學生村官相差不多,各省市、各區縣的工資待遇並不相同,比如北京市順義區的社區工作者待遇提高後年均收入為38600元,而門頭溝(提高後年均收入為28308元)等其他地區的社區工作者收入就略低一點。
社區工作者是指在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和社區服務站專職從事社區管理和服務、並與街道(鄉鎮)簽訂服務協議的工作人員。
《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規定,社區工作者的工資由基本工資、職務年限補貼、獎金和其他待遇四部分組成。
基本工資分三檔,正職每月720元,副職每月640元,一般工作者每月590元。職務年限補貼也分每月960元、845元和740元不等。獎金按每人每年3600元的標准核定總額。
另外通過國家社會工作者職業水平考試,獲得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證書的社區工作者自完成登記注冊當月起,每人每月也將增加職業水平補貼80元;獲得助理社會工作師職業水平證書的社區工作者自完成登記注冊當月起,每人每月將增加職業水平補貼50元。
由此計算,社會工作者的平均年薪可達到3.4萬元左右。
F. 社區工作者工資是多少
社區工作者薪酬標准實施辦法(試行)
一、統一社區工作者工資標准的目的
社區工作者是基層社會治理與服務的重要力量,為保障基層工作提速增效,統籌解決我市社區工作者隊伍建設存在的一些短板問題,改變薪酬待遇標准不一,且水平較低,絕大部分沒有薪酬增長機制的現狀,現制定社區工作者統一工資標准,並建立分級管理和適度增長機制。
二、統一社區工作者工資標準的實施范圍
本辦法所稱社區工作者是指社區黨組織、居民委員會班子中的專職成員(以下簡稱社區「兩委」成員),以及市、區組織、民政部門統一招聘的專職從事基層黨建、社區管理和服務工作的人員(以下簡稱社區專職工作者)。
三、社區工作者薪酬標准
社區工作者的薪酬收入包含基本報酬、休息日及法定休假日考勤補貼和績效獎勵。
(一)基本報酬
為體現工資待遇標準的合理性、公平性,綜合考慮學歷、職業資格、工齡和崗位等因素,社區工作者的基本報酬由崗位工資、薪級工資、工作補貼、保留工資四個部分組成。
1.崗位工資:社區工作者按照所任崗位執行相應的崗位工資。月崗位工資標准為,社區正職3400元,社區副職3100元,正副職以外的「兩委」成員和黨建專職工作者2800元,其他社區專職工作者2500元。社區正職包括社區黨組織書記、社區居委會主任,社區副職包括社區黨組織副書記、社區居委會副主任。社區工作服務站站長、副站長分別比照社區正職、副職執行崗位工資。
社區工作者崗位發生變化的,執行新崗位的崗位工資。
2.薪級工資:主要體現社區工作者的工作表現和資歷。
新入職社區,社區工作者以入職社區前實際工作(勞動合同生效時間)並繳交養老保險的年限為依據計算起始薪級工資,每交滿12個月為一年,每年40元;未交滿12個月的,交滿7個月及以上的按一年計算,不滿7個月的按半年計算。
入職社區後,根據工作年限和年度考核結果確定薪級工資。年度考核結果為合格及以上等次的社區工作者,每年增加1個薪級(詳見附表),於年度考核結束後的次年1月核增。社區工作者考核結果為不合格或基本合格的年度,不增加薪級工資。
入職社區前有本市社區或村「兩委」任職經歷的,任職社區或村「兩委」的工作年限可按入職社區後的薪級工資標准累計計算薪級。入職社區前的其他社區工作經歷按起始薪級工資標准累計計算。
3.工作補貼:包含學歷補貼及職業補貼。
取得國家承認的大學專科、大學本科、碩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學歷或學位的,每人每月分別給予100元、200元、300元、500元的學歷補貼。
取得國家承認的初級、中級、高級社會工作師職業資格證書的,每人每月分別給予200元、400元、600元的職業補貼。
學歷學位或職業資格發生變化的,工作補貼在獲得新的學歷學位證書或職業資格證書的次月執行。
4.保留工資:社區工作者原工資低於按照本實施辦法核定的工資,調整到按照本實施辦法核定的工資;社區工作者原工資高於按照本實施辦法核定的工資,高出的部分轉為保留工資,並以每年增加的薪級工資逐年進行沖銷,直到沖銷完畢。
(二)休息日及法定休假日考勤補貼
對休息日及法定休假日輪班的社區工作者,應安排調休補休、發放休息日考勤補助。按照多勞多得、不同職務適用相同補貼標準的要求進行發放,具體發放標准、方式由各區確定並實施。
G. 社區工作者的收入有多少
社區工作者,是指經過一定選拔程序被各街鎮社區工作者服務站錄用的,並在以自然居住小區為
基本服務區域,為居住在小區內的各類人群提供各類公共服務(協同治理)與其他公益服務的專
職工作人員。目前我們所說的社區工作者一般指的就是居委幹部。社區工作者工資待遇目前跟大
學生村官相差不多,各省市、各區縣的工資待遇並不相同。上海社區工作者的收入一般在5000-6000左右的標准,
法律依據:《社區工作者管理辦法》社區工作者的工資由基本工資、職務年限補貼、獎金和其他待遇四部分組成。 基本工資分三檔,正職每月720元,副職每月640元,一般工作者每月590元。 職務年限補貼也分每月960元、845元和740元不等。 獎金按每人每年3600元的標准核定總額。
H. 社區工作者待遇如何
(一)新招聘的城市社區工作者與街道簽訂勞動合同,實行聘用合同制,不屬編制管理,日常管理由街道負責。服務期限內違反合同約定的,要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
(二)建立城市社區工作者崗位與等級相結合的職業體系。根據城市社區工作者的崗位職責、社區工作年限、受教育程度、相關專業水平等綜合因素,確立社區正職、副職和工作人員三崗十八級的等級序列。
(三)城市社區工作者薪酬由基本工資和績效工資組成。薪酬待遇起始標准按我區事業單位新入職人員應發平均工資確定。試用期間發放基本工資。按照有關規定,根據年度考核情況、工作年限正常晉升工資等級。
(四)按照有關規定為城市社區工作者繳納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等社會保險費及住房公積金。
(五)拓寬城市社區工作者發展通道,加大從優秀城市社區工作者中發展黨員力度,積極推薦優秀城市社區工作者按程序進入城市社區「兩委」班子。
(六)建立城市社區工作者退出機制,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應退出城市社區工作者隊伍,依法解除勞動合同:
公告詳情
I. 在社區里上班工資大概多少
關於進一步規范朝陽區社區工作者
工資待遇的實施細則解讀
一、規范調整的工資標准及項目
本次規范後,全區社區工作者總體待遇水平擬按照上一年度本市職工平均工資71%的標准確定,人均月實發工資增長553元。
社區正職人均水平達到本市職工平均工資水平的86%,人均月增長750元/月。社區副職人均水平達到本市職工平均工資水平的76%,人均月增長600元/月。一般工作人員人均水平達到本市職工平均工資水平的67%,人均月增長500元/月。
在現有社區工作者基本工資、職務年限補貼、綜合補貼、年度績效獎金、獨生子女費等項目標準保持不變的基礎上,提高崗位津貼,細化專技工資,調整月績效獎金標准,增設超時工作補助和冬季取暖補助2個項目,同時建立工資動態調整機制。
1.提高崗位津貼。社區正職每人每月從360元調整為1300元、副職每人每月從330元調整為1100元、一般工作人員每人每月從290元調整為950元。
2.細化專技工資。社區工作者專業技術等級工資共分四級十二檔(從120元至780元不等),與本人所取得的社會工作者職業資格掛鉤。
3.調整月績效獎金。考慮到工資總額的因素,因此調整月績效獎金的比重。社區正職每人每月調整為800元、副職每人每月調整為700元、一般工作人員每人每月調整為600元。
4.享受冬季取暖補助。社區工作者依照國家和本市有關政策規定,享受冬季取暖補助,實行貨幣化發放方式,社區正副職2100元/採暖季,一般工作人員1850元/採暖季,每年採暖季前集中發放。
5.給予社區工作者超時工作補助。具體發放按照「總額控制、依法安排、規范發放」的原則由各街鄉具體落實,超時工作補助按照人均3600元/年的標准核定總額。
6.建立動態調整機制。每年在上一年度本市職工平均工資公布後,從當年1月1日起,按照新標准補發社區工作者工資。
二、細則全文
為進一步規范社區工作者工資結構,提高社區工作者工資待遇,加快推進社區工作者專業化、職業化步伐,根據北京市委辦公廳《關於深化北京市社會治理體制改革的意見》(京辦發〔2015〕12號)、《北京市委組織部、北京市委社會工委等六部門關於進一步規范社區工作者待遇有關事項的補充通知》(京社委發〔2015〕5號)和北京市社會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關於進一步規范社區工作者工資待遇的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京社領辦發〔2015〕11號)等文件精神,制定本實施細則。
第1章 實施范圍
第一條 本實施細則所稱社區工作者,是指在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和社區服務站中,專職從事社區管理和服務並與街道(鄉鎮)簽訂服務協議的工作人員。
第二條 社區黨組織書記、社區居委會主任、社區服務站站長,享受正職待遇;社區黨組織副書記、社區居委會副主任、社區服務站副站長,享受副職待遇;其他工作人員,享受一般工作人員待遇。交叉任職人員,按照「兼職不兼酬、就高不就低」的原則,享受相應待遇。
第三條 高校應屆畢業生參加社區工作試用期滿,或具有一年以上社區實踐工作經歷的高校畢業生到社區工作,獲得博士學位的研究生享受社區正職待遇,獲得碩士學位的研究生享受社區副職待遇;在職人員取得國家承認的博士、碩士研究生學歷(學位)的,參照上述標准執行。(在職人員取得學歷、學位其中一項就可參照副職待遇。)
第四條 在社區黨組織、社區居委會中全職工作的離退休人員享受職務年限補貼、綜合補貼、專業技術等級工資,保持待遇不變,同時享受新標準的超時工作補貼、月績效獎和年績效獎金,不享受基本工資和崗位津貼。(返聘人員補貼水平與現有水平比有大幅度提高)
第2章 工資總體標准
第五條 根據北京市委辦公廳《關於深化北京市社會治理體制改革的意見》(京辦發[2015]12號)、《北京市委組織部、北京市委社會工委等六部門關於進一步規范社區工作者待遇有關事項的補充通知》(京社委發[2015]5號)和《關於進一步規范社區工作者工資待遇的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京社領辦發[2015]11號)規定,社區工作者總體待遇水平按照上一年度本市職工平均工資的71%確定。每年在上一年度本市職工平均工資公布後,從當年1月1日起,按照新標准補發社區工作者工資。(社平工資公布後,區社會辦與財政局溝通,統一部署補發事宜)
第三章工資構成及分配方法
第六條 職務工資。
包括基本工資、職務年限補貼、崗位津貼三個部分。
(一)基本工資。社區正職每人每月720元,副職每人每月640元,一般工作人員每人每月590元。
(二)職務年限補貼。社區工作者根據所在崗位、在社區工作的實際年限,享受職務年限補貼。各崗位起點職務年限補貼分別為:社區正職每人每月960元,副職每人每月845元,一般工作人員每人每月740元。
在年度考核的基礎上,對考核合格及以上等次的工作人員,每年增長一次年限補貼,增長幅度為每人每月50元。在社區工作未滿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