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渭城區入伍標準是多少優待金
A. 義務兵優待金發放標准
法律分析:義務兵年度優待金按照不低於當地上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發放,且家居農村的不低於當地上年度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00%。據統計數據,我縣2020年全縣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92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98元,確定我縣2021年度義務兵家庭優待金發放標准為:城鎮義務兵家庭每戶16496元,農村義務兵家庭每戶18798元。
法律依據:《關於進一步做好義務兵家庭優待金發放工作的通知》 四、家庭優待金發放時間如何計算?家庭優待金發放時間從批准入伍時間開始計算,每服滿6個月義務兵役發放一次,不滿6個月按6個月發放,原則上不超過兩年。因身體條件不合格淘汰退出、提前退役等未服滿兩年義務兵役的義務兵家庭優待金,戰時義務兵的家庭優待金,根據實際服役時間發放。義務兵在服役期間提干、考入軍校、提前選改為軍士後,不再享受家庭優待金。故意隱瞞病史或採取非法手段取得入伍資格被注銷入伍手續的,以及因違法違紀或拒服兵役等原因被軍隊除名或開除軍籍的義務兵不予發放。對推後離隊的義務兵,推後離隊期間的家庭優待金按實際推後月數相應計算發放。
B. 當兵工資待遇一覽表2022
當前義務兵享受供給制生活待遇,第一年每月津貼700元,第二年每月津貼820元兩年後晉升士官,領取工資,下士約4500元左右,中士約5400元左右,上士約6400元左右,四級軍士長約7400元左右。經濟補助方面:
1.服義務兵期間發放津貼:第1年為每月1000元,第2年為每月1100元。
2.服義務兵期間優待金:標准按我省年平均最低工資標准的160%計發(以2021年為例,我市戶籍大學生入伍優待金為每年33360元)。進藏和到新疆艱苦地區服役的大學生標准按我省平均最低工資標準的200%計發。
3.學費補償:高校在校生或畢業生士兵享受學費補償和國家助學貸款代償政策,本、專科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過12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年最高不超過16000元。
4.一次性退役補助:義務兵退出現役後當地人民政府發給一次性經濟補助(以2021年為例,兩年義務兵一次性補助50000元)。
5.退伍費:義務兵退出現役後由所在部隊根據各類費用之和發放,兩年21000元。
6.艱苦地區服役獎勵:赴西藏、新疆艱苦地區服役的義務兵,給予一次性獎勵每人20000元。
7.三河市獎勵政策:按照研究生畢業生20000元/人、本科畢業生15000元/人、專科畢業生10000元/人、在校生和高校新生5000元/人的標准發放入伍一次性獎勵金。
綜合以上優惠政策來看,以2021年河北市入伍的大學畢業生為例,如果你是一名本科畢業生,服義務兵兩年經濟補助約為22萬元;如果你是一名專科畢業生,服義務兵兩年經濟補助約為20萬元;
C. 當兵入伍地方補助標准
法律分析:即將參軍入伍的新兵,通常能夠享受到這些補助:
一、大學生入伍獎金。現在很多地方都有一次性入伍獎金,比如說四川成都,對從成都市參軍入伍的普通全日制高等學校大學生,給予一次性獎勵金。獎勵金標准為:本科畢業生5萬元、大專畢業生4萬元、本科新生和在校生3萬元、大專新生和在校生2萬元。
二、學費補償金。如果是在校大學生,退伍回到學校之後,繼續讀書學費國家給予補償,每年最高補償8000元。學費未達到8000元的按照實際金額來補償,這筆錢是直接打到學校那邊去。如果是大學畢業生,並且已經繳納了學費,則會返還到學生賬戶上。
三、義務兵優待金。這筆錢通常是一年發放一次,入伍半年之後才發放,這是發放給家屬,經濟發達的地方,兩年下來通常有8萬元左右。
四、義務兵津貼或者士官工資。如果是走直招士官入伍,從授銜那個月開始是領取士官工資,下士每個月工資基本在5000~7000元左右;如果是走義務兵的方式入伍,在部隊是領津貼,義務兵每個月津貼基本在1000元左右。
五、部隊發的退伍費。一年是4500元,兩年下來就是9000元,加上最後一個月的伙食費,差旅費等雜七雜八地加起來,兩年下來也能有將近兩萬元左右。
六、地方發的一次性補助金。這筆錢是由地方負責發放,自己退役之後檔案安置到哪裡,就由哪個地方的財政來發放,經濟發達的地方兩年下來可能有十幾萬。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
第四十七條 國家保障軍人享有符合軍事職業特點、與其履行職責相適應的工資、津貼、住房、醫療、保險、休假、療養等待遇。軍人的待遇應當與國民經濟發展相協調,與社會進步相適應。
女軍人的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軍隊應當根據女軍人的特點,合理安排女軍人的工作任務和休息休假,在生育、健康等方面為女軍人提供特別保護。
第四十八條 預備役人員參戰、參加軍事訓練、擔負戰備勤務、執行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享受國家規定的伙食、交通等補助。預備役人員是機關、團體、企業事業組織工作人員的,參戰、參加軍事訓練、擔負戰備勤務、執行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期間,所在單位應當保持其原有的工資、獎金和福利待遇。預備役人員的其他待遇保障依照有關法律法規和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第四十九條 軍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在醫療、金融、交通、參觀游覽、法律服務、文化體育設施服務、郵政服務等方面享受優待政策。公民入伍時保留戶籍。
軍人因戰、因公、因病致殘的,按照國家規定評定殘疾等級,發給殘疾軍人證,享受國家規定的待遇、優待和殘疾撫恤金。因工作需要繼續服現役的殘疾軍人,由所在部隊按照規定發給殘疾撫恤金。
軍人犧牲、病故,國家按照規定發給其遺屬撫恤金。
第五十條 國家建立義務兵家庭優待金制度。義務兵家庭優待金標准由地方人民政府制定,中央財政給予定額補助。具體補助辦法由國務院退役軍人工作主管部門、財政部門會同中央軍事委員會機關有關部門制定。
義務兵和軍士入伍前是機關、團體、事業單位或者國有企業工作人員的,退出現役後可以選擇復職復工。
義務兵和軍士入伍前依法取得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服現役期間應當保留。
第五十一條 現役軍官和軍士的子女教育,家屬的隨軍、就業創業以及工作調動,享受國家和社會的優待。
符合條件的軍人家屬,其住房、醫療、養老按照有關規定享受優待。
軍人配偶隨軍未就業期間,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享受相應的保障待遇。
第五十二條 預備役人員因參戰、參加軍事訓練、擔負戰備勤務、執行非戰爭軍事行動任務致殘、犧牲的,由當地人民政府依照有關規定給予撫恤優待。
D. 西安市人民政府關於印發西安市義務兵家屬優待金社會統籌辦法的通知
第一條為了激勵軍人保衛祖國、建設祖國的獻身精神,增強全社會的國防觀念和擁軍優屬意識,建立和完善國家、社會、群眾三結合的優撫保障制度,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等有關法律規定,結合本市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優待金實行以區縣為單位的社會統籌、均衡負擔、統一標准、統一發放的原則。第三條優待金統籌對象:
西安市轄區內的農村村民、城鎮居民(享受城鄉最低生活保障的人員、享受國家撫恤補助的優撫對象及城鎮居民中18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不納入優待金統籌對象之列)。第四條優待金徵收標准:
領取工資或離退休費的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的職工和離退休人員,按照本人上年度工資收入總量的1.5‰的標准徵收;個體工商戶和私營企業主,按照當地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收入的1‰標准徵收;無固定收入的城鎮居民按每年每人不低於2元的標准徵收。下崗職工、年滿18周歲以上的在校學生也按每年每人不低於2元的標准徵收。農村村民徵收標准,由區縣政府按不超過上年度人均純收入5%之內的一定比例確定。第五條優待對象:
(一)經市徵兵辦公室和戶口所在地區縣徵兵辦公室批准入伍的義務兵家屬(含軍事院校戰士學員家屬);
(二)享受撫恤金後生活仍有困難的革命烈士家屬、因公犧牲軍人家屬、病故軍人家屬和革命傷殘軍人、參戰致殘的民兵、民工;
(三)年老體弱、喪失勞動能力、享受定期定量補助後生活仍有困難的在鄉老復員軍人和帶病回鄉長期不能參加勞動、生活有困難的退伍軍人;
部隊從地方直接招收的軍隊院校學員及文體專業人員的家屬,異地入伍和城鎮戶口占農村指標入伍人員的家屬,不享受優待金。第六條優待標准:
農村義務兵家屬每年優待金不得低於本區縣上年度農民人均純收入的80%,逐步要達到當地上年度農民人均純收入的水平;城鎮義務兵家屬,優待標准暫按年500-1000元確定,逐步達到當地上年度城鎮居民平均收入水平。立功受獎的義務兵家屬優待金按比例增發。被大軍區授予榮譽稱號和立一等功的,增發30%;立二等功的,增發20%;立三等功的增發10%。其他優撫對象視其困難情況給予適當的優待補助。第七條優待金徵收辦法:
各類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均由地稅部門代收;市級黨政機關、群眾團體、事業單位(含自收自支事業單位)的幹部、職工、離退休人員由市財政局代收;其他國家機關、群眾團體、事業單位的幹部、職工、離退休人員,農村村民和城鎮無固定收入的人員,按照屬地管理的原則,由區縣政府確定徵收辦法。第八條優待金管理辦法:
市地稅局直接徵收、市財政局代收的優待金,設立市擁軍優屬保障金專戶存儲,其他徵收的優待金統一上繳區縣財政,設立區縣擁軍優屬保障金專戶存儲。優待金專款專用,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侵佔截留和挪用。優待金發放使用情況,接受同級財政、審計部門監督。第九條優待兌現:
(一)義務兵入伍後,其家屬應持入伍通知書到入伍所在地鄉鎮政府或街道辦事處登記,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匯總上報區縣民政局,由區縣民政部門根據徵兵部門提供的花名冊及入伍通知書統一簽發優待證。每年「八一」前,以區縣或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為單位組織兌現。
(二)義務兵上半年退伍,當年優待金減半,下半年退伍,當年優待金全發。無直系親屬的義務兵,其優待金由區、縣民政部門負責存入銀行,待義務兵退伍後一次付給。
(三)義務兵提升為軍官或者改轉士官、無軍籍職工的,自批准之日起停發優待金;義務兵被除名、開除軍籍或被勞教、判處徒刑的取消優待金。
(四)義務兵和二等以上傷殘軍人不承擔建勤義務。對義務兵家屬減免建勤義務或者多劃宅基地的,不計入優待范圍。
(五)優待金實行社會統籌後,優撫對象原享受的撫恤補助待遇繼續執行,不得以任何理由扣減。第十條本辦法由市民政局負責解釋。具體實施細則由市財政、地稅、民政部門制訂。第十一條本辦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1997年7月頒布的《西安市優待金社會統籌辦法》同時廢止。
E. 入伍優待金標准
法律分析:優待金實行社會化發放,發放期為兩年。原則上於每年「八一」前發放。
義務兵家庭優待金發放的適用對象為本省批准入伍的義務兵家庭。從地方直接招收的軍隊院校學員及軍隊文體類專業人員、非戶口所在地入伍(不含高校在校生入伍)、退兵的家庭不予優待。
優待金實行城鄉統一標准,按不低於本縣(市、區)上年度農民人均純收入標准發放,有條件的地區可適當提高標准。
徵集到駐西藏部隊的義務兵,優待金按當年規定的發放渠道和標准,增發1倍以上,其他高原條件兵可參照執行。
提前退役的義務兵,按照其實際服役年限進行優待;高校在校生被批准入伍後,由批准入伍地按照當地義務兵優待金標准發放。
義務兵服役期間立功受獎可增發優待金。具體標准由各市、縣(市、區)確定。
義務兵家庭持有效證件到指定金融機構領取優待金。
義務兵直系親屬不在本縣(市、區)或無直系親屬的,優待金可在其服役期滿後發給本人。
法律依據:《軍人撫恤優待條例》 第三十三條 義務兵服現役期間,其家庭由當地人民政府發給優待金或者給予其他優待,優待標准不低於當地平均生活水平。義務兵和初級士官入伍前是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含合同制人員)的,退出現役後,允許復工復職,並享受不低於本單位同崗位(工種)、同工齡職工的各項待遇;服現役期間,其家屬繼續享受該單位職工家屬的有關福利待遇。義務兵和初級士官入伍前的承包地(山、林)等,應當保留;服現役期間,除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和承包合同的約定繳納有關稅費外,免除其他負擔。義務兵從部隊發出的平信,免費郵遞。
F. 義務兵家庭優待金發放標准
法律分析:城鎮、農村現役義務兵家屬全部優待,優待金標准為15551元/人·年、大專(包括畢業生、在校生、入伍前取得大學錄入通知書的高中階段學生)以上義務兵家庭優待金調整為普通義務兵家庭優待金的1.3倍優待標准按照20217元/人·年,優待面100%;其中,進藏、進疆兵優待金增發一倍;
法律依據:《軍人撫恤優待條例》
第一條 為了保障國家對軍人的撫恤優待,激勵軍人保衛祖國、建設祖國的獻身精神,加強國防和軍隊建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兵役法》等有關法律,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以下簡稱現役軍人)、服現役或者退出現役的殘疾軍人以及復員軍人、退伍軍人、烈士遺屬、因公犧牲軍人遺屬、病故軍人遺屬、現役軍人家屬,是本條例規定的撫恤優待對象,依照本條例的規定享受撫恤優待。
G. 當兵的優待金是啥
當兵的優待金:
義務兵優待金是地方政府為鼓勵參軍而設立的,在義務兵服役期間,每年年底根據當地財政情況對你家庭給予適當的經濟補助,一般由民政部門發放。
優待金是指依法統籌的用於義務兵家屬、革命烈士家屬等優撫對象優待的經費。優待金按照以支定收、平衡負擔的原則,由本省行政區域內國家機關、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私營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城鄉居民共同負擔,以縣(市、區)為單位實行社會統籌。
依法統籌的用於義務兵家屬的經費。也就是說,這些經費不是發放給兵哥哥本人的,而是發放給家屬。
(7)西安渭城區入伍標準是多少優待金擴展閱讀:
從2012年開始,很多省份取消了城鄉義務兵家庭優待金差別,實行「城鄉一體」的義務兵家庭優待金制度。每年按照不低於入伍上年度當地城鎮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50%的標准發放
比如,某省2014年城鎮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46516元計算,2015年我省入伍的義務兵服役兩年平均可領取優待金46000元。具體數額以當地縣(市、區)人民政府民政部門公布數字為准。
H. 入伍優待金有多少
法律分析:這筆錢通常是一年發放一次,入伍半年之後才發放,這是發放給家屬,經濟發達的地方,兩年下來通常有8萬元左右。
法律依據:《軍人撫恤優待條例》 第三條 軍人的撫恤優待,實行國家和社會相結合的方針,保障軍人的撫恤優待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相適應,保障撫恤優待對象的生活不低於當地的平均生活水平。全社會應當關懷、尊重撫恤優待對象,開展各種形式的擁軍優屬活動。國家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對軍人撫恤優待事業提供捐助。
I. 義務兵優待金發放標準是什麼
法律分析:標准:義務兵年度優待金按照不低於當地上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0%發放,且家居農村的不低於當地上年度農民人均純收入的100%。義務兵優待金是指依法統籌的用於義務兵家屬的經費。也就是說,這些經費不是發放給義務兵本人的,而是發放給其家屬:父母、妻子。相關法規明確規定,適齡青年服義務兵役期間,其家庭享受義務兵家庭優待金。
法律依據:《軍人撫恤優待條例》 第三十三條 義務兵服現役期間,其家庭由當地人民政府發給優待金或者給予其他優待,優待標准不低於當地平均生活水平。義務兵和初級士官入伍前是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職工(含合同制人員)的,退出現役後,允許復工復職,並享受不低於本單位同崗位(工種)、同工齡職工的各項待遇;服現役期間,其家屬繼續享受該單位職工家屬的有關福利待遇。義務兵和初級士官入伍前的承包地(山、林)等,應當保留;服現役期間,除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和承包合同的約定繳納有關稅費外,免除其他負擔。義務兵從部隊發出的平信,免費郵遞。
J. 入伍優待金標准
指的是軍人服義務兵役期間,入伍所在地的地方政府每年會給軍人家庭一些補助,少則幾千多則幾萬,視地方財政而定,個別地方可能還沒有,一般是僅服義務兵役期間才有,不過有的地方財政好的,士官期間也有。
義務兵家庭優待金標准 : 農村義務兵家庭優待金按照每戶每年不低於當地上年度農民人均純收入計發;城鎮義務兵家庭優待金標准按照每戶每年不低於當地年最低工資標准計發。
進藏和到新疆艱苦地區服役義務兵,其家庭優待金按照不低於當地同類戶口性質義務兵家庭優待金標準的150%計發。大學生服役期間的家庭優待金按原戶籍所在地同類戶口性質義務兵家庭優待金標準的110%計發。對在部隊立功受獎的義務兵,由其入伍前戶籍所在地財政根據立功受獎等級給予一定數額的優待金獎勵,具體標准由當地人民政府確定。
下面舉個例子:
小李和小王都是普通義務兵。小李從河南新野入伍,小王從山東金鄉入伍,兩人都在北京服役。一次,倆人聊天,小李發現自己的父母領取的優待金比小王的父母少了很多。同在一個部隊,為什麼父母的優待金會有差別呢?士兵優待金的發放標準是根據服役士兵入伍前所在地的當地生活水平而定的,因此,雖然在一個部隊服役,軍屬所得優待金的標准也可能是不一樣的。
原則上優待金的標準是不低於士兵入伍前所在當地平均生活水平的。在這個基礎上,各地區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情況,確定具體的發放標准,所以全國各地的優待金標準是不同的,並且在同一個省的不同市、縣,優待金的標准也是不一樣的。以2011年冬季入伍士兵優待條例發放標准為例,河南省各地市、縣的標准也不統一,河南省南陽市優待金標准為11400元,小李的家鄉新野縣為6490元。山東省兗州市優待金是8678元,而小王所在的金鄉縣為8030元。 特別注意普通義務兵和在大學生義務兵的優待金標准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