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每天行走多少公里
Ⅰ 红军长征多少天
应该是368天
从数字看长征
从中央红军1934年10月10日离开江西瑞金开始战略转移,至1936年10月红军三大方面军在陕甘苏区胜利会师,长征共历时两年。
四路红军部队长征途中共转战14个省份,走遍了大半个中国。其中,中央红军经过了10多个少数民族聚居和杂居区,渡过的主要江河有22条,翻越的主要大山有20座,攻占县城100余座。
长征中,红军平均每天行军37公里。在中央红军368天的行军途中,15个整天在打大决战,平均每天都有一次遭遇战。
为消灭长征中的红军,蒋介石调集了国民党中央军、粤军、湘军、桂军、黔军、滇军、川军、东北军、西北军、马家军及少数民族中反动头人武装等10多支部队数十万大军,千方百计进行围追堵截。
在中央红军的队伍中,共有32位女同志历经艰难险阻,胜利完成了长征,途中没有一人掉队,没有一人牺牲,可谓中国妇女运动史上的一个奇迹。
长征途中,红军师以上干部的年龄绝大部分都在二、三十岁,红军将领的平均年龄仅25岁。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首次授衔时,在中将以上的254名将帅中,有222人参加过长征。以长征开始时计算他们的平均年龄,9位元帅为36.5岁,8位大将为31.7岁,48位上将为25.9岁,157位中将为23.8岁。
Ⅱ 红军长征每日走多少
按照毛主席的计算是每天70里。
1935年毛泽东在政治局会议上说:“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12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到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毛泽东根据什么说红一方面军长征有二万余里?他是怎么算出来的? 老红军李中权将军回忆,1937年他在抗大学习时,亲自听毛泽东在大会上讲的。毛泽东的算法是从1934年10月出发到1935年10月结束,以每天走70里,共25550里,略为二万五千里。
其实这还只是红一方面军机关的路程,而机关的路程是最少的,其他部队的路程远远不止25000里。
Ⅲ 红军长征平均每天的行程是多少
据《红军第一军团长征中经过的地点及里程一览表》介绍:
按照红军的行军日期,从1934年10月16日自铜锣湾出发,至1935年10月21日到达陕北吴起镇的唐儿湾止,每日的行军起点、经过地点、宿营地点和里程均列成一表。根据此表的记载,我想大致计算一下红军的行军速度。
红军刚出发的时候,指导思想不正确,湘江之战前速度很慢。进入贵州后,又长期兜圈子,直到四渡赤水甩脱追兵后,方始大踏步地前进。到了川西与四方面军会师后,又受到张国焘的影响,逡巡不进。因此我考虑,计算红军的行军速度,应该主要看三个路段的数据,即第四次渡过赤水河后突破乌江——到达金沙江绞平渡,从会理——两河口,从哈达铺——吴起镇。下面是从书中取得的数据:
①乌江——金沙江,1935年3月31日乌江河~4月8日金沙江边,共计行军39日,总行程2925华里,最长日行140华里(1935年5月1日,冷水沟~奇马),平均日行程75华里。
②会理——两河口,1935年4月15日雪麻湾~6月24日两河口,共计行军34日,总行程2425华里,最长日行120华里(1935年6月8日,始阳~芦山县;1935年6月14日,大蛲碛~达维[即夹金山]),平均日行程72华里。
③哈达铺——吴起镇,1935年9月23日~10月19日,共计行军23日,总行程1655华里,最长日行100华里(1935年9月24日,闾井~新寺;1935年10月5日,高家铺~常家集;1935年10月12日,苏家湾~毛家川),平均日行程72华里。
根据这个数据,可以基本看出,红军的行军速度保持在平均每日70华里。
另外,美国记者斯诺也记录了当年红军平均每行军天71华里,应该说这些数据是准确的。
Ⅳ 长征有多少公里
长征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1]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役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阶段:
长征准备阶段(1934年7月7日~1934年10月10日)
长征失利阶段(1934年10月10日~1935年1月15日)
长征转折阶段(1935年1月15日~1935年6月14日)
坚持北上和南下分裂阶段(1935年6月14日~1935年10月19日)
发展巩固和南下受挫阶段(1935年10月19日~1936年7月1日)
大会师阶段(1936年7月1日~1936年12月12日)
Ⅳ 红军长征到底走了多少里
红军长征走了两万五千里。
由于红一方面军行程在二万五千里,因此长征又常被称作二万五千里长征。国民党称此为流窜。
其中红一方面军1934年10月17日由江西的瑞金出发,途经江西、福建、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西康、甘肃、陕西11省,历时12个月零2天,行程达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的吴起镇,先期结束长征。
红二十五军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途经河南、湖北、甘肃、陕西4省,历时10个月,于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
红四方面军1935年5月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途经四川、西康、青海、甘肃4省,历时18个月,行程八千余里。于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在此接应的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
红二方面军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出发,途经湖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肃、陕西8省,历时11个月零3天,行程一万六千里。于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
至此,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合,长征结束。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会师成为长征胜利的标志。
(5)长征每天行走多少公里扩展阅读:
长征前,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机关报《红色中华》上登载了一篇名为《一切为了保卫苏维埃》的文章,文章直接指出:放弃苏区或者说转移战线,是可以再马克思和列宁那里找到依据的一种策略。
这实际上与毛泽东的游击战争的主张截然相同,就是打的赢就打,打不赢就走。这些文字隐约像官兵们透露出一个信息:红军就要离开苏区了。
当时的中央苏区有自己的兵工厂,可以利用废弹壳造出步枪子弹,制造炸药,修理缴获的机枪和迫击炮,但是最重要的任务是制造手榴弹,虽然制造出来的手榴弹成功爆炸的概率不足50%。
长征开始的时间是一九三四年的十月,七月开始筹粮,此时正好处于农民收粮的季节。中央便发布了《关于在今年秋收中借谷六十万担的决定》。
苏区群众基础好,百姓们也不知道红军即将进行大规模的军事转移,因此,他们把一担担粮食挑给了红军。据统计,红军征集的粮食足够所有的官兵食用十天。
当时国家银行的行长是毛泽东的弟弟毛泽民,国家银行的财报存放在石城地区建立起来的金库中。其中有很多的金条、金锭、珠宝、银元等等,这些大多是在战斗中缴获和没收的。
其数量之大,当时请了一百多名挑夫,才顺利的从瑞金搬到了金库之中。在转移前夕,这些金锭、金条、银元被分发给了部队中的每一个人。
这样的一个举动为后来红军顺利走完长征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红军们用这些钱像百姓们买粮食,而掉队的人也因为有了这些钱可以活下去,去寻找主力部队。
Ⅵ 算算二万五千里长征平均每天需要徒步多少公里
1、红一方面军:2.5万余里。时间从34年10月——35年10月,合计就算365天吧!
每天是68里。
2、红二方面军:2万余里。长征时间,从1935年11月到36年10月,合计330天。大约60里每天。
3、红二十五军:近1万里。时间35年3月——36年10月,19个月,570天。大约17里每天。
Ⅶ 红军长征时的速度
平均速度约为每天17公里。
1934年10月,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红军牺牲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宣告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Ⅷ 红军2万五千里长征,平均每天要行多少公里
平均每天要行:17公里,
长征时间是两年,红一方面军行程二万五千里,按这个算的。
二万五千里长征,简称“长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南北各根据地向陕北革命根据地(亦称陕甘苏区)进行的战略大转移。1934年10月开始,1936年10月结束。历时两年,行程二万五千里。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在整整两年中,红军长征转战十四个省,历经曲折,战胜了重重艰难险阻,保存和锻炼了革命的基干力量,将中国革命的大本营转移到了西北,为开展抗日战争和发展中国革命事业创造了条件。
Ⅸ 红军一天走120公里是真的吗
一昼夜跑240里(120公里),有人计算平均每小时5公里。这个5公里/小时的速度其实只是我们“常人”的“步行”速度,根本就谈不上快。但是,问题不在速度而在耐力上。常人体力好点的可以连续走3个小时,但要持续24个小时是很难很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们可以推测到:红军不可能是以每小时5公里的速度步行的,而是要远远快于5公里,这样才可以节省几个小时做中途休息或吃饭等。
一昼夜,假设留出6个小时来中途休息或者以慢行的方式来休息。则是120公里除以18小时就是速度为每小时6.7公里。如果是在平坦的水泥马路上,这个6.7公里/小时的速度也谈不上有多快,只是相当于是快速步行,还谈不上跑。但考虑到是山路,还要背负枪支弹药,且连续二十多个小时,能保持这个速度也是可观的。
由此推算,昼夜兼程跑240里是完全可能的,而且大部分路段应该还要快过6.7公里/小时,这样才能腾出更多的时间来休息或者减速慢行。加之过去的红军基本都是劳动人民出身,在那个年代的人特别能吃苦,我从我爷爷那一代人的就能猜到红军野战军的体能。
另外,马拉松全程42公里,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130分钟,也就是每小时约20公里的速度。这跟红军的120公里是完全不同的跑法。
有些人老是按自己养优处尊的思维去评论,总以为不可能。其实,成功者的成功就在于把看似不可能变成可能。如同我们看高难度的杂技表演,我们常人觉得不可能的事情,可人家就是做到了,而且还做得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