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身高是多少厘米
㈠ 三国将领排行榜
三国将领武力排名
自幼观《三国演义》连环画,成人之后阅《三国演义》、《三国志》,也算略通三国故事。关于三国武将排名,记得前人一直有“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的结论,觉得颇为符合实际,当然本人也有自己的不同看法。
然而,对近日网上所评三国大将武艺排名,本人深感不敢苟同;故不嫌絮叨,小评一二。
1.吕布
吕布排第一,想必凡阅过《三国演义》之人都无异议。且不论温侯虎牢关会战十八路诸侯,执方天画戟,跨赤兔马,手刃当世名将有如探囊取物,端的是视天下英雄为草芥!就这份胆略与豪气,咱也不用再赘言唠叨其曾杀死什么牛人,杀败什么高手的彪炳战绩了。所有与三国有关的书中也已有定论。
2.关羽
讲讲绝对被低估的关羽。
斯大林说过:“胜利者是不应该被指责的。”而前日的网上评论(以下均称“前论”)中似乎一直对关羽的许多威震华夏的壮举不以为然,言下之意似乎认为有不少运气的成分。然而,稍微有些智商的人都知道,所谓的“运气”,如果一直不停地关照,那就不再是运气而是实力了。古代高手战场火拼,哪里会有一而再再而三的运气眷顾?
先谈斩华雄。当时,关羽是匹马冲出搦战,雄久经战阵,岂能像袁绍袁术那样婆婆妈妈地细问:“你叫什么名字?”“现居何职?”,像羽那样冷峻杀出,估计雄也懒得(当然也可能是来不及)打话,提刀纵马迎战就是了。雄对前面的俞涉、潘凤皆是几合便杀了,对于他来说非但不消耗什么体力,而且是牛刀小试,很好的大战前热身而已!而羽傻愣愣地赌气杀出,完全是被刚才袁术这势利鬼给气死了,哪里还想吃亏与否?!两者交手,羽肯定吃亏一点的!怎么会如前论所言,华雄自恃地位、瞻前顾后、沽名钓誉、轻敌被杀的?!如果按前论的思路,袁绍派个娘们去战,可能会事半功倍,让雄死得更快哩!!!
再说白马坡。颜良确乃世之虎将,若不被关羽所杀,排名应在赵云、张飞之上。良轻取宋宪魏续性命不足为奇,但徐晃出战后也二十合后就败退!记得小时候看连环画,看到这里时我就大惊:晃刚出山时与许褚战五十合难分高下(当然后面战羽不算数,因其时羽五十八岁,晃才四十九岁,年龄占优,且羽右臂刮骨后力乏),竟然也仅二十合就不敌良?当时十岁的我即发遐想:“许褚战颜良,应是50合也不支吧,那颜良可真只有吕布可以相比了。”传统京剧《白马坡》中也确实添加许褚不服,与颜良大战亦被打败之情节,当然,那纯属是为显示良之勇力的煽情,为后来关羽的胜利而增色。
关羽斩颜良,以我看来,并不带太多的运气成分。这从他与曹操面前夸口即可看出他的胜算与决心:“河北人马土鸡瓦犬,颜良插标卖首!”纵观整部《三国演义》,关羽几时夸口后兑现不了的?这只能证明关羽智商极高,更兼有非凡的胆略勇气和对武艺深加研究的心得!他肯定已从自身的观察及徐晃(晃乃羽好友)的败阵口述中得知颜良的刀法优势和弱点的,故胸有成竹,纵马提刀直冲下去!甭说那些没用的了,关键是颜良被杀、关羽还活着!而且杀人、剁首、挂头、上马、回营,一气呵成,如入无人之境!说羽仅仅是个高明的刺客?任何高明的刺客也不会杀死一个武艺、智商均高于自己、而且也没熟睡或大醉之人的!一切都须得自身实力说话!
诛文丑,“前论”就更有问题了!丑与良历来勇力齐名,在老友良被杀之后,丑是抱着为良报仇的决心来找寻羽的。首仗以一敌二,先以弓箭射伤张辽,接着击退徐晃,回军掩杀过来,恰逢关羽主动送上门来。面对杀死老友颜良的仇人,丑竟然“战不三合,心怯而退”!
请诸君细思:“丑为何要退?”惟一的解释只能是他与羽交手后,觉得羽很难对付,确实是一尊比自己还更有杀气的神,从而“心怯而退”的!高手过招,其实在数合之中即可估摸出对手的深浅,丑也肯定是觉察到了。此时,丑若还有信心与斗志的话,至少应该是且战且退。因为按理说,如果双方武艺相若的话,追赶者是吃亏的,有被暗算的危险。如羽战长沙时准备对付黄忠的“拖刀”,岳飞战杨再兴的“回马枪”等,都是恶战后不能取胜,最后假装撤退时的杀手锏。若斗志尚在,勇气还有,且战且退,要全身而回,不是难事。就算羽的马快,也不可能轻易就追上一刀劈死的!只有在文丑信心俱无,低头提枪只知逃命的时候才会遭此毒手。所以我们认为,文丑确实不是关羽的敌手。
武力排名,在彼此没有交手或决出胜负的前提下,我们认为,以斩杀大将的武艺级别来评判高下,这是最客观的。羽所杀良、丑二人,实在太过重量级,谅吕布也很难办到,所以,将关羽排为第二,是最合理的。
颜良若不被杀,本亦可排前三,但既已措手不及被杀,就只能排在第六了,毕竟真正的英雄是不该在阵上交手被杀的。
3.马超
马超17岁出道(公元192年),随父战李催、郭汜,即擒将陷阵,勇冠三军。后反出西凉,与韩遂共伐曹操为父弟报仇,连败曹营多名上将,尤其以二十回合击败名将张郃最为世人瞩目。
张郃,河间名将,在后三国时期更是达到举世无敌的境界,竟在壮年时仅区区二十合惨败于超!那差了简直不止一个等级!!郃生平仅两败:十年前(公元200年)20多岁时在汝南三十余合负于赵云,公元211年30多岁时二十合负于超。其实,我们从此两仗中即可看出超强于云。郃仗着年轻和自强不息,勤练不缀,武艺一直在稳步提升,终于到公元218年40岁时以三十合战平被关羽在曹操面前夸口“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尔”的张飞。再后来,三国名将皆故去,郃更是达到举世无敌、蜀营中仅魏延才可与之勉力抵敌(亦稍有不如)的地步。
“前论”认为马超与张飞交手(公元214年)是超占了年龄及体力上的便宜,所以飞应排名在超之前,这又值得探讨。是年超39岁,飞48岁,飞确实大了超9岁,但是诸位知否,飞55岁时死于部下暗害,而超是在飞死的次年病死的!这证明了大器早成的超,其身体情况并不比年长的飞强(这种情况经常见到,黄忠更是典型)!超的39岁可能比飞的48岁在战力上更走下坡路!而且,飞是被孔明激将,鼓勇出战的;而刘备又大玩战术,劝住飞休息,让他以逸待劳。一直到远道而来的超在城外叫骂得人困马乏了,刘备才让飞上阵,试想超吃了多大的亏?就这样,飞在后来的交手中也没有占到半点便宜!
前论认为许褚战马超也是被曹操激将鼓勇出战的,虽成平手,仍认为超在褚之上,这一点我们十分赞同。但是不明白前论在相若的问题上何又特偏颇青睐张三爷,非将飞列于超前?此点肯定有矛盾。
我还想和诸位说说一件蹊跷的事。《三国演义》中写到,反西凉时马超孤身追曹操,曹操快完蛋时曹洪救主,与马超苦斗四、五十合助操脱身。二十多年来我一直很纳闷,现在斗胆提出这是罗贯中老先生整部《三国演义》为数极少的笔误之一!罗老先生在别的纵贯全书的武艺对冲中均十分合理,唯有曹洪救主这一段与整部书的配合十分别扭!曹洪就算是势若疯虎,也是断无可能与马超死拼上四、五十合的!曹洪一生临敌,从来没有象样的胜仗(杀一些面将算不上什么),就算他不要命,以马超的神勇,哪有十数枪戳不死曹洪的?除非马超当时是心脏病突发,否则,二十合内一定解决战斗!况且大家不是徒手相搏,那样还可以死缠烂打,现在可是银枪在手,一刺透胸啊!所以,不怕大家笑话,我坚持认为这里是罗老先生笔误,正确应是曹洪苦挡十四五个回合即将不支时,夏侯渊及时赶到,马超才撤退的。
马超在《三国演义》中出场较少,描写次数远不及关、张、赵,也不如黄忠,但我们认为以其二十合败正值壮年的河间张郃之壮举,排第三并不为过。
4.赵云
在众多三国故事及戏剧、说书以及游戏中,赵云是一个一直被高估的人物。只有陈寿的《三国志》说得比较中肯。
赵云虽有出道战文丑、汝南斗许褚、长坂坡于百万曹军中三进三出力救少主、汉水救黄忠、七旬力杀五将等巅峰之作,但是真正体现其实力的还是在汝南刺杀高览、三十多合击败张郃的力量之举。甭管高览当时有无准备,他被赵云于马上刺死,即是明证。三十多合败张郃,更是实力所在!
赵云是一个最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大将,他忠君、信义、谦虚、谨慎、清廉、听话、合群,从来不违逆上峰意思,生平作战,总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大胆心细,严格执行命令。据史实记载,云一生历经恶战,仅负一次,这也是对其良好品质的回报。这种人是最符合中国文化造神、完美化的标准的,所以,任何版本的三国故事,从来都只会把赵云完美化。
赵云长坂坡救少主,几进几出,杀死曹营上将五十余员,最后若是战死,其光辉形象一定大减。多亏曹丞相爱才,命令不得放箭,必须活捉;又幸马匹耐力不错(中间还换了一匹马),终奋力厮杀,透围而出。这一仗,赵云表现堪称完美。但君见否?赵云只遇张郃一员虎将!此时,与赵云在汝南交过手平分秋色的许褚哪里去了?还有夏侯敦、夏侯渊、徐晃、张辽、乐进似乎也都极欲玉成赵云透围好事,躲着不战了。而遇上泛泛之辈,又都被赵云祭枪喂剑,你说他的运气好不好?!其实还是曹操的命令救了他。
汉水救黄忠,赵云聪明地利用了心理战。此时赵云年纪已大(赵云在连环画、戏剧中总是被装扮成一名英俊潇洒的青年白马将军,其实他的年龄比张飞大,与关羽相若),但在他常胜不败的赫赫威名下,当他杀入重围时,张郃、徐晃们居然连迎战也不敢,眼睁睁看见赵云救出黄忠,溃围而出!
公正地评价,《三国演义》中的赵云与关羽一样,是战神的化身!是高智商、高效率的化身!!他平生虽未杀死真正重量级的人物(高览距重量级还差半筹),但念其大智大勇,屡战屡胜,排第四应该是公允的评价。
5.张飞
张飞也是被前论略为高估的人物。
战张郃三十回合不分胜负,就已比马超当年逊色。当然也不排除郃年轻力壮,苦练武艺以致年年长进之故,但是凡事毕竟要以成败论英雄啊!
徐州战吕布虽也抵敌了一百多合,但是毕竟有年龄优势(当年吕布39岁,刘备37岁,关羽36岁,张飞31岁),再加上吕布已被酒色掏空了身子,武艺走下坡路,而且寄居刘备的小沛,本来也不敢过分得罪刘备。所以,张飞能苦撑一百多合,也有吕布投鼠忌器、手下留情的原因。
对张飞武艺评价最有利的历史遗案是不到十合戳死袁术大将纪灵。当时飞32、33岁,正处于武艺巅峰期。要知道,一年前,纪灵曾经与关羽战了三十回合!不过那时纪灵已经抵敌不住了,说要歇一会再打,回营后就找了个偏将替死鬼给关羽砍杀,自己躲着不战了。
就因为关羽与纪灵的这次三十回合大战,让我对关羽的武艺境界有了新的认识!记得当时我才10岁,看到这个情节时问父亲是怎么回事,父亲答:“可能是因为关羽张飞二人的战法不同,飞是先发制人,羽是后发制人。”父亲这一见解提醒了我。对啊!关羽的武艺一如许多武侠小说中已至化境的大侠士(如乔峰、郭靖等)一样收发自如、炉火纯青!诸位请看,对颜良、文丑、华雄等大鳄,羽深知此乃平生劲敌,全身每一块肌肉的能量都被激发出来,使出春秋刀法中的精妙绝学,毕其功于一役!但见青光闪现,鲜血迸溅,人头滚动!而对纪灵这样的二流名将(纪灵武艺应与于禁一个级别,逊李典、乐进一筹,更比不上张郃、张辽),就轻松迎战,如同猫玩耗子,慢慢地玩死你!而张飞则不然,无论什么样的对手均一视同仁,圆睁环眼,丈八蛇矛招招紧逼!敌不过你俺就撤(这种情况只出现在和吕布交战一百多合后),否则,嘿嘿……俺捅死你个乌龟儿子再说!所以,这也是张三爷和关二爷武艺境界之差距所在。
总的来说,张飞生平恶斗无数,从无败绩(在徐州喝醉酒后遇吕布不战而逃不算),长坂坡灞桥上单矛匹马喝退百万曹兵,入川中义释老将严颜取城如探囊取物,取成都与马超大战数日数夜几百回合不分胜负,战巴陵酒中生计击败曹营悍将张郃部队,此均为平生战功之亮点,排名第五当仁不让。
6.颜良
颜良虎躯豹体,白马坡单人退曹,二十合击败徐晃(徐晃几年前和曹营对阵时与许褚交手五十合,不分胜负),真乃天人!虽被关羽所杀,仍不失为绝顶高手,排第六也算中肯。
7.典韦
典韦一生未败,乃曹操前期第一勇将,救主于濮阳大火之中,战死于宛城,也是在双戟被偷,酩酊大醉后,身无片甲,犹手执两具敌人尸体护主突围,杀十数人才中乱箭而亡,真神人也!惜乎早逝,只能排名第七。
8.黄忠
黄忠又被前论所高估,盖因老将之神箭尔!我在这里要提醒诸位的是:三国时期的一流名将,个个暗器超群,人人都有一手绝活,象吕布、张飞、赵云、文丑、张辽、太史慈等人的箭法,马超、王双的流星锤,典韦的短戟等,全都是例无虚发!《三国演义》中何为着重叙述黄汉升的神箭?皆因是佩服老将军年逾六旬,仍能眼神如炬,百步穿杨,所以才一再提及。
黄忠在长沙与关羽酣战,当时,忠年近六旬,羽也已将近五十,忠是愈老弥坚,就似廉颇再世,在体力上并没有吃太大的亏。在双方激战一百多合之后不分胜负,羽欲使拖刀计之时,忠马失前蹄,羽不忍杀害,让忠换马再战,此点以行家的眼光来看,忠已经落了下风,更不要说羽是长途奔袭,不如忠之养精蓄锐、以逸待劳!
忠后来屡立战功,杀的皆是二三流战将,唯有在定军山,趁曹营大将夏侯渊猝不及防之际力劈之,乃其真正巅峰之作!
刘备征吴,忠以七十五岁高龄参战,仍是所向披靡,不愧为蜀营五虎上将!可惜不久为暗箭所伤而死。
忠排第八,应该是公允的。
9.许褚
虎痴能超过文丑排第九,主要是他在战阵上从没有被打败过。战马超虽落下风,仍是虎虎生威,基本上平分秋色;斗赵云,虽仅三十回合,也能看出棋逢敌手。
其实,许褚的实力一直是超强的,但因为在战马超之前其潜力和自信心没有真正被激发出来,结果造成在气势上逊色于前几名大将。初战徐晃,激战五十回合还不胜;斗吕布,始终是被动挨打的角色;颜良、文丑扬威白马坡时,他干吗去了?燕人张翼德喝退百万曹兵时,以他的实力,为什么不挺身而出、独斗强敌?这些,他确实和前面的吕、关、马、赵、张差的太远!最终排在第九,也不算低估他。
10.文丑
文丑与颜良类似,虽有绝世武功,但因阵上被杀,就只能屈居第十了。
11.庞德
庞德在连环画中一直被画成大胡子,显得年纪不小,而马超一直被画成英俊小伙子,好象比庞德年纪还小。其实,马超起兵为父报仇时已经三十六岁了,而庞德那时才不到三十岁。虽然年轻,庞德却一直足智多谋而且英勇善战,马超的很多作战计划都是庞德设计并且一起实施的,可见其才。
庞德的武艺其实并不在马超之下,但因其是偏将出身,故无论是跟马超还是后来跟张鲁,都没有让他担任过独当一面的大将,幸亏后来遇到了天下贤主曹操。读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很多大将,当别人部下时总是得不到重用,甚至于被陷害,而到了曹操手里,就能将尽其材。曹丞相识才、用才的本领确实是天下无双!在这一点上,另一位汉丞相诸葛亮是望尘莫及的!多少将才被曹操发现并培养,如关羽(培养这尊战神,曹丞相又敬酒、又给钱、又封官、还出手下大将的人头,实在是功不可没)、张辽(从一偏将培养到独当一面、屡胜孙权大军的大将)、张郃(从一偏将培养到独当一面、屡破蜀军,让诸葛亮头疼不已的大将)、徐晃(从一偏将培养到独当一面、最后和吕蒙联手擒杀关羽的大将)、庞德等。
荆州王关羽攻樊城,曹仁向许昌求救,曹操派于禁为主将,庞德为先锋,率领七个军前去退敌,这才有了庞德真正的巅峰时刻!三十多岁的庞德一百多回合战平五十八岁的关羽,虽然占了年轻的便宜,但对手毕竟是斩颜良、诛文丑的战神!当时双方都鸣金收兵了,如果继续打下去的话,没准就让庞德创造出奇迹也未可知!关羽回营后,也不得不赞叹庞德是劲敌!真是后生可畏啊!
后来,关羽水淹七军,庞德被周仓所擒。于禁居然贪生怕死投降了,庞德宁死不屈而被杀。他这么做是对的,否则不但一世英明扫地,而且就算是曹操手下留情,他在许昌的家人今后的日子也不会好过。
四十四年后,魏国大将邓艾冒奇险抄悬崖小径入蜀,蜀亡。此后,庞德的儿子庞会领兵到成都搞接收,将关羽一族灭门,可怜一家老小被杀得干干净净,真是血腥!而《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排名第五的大刀关胜的来历(人称是关羽的后代)也很可疑了!
12.张郃
张郃是那种天赋不是很高但自强不息,经过数十年的苦练终成天下第一高手的典范。张郃出道很早,和颜良、文丑、高览一起合称河北四将,他排老三。照说,和颜良、文丑这种超一流高手在一起工作,耳闻目睹,他应该很早就应该初窥到武学的最高境界了,但是不知道怎么搞的,他和高览离颜良文丑始终有一段很长的距离,可见其天赋不是特别好,但其优势没有不良嗜好,勤练武艺,体质很好,这一点和黄忠很象。
天道酬勤。经过数十年如一日的苦练,再加上众多超一流大将的日渐老去和阵亡,到蜀吴夷陵之战后的后三国时期,尤其是马超、赵云等亡的亡、衰的衰之后,张郃终于举世无敌,屡破蜀军,蜀营中只有魏延可以勉力抵敌(但仍处下风),成了诸葛亮的一块心病。公元231年,诸葛亮终于成功地将张郃诱入山谷中,以“万弩齐发”的乱箭将其击毙,这也是诸葛亮在去世前为蜀汉做的一件大事。
虽然,在前三国中出场率很高的夏侯敦、夏侯渊、徐晃等当时武艺也都不弱于张郃,但是在张郃的勤学苦练之下,这些人(他们年龄也较大,尤其是夏侯敦,年龄居然比刘备还大,和曹操差不多,)后来都被张郃所超越,将张郃排在他们之前,应该更为客观合理。
第12名以后,不排也罢,一定要列出,夏侯敦、徐晃、魏延、姜维、关平、王双、徐质、夏侯渊等均可。
写到这里,诸位熟读《三国演义》的网友一定会质问:你的排名里怎么一个江东人物也没有?还有,后三国时期,有一位单骑退百将的少年英雄文鸯,他怎么也进不了你的排名?下面我就专门讲讲他们。
江东战将如云,然而请恕在下不敬(我本人亦是江浙南方人),孙策、太史慈、程普、黄盖、韩当、周泰、蒋钦、徐盛、甘宁、凌统、潘璋、董袭等勇则勇矣,但是客观地说,即便是我心目中最强的程普、太史慈等亦不如张郃、徐晃等中原大将,更不用说其他排前十的真正超一流大将了。
南方人(孙坚即是杭州富阳人)历来文秀匀称,非比北方中原大汉身材魁伟、天生神力。当然,也有极个别的,如西楚霸王项羽,但这毕竟是凤毛麟角。孙家自起兵以来亦打了不少胜仗,或是江东内部战争如跨江击刘表、孙策统一江东战争等;又或是使巧计取胜,如火烧曹操大军于赤壁、再火烧刘备大军与夷陵、陆逊败曹休等。真正与北方大将一对一的武力较量,从来很少有象样的胜利。
我国的南北人种是有明显差异的,尤其是在1800年前的三国时期,那时的交通远比现在闭塞,民族还未进行大迁徙、大融合,同时,遗传、饮食和生活习惯等都影响了南北人种身材差距的加大。1800年前的战争,比的是身体的强壮程度,战场上厮杀角力,身高手长、魁梧粗壮者大占便宜,不象近代和现代的战争辅以火器战船、坦克导弹。近代以后的战争,南北差异基本上已经消失,也因此李宗仁率领的军队才成为有史以来第一支攻占北京城的广西部队。而在1800年以前的三国时期,人高马大的北方大汉在战场上角力是占尽便宜的。关羽温酒斩华雄之前,华雄战无不胜。可他屡战屡胜的正是孙坚部队,杀祖茂,追孙坚,一时无人可敌。
曹操孙权濡须口大战,许褚以一敌二,与韩当、周泰交手三十回合不分胜负,也是个很能说明问题的战例。韩当周泰的武艺在江东虽称不上绝顶高手,也肯定是属于第一阵营的,江东超级战将的武艺可想而知。
有人会说,甘宁不是曾经二十回合就打败曹洪了吗?但是其实那是曹仁用计,曹洪诈败的,大家细看《三国演义》即可知晓。何况曹洪的武艺在曹营里一向只能算得上二流,因此此战例根本不足为道。
排不进天下前二十名高手的张辽,在江东人马心目中是战神一样难对付的人物,而且是计谋和武艺都难对付!请问诸位,太史慈总算是江东超一流战将了吧?看看他和张辽一对一的较量:双方苦斗八十回合,不分胜负!其实张辽的武艺并不太强,比不上张郃、徐晃,他真正厉害的地方是谋略(不亚于关羽)和箭法(不亚于黄忠),但就是张辽这样的武艺,也已经与江东超一流战将比肩了!悍将凌统,与张辽恶斗五十回合已落下风,要知道那时候辽已经五十多岁了,而统正年轻力壮!
当然,江东诸将虽然武力稍差,但每遇北方大将,均鼓勇死战,群起而殴之,也是很难缠的!罗老先生在这一点上处理得特别聪明,他除了写太史慈战张辽、凌统恶斗张辽、乐进之外,基本上不写江东诸将与别的北方超一流战将一对一的交手场面,为江东人留足了面子。但我们从关羽护刘备赴周瑜宴请,周瑜吓得满头大汗、面如土色,以及关羽单刀赴鲁肃宴会等事中,即可一斑窥豹。
三国后期,“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也是说明了南北的差别。蜀国初立时,五虎上将都还不老,再加上魏延、姜维等,尚足以与北方曹魏争锋抗衡;随着诸将的逐渐老去,后来的将领大都流淌着南方人的血液,始终出不了象王双、徐质这样天赋异禀的沙场巨鳄,自然就只好“廖化当先锋”了。
以上仅仅举一些例子,说明本人不选江东诸将(以及张任等西川诸将)进入前20排名的原因,心直口快,有冒昧得罪之处请南方同乡海涵。
再来讲讲文鸯。
小将文鸯少年英雄,单骑击退曹营百将,场面虽然好看,其实还算不上是一流高手。文鸯至多是个天赋极高之人,应该不及当时的王双和徐质等猛将。为什么呢?第一,这众多魏将之中,也没有听说有什么厉害人物,自始至终姓名不详。第二,王双、徐质等人,毕竟领一国之先锋大将印,上阵杀敌,所向披靡(后来分别被孔明和姜维设计在战场上击毙)。而文鸯为什么出场了这一回后,除了以后露了一次脸,回归曹魏,就销声匿迹了呢?只能说明他所“鞭打”的“百将”实在不值一提。当然,文鸯的还是很强的,刚出道就以五十回合战平邓艾,其实力绝对不容质疑!但是,邓艾和姜维一样都是文武双全的统帅,平时用脑比用枪多得多,与他战平,只能说明很强,但不见得就能进前二十的排行榜,邓艾自己也没排进去呢!
当然,罗老先生叙述此节的文笔是绝对精彩,但是文鸯后来也没有经过更多的沙场实践,只好不把他排入了。
最后啰嗦一句,周瑜长孔明六岁,这点估计大多网友都是清楚的。但是京剧中还是张冠李戴照旧,安排孔明在柴桑口祭吊周瑜时口呼“公瑾弟”,大家千万别被他迷惑啊!
附:三国一流战将最终排名:
1.吕布2.关羽3.马超4.赵云5.张飞6.颜良7.典韦8.黄忠9.许褚10.文丑11.庞德12.张郃13.夏侯敦14.徐晃15.魏延16.姜维17.关平18.王双19.夏侯渊20.徐质
参考资料:铁血社区
㈡ 李宗仁真实身高
参考下图,蒋介石的身高是1.69米,所以李宗仁的身高大约在1.60米左右。
㈢ 李宗仁身高是多少
1米6左右
网上有他和蒋介石合影的照片
蒋介石身高1.69比李高了半个头
㈣ 你们有没有发觉中国命运的决战里李宗仁被丑化了,真实的李宗仁好像不是这样的
前几年我看了血战台儿庄,那虽然是徐州会战的一小部分,但是在这部电影中,李宗仁做为一个中国军队战区司令,可以说他收留的大部分是杂牌部队,能打出这样的成绩那是中国人的骄傲,说明他有相当高的军事才能,虽然大会战以失败而告终,但是那也不是他力所能及的事。毛主席都说了只能打持久战,当时日本军人的武器已经达到机械化,飞机+大炮+坦克一轮攻击一个团可以被完全打掉!在说1楼的你不懂就别你妈乱说,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爱国将领有很多很多!现在都公开了!你在网络查一下就知道了!只能怨老蒋不会治理国家。
㈤ 听说广西出了个名演员欧阳林,是李宗仁的特型演员
欧阳林长相十分像李宗仁.也是桂林人.身高,讲话.走路和李宗仁一样.也是正在拍摄电影[李宗仁归国]的扮演者.他的表演非常好.是很多人都认可的.
㈥ 郭敬明身高
小个子男人的大智慧 每个人的身边或许都会出现小个子的男性朋友,按照老一辈人说的“这孩子,光长心眼不长个,让心眼给压得”,跟那些大个子的男人相比,往往他们更接近于在某一方面的成功,可能他们更了解自己,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明白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长处,正如我这位小个子朋友所说“看准一个方向,每天做一点点,日积月累之后就是一段遥远的路程”。 在历史的滚滚车轮中往往有很多小个子推动着,周公姬旦是周朝开国元勋,大思想家,礼法和典章制度的创制者,是中国文化甚至可以说是东方文化的奠基人,对中国历史影响至深。孔子对他极其崇拜,常常与他梦中相见。但这位大圣周公,却是个小矮子,“周公短”,“背偻”,“身如断菑”。 春秋时齐相晏子,是着名的学者、政治家。孔子很尊敬他。汉代司马迁也曾说过:“假若晏子今天还在世,我给他拿马鞭子当仆人,也感到荣幸”。就是这位被司马迁仰慕的晏子,身材却惊人的矮小,还不到1.30米。战国时期的孟尝君养食客三千,名传后世,据《史记》载:“乃眇小丈夫耳!” 从中国近代史看,民主革命领导人孙中山、黄兴、廖仲恺、章太炎、蔡元培,以及文学家鲁迅、茅盾等等都是小个子。 民国时期的军阀、督军、将军中许多着名的人物也都是中等以下的身材,如袁世凯、吴佩孚、张作霖、阎锡山、李宗仁、陈济棠、陈诚等。蒋介石比他们略高一些。据1910年蒋在日本野炮兵第三联队实习的花名册记载:“蒋志清(蒋介石原名),籍贯:浙江。身高:169.4公分。” 世界史上最矮的国家领导人墨西哥前总统胡阿雷斯·贝尼托,身高1·35米,但这个小个子却在1858年至1872年间曾5次出任总统,他参与推翻墨西哥独裁者安东尼奥的起义,领导击退了教皇势力对墨西哥的控制,改善了印第安人生活,打败了英、法、西三国联军的武装干涉,成为墨西哥人民至今念念不忘的民族英雄。 世人公认的战略家拿破仑,五短身材,身高为1·55米(也有历史学家认为应是1·65米),他刚跻身上流社会时,倍受歧视。但拿破仑很有志气,潜心操练军务,钻研政治,后来他不仅赢得了法国美人约瑟芬的欢心,更是一举夺取政权,建立了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执政后,在政治、经济、外交尤其是军事上很有建树,他指挥的六十多次作战,几乎每战皆捷,威势之盛,不可一世,征服了大半个欧洲,被誉为西方的秦始皇。 撒马尔罕王帖木尔,又瘸又矮,身高1·45米,但他当年率军所向披靡,横扫伊朗、外高加索、印度和小亚细亚,史称伟大的首领。 伟大列宁,瘦而矮,他的天才藏在他仅1·64米高的身躯里,但这毫不影响他顺利地从比他高出10厘米的沙皇尼古拉二世手中夺取政权,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而且,列宁对小个子惺惺相惜,他的“同僚”几乎全是“红色矮人”,加里宁和布哈林均为1·55米,基洛夫、拉季克和皮亚塔科夫都是1·54米,伏罗希洛夫1·57米。列宁的继任者、俄罗斯人民心目中的英雄斯大林,身高1·62米,但他胆识和才干过人,不仅领导苏联人民卓有成效地进行了现代化建设,更是粉碎和打败了德国法西斯的疯狂进攻,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胜利,也为二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身高1·60米,但他却是一个文武双全的政治家。他是二战同盟国三巨头之一,是领导打败德国法西斯,拯救英国乃至欧洲的铁腕人物;文,他不仅是着名画家,更是以“在描绘历史和传记方面的造诣”,获得195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在政治、军事和文艺三方面的成就都让世人瞩目。 以色列首任总理戴维·本·古里安,身高1·50米,却是以色列任职时间最长的总理,他领导创建了以色列国,是现代以色列当之无愧的国父。 “中国电商教父”马云,“深凹的面颊,扭曲的头发,淘气的露齿笑,一个5英尺高、100磅重的顽童模样”,2000年7月17日全球着名杂志《福布斯》的封面文章第一次对一个中国企业家进行了描写,这个“小个子”缔造了全球最大B2B网站。马云在一次采访中这样说道“男人的胸怀是委屈撑大的”。
那么郭敬明身高到底是多少呢?看我拍的小时代发布会的郭敬明就晓得了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b09ab1010192e9.html
㈦ 李宗仁身高多少
1米6左右 网上有他和蒋介石合影的照片 蒋介石身高1.69比李高了半个头
㈧ 历史上,谁报考黄埔军校因为身高不足而被淘汰,后经人特许被录取。
胡宗南。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招揽天下有志英才。当时的招考非常严格,胡宗南是在上海报名的,先在当地笔试,合格后才能去广东复试。广东的复试特别严格,按照黄埔军校《招生简章》第4条第1项规定,投考者“年龄18岁以上,25岁以内”,胡宗南当时已经29岁了,只好在报名册上做手脚,悄悄改了年龄,算是过了一关。
接下来便是按照黄埔军校《招生简章》第五条的规定,进行身高、肺活量、视力、听力等项的检查,这下胡宗南的劣势显露出来了。不足1.6米的他站在军队里十分扎眼,立马被考官拎了出来,毫不客气地对他说:“你根本不是当兵的材料。”并被当场取消了考试资格。
落魄潦倒的胡宗南悲从中来,放声大哭。哭了一阵,没人搭理他,胡宗南又急又气,横下一条心,冲到那个把他拎出来的考官面前,大声责问:“你凭什么不让我参加国民革命军?革命是每个青年人的义务,救国是青年的责任!孙中山先生的主张是好的,中国青年也都是有热血的,国民革命为什么屡屡失败?原因就是青年发动得太少了。个子矮怎么了?个子矮就不能参加革命了?拿破仑的个子也不高,同样驰骋疆场!孙中山先生、廖仲恺先生的个子也不高嘛,革命怎么能以貌取人?”
此举惊动了当时正在办公的黄埔军校的党代表廖仲恺先生,他从房间里走出来,被眼前这个矮小的年轻人的口才和气质征服了,当即喊道:同学,我批准你参加考试!就这样,胡宗南参加了复试,被录取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
谁也没想到,这个身高不足1.6的人,在战场上以万夫不当之勇赢得了蒋介石的青睐,成为黄埔学生中的第一个军长、第一个兵团总指挥、第一个集团军总司令、第一个战区司令长官。胡宗南后来成为蒋介石最得力的干将,号称“天子第一门生”。
㈨ 李宗仁的故居在哪里有没有关于他的纪念馆
李宗仁故居、官邸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宗仁(1891年~1969年),临桂县两江镇 头村人。官至国民党政府副总统,代总统等职,抗日战争时曾成功地指挥了台儿庄战役。 李宗仁故居坐落于临桂县两江镇 头村马鞍山东麓,桂林至泗顶公路旁。故居系桂北民居风格的庄园式建筑。大院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占地4550平方米。四周以清水墙高垣屏护,高9.57米,厚45厘米,顶盖硬山式双坡青瓦头,墙头“金包铁”砌法(即内外青砌包泥砖),对角设置两炮楼。内分安东第、将军第、学馆及三进客厅等四大院落,均为两层,全木结构,以重重券门相联,通高8.68米,建筑面积4361平方米。两第建筑是“前扣两进三开间,一井两厢前后房,披厦后门香火壁,正中堂屋两侧门,楼井式神龛通屋顶”;学馆是大五开间构架,大开井采光;三进客厅则渠用大式等尺寸的五开间,通廊回环,气势雄伟,均集中了桂北民居的特征。大门楼顶饰龙脊,楼下用花岗岩凿制巨大门框,门两侧边饰竹节,内塑“山河永固,天地皆春”对联,“青天白日”横批,反映看“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的时代气息。所有建筑,木楹石础,漏花窗格,烙花裙板,朱红方柱,粉绿壁板。庭院深深,有7个院落,12个天井,113间房,还有一个536.8平方米的院内鱼塘故居分三次扩建,均建于20世纪20年代。1989年起对游人开放。 李宗仁官邸位于桂林市象山区文明路16号。东北两面濒临杉湖。 官邸为大庭院,呈四方形,占地约3000平方米,周筑青砖批灰围墙,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中西式砖木结构,粉墙青瓦,布局有单层的门楼、副官室和两层的主楼及附楼等。主楼居于中心,庑殿式层面,覆盖小青瓦,通高12米,宽23.3米,长21.3米,建于1米多高的台基之上。砖墙隔房,全木地板,外墙三分之二以下着黄色批灰,三分之一以上系清水砖面。第一层是会议室、客厅、秘书室、警卫室及餐厅;二层布局为接待室、客房、卧室等。上下会议室、贵宾室均有壁炉。副楼和副官室的门楼两侧,是管家、亲属、副官室及贮藏室。主楼坐西朝东,大院门楼则面向西南。建于1948年。 1991年8月13日,在纪念李宗仁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正式开放。 1996年,李宗仁故居与李宗仁官邸同列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已立标志。 参观过后,对建筑布局,有了直接的了解。对于李宗仁的一生也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特别是对于他指挥了抗日战争中的台儿庄大捷一战,鼓舞了国人抗战的斗志。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吧。
㈩ 蒋介石的五虎上将是哪几位
关于蒋介石的五虎上将,一只有多种说法,我还是取这五位,“刘峙、顾祝同、蒋鼎文、陈诚、卫立煌”。
一虎刘峙,字经扶,想看到此虎的字,我就想起经不起的扶的刘阿斗,巧了,他俩一 个姓,很可能也是刘汉皇室的后裔。刘经扶上过蒋委员长的母校保定军校,进入黄埔充当战 术教官,开始了自己的军事生涯。说来也怪,天佑吉人吧,刘峙从北伐到中原混战一直顺利, 有“福将”和“常胜将军”的美称。当然刘峙的官职、军阶一直领跑着其他四虎,确实在蒋 先生面前大红大紫,一直圧着下面的顾祝同。西安事变暴发,刘经扶受不怀好意的何应钦指挥,积极准备炮轰西安,但结局是蒋介石活着回来,刘经扶大呼受骗上当。一直以忠孝自居的蒋先生岂容得你犯此错误,从此刘峙在蒋面前人气大落。抗战中,刘峙因惯于逃跑,博得了“长腿将军”的雅号。然刘将军一生的光芒毁在了与共军交战的徐州战场,战败后曾流落到东南亚做小学的中文教授来混饭吃,后来去了台湾,蒋介石封了个养老头衔“总统府战略顾问”。纵观此虎,虎头蛇尾。
二虎顾祝同,字墨三。此虎小刘峙一岁,升迁与一虎哥大致相同。关于顾墨三,有一事传 闻,说其任黄埔教官时,因衣衫不整出早操被蒋校长罚跪,粗心的蒋校长竟忘记了叫他起来了, 结果顾墨三下直跪到第二天的早操,蒋校长知道了很是感动,觉得此人忠诚可用,于是顾祝同成了蒋的心腹。真正让蒋校长刮眼相看的还是西安事变,同样被何应钦委任讨张杨司令的顾祝同,听信了宋家兄妹的话,没有向一虎哥刘峙学习,结果蒋从此更加重用顾祝同了,被委任为陆军总司令、参谋总长,去台后又进衔一级上将,这是去台后不多见的。顾祝同铁杆反共,皖南事变的主要操作者就是他,平日和保定同学叶挺称兄道弟,背后却下黑手,这一点尤似其主蒋委员长,是新四军将士的死敌;顾祝同重用乡党,韩德勤、王敬久、顾希平,均在其手下升迁,连上海滩苏北大亨顾竹轩也和他拉上关系,甚至与黄金荣、杜月笙叫板,在这方面顾祝同也学 习了蒋校长的风范;顾祝同私生活更是不检,身边女人也换了不少,但在台湾晚年到读起孔孟的圣贤书来了,为很多人嘲笑,这与蒋介石晚年装作慈祥老者如出一撤。顾祝同活了94岁升天,也 应了中国老百姓的俗语,“好人不长寿”。此虎一生,顽固一生,反共到底。
三虎蒋鼎文,字铭三,此虎小墨三三岁。与上面两虎相比,蒋铭三虽不是保定出生,但有着
浙江身份的优势,入黄埔做教官。中原混战时为蒋介石立下汗马功劳,人称“飞将军”。西安事
变陪蒋共患了一次难,按理说蒋铭三有着更美好的前途,但此虎不争气,私生活与顾二哥比起有
过之无不及,狂赌滥嫖,曾染性病,他手下有一专门医生为他治病,可能是日夜挥霍的原因,力
不从心,与日本人交起手来一溃千里,成了真正的飞将军了。在全国人民的叫骂声中,蒋鼎文辞职
脱离军界,改为经商,也红红火火,真是人才。曾办医院、学校等公益事业,看起来蒋鼎文要走向
名主了,但最终还是去了台湾,与刘峙一样
四虎陈诚,字辞修,是五虎中年、龄最小的,1898年生,与我中共元帅彭德怀同龄。陈辞修沾
了保定军校和浙江身份的两块牌子,是五虎中与蒋介石最亲的,离最高权力最接近的一虎。陈辞修
也从黄埔教官开始了军事生涯。相比其他四虎,陈诚的升迁一直是慢一个节拍,不过,陈诚的老婆
可是曾任国民政府主席谭延凯的女儿、宋美龄的干妹妹,陈矮子(身高160CM)最终取代何应钦成
为国民政府党政军的二把手。说实在的,陈诚在军事水平确实不怎么样,尤其是与共军的交手一直
比较失败,最后倒在与林彪较量的东北战场上,后被蒋介石派去经营台湾根据地,做得较出色。到
台湾后的陈诚一直做到了行政院长、副总统的职务,不过到此为止,蒋介石真正想培养的人还是太
子蒋经国。陈辞修可谓英年早逝,67岁就走了,这也为蒋经国的横空出世减少了一只拦路虎。
五虎卫立煌,因卫不是蒋的所谓的嫡系,我只好让他屈居第五了。卫立煌非保定军校、非浙江、
非黄埔教官,是标准的行伍出生,早年投奔粤军,曾任孙中山大元帅府的警卫。22岁做了营长,因
太年轻,蓄了小胡子以示老成。在北伐中屡建战功,但怎耐蒋委员长欺他外人,得胜仗往往不得志。
卫立煌与陈诚老弟算是有缘,两次接替陈诚的职务,不过最终在东北还是替蒋介石背了一回失败的
罪,加上他在抗战时曾与八路军司令朱德眉来眼去,新愁旧恨,老蒋将他撤职查办。最后在李宗仁
的帮助下,逃到了香港。建国后几经斩转,回到了大陆,算是与上面四虎不一样的结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