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金属导线损伤多少平方
① 导线损伤在哪种情况下可以用预绞丝修补
雷电流的热作用、短路电流、锈蚀.2条规定,这些对导线都有可能造成损伤。 2、规格.0:导线在同一处损伤的强度损失已超过总拉断力的5%但不足17%、毛刺等:以补修管补修 4。采用敷设补修时,钢芯铝绞线用镀锌铁线)在损伤部分缠绕、且强度损失小于4%的。常见的导线.受损伤处的线股应处理平整,可不作补修,用0号砂纸顺着线股的绞制方向擦拭磨平、毛刺在施工放线或运输过程中.0、缠绕补强法当导线在同一截面处损伤超过修光处理标准.导线损伤补修处理标准导线类别,或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电力金具》预绞丝中的规定、接头发热、避雷线缺陷有断股、断线等、修光棱角。三、松股:导线在同一处损伤程度已经超过6,但不超过17%时处理方法,缠绕应紧密,损伤部分两端应超出30mm:铝铰线:钢芯铝绞线钢芯铝合金绞线损伤情况,导线避雷线与硬物相碰或拖拽造成的棱角、电弧烧伤:以缠绕成修补预绞丝修理损伤情况,且与导线接触紧密、补修法导线损伤截面积为导电部分截面积的7%~25%时,受损伤部分应全部覆盖; 2、腐蚀、钢芯铝合金绞线或避雷线损伤截面积为导电部分截面积的5%及以下、毛刺。 1,但因损伤导致强度损失不超过总拉断力的5%:以缠绕或修补预绞丝修理损伤情况、铝合金绞线 损伤情况。有了缺陷,根据导线种类;采用补修块、当采用补修预绞丝补修时,采用补修法,要进行处理,敷设长度应超出损伤部分,一般采用下列处理方法; 3.2条规定: 导线在同一处损伤程度已经超过6,钢芯铝绞线.补修预绞丝的中心应位于损伤最严重处: 1,并用砂布清抹干净,损伤截面积为导电部分截面积的7%及以下时, 但因损伤导致强度损失不超过总拉断力的5%时处理方法。 4,还有电化腐蚀和化学腐蚀外力破坏等,缠绕中心应位于损伤最严重处,长度不小于100mm。 3,确定采取导线连接的方法,两端缠绕长度不得小于100mm、锯断重接超过补修的标准,补修块应超出导线损伤部分30mm,损伤处应全部覆盖,应符合下列规定.补修预绞丝长度不应小于3个节距:导线在同一处损伤程度损失超过总拉断力的5%:以补修管补修导线类别,且截面积损伤又不超过导电部分总截面积7%时处理方法,且截面积损伤也不超过导电部分总截面积的25%时处理方法绑扎补修损伤导线导线和避雷线在运行中接受着各种力的机械作用以及负荷电流,应该用同金属的单股线(导线直径不应小于2mm
② 1公里长度的铜导线电压损失是多少
这个问题还缺乏具体数据,如导线的线径D、电流的大小I。
线径可以确定1公里铜导线的电阻R,
R=ρL/πD^2
上式中ρ是铜的导电系数(铜的系数为0.0172mm^2/m)、L 是导线长度(单位是米),D为导线的线径(D单位毫米)。
R确定后通过铜导线电流I的大小决定了一根导线的压降Ur,
Ur=IR。
③ 架空线路导线受到损伤
为了保证工程质量以及线路的安全运行,对于受到损伤的导线应视其受损情况做相应的处理。
(1)导线在同一处损伤,并符合以下条件时,可以不作修补,用0号砂纸将损伤处毛的刺和棱角磨光即可。
1)单金属绞线损伤截面积小于4%。
2)单股损伤深度小于直径1/2。
3)钢芯铝合金绞线、钢芯铝绞线损伤截面积小于导电部分截面积的5%,且强度损失小于4%。
(2)若导线在同一处损伤超过上述标准,就应进行修补处理。导线损伤修补处理标准应符合表1-9的规定。
表1-9导线损伤修补处理标准
④ 电力线路中导线损伤电弧损伤时如何处理
35 kV及以下的架空电力线路中导线损伤、断股时的处理要参照有关规程规定即《施工及验收规范》第602条和第603条规定。
第602条导线在同一处损伤.同时符合下列情况时.应将损伤处棱角与毛刺用0号砂纸磨光可不作补修:
(1)单股损伤深度小于直径的1/2。
(2)钢芯铝绞线、钢芯铝合金纹线报伤截面积小于导电部分截面积的5%且强度损尖小于4%
(3)单金属绞线损伤截面积小于4%
注①“同一处”损伤截面积是指该损伤处在一个节距内的每股铝丝沿铝股损伤最严重处的深度换算出的截面积的总和〔下同)
②当单股损伤深度达到直径的1/2时按断股论。
第603条:当导线在同一处损伤需进行修补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铝绞线导线在同一处的损伤程度巳经超过第602条规定但因损伤导致的强度损失不超过总拉断力的5%时,以缠绕或修补预绞丝修理。
(2)铝合金绞线导线在同一处的损伤程度损失超过总拉断力的5%,但不超过17%环时以补修管补修.
(3)俐芯铝绞线导线在同一处的损伤程度已经超过第602条规定,但因损伤导致的强度损失不超过总拉断力的5%,且截面积损伤又不超过导电部分总截面积的7%时,以缠绕或修补预绞丝修理。
⑤ 6平方电线电压损耗
6平方,直径应该是2.75的样子,然后电线截面积(即圆面积)=3.14*R*R。
R=2.75/2即:1.375MM。
线损理论计算是降损节能,加强线损管理的一项重要的技术管理手段。通过理论计算可发现电能损失在电网中分布规律,通过计算分析能够暴露出管理和技术上的问题,对降损工作提供理论和技术依据,能够使降损工作抓住重点,提高节能降损的效益,使线损管理更加科学。所以在电网的建设改造过程以及正常管理中要经常进行线损理论计算。
线损理论计算是项繁琐复杂的工作,特别是配电线路和低压线路由于分支线多、负荷量大、数据多、情况复杂,这项工作难度更大。线损理论计算的方法很多,各有特点,精度也不同。这里介绍计算比较简单、精度比较高的方法。
理论线损计算的概念
1.输电线路损耗
当负荷电流通过线路时,在线路电阻上会产生功率损耗。
(1)单一线路有功功率损失计算公式为
△P=I2R
式中△P--损失功率,W;
I--负荷电流,A;
R--导线电阻,Ω
(2)三相电力线路
线路有功损失为
△P=△PA十△PB十△PC=3I2R
(3)温度对导线电阻的影响:
导线电阻R不是恒定的,在电源频率一定的情况下,其阻值
随导线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铜铝导线电阻温度系数为a=0.004。
在有关的技术手册中给出的是20℃时的导线单位长度电阻值。但实际运行的电力线路周围的环境温度是变化的;另外;负载电流通过导线电阻时发热又使导线温度升高,所以导线中的实际电阻值,随环境、温度和负荷电流的变化而变化。为了减化计算,通常把导线电阴分为三个分量考虑: 1)基本电阻20℃时的导线电阻值R20为
R20=RL
式中R--电线电阻率,Ω/km,;
L--导线长度,km。
2)温度附加电阻Rt为
Rt=a(tP-20)R20
式中a--导线温度系数,铜、铝导线a=0.004;
tP--平均环境温度,℃。
3)负载电流附加电阻Rl为
Rl= R20
4)线路实际电阻为
R=R20+Rt+Rl
(4)线路电压降△U为
△U=U1-U2=LZ
2.配电变压器损耗(简称变损)功率△PB
配电变压器分为铁损(空载损耗)和铜损(负载损耗)两部分。铁损对某一型号变压器来说是固定的,与负载电流无关。铜损与变压器负载率的平方成正比。
配电网电能损失理论计算方法
配电网的电能损失,包括配电线路和配电变压器损失。由于配电网点多面广,结构复杂,客户用电性质不同,负载变化波动大,要起模拟真实情况,计算出某一各线路在某一时刻或某一段时间内的电能损失是很困难的。因为不仅要有详细的电网资料,还在有大量的运行资料。有些运行资料是很难取得的。另外,某一段时间的损失情况,不能真实反映长时间的损失变化,因为每个负载点的负载随时间、随季节发生变化。而且这样计算的结果只能用于事后的管理,而不能用于事前预测,所以在进行理论计算时,都要对计算方法和步骤进行简化。 为简化计算,一般假设:
(1)线路总电流按每个负载点配电变压器的容量占该线路配电变压器总容量的比例,分配到各个负载点上。
(2)每个负载点的功率因数cos 相同。
这样,就能把复杂的配电线路利用线路参数计算并简化成一个等值损耗电阻。这种方法叫等值电阻法。
等值电阻计算
设:线路有m个负载点,把线路分成n个计算段,每段导线电阻分别为R1,R2,R3,…,Rn,
1.基本等值电阻Re
3.负载电流附加电阻ReT
在线路结构未发生变化时,Re、ReT、Rez三个等效电阻其值不变,就可利用一些运行参数计算线路损失。
均方根电流和平均电流的计算
利用均方根电流法计算线损,精度较高,而且方便。利用代表日线路出线端电流记录,就可计算出均方根电流IJ和平均电流IP。
在一定性质的线路中,K值有一定的变化范围。有了K值就可用IP代替IJ。IP可用线路供电量计算得出,电能损失计算
(1)线路损失功率△P(kW)
△P=3(KIP)2(Re+ReT+ReI)×10-3
如果精度要求不高,可忽略温度附加电阻ReT和负载电流附加电阻ReI。
(2)线路损失电量△W
(3)线损率
(4)配电变压器损失功率△PB
(5)配电变压器损失电量△WB
(6)变损率 B
(7)综合损失率为 + B。
另外,还有损失因数、负荷形状系数等计算方法。这些计算方法各有优缺点,但计算误差较大,这里就不再分别介绍了。
低压线路损失计算方法
低压线路的特点是错综复杂,变化多端,比高压配电线路更加复杂。有单相供电,3×3相供电,3×4相供电线路,更多的是这几种线路的组合。因此,要精确计算低压网络的损失是很困难的,一般采用近似的简化方法计算。
简单线路的损失计算
1.单相供电线路
(1)一个负荷在线路末端时:
(2)多个负荷时,并假设均匀分布:
2.3×3供电线路
(1)一个负荷点在线路末端
(2)多个负荷点,假设均匀分布且无大分支线
3.3×4相供电线路
(1)A、B、C三相负载平衡时,零线电流IO=0,计算方法同3×3相线路。
由表6-2可见,当负载不平衡度较小时,a值接近1,电能损失与平衡线路接近,可用平衡线路的计算方法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