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布蓝顶帽多少厘米
㈠ 张家界凤凰自助游攻略
张家界蓝天青山绿水,特别是在雨过天晴时,人站于高处观看,云海在山谷中弥漫,峰林在云雾中耸立,那种景观真是太令人激动了。要进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风景区,共有五个门票站。如马上进行游玩的话,一般是选择由森林公园门票站进入;但为了放行李,就选择位于高处的天子山门票站进入。如选进入武陵源的话,这三天在山上行程将是由山上向山下前进。注意事项,景区与市区的温差在8度左右,记得要多带点衣服
晚上你可以去酒吧、放河灯、看民族特色非常浓厚的篝火晚会二、购在凤凰在古城里你可以选购到银饰、蜡染、扎染、牛角制品、老布、苗族刺绣等手工艺品。也可去印染工艺师(刘大炮)处去看看。哪怕不买也可以饱饱眼福。如果去苗镇集市你会发现那里的物价较便宜,而且有机会花小钱买到好东西,例如竹编、银器等。阿拉营的赶集日逢阴历的二、七;山江集市是逢阴历的三、八。其中阿拉的集市规模较大;山江镇是苗集,可见到身着盛装的苗族妇女。三、吃、宿在凤凰:
总体来说在凤凰吃住可真叫物美价廉了,素菜6-8元、荤菜8-18元、汤圆1元1碗(20多个呢)、罐罐菌炒肉(18元)、血粑鸭(25-50元)、酸菜鱼等是比较有名的菜。小吃有冰米虾(1元)、凉粉(0.5-1元)、炸小龙虾(1元1只)、苗家泡菜(1元)、淹萝卜等等,都是很有特色的地方风味;在夏季,还可以吃到这里的冰汤圆(0.5-1元/碗),酸酸甜甜很好吃。虽然当地人的口味偏重,但是由于客人越来越多,他们做菜都会考虑客人口味,服务热情、周到。
晚上你可以去夜市一条街品尝凤凰独特烧烤,这地方非常有特色也可以算凤凰的一道风景吧(地址:新凤凰路)。是凤凰夜宵人最多的地方。价格也便宜。住在沱江边上的客栈是最理想的,这样你不仅能体会到老城古朴又能感受到沱江的宁静了,淡季你根本不用为住处担心,可以随到随住,一般在20—30元/人,价格不同房间的条件不同。黄金周时间比较贵,在100—150/人左右,并且不容易订到房,一般都是提前十几天订房,并要先交订金才会给留房。
温馨提示
1、不要相信拉客的,他们都会说他们家的地理位置在古城区,是观景最好的,价格是最便宜的等等,不要信他们。
2、张家界凤凰自助游网站提醒不要相信街上拉你去什么苗寨、景点的。
3、你一定要坚信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免费午餐,免费的午餐只有在朋友家才有。
4、不要买街上摆摊的银器、手工刺绣、古字画、古玩等,都是假的。
5、住宿找地地道道凤凰人,用自己家房子开的那种。现在凤凰的客栈大多数是外地人租来房子开的。这些人只讲经济利益,不讲感情。(游客在凤凰发生不愉快,绝大部分都是在这些人开的客栈、宾馆)
6、要去景点、苗寨、篝火晚会到住的客栈订票,可以得到优惠(可打折到4—7.5)。
㈡ 活着就是幸福读后感
有时候我会几天都盯着一本书看,有时候,我会同时看几本书。以前我会要求自己一本书从头至尾看来,现在,我不会了,随意,随自己的感觉。这段时间同时在看的有,《第56号教室的奇迹》、《不可错过的英语启蒙》、《少有人走的路1》,还有这本《活着就是幸福》。这本最先全部看完,所以,一本书全部看完了,就可以写读后感。
这本书看起来很舒服,字与字的间隔很宽,一页书翻起来很轻松,我在想,这是否也是作者特意为之?一位癌症病人,从2008年确诊以来,通过他自己强大的意念,完全放弃之后的生活方式与固有的观念,开始一场新生,出了这本书,写了很多文章,影响了很多癌证患者,让很多人在面临绝症地时候开始觉知:自己才是唯一可以对自己负责的医生。老布。书的最后,有一张他的照片。瘦瘦的,但是看上去很精神,也很淡然。非常平凡的休闲装,运动鞋上还隐约看到新鲜的泥土,一股大自然的感觉。像一颗小草,瘦瘦的小草,不张扬,但有内在的不可忽视的生命力。
最开始决定把这本书买回来,其实是被这个书名给打动了。活着就是幸福。说得多好。听说过身边太多人的例子。有的人,为了公司的生意,长年累月地辛苦奔波,公司业绩渐好,而他的健康却不在了;有的人,为了仕途上的发展,不惜长年泡在酒瓶子里,结果胃穿孔做手术,得到了那顶帽子,失去的,又岂是一顶帽子可以给你的;有的人,总是抱着侥幸心理,垃圾食品无法控制,今朝有酒今朝醉......有的人,会幡然醒悟,这个世界上,最最珍贵的是他自己,和他的健康,可意识到的时候,代价已经过重;有的人,至死也不能明白......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其实特佩服老布这个人的意志。48年前的生活,说放下就放下了。他说他列出23件在48岁之前经常做的事情,但当他把那个单子列出来,撕碎的时候开始,他不曾再做过一件这个清单上所列的事情。很多时候,我们疑惑于疾病的突发和偶然,事实上,万事皆有因,没有所谓的突发和偶然,只有不曾察觉与放任麻木,或是心存侥幸。
和柏辰爸爸说偶尔说起看这本书的感受时,他哈哈一笑说,其实大部分的癌症病人,都是被自己吓死的。这话真不假。当老布出现在一个癌证病人面前,以自己确诊几年之后仍然健康活着的现实告诉对方,一夜之间,对方的精神头完全不一样。之前,病恹恹的,脸了肿得厉害,失眠。但,见了老布的那个晚上,睡得特别踏实,每二天发现脸也不肿了,整个人精神焕发。
在书里面,有一个常识性的表述,让我有所触动。作者说,癌细胞其实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当中,只要比例平衡,是不会造成病变和危险的。癌细胞依靠什么存活下来?依靠人们体内的毒细胞。这些毒细胞来源于哪?来源于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来源于不规律的作息习惯,来源于新装修的污染环境,来源于高压力的工作环境,来源于太过于不能控制的负面情绪,来源于......点点滴滴,日积月累,所以,当足够的质变构成量变的时候,大家却以为这是运气不好的概率,却以为这只是偶然。
看这本书的过程中,其实发生了一件我认为很搞笑的事情。大概看了两天左右吧,因为最近两年的体检结果总会显示一些这样那样的小毛病,而且今年比去年的会小严重一点,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但是,我越看这个书呀,心里就越觉得不踏实。我总觉得,有一些小毛病就赶快治呀,拖着干什么呢,拖着能拖好吗?而且,对照着那个体检结果,部分地方也有一些结节和硬块,我心里就忽上忽下的。现在我明白了,应该也是心理作用使然。
心理作用其实是太奇妙也太强大了。那几天,我会明显觉得自己不适。头晕,脑闷,乏力,情绪不高,啥情况都有。我觉得自己得去看一下。小毛病也得看好呀,该治的治,该调理的调理呀。尤其是昨天早上起来,特别胸闷得厉害。我自己知道,绝大部分是心理作用的原因。同时,我也知道,要消除这个心理作用的办法是什么。
请了一下假,打听了一下相关的信息,于是,就跑去看了两位中医。一位中医说,部分结节和硬块结果显示无大碍,开了一些调理的药,应该会自然消失。另外一位中医,给我看的是心血管类的,很奇怪的是,我之前有挺严重的贫血和低血压,现在居然没有任何药物治疗的情况下,竟然都是正常值了。尤其是血压,去年体检的时候,我还记得,我的血压竟然达不到最低值,今天检查出来,至少也是在正常值范围之内了。
我很开心。开心于这样的结果,事实上,最开始心里还是有几分忐忑的。关乎于自己切身的健康时,每个人都没法那么超然。我开心自己的血压等情况,没有药物治疗,竟然自然回升到正常值;我也开心,那些让我一度担心的结节与硬块,是正常的,且医生也给我开了中药来调理。没有大问题,小的问题也能够及时解决,我怎么能不开心。
最近其实都比较少发脾气了,相比以前,次数、频率和程度,都明显下降。或许,我也是身体情况能够不知不觉变好的一个原因。
同时,我还有一个感受。一个人老是说,在努力,在打拼,在想要创造什么,在想多得到什么,这个过程似乎很辛苦;但,在拿起,与放下之间,放下可能会比拿起要难得多,痛苦得多。在拿起这个过程中,如果有一些天时地利,可能会自己省很多力;但在放下这个过程,别人除了适当的引导,别无他法,能够做到的,只有你自己。
回想2012年这一年,有几本书其实对我影响很深。《正面管教》是一本,《丢掉50样东西,找回100分人生》也是一本,《做你自己》是一本,这本《活着就是幸福》,也算。很多时候,疾病只是一个提醒我们要善待自己的身体的一个信号,而这本书,可以先于那些痛苦的疾病,让你先有意识去照顾好自己,爱自己。只有照顾好了自己,爱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有一个积极的快乐的心态,我们才有爱家人的能力。
身体是最有灵性的。你对你的身体好,你的身体就会对你好。我们都希望健健康康,一家人平安喜乐。有想法,还要有行动,身体力行,好好地善良自己。好吧,就写这么多。
㈢ 急需带有地方特色的服饰、饮食、民居、民间工艺品的资料,急~~
【饮食习惯】
多数地区的壮族习惯于日食三餐,有少数地区的壮族也吃四餐,即在中、晚餐之间加一小餐。早、中餐比较简单,一般吃稀饭,晚餐为正餐,多吃干饭,菜肴也较为丰富。大米、玉米是壮族地区盛产的粮食,自然成为他们的主食。
日常蔬菜有青菜、瓜苗、瓜叶、京白菜(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芥菜、生菜、芹菜、菠菜、芥蓝、蕹菜、萝卜、苦麻菜,甚至豆叶、红薯叶、南瓜苗、南瓜花、豌豆苗也可以为菜。以水煮最为常见,也有腌菜的习惯,腌成酸菜、酸笋、咸萝卜、大头菜等。快出锅时加入猪油、食盐。
壮族对任何禽畜肉都不禁吃,如猪肉、牛肉、羊肉、鸡、鸭、鹅等,有些地区不吃狗肉,也有些地区却酷爱吃狗肉。猪肉也是整块先煮,后切成一手见方肉块,回锅加调料即成。壮族人习惯将新鲜的鸡、鸭、鱼和蔬菜制成七八成熟,菜在热锅中稍煸炒后即出锅,可以保持菜的鲜味。
壮族喜爱猎食烹调野味、昆虫,对三七的食疗颇有研究,利用三七花、叶、根、须做菜很有特色。壮族还擅长烤、炸、炖、腌、卤成熟法,嗜酒,口味辣麻偏酸,喜食酥香菜品。主要特色菜有:辣血旺、火把肉、壮家烧鸭、盐风肝、脆熘蜂儿、五香豆虫、油炸沙虫、皮肝糁、子姜野兔肉、白炒三七花田鸡、岜夯鸡等。
壮族自家还酿制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度数都不太高,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料,有的在米酒中配以鸡胆称为鸡胆酒,配以鸡杂称为鸡杂酒,配以猪肝称为猪肝酒。饮鸡杂酒和猪肝酒时要一饮而尽,留在嘴里的鸡杂、猪肝则慢慢咀嚼,既可解酒,又可当菜。
典型食品:壮族有许多着名的菜肴和小吃,主要有:马脚杆,鱼生,烤乳猪,花糯米饭、宁明壮粽,状元把,白切狗肉,壮家酥鸡,清炖破脸狗,龙泵三夹。
建筑风格】
居住在坝区和城镇附近的壮族,其房屋多为砖木结构,外墙粉刷白灰,屋檐绘有装饰图案。居住在边远山区的壮族,其村落广西龙脊的壮族山寨房舍则多数是土木结构的瓦房或草房,建筑式样一般有半干栏式和全地居式两种。
干栏,也叫木楼、吊脚楼。壮、侗、瑶、苗、汉都有。多为两层。上层一般为3开间或5开间,住人。下层为木楼柱脚,多用竹片、木板镶拼为墙,可作畜厩,或堆放农具、柴禾、杂物。有的还有阁楼及附属建筑。一般干栏都依山傍水,面向田野。一个寨子一个群落,既雄伟又壮观。有些村寨,家家相通,连成一体,就像一个大家庭。居室格局,各处自有特点。龙胜县龙脊乡壮族干栏,以神龛为中心,神龛后面,居中是家公住房(以女主人为中心),左角是家婆住房,有小门与家公房相通。主妇房在右角。丈夫房在厅堂右侧外。客房在前庭左角,姑娘房在右角楼梯旁,便于她们与小伙子们交往。这种布局的最大特点,是夫妻异室,沿袭了古俗。现在的干栏,内部结构略有变化,但基本格局不变。
【服饰风格】
壮族服饰主要有蓝、黑、棕三种颜色。壮族妇女有植棉纺纱的习惯,纺纱、织布、染布是一项家庭手工业。用自种自纺的棉纱织出来的布称为“家机”,精厚,质实,耐磨,然后染成蓝、黑或棕色。用大青(一种草本植物),可染成蓝或青色布,用鱼塘深可染成黑布,用薯莨可染成棕色布。 壮族服饰各有不同,男子、女子的服饰,男子、妇女、未婚女子的头饰,各具特色。
男装与女装
壮族妇女壮族服饰男装有右襟与对襟两种,右襟衫反膊无领,衣纽从右腋下开至腰部又转向正中,再开出三四寸而止,衣襟镶嵌一寸多宽的色布边,用铜扣纽,再束上长腰带;对襟开胸,长仅及脐的紧身衫,这是在劳作时穿着的。而女装为无领右襟,只是衣袖比男装大些,宽大近尺,长至膝盖,镶嵌绲边,边条有宽细,一般在二三道以上。肩内贴布反衬在外,起缝三线,名叫“反膊衫”。男女衫的扣钮均铜纽或布纽。男女裤子式样基本相同,裤脚有绲边,俗称“牛头裤”。已婚妇女有绲花边的肚兜,腰裤左边悬挂一个穗形筒,与锁匙连在一起,走动时发出“沙啦吵啦”的响声。男子礼服惯穿长袍,外面套上一件短褂,通称“长衫配马褂”,起先是头戴顶圆帽,后来改戴礼帽。到了现代,壮族的穿着衣式已基本现代化,但老一辈人,仍普遍以穿蓝、黑两色为主。
奇特的头饰
未婚女子喜爱长发,留刘海(以此区分婚否),通常把左边头发梳绕到右边(约三七分)用发卡固定,或扎长辫一条,辫尾扎一条彩巾,劳作时把发辫盘上头顶固定。已婚妇女则梳龙凤髻,将头发由后向前拢成鸡(凤)臀般的式样,插上银制或骨质横簪。现在裹青纱白帕的已少见,多用黑帕或花帕头巾,梳髻多是中年以上妇女,且喜欢戴绣花勒额,冬季妇女多戴黑色绒线帽,帽边花式因年龄而异。男女都穿布鞋,中年妇女上山劳动爱穿自己制的猫耳布鞋,俗称鞋猫,形似草鞋、有耳、有跟,用一条扁纱带将鞋耳和鞋跟串起来,任意绑扎调节松紧。儿童头饰:童帽是用二三寸宽的绣花布条缝制成的无顶遮额帽。古籍中记载壮俗“露顶跣足”、“布帛勒额(束额)”,在童帽上获得再现,这种遮额帽既能保护头部也是一种装饰品。婴儿的背带比常见的汉族的大得多,呈蝴蝶状,“蝶身”长三尺,宽二尺四寸,中绣花样图案或八卦干坤图,但很少见绣有文字,两边“蝶翼”长九尺,宽一尺二寸,这种背带壮话称“腊”。建国后,这种背带逐渐改小尺寸,有些背带壮话称“腊”。建国后,这种背带逐渐改小尺寸,有些背带身刺绣上如“出入平安”“美满幸福”的文字,代替原有的图案。
男女都穿布鞋。
【文化艺术】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右江一带称为“欢”,左江一带称为“诗”,桂北一带称为“比”和“欢”,都是唱山歌的意思。有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歌圩日期各地不同。以农历三月初三为最隆重。大山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内容有请歌、求歌、激歌、对歌、客气歌、推歌、盘歌、点更歌、离别歌、情歌、送歌等。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就是歌手的典型代表。歌圩期间,还举行男女间的抛绣球、“碰蛋”等娱乐活动。这期间,各家各户吃五色糯米饭。云南文山一带还唱壮戏,兼办物资交流会。过去,壮族一年种一造(即一季)水稻,三月初三是备耕时间,歌圩就是为春耕农忙做物质的和精神的准备。吃五色饭、五色蛋,是预祝五谷丰登的意思。
唐代,壮族已有舞蹈,如舂堂舞以舂米为内容,以敲击声伴舞。宋代有扁担舞、采茶舞、捞虾舞、春牛舞等。男的舞姿刚健有力,女的婀娜多姿。这舞蹈流传至今。在汉族戏剧的影响下,大约在清代,壮族开始出现戏剧。一种是用壮语演唱的壮剧、师公戏、木偶戏;另一种是在民间歌舞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歌舞剧。壮剧又分为流行于田林、西林、百色一带的“北路壮剧”,是在滇戏的影响下,于民间说唱曲艺“板凳戏”的基础上形成,吸收了滇戏的唱腔,伴奏的乐器有壮族的马骨胡、葫芦胡、木叶和汉族的笛子、三弦、二胡。流行于青西、德保一代的“南路壮剧”,是在马隘土戏的基础上,受邑剧影响而形成演唱合一的戏曲形式,伴奏乐器除本民族的马骨胡、葫芦胡外,还采用了邑剧的文锣、武锣、大钹、小钹、二胡、三弦、笛子、鼓、梆子,以及龙州县新发掘出的天琴弹拨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