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核弹爆炸能炸多少平方米啊
Ⅰ 一颗原子弹能炸出多少面积
原子弹也有大小,主要是是含铀量,不能一概而论。爆炸及其辐射的面积应该能摧毁一座城市。
原子弹用的燃料是铀或钚,原理很简单:把两块或几块较小的铀的同位素铀-235放进弹头里,周围用黄色炸药包围,只要先引爆炸药,强迫几块较小的铀燃料合并成一块大的,使铀达到可与中子进行链式核反应的程度,就能够引起核爆炸。为了使爆炸来得更猛烈,原子弹里都有可以释放中子的中子源。 原子弹装的核燃料为铀-235或钚-239,分别称为铀弹和钚弹。如果用铀-235,它占所装核燃料总数的90%以上,其他是同位素铀-238等。一般来说,一枚原子弹用铀235的量只有十几公斤至几十公斤。美国扔在广岛的原子弹,装铀-235为15公斤。
为何大块的铀才能爆炸呢?因为铀-235有一个特征,只有达到临界体积时,才能与中子发生反应,如果体积较小,中子泄漏的多,不易引爆。一旦核爆,其能量巨大。
比较重的原子核在分裂时,会放出热量和辐射物(如中子、伽马射线等)。
原子弹是由铀—235为核燃料,铀—235的原子核在吸收一个外来中子以后能分裂成几个其它元素(也称裂变碎片),同时又放出热量和2—3个中子,这就是核裂变能,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核能。但一个铀原子核产生的热量毕竟是微弱的,如果把裂变反应后产生的新中子利用来引起新的核裂变,裂变反应就可以连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同时不断产生热量,像链子一样持续不断,像滚雪球似地越滚越大,这种反应就叫做链式裂变反应。链式裂变反应可以产生巨大的能量,如果无数的中子同时开始链式裂变反应,那就会产生更大的能量。原子弹爆炸原理就是典型的原子核链式裂变反应过程。
铀原子核的链式裂变反应可以用反应式表示为:
铀235 +中子1 →钡137+氪97+中子1+中子1+热量
Ⅱ 一个核弹能炸掉多少平方公里
一个核弹好像可以炸毁24万平方公里的面积看它的当量了,美国在日本长崎、广岛的“胖子”“小男孩”当量都不大,美国一艘俄亥俄级核潜艇能把一个中小国家灭了,可见十分厉害
Ⅲ 一枚原子弹杀伤面积有多大
由于制约原子弹杀伤范围的因素较多,在实战中原子弹的杀伤范围究竟多大,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原子弹的杀伤面积的大小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原子弹当量的大小,原子弹的爆炸方式,核爆炸产生的爆炸威力,光辐射范围和核辐射范围以及被轰炸地区的地形特点都会影响到原子弹的杀伤范围。原子弹的当量越大,爆炸的威力也就越大,产生的光辐射和核辐射都会更强,杀伤范围和杀伤效率也会大大提升。一枚2万吨当量的原子弹,肯定不如20万吨当量的原子弹投放在同一地点造成的杀伤范围更大。
核爆炸的威力主要受原子弹的当量和裂变程度影响,在爆炸的一瞬间,核武器裂变的程度越高,造成的爆炸威力也就越大。早期的核武器裂变程度都比较低,造成的威力也比较有限,假如现在投放一枚同广岛原子弹当量相同的核弹,造成的爆炸威力和杀伤范围肯定会大大增加。光辐射主要受地形和天气的影响,能够影响光线传播的因素,都能够影响光辐射的范围。
核辐射是核爆炸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杀伤方式,也是扩散范围最广的一种杀伤方式。影响核辐射杀伤能力的因素有很大,除了地形和核武器当量外,气流变化也是影响核辐射传播的一个重要因素。气流变化对于核辐射的杀伤能力是把双刃剑,气流能够把核辐射带到更远的地方,但是也会降低核辐射的浓度,减弱核辐射的杀伤能力。假如原子弹当量足够,气流比较适合核扩散,又不会过分稀释核辐射,被轰炸地区处于平原,那么核武器将能够达到最大的威力。
Ⅳ 原子弹威力多大一颗原子弹能炸多大面积
美国在二战时一颗原子弹可以使日本广岛遭到严重破坏和毁灭、现在原子弹比当时当量威力更大破坏的面积也更大
仅限于试验场区域,因此面积可大可小.815万人当日死亡。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将核武器用于实战。核装药为铀235,爆炸威力约为14000吨梯恩梯当量。美国投于日本长崎的那颗原子弹(代号叫“胖子”),爆炸威力估计为20000吨梯恩梯当量,广岛市的建筑全部倒塌,全市24,广岛成为第一座遭受原子弹轰炸的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后来研制的原子弹的爆炸威力更大,或称为热核武器,美军一架B-29轰炸机飞临日本广岛市区上空,死伤总人数达20余万,城市化为一片废墟,一般要比原子弹大几百倍到上千倍,只相当于一架轰炸机携载2枚氢弹的当量。后来原子弹爆炸试验都是在受控情况下开展的,美国在德国和日本投下的炸弹,总计约200万吨梯恩梯,投下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炸弹在距地面580米的空中爆炸,在巨大冲击波的作用下1945年8月6日8时15分,原子弹的进一步发展就是氢弹。总之,一枚原子弹或氢弹可以摧毁一座城市。
Ⅳ 一颗核武器的破坏范围有多大
普通原子弹空中爆炸时释放的能量大致是以下面的比例转化成杀伤力的:冲击波占50%、光辐射35%、贯穿核辐射5%、放射性沾染10%。
不同量级的核弹空爆时各种因素对地面暴露人员的杀伤(指立即死亡或丧失战斗力)半径表(单位是公里):
核冲击波 光辐射 贯穿核辐射
1千吨级: 0.18 0.16 0.71
1万吨级: 0.45 0.57 1.00
十万吨级: 1.15 1.87 1.48
百万吨级: 2.87 5.60 1.98
经测算实验,一枚百万吨级核弹地面爆炸时冲击波对地下设施破坏半径为4.8千米。
由此可见,小当量核弹的贯穿核辐射杀伤力最大,而大当量核弹的光辐射最厉害。
上述不同杀伤作用是同时作用于人体的,所以核弹的综合性杀伤半径要比上表所列大一些。大家最关心的不同当量核弹对不同状态人员的杀伤半径数据如下(单位是公里):
1千吨级: 0.85; 1万吨级: 1.5;
十万吨级: 3.1; 百万吨级: 6.3;
千万吨级: 12
核弹的威力与杀伤半径不是呈正比增长的。可从上表中发现核弹威力增长的规律,大致上每增加一个数量级(X10),杀伤半径才增加一倍。也就是说,1000万吨的巨型核弹的杀伤半径只是10万吨级核弹的4倍,杀伤面积也不过是它的16倍。
一、百万吨级的核弹威力是个什么概念?
核冲击波 光辐射 贯穿核辐射
百万吨级: 2.87 公里 5.60公里 1.98公里
对人员的杀伤半径为 6.3公里:
以100万吨级核弹为例,它对不同隐蔽物后的人员的杀伤半径如下(单位公里):
暴露人员: 6.3
堑壕内人员: 3.6
坦克内人员: 2.8
避弹所内人员: 1.2
永备工事内人员:0.76
因而在城市里,百万吨级的核弹空爆后,正好在坚固建筑后的人员在4公里外不会送命,而地铁内人员只要在8—900米外就能躲过一劫。
百万吨级的核武器空爆发生在超大级的现代化大都市会是个什么情景:
最初几秒的强烈光辐射和贯穿核幅射让6.3公里内与炸点直视范围内的暴露人群立即死亡,五光十色的镜面玻璃墙围的反射作用会让躲藏在大楼背面的人们在光辐射下暴露无余,无数建筑在高温下开始起火燃烧;接踵而至的冲击波将所有玻璃幕墙会化为无数的玻璃霰弹横扫大街小巷,满载汽油的上百万辆汽车带着烈焰飞到数个街区外传播火种。
核爆炸引发的火灾以及摩天大楼倒塌,它造成的伤亡可能会超过核爆本身。除此之外还有核武器的第四种杀伤效应——放射性沾染,在一切结束之后,它还要纠缠数年,其杀伤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风力风向等气象因素,更取决于事后消洗作业和医疗救护工作的效率。
当然大城市不光是放大核弹的二次效应,它也不是没有好处:地铁里的人群的生存概率很高,钢筋水泥的森林对遮挡光辐射和减弱冲击波作用不小,稍微厚实点的砖墙或几十厘米厚的土层便能挡住致命的贯穿核辐射,迷宫般的建筑让救护人员消洗放射性沾染争取了时间。
在爆炸当量为100万吨级或更大威力的核爆炸中,核尘埃将升入同温层,抵达29公里的高空。核爆炸产生的尘埃究竟能上升多高取决于核弹的大小。
一颗当量为100万吨级的核弹爆炸,能炸出一个直径为数百码的坑,抛出的碎石达几百万吨,其中1万至3万吨极小的核尘埃微粒将上升到同温层。
1963年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签订之前所进行的大气层氢弹
试验。这些试验表明,当量为100万吨级的核弹在地爆时所产
生的蘑菇云中含有1~6吨尘埃。同时,它还显示出核尘埃典型
粒度是十分之几微米(1微米为1/1000毫米)。
根据对一场核战争所产生的核烟尘数量的估算,TTAPS科学
小组的专家们估计:一颗核弹在一个城市上空爆炸后,每百万吨
的核爆炸可造成100平方英里以上的火区,而一般说来,烈火
在农村蔓延的区域则要小一些。在城市火区,每平方英里的大火
大约会产生200吨核烟尘,而农村的大火大约只产生70吨左
右的烟尘。
五角大楼模拟印巴核战:
模拟显示,巴基斯坦为阻止印军进攻,在巴控克什米尔首府引爆一枚10千吨级核弹,将杀死超过3400名平民和数千名印军
假如巴基斯坦向印度边境城市阿姆里萨尔投射一枚10千吨级的核弹,会造成一个直径达1.68英里的爆炸区,会造成112280人在短时间内死亡,另外还有数万人受到致命的核辐射。
如果印度发动报复袭击,向巴第二大城市拉合尔投射12千吨级核弹,会造成直径1.75英里的爆炸区,致使122000人死亡,还会形成一条1英里宽、6.3英里长的非常危险的辐射尘埃区,该区的死亡率会达到90%左右。如果风力变大,还会有数百万平民受到致命的核辐射威胁。
二、如果这样一枚核弹落在北京二环之内(假设300m高度空爆),那么在房山、门头沟、密云会是什么情况(人员、建筑、地貌等)?在天津、保定、唐山又会是什么情况,在更远一点的秦皇岛和张家口呢?
几年前的《兵器知识》曾发表一篇核战争的文章,文中模拟对美国洛杉矶发动核攻击,三枚五十万吨级别的氢弹,炸点合适,可以彻底摧毁这座超级大城市。
大洛杉矶地区包括洛杉矶县和奥兰治、文图拉两县的一部分,以及贝弗利希尔斯、帕萨迪纳、长滩等80余个大小城镇,总面积10567平方公里,人口360万。
北京市国土资源管理局新公布数据为16410.54平方千米, 2004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在京居住半年以上人口)1492.7万人,全市户籍人口1162.9万人。目前城区面积为600多平方千米,而北京市城区规划面积1042平方千米。
北京市面积比大洛杉矶地区大一半,人口为洛杉矶市的四倍。
因而可以预计,百万吨级的核武器空爆,半径在6.3公里的暴露人员死亡,核爆中心区域外的人员死亡率按核爆威力递减。核爆中心区域约近一百平方公里(占现有城区总面积的6—8分之一)建筑物和人员毁损、杀伤。
人口的八分之一(一百多万人口)立即死亡或受到核辐射的致命杀伤,或是在日后的医院里痛苦的死亡。上千万人口受到核辐射的影响。
房山、门头沟、密云会是什么情况(人员、建筑、地貌等)?
由于北京市周边山体对核武器杀伤的衰减作用,房山、门头沟、密云区域如不是被核武器直接命中,短期内受到的影响并不大。
距核爆炸心半径25公里以外的地区,除事后受到放射性核沾染的作用外,其它的影响并不大。核冲击波在半径12公里以外即衰竭,房山、门头沟、密云地区会有震感,建筑物部分受损,并随之产生一定的人员伤亡。
在更远一点的秦皇岛和张家口呢?
稍有震感,如风向指向上述两座城市,会受到相应的放射性核沾染。
三、如果换成是4百万吨级的核弹那又是什么情况?
核弹的威力与杀伤半径不是呈正比增长的。可从上表中发现核弹威力增长的规律,大致上每增加一个数量级(X10),杀伤半径才增加一倍。也就是说,1000万吨的巨型核弹的杀伤半径只是10万吨级核弹的4倍,杀伤面积也不过是它的16倍。
换成是4百万吨级的核弹,摧毁面积和杀伤人员的效应只比百万吨级的核弹增加50%左右。
附:1945年8月9日,人类的第三枚原子弹——‘胖子’在日本长崎市起爆产生的磨菇云。(胖子”是一颗钚弹,长约3.6米,直径1.5米,重约4.9吨,梯恩梯(TNT)当量为2.2万吨,爆高503米。“胖子”采用复杂的“内爆法”引爆系统,由气压、定时、雷达和冲击4个不同引信组成。轰炸造成长崎市23万人口中的8.6万余人当日伤亡和失踪,城市60%的建筑物被毁。长崎市共14万人受原子弹伤害死亡或陆续死亡。)
Ⅵ 原子弹威力多大一颗原子弹能炸多大面积
看当量:最大的应该能把200km以上半径的区域变成废墟
美国在广岛-长崎投放的那俩,当量是20,000吨TNT级,毁灭半径是5km(5km内基本上没活口),波及半径是20km(20km内建筑全部废墟+大量死亡+辐射后遗症)。
而目前当量最大的核弹,是前苏联-俄罗斯的“大伊万”,50,000,000吨TNT当量(5千万吨),据说理论最大填药量是200,000,000吨TNT当量(2亿吨)。
这个最大当量在广岛、长崎的1,000倍以上,按照体积的扩散原理(爆破的扩散是三维的,半径10倍体积会变成1000倍),它毁灭半径应该在50km以上,波及半径应该在200km以上(10 * 10 * 10 = 1,000)
Ⅶ 一颗核弹能破坏多少平方公里
核弹杀伤力计算公式:
有效杀伤距离= C × 爆炸当量^(1/3)................ (C为比例常数,^(1/3)为求立方根)
一般取比例常数为1.493885
当量为10万吨时,有效杀伤半径= 1.493885 × 10^(1/3) =3.22千米
当量为100万吨时,有效杀伤半径= 1.493885 × 100^(1/3) =6.93千米。
当量为1000万吨时,有效杀伤半径= 1.493885 × 1000^(1/3) =14.94千米。
这个范围内死亡率、建筑毁坏率超过90%(非空爆,不考虑地形),然而波及范围还是这的3倍。
现代核弹都是装载在导弹甚至洲际导弹上,是拥有强大的制导系统、精准的定时引爆器战术导弹。核导弹通过机动变轨、超低空飞行等方式到达指定城市上空千米处自动引爆,冲击波不是直线击中建筑,威力大大增加。
核空爆造成的冲击波不仅仅是狂风。首先是静态超压,高压和真空会急速的拉扯建筑物,造成长达数秒的高强度反复,从而导致建筑承重结构疲劳、松散,而随后的狂风一扫就讲爆炸中心部位抹平了。在冲击波覆盖范围内,基本不可能有人存活。
核弹的最主要杀伤不是冲击波,而是辐射云。作为流体的冲击波衰减是很快的,影响范围有限。而核爆后,中心的真空会吸取大量的尘埃和土壤,随着核爆废料一起蒸发,上升成为放射云。而后的放射性沉降将带来致命的高辐射,并持续数月甚至几年。所有放射云覆盖面积内的生物,都会被大量的核辐射摧毁,即便侥幸不死,也不会安然无恙。
Ⅷ 原子弹的爆炸范围有多大
根据当量的不同,会有很大的差异。
据实事论证,其中氢弹能够产生杀伤力只有1公里。在2公里范围内会在不定期时间内发生人员的死亡,1公里之内生命会受到极大的伤害。
美国在比基尼岛试验的1500万吨级氢弹,爆后6小时,沾染区长达257千米,宽64千米。在此范围内的所有生物都受到致使性沾染,在一段时间内缓慢的死去或终身残废。
原子弹中的引爆
控制系统在预定时间或条件下发出引爆指令,使炸药起爆,炸药的爆轰产物推动并压缩反射层和核装料,使之达到超临界状态,核点火部件适时提供若干“点火”中子,使核装料内发生链式裂变反应,并猛烈释放能量。
随着能量的积累,温度和压力迅速升高,核装料不断膨胀,密度不断下降,最终又成为次临界状态,链式反应趋于熄灭。从炸药起爆到核点火前是爆轰、压缩阶段,通常要几十微秒时间;从核点火到链式裂变反应熄灭是裂变放能阶段,只需要十分之几微秒。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原子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