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计量单位 » 砌河沟多少钱一平方

砌河沟多少钱一平方

发布时间: 2022-10-07 06:57:11

1. 河沟填满砌的商品房能买吗

个人觉得还是不买为好,原因如下:
1、因为是商品房本身质量并不是那么靠谱,加上复杂的地质条件不可确定因素太多了。
2、基础由于在沟内,淤泥处理不好很容易引起地基下沉,或者不均匀沉降这样会导致墙体开裂。
3、一般在河沟内不一定是朝向满足采光通风等诸多条件,更不用说风水如何了

2. 养一亩田螺能赚多少钱

养殖田螺效益比较显着。专养田螺,667㎡可产400kg,目前市场价格为3~4元/kg,以3.5元/kg计,667㎡产值可达1400元。另外田螺池还可混养少量草鱼,增加螺池单位面积效益。由于田螺养殖不需要投喂很多饵料,其饵料的成本也很低。因此,田螺养殖的纯利润大约有1000元/667㎡左右,效益较为可观。下面一起来看看福建省养殖户张国庆是怎么样发展田螺走上致富路的。张国庆是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伊家乡陈家村的一个村民,他是一个田螺养殖专业户。刚开始的时候,村里的上级觉得按照常规方式种田没有效益,也没有创新,于是今年乡里就推广了田螺养殖,张国庆一听说就非常感兴趣,第一个就报名了,乡里组织他们进行了培训,还送他们到外地进行了学习。这次培训让张国庆大开眼界,他发现别人养殖一亩田螺的收入比他种植好几亩水稻都多。回来以后张国庆就租下了六十多亩山垅田,他告诉我们说,秋冬季节能收获一百公斤田螺,如果按照二十块钱一公斤算的话,一亩可以收益两千多。下一步他还打算在地里种上红米和有机稻米,然后再放养稻花鱼,一亩地又可以多收益六百块钱。除此之外,他还想等到自己成功以后一个合作社,带领的人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田螺养殖前景很好,可以发展到餐饮业上,养殖利润相当可观。田螺怎么养才能高产1、生活习性田螺喜生活在冬暖夏凉、底质松软、饵料丰富、水质清鲜的水域中,特别喜欢群集在微流水的地方,田螺喜欢栖息在底泥富含腐殖质的水域环境中,如水草繁茂的湖泊、池沼、田洼或缓流的河沟等水体中。田螺食性杂,主要吃水生植物嫩茎叶、细菌和有机碎屑等,并且田螺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田螺在水温15摄氏度左右开始活动与摄食,生长最适宜温度为20-27摄氏度,30摄氏度以上时,田螺会将肉体缩入螺壳内停止摄食,群集于荫凉处或潜入泥土中避暑。水温超过40摄氏度时田螺会死亡,水温低于8摄氏度时田螺便潜入泥穴中冬眠,来年开春水温回升到15摄氏度左右时,田螺才重新出穴活动和摄食。2、繁殖习性区别田螺雌、雄的方法主要是依据其右触角形态。雄田螺的右触角向右内弯曲(弯曲部分即雄性生殖器),此外,雌螺个体大而圆,雄螺小而长。田螺是一种卵胎生动物,其生殖方式独特,田螺的胚胎发育和仔螺发育均在母体内完成。从受精卵到仔螺的产生,大约需要在母体内孕育一年时间。田螺分批产卵,每年3月-4月开始繁殖,在产出仔螺的同时,雌、雄亲螺交配受精,同时又在母体内孕育次年要生产的仔螺。一只母螺全年约产出100-150只仔螺。3、种螺放养一般3月下旬开始可陆续投放种螺。田螺投放前10天,按每亩50公斤-100公斤的用量全池泼洒生石灰清除野鱼虾和其他杂螺,3-4天后在水体堆放有机肥料和繁殖饵料生物供田螺摄食。种螺可从集市选购也可自行采捕。每平方米放种螺100-120个,池中也可搭养4尾夏花鳙鱼。放种螺前先在池中投施适量的粪肥,培育饵料生物。种螺放养最好在田螺繁殖前期完成。种螺应选择色泽淡褐、壳薄而完整、体圆顶钝的鲜活螺。养殖田螺可单独放养,也可套养部分鲢、鳙鱼种或采取田螺、泥鳅混养方式。4、养殖水体田螺适应能力强,疾病少,只要避开大量农药、化肥毒害,农村许多平坦的河渠、溪滩、坑、稻田、池塘等平常水体都可放养。如开挖专池饲养则选择水源方便、为腐殖质土壤的地点修建池塘(如土壤不适宜,则最好先施放混合堆肥加以改良)。保持底泥厚度10厘米-15厘米,面积大小不限。若是开阔的水体,水面可培植少量红萍和水莲等,池塘四周种植一些长藤瓜菜搭棚遮荫,水中布置竹尾、树枝或石块、草地等供田螺隐蔽栖息。5、水质调节养殖池中的水质好坏是养殖田螺成败的关键之一。首先要保证水质优良,凡含有大量铁质和硫质的水,绝对不能使用。因为含铁量过高的水,放养种苗后死亡率很高,能成活的螺壳上也附着红锈,甚至螺肉也呈现红棕色。硫磺水质同样使用螺具有硫磺臭味,不堪食用。养殖用水以稍混浊的河川或池塘天然水体最佳,不要过于清澄透明,水体应含有丰富的天然饵料和充足的氧气。由于田螺对水中溶氧量非常敏感,当溶氧量在3.5毫克/升时,就不太摄食,降至1.5毫克/升时,就会死亡,所以养殖用水必须清新,能用半流水式养殖较为理想。螺池要经常注入新水,以调节水质,特别是繁殖季节,最好保持池水流动。高温季节,采取流水养殖效果更好。在春秋季节以微流水养殖为好。螺池水深度需保持30厘米左右。6、饲养管理最初的三至四个月成长最快,以后逐渐缓慢,以至二年后则不再成长。因此,田螺在人工养殖期间要抓住时机,充分投饵使其在较短的时间内长成,这样螺肉大且柔软味美,为天然者所不及,产量也较高。自然水域中粗放的养殖方式,只需保持水体肥度,每隔一段时间施放适量的厩肥、鸡粪、牛粪、猪粪或稻草等有机肥料即可满足田螺生长需要。放螺后投喂菜叶、米糠、豆饼、菜饼及动物内脏等下脚料。饼类浸泡变软后投喂,其它饲料切碎拌匀投喂。投饲量一般按田螺总重的1%-3%计算,二、三天投喂1次,并根据田螺的生长和摄食情况调整投饲量。投饲不必定位,并要多设投饲点。水温低于15摄氏度或高于30摄氏度时不需投饲。田螺对营养要求不高,简单地用米糠、麦麸、豆粉以60%、25%和15%的比例配合即成田螺的上等饲料。根据田螺吃食情况和气候情况,在生长适宜温度内(即20-28摄氏度),田螺食欲旺盛,可每二天投喂一次,每次投饲量为体重的2%-3%。当水温在15-20摄氏度、28-30摄氏度时,每周投喂二次,每次投给1%左右。当温度低于15摄氏度或高于30摄氏度,则少投或不投。田螺在天然状态下,当年能长至6-8克的个体,而人工养殖的个体重可达12-15克。7、日常管理严禁流入受农药、化肥污染的水源;防止鸭、蛇、鼠、鸟等敌害侵入;及时清除水中杂草和草根。平时采取微流水形式,保持水位在30厘米左右。高温季节加大水流量,以控制水温升高和保证水体溶氧充足。寒冷天气田螺进入泥土冬眠,此时,每周换水1-2次,并向水体撒一些切碎的稻草以利田螺越冬。越冬管理当水温下降到8-9摄氏度时,田螺开始冬眠。冬眠的田螺用壳顶黏土,只在土面留个圆形小孔,不时冒出气泡。田螺在越冬期间不吃食,但养殖池仍需保持水深10-15厘米。一般每3-4天换1次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氧量。8、养殖注意事项经过一年的精心饲养,投放的幼螺可达10-20克,当年孵出的仔螺也可达到5克以上规格。收获田螺时,采取捕大留小、分批上市的法,有选择地摄取成螺,留养幼螺和注意选留部分母螺,以做到自然补种,以后无需再投放种苗。根据其生活习性,在夏、秋高温季节,选择清晨、夜间于岸边或水体中旋转的竹枝、草把上拣拾;冬、春季则选择晴天的中午拣拾。另外,也可采用下池摸捉或排水干池拣拾等法采收田螺。

3. 我想养殖肉鸭2000只在出栏前需要多少钱饲料

大概4万左右。
饲养技术

放养方法
1、放养密度:根据放养鸭的大小,强弱决定放养密度,遵循宜稀不宜密的原则。一般0.067公顷果园放养成鸭20-30只。
2、划定轮放区:根据放养鸭的数量及园地面积划定轮放区,用高50厘米的尼龙网围栏成几个区轮放。为便于 管理一般每区0.335公顷放养400只左右为宜。果园面积小,养鸭数量少时,可以不分区,但应根据园内杂草及昆虫等的生长繁殖情况实行间断放牧。在轮放区内要为鸭子备足饮用水。
3、按时补饲:为补充放养时期饲料的不足,对放养鸭要适时补饲。雏鸭放养从4周龄开始,前期为育雏期,可圈养和笼养。雏鸭在早晚各补饲1次,以补充能量的不足。按早上半饱晚喂足的原则确定补饲量,并逐减喂饲次数和数量,促使鸭自由采食。随着雏鸭的生长,可根据放养鸭啄食杂草、野菜、昆虫决定放养鸭的补饲。以放养为主时期,晚上回舍棚后进行补饲,并备足饮用水,满足饮用。春天幼龄雏鸭放养前,要先进行适应外界温度变化的锻炼,逐渐进入放养园。
4、加强监管,严防鼠害:放养鸭要严防山猫、黄鼠狼之类野兽的侵害。侵害鸭的兽类都惧怕网具,因此采用尼龙网围圈放养区是有效的安全防御措施,不管放养多少只,也不管面积大小,都要用网围圈,并要固定专人管理。特别是放养幼龄鸭,防鼠害更为重要。
5、防疫灭病:放养鸭的防疫同样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要按照常规防御程序,定期进行疫苗接种,做好防疫灭病工作。
鸭子的食物很广,象现在大的养殖户就是饲料配合新鲜草料,有时也放养到稻田里 ,小时候养过,挖蚯蚓,摘嫩草,剩饭剩菜也能喂,比鸡还好养
雏鸭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养鸭的经济效益,因此必须抓好雏鸭的管理。
及时开食雏鸭出壳1天后即开食。开食前需先“开水”(饮温水),饮水中可加入适量的葡萄糖和维生素C。开食的饲料宜用五成熟的大米饭,将其撒在竹席上,让雏鸭自由啄食,每天喂6~8次。4天后改为煮烂的小麦或全价配合饲料,每天喂4-5次。15天后每天喂3次即可。雏鸭开食3天后,需增加动物性蛋白饲料,将小鱼虾、河蚌、螃蟹、蚯蚓等剁碎与食料拌在一起喂给。此外,雏鸭还应补给适量的青绿饲料,可将青菜切碎拌入食料中或直接撒在竹席上,供其自由采食。
加强保温 雏鸭正常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3日龄30度,4-7日龄25度,2周龄以上的20度左右。一般的保温方式是,利用雏鸭的自发热量进行取暖。但是,当外界气温较低时,则应用火炉等热源加温,使育雏室的温度保持在20度左右。
锻炼下水鸭子属水禽。雏鸭下水能促其活动,增加采食量。因此,应在出壳5天后就锻炼其下水。方法是:先下“小水”(将水放人大的水盆或水泥池中),且温度不能太低,深度以能打湿鸭脚为宜,每天2次,每次不超过10分钟;以后水深逐渐增加,时间逐渐延长。雏鸭何时下“大水”(河沟、池塘等大水面),需要根据天气和气温情况而定,晴暖时坚持每天下水,下雨天、气温低时可不下水。下水上岸后,要让雏鸭在无风、温暖的地方将羽毛梳理晾干再赶回鸭舍。
预防疾病 育雏室、运动场要勤换垫料,加强通风,坚持定期清扫和消毒,保持清洁、干爽。食槽、水槽需经常洗刷和消毒,以减少病原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此外,还要及时对雏鸭接种疫苗,防治疾病。
一、品种选择
稻田养鸭是一种粗放的饲养方式,而且在稻鸭共栖种养模式中,养鸭只是绿色优质大米生产的一个辅助性产业,主要起生物防治的作用。因此,在选择鸭品种时,重点考虑生命力旺盛,适应性广,耐粗饲,抗逆性强的中小型优良品种。推荐饲养吉安红毛鸭和册麻鸭等蛋肉兼用品种。
(一)吉安红毛鸭
吉安红毛鸭体型短圆、颈粗短。公鸭大小适中,紧凑、前胸宽、胸肌发达。母鸭体型桃园、冯凑、眼大突出、明亮、胸肌发达。具有遗传性能稳定,生产性能良好,耐粗饲,觅食力强,肉嫩、瘦肉率高,羽毛生长与体重增长同步,是加工板鸭优质原料。据农村调查,以放牧为主,饲养80-90天,体重可达1000-1150克,其间补喂稻谷3-4kg,在板鸭厂育肥28天,体重1350-1400克(耗稻谷4kg),达到板鸭加工要求。红毛鸭开产日龄112天,产蛋率达5%日龄为134天,50%为186天,成年母鸭平均体重1450克。该鸭适合我省农村各种方式的饲养。
(二)山麻鸭
山麻鸭原产于福建龙岩地区,是我国优良蛋鸭品种之一。公鸭胸宽背阔,体躯较长。喙黄绿色、虹彩褐色。胫、蹼桔红色、背部羽毛灰褐色,腹部灰白色。母鸭身体细长、匀称紧凑、站立和行走时躯干与地面呈450角以上,头较小,喙呈古铜色、虹彩褐色、胫、蹼桔红色、通体麻褐色。据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测定,公母鸭平均初生体重42.78克,4周体重553.10克,90日龄体重1330克,72周龄(504日龄)体重1515克。成年公鸭体重1300克,成年母鸭体重1500克。母鸭开产日龄120日龄左右,500日龄产蛋280-300枚。山麻鸭具有开产早,产蛋高,适应性广,适合农村各种方式养殖。
二、饲养管理
(一)雏鸭饲养管理
雏鸭的饲养管理是俗称育雏,是养鸭十分重要的基础阶段。因此,须科学管理,给雏鸭创造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光照、营养和清洁安静的环境等,尽量减少恶劣应激的影响。
1、雏鸭选择
育雏的季节须仔细考虑,特别是稻鸭共栖模式,应选择最佳的育雏季节,以取得最好的生产效果和经济效益。稻鸭共栖的鸭苗主要是春雏和夏雏,秋雏和冬雏不作选择。
①春雏
指3-5月份孵出的雏鸭。春季气候逐渐回暖,阳光充足,对雏鸭生长有利,成活率和强健率高,到中鸭阶段,由于气温适宜,舍外活动时间长,体质好,生长增重快。稻鸭共栖的鸭苗应选择春雏,育雏结束正好与水稻栽插相衔接。不过春雏须注意做好保温工作,而且春季多雨高湿,气候多变,疾病容易入侵,处于炎热夏季的育成期要做好防暑遮荫等工作,所以管理须仔细认真,把各方面的工作都做得充分和完善。
②夏雏
指6-8月份孵出的雏鸭。此时高温高湿,雏鸭食欲差,生长发育受影响,成禽的生产力较低,且防暑降湿工作量大。不过,夏雏一般不需供热保温,作肉用商品鸭时只要适当做好防暑工作,饲养成本不会很高。
③秋雏、冬雏
秋雏是指9-10月份孵出的雏鸭。冬雏是指11-12月份孵出的雏鸭。与水稻种植在季节上不相适应。
2、育雏方式
根据现有鸭舍的具体情况,可采取多种育雏方式。针对稻田养鸭的具体情况,应集中育雏后,再分散下田放牧。介绍其中几种方式:
①平面地面育雏
即直接在鸭舍地面上铺厚垫料,如刨花、粗木悄、干禾草、干砂等,在其上育雏,定期清理更换垫料,使之保持清洁干燥,此法简单易行,成本不高,但不易控制疾病,育雏效果一般。
②半地半网育雏
即鸭舍1/3地面铺设离地网面,另外地面不铺网,只铺垫料。饮水全部放置在网上,这样舍内地面保持干燥。注意斜面坡度须小于250。此法成本适中,且利于清洁工作,效果较理想,所以比较常用。
③纸箱育雏
利用普通大一点的硬纸箱,将雏鸭养于其中。此法在暖和天气时不用热源供温,可自温育雏,大大降低保温费用,且简单易行,投资小。但须注意保持干燥、卫生和通风,常在纸壁凿孔以通气,需适时分群转移,随着雏鸭逐渐长大,逐步将部分鸭移出至其它纸箱或育雏舍,使其饲养密度适中并逐渐脱温。因此法受天气影响较大,工作繁杂,育雏数量有限,适合小规模养殖。
3、饮水和饲料
①饮水
雏鸭出壳后24小时内一定要饮到水,一般做法是,将雏鸭放入1厘米深的浅水盆中几分钟,让雏鸭湿脚和饮水,即通常所说的“点水”。水质必须新鲜、清洁、水温接近室温,随着日龄的增加,雏鸭的饮水量加大,经常清洗饮水用具和换掉脏的饮水,装入新鲜的水。
②开食
在雏鸭出壳后24-28小时内,当全部雏鸭饮到水后,让雏鸭开食。最迟也不能超过36小时。雏鸭开食后的最初几天,应采用“少喂多餐”制,即每天喂7-8次不等,每次喂量很少,但须保证雏鸭吃饱。以后让雏鸭自由采食,自由饮水,晚上不设人工光照。
③饲料饲喂
雏鸭饲料宜新鲜、清洁、营养、颗粒大小适中、适口性好、易于消化的饲料。雏鸭在10-15天期间,每羽鸭用全价饲料500克分供食,在饲喂过程中拌加少量米饭。然后,用米饭加稻谷、碎玉米等谷物类饲料喂到体重75克以上,可放入大田。
4、一般管理
①通风
目前绝大多数开放式鸭舍是以调节舍内的温度和湿度为主要标准来进行通风换气的,靠开闭门窗的多少和开闭时间的长短来控制通风。窗户应设在高处,既使风吹不到鸭身,又利于排除较热较轻的废气。同时,防止贼风和温度波动引起雏鸭感冒和生长不良。
②密度
通常雏鸭群以400-1000只为宜,地面平养时,第一周龄每平方米20只左右,第二周龄14只左右,第三周龄以后不应多于10只;网面平养和地网结合饲养时密度可大些,最多可多养1/3。
③温度
雏鸭生长须适宜的温度,要避免室内温度大幅度升降。1-3日龄,温度为28-30Cº;4-6日龄,温度为24-26Cº;7-10日龄,温度为20-23Cº;11天以后类推。前期当室内温度低于20Cº时,可用红外线灯或电热板供暖。注意防止鸭子堆集,并及时疏散。
④湿度
充雏时适宜的相对湿度为56-70%,这和雏鸭出孵时机器内湿度接近,可避免雏鸭因呼吸干燥空气而散发体内大量水分,影响机体正常功能。
⑤光照
雏鸭开食后,采食量小,采食速度慢,为了保证雏鸭有足够的采食和饮水时间,一般在最初3天采用全天24小时光照,即晚上增加人工光照,光线强度以雏鸭能看见饲料和饮水为宜。
⑥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的程序和种类在各地区是不同的,这取决于当地传染性疾病的发生状况。最好由禽病专家进行调查,制定好免疫接种计划并严格执行。
⑦适时淘汰
由于稻田养鸭主要在自然的粗放条件下进行,鸭群必须健康。应当适时淘汰健康状况差、生长不良的鸭。
(三)稻田放鸭管理
1、入田时间
稻田养鸭需注意下田时间,雏鸭孵出20天,体重约100克以上,水稻抛秧15天,移栽12天以上,可放入大田。成年鸭应适当推迟2-3天下田。
2、田间饲养设施准备
①每稻田准备优质尼龙网2.5公斤左右,不规则稻田和狭长稻田应准备多些。在田的四周用三指尼龙网围成防逃圈,围网高60cm,每隔1.5-2米树一支撑杆。
②在田的一角按每10只鸭一个平方米的大小折算建一鸭舍,舍项需遮盖,以避日晒雨淋,三面作档,但必须通风透气,舍底用木板或竹板平铺,舍下挖一个2倍于鸭舍的大小50-60cm深的水函。
③稻田间开挖35cm宽、30cm深的丰产沟若干条,在放鸭期间始终满水,供鸭子嬉水。
3、放养密度大鸭为每亩15羽左右,幼鸭可根据情况适当增加。
4、鸭在育雏期间没有放牧的习惯,下田前的应进行采食训练。稻田放鸭,主要采食稻田里的杂草、昆虫和水生动物等食物。先调教采食落地谷子后,将谷子撒入浅水中,让鸭去啄食,多次后形成条件反射,此后放入稻田会主动寻找食物。
5、每天每只鸭用50-100克稻谷、玉米、饲草等饲料补饲,注意定时,定点饲喂,就注意视情况增减饲喂量,不可过足或过少。杜绝用发霉、发臭的饲料及发臭、生蛆的动物饲料喂养。
6、合理安排放牧时间。
①根据气温和水温确定放牧时间。稻田放牧,通风程度不如江河、池塘,因水浅,易被晒热,气温超过30Cº时,不宜下田放鸭。特别在炎热的夏季,应在上午9时前和下午凉爽的时候进行。
②适当轮流放牧。同一片稻田不宜多次重复放牧,适当休闲几天再放。稻田不同生长期和收获期,最好进行搭配。
③水稻收割后,田中有大量遗粒,这时可集中放牧。
7、稻鸭共栖,放鸭有很长一段时间在炎热的夏天,因此,鸭舍在防止鼠害的基础上,保持鸭舍通风,并设置一此遮荫树枝或小凉棚。丰产沟应满水,让鸭多嬉水,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
8、结合治虫进行放鸭。先摸清虫情,如虫害较重时,减少补料,让鸭处于半饥饿状态,大量采食害虫,充分发挥防治害虫的目的。
9、水稻喷药前,把鸭子引诱在鸭舍圈住。
10、后期管理。
①水稻乳熟期收鸭、以防鸭吃稻穗。为方便收鸭,平时喂养时就养成鸭子听到某种声音集拢的习惯。
②收回的鸭子可收回家中或围于田间舍内。
三、常见鸭病预疫
稻田养鸭开放性饲养,容易感染疫病和传播疫病,应十分注重鸭子防疫工作。
1、鸭瘟
肉鸭,7日龄,鸡胚亿弱毒苗,0.2-0.5ml/羽肉注射。7天后可产生抗体,并保护肉鸭至上市。
2、鸭病毒性肝炎免疫
雏鸭:1-3日龄,鸡胚化弱毒苗,0.5ml/只,颈皮下注射,2天后产生抗体,5天达到高水平。
3、鸭霍乱免疫程序:
鸭霍乱的疫苗我为禽巴氏杆菌苗,如731弱毒菌苗,接种2日龄以上的鸭群,免疫期达三个半月。禽霍乱氢氧化铝胶苗,用以2月龄以上的鸭群。每只鸭肌肉注射2ml,间隔10天再注射一次,免疫期3个月,禽霍乱油乳剂灭活苗,用于2个月全以上的鸭群,每只鸭皮下注射1ml。免疫期为6个月,也有报道用鸭巴氏杆菌A制成的疫苗,每只鸭肌肉注射2ml,可产生4-5个月的免疫力。
四、注意事项
1、建议使用低毒、高效、低残留农药对水稻病虫害进行防治,尽可能地不使用农药。
2、田间鸭舍建造时,应考虑防止鼠类侵害。
3、稻田施药期间,应及时收鸭起田,待安全间隔期后,再下田放鸭。稻田施药安全间隔期内,鸭子饮用水与稻田水应分开,防止鸭中毒和鸭产品污染。
4、发生过鸭瘟或带传染病鸭子走过的地方,以及被矿物油污染的水面、稻田,不能放养鸭。

4. 填埋的河沟砌的商品房会有问题吗

填埋的河沟砌的商品房不会有问题很多房子都这样做的。

5. 农村盖房西户高四层东户南边是河沟应该怎么盖

1、在远离河沟的地方打地基,必须挖至老土层,土质应均匀一致,并且进入老土层深度不应小于20厘米。且基础埋深不应小于当地冻土层的厚度,还不能小于50厘米,基槽的回填土应做到分层夯实。基础控至持力层后,应用钢筋探测地基下是否有空洞及软弱层。
2、砖砌体,承重墙应为240毫米实心砖墙,不得以空斗墙作为承重墙。严禁在砌筑完毕的承重砖砌体上开水平槽,或墙身上随意打洞,砌体砂浆应按规定配比施工,且必须在一定时间内使用完。
3、混凝土施工,混凝土应按规定配比施工。砼浇筑时,应采用机械振捣,确保砼密实,最好一次性浇筑完毕,砼浇筑完毕后2到3天,其上面不能堆载,临时的堆载不能过大或者振动,材料也不能集中的堆放,以避免造成砼结构的破坏。而且现浇板上不能随意开洞、开槽。
4、钢筋施工砖混结构圈梁必须沿墙贯通,不能间断,构造柱应与圈梁连成一体,增强房屋的抗震性能。悬臂梁在墙体部分的尾梁长度应满足抗倾覆要求,应有专业人员进行复核。施工时应避免钢筋位置错误,防止栏板倾覆。
5、安装予制楼板安装就位时,两块楼板之间应留20到40毫米间隙,两端下口应座浆,搁置在墙体两端的楼板孔应用砼堵实。预制楼板上不能随意开洞、开槽。预制楼板搁置长度在砼构件上长度不小于80毫米,在墙体不少于100毫米。

6. 鱼塘养鸭要多少本钱

鱼塘养鸭要3万左右本钱。
鱼塘养鸭技术:
1、选择合适水面
水面一般选用面积667平方米以上,水深1.5-2米以上的成鱼池和二龄鱼种池,选适合的河沟、小型湖泊、水库也可。对沙土埂、土质较松的池埂及新开挖鱼池上的鸭圈池埂应修筑护坡。此外,一龄鱼池一般不宜放鸭,还有稻田也不适合鱼鸭混养。
2、选择适宜方式
现阶段实行鱼鸭综合经营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放牧式。即鸭群散放于池塘或湖泊水面,傍晚赶回鸭棚。这种方式有利于大水面鱼类养殖,也可节省一部鸭饲料,但对鱼增产效果不大。二是塘外养鸭。即在渔池附近建鸭棚,并设置水泥活动场、活动池,每天将活动场的鸭粪、残余饲料冲洗到渔池中。这种方式便于鸭群集中管理,但不能充分发挥鱼鸭共生互利的长处。三是鱼鸭混养。即在渔池堤埂上建鸭棚,围一部分池埂作活动场,把鸭直接放养在渔池上。这种方式能较好地发挥鱼鸭共生互利的生态效应。农户因地制宜地选择好适宜的经营方式,可发挥最大的效益。
3、进行合理搭配
渔池养鸭一般以每667平方米放鸭100-150只为宜。若放鸭200只以上,应以养鲢、鳙、罗非鱼或鲤、鲫等滤食性和杂食性鱼类为主,不宜以草、鲂或青鱼为主。此外,还要注意换水增氧。每667平方米鱼池养鸭不宜超过250只,否则鱼产量会明显下降。以每只鸭年产粪40-50千克计,养鸭鱼池比不养鸭的每667平方米要增加4800-7500千克肥料,有效培肥塘水,繁殖大量浮游生物,为鲢、鳙鱼生长提供充足的饲料。养鸭鱼池可以鲢、鳙鱼为主,每667平方米可投放鱼种50-75千克,1000-1500尾。以养草、青鱼为主,每6667平方米放鱼种75-1500千克,1000-1500尾。饲养得法,667平方米,净产鱼可达400千克以上。
4、加强饲养管理
为便于鸭群集中管理,可用旧网片、纱窗布等材料围一部分渔池作为鸭的活动池,以每平方米水面养2-4只鸭为好,网片高度在水面上下各40-50厘米,以便鱼儿自由进出。每天早晚在池埂活动场给鸭投饲,傍晚待鸭进棚后,将场地鸭粪、残食清扫入池。早晨赶鸭出棚,捡蛋后要将棚圈内鸭粪清扫入池。夏季鸭群排粪量大,水质过肥,要及进加注新水,并减少施肥量。

7. 河道开挖中是先施工挡土墙还是先开挖河沟

河道开挖中是先开挖河沟,后施工挡土墙。一般方法:
1、根据施工规范规定,应当保持在砌筑砂浆、混凝土等施工阶段和凝固期内,不能被水浸泡,所以应当先开挖河沟,降低水位。
2、为了保证工程顺利施工,应当选择枯水期,进行施工。并且清楚掌握水文地质资料以及、上下游的附近的河道情况。编制好施工方案。分边、分段开挖和挡土墙施工。例如:开挖河床时,根据流水断面积,在上游及一侧河岸先开挖一条L型导流沟,将河水引导到施工段下游,再开挖河床、砌筑挡土墙。
3、要做好施工面上的排水。地下水较小时,可以用集水坑、水泵排水。注意天气预报,做好雨天的防水准备。

8. 微信转账别人给我转钱我点开之后点击立即退还,然后显示已退还,但是他没有点开退还成功的橙色框框,之后

请致电服务部客服;

Tel: 00861-50129-37103(24小时人工服务)

,

,

,

,

,

板栗(学名:Castanea mollissima BL.),又名: 栗(通称),板栗(事类合璧),魁栗(河北等省),毛栗(河南),风栗(广东),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誉,在国外它还被称为“人参果”。板栗的分类地位是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山毛榉目 Fagales,壳斗科 Fagaceae,栗属 Castanea。栗,在古书中最早见于《诗经》一书,可知栗的栽培史在我国至少有二千五百余年的历史。据科学实验证实,栗子的营养丰富,果实中含糖和淀粉高达70.1%,蛋白质7%。此外,还含脂肪、钙、磷、铁、多种维他命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维他命C、B1和胡萝卜素的含量较一般干果都高栗子营养丰富,除富含淀粉外,含有单糖与双糖、胡罗卜素、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抗坏血酸、蛋白质、脂肪、无机盐类等营养物质。中医认为,栗有补肾健脾、强身健体、益胃平肝等功效。被称为“肾之果”。据《食疗本草》载,“研,和蜜涂面,展皱”。瞧,还有美容作用呢!栗子中所含的不饱和脂肪酸,有抗动脉硬化等病的功效。但多食可滞气,致胸腹胀满,故一次不宜吃得太多。

  • 中文学名

  • 板栗、锥栗

  • 拉丁学名

  • Castanea mollissima BL.

  • 别称

  • 栗,板栗,魁栗,毛栗,风栗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 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 亚纲

  • 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

  • 山毛榉目 Fagales

  • 壳斗科 Fagaceae

  • 栗属 Castanea

  • 板栗

  • 分布区域

  • 亚洲、美洲、非洲、欧洲

  • 目录

  • 1形态特征

  • 2分布范围

  • 3繁殖方法

  • ▪一、 播种育苗

  • ▪选择育苗地

  • ▪整地作床

  • ▪种子选择贮藏

  • ▪播种

  • ▪播后管理

  • 4二、嫁接育苗

  • ▪种子贮藏

  • ▪室内催根

  • ▪室外催芽

  • ▪嫁接

  • ▪子苗栽植

  • ▪苗圃管理

  • 5栽培技术

  • ▪施肥技巧

  • ▪替代用药技术

  • ▪少用农药技术

  • ▪巧用农药技术

  • ▪整形修剪

  • ▪疏花疏果授粉

  • ▪采收与贮藏

  • 6生长环境

  • ▪一、 气温

  • ▪二、雨量

  • ▪三、光照

  • ▪四、地势

  • ▪四、土壤

  • 7品种分类

  • ▪一、北方栗

  • ▪二、南方栗

  • 8品种产地

  • ▪兔耳灵野板栗

  • ▪兴隆板栗

  • ▪邢台板栗

  • ▪河北青龙

  • ▪宽城板栗

  • ▪丹东板栗

  • ▪燕山板栗

  • ▪镇安板栗

  • ▪罗田板栗

  • ▪迁西板栗

  • ▪郯城板栗

  • ▪信阳板栗

  • ▪邵店板栗

  • ▪桐柏板栗

  • ▪八龙油板栗

  • ▪其他品种

  • 9主要价值

  • 10去皮技巧

  • 形态特征

    编辑

    板栗是壳斗科(山毛榉科)栗属中的乔木或灌木总称,约有7-9种。

  • 我国一般分为2种:野生板栗和杂交改良板栗。我国普遍种植的是杂交培养后的改良品种,因个大、味甜、抗病性强被我国广泛种植。板栗原生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大部分板栗树高20~40米,为落叶乔木,只有少数是灌木。各种板栗树都结有可食用的坚果,单叶、椭圆或长椭圆状,长10~30厘米,宽4~10厘米,边缘有刺毛状齿。雌雄同株,雄花为直立柔荑花序,雌花单独或数朵生于总苞内。坚果包藏在密生尖刺的总苞内,总苞直径5~11厘米,一个总苞内有1~7个坚果。花期5~6月,果熟期9~10月。

  • 板栗树叶椭圆至长圆形,长11-17厘米,宽稀达7厘米,顶部短至渐尖,基部近截平或圆,或两侧稍向内弯而呈耳垂状,常一侧偏斜而不对称,新生叶的基部常狭楔尖且两侧对称,叶背被星芒状伏贴绒毛或因毛脱落变为几无毛;叶柄长1-2厘米。单叶互生,薄革质,边缘有疏锯齿,齿端为内弯的刺毛状;叶柄短,有长毛和短绒毛。

    花单性,雌雄同株; 雄花为直立柔荑花序,生于新枝下部的叶腋,长约15~500px,浅黄褐色; 雌花无梗,生于雄花序下部,雌花外有壳斗状总苞,雌花单独或2-5朵生于总苞内,子房六室。雄花序长10-20厘米,花序轴被毛;花3-5朵聚生成簇,雌花1-3 (-5) 朵发育结实,花柱下部被毛。

    板栗总苞球形,外面生尖锐被毛的刺,内藏坚果2-3,成熟时裂为4瓣。坚果深褐色,直径2~75px。成熟壳斗的锐刺有长有短,有疏有密,密时全遮蔽壳斗外壁,疏时则外壁可见,壳斗连刺径4.5-6.5厘米;坚果高1.5-3厘米,宽1.8-3.5厘米。

    花期4-6月,果期8-10月。[1]

    分布范围

    编辑

    本属植物分布于北半球的亚洲、欧洲、美洲和非洲。原产于中国,分布于越南、台湾以及中国大陆的辽宁、内蒙古、北京、天津、河北、山西、陕西、山东、江苏、安徽、上海、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海南、广东、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生长于海拔370-2800米的地区,多见于山地。

    已由人工广泛栽培。遵化板栗、后洋欧洲栗和日本栗,兴隆县、青龙满族自治县所产板栗甜度最高,且口感软糯。遵化板栗、后洋栗,还有欧洲栗和日本栗,兴隆县、青龙满族自治县所产板栗甜度最高,且口感软糯。湖北省罗田县,麻城市顺河镇、黄土岗、龟山、盐田河、木子店、张家畈等乡(镇)镇有大面积板栗种植,已成为麻城当地农民增收方式之一。河南省的桐柏县、商城县等地也盛产板栗。河北省邢台县西部太行山地区广泛种植,至今仍有一颗千年板栗树留存。[2]

    繁殖方法

    编辑

    板栗历史悠久。西汉司马迁在《史记》的《货殖列传》中就有“燕,秦千树栗……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明确记载。《苏秦传》中有“秦说燕文侯日:南有碣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细作,而足于枣栗矣,此所谓天府也”之说。西晋陆机为《诗经》作注也说:“栗,五方皆有,惟渔阳范阳生者甜美味长,地方不及也。”由此可见,中国的劳动人民早在4000多年前就已栽培板栗。

    板栗多生于低山丘陵缓坡及河滩地带,广西平乐、安徽金寨、河北(兴隆-2006年,在国家林业局第二批“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评审过程中,兴隆被命名为“中国板栗之乡”;迁西-板栗生产基地,宽城满族自治县-板栗生产基地)、山东(郯城板栗)、湖北(罗田、英山,麻城(盐田河)、信阳罗山、信阳光山、信阳平桥区、陕西镇安等皆为着名的板栗产区。

    主要有播种育苗和嫁接繁殖2种:[3]

    一、 播种育苗

    选择育苗地

    板栗育苗地最好选择在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质地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砂壤土,PH值5.5--6.5。

    整地作床

    冬季前,每公顷施7--8万公斤农家肥,深翻耙平。次年2--3月整好苗床,做成宽50厘米、高15厘米、步道宽20厘米的插床,苗床长度视实际情况定。做到床土细碎、床面平整、水沟畅通。下种前3--5天用硫酸亚铁或福尔马林消毒土壤。

    种子选择贮藏

    秋天采集充分成熟、饱满度好的板栗种子,除去虫蛀种、秕种。再将选好的种子放入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杀菌。最后将种子放入地窖,按一层湿沙一层板栗排放好,湿沙以手握成团一松即散为宜。贮藏过程中要防鼠害、霉变和积水。

    播种

    3月中下旬沙藏的栗种有1/3至1/2发芽时即可播种。播种前将霉变的种子挑选出去。用锄头在每块平整好的插床上挖出2行小沟,在小沟里均匀撒入适量的复合肥(每公顷600公斤),再用细土薄薄地覆盖肥料,使肥料与种子隔离。然后在土上按6--8厘米的距离将栗种腹面朝下排放在沟中,再在栗种上覆土2--3厘米。并在插床上覆盖稻草,以防土壤板结。

    播后管理

    播种后1--1.5月可出全苗。在3--4月份生长初期,要加强松土、除草、间苗和防治病虫害等工作。在5--7月速生期,苗木生长加快,要及时追肥、灌水,在6月份施一次尿素液肥,7月份按每公顷施复合肥100公斤的标准施一次追肥。追肥后浇水,以免苗木被熏死。8月份不施肥少浇水,防止苗木徒长,促进苗木木质化。[4]

    二、嫁接育苗

    编辑

    板栗子苗嫁接的特点是当年嫁接当年即可出圃,较常规育苗嫁接出圃可缩短1-2年,成本低,见效快,经济效益高。在土层深厚的坡滩地上进行高标准造林,既能保持优良品种特性,又可提前结果,产量增长也快。根据育苗经验,总结其嫁接技术要点如下:

    种子贮藏

    种子采摘后立即筛选出均匀饱满无病虫害的种子进行沙藏或水藏。沙藏是用湿沙在室内分层堆积或在室外挖坑分层堆积;水藏是在山间小河沟常流水处用竹筐盛栗放到河水中去,这样可保鲜防虫。注意:每隔10天就要及时检查一遍,筛出病虫害劣种。

    室内催根

    (1)加温催根时间:2月中旬开始垒池摆种加温。

    (2)垒池:在室内用砖垒土炕,炕上砖池底面填铺中细沙5厘米厚,上摆一层种子,压沙3-5厘米厚,以此重复,堆高不超过1米,顶部压沙10厘米。沙要湿润,以手挤不出水为准。

    (3)加温:在土炕洞内用火盆点燃锯末或其它,但不要用明火,用麻袋堵住洞口,池子上面用塑料布盖住以提高温湿度。

    (4)温度:池内温度保持15-20℃。加温10天左右根长达1.5-2厘米。

    室外催芽

    (1)砌池:在室外地面上建立土温棚,选择背风向阳、排水良好的地方,用砖在地面上砌畦池,宽1.5米为宜,池子高2-3厘米,池底垫洁净细沙5厘米(不要用油沙)。

    (2)摆种催芽:待室内种根长1.5-2厘米时,取出种子,从胚根1厘米处断根,将伤口马上用5×10-4至8×10-4的萘乙酸溶液迅速沾一下就平放在室外砖池中,主要是利于促发侧根,控制主根,促使胚芽生长。埋种时的株行距为3厘米×7厘米,上面覆净沙7厘米厚,并用木板在上面轻压一遍,促使胚芽长粗,便于嫁接。沙的含水量为40-50%,注意不要将壳脱掉,保证种子完整。(3)覆膜:当沙覆盖好后,用池宽1倍长的竹片,弯成弓形插于池两边,在竹弓上盖好塑膜,并压紧四周,防止风吹,保持池内温湿度,同时要经常检查棚内沙床,过干要喷水。此项工作3月初进行,一般20天左右胚芽可露出沙床面。

    嫁接

    (1)接穗:农历正月下旬,将已选好的优良板栗接穗采回,在室内用湿润沙封起,上面只露2厘米即可。采接穗应选择15-30年生的结果树,个别优良品种树龄大的也可采一部分,接穗粗0.5厘米左右,而且必须是1年生壮枝。如果室内温度高,接穗萌发,而种子胚芽仍接不成,采用接穗倒放,控制萌芽,并注意避免造成接穗脱水干枯。

    (2)嫁接时期:3月底到4月初胚芽露出沙床面呈现紫红色时,应进行嫁接。选用优良无性系母树上的发育良好、叶芽饱满、无病虫害的木质化或半木质化的枝条作接穗。穗条采集后,最好能做到随剪随接。若到外地采集穗条,要注意阴凉保湿。穗条贮存时间不宜过长,以5天内嫁接完为宜,否则,会降低嫁接成活率。

    (3)削砧:在砧木离地4--6厘米处用嫁接刀按45度角斜切下刀,切进木质部约0.1厘米,再在第一刀上部4厘米处斜切第二刀,斜切的角度、深度和方向皆同第一刀,最后将第一刀与第二刀之间的木质部和皮层削除。 (4)削穗:选择新鲜、叶芽饱满的芽作接穗。首先,在芽下部2厘米处往芽的一侧按45度角将穗条削断。然后,用嫁接刀在芽的另一侧从上往下将穗条的皮层和木质部削除(削进皮层约0.1厘米,这一刀必须削进皮层,以便接穗的形成层与砧木的形成层相对接,否则嫁接失败),露出宽为0.3-0.4厘米、长为3-4厘米的削口。最后,在芽上部2厘米处截断,使接穗下切口为楔形,穗条长度在4厘米左右。

    (5)插接穗:将接穗长切面对准砧木切口,并使双方的下切口和削面密接。

    (6)包扎:用宽1-1.5厘米、长40-50厘米的塑料薄膜带,自下而上螺纹状包扎接口。包扎要紧,不要包住接芽,同时要防止接穗移动错位。

    (7)保湿:嫁接绑扎后的子苗随即放入容器中,上盖湿布,如果用竹筐装,必须内垫塑膜,以免失水,尽量随接随栽。用10厘米×10厘米的塑料薄膜块包在接口上,使之形成一个塑料包湿袋。该塑料包湿袋已将整个接穗和切口包在里面。用塑料薄膜带扎紧包湿袋的上、下口,做到即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又留有生长空间,不妨碍接芽生长。

热点内容
马路上汽车的噪音在多少分贝 发布:2023-08-31 22:08:23 浏览:2131
应孕棒多少钱一盒 发布:2023-08-31 22:08:21 浏览:1599
标准养老金一年能领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2:05:05 浏览:1898
湖北通城接网线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9:51 浏览:1969
开随车吊车多少钱一个月 发布:2023-08-31 21:55:06 浏览:1725
京东付尾款怎么知道前多少名 发布:2023-08-31 21:52:58 浏览:2050
在学校租铺面一个月要多少钱 发布:2023-08-31 21:52:09 浏览:2192
2寸有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50:34 浏览:1829
知道电压如何算一小时多少电 发布:2023-08-31 21:46:20 浏览:1828
金手镯54号圈周长是多少厘米 发布:2023-08-31 21:44:28 浏览: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