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尾猴多少厘米
Ⅰ 长尾猴的尾巴大约有多少厘米
尾巴对于猴子来说,是很有用处的,是猴子生存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蜘蛛猴的尾巴很长,能拾取东西,就像大象的鼻子那样灵活;蜘蛛猴的尾巴能起平衡作用,使它能灵敏地在树间跳跃。它把尾巴钩在树丫上,倒挂身体,即使酣睡,也不会掉下来;狐猴灵活地从一棵树跳到另一棵树,也全靠大尾巴来掌握平衡。 猴子离不开尾巴,所以至今仍然留着,依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Ⅱ 长尾猴的尾巴大约有多少厘米
长有约18厘米长的尾巴
Ⅲ 长尾猴属的形态特征
长尾猴属是一类旧大陆猴。吻部突出,两颚粗壮,牙齿32枚,鼻孔朝前向下紧靠,手足均有5个指、趾,具扁平的指甲,均能直立。昼行性。有可以储存食物的颊囊,齿尖低,食性比较杂,通常四肢基本等长。
代表物种是狄安娜长尾猴,成年猴体重4-7千克,体高40-55厘米(不包括尾巴),尾巴直径3-4厘米,长50-75厘米。它们一般呈黑色或深灰色,喉咙呈白色,眉及胡须呈弯月形。因它们的眉似罗马神话内狄安娜(Diana)的弓,故得此名。它们的臂下也是白色的,大腿上有一白斑纹。大腿的背及下背部都是呈栗色。除了眉、胡须及四肢上的一些遂毛外,其余的都很短及光滑。
齿式为:2/2,1/1, 2/2,2/3 =32 。
不同种的长尾猴有着迥异的面容,这些面部特征具有多样化程度。演化出这样丰富的面部特征其实是为了避免同属内的种间杂交。
Ⅳ 长尾猴的知识
这个网站有详细介绍
http://www.investcn.cn/zggk/gb/cn_zggk/2004-06/28/content_55934.htm
别名长尾猴,属于灵长目猴科。拉丁学名 Presbytis entellus,英文名Hanuman langur。
体长约70厘米,体重约20千克,尾长超过体长,颊毛和眉毛发达。体毛灰黄褐色,脸黑色,额、颊、颏、喉为灰白色。
栖息在海拔3000米以下的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或针阔叶混交林中。营树栖生活,在地面上也能行走。出没于河谷两旁林间石崖上,常集群活动,一般数十只为一群,多晨昏觅食,以树叶和野果为食。
全年繁殖,多在4~5月产仔。雌猴妊娠期190~210天。每2年繁殖1胎,每胎1~2仔。雌性约4岁性成熟,雄性6~7岁性成熟。饲养寿命约25年。
长尾叶猴分布区域狭窄,数量稀少,在中国仅分布于西藏南部,目前已在西藏建立了江村、樟木沟自然保护区。
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
Ⅳ 长尾叶猴的外形特征
长尾叶猴(也称北平原灰叶猴 )体长约70厘米,体重约20千克,尾长达100厘米以上,颊毛和眉毛发达。长尾叶猴以身长或尾部长得名。体毛主要为黄褐色,额部有一些灰白色的毛,呈旋状辐射,面颊上有一圈白色的毛。身披灰黄褐色长毛(有的毛色暗些)。头顶冠毛。眉毛向前长出,也很长。头、面、颏、喉都长有白毛,长相颇为潇洒。初生时毛色不同,为棕黑色,到二至五个月大时成为浅灰色,随后逐渐变成黄褐色,成年才转成灰黄褐色。头部圆,吻部短,四肢都很长,尾巴更长,呈土灰色或灰棕色。
Ⅵ 德式长尾猴是眼镜猴吗
摘要 德氏长尾猴(Cercopithecus neglectus),又名白臀长尾猴、赤额长尾猴、白须长尾猴,是20种旧大陆猴的其中一种,由法国探险家Pierre Savorgnan de Brazza发现的。皮毛灰色带有斑点,头顶黑色,前额有一条白边的橙色带。上嘴唇和下巴被有蓝白色的毛。一条窄的白色带穿过大腿,尾巴和四肢颜色较深。雄性明显比雌猴大很多,阴囊呈亮蓝色。它的下巴上长有一撮白毛,犹如一副老学究的样子,所以也被人亲切的称为“博士猴”。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的湿地。因为德氏长尾猴有很好的爬树能力,就算是最敏捷的动物也很难捕捉到它。
Ⅶ 世界上最小的猴
去动物园当然免不了看猴子,那么世界上最小的猴子是什么呢?一起去看一下!
世界上最小的猴:
狨猴:
鹅猴(Marmosets),狨猴科下属物种统称。狨猴科包括跳猴亚科和狨猴亚科。已知的包括狮狨、皇柽柳猴、顶柽柳猴、侏狨、黑白柽柳猴、普通狨猴等有3属35种。 狨猴科动物体小尾长,尾部具有缠绕性,头圆、无颊囊、鼻孔侧向。与 其它 高等灵长类不同,只有大脚趾具指甲,其余各趾和指均为爪子。 狨猴因其生理特性与人类极其相似,被广泛 饲养 应用于生命科学诸多研究领域。
形态特征:
狨猴特点 狨猴 是体小尾长,尾部具有缠绕性,头圆、无颊囊、鼻孔侧向。 狨猴属大多体长约19~25cm,尾长约27~35cm,体型比松鼠略大,头、脸的模样似哈巴狗或狮子头、头圆,耳大,丝绒状体被毛,尾长、末端具长毛;雌性体重220~350g之间,雄性约260~450g之间;仅大脚趾具扁甲,其余各指、趾均为爪状的尖爪,趾可以握合;胸部有1对乳头;后肢比前肢长;牙齿32枚;齿式为异齿型,有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颊齿通常为丘型齿和低冠齿,臼齿呈四方形并有4个较低的锥状突起,适于咀嚼;嗅觉敏锐、听、视觉次之;具双角子宫或单子宫、有盲肠;.脸部的皮肤在阳光下会改变颜色、体温也不稳定 。
生活习性:
狨猴是杂食性动物。森林中的花果、树胶、昆虫都是它们喜欢的食物,有时候它们也会偷食鸟蛋,捕食小型的脊椎动物和爬行动物。狨猴休息一般在笼底或栖木上,四肢爬行或后肢站立,但是没有看到站立行走,他们在移动位置时,一般是跳跃、“飞行”式等迅速灵巧的行为,
在爬行或移位时靠尾巴保持平衡,但是没有看到把尾巴卷在栖木上悬挂着身子的情景;没有看到猕猴“挠头”的情景,但是发现它有时啃咬膝关节的情景;当发现有陌生人时它会耳旁的白毛竖立,把脸不断地摇晃,甚至发出呲牙咧嘴地发现高频率尖叫以表示恐惧、警示的状态;在人类没有明显表现出攻击或捕捉的情况下很少看到会有主动攻击的行为发生,反之则会发起攻击;抓取食物时,它们会用单“手”接住/抓住食物塞进嘴里去,
如果是流质食物,它们会用舌头直接舔舐;普通狨会使用瞪眼、眯眼、张口、发声和嗅觉进行沟通、表达情感和传递警报;它们以尿液或身体特殊的气味辨别对方和领土范围 ,如果过度则是不好的现象;狨猴啃咬木头做标记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持久的啃咬木头表示一种烦躁的体现,可能饲养管理没有同步其需求;在处理群体间相互关系时,它们通过相互清理对方被毛或皮肤、两者“熊抱”或舔舐对方而紧紧地依靠对方都是一种良好的社交行为。 狨猴的视力非常敏锐,并且和人类一样同时靠两只眼睛准确判断物体的远近,从而能在丛林中跳跃翻飞、来去自如。
不过,狨猴对色彩的识别没有我们厉害,所有的雄性狨猴都是红绿色盲。有趣的是,雌性狨猴中只有一部分是红绿色盲,另一部分和我们一样有正常的色彩视觉。 狨猴的叫声非常丰富,和鸟类的叫声类似。它们有些叫声的频率甚至超出了人耳的识别范围。它们的听力也进化得很出色。在森林中,狨猴的个体小而活动范围大,再加上有树叶遮挡,因此声音交流几乎是狨猴之间最重要的交流方式。 狨猴的嗅觉也很灵敏,不但可以靠嗅觉找寻食物并判断食物有没有成熟,还可以预警潜在的入侵者和天敌。更重要的是,狨猴还会利用气味做标记和交流,例如用尿液划定自己的领地,或给其他狨猴留下可识别身份的气味信息。
主要品种:
狨猴 狨猴科有3属35种之多,是产于中南美洲的小型低等猿类。 皇柽柳猴(Saguinus imperator),又名皇狨猴、帝髭獠狨、长须狨、帝王獠狨或皇帝塔马林猴,它被称为“皇”是因它像德国的威廉二世。这个名字原先只是一个笑话,后来成为了正式的学名。 棉耳绒猴,又叫普通狨猴。成年体长最多只有20厘米,体重300~400克。 黄头狨又名黄冠狨,是巴西特有的一种狨属。狨是南美洲出产的小型长尾猴。它像松鼠一样,是树栖动物,行动相当敏捷。喜欢白天成小群活动。除了大脚趾以外,其余的趾上都有爪,利于在树上跳跃。不像其余的美洲灵长类动物,它们缺少第三对磨牙。
从17世纪初开始,狨就被当作宠物来饲养。主要的食物是昆虫,也吃一些水果。狨的犬牙较短,身长一般为15~25厘米,不包括25~40厘米长的尾巴。它的皮毛较密,像丝一样细和光滑。 [3] 侏狨,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小的猴子,生活在南美洲的热带雨林里,一种外貌及行为似松鼠的小猴,由于它体小尾长,停息在极为细小的植物枝干上,而且行动敏捷,常在树林间穿东奔西,蹿跳自如,因此当地叫它“松鼠猴”、“鸟猴”等等。经动物学家研究,确定它的科学名字为侏狨或倭狨。
物种价值:
狨猴的优势是个体小、繁殖快、饲养空间小。并且,狨猴在某些方面与人类更相像,例如狨猴的家庭结构和人类更接近,可以用来研究人类社会行为;狨猴具有更丰富的声音交流,比猕猴更适用于研究人类语言。普通狨猴具有体型小、经济性好繁殖率高的灵长类实验动物的优点,近年来已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中的多项研究。
狨猴主要用于生殖生理、孕避药物研究和甲型肝炎病毒和寄生虫病的研究。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在的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说,他们培育出了转基因普通狨猴,并确认转入的基因在第二代普通狨猴体内也能表达。这是科学家首次培育出第二代还能继承转入基因的转基因灵长类动物。
Ⅷ 猴子的尾巴到底有多少厘米
尾巴对于猴子来说非常重要,不仅能保持平衡,还能代替手的功能,勾住食物、树枝等一般猴子的尾巴长度在25-40厘米之间,而世界上尾巴最长的猴子--狄安娜长尾猴尾巴最长可达75厘米,比它身体的长度还要多出20厘米。
Ⅸ 猴子的尾巴最长可达多少厘米
75厘米以上。
一般猴子的尾巴长度在25-40厘米之间,而世界上尾巴最长的猴子---狄安娜长尾猴尾巴最长可达75厘米,比它身体的长度还要多出2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