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步相当多少公里
❶ 一公里等于多少步
每个人的步幅有较大区别,但通常都认为3步大约等于2米,一公里大约1500步。
❷ 走5000步大概是多少公里
一般成年人的步长为0.7米,则5000步=0.7*5000=3500米,即3.5公里。
公里是指一种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是千米的俗称,缩写为km,1公里(千米)=1000米,通常它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是中国对"Km"通俗、广泛应用的叫法。
1公里=1千米,公里是千米的通俗说法。1公里也等于民间说法中的两里路。
(2)500步相当多少公里扩展阅读
走路的好处
1、预防乳腺癌。
法国一项涉及400万女性的研究显示,任何年龄段的女性坚持每天快走1小时都能使患乳腺癌风险降12%。另有研究发现,每周散步7小时的女性比每周仅散步3小时的女性,患乳腺癌风险低14%。
2、降低患肠癌风险。
美国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针对7万人的长期研究发现,每天走路1小时,可降低一半患大肠癌的风险。专家分析说,这或许和走路能提高免疫力有关。
3、防患胰腺癌。
美国《读者文摘》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指出,每天饭后散步30分钟,可使患胰腺癌风险降低一半。研究者指出,胰腺癌多和热量过剩有关,而走路可消耗大量热量。
❸ 微信运动一万步相当于多远的距离
45000步差不多四十多公里不到五十公里,因为我走过。在北京市区两天走了50+公里,在天津市区走了七十公里。
我想,这是一个有趣的讨论。成年人来说,日常行走每一跨步大概有60~70厘米的长度距离巨多,那如果是10000步,大概也就是6~7万步一公里那样。
就以个人一周的步行数据为例,一周累积行走25.1公里,总计步数36970。按照换算(36970/25.1),大概就相当于每公里行走1472步;然后折算回一万步公里数(10000/1472),大概就是每一万步行走了6.79公里。
但我们知道的是,每个人的行走方式会有所差异。就好比健走的话距离会更长些,有可能每一万步能走出7~8公里那样的距离。况且根据身高步长的差异性,每个人的万步公里数差距可能也会有所差异。
以上的数据统计来源于运动手环。一般来说手环的计步准确性相对微信步数来说应该是还要精准一些的,手环通过感应加速度配合算法进行计步精准度也更高。在实际体验中,以手环为基准,每万步步数统计大概会与微信步数相差一两千步。
不过手环的计步精准度也是相对而言。事实上你也可以发现,即便是坐着的状态,通过手臂摆动或甩臂伸腰之类的动作也有可能触发计步。这样就好比是步数“作弊”的说法,如果刻意为之,那一天坐着不动可能也有不少步数。但一般不会有人那么无聊吧。正常来说一天没出门,屋内来回走动也纳入计算,可能步数也就500步那样吧。
微信运动计步是手机内置了振动传感器或协助处理器,根据这些设备的震动频率来储存数据,计算步数。换言之,就是人在步行时重心都有一点上下移动,传感器和协作器感应到这种重心移动并进行记数。
因而普遍上认为,微信运动计步也是相对准确的。但为何手环跟微信步数大概有10%的步数差异?手环是随着带着的,而手机未必。有所差异也能理解了。
微信记步真的靠谱吗?
能够每天坚持一万步的人,估计也很难。我们不慌回答这个问题,我反而想和大家聊聊微信到底测距离准不准?到底它的原理是什么?
我们知道目前的手机有很多传感器,比如:超声波距离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 、陀螺仪等等。那么,这些传感器到底是哪些决定了微信运动呢?
微信运动记录的是步数,不是距离。这一点必须了解, 我自己实验过,拿着iPhone进行测试,同样的距离,一个是大步跨,一个是小步走,我们发现小步走的步数更多,而大步跨的步数更少。可见即使相同的距离,微信的步数也是不一样的。
记录步数的原理。 手机内置了振动传感器、陀螺仪等硬件传感器以及或芯片处理器的协助,它们会根据手机在我们身上震动的频率来储存数据,比如我们人在走路的时候,重心是向下偏移的,这个时候传感器和协作器将重心移动的数据传给微信。
准确吗? 不准确的,比如我们知道的,它是测试步伐、不是测试距离;其次,我们自己在走路的时候,并没有带手机,手机自然不会记录了。
题主问题:一万步到底是多少?一步的大小大约在0.5-0.6米左右,一万步大约在5000米-6000米左右。不过,因为微信的记步是不精准的,所以总体是有误差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天6000步,是走路最 健康 的步数!
补充:微信运动怎么打开?在搜索“微信运动”关键字,然后再点击“微信运动”公众号,关注就可以。注意:iPhone中的微信,是通过iOS系统中的 健康 来进行数据采集的。
长跑或快走1万步,相当于多远的距离?这当然没有标准答案。姚明的一步和邓亚萍的一步,肯定相去甚远。即便是同一个人,跑步时快速移动的一步,和散步时慢悠悠的一步,相差也会非常大。
就以御行君为例,我查了一下自己的运动App中的记录,某次正常步行时的平均步幅是76cm,另有一次慢跑的平均步幅是88cm,但在一次5公里的长跑中,我的平均步幅却又是110cm。诸位看官可以像我一样,用运动App做自动记录,时间久了,自然对自己的步幅大小会有清楚地了解。
此外,步幅的大小只是快走或跑步锻炼时的一个因素,如果要探讨一下快走或跑步的锻炼效果,显然不能只关注在“步幅”一个因素上。
运动是一种连续性的身体活动,也只有保持一次运动中的连续性,运动效果才能达到并有效累积。比如想用有氧运动减肥的人,最好一次能达到30分钟以上,因为运动时间的长短和身体有效燃脂供能的时间相关,超过30分钟后燃脂供能占比才成为主流,超过50%。
此外,每周的运动频率的保证也非常重要,它也和运动效果的累积有关。每次应至少达到3次才行。御行君的建议是达到3至5次,每次至少30分钟,但新手在适应期(约1个月)可以从15分钟、20分钟开始,运动强度也可以低一些,可以从快走入手。
国家 体育 总局给出的运动时长建议则要求更高,在《全民健身指南》中对于不同 健康 状况的人群有不同的建议:
假设锻炼者每次步行60分钟,每分钟90步,步幅为75cm,则1小时步行距离约为4公里左右。假设进行了一次1小时的慢跑运动,每分钟180步,步幅为90cm,则1小时跑完的距离约为9.7公里。只要运动心率控制在合适的水平上,就能取得良好的运动效果。
就像大多数不明就里的人,将减重等同于减肥一样。自“微信运动榜”闯进我们的生活,许多人也将“日行万步”作为 健康 的标准。不是常说现代人缺乏运动吗?好吧,现在每天多走几步,比如在办公室里多走几步、在家里多走几步,或者去附近的市场购物多走了几点,终于完成了万步的目标。
然而,这些零散的、毫无系统性的累积而来的步数,顶多在热量的消耗方面有点作用。不少人会认为,动了总比没动好。就热量的消耗而言,普通步行每小时耗能约为150至200千卡,快走大致可以提升到200至300千卡的水平。然而,普通的一份二两的蛋炒饭就有150至200千卡的热量,红烧肉则高达500多千卡。
而且,热量的消耗并不完全等于脂肪的消耗,零散的步行或者临时跑步几分钟,对于实质有效消耗脂肪几乎没什么帮助。这也就是为什么不进行专门的锻炼,又不控制饮食,几乎没有可能减肥成功的重要原因。
因此,在零散而成一万步的情况下,无论总的累积而成的距离是长还是短,从 健康 和锻炼角度来看,都没有多少意义!
什么叫“高质量”?适合自己当前体能,有足够的运动时长、运动强度和运动频率。
以上述定义来看,是不是要走一万步或跑一万步不重要,首先要适合自己。比如刚开始运动的人,体能和心肺功能都较差,那么每次快走10分钟、20分钟都可以,以后再慢慢增加。而对于已经锻炼了几年的锻炼者,每次跑5公里、10公里或许才更适合某个阶段的健身要求。
此外,只要你准备开始运动,至少就应考虑运动时长、运动强度、运动频率这三个基本因素,孤立地只考虑一点,运动效果就会大受影响。那些每天沿着小区道路散步的大爷大妈们,正是犯了这样的错误,因而大概率无法从散步这样的低强度运动中获得理想的锻炼效果。
微信运动榜的作用,更多的是促使人们能够多一些行走的动力,而实际的运动效果如何,却与这所谓的“运动榜”并没多少关系。“日行万步”的目标,扔了吧!
微信运动1万步相当于6-7公里。
我经常走路,经常用微信计步。
经过多数统计,得出结论是:正常情况下微信运动1500步为1公里。
当然,每个人身高不一样、步伐大小不一样,结果会有一定的误差。
我身高1.81米,平常走路也不喜欢走快,我走路的速度也就比散步快一点儿。自从用了微信动动后,也是天天关心“计步排行榜”。
记得2018年3月份,我开始走路减肥,那是上下班都是走路(家离单位1公里左右)、晚上吃完饭后再去散步1.5小时,星期天休息喜欢带孩子们出去玩,也需要走很多路。那段时间的微信计步中,我每天最低都是1.5万步,星期天出去玩时走路多,能达到小3万步。
天天走路这么多步,究竟有多少公里?我也非常关心。有一次星期天的早上,我带孩子坐公交车到白马寺,孩子说中午想吃唐寺门的好厨房大盘鸡。我说:“如果我们走着去,我就请你们吃大盘鸡”?孩子们同意了,于是开始从白马寺往回走。
我想做到心中有数,于是先从手机网络地图上查看白马寺距东花坛的距离(因为在唐寺门吃完大盘鸡,我们还要走到东花坛乘坐公交车,唐寺门距东花坛1公里多,二站路),手机网络地图显示二者相距10公里。
10公里不算远,于是开始往回走,往回走时我先看了一眼微信计步数,当时底数是4998步。边走边玩,累了休息,走路二个多小时到唐寺门了(走路8公里多了),然后在好厨房吃了大盘鸡,稍作休息后,开始走最后一段路,走到东花坛时,我手机上微信计步显示为20158步,也就是说这10公里的路程,我大概走了15158步。平均下来就是1500步1公里。
过了一个多月后,我又一次带孩子去白马寺,孩子还是想吃大盘鸡,我们又一次从白马寺走到唐寺门吃大盘鸡、然后再走到东花坛坐公交车,依然是15000多步。
经过二次白马寺到东花坛10公里计步测试,得出的结论是我走1500步为1公里。
因为每人个子高低不一样、步伐大小不一样、走路快慢不一样,所以走1万步的公里数都不一样。
你可以选择一条你知道距离的路(比较学校的跑道,一圈多少米是固定的),用微信计步器,你到固定距离的路上走一圈,看看显示多少步。如果怕一次测试不准确,可以多测试几次。如果每次测试中微信计步相差不多,那你就可以推算出你的1万步能走多少公里了!
一万步多少公里?首先要确定一公里走多少步,这个我用咕咚实际估算过多次,身高1,7米,步间距7O公分左右,一公里为一千三百多步左右,当然,男性比女性步履大,还有腿长的人也会有其他的说法。我走过了几年,速度基本上在每小时走五公里多,不到六公里。因为经常走,你不可能图一时快,而影响天天走,所以习惯了就保持这个速度和力度。
我是真叫静静,这个一万步具体要看是何种状态下,不过一般说来一万步的距离在6-11公里之间,下面我贴一个我这个区间跑步的步数。
快速跑12公里,步数11124步,这个步数会同步到微信上面。
快速跑10公里,9016步。
慢跑8公里,8991步。
常规速度跑10公里,10031步。
爬山6.34公里,12157步,这个比较接近平常小碎步的状态。
所以平常我们一万步,根据不同腿长和步幅,距离会存在一定偏差,但是基本都会在6-11公里区间。
一般来说慢跑的步幅(0.5~0.6米)小于快走步幅(0.75~0.85米)。也就是说慢跑一万步约5.5公里,快走一万步约8公里。当然具体到每一个人,因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不同,故加减即可。俺跑龄近三十年,喜欢慢跑快走交叉,指标10000步/天,约7.5公里,用时45~50分钟。
(1)一般成年人的话,大约7-8km。
(2)走路步幅约为身高的0.45-0.5,男子平均1.67米,步幅约75-84cm,女子平均1.55米,步幅月70-78cm,所以1万步的话,大约7-8km。
(3)微信只是个软件,具体步数的感应,还要取决于硬件。
(4)同样的路程,一个人带不同的手机,得到的步数也是不同的,
甚至还有摇步神器,手机放在一个台子上自动摇晃!
(6)年纪越大,步幅也越容易变小。
(7)在平时走路时,要稍微有意识地加大一点点步幅。
(8)我在400米的跑道上,刻意大步走的话,大约400-410步可以走一圈。
(9)快走跟慢跑一样都是有氧运动,效果不差的。
(10)要点:挺胸抬头,大幅往后摆臂,肩胛骨动起来,扭转骨盆,大步流星走起来
您好,微信运动是根据手机振动频率来测算多少步的,男女的步伐不一致,其公里也不相同,一般步伐是60㎝~80㎝,一万步基本也相等于6~8公里
❹ 走五百步大概多少公里
大概也就0.4-0.5公里
❺ 四百步等于多少里
成年人每步长按75cm来算,即0.75米,四百步就是0.75×400=300米。
一里=500米,300米就是0.6里。
❻ 请问一公里大约等于多少步每天早晨两小时,快走是多少步
【专业医生为您做解答】
有益于身体的运动,是通过调动全身的组织器官增强生理活动来实现的,从大家所熟悉的几个指标来看,主要表现在:
调节血糖预防高血糖的发生运动是消耗能量的过程,而血糖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但血糖要进入组织细胞中被利用,必须通过胰岛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来运送。运动时体内的胰岛素“忙”于运输血糖而不会“闲置”。要知道胰岛素还有一个作用是将血糖转化成脂肪贮存起来,所以缺乏运动导致血糖过剩时,胰岛素便会发挥转化血糖的功能,使得脂肪水平大幅升高,转化的脂肪沉积于内脏及皮下,便导致了肥胖的发生。
调节血脂预防高血脂的发生运动时消耗的能量最主要由血糖来提供,但当血糖处于一定水平(正常水平)时,能量的供给将改由脂肪提供,以避免低血糖的发生。此时从食物中吸收的脂肪甚至平时贮存的脂肪便会被动用,脂肪的减少使得体重下降,避免了肥胖的发生。
调节血压预防高血压的发生运动时心跳、呼吸都会加快,心率的加快增强了血液的泵出、促进了血液循环,同时刺激血管扩张以减小对血流的阻力,血管容积增大容纳了更多的血液,承受的血流压力即会下降;同时,运动时生理活动增强会产生大量的热量,需要通过人体最大的散热器官--皮肝发散出去,此时血液中的水分即会渗出皮肤表面,通过蒸发而带走更多的热量,血液中水分少了,总血容量也便少了,对血管的压力减小了,血压得到了更好的维持。
由此可见,运动对机体的多种代谢起着促进与调节作用,但要实现这样的目的,运动必须达到一定的强度,这个强度可以用两种方法来衡量:一是运动时的心率至少要达到(170-年龄)*80%;二是运动时必须出汗,至少后背要感觉发热有微汗,且这样的心率与状态要至少维持30分钟。
研究证实:达到上述要求的运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每次30分钟,即会有上述的获益。有糖尿病或是高血压的人,因为治疗的需要,每次运动时间可有所增加,便也以不超过1小时为宜。
综上所述,快走运动的速度快慢和所走的距离并不是决定运动成效的主要因素,关键在于持续的时间以及运动过程中身体的状态,不同的人根据自身身体状况,只要能进行达到了上述要求的运动就达到了目的,而不必纠结于一公里走多少步、走了多少公里,长期坚持有效的运动才是重点。
【希望此回答能帮到您,欢迎点击关注并留言,一起学习交流更多 健康 知识】
一般人的步子=身高-1米左右,一般人大概一0.7米,这个没有定论 ,还要和你走路的快慢有关,有的人个子不高,但是步子大,最为夸张的就是竞走运动员那样的送胯。
所以一公里按照一步0.7米算, 大概1400步。
快走两小时,多少步,和你的步频步幅都有关。所以只能大概最普通的推测。一般走路大概一小时5公里。两小时大概走了10公里,代入上面的每公里1400步,大概走了 1万4千步。
一公里能走多少步?2小时能走多少步?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和不同的计算方式。
我分别给你解答一下:
一,每个人由于个子高矮不同,而造成步幅不同。有的人一步幅约0.8米,而有些人的步幅只有0.65米。
用一公里(1000米)除以你自己的步幅,得出的结果就是你一公里走了多少步。
步幅的测算方法:划定十米的距离,来回走几趟。记住每趟走了多少步,用10米除以你的步数。得数就是步幅。将几次走十米的步幅相加,再求平均值。就得知更精准的步幅。
二,2小时走多少步的计算,首先要求你"步速"的频率要一致(不能忽快忽慢)。
在行走的途中,将手表或计步器放于手上。每次只记十秒钟,你走了多少步。可以反复记几次。知道了你十秒钟平均走多少步后,那一个小时你能走多少步?不就出来了嘛!
三,一般"快步走"的频率是:每秒走2步,十秒走20步。一分钟走120步,一小时走7200步。两个小时就是14400步!
但是我建议:如果是晨练的话,每天快步走不要超过一万步。
也就是:每天"快步走"锻炼的时间不要超过1小时20分钟,也就是一万步左右。年令超过65岁的老人,每天最好快步锻炼在一小时之内。也就是不要超过八千步,主要是为了保护膝关节的安全。
希望你能听从我这位"资深"健身教练的忠告……
注:
我三十多年前就是:健身教练、健美协会副秘书长、国家级健美裁判员。
一公里1500步左右,两小时快走步数因人而异。
这个问题我比较有切身感受,在疫情期间不能外出,小区外边未正式通车的道路,没有 汽车 、没有行人,每天傍晚,我都会沿着道路走上一圈。
走的时候带着运动手环和手机,我的速度还可以,一圈下来快的话40分钟,稍微放松一点50分钟左右,步数一般在6000多步,路程大概5公里。
根据数据一般一公里大概要走1500步左右,我5公里走了7000步不到,比一般人少一些,因为我一直坚持锻炼,所以步幅和速度都相对要高一些。
由此不难看出,一公里肯定要有1000多步,正常的范围会在1500步左右。假如正常的速度走2个小时,应该2万步不到。
快走的频率也不会超过2万步,路程也会在10公里左右,如果想知道自己2个小时能走多少步,有方法可以明确知晓,运动手环可以监测到步数,路程,心率等。一般智能手机上也会有步数,在行走的过程中,携带手机也能知道自己的步数。
不过提问的人每天早上要走2小时,我有些质疑,如果还要每天工作的人,早上2小时宝贵的时间花在走路上完全没有必要,也不见得时间越长,锻炼效果越好。
而如果退休后的人,也要花2小时去走路,同样也不值得,退休后的人身体弱,每天高强度的疲劳,不一定对 健康 有好处。
我觉得如果快走一小时完全够了,用不着设定那些目标,让身体处在一种长期疲劳的状态,反而适得其反,如果2小时的快走不觉得累,那为什么不适当地慢跑起来呢?
跑起来,会更有效地锻炼到心肺功能,它的作用完全区别于快走,快走人还在舒适区,而慢跑就不同,它会让你难受了,它使你心跳加速,大口喘气,正是这样,你锻炼才有效果。
如果不能跑,那选择快走,我觉得1个小时完全够了,运动要量力而行,并且要适合自己才好。
要搞清一公里大约等于多少步,得先绕个弯子。
在中国的谚语中有句话“长十六、宽十五,不多不少整一亩”。什么意思呢?就是说长十六步、宽十五步,这样的一块面积是一亩大小。
过去,好多时候简单的去测量土地的亩数,都是用“步”的方式。现在,我们可以计算一下:一亩地是660平方米,一步是多少米呢?16x乘以15x=1亩=660平方米,x的平方=2.75,求得数x=1.6585米,那么一步就是1.6585米吗?答案是对的!
有人会说不可能,谁能一步迈1.6米之多。一个人立正,假如以右脚先迈出去,这“一步”实际上在中国传统计量长度上不叫“一步”,叫“一跷”,当左脚再迈出去,这样才叫“一步”。一步等于“两跷”。
而现在的人们,早已忘记了传统,所以错上加错。每步大约为1.66米,一公里为1000米,不难算出,一公里大约为600步左右。所以说,其他人的答案都是错的。
在不知不觉中,好多祖宗们留下来的东西都遗失了,心痛呀!
补:回答出来后,出现了好多意见相左的评论。现把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初版,民国18年(公元1929年)第十三版商务出版社出版的《新字典》后面的中外度量衡币表拍给大家。这里明白写明一里等于360步,这样500米/360步=1.389米/步,中国传统计量单位里,长度单位:一步≈1.389米。
一公里是1000米。每个人的跨步大小不太一样所以步数也是不一样的,如有人走所谓的四方步,这种四方步步幅是45厘米左右,1000米就是2223不左右,军人受过训练步幅是75厘米,1000米就是1334步,一般人步幅在65-70厘米之间,1000米就是1500步左右,同时步速也是不同的,每分钟在80到120步之间,军人是每分钟120步加上每步75厘米一小时也就是5.1公里的前进速度。一般人一分钟的步速也就是90步左右,按90步计算步幅在65-70厘米之间,不考虑劳累的情绪下恒定前进速度及步幅,每小时差不多3.6公里。两个小时就是7.2公里。当然人是会累的,所以两个小时一般不会走那么多,6公里左右可能性比较大。
对于这个问题要因人而异,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人有高矮之分,步子的跨度有长短,所以一公里所走的步数一样。按照标准算法是:三步两公尺(米),一公里等于一千五百步。如果早上快走(健步)两个小时,按照我自己的亲身体验是:在两个小时内要走完九公里之多,总之还是因人而异为是。
一公里应该是两千多步,两个小时快走,可以走一万六七千步,在这里,我要说明一下,我身高一米六八。
说起这个事我真的丈量过。那一年,生产队合并,我是记工员。社员积肥挖草皮需要量方记工分的。我就亲自做了一个一米长的三角尺,这个三角尺非常管用,只要按面积或方量记工分的,都能做到一目了然。那一天,到上庄(我是下庄的)我就利用三角尺丈量了上下庄的距离。按不紧不慢的步伐,三角尺向前每转一下需要两步,每步0.5米。我走了1000步,正好500米。所以,上庄与下庄的距离是0.5公里。照此推算你晨练,走一公里需要2000步左右是必需的。两个小时快步走需要7200步。(按每秒一步计算的)
你问这事我很高兴!因为走路是最便利最 健康 的 养生 方法!我喜欢走路溜达!觉得淘冶情懆.活动全身,有利于身心 健康 !
我觉得客官问的是二件事。
1,一公里是多少步?这不好说!因为这与人体高度.步行习惯有关!就说我吧,身高1.77米,随便走路每步0.67米!快走呢,则0.72米!咱就按快走说吧, 每公里1366步 !这些是计算得来的,我每天早上往世纪大道东行,到物流基地来回4300步!这是一个人溜达!
2,两小时快走!我2014年在小区,随队伴音乐快走!每天早晨6点钟大家准时集合,在小区内绕行!因为随音乐起步,曲子是1/4拍,每分钟100步左右,一个小时大概走6000步! 两个小时就是12000步呗!
以上说的都是大概数,锻炼身体随心而欲!活动就好!走路是高 科技 的活动,需要眼.手.腿协调!更需要肌肉骨胳配合!大步甩手!快乐就好!
❼ 微信运动500步走几分钟
微信运动的500步,可能相当于三百米左右,大概10-15分钟左右。
❽ 一个成年人走500步大约是几千米
A、钟摆的运动是旋转,所以本选项错误;
B、2元4角就是2.4元,说法正确;
C、一个成年人走500步大约是1千米,说法错误,不合实际;
D、25个月就是2年多5个月,说法错误,因为1年有12个月,25个月是2年多1个月;
故选:B.
❾ 一公里大概多少步
一个成年人10米大约走16步,一公里1000米,也就是差不多1600步。按照身高1.7米来算,一步是75公分,那么就要迈1333步。
1、人的赤脚长约是身高的1/7,单步长在166cm以上的一般为高个,身高=单步长+1/3足迹长。
2、单步长在140cm-166cm以上的一般为中等身高,身高=单步长+1/2足迹长。
3、单步长在140cm以下的一般为矮个,身高=单步长+2/3足迹长。
(9)500步相当多少公里扩展阅读
每天步行极大有益身心健康
1、步行能增强心脏功能,使心脏跳动慢而有力。
2、步行能增强血管弹性,减少血管破裂的可能性。
3、步行能减少人体腹部脂肪的积聚,保持人体的形体美。
4、步行能减少血凝块的形成,减少心肌梗塞的可能性。
5、步行可减少甘油三脂和胆固醇在动脉壁上的聚积,也能减少血糖转化成甘油三脂的机会。
❿ 五千步相当于多少公里
5千步大概3.5公里左右。正常的成年男性步距一般在0.7米每步左右,5000步大约是3500米。
步数对应的千米数,可以根据走路人的步距来计算。因为受性别、年龄、身高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人的步距都是不同的。
公里是指一种常用的长度计量单位。是千米的俗称,缩写为km,1公里(千米)=1000米。通常它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是中国对“Km”通俗、广泛应用的叫法。
影响步长的因素包括:
1、跑时后蹬腿蹬地的角度、方向、蹬地力的大小。
2、身体腾空时的初速度、腾空角度、空气阻力。
3、身体与脚落地的方式。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