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海面积多少厘米
❶ 里海面积有多大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封闭性的内陆海。全长约1200余千米,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比德国大,接近日本的面积,是北美洲五大湖总面积的1.5倍。形似海豹,位于欧亚大陆之间,其总面积的2/5左右在伊朗境内,其余部分在前苏联境内。沿岸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和阿塞拜疆等国家。里海地处一巨大的盆地,深达1025米,而北部平坦的水底只有5米深左右。伏尔加河接纳北部高地的径流,注入里海,约3/4的里海水量来自于伏尔加河。没有河流从里海流出,里海也没有潮汐。因用于灌溉等人为因素,里海正在逐渐失去其水量。目前其海水面约低于海平面28.5米。
里海的含盐度约为113‰,故过去人们常把里海当做咸水湖看待。据考证,大约1200万年前,里海曾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原与黑海、地中海和亚速海相通,到后来才逐渐变成封闭性内陆海。因其深处内陆,不与海洋相通,故取名里海。
❷ 同样都是咸水湖,为什么里海被称为海,青海湖却叫作湖
在欧亚非交界的地带,有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黑海和里海这五个“海”,因此这里又被称作三洲五海之地。
其中里海位于欧洲和亚洲的交界处,共与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俄罗斯、阿塞拜疆和伊朗这五个国家接壤,是世界上接壤周边国家最多的湖。并且它是世界上最大的湖,当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至于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则是位于北美洲的苏比利尔湖。
海是大洋的边缘地带,与大洋相连,拥有大面积的咸水。里海是咸水湖,我国的青海湖也是咸水湖。为什么青海湖叫湖,而里海却叫作海?
里海总面积约38.6万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80米,最大深度1025米。
我国最大的湖是青海湖,位于青海省,它同时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咸水湖。至于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则是鄱阳湖。青海湖总面积0.45万平方公里,平均深度21米,最大深度32.8米。
从数据上来看,里海的总面积比日本的国土面积还大,相当于87个青海湖。苏必利尔湖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湖泊,总面积8.2万平方公里,可在里海面前真的不够看。由此可见,这么大的咸水湖,被叫做海确实不奇怪,因为面积实在太大了。
不过面积并不是唯一的原因。里海不仅面积大,还拥有类似海洋的生态环境,许多水生动植物也和海洋生物差不多,海运业也十分发达。根据地理学家的研究,里海在1万多年前才与黑海分离,成为了一个内陆湖泊。
正因如此,里海又被称作海迹湖。海迹湖本是古海洋的一部分,只因为板板块运动,最终才与海洋分隔开来,形成封闭或近封闭状态的湖泊。潟湖就是一类处于近封闭状态的海迹湖。
里海本是海洋的一部分,后演变成湖泊,它是古代海洋的遗迹。而我国的青海湖的形成原因和里海并不相同,像青海湖这种咸水湖通常是内陆河流的终点,这些湖泊都处于内陆地区,最早应该是淡水湖,只是在后来的演变过程中由淡水湖变成了咸水湖。
明明是咸水湖,却被叫做海。除了里海,位于中亚的咸海、中东的死海都是咸水湖。其中死海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湖泊,同时也是含盐度最高的湖;咸海曾是世界第四大湖。
除了某些咸水湖被叫做海,少数淡水湖也被叫做海,比如以色列最大的湖就被叫做加利利海。加利利海是地球上海拔最低的一个淡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第二低的湖,仅高于死海。
里海与咸海、地中海、黑海、亚速海等,原来都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后经过板块运动、海陆变迁,古地中海逐渐缩小,最终割裂成这几个“海”。地中海、黑海、亚速海,现在都仅剩狭长的水道与外界相通,它们也被称作陆间海。根据科学家的预测,如果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那么未来它们都会变成咸水湖。
以上就是里海明明叫海,却是湖的地理原因,至于其它因素就不多讲了。
❸ 里海有多大
1.里海的面积是38.64万Km²。
2.里海(Caspian Sea)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位于欧洲和亚洲的内陆交界处,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则是北美洲的苏必利尔湖。里海拥有与海洋相似的生态系统,海运业发达。里海在地理学上属性为‘海迹湖’,它与黑海最后分离成为一个内陆湖泊,距今不过1.1万多年。
3.里海位于辽阔平坦的中亚西部和欧洲东南端,高加索山脉以东,制约着中亚巨大、平坦的土地。西面为高加索山脉,东北为哈萨克斯坦,东南为土库曼斯坦,西南为阿塞拜疆,西北为俄罗斯,南岸在伊朗境内,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属海迹湖。里海表面约低于海平面27米。靠近南面,最大深度为1025米。
4.里海与咸海、地中海、黑海、亚速海等,原来都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经过海陆演变,古地中海逐渐缩小,上述各海也多次改变它们的轮廓、面积和深度。所以,今天的里海是古地中海残存的一部分,并不完全由积水形成,地理学家称之为“海迹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
❹ 里海有多大
里海面积大约38.64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
里海位于中亚西部和欧洲东南端,高加索山脉以东,西面为高加索山脉,东北为哈萨克斯坦,东南为土库曼斯坦, 西南为阿塞拜疆,西北为俄罗斯,南岸在伊朗境内。里海表面约低于海平面27米。靠近南面,最大深度为1025米。里海南北狭长,形状略似“S”型,南北长约1200千米,是世界最长及唯一长度在千千米以上的湖泊。东西平均宽约320千米,湖岸线长约7000千米,面积大小几乎与波罗的海相当,规模为亚速海的10倍,相当全世界湖泊总面积(270万平方千米)的14%,比着名的北美五大湖面积总和(24.5万平方公里)还大出51%。里海湖水总容积为7.6万Km³。
里海与咸海、地中海、黑海、亚速海等,原来都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经过海陆演变,古地中海逐渐缩小,上述各海也多次改变它们的轮廓、面积和深度。所以,今天的里海是古地中海残存的一部分,并不完全由积水形成,地理学家称之为“海迹湖”。受纬度位置和气候影响里海南部和北部水温,盐度都有差异。拜拜水温低,盐度低;南部水温高,盐度高。
❺ 里海有什么特点
里海的南面和西南面被厄尔布尔士山脉和高加索山脉所环抱,其他几面是低平的平原和低地。里海南北狭长,形状略似“S”型,南北长约1200公里,是世界最长及唯一长度在千公里以上的湖泊。东西平均宽约320公里,湖岸线长约7000公里,面积371000平方公里,大小几乎与波罗的海相当,规模为亚速海的10倍,相当全世界湖泊总面积(270万平方公里)的14%,比着名的北美五大湖面积总和(24.5万平方公里)还大出51%。湖水总容积为76000立方公里。
里海有曼格什拉克、哈萨克、土库曼、克拉斯诺沃茨克等海湾。里海的水面低于外洋海面28米,湖水平均深度约180米。里海的湖底深度不同,北浅南深,湖底自北向南倾斜,大体上可以分为三部分:北部一般深4~6米;中部水深170~790米;南部最深,最大深度可达1025米。里海有岛屿约50个,面积约350平方公里。有伏尔加河、乌拉尔河、库拉河、捷列克河等130多条河流注入。1940~1970年,平均每年流入的淡水量286.4立方万公里,其中伏尔加、乌拉尔和捷列克河约占90%以上。
里海位于荒漠和半荒漠环境之中,气候干旱,蒸发非常强烈。据统计,里海每年的进水总量为338.2立方公里,而每年的耗水量则为361.3立方公里,进得少,出得多,出现了入不敷出的“赤字”,湖水水面必然会逐步下降。1930年湖的面积为42.2万平方公里,到1970年已经缩小到37.1万平方公里了。因为水分大量蒸发,盐分逐年积累,湖水也越来越咸。由于北部湖水较浅,又有伏尔加河等大量淡水注入,所以北部湖水含盐度低,为0.2%,而南部含盐度高达13%。
里海的水位,7月最高,2月最低,北部水位高低之差为2~3米,中部和南部仅有20~50厘米,最大也不超过1.5米。里海的水温,夏季南北水域基本相同,为26℃左右。冬季北部水温0℃以下。南部的平均温度为8~10℃,北部浅水区每年冰期2~3个月。
里海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两岸的巴库和东岸的曼格什拉克半岛地区,以及里海的湖底,是重要的石油产区。里海湖底的石油生产,已扩展到离岸数十公里的水域。里海生物资海丰富,既有鲟鱼、鲑鱼、银汗鱼等各种鱼类繁衍,也有海豹等海兽栖息。里海含盐量高,盛产食盐和芒硝。卡拉博加兹戈尔湾是大型芒硝产地。
里海地区航运业较发达。通过伏尔加河及伏尔加—顿河等运河,实现了白海、波罗的海、里海、黑海、亚速海五海通航。但由于北部水浅,航运受到一定限制。在巴库和克拉斯诺沃茨克之间有火车轮渡。运输货物以石油为主,其次为粮食、木材、棉花、食盐、建筑材料等。沿岸主要港口有阿塞拜疆共和国的巴库,俄罗斯联邦共和国的阿斯特拉罕、马哈奇卡拉,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的舍甫琴柯,土库曼斯坦共和国的克拉斯诺沃茨克,伊朗的恩泽利和托尔卡曼港等。
❻ 里海面积多大
里海的面积约38.64万平方公里。
关于里海的其他小知识: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位于欧洲和亚洲的交界处,里海也是世界上接壤最多国家的湖,一共与5个国家接壤。
里海虽称海,但却是一个巨大的内陆咸水湖,之所以叫海,是因为面积足够大,以及其性质偏向于海水,如颜色,海滩等。它是古老地中海的一部分,曾与地中海连接,湖中也有多种海洋生物,而后来由于大陆漂移,致里海与地中海分开,成为一个大的湖泊,因此至今里海仍有不少与地中海相似之处。
❼ 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里海
猜猜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见什么、在哪里?算了,我马上带大家理解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
里海
里海(英语:Caspian Sea)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且为咸水湖,位于欧洲和亚洲的交界处,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则是苏必利尔湖。里海拥有与海洋相似的生态系统,海运业发达。里海在地理学上属性为‘海迹湖’,它与黑海最后分离成为一个内陆湖泊,距今不过1.1万多年。里海的英语名、俄语名(Каспийское море)以及哈萨克语名都是“卡斯皮海”,“卡斯皮”是拉丁文继承自希腊语对里海西南岸高加索东部人的称呼。里海在现代波斯语(波斯文[1]دریای خزر)、阿塞拜疆语、土库曼语等其它突厥语族语言中为“哈扎尔海(可萨海)”,来自9世纪时它附近的哈扎尔王国(可萨汗国)。现代波斯语也有دریای مازندران的称呼,是按伊朗马赞德兰省而来。里海的中文译名按西文海的原意也使用“海”字,繁体写法可以有“里海”、“里海”或“里海”(注,我国大陆地区“里”字内码与台湾地区不同,通过复制粘贴查不到,它就是“表里如一”的“里”,简化后同表示里程单位的“里”)。
地质/里海
里海与咸海、地中海、黑海、亚速海等,原来都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经过海陆演变,古地中海逐渐缩小,上述各海也多次改变它们的轮廓、面积和深度。所以,今天的里海是古地中海残存的一部分,地理学家称之为“海迹湖”。
里海的湖底深度不同,北浅南深,湖底自北向南倾斜,北里海面积99,404平方公里(38,380平方哩),是海中最浅部分,平均深度为4~6米,在与中里海的分界沿线最深达20米。海底由单调的波形沉积平原构成。中里海面积137,918Km²(53,250平方哩),形成不规则盆地,西坡陡峭,东坡平缓。最浅部分--深度达101~140米的大陆棚--沿两岸延伸,最西面的坡由于水下塌方和峡谷而沟壑纵横。阿普歇伦暗滩为一沙洲和岛屿带,从水下古老的岩石上面升起,是向面积约149,106Km²(57,570平方哩)的南里海盆地过渡的标志。一系列水下山岭打破北部地形,但盆地底部其他地方为一坦荡的平原,而里海最深处则在此。里海的南面和西南面被厄尔布尔士山脉和高加索山脉所环抱,其他几面是低平的平原和低地。海区划分里海有曼格什拉克、哈萨克、土库曼、克拉斯诺沃茨克等海湾。里海的水面低于外洋海面28米,湖水平均深度约180米。里海的湖底深度不同,北浅南深,湖底自北向南倾斜,大体上可以分为三部分:北部一般深4~6米;中部水深170~790米;南部最深,最大深度可达1025米。里海有岛屿约50个,面积约350平方公里。
地理组成/里海
里海有曼格什拉克、哈萨克、土库曼、克拉斯诺沃茨克等海湾。里海的水面低于外洋海面28米,湖水平均深度约180米。里海的湖底深度不同,北浅南深,湖底自北向南倾斜,大体上可以分为三部分:北部一般深4~6米;中部水深170~790米;南部最深,最大深度可达1025米。里海有岛屿约50个,面积约350平方公里。有伏尔加河、乌拉尔河、库拉河、捷列克河等130多条河流注入。1940~1970年,平均每年流入的淡水量286.4立方万公里,其中伏尔加、乌拉尔和捷列克河约占90%以上。
整个海区可分为北、中、南三部分,其间被许多岛屿和浅滩隔开。
北里海,岸坡平缓,水深很浅,仅4~8米,最深也只25米;海底为波痕状沉积平原,水量只占总水量的1%。
中里海,依大高加索山脉的岸线多陡坡,东岸频临曼格什拉克高原,较为险峻。底部,东为陆架,西为杰尔宾特海盆,深达790米;水量约占里海的三分之一。
南里海,海岸低平,东西陆架较宽,往西为洼地,是里海最深的地方,水量较大,约占全里海的三分之二。海底沉积物,北里海多含贝壳的砂;中里海洼地多泥和砂质泥,东西两岸近海则多贝壳、砾石砂和粘泥;南里海深水区为泥和含有薄层硫化铁的粘泥,东西两岸边缘区为砂、灰质泥、贝壳和砾石。
海岸线
北部湖岸低平,具有大量被乌拉河、捷列克河,特别是窝瓦河冲刷下来的冲积物质,这些河流的三角洲得到广泛开发。中部西岸多丘陵。大高加索山脉的山麓看似切近,但却被狭窄的海滨平原将其与海岸分隔开来。阿普歇伦半岛在那里伸入海中,巴库市坐落在半岛上,而就在其南面,库拉河与阿拉斯河的泛滥平原构成阿拉斯低地。里海西南岸和南岸是由兰卡兰和吉兰-马赞达兰低地的沉积物形成的,塔利什山脉(Talish)和厄尔布尔士山脉(Elburz)的高峰在内陆不远处耸立。里海南部东岸亦低且不太陡峭,由波浪活动造成的沉积物形成;被低矮的、多丘陵的切列肯(Cheleken)半岛和土库曼巴希半岛猝然打断。中部东岸大部地方陡峭,海摧毁了石灰岩的曼格什拉克高原和肯德尔利-卡亚桑(Kendyrli-Kayasansk)高原的边缘。这一地区最重要的特征是卡拉博加兹戈尔(Kara-Bogaz-Gol)湾,原为里海的一海湾,但如大潟湖似的形成港湾。
里海主要河流
有伏尔加河、乌拉尔河、库拉河、捷列克河等130多条河流注入,每年入海径流量为300Km³以上。伏尔加河、乌拉河与捷列克河--注入里海北部,它们合在一起的年水量达注入里海的所有河水的88%,其中伏尔加河入海径流量为256Km³,占里海总径流量的85%。苏拉克河、萨穆尔河(Samur)、库拉河及一些较小的河流从西海岸注入,提供7%左右的水量,其余水量来自伊朗海岸的河流。东部沿海地区则完全没有常流河。
里海港口
里海在交通运输方面占举足轻重∶石油、木材、粮食、棉花、水稻和硫酸盐是被运输的基本货物,而阿斯特拉罕(Astrakhan)、巴库、马哈奇卡拉、土库曼巴希和谢甫琴科(Shevchenko)是最重要的港口。它们还通过常规客运连接起来,而在巴库与土库曼巴希之间,铁路货运直接轮渡,无须装卸。
石油资源
石油和天然气是这一地区最重要的资源。开发始于20世纪20年代,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得到相当发展。采用钻井平台和人工岛开采海底石油。里海地区石油资源丰富,西岸的巴库和东岸的曼格什拉克半岛地区,以及里海的湖底,是重要的石油产区。里海湖底的石油生产,已扩展到离岸数十公里的水域。
里海生物资源
里海的水是咸的,有许多水生动植物也和海洋生物差不多。里海生物资源丰富,既有鲟鱼、鲑鱼、银汗鱼等各种鱼类繁衍,也有海豹等海兽栖息。约有850种动物和500多种植物;尽管对于如此浩阔的水体而言生物种类数量较低,其中许多物种却是其特有的。蓝绿藻和矽藻构成生物量最大的集团,还有数种红藻与褐藻。动物--一直受到盐度变化的极大影响--包括鲟、鲱、狗鱼、鲈和西鲱鱼;数种软体动物;以及包括海绵在内的其他各种微生物。约15种北冰洋型(如里海海豹)和地中海型物种充实基本动物。里海长期以来一直以其鲟着称,产量约占世界渔获量的4/5。在水位下降和随之而来的条件最有利的产卵场干涸的长时期内,鲟数量锐减。已经采取一些包括禁止在公海捕鲟及推行水产养殖在内的措施,以图改善这一状况。海豹业在北部海域得到发展。
里海矿物资源
里海含盐量高,盛产食盐和芒硝。从卡拉博加兹戈尔湾提取硫酸钠一类矿物也具有相当重要的经济意义。
❽ 世界最大的咸水湖是什么呢
世界上有很多个咸水湖,那么接下来,我就和大家聊一下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吧!
世界最大的咸水湖的基本情况
世界最大的咸水湖就是位于欧洲的里海,里海虽然也叫作海,但却是个彻彻底底的湖,而且是世界最大的咸水湖,因为里海在以前,是与地中海连在一起的,所以才会是世界最大的咸水湖。
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位于欧洲和亚洲的内陆交界处,面积最大的淡水湖则是北美洲的苏必利尔湖。里海拥有与海洋相似的生态系统,海运业发达。里海在地理学上属性为‘海迹湖’,它与黑海最后分离成为一个内陆湖泊,距今不过1.1万多年。
世界最大的咸水湖的地质
里海与咸海、地中海、黑海、亚速海等,原来都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经过海陆演变,古地中海逐渐缩小,上述各海也多次改变它们的轮廓、面积和深度。所以,今天的里海是古地中海残存的一部分,地理学家称之为“海迹湖”。
里海的湖底深度不同,北浅南深,湖底自北向南倾斜,北里海面积99,404平方公里(38,380平方哩),是海中最浅部分,平均深度为4~6米,在与中里海的分界沿线最深达20米。海底由单调的波形沉积平原构成。中里海面积137,918km²(53,250平方哩),形成不规则盆地,西坡陡峭,东坡平缓。最浅部分--深度达101~140米的大陆棚--沿两岸延伸,最西面的坡由于水下塌方和峡谷而沟壑纵横。阿普歇伦暗滩为一沙洲和岛屿带,从水下古老的岩石上面升起,是向面积约149,106km²(57,570平方哩)的南里海盆地过渡的标志。一系列水下山岭打破北部地形,但盆地底部其他地方为一坦荡的平原,而里海最深处则在此。里海的南面和西南面被厄尔布尔士山脉和高加索山脉所环抱,其他几面是低平的平原和低地。海区划分里海有曼格什拉克、哈萨克、土库曼、克拉斯诺沃茨克等海湾。里海的水面低于外洋海面28米,湖水平均深度约180米。里海的湖底深度不同,北浅南深,湖底自北向南倾斜,大体上可以分为三部分:北部一般深4~6米;中部水深170~790米;南部最深,最大深度可达1025米。里海有岛屿约50个,面积约350平方公里。
世界最大的咸水湖的海岸线
北部湖岸低平,具有大量被乌拉河、捷列克河,特别是窝瓦河冲刷下来的冲积物质,这些河流的三角洲得到广泛开发。中部西岸多丘陵。大高加索山脉的山麓看似切近,但却被狭窄的海滨平原将其与海岸分隔开来。阿普歇伦半岛在那里伸入海中,巴库市坐落在半岛上,而就在其南面,库拉河与阿拉斯河的泛滥平原构成阿拉斯低地。里海西南岸和南岸是由兰卡兰和吉兰-马赞达兰低地的沉积物形成的,塔利什山脉(talish)和厄尔布尔士山脉(elburz)的高峰在内陆不远处耸立。里海南部东岸亦低且不太陡峭,由波浪活动造成的沉积物形成;被低矮的、多丘陵的切列肯(cheleken)半岛和土库曼巴希半岛猝然打断。中部东岸大部地方陡峭,海摧毁了石灰岩的曼格什拉克高原和肯德尔利-卡亚桑(kendyrli-kayasansk)高原的边缘。这一地区最重要的特征是卡拉博加兹戈尔(kara-bogaz-gol)湾,原为里海的一海湾,但如大潟湖似的形成港湾。
世界最大的咸水湖的主要河流
有伏尔加河、乌拉尔河、库拉河、捷列克河等130多条河流注入,每年入海径流量为300km³以上。伏尔加河、乌拉河与捷列克河--注入里海北部,它们合在一起的年水量达注入里海的所有河水的88%,其中伏尔加河入海径流量为256km³,占里海总径流量的85%。苏拉克河、萨穆尔河(samur)、库拉河及一些较小的河流从西海岸注入,提供7%左右的水量,其余水量来自伊朗海岸的河流。东部沿海地区则完全没有常流河。
世界最大的咸水湖的重要港口
里海在交通运输方面占举足轻重∶石油、木材、粮食、棉花、水稻和硫酸盐是被运输的基本货物,而阿斯特拉罕(astrakhan)、巴库、马哈奇卡拉、土库曼巴希和谢甫琴科(shevchenko)是最重要的港口。它们还通过常规客运连接起来,而在巴库与土库曼巴希之间,铁路货运直接轮渡,无须装卸。
世界最大的咸水湖的水文特征
(1)环流
海流主要为气旋性环流,各个海域又可形成若干局部性环流。
北里海,伏尔加河径流入海后分成两支:主要的一支沿西岸向南流;另一支沿北岸向东流,在东北部形成一个小型的反气旋型环流。流速随风而异,一般为10~15厘米/秒,有强劲偏北风时,西部流速达30~40厘米/秒,最大可达100厘米/秒。
中里海被一个大型的气旋型环流所控制。
南里海的西北和东南部,各有一个气旋型环流。因而,使里海西部形成一支自北向南的沿岸流,平均流速为25~35厘米/秒,而东部则出现自南向北的沿岸流。平均流速约为10~15厘米/秒。
(2)水温
水温分布随季节和地区而不同。冬季,表层水温南北差异较大,2月北里海仅0.1~0.5°c,南里海可达8~10°c。夏季,温差较小,一般为24~27°c。水温的垂直分布也随季节而变化。冬季,北里海和中里海,水温几无变化,南里海在50~100米深处有温跃层。夏季,中部的30~50米深处和南部海区,上下层温差较大。
里海共有130条入海河流,每年入海径流量为300立方公里以上。其中伏尔加河入海径流量为256立方公里,占里海总径流量的85%。入海经流量有较大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直接影响着盐度和水位的变化。海水中氯化物的含量较低,而硫酸盐和碳酸盐的含量较高。海水的盐度约比大洋水的标准盐度低三分之二。中部和南部,一般为12.0~13.0,伏尔加河三角洲以外,盐度仅0.2。盐度的季节变幅常在0.17~0.21之间。12月至翌年4月,北里海常有结冰现象,冰厚一般为0.5~0.6米,最厚为1米。在强劲北风作用下,流冰可向南漂移到阿普舍伦半岛附近。
(3)水位
水位的长周期和超长周期的显着变化是里海最引人瞩目的现象。研究证实,里海19世纪初期的水位要比4000~6000年前的水位低22米。7~11世纪间,出现较低水位。1930~1957年间,由于伏尔加河上建水库,工农业过量用水,气候干燥等影响,致使水位又下降。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里海水位保持在-28.5米左右。水位季节变化大,春夏高而冬季低,年变幅可达33厘米。里海的风增减水十分显着,伏尔加河三角洲海域,有时风减水达4~5米,风增水也可达2米。
里海的水位,7月最高,2月最低,北部水位高低之差为2~3米,中部和南部仅有20~50厘米,最大也不超过1.5米。里海的水温,夏季南北水域基本相同,为26℃左右。冬季北部水温0℃以下。南部的平均温度为8~10℃,北部浅水区每年冰期2~3个月。里海的风增减水十分显着,伏尔加河三角洲海域,有时风减水达4~5米,风增水也可达2米。
里海位于荒漠和半荒漠环境之中,气候干旱,水分蒸发非常强烈。据统计,里海每年的进水总量为338.2立方公里,而每年的耗水量则为361.3立方公里,进得少,出得多,出现了入不敷出的“赤字”,湖水水面必然会逐步下降。1930年湖的面积为42.2万平方公里,到1970年已经缩小到37.1万平方公里了。
水位下降是由于气候变化减少河流注入而增加了蒸发--窝瓦河上建设水库加重了这一情况--也由于灌溉和工业对河水的消耗。水位上升则与导致窝瓦河注入量增加的气候因素有关,该河若干年来的注入量一直大大高于平均值。海面降水增加和蒸发减少也促成这一现象。
里海的水位,7月最高,2月最低,北部水位高低之差为2~3米,中部和南部仅有20~50厘米,最大也不超过1.5米。
世界最大的咸水湖的气候情况
里海北部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带,而整个里海中部(及南部大部海区)则位于温热带。西南部受副热带气候影响,东海岸以沙漠气候为主,从而造成多变的气候。大气环流冬季以寒冷、明净的亚洲反气旋为主,而在夏季亚速尔群岛高压分支和南亚低压中心发生影响。狂烈的风暴与北风和东南风有关。
海区纵跨几个不同的气候区。北里海虽属大陆性气候,但变化不剧烈;中里海西部气候温和,而东部则为干燥的沙漠气候;南里海属夏季干燥的亚热带气候。冬季里海的天气不稳定,气温变化较大。平均气温,北部为-8~-10°c,南部为8~10°c。风向多变,而以东和东北风占优势。风力为5.5~10.7米/秒,中部有时可达20.8~28.4米/秒。夏季,海上受高压控制,常有微弱海风向陆吹,天气十分稳定。气温变化不大,最热月平均温度为28~29°c,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4°c。平均年降水量为200~1700毫米,分布不均,东海岸少,西南海岸多。年蒸发量一般为1000毫米,南里海的东部和阿普舍伦半岛达1400毫米。
❾ 里海究竟有多深拜托了各位 谢谢
里海最大深度:1025米。
里海的湖底深度不同,北浅南深,湖底自北向南倾斜,北里海面积99,404km²(38,380平方哩),是海中最浅部分,平均深度为4~6米,在与中里海的分界沿线最深达20米。海底由单调的波形沉积平原构成。
中里海面积137,918Km²(53,250平方哩),形成不规则盆地,西坡陡峭,东坡平缓。最浅部分--深度达101~140米的大陆棚--沿两岸延伸,最西面的坡由于水下塌方和峡谷而沟壑纵横。
阿普歇伦暗滩为一沙洲和岛屿带,从水下古老的岩石上面升起,是向面积约149,106Km²(57,570平方哩)的南里海盆地过渡的标志。一系列水下山岭打破北部地形,但盆地底部其他地方为一坦荡的平原,而里海最深处则在此。
里海有50个岛屿,多为小岛。西北部的车臣岛最大,其次有秋列尼(Tyuleny)岛、莫尔斯科依(Morskoy)岛、库拉雷(Kulaly)岛、日洛依(Zhiloy)岛和奥古尔钦斯基(Ogurchin)岛。
(9)里海面积多少厘米扩展阅读
接壤五国的里海,只是一个湖而已。周围被俄罗斯、格鲁吉亚、埃塞拜疆、伊朗、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围得严严实实。所以它只是一个湖泊而已。
而至于它为何被叫做海,则可能是因为古时因为经济、科技等原因,人们对世界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但里海又实在是辽阔极了,所以被称为海。而由于它的面积太大,所以里海成为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咸水湖。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里海
❿ 世界上最大的湖——里海
世界上湖泊的数量数不胜数,多种多样,平面如镜,波浪徐徐,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湖泊是哪个吗,一起和我进入探究仔细吧。
里海(Caspian Sea),位于欧洲和亚洲的交界处,属性为‘海迹湖’,虽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但是里海拥有和海洋一样或相似的生态系统。里海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内陆湖,那为什么又被称为“海”呢?
从里海的自然特点来看,里海水域辽阔,烟波浩淼,一望无垠,经常出现狂风恶浪,犹如大海翻滚的波涛。同时,里海的水是咸的,有许多水生动植物也和海洋生物差不多。另外,从里海的形成原因来看,里海与咸海、地中海、黑海、亚速海等,原来都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经过海陆演变,古地中海逐渐缩小,上述各海也多次改变它们的轮廓、面积和深度。所以,今天的里海是古地中海残存的一部分,地理学家称之为“海迹湖”。因此,人们就把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湖称为“里海”了。其实,它并不是真正的海。
一、地理位置
位于亚欧大陆腹部,亚洲与欧洲之间,东、北、西三面湖岸分属土库曼斯坦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俄罗斯联邦和阿塞拜疆共和国[1],南岸在伊朗境内,是世界上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属海迹湖。
二、基本概况
里海位于高加索山脉以东,制约着中亚巨大、平坦的土地。漫长的海岸线从北向南延伸近1,200公里(750哩),不过其平均宽度仅320公里(200哩)。面积约386,400平方公里(149,200平方哩)——大于日本——而其表面约低于海平面27公尺(90呎)。靠近南面,最大深度为1,025公尺(3,360呎)。海的东北为哈萨克,东南为土库曼,南面为伊朗,西南为阿塞拜疆,西北为俄罗斯。
里海通常被认为是世界最大咸水湖。然而这一观念并不完全正确,因为科学研究表明,里海经由亚速海、黑海和地中海与世界洋沟通。这一因素对于其自然地理所有方面的形成产生强烈影响。里海具有特别的科学研究意义,因为其历史、尤其是其面积和深度在以前的变化,为这一地区复杂的地质和气候演变提供了线索。人为变化,特别是广阔的窝瓦河系堤坝、水库与运河造成的变化,对于当代水文平衡已有影响。里海在这一地区交通运输网中以及在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中也具有重大意义;其优良的海滨沙滩日益被用作疗养和娱乐场所。
里海的南面和西南面被厄尔布尔士山脉和高加索山脉所环抱,其他几面是低平的平原和低地。里海南北狭长,形状略似“S”型,南北长约1200公里,是世界最长及唯一长度在千公里以上的湖泊。东西平均宽约320公里,湖岸线长约7000公里,面积371000平方公里,大小几乎与波罗的海相当,规模为亚速海的10倍,相当全世界湖泊总面积(270万平方公里)的14%,比着名的北美五大湖面积总和(24.5万平方公里)还大出51%。湖水总容积为76000立方公里。
三、资源状况
1.石油资源
石油和天然气是这一地区最重要的资源[2]。开发始于20世纪20年代,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得到相当发展。现在采用钻井平台和人工岛开采海底石油。里海地区石油资源丰富,两岸的巴库和东岸的曼格什拉克半岛地区,以及里海的湖底,是重要的石油产区。里海湖底的石油生产,已扩展到离岸数十公里的水域。[3]
2.生物资源
里海的水是咸的,有许多水生动植物也和海洋生物差不多。里海生物资源丰富,既有鲟鱼、鲑鱼、银汗鱼等各种鱼类繁衍,也有海豹等海兽栖息。约有850种动物和500多种植物;尽管对于如此浩阔的水体而言生物种类数量较低,其中许多物种却是其特有的。蓝绿藻和矽藻构成生物量最大的集团,还有数种红藻与褐藻。
动物--一直受到盐度变化的极大影响--包括鲟、鲱、狗鱼、鲈和西鲱鱼;数种软体动物;以及包括海绵在内的其他各种微生物。约15种北冰洋型(如里海海豹)和地中海型物种充实基本动物。里海长期以来一直以其鲟着称,产量约占世界渔获量的4/5。在水位下降和随之而来的条件最有利的产卵场干涸的长时期内,鲟数量锐减。已经采取一些包括禁止在公海捕鲟及推行水产养殖在内的措施,以图改善这一状况。海豹业在北部海域得到发展。
3.矿物资源
里海含盐量高,盛产食盐和芒硝。从卡拉博加兹戈尔湾提取硫酸钠一类矿物也具有相当重要的经济意义。
四、自然特征
里海有50个岛屿,多为小岛。西北部的车臣岛最大,其次有秋列尼(Tyuleny)岛、莫尔斯科依(Morskoy)岛、库拉雷(Kulaly)岛、日洛依(Zhiloy)岛和奥古尔钦斯基(Ogurchin)岛。以水文特点为依据,通常将整个里海分为北、中、南3部分。
1.海岸线特征北部海岸低平,具有大量被乌拉河、捷列克河、特别是窝瓦河冲刷下来的冲积物质,这些河流的三角洲得到广泛开发。中部西岸多丘陵。大高加索山脉的山麓看似切近,但却被狭窄的海滨平原将其与海岸分隔开来。
里海南部东岸亦低且不太陡峭,由波浪活动造成的沉积物形成;被低矮的、多丘陵的切列肯(Cheleken)半岛和土库曼巴希半岛猝然打断。中部东岸大部地方陡峭,海摧毁了石灰岩的曼格什拉克高原和肯德尔利-卡亚桑(Kendyrli-Kayasansk)高原的边缘。这一地区最重要的特征是卡拉博加兹戈尔(Kara-Bogaz-Gol)湾,原为里海的一海湾,但现在如大潟湖似的形成港湾。
主要河流——窝瓦河、乌拉河与捷列克河——注入里海北部,它们合在一起的年水量达注入里海的所有河水的88%。苏拉克河、萨穆尔(Samur)河、库拉河及一些较小的河流从西海岸注入,提供7%左右的水量,其馀水量来自伊朗海岸的河流。东部沿海地区则完全没有常流河。
2.海中特征。北里海面积99,404平方公里(38,380平方哩),是海中最浅部分,平均深度为4∼6公尺(13∼20呎),在与中里海的分界沿线最深达20公尺(66呎)。海底由单调的波形沉积平原构成。中里海面积137,918平方公里(53,250平方哩),形成不规则盆地,西坡陡峭,东坡平缓。最浅部分——深度达101∼140公尺(330∼460呎)的大陆棚——沿两岸延伸,最西面的坡由于水下塌方和峡谷而沟壑纵横。阿普歇伦暗滩为一沙洲和岛屿带,从水下古老的岩石上面升起,是向面积约149,106平方公里(57,570平方哩)的南里海盆地过渡的标志。一系列水下山岭打破北部地形,但盆地底部其他地方为一坦荡的平原,而里海最深处则在此。
3.气候。里海北部位于温大陆性气候带,而整个里海中部(及南部大部海区)则位于温热带。西南部受副热带气候影响,东海岸以沙漠气候为主,从而造成多变的气候。大气环流冬季以寒冷、明净的亚洲反气旋为主,而在夏季亚速群岛高压分支和南亚低压中心发生影响。狂烈的风暴与北风和东南风有关。
夏季气温分布相当均衡——7∼8月间平均气温为24∼26℃(75∼79 ℉),在太阳炙烤的东海岸绝对最高温度为44℃(111 ℉)——但冬季气温北部为-10℃(14 ℉),南部为10℃(50 ℉)。海上年平均降雨量在200∼1,700公厘(8∼67吋)之间,东部降雨量最小,西南部降雨量最大。大多降于冬季和春季。海面蒸发量很高,达一年1,000公厘(40吋)。结冰影响里海北部,通常至1月份完全封冻,在很冷的年代,沿西海岸漂浮的冰可南达阿普歇伦半岛地区。
4.水文。里海研究较吸引人的方面为依据考古、地理和历史方面的证据再现许多世纪中的长期水位变动。里海水位变动幅度似乎从西元前1世纪以来至少达到7公尺(23呎)。这些长期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决定水的补给(河流注入与降水)和损失(蒸发与流往卡拉博加兹戈尔湾)之间平衡的气候条件。在20世纪最初30年间,里海海面低于海平面近26公尺(86呎),但在1977年却降为29公尺(96呎)。这是过去400∼500年间观察到的最低海面。水位急遽上升始于1978年;在90年代初,里海海面低于海平面27公尺(90呎)。1929∼1977年间发生的水位降低,是由于气候变化减少河流注入而增加了蒸发——窝瓦河上建设水库加重了这一情况——也由于灌溉和工业对河水的消耗。一直在发展中的水位上升,也与导致窝瓦河注入量增加的气候因素有关,该河若干年来的注入量一直大大高于平均
值。海面降水增加和蒸发减少也促成这一现象。1980年,苏联水文学家在里海与潟湖之间构筑沙障,以阻止海水流入卡拉博加兹戈尔湾。计画者们已经认真地注意到稳定里海水位的其他措施的可能性。
夏季,水面平均温度为24∼26℃(75∼79 ℉),南部水温稍暖。然而,冬季温差大,北部为3∼7℃(37∼45 ℉),南部为8∼10℃(46∼50 ℉)。东部沿岸地区深水上涌——盛行风活动的结果——也可导致夏季温度明显降低。
其平均盐度约为12.8%,但在窝瓦河口仅为1%,而在蒸发强烈的卡拉博加兹戈尔湾却高达200。在公海,盐度分布明显一致;从海面至海底仅增加0.1∼0.2%。里海海水与大洋海水的区别在于硫酸盐、钙和碳酸镁的含量较高——河流注入的结果——而氯化物含量较低。
5.海生物。约有850种动物和500多种植物;尽管对于如此浩阔的水体而言生物种类数量较低,其中许多物种却是其特有的。蓝绿藻和矽藻构成生物量最大的集团,还有数种红藻与褐藻。动物——一直受到盐度变化的极大影响——包括鲟、鲱、狗鱼、鲈和西鲱鱼;数种软体动物;以及包括海绵在内的其他各种微生物。约15种北冰洋型(如里海海豹)和地中海型物种充实基本动物。
五、经济收益
1.资源。里海长期以来一直以其鲟着称,产量约占世界渔获量的4/5。在水位下降和随之而来的条件最有利的产卵场干涸的长时期内,鲟数量锐减。已经采取一些包括禁止在公海捕鲟及推行水产养殖在内的措施,以图改善这一状况。海豹业在北部海域得到发展。
石油和天然气是这一地区最重要的资源。开发始于1920年代,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得到相当发展。现在采用钻井平台和人工岛开采海底石油。从卡拉博加兹戈尔湾提取硫酸钠一类矿物也具有相当重要的经济意义。
2.交通运输。里海在交通运输方面占举足轻重︰石油、木材、粮食、棉花、水稻和硫酸盐是被运输的基本货物,而阿斯特拉罕(Astrakhan)、巴库、马哈奇卡拉、土库曼巴希和谢甫琴科(Shevchenko)是最重要的港口。它们还通过常规客运连接起来,而在巴库与土库曼巴希之间,铁路货运直接轮渡,无须装卸。
六、能源争夺战
里海周围的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三国主管能源的部长20日在莫斯科举行铺设里海沿岸天然气管道政府间协议签字仪式,俄总统普京、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出席。
普京表示,对于俄、哈、土三国和欧洲的能源系统来说,铺设里海沿岸天然气管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件。此间观察家则指出,“沿里海天然气管道”政府间协议最终得以签署,是俄哈土“三赢”的结果,更是俄在同美、欧能源博弈中所赢得的一场关键性战役。代表俄政府签字的联邦工业和能源部长赫里斯坚科说,“沿里海天然气管道”建成并投入运营可提高里海地区能源的外运能力,“按照达成的协议,天然气年出口将增加200亿立方米”。根据管道建设进度计划,2008年年底将作出全部项目、投资决定。“沿里海天然气管道”途经土境内360公里、哈境内约150公里,然后与哈俄边境现有的“中亚-中央”管道连接。如加上现有天然气管道,2010年年底土俄间年天然气运输能力将达到700亿立方米。此后,随着原有“中亚-中央”天然气管道现代化改造的完成,天然气年运输能力还将进一步增加。
能源专家认为,俄、哈、土关于“沿里海天然气管道”协议的签署,是俄“能源外交牌”的典型展示。长期以里海来,欧洲国家为实现“能源进口多元化”,与美国一道鼓励、支持独联体的中亚国家推行“能源出口多元化”政策。在天然气领域,欧盟、美国加紧对土库曼斯坦这个里海地区重要天然气出口国的外交攻势,提供资金,帮助土勘探修建绕过俄罗斯、跨里海海底的天然气管道路线。
而如今“沿里海天然气管道”是否修建的悬念不再,土对欧美“跨里海天然气管道”铺设的兴趣大减。换言之,通过实现俄哈土项目,俄至少暂时消除了欧盟避开俄罗斯、染指中亚天然气的危机局面,从而使自己继续掌控欧洲天然气阀门。与此同时,土、哈等中亚国家也是该项目实施的主要受益者。土库曼斯坦能源、特别是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远景储量为2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三位。
由于目前仅有土俄管道,年运量500亿立方米、土伊年运量100亿立方米,远远无法满足土确定的年出口1000亿立方米天然气的目标。土一直力图在里海能源博弈中为自己争取更大的利益、希望跨里海海底的天然气管道项目早日启动。然而,多年无结果的等待让土明白,欧、美推动的项目不过是一个话柄,加之里海划分难题短时间无法破解,“跨里海天然气管道”建设计划被土束之高阁。而对哈来说,“沿里海天然气管道”经过哈境150公里,不仅可以赚取过境费,而且还能提高自身在里海能源争夺战中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