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芥子多少厘米适合
‘壹’ 新生儿双顶径正常值
名词解释:双顶径
双顶径,这个名词在产检报告里对准妈妈来说通常是陌生的。什么是双顶径?它又称BPD,并不是头围,而是位置约靠近太阳穴,是指胎儿头部左右两侧之间最宽部位的长度,又称为“头部大横径”。
双顶径对医生来说很有判断作用,常常用它来观察孩子发育的情况,判断是否有头盆不称,顺利分娩。
一般来说,双顶径在孕足月时应达到9.3厘米或以上。按一般规律,在孕5个月以后,基本与怀孕月份相符,也就是 说,妊娠28周(7个月)时BPD约为7.0厘米,孕32周(8个月)时约为8.0厘米,以此类推。孕8个月以后,平均每周增长约为0.2厘米为正常。当 初期无法通过CRL来确定预产日时,往往通过BPD来预测;中期以后,在推定胎儿体重时,往往也需要测量该数据。
如何利用双顶径来计算胎儿体重?专家介绍说,胎儿体重=双顶径*900-5200 (克)。
胎儿双顶径大不等于不能顺产
事实上,能否顺产,双顶径只是其中一个决定因素。事实上,胎儿是否能顺产决定于胎儿、产道、产力三个因素。在分娩的过程中胎儿的头部通过产道的最大径线就是双顶径,而产道中让胎儿通过的最小径线是骨盆出 口横径,所以如果双顶径大于骨盆出口横径,孩子是否能自然分娩就是个问题。最终的选择还要看孕妇的骨盆和足月时孩子的大小。而在分娩过程中还要根据宫口开大和产程的进展来决定准妈妈是否能够顺产。
一般情况下,在面临分娩的时候,医生都会告诉准妈妈是否适合进行顺产,通常在34周左右,医院都会给准妈妈做骨盆测定,这个测定加上医生通过对腹部胎儿形状大小的触摸,以及胎儿体重的估算,就能判定,准妈妈是否能顺利的进行自然分娩。如果医生认为,宝宝的体重会超过4公斤,难产率会大大增加,一般就会建议以剖腹产方式分娩。
双顶径偏大怎么办
胎儿双顶径偏大是胎儿发育偏大的表现,与准妈妈的营养好,活动量少有直接的关系的,说明了准妈妈的营养充足,造成了胎儿发育偏大的,是现在 比较 常见的表现的,所以不需要担心,只要胎儿的头部内没有异常的情况,就可以放心的。
不过,如果胎儿双顶径过大则首先考虑是有脑积水的情况,建议做b超时注意检查胎儿的脑部,排除宝宝发育异常的可能。
双顶径偏小是不是营养不足?
胎儿双顶径与营养状况也是有直接关系的,双顶径偏小,不排除平时 月经 不规律,目前孕周不准或B超测量存在的误差所致。如果未见明显发育异常即不需过于担心。建议注意生活饮食规律,平时注意加强营养,多吃高蛋白 食物 ,定期做常规体检即可。
‘贰’ 女婴儿身高体重标准表2020
女宝宝的身高标准表:
2
如何让宝宝身高体重达标
首先,要睡眠充足。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夜间11点-1点,早晨5点-7点,是孩子生长激素的分泌高峰,如果错过了这两个时间段,势必影响宝宝的身高发育。
其次,要加强锻炼。已经证明,跳绳运动能显着提升宝宝的身高。非常适合矮小的小朋友作为锻炼项目。
最后,也要加强营养。虽然现在家家户户都能吃肉,但是饮食贵在搭配。要水果、蔬菜和鱼肉合理搭配。饮食要多样化。
3
有利于宝宝长高的食物有哪些
1、菠菜:菠菜中富含铁和钙。很多宝宝可能不喜欢吃,所以可以尝试把菠菜切碎加在其它辅食中。菠菜中含草酸,影响钙质的吸收,在煮之前应该用开水烫一下。
2、胡萝卜:富含维生素A,能帮助蛋白质的合成。宝宝一般不喜欢吃整块的胡萝卜,所以可以做成不同菜肴。比如榨汁喝,如果不喜欢胡萝卜汁,可以跟苹果一起榨汁中和胡萝卜的味道。此外,做鸡肉、猪肉、牛肉时可以把胡萝卜切成细丝一起炒,这样不仅可以调味儿,营养也更丰富。
3、鸡蛋:特别是蛋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非常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有些妈妈担心蛋黄中含有的胆固醇对孩子不好,但是处于成长期的孩子不用担心胆固醇值,每天吃1个鸡蛋或者2天吃一个鸡蛋,是比较合适的。
4、黑大豆:大豆是公认的高蛋白食物,其中黑大豆的蛋白质含量更高,是有利于成长的好食品。做米饭时加进去,或者磨成豆浆喝都可以。
‘叁’ 新生儿视力
宝宝并不是一出生就有健全的视力,新生儿视力是一个发育的过程。但是宝妈们也要随时关注宝宝视力的发育情况,了解检查宝宝视力的方法。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宝宝视力发育的异常。
小孩眼睛1.0正常吗
宝宝多少度算近视,是很多家长都搞不清楚的问题。有人说:宝宝看视力表能看清1.0及以上,那就是正常的。但是带宝宝检查视力后,发现视力根本达不到1.0,家长一下子就急了!平时都有注意爱护宝宝眼睛,怎么突然就近视了呢?
一、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正常视力范围有差异
宝宝的视力发育是从远视眼发育到正视眼。通常,要等到宝宝6岁以后才能看清1.0及以上,在此之前达不到1.0的标准是很正常的事情。
一般来说,3岁以上的宝宝用视力表检查视力时,正常可视范围是循序渐进的。
3岁:0.5~0.6,不低于0.4
4岁:0.7~0.8,不低于0.5
5岁:0.8~1.0,不低于0.6
6岁以上:1.0以上,不低于0.7
如果宝宝在对应年龄阶段低于下限值,或者两眼视力相差超过视力表两行,视力可能就出现了异常,应立即去医院检查。
妈妈也可以通过观察宝宝的日常表现,来判断宝宝的视力是否有异常。比如,有如下几种表现时,应及时带宝宝就医:
1、一岁后还有“斗鸡眼”的现象
2、看东西老眯眼或偏斜
3、抓取、捡拾东西较吃力
4、瞳孔发白
二、先天遗传0r后天环境,都有可能让宝宝近视
很多家长百思不得其解,宝宝一不看书二不玩电子产品,怎么就突然近视了?其实,有很多因素都可能导致宝宝近视。
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父母其中一方或父母双方有超过600度的高度近视,那么宝宝近视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环境因素 :日常生活中有些容易被妈妈忽略的习惯,也可能是导致宝宝近视的原因。
1、床头挂件距离近:正常来说,床头挂件要在宝宝上方的30到50厘米,不要太近。位置也要时常变换,不要总在一个地方。不然宝宝老盯着眼球不动,会影响宝宝眼部肌肉和神经的协调功能。
2、开着灯睡觉:宝宝出生的头两年,如果开灯睡觉,可能会影响眼睛和焦距调节功能的发育,容易造成眼睛疲劳,从而影响宝宝的视力。
3、过早使用电子产品:电子产品的液晶显示器里存在大量短波蓝光,能穿透晶体和玻璃体,到达宝宝眼底的黄斑区,从而损伤黄斑区影响宝宝的视力。美国儿科学会建议18个月以下的宝宝不要接触任何电子产品(视频聊天除外),2-5岁的宝宝每天使用屏幕的时间不能超过1小时。
三、近视了要早做治疗,佩戴近视眼镜或ok镜
近视是可控不可逆的,而且近视的度数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直到孩子的身体停止发育。不过,如果真的近视了,家长要尽早帮孩子做视力矫正,延缓度数加深。目前适合孩子的方法有两种。
一是配戴近视眼镜,这是最安全的矫正方法,配戴眼镜能使宝宝获得清晰的远视力,还能减轻视疲劳,改善眼位和双眼视功能,不过需要整天戴着。
二是配戴角膜塑形镜,又称OK镜。通过改变角膜弯曲度来矫正视力,只需要在晚上入睡时戴,不过对配戴者有一些限制,需要九岁以上近视或近视散光的孩子,包括一些角膜的医学参数要达标,而且还不能有炎症、重度干眼等眼部问题。
四、预防宝宝近视,注意饮食+用眼健康
虽然近视的产生跟遗传有一定的关系,但好的用眼习惯、控制好用眼时长和保证足够的户外时间,也能有效地预防近视的发生。
控制用眼时长: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的用眼,每阅读45-50分,眼睛要休息10分钟看看远处的物体。如果宝宝在使用电子产品时,可以每20分钟提醒TA向远处望20秒。另外还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给眼睛足够的时间休息,从而保护视力。
增加户外活动:有研究证明,适当增加宝宝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保证2小时),对预防近视有很大的帮助。因为光线可以刺激多巴胺的释放,从而抑制眼轴伸长,预防近视的发生。
检测新生儿视力的方法
刚出生的宝宝,身体的各个部位都在发育,视力也不例外,宝妈们千万不要以为宝宝一出生就能看清东西。因此,掌握检测新生儿视力的方法是很重要的,这样就可以随时掌握宝宝视力发育的情况。以下是一些宝妈可以检测宝宝视力发育状况的方法,可以参考一下哟!
一、用手电筒照眼睛。此时新生儿会立即闭眼。轻开眼皮照瞳孔,瞳孔会缩小,这就是瞳孔对光反射。
二、头眼协调动作。这很容易理解,比如当宝宝低头时,眼球会本能地向上转动,若是头向后仰,则眼球会向下方看。这是宝宝具有头眼协调能力的表现。
三、短暂原始注视。用一个大红色绒球在距眼20厘米处移动60度角的范围,能引起新生儿注视红球,头和眼还会追随红球慢慢移动。
四、运动性眼球震颤。在距新生儿眼睛前20厘米处,将一个画有黑的垂直条纹的纸圆筒或鼓(长约10厘米,直径约5-6厘米),由一侧向另一侧旋转,新生儿注视时会出现眼球震颤,即眼球会追随圆筒或鼓的旋转来做水平运动。
如果宝宝能通过以上四项检查,就表明新生儿的视力发育良好。
新生儿视力的特点
宝宝出生后各部位的发育有多重要,宝妈们都知道。了解新生儿视力的特点可以帮助宝妈了解宝宝视力发育的情况,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慌张。
新生宝宝的眼球前后直径比较短,视力发育不健全,仅有光觉或只感到眼前有物体移动。因此宝宝刚出生时对光线会有反应,但由于眼睛发育并不完全,视觉结构、视神经尚未成熟,视力只有成人的1/30。虽然他能追着眼前的物体看,但视野只有45度左右,视力也只有成人的1/30,并且只能追视水平方向和眼前18~38公分的人或物。但是新生儿有活跃的感光能力,他能看到周围的事物,分辨不同人的脸,喜欢看鲜艳动感的东西。
一般来说,新生宝宝的眼睛约有23厘米的聚焦距离,如果想让宝宝看某样东西,最好放在这个距离内,同时这也是哺乳时妈妈的脸与宝宝眼睛之间的距离。当这个距离的物体发生缓慢移动时,宝宝也会随之轻微地移动眼睛。而且新生宝宝最喜欢看妈妈的脸,当妈妈注视着他时,他也会看着妈妈,这时是妈妈与宝宝进行情感交流的最佳时机。
新生儿视力发育情况
宝宝出生后,虽然眼的结构已经成形,但还是要靠后天的发育,宝宝的视力才能健全。因此了解新生儿视力发育的情况是很重要的。
刚出生时,宝宝能够聚焦看清楚的距离只有20~38厘米,刚好是抱着他的人的脸的距离。超过这个距离,宝宝只能够感知光亮、形状和运动的物体,但还非常模糊。到1个月左右,宝宝就能持续地聚焦双眼,追踪移动的物体了。在宝宝探索这种新能力时,宝宝可能喜欢和你玩对视的游戏。两个月时,宝宝视觉集中的现象就越来越明显,喜欢看活动的物体和熟悉的大人的脸和衣服的颜色,但不能分辨深浅。3个月,宝宝能固定视线,基本能像成人一样聚焦,对颜色很敏感,能够区分红绿色,尤其是红色。到六个月时,婴儿的大脑把来自各个感觉通道的信息加以整合,帮助解读看到的信息。因此,当宝宝醒着时,可以抬手触摸他看到的喜欢的东西。九到十个月的宝宝,能看到小物体,并且能开始区别简单的几何图形,观察物体的不同形状。一岁时,宝宝开始出现视深度感觉,立体知觉。2到5岁时,宝宝能判断出物体前后、大小、上下、内外、远近等空间。而到了六七岁时,宝宝就进入成人的视觉了。
宝妈可以按照以上的情况来对比一下宝宝的视力发育状况哦!
什么会影响新生儿视力
宝宝的健康成长是爸爸妈妈最大的愿望,所以都想给宝宝最好的成长环境。宝妈也要了解一下什么会影响新生儿视力?让宝宝的眼睛健康正常的发育。
首先,宝妈们要多多注意下宝宝的眼屎。因为新生儿眼屎多是个大问题,它可导致新生儿先天性泪囊炎等疾病,不及时治疗,会影响到新生儿的视力发育。其次,喜欢在宝宝的床头挂东西的宝妈也要注意。因为宝宝多是远视眼,如果把玩具放得特别近,要使劲调节眼睛才能看得见,这样时间久了,宝宝的眼睛较长时间地向中间旋转,就有可能发展成内斜视。而且用玩具逗宝宝时,也不要把玩具放在离眼睛太近的地方,否则会影响宝宝的视力发育。婴儿期是视觉发育最敏感的时期,如果有一只眼睛被遮挡几天时间,就有可能造成被遮盖眼永久性的视力异常。因此,一定不要随意用物品遮盖宝宝的眼睛。抱宝宝外出时,如果阳光太强注意遮挡阳光,避免强光刺激宝宝的眼睛。
母乳喂养的宝妈也要注意自己的喂奶姿势,因为长期固定一个位置喂奶,宝宝往往窥视固定的灯光,容易造成斜视,所以喂奶时最好不要长期躺着或一个姿势喂奶。此外,晚上睡觉最好是关灯,因为灯光太亮有可能导致宝宝睡不着觉。更有医学研究表明,婴儿睡眠时不关灯会增加孩子患近视眼的可能性。
‘肆’ 白芥子有什么作用
白芥子的作用:
白芥子也叫做辣菜子,它是二年生植物,属于十字花科。性温,可以入药,具有通络止痛,温中散寒的作用,目前在全国各地都有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