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目是多少厘米
⑴ 1.3毫米等于多少目
第一点,目是一个长度单位,代表在1平方英寸上以应目数的方孔的边长。由于有网丝的存在所以目数和对应的长度不完全成线性关系,但一定是目数越高长度越小。
第二点,给你一个一般常使用的目数和长度的对应和粗算的方法。
粗算方法:25.4/目数*0.65
40目0.45mm ,60目0.3mm,80目0.2mm,100目0.15mm,120目0.125mm,150目0.1mm,180目0.088mm,200目0.074mm,250目0.065mm,300目0.05mm
⑵ 7分网眼是几厘米眼
7指(网眼对角拉直14cm)。
渔网一指网眼是1厘米。渔网通常是用指来分孔大小的,比如(1指、2指、2指半、3指、3指半、4指、5指),1指是1厘米的,2指就是2厘米,依此类推。这个厘米长度是指渔网上正方形边长。
1指参考捕鱼范围:白条餐鱼、马口、棒花、麦穗、船丁、虾虎鱼等。
2指参考捕鱼范围:黄颡鱼、小鲫鱼、大白条餐鱼等。
3指参考捕鱼范围:鲫鱼等(2~8两左右)。
分类
渔网从功能上分为刺网、曳网(拖网)、围网、建网和敷网。要求有高透明度(部分尼龙网)和强度,好的耐冲击性、耐磨性、网目尺寸稳定性和柔软性,适当的断裂伸长(22%~25%)。由单丝、复丝捻线(有结网)或单丝经编织(raschel,属无结网)、一次热处理(固定结节)、染色和二次热处理(固定网目尺寸)加工而成。
可以用于流网捕鱼、曳网捕鱼、捞鱼捕鱼、诱饵捕鱼和定置捕鱼。或成为网箱,渔笼等捕捉用品制作制造原料。
⑶ 星位、三三、小目、高目和目外是什么意思,,详细的介绍一下,最好有图,
星位,属于围棋术语的一种。正规的围棋棋盘形状为正方形,上书横竖各十九道平行线,构成三百六十一个交叉点。其中有九个交叉点用大黑点标识,以方便定位,这九个黑点称之为“星”(或“星位”)。
三三,指在围棋中于角部占据第三线与第三线的交叉点的着法,整个棋盘中有四个点是三三。
三三因为实利坚固,且有一手保角的优点,在日本新布局时期一度流行。但由于其发展性低和位置低,所以现代棋局中较少出现以三三占角的布局。三三定式数量较少。
另外,在对手以星占角时,三三是夺取角地的常见手段。在中国古代围棋中,由于存在还棋头规则,三三并不常见。
小目是围棋棋盘上第三线和第四线的交叉点,一个角落有两个,整个棋盘中共有八个位置称作小目。(如以棋盘左上角作(1,1)算起,这八个点的座标位置分别是(3,4)(4,3)(3,16)(4,17)(16,3)(16,17)(17,4)(17,16))
高目是围棋盘角部的某一位置,它在棋盘上的坐标是(4,5)或(5,4)。在每个角上有两个高目,所以围棋盘上共有八个高目位置。
目外是在围棋中第三线与第五线的交叉点,整个棋盘中有八个点是目外。目外是开局占角的可能位置之一,使用频率与高目接近。目外布局是指目外与高目、三三等互相配合,或连走两手目外的布局,其特色是较重视外势的获取及边上的发展。
⑷ 筛网3目半是多大
3.5目就是筛网孔径是2.54厘米,筛网目数的计算法则是:2.54平方厘米内有几个孔就是几目。
⑸ 什么是目,一目是多少
目是指每英寸筛网上的孔眼数目。
1目=4000微米。
50目就是指每英寸上的孔眼是50个,500目就是500个,目数越高,孔眼越多。 除了表示筛网的孔眼外,它同时用于表示能够通过筛网的粒子的粒径,目数越高,粒径越小。
(5)3目是多少厘米扩展阅读:
目数,就是孔数,就是每英寸上的孔数目。目数越大,孔径越小。一般来说,目数×孔径(微米数)=15000。
比如,400目的筛网的孔径为38微米左右;500目的筛网的孔径是30微米左右。由于存在开孔率的问题,也就是因为编织网时用的丝的粗细的不同,不同的国家的标准也不一样,存在美国标准、英国标准和日本标准三种;
其中英国和美国的相近,日本的差别较大。我国使用的是美国标准,也就是可用上面给出的公式计算。 美国泰勒标准筛的筛目尺寸对照表.可在下面网页看到详细资料.
由此定义可以看出,目数的大小决定了筛网孔径的大小。而筛网孔径的大小决定了所过筛粉体的最大颗粒Dmax。所以,我们可以看出,400目的抛光粉完全有可能非常细,比如只有1-2微米,也完全有可能是10微米、20微米。因为,筛网的孔径是38微米左右。
因此,用目数来衡量抛光粉的颗粒大小是不恰当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用粒径(D10,中位径D50,D90)来表示颗粒大小,用目数折算最大粒径。如果大家看过日本关于磨料的标准JIS标准,就会觉得非常科学。
他们的每个号的磨料均给出了D3,D50,D97的要求,而且用不同原理的粒度测定仪时的数据是不同的。其中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举例来说,D50是2微米的粉,D3大致是0.9微米,D97是4微号称是2微米的粉中,小于0.9微米不能超过3%,大于4微米的不能超过3%。
这是非常严格的,市场上见到的绝大多数抛光粉(包括国外的)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尤其是细粉超标严重。
采用目数表征抛光粉的颗粒度是有原因的。老的抛光粉厂采用的是干法球磨和干法过筛的工艺,因此就会出现300目的粉的D50大约为9微米,500目的是D50是2微米左右的情况。
⑹ 一寸等于多少厘米
因为一米等于三尺,等于30寸
一米等于100厘米
所以30寸等于100厘米
一寸等于3.33厘米
⑺ 3分管直径是多少mm
你好
三分管直径是10mm;所谓的一分、两分、三分、四分、六分、一寸都是英制说法,英制将一寸分为八分,所以两分管是8mm,四分管是15mm,六分管是20mm,八分管是25mm,在使用和选择时别弄混了双风管空调系统的特点与应用
双风管系统具有全空气空调方式的一般优点,此外还有:
(1)房间(或区域)的个别控制性能较好;
(2)同一时间内可供冷、供热;
(3)因直接用冷、热空气混合,室温调节反应极为迅速;
(4)冬季和过渡季的冷源以及夏季的热源可以利用室外新风;
(5)因系全空气方式,空调房间内无末端装置,不出现水管、电气附属设备、过滤器等,对使用者无干扰。
其缺点为:
(1)冷热风混合调温有能量损失,全年送风动力较高(高速风管),运转费高;
(2)设两根风管,材料(含保温)、安装人工等初投资高;
(3)两根风管布置难度大;
(4)不能地控制室内湿度。
双风管系统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使用,到70年代以后直至现今,因石油危机对节能问题的重视而使用渐少。但对使用要求较高的高级办公楼、建筑造型及功能复杂、冷热负荷分布规律性差的建筑以及在供冷的同时,热源可利用热泵回收热量时还是可以使用的。对于小规模的建筑,可用分区空调机组来达到此基本目的。
图3-8表示了一个完整的(包括冷热源)的双风管空调系统的布置情况,通常因混合箱价格较高,所以有时以几个风口或一个区采用一个混合箱,混合箱后采用普通的低速风管和送风口。
当设计双风管空调系统时,通常可用下列数据:冷风温度全年为12-15℃;夏季热风温度仅比室温高3℃;冬季热风温度为35-45℃.过渡季热风温度为25-35℃。图3-9为双风管系统全年运行时冷热风等温度参数控制的一例。设计风管时,冷风量按总风量的l00%计算,热风量按总风量的50%-70%考虑。故一般用高速系统送风以减小风管断面尺寸。此外,为了减少双风管系统的运转费用,也已开发了双风管可变风量系统,这不仅要求混合箱具备变风量功能,而且送风机的风量亦应予以控制,初投资将高于定风量系统。仅供参考
⑻ 3寸管直径是多少mm
80mm
80mm。3寸水管直径是对应口径DN80。DN是公称通径又叫公称直径,是各种管子与管路附件的通用口径。同一公称直径的管子与管路附件均能相互连接,具有互换性。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管道外径或内径,是供参考用的一个方便的圆整数,与加工尺寸仅呈不严格关系。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一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收集和分析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
⑼ 三目运算符
.....先手抄一边题目:
var a=2;
var b=1;
true?a++<1?++b:++a>b++?++b:++a:false
嵌套的三目运算要"从前往后算 从后往前"
第一步 最后一个分号 和 第一个问号和之间的部分是个表达式 ,括起来。
true?(a++<1?++b:++a>b++?++b:++a):false
第二步 看加粗部分。问号前边必须是布尔表达式,所以>b++前面的部分是一个表达式,括起来,如下:
true?((a++<1?++b:++a)>b++?++b:++a):false
计算过程:
就是计算表达式((a++<1?++b:++a)>b++?++b:++a),也就是计算(a++<1?++b:++a)>b++的真假,从而判断最终取++b 还是++a的值
计算a++<1,为false,此时a=3
计算++a,即(a++<1?++b:++a)=++a=4,此时a=4
计算4>b++, 4>1为true,即 (a++<1?++b:++a)>b++为true,此时b=2
所以最终取表达式++b的值 为3
⑽ 1mm等于多少目
1mm孔径=16目
目是什么单位?目与微米怎么换算
筛子内径(μm)≈14832.4/筛子目数
计量单位目粒度是指原料颗粒的尺寸,一般以颗粒的最大长度来表示.网目是表示标准筛的筛孔尺寸的大小.在泰勒标准筛中,所谓网目就是2.54厘米(1英寸)长度中的筛孔数目,并简称为目.
泰勒标准筛制:泰勒筛制的分度是以200目筛孔尺寸0.074mm为基准,乘或除以主模数方根(1.141)的n次方(n=1,2,3……),就得到较 200粗或细的筛孔尺寸,如果 数2的四次方根(1.1892)的n次方去乘或除0.074mm,就可以得到分度更细的一系列 的筛孔尺寸.
目数越大,表示颗粒越细.类似于金相组织的放大倍数.
目数前加正负号则表示能否漏过该目数的网孔.负数表示能漏过该目数的网孔,即颗粒尺寸小于网孔尺寸;而正数表示不能漏过该目数的网孔,即颗粒尺寸大于网孔尺寸.例如,颗粒为-100目~+200目,即表示这些颗粒能从100目的网孔漏过而不能从200目的网孔漏过,在筛选这种目数的颗粒时,应将目数大(200)的放在目数小(100)的筛网下面,在目数大(200)的筛网中留下的即为-100~200目的颗粒.
目数(mesh) 微米(μm) 目数(mesh) 微米(μm)
2 8000 100 150
3 6700 115 125
4 4750 120 120
5 4000 125 115
6 3350 130 113
7 2800 140 109
8 2360 150 106
10 1700 160 96
12 1400 170 90
14 1180 175 86
16 1000 180 80
18 880 200 75
20 830 230 62
24 700 240 61
28 600 250 58
30 550 270 53
32 500 300 48
35 425 325 45
40 380 400 38
42 355 500 25
45 325 600 23
48 300 800 18
50 270 1000 13
60 250 1340 10
65 230 2000 6.5
70 212 5000 2.6
80 180 8000 1.6
90 160 10000 1.3
目数,就是孔数,就是每平方英寸上的孔数目.目数越大,孔径越小.一般来说,目数×孔径(微米数)=15000.比如,400目的筛网的孔径为38微米左右;500目的筛网的孔径是30微米左右.由于存在开孔率的问题,也就是因为编织网时用的丝的粗细的不同,不同的国家的标准也不一样,目前存在美国标准、英国标准和日本标准三种,其中英国和美国的相近,日本的差别较大.我国使用的是美国标准,也就是可用上面给出的公式计算.美国泰勒标准筛的筛目尺寸对照表.可在下面网页看到详细资料.
由此定义可以看出,目数的大小决定了筛网孔径的大小.而筛网孔径的大小决定了所过筛粉体的最大颗粒Dmax.所以,我们可以看出,400目的抛光粉完全有可能非常细,比如只有1-2微米,也完全有可能是10微米、20微米.因为,筛网的孔径是38微米左右.我们生产400目的抛光粉的D50就有20微米.附图给出的就是这种抛光粉的照片,注意标尺是50微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