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尺高是多少厘米
㈠ 五尺到底是多高啊
1寸是2.54厘米,1尺12寸,就是30.48厘米了,5尺1寸,就是5*12+1=61寸,也就是154.94厘米了。
“寸”是中国传统长度单位,与“尺”、“丈”为十进制(10寸=1尺,10尺=1丈),韩国用来表示亲属之间关系的多少,如1寸表示直系2代人之间的关系。香港法例沿用古制(1寸=3.33厘米),但此单位香港已几乎无人使用,而只会用“英寸”(1英寸=2.54厘米)和“厘米”。“寸”通常代指“英寸”。
尺,是一种长度单位,中国叫“市尺”(现代三尺等于一米),英国有“英尺”。有时我们也把测量长度的工具叫做尺,例如“竹尺”,“钢尺”。有时我们把像尺的东西也叫做“尺”例如:铁~(古代侠客用来比斗的武器)、戒~(宗教场所或教育机构用来体罚学员使之更加虔诚刻苦的器械)。
(1)5尺高是多少厘米扩展阅读:
生活离不开尺,建屋量地,造物制衣等。据《吕氏春秋.季夏纪.古乐篇》记载,中国古人按乐律的音频为“黄钟”的乐器长度来确定尺的长度,所以古尺又称乐尺.律尺.黄钟尺。是度量横制定的基础。后来,历代尺度因时代不同又各有所差异。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内含的量(实际长度)却不一样。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文中曰:“邹忌修八尺有余。”如果按今天的尺来计算,邹忌的身长是2.66米还多,这显然太高了。
很显然,古代的尺要短于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大约是20厘米,周代的一尺是现在的19.91厘米。
到战国时,一尺是现在的22.12厘米左右,但是当时各国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战国楚尺长22.7厘米。前边提到的邹忌是战国时齐国人,按一尺为22.12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米以上,这即使在今天,也算美男子了。
㈡ 5尺5寸是多高(多少厘米)
3尺=1米=100厘米
说的是NBA的厄尔.博伊金斯吧,他就是5尺5寸,大概1米65.
㈢ 5尺是多少公分多少厘米
5尺=5/3米=5/3*100公分=166.7公分
一公分就等于1厘米。
公分是我国解放后所定的标准,改革开放后,为了和国际接轨,就改成厘米了。正式文献中,都是以厘米来代表公分。
㈣ 5尺9寸的身高是多少厘米
5尺9寸=196.47厘米。古代写人身高都是虚写。如身高八尺等等。
1尺=10寸。5尺9寸=59寸。
1寸≈3.33厘米,59寸=59×3.33=196.47厘米。
(4)5尺高是多少厘米扩展阅读:
中国传统的长度单位有里、丈、尺、寸、寻、仞、扶、咫、跬、步、常、矢、筵、几、轨、雉、毫、厘、分,等。其基本换算关系如下: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分=10厘;
1丈≈3.33米;1尺≈3.33分米;1寸≈3.33厘米;
1千米(km)=1000米;1米(m)=100厘米;1厘米(cm)=10毫米
1里=150丈=500米;2里=1公里(1000米)。
㈤ 5尺高是1米几
一尺约合33厘米,五尺就约为1.66米
㈥ 古代的五尺是多高
根据文献的推算,周代一尺约19.91厘米,5尺则为99.55厘米,约合1米;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规定1尺合23.2厘米,5尺则为116厘米,即1.16米;汉朝1尺为23~24.1厘米,5尺为1.15~1.205米;隋朝1尺29.51厘米,5尺约1.48米;宋代,1尺长31.2厘米,5尺为1.56米;明清代常用尺分三种:营造尺、裁衣尺、量地尺,明朝分别为32厘米,34.2厘米,32.66厘米,清朝分别为32厘米,35.5厘米,34厘米。
㈦ 5呎2寸是多少厘米
一尺是等于33.33厘米,那么5尺2寸就是173.33厘米。如果说一个人的身高是5尺2寸,那么就是这个人的身高就是173.3厘米。
长度常用单位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公里{千米} (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皮米(pm)、飞米(fm)。
(1)公里
公里又称千米,是个长度单位,缩写为“km”,通常用于衡量两地之间的距离。其常用换算关系如下:1千米(公里)= 1,000米(公尺)= 100,000厘米(公分) = 1,000,000毫米(公厘);1.61公里= 1英里。
(2)米
国际单位制的长度单位“米”(meter,metre)起源于法国。1790年5月由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建议以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全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 — 米,1791年获法国国会批准。为了制造出表征米的量值的基准器,在法国天文学家捷梁布尔和密伸的领导下,于1792~1799年,对法国敦克尔克至西班牙的巴塞罗那进行了测量。1799年根据测量结果制成一根3.5毫米×25毫米短形截面的铂杆(platinum metre bar),以此杆两端之间的距离定为1米,并交法国档案局保管,所以也称为“档案米”。这就是最早的米定义。
(3)分米
分米(decimeter或dm)是长度的公制单位之一,1分米相当于1米的十分之一。其常用换算关系如下:1分米 = 0.0001千米(km) = 0.1米(m) =10厘米(cm) = 100毫米(mm)。
(4)厘米
厘米,长度单位;英文:centimetre(s),简写(符号)为:cm。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如下:1厘米 = 10毫米 = 0.1分米 = 0.01米 = 0.00001千米。
(5)毫米
毫米,又称公厘(或公厘),是长度单位和降雨量单位,符号㎜。1毫米相当于1米的一千分之一(此即为“毫”的字义)。进制关系如下:1毫米=0.1厘米=0.01分米=0.001米=0.000001千米。
(6)微米
微米是长度单位,符号 [micron],读作[miú]。1微米相当于1米的一百万分之一(此即为“微”的字义)。换算关系如下:1微米(μm) = 1 000纳米(nm) = 0.001毫米(mm) = 0.000 1厘米(cm) 。
(7)纳米
纳米(符号为nm)是长度单位,原称毫微米,就是10-9米(10亿分之一米)。如同厘米、分米和米一样,是长度的度量单位。相当于4倍原子大小,比单个细菌的长度还要小。单个细菌微生物用肉眼是根本看不到的,用显微镜测直径大约是五微米,也就是五千纳米。举个例子来说,假设一根头发的直径是0.05毫米,把它径向平均剖成5万根,每根的厚度大约就是一纳米。也就是说,一纳米大约就是0.000001毫米,纳米科学与技术,有时简称为纳米技术,是研究结构尺寸在1至100纳米范围内材料的性质和应用。
㈧ 5尺是多少厘米
1米=3尺,5尺是166.666665厘米。
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探究实验的一般方法步骤: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资料分析法等.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科学观察可以直接用肉眼,也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等仪器,或利用照相机、录像机、摄像机等工具,有时还需要测量.科学的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观察时要全面、细致、实事求是,并及时记录下来;要有计划、要耐心;要积极思考,及时记录;要交流看法、进行讨论.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紧紧围绕提出的问题和假设来进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一般步骤:发现并提出问题;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并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调查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过程中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收集和分析资料也是科学探究的常用方法之一.收集资料的途径有多种.去图书管查阅书刊报纸,拜访有关人士,上网收索.其中资料的形式包括文字、图片、数据以及音像资料等.对获得的资料要进行整理和分析,从中寻找答案。
㈨ 5尺5寸身高是多少~~
5尺5寸的身高换算成厘米单位是181.5cm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亦称“市尺”。一尺等于十寸。西汉时一尺等于0.231米,今三尺等于一米)也就是说:
一尺相当于33厘米
一寸相当于3.3厘米
(9)5尺高是多少厘米扩展阅读:
各朝代尺的度量:
远古时代“布指知寸,布手知尺”
商代,一尺合今16.95cm,按这一尺度,人高约一丈左右,故有“丈夫”之称;
周代,一尺合今19.91cm ;
秦时,一尺约23.1cm ;
汉时,一尺大约21.35——23.75cm ;
三国,一尺合今24.2cm ;
南朝,一尺约25.8cm ;
北魏,一尺合今30.9cm ;
隋代,一尺合今29.6cm ;唐代,一尺合今30.7cm ;
㈩ 5尺13寸是多高,多少厘米
5尺13寸是=6.3尺
6.3÷3x100=2.1x100=210厘米
5尺13寸是210厘米高。
朋友,请采纳正确答案,你们只提问,不采纳正确答案,回答都没有劲!!!
朋友,请【采纳答案】,您的采纳是我答题的动力,如果没有明白,请追问。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