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吃二寸是多少厘米
A. 4寸5寸6寸蛋糕分别是多少
1、4寸蛋糕
4寸蛋糕就是10厘米的样子,如果蛋糕是方形,就是蛋糕的对角线长度是十点二厘米袭左右,如果蛋糕是圆形,就是这个蛋糕的直径是十点二厘米左右。
2、5寸蛋糕
蛋糕五寸为12.7cm,因为蛋糕寸为英寸,而1英寸=2.54cm,所以2.54*5=12.7cm。蛋糕5寸和6寸的区别就是直径相差2.5cm左右,一个人吃的话买5寸的蛋糕就可以。
3、6寸蛋糕
6寸蛋糕按照蛋糕的直径来换算的话,直径是大概15厘米,一般是供一到两个人吃的。
蛋糕尺寸换算表
1、4(英)寸
圆形4(英)寸蛋糕直径≈10cm
2、6(英)寸
圆形6(英)寸蛋糕直径≈15cm
通常4英寸和6英寸蛋糕因其本身就比较小,所以很少有4英寸和6英寸方形蛋糕。
3、8(英)寸
圆形8(英)寸蛋糕直径≈20cm
方形8(英)寸蛋糕边长≈14cm
4、10(英)寸
圆形10(英)寸蛋糕直径≈25cm
方形10(英)寸蛋糕边长≈18cm
5、12(英)寸
圆形12(英)寸蛋糕直径≈30cm
方形12(英)寸蛋糕边长≈21cm
6、14(英)寸
圆形14(英)寸蛋糕直径≈35cm
方形14(英)寸蛋糕边长≈25cm
7、16(英)寸
圆形16(英)寸蛋糕直径≈40cm
方形16(英)寸蛋糕边长≈28cm
8、12(英)寸
圆形18(英)寸蛋糕直径≈45cm
方形18(英)寸蛋糕边长≈32cm
9、20(英)寸
圆形20(英)寸蛋糕直径≈50cm
方形20(英)寸蛋糕边长≈35cm
B. 1/2寸是多少厘米 3/8寸是多少
1/2寸为1.665厘米,3/8寸为1.24875厘米。
“寸”是中国传统长度单位,与“尺”、“丈”为十进制(10寸=1尺,10尺=1丈),香港法例沿用古制(1寸=3.33厘米),但此单位香港已几乎无人使用,而只会用“英寸”(1英寸=2.54厘米)和“厘米”。“寸”通常代指“英寸”。
(2)一吃二寸是多少厘米扩展阅读
长度单位的名称,产生很早,上古时都是以人身体的某个部分或某种动作为命名依据的,例如寸、咫、尺、丈、寻、常、仞等都是。
在这些名称中,尺是长度的基本单位。一尺的长度与一手的长相近,容易识别,所以古时就有“布手知尺”、“尺者识也”等的说法。
周代以前的长度单位的名称,经过《汉书·律历志》的整理,保留了寸、尺、丈三个,并在寸位以下加一“分”位,丈位以上加一“引”位,都是十进,这就是所谓五度。长度的小单位,一般都是算数学者使用的。所谓“度长短者,不失毫厘”,只是表示测量时应该具有微小数的精度的意思。
中国单位
中国传统的长度单位有里、丈、尺、寸、寻、仞、扶、咫、跬、步、常、矢、筵、几、轨、雉、毫、厘、分,等。其基本换算关系如下: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分=10厘;
1丈≈3.33米;1尺≈3.33分米;1寸≈3.33厘米;
1千米(km)=1000米;1米(m)=100厘米;1厘米(cm)=10毫米
1里=150丈=500米;2里=1公里(1000米)。
C. 六甲天书中记载:"六甲印式样 此印用雷霹枣木,方一尺二寸", 是多大40多厘米
有那么大的。
另外,现在印一般都是标准规格的。
还有就是法器是需要祖师或恩师同意且炼祭过后才能发挥真正效果!否则就是木头
D. 1尺2寸换算出来是多少厘米
1尺2寸=40厘米
过程:
∵1尺2寸=1.2尺
又1米=3尺,1尺=1/3米
∴1.2尺=1.2x1/3米=0.4米=0.4x100厘米=40厘米
E. 古代米的单位大小的单位。总之所有的单位。
慢慢来,先大小数单位:个、十、百、千,万(10^4)、十万、百万、千万,亿(10^8)、十亿、百亿、千亿,兆(10^12)、十兆、百兆、千兆,京(10^16)、十京、百京、千京,垓(10^20)、十垓、百垓、千垓、秭(10^24)、十秭、百秭、千秭,穰(10^28)、十穰、百穰、千穰,沟(10^32)、十沟、百沟、千沟、涧(10^36)、十涧、百涧、千涧、正(10^40)、十正、百正、千正、载(10^44)、十载、百载、千载,极(10^48)、十极、百极、千极、恒河沙(10^52)、十恒河沙、百恒河沙、千恒河沙,阿僧只(10^56)、十阿僧只、百阿僧只、千阿僧只,那由他(10^60)、十那由他、百那由他、千那由他、不可思议(10^64)、十不可思议、百不可思议、千不可思议、无量(10^68)、十无量、无量、千无量……
分、厘、毫、丝、忽、微、纤、沙、尘、埃、渺、莫、模糊(10^-13)、逡巡(10^-14)、须臾(10^-15)、瞬息(10^-16)、弹指(10^-17)、刹那(10^-18)、六德(10^-19)、空虚(10^-20)、清静(10^-21)……
古代长度单位
1 里 = 15 引 = 150 丈
1 引 = 10 丈
1 丈 = 2 步 = 10 尺?
1 步 = 5 尺?
历代不一,周代以八尺为一步,秦代以六尺为一步?
1 尺 = 10 寸
1 寸 = 10 分
1 分 = 10 厘
1 厘 = 10 毫
1 毫 = 10 丝
1 丝 = 10 忽
换算:
2 里 = 1 公里(古代的“里”和“市里”长度不同)
3 丈 = 10 米
3 尺 = 1 米
3 寸 = 10 厘米
据《汉书·律历志》记载,秦汉时期度量衡制度是:
衡制:铢、两、斤、钧、石。1石=4钧,1钧=30斤,1斤=16两,1两=24铢。
秦和西汉时期,一斤相当于258.24克,一两等于16.14克。
王莽及东汉、魏晋南北朝,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隋朝初年,一斤相当于668.19克,一两等于41.76克。
隋末一斤相当于222.73克,一两等于13.92克。
唐至清代,一斤相当于596.82克,一两等于37.30
一年有十二月,一月有五周,一周有六日,一日有十二时辰,一时辰有八刻,一刻有三柱香,一盏茶有两柱香,一柱香有五分,一分有六弹指,一弹指有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秒钟。
时的时(大时)不以一二三四来算,而用子丑寅卯作标,又分别用鼠牛虎兔等动物作代,以为易记
古代钱币单位
1 基本单位
我*国古代货币单位很多,各朝不同,特别是秦汉以前。这里只讨论三种基本单位:
一文制钱(即一枚标准的方孔铜钱)
一两白银
一两黄金
以上单位虽然各朝各代都不同,但至少唐宋之后相差不大,所以是可以得到比较稳定可信的数据的。
兑换关系
铜钱,白银和黄金之间的兑换比例就像现在的外汇价*格一样,是常常变动的,不像1元钱等于100分这样明确。根据以下描述:
“金银的比价从1600年前后的1:8上涨到20世纪中期和末期的1:10,到18世纪末则翻了一番,达到1:20。”
可知1两黄金约可兑换8~11两白银。再有:
“道光初年,一两白银换钱一吊,也就是一千文;到了道光二*十*年鸦*片战争的时候,一两白银就可以换到制钱一千六七百文了。咸丰以来,银价猛涨,一两白银竟可以换到制钱两千二三百文之多。”
可知正常情况下,1两白银大约可换到1000~1500文铜钱,古时通常说的1贯钱或1吊钱就是1000文。
2 金属价*格
由于金银铜制成的货币本身是有价值,而且理论上货币的价值就应该等于金属的价*格,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现在金属的价*格来回答“一两银子到底是多少钱”的问题。
唐代的开元通宝通钱每枚直径8分,10枚重1两,千文重6斤4两;清顺治年间,每个铜钱重一钱二分五厘,后又增为一钱四分,则每千文重八斤十二两。古代“两”这个重量单位虽有不同但大约都是40克左右,而“斤”则大约是700克左右。每枚铜钱平均重量5克。
目前金银铜的价*格(人*民币)如下:
黄金:100元/克
白银:2元/克
黄铜:0.02元/克
推算结果为: 1两黄金:约值4000元 1两白银:约值8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1元
3 粮食价*格
很多历*史专着中都通过粮食价*格来直接衡量货币关系,虽然单独考虑粮价并不很准确客观,但应该是极其重要的参考。晓林在网上查到了如下记载: “上白米(石)九钱五分 中白米(石)九钱二分六厘八钱 下白米(石)八钱三分 白面(斤)九文 银每两换钱一千文” 还有 “据清朝军机处档*案记载,光绪十五年上半年直隶省顺天*府、大名府、宣化府的粮价,以谷子、高粱、玉米三种粮食计算,平均每仓石计银一两四钱六分。” 根据1石=100斤=70公斤计算,而粮食价*格以2元人*民币/公斤计算,可得到以下平均值: 1两白银:约值170元 1枚铜钱(1文制钱):约值0.2元
4 结论,根据上面的推算,再考虑到
1黄金的价*格比其他的更稳定,应当着重参考 2现在白银已作为工业品,所以现在的白银价*格参考价值较低
3由于农业技术发展的相对速度很快,现在的粮食相对价*格比古代便宜很多
4尊重古代的兑换比例
5凑整数,便于换算,便于建立感性认识 所以,笔者建议,今后遇到古代的货币单位,采用以下换算系统,即方便又有感觉:
1两黄金=人*民币2000元=10两白银
1两白银=人*民币200元=1000文钱=1贯(吊)钱
1文钱=人*民币0.2元
另外:1石米=1两白银
声明:以上结论不是学术观点,只作为老百*姓观看古装电视剧,武侠小说时换算之用。
5 验证,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晓林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 干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参考资料:http://219.223.108.19:1200/show.aspx?id=126&;cid=59
2\
古代有好多朝代的。各个朝代银子的价值也不一样。
以北宋来说吧
古代的金银铜等货币的购*买力一直是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这部闲话水浒也将宋代的货币转换成今天的人*民币以符合现代语境。无斋主人不是研究宋代货币的专*家,要完全精确的换算显然是不可能的。这里只能给出一个大致的估算数字,让读者可以有个基本的概念。
一般说来,古代货币基本以金,银,铜钱(其实是含铜为主的合金)为主要货币。而宋代和后来的明清两代的银本位制不同,是铜本位制,铜钱是主要货币,金银是不作为货币使用的。铜钱的基本单位为“文”,和“贯(缗)”,一贯合1000文。宋代财政紧张的时候有过800文,850文当一贯的情形。另外还有折二钱,当三钱,当十钱等变相通货膨*胀的时候。比方说杨*志杀牛二那一节,牛二就曾用当三钱来让杨*志试刀,当三钱顾名思义就是一钱当作三钱,而蔡京当宰相的时候甚至出过当十钱。为了简化我们的计算方法,无斋主人忽略这些因素。
在讨论古代货币的时候通常都会用上这么个假设,就是:1两黄金=10两白银=10贯铜钱=10000文铜钱。
虽然金银铜的相互兑换率一直在浮动中,但这个假设基本上应该是合理的。当代宋史专*家王曾瑜先生在他的《岳飞新传》的第7章“克服襄汉”一章中,曾经提到朝*廷在给岳飞的省札中有:“第四,支付六万石米,四十万贯钱,以作军需。四十万贯钱以十万两银和五千两金折支,当时金银尚未作为独*立的货币使用”。从而可见南宋初40万贯铜钱,相当于10万两银子和5000两金子,基本在数量级上符合上面的这个假设。
要讨论货币购*买力,必须先提一下两位名家的方法。黄仁宇先生在他的《中国大历*史》中基本以黄金的价*格作为基准来换算的,他基本是依据1两金=10两银= 10贯这个假设,而以国际金价来推算1贯铜钱今天的价值的。。先生在他的《潜规则》一书中则是同时使用了米价和银价作为基准,给出了两个数字。而。先生偏重于取由米价换算出来的那个数据。
那么根据二位先生的方法,我们来看看宋代的一贯合今天(2004年10月份)多少元人*民币
1)黄金基准国际牌价,金价基本上在400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我们就以400美元为一盎司。一盎司为28.3克。宋制1市斤为6*40克(“1975年湖南湘潭出土的嘉钓铜则,自记重一百斤,重6*4公斤”)。1市斤有16两,所以宋代1两为今天的40克。这样一算宋代一两黄金相当于565美元,以今天美元对人*民币 8.23元来算,相当于4650元。根据假设1两金为10两银即10贯钱,宋代一贯铜钱相当于465元。
2)白银基准国际牌价,银价基本上在6美元一盎司周围波动。同金价的换算相仿,一两银子也就是一贯铜钱,相当于70元人*民币。
3)米价基准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沈括的梦溪笔谈卷三有,“凡石者以九十二斤半为法,乃汉秤三百四十一斤也”)。因此一石大米就有 59200克,即59.2公斤。如果我们不考虑特殊的荒年或大丰收年的话,北宋初期的米价大约在每石300文到600文之间,中期(仁宗年间)在600文到700文之间,南宋初期米价则在2贯左右。那么以此推算北宋末年宋徽宗期间大约每石1贯左右应该算比较合理的。如果按现今大米价*格每公斤2.5元来计算,宋代一石大米59.2公斤合148元,也就是算1贯铜钱合148元人*民币。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有了三个价*格,按黄金换算的465元,按白银换算的70元和按粮价换算的148元。由于我*国不是主要产银国,而且工业化后提炼银子的成本大幅度降低,所以古代的银子的价值肯定要大幅度高于现在的价值。显然以今天的银价作为参照体是不合理的。这从今天银价6美元一盎司金价400美元就能看出,今天的一两黄金能换66两银子,而我们假设的古代金银兑换率是1:10.而黄金的产量稳定,直到今天仍被世界各国作为重要硬通货储备。所以用黄金作为基准比较合理。
此外,虽然现代技术的大幅度发展,袁*隆*平先生的杂交水稻使得粮食产量大为提高,但是今天消费粮食的人口也大幅度增*加了。根据宋史地理志,北宋大约不到5000万人口,而今天中国已经有13亿人口。民以食为天,粮价应该还是一个重要的基准。
因此无斋主人就取了个金价基准的465元和米价基准的148元的平均值306.5元,并归整去掉零头,将1贯铜钱定为300元人*民币。因此我们有下面基本换算:
1两金=3000元人*民币
1两银=1贯铜钱=300元人*民币
1文铜钱=0.3元人*民币
以这个兑换率来看看宋代官*员的薪水。根据宋史职官志,宋代一个宰相的本俸是月薪300贯,也就是合90000元人*民币,年薪108万。一个普通从8品的县令月薪15贯,合人*民币4500元,年薪5万4千,考虑到宋代一个县令不过管几千户人家,也算不错了。宋代除了本俸之外,还有职钱,禄粟,?呷艘铝? ,厨料, 薪炭诸物,增给 ,公用钱,给券 ,职田等名目繁多的津贴。难怪人称宋代对官*员的优渥无与伦比。也难怪宋*江削尖了脑袋想招安当*官。
从水浒上的具体事例来看,这个兑换率也比较合理。第十五回吴用去劝说三阮入伙劫生辰纲时,吴用让阮小七用了一两银子买了一瓮酒,二十斤生熟牛肉,一对大鸡。差不多就是一两银子换300人*民币的样子。此外,第十回林冲风雪山神庙,陆谦在李小二店里招待管营和差拨时曾拿出一两银子,点了三四瓶好酒,菜随便上。同样第四十四回戴宗杨林请石秀吃饭的时候也是杨林扔出一两银子让店家随便上酒菜。一般来说一个普通小饭馆,300元人*民币三个人吃的确是可以随便点菜了。
再看看水浒中其他几个例子,杨*志东京卖刀的时候,牛二曾说“甚么鸟刀,要卖许多钱!我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30文钱一把切菜刀,也就是人*民币9元,很合理。鲁智深大闹五台山的时候,曾用5两银子定制了一根62斤重水磨禅杖和一口戒刀,用的是十分好铁,考虑这也算是一件上等兵器又是特别定做的,1500元人*民币也不算过分。但是智取生辰纲的时候白胜卖给杨*志一伙的家酿村酒要5贯钱,1500元人*民币就有点太黑心了,也许是因为当时黄泥岗上白酒是稀缺商品,白胜又处于垄断地位,同时还有晁盖一伙在竞相抬价,才把这桶酒炒成天价的吧
一两银子到底值多少钱,很多人都讨论过吧.现在很多人其实是毫无概念的。特别以当代某某电视剧为极端,居然出现两个馒头一碗汤5两银子,一个少奶奶一次赌*博输掉一千万两银子等等荒唐透顶的情节,显示当前中国的创作人无知和不认真到了何等程度,要知道万历年间国库年收入才达到200万两,而且还是经过张居正改*革后国库收入丰富才有的数字。甚至包括了金庸这样的大师似乎也对银两的货币价值没有进行深入研究。大家都该记得郭靖初遇黄蓉,被她宰了一顿,结果“一会结账,共是一十九两七钱四分”。看过一些古籍就可以发现,一两银子的货币价值其实相当的高。
《红楼梦》里刘姥姥看到贾府上下一餐螃蟹24两银子,感叹说小户人家可以过一年了。要知道刘姥姥家当时也算中产阶*级的,有房有地还雇得起工*人丫头,第一次上贾府打秋风,得了20两银子,千恩万谢的。《明史》里也提到七品知县一年的正当俸禄(基本工*资吧)只是45两白银。而《射雕》时代在南宋中晚期,白银流通量还低于明清,其价值只能更高才对,这19两多一餐饭,不管是怎样难得的美味佳肴都似乎太过分了。
因为各朝代银两的货币价值都有所不同,那么现在一般推算古币值都采用一般等价物交换的方式来计算,对中国人来说千年不变的民生商品就是大米。以下采用太平年间的大米物*价记录为标准,进行一个粗略的推算,大致可以得出银两的货币价值答*案。
史载明朝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购*买一般质量的大米二石,当时的一石约为94.4公斤,一两银子就可以买188.8公斤大米,就是3┐┐.6斤。现在我*国一般家庭吃的大米在一斤1.5元至2元之间,以中间价1.75元计算,可以算出明朝一两银子=人*民币660.8元。由于《红楼梦》故事虽以清朝为原型,生活状况却以明朝为蓝本,姑且以明朝的银两价值计算,刘姥姥拿到了一万三千多元的过年费,当然很高兴了;而郭靖则付出了超出一万二千元人*民币一餐饭钱,还是在张*家*口这样一个小地方,太夸张了吧。郭靖就算傻,但穷苦出身,不可能不知道钱的价值,黄蓉更不可能挨店家的这一宰吧。
这一两银子要是拿到唐朝就购*买力而言更是高得吓人了。唐太宗贞观年间物质文明极大丰富,一斗米只卖5文钱,通常一两银子折1000文铜钱(又称一贯),就可以买200斗米,10斗为一石,即是20石,唐代的一石约为59公斤,以今天一般米价1.75元一斤计算,一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4130元的购*买力。唐玄宗开元年间通货膨*胀,米价涨到10文一斗,也是一两银子=2065元人*民币。
最大的问题出在宋朝,主要原因是宋朝的钱币制*度极其混乱,而其记载也矛盾重重。宋朝是以“钱”为流通货币的,因为宋朝的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工商业也前所未有地发达,因此货币需求量也前所未有的庞大,而且白银的产量和进口量都不高并且当时没有类似央行这样的政*府宏观调控管理机*构,造成了极为混乱的情况。我们知道一般朝代1000个钱为一贯,等于一两银子,但是宋朝却不是这样的。《宋史食货志》及《续资治通鉴》均提到自真宗朝开始因白银存量偏少不足以赶上经济的发展,银价不断上涨,基本上是2000个以上的铜钱当银一两。而且宋朝“钱法”很乱,有铜钱、铁钱还有铅锡钱同时流通,各州都有权自行铸钱,还存在私人铸钱的情况,钱的大小不一、成分不宜、价值多变,“随时立制”,非常混乱。川陕地区通行铁钱,十个换一个铜钱,江南和江北流通的钱还不一样。一贯实际有多少个钱也是不确定的,有800或850个为一贯的,也有480个为一贯,还要下诏以┐┐0个为一贯,并且各州“私用则各随其俗”,完全是笔糊涂账。
根据《宋史食货志》提到“熙、丰以前,米石不过六七百”和《宋史职官志》“每斗(米)折钱三十文”的记载,姑且以2000个铜钱折银一两计算,太平时期米价是1石600—300钱(靖康之乱前后到南宋初期有一两银子一石米的,不在正常计算范围)。1两基本上可以买到4—8石大米,以宋石66公斤计算,1两银子相当于人*民币近924—1848元;(一说宋石为96斤,就相当于1两银子672—1344元)。假定南宋银价与北宋相差不多,那么郭靖请黄蓉一餐吃掉了少则一万三多则超三万的钱,难怪小姑娘一下子就被感动得一塌糊涂了。
需要补充说明的是宋朝以前白银总量太少,价值过高,还没有成为流通货币(想想看,拿一张面额2000元以上的纸币去市场买东西……),只存在于朝*廷赏赐与会计结算当中,比如税收、国*家支付(如向金、西夏送交的岁币“银帛”多少之类),实际上明朝以前,市场流通均使用铜钱(北宋局部地区出现了纸币)。银两成为流通货币只是明清两代对外贸易活跃,外国白银大量涌*入以后的事。但为何*在很多人心目中一向以为银两是历来的流通货币呢,笔者认为主要是因为明清小说的盛行,均按照当时的生活情况为常识对前朝进行描写,如《水浒》、《金*瓶*梅》、《三言二拍》等等,而这些作品中的银两价值均以明朝的银价为标准,与原有的文、贯、缗、铢等货币单位搅合在一起,并且对后世影响很大,因此今人所写较多以中国古代为背*景的历*史小说、武侠小说作品如《射雕》等书中也跟着把古代流通货币统统说成“银两”。但毕竟现代人比起明清时代的人时距更远,对前朝货币制*度及银两的实际购*买力的认识更加不足,才会经常出现天价馒头、天价酒菜,而认真的读者或观众出于对古代经济情况的好奇应该对“银两”的价值有一个比较清楚的认识。
下面提供一些古代数据,便于验证晓林给出的换算方式,提高感性认识:
唐朝九品官月俸5石米 = 唐朝时,初级公*务员月薪1000元;
清朝六品官*员年俸45两白银 = 清朝的局级干*部,年薪9千元;
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 那些当*官的,那个家里没有个几千万的?
干隆初年,捐一个道台需一万三千一百二十两银子 = 花270万就可以买个厅级干*部当当,明码标价。
中国古代的度量衡制*度极为混乱。不同朝代之间有差异,同一朝代的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这是不争的事实。
清代的度量衡制*度主要是“库平营造制”,与明代基本相同。一斤约等于国际标准制的600克(597克多点)。这套度量衡制*度在香*港、新加坡等地还有残余。如香*港、新加坡等地黄金的计量单位“两”、“钱”就是用库平营造制的计量单位。一“两”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一“钱”相当于国际标准制3.75克。
1930年代,南京政*府为了与国际接轨,并统*一中国度量衡制*度,解决不同地区之间度量衡差异给经济发展带来的障碍 ,促进经济发展,进行了度量衡改*革。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习惯需要,将“库平营造制”改*革为“市制”,为与国际接轨,将“市制”与国际标准制方便换算。特将“一营造尺”改为“一市尺”,等于33.33厘米=0.3米;一公里等于二市里。“一库平斤”改为“一市斤”等于500克=0.5公斤。
“一升”=一“公升”。所以,此次度量衡改*革又称“一二三制”。“市制”与“库平营造制”计量接近,老百*姓易于接受。而市制与公制换算简单,能为国际贸易接受。俗称“斤有所短、尺有所长”,即市斤比库平制重量小,市尺比营造制长。此次度量衡改*革堪称成功。为以后的度量衡制*度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至今仍在发挥其基本作用。
民国时期的另一个大的改*革是币制改*革。
北洋政*府时期在币制改*革上的一个较大动作是“废两改元”。清末时,虽然中国也有银铸币,但货币制*度是以银两为单位,制钱(包括铜钱与铜元)为主要流通的辅币。货币单位相当混乱。既有以库平两为单位的计量,也有以海*关两为单位的计量。同时,银铸币和银两的成色也极不一致。这个混乱的币制极大地阻碍着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于是,就有了第一次币制改*革 :“废两改元”。即北洋政*府颁布“国币条例”,规定以银元为基本货币单位,停止银两流通。一元银元重库平银七钱二分,含银量为85\%。一元等于十二角(仿英制)。以铜元为辅币,停止铜钱的流通。一元银元与铜元的比价基本上在180--188之间涨落。俗称“洋长洋短”。每日银楼或银*行都会发布当日银价。当银价上涨时,称为“洋长”,当银价下跌时称为“洋短”。民间小额交易基本上以铜元计价为主。银*行发行纸币以元为单位,一元纸币兑换一元银元。货币以银为本位。
这次币制改*革使全国的金融制*度得到了基本统*一。但还有许多问题没有解决。
另一次币制改*革是南京政*府为解决金融危*机而进行的。30年代时美国货币放弃银本位,实行金本位制,规定1盎斯黄金等于35美元。同时,在国际市场上(伦敦)收*购白银,导致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中国的货币制*度是以银为本位,但自己产银不多。国际市场上白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者在东北、华北大搞武*装走私,使中国白银出现大量外*流。同时,银价*格上涨使中国的货币升值,进口狂增、出口受阻,影响经济与发展国际收支平衡,如不及时改*革将导致中国金融崩溃。南京政*府与英国、美国谈判货款为币制改*革提供外汇保证。最后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详见《中美白银谈判》)。于是,南京政*府决定进行币制改*革,停止银元流通,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后增*加)四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定货币,用于交易与完粮纳*税。法币与英镑、美元挂钩。
现在看电视剧常常感到可笑,古人能名动辄使用几十两,甚至几百、几千、几万两银子。更有甚者,竟然常常能够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
这里有两个误区。一是以为古代一两银子等于今日的一元钱。二是以为古代的银票就是今日的钞票或者支票了。
其实,古代中国银子缺乏,银子的价值很高的。一两银子等于制钱一千二百多文(清初以前)到三千多文(清道光以后)。而直到清末,一斤(相当于1.2市斤)猪肉只要二十文钱,一亩良田只要七至八两银子或者十二、三个银元。几两银子、几十两银子是件大事情了,有百两银子就是今日的大款了,能够买上十几亩良田了。在明代,一个平民一年的生活只要一两半银子就够了,所以戚继光的士兵军饷一日只有三分银子,一月不足一两。清代稍贵点,主要是鸦*片战争前外贸顺差大,银子大量流入后,银价下跌造成的。后来大量赔款后,银与铜的比价又上升了。平常老百*姓使用的是铜钱,清末时使用铜元,很少用银子作为日常交易用。许多老百*姓至死都未见过银子。所以口语中表示没有钱(贫穷)时用“铜钱(钿)没有”而不说“银子没有”。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常常以银子为珍贵的原因之一吧。
到了民国时候,就流通银元了,称为国币。民间称为“袁大头”。它的价值也比较高,可兑换180多个铜元。按当时物*价水平折算今日的购*买力,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35元左右。考虑到生产的发展,粮食和日用*品价*格的下跌,一元银元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100元左右。如果按银子价*格算,大约等于今日人*民币的50-60元左右。当时办一个比较好的印染厂投资也不到一万元。买一较辆当时比较好的轿车大约是1000元。所以不会有拿出一个银元买一个馒头的情形出现,最多一个铜板。
银票其实是山西票号发的汇兑凭证,有密押的,不是见票即兑的银*行券(钞票)。用银票是要付汇兑费用的。
银票做大宗买卖的商人用得着。它可避免携带大量现银的风险,而且方便,并与自己携带大量现银成本差不多。一般老百*姓和官*员是用不着的。所以也就不会有从口袋里掏出面额成百上千两的银票来支付*款项。即使你拿出来支付,商家和普通百*姓也不肯接受。其流通程度比今日的个人支票还不如。
综上所述,关于“一两银子值多少人*民币”的问题,基本上能够得出的结论是:清朝中晚期一两银子价值人*民币150—220元左右;明朝中期价值人*民币600—800元;北宋朝中期600元—1300元(或1000—1800元);盛唐时期2000—4000元
F. 2个人吃Pizza一般要几寸的
两个人吃9寸和10寸的披萨就够。
披萨的尺寸是根据直径来算的,9寸披萨的直径就是9英寸,一英寸等于2.54厘米,9英寸的直径为22.86厘米,对于两个正常食量的人来说已经够了,如果食量偏大,可选择10寸披萨。10寸披萨换算过来直径就是25.4,已经是比较大的尺寸了。
1、6寸披萨适合一个人吃。
2、9寸和10寸披萨适合2-3个人吃。
3、12寸披萨适合3-4个人吃。
4、14寸披萨适合4-5个人吃。
好吃的披萨口味
1、榴莲披萨
榴莲披萨是由榴莲压成泥以后与奶酪、披萨饼烤制成的水果味披萨,口感丰富,有榴莲的顺滑与清香。
2、奥尔良鸡肉披萨
奥尔良鸡肉披萨是加入了鸡肉的披萨,鲜嫩多汁,非常符合中国人口味。
3、牛肉披萨
牛肉披萨是由牛柳、杂蔬粒制成的披萨,味道超赞,细腻而有嚼劲,油腻感较轻,是披萨的经典风味之一。
G. 蛋糕是怎么算大小的
生日蛋糕的规格是怎么算的:
蛋糕重量 1磅 2磅 3磅 4磅 6磅 8磅 12磅 15磅 20磅 28磅
蛋糕英寸(吋) 6寸 8寸 10寸 12寸 14寸 16寸 18寸 20寸 22寸 24寸
蛋糕尺寸(CM)15 20 25 30 35.5 40.5 45.5 50.5 55.5 61
蛋糕食用人数 2人 4人 6人 8人 12人 16人 24人 30人 40人 55人
( 说明:因为蛋糕现状、蛋糕材料、蛋糕做法、地区差异等,数据可能有所变化 )
如何选择蛋糕尺寸
6英寸:2-3人左右食用,适用于生日聚会、情人节、母亲节等各种节庆。
8英寸:3-5人食用,适用于生日聚会、各种节庆,探亲访友。
10英寸:5-8人食用,适用于生日聚会、各种节庆,探亲访友。
12英寸:8-10人食用,适用于生日聚会、各种节庆,探亲访友。
14英寸:10-12人食用,适用于公司、同学聚会。
16英寸:12人以上食用,适用于各类中型庆典活动
蛋糕英寸(吋)和厘米的换算关系是:1(寸)英寸=2.54CM
蛋糕重量换算关系是:1磅=0.4535924公斤=0.9071847斤
多层蛋糕尺寸,上下两层的尺寸相差最少4英寸。如:8寸至少叠12寸,而不能叠10寸,价格按各层的价格之和计算。
H. 1尺2寸怎么算成厘米多少
一尺二就是1.2尺,一米=三尺,则一尺等于三分之一米,一尺二等于1.2乘以三分之一米,结果是0.4米,也就是4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