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刺鳅身长多少厘米
⑴ 刺鳅养殖技术!.
大刺鳅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概要
大刺鳅(Mastacembelue
armatus)在分类上隶
属于鲈形目,刺鳅科,刺鳅属,俗称辣锥,猪姆锯,石锥等。主要分布
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酷渔滥捕和江河环境污染,野生资源枯竭。大刺鳅被列入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00年以来,1/2左右。另外,可在池中放入占水面1/2左右的水葫芦等水生物可以净化水质,同时可供大刺鳅鱼种隐蔽。
3、适时分级分养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大刺鳅鱼种在规格上会出
现一定的差异,当差异较大时,要特别注意及时过筛、分级、分养。
成鱼养殖成鱼养殖一般采用精养方式。
1、池塘要求
一般以土池为好,池塘面积一般为
1亩-2亩,池水水
人工繁殖
1、亲鱼的选择
在每年4月-8月的生殖季节,选择成熟的亲鱼进行
催产。其中,雌鱼腹部膨大且柔软,生殖孔大而凸出;雄鱼则身体较雌
鱼略长,
生殖孔微呈粉色,
人工挤压有乳白色的精液流出。
雌雄亲鱼按
1:1的配比进行催产。
2、催产
催产药物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桝)。药物使用前用生理盐水稀释溶解,注射剂量按亲鱼体重0.5毫升/公斤计算,注射部位为背部肌肉。注射使用两针法,第一针注射剂量为总量的
1/5,第二针注射剩余部分,间距24小时。雄鱼用药剂量减半。水温20℃-25℃时,效应时间为36-48小时。
3、产卵池和鱼巢的准备药物催产后的亲鱼放入产卵池中交配。产
卵池一般使用面积在50平方米-100平方米左右的水泥池,水深1.2-1.5米,
池水使用
80目的网片过滤。
催产前,
在水泥池中设置以质地柔软、
新鲜无毒的水葫芦、水花生等做成的人工鱼巢,以供亲鱼发情产卵,鱼
巢放置数量为
1个/平方米-2个/平方米。亲鱼发情产卵时,产卵池周围一定要保持安静。人工催产后,大刺鳅亲鱼会自动发情配对,在鱼巢中进行产卵,产卵后卵粒遇水即具有黏性,可黏附在鱼巢上面。亲鱼产后取出鱼巢进行孵化。如果进行人工授精,则采用干法授精。
4、受精卵的孵化
亲鱼产卵后,要及时将受精卵收集而放入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孵化池以面积为4平方米-6平方米的水泥池为宜,受精卵的孵化密度为1.0万粒/平方米-1.5万粒/平方米。孵化过程中,注意防止水霉;孵化期间,尽量保持水温18℃-31℃,最宜水温20℃-28℃之间,变幅范围应控制在2℃左右,并且每天更换新水3次,保证水质清新,溶解氧丰富(溶解氧含量不低于升)
苗种培育
1、鱼苗培育
采用水泥池培育,也可直接用孵化池培育,放养密度3000尾/平方米-5000/平方米。刚化的鱼苗,全长3毫米-4毫米,腹部有一膨大的卵黄囊,体质较弱,活动能力差,侧卧池底,在3天-4天内以自身卵黄囊为营养来源,不必投喂。5天以后,鱼苗的卵黄囊完全消失,开始动摄食。鱼苗初期,主要投喂丰年虫幼体或小型枝角类,投喂4次;鱼苗经过8天-10天的培育,体长可达1.5厘米-2.0厘米,体色转黄,此时可投喂切碎并经消毒的水蚓;经过30天的驯养,鱼苗体长达
2.5厘米-3.0
厘米,开始成群觅食,体色变黑。培育期间,每天
适当换水充气,且用胶管虹吸池底的排泄物,保证水质清新。随着个体
增大,对饵料生物、溶解氧等需求量也随之增加,此时应及时分池转入
⑵ 黑壳虾会吃小鱼苗
不会,黑壳虾是非常温和的虾类,不会对鱼缸内的任何鱼类进行攻击,无需特地喂食,对温度要求不高(但是要尽量避免高温),而且对抑制鱼缸内藻类的泛滥有非常大的作用,所以黑壳虾可以说是非常优秀的鱼缸清洁工。
但因为黑壳虾的过分温和,它们也非常缺乏自卫的能力,蜕壳期的虾和幼虾非常容易被鱼类伤害或者被吃掉。
在缸中与鱼类一同饲养的时候尽量多种植一些水草或放置虾屋之类的设施以供黑壳虾躲避。而且注意不要将黑壳虾与过于凶猛的鱼类如斗鱼、刺鳅、虾虎鱼等混养,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躲避再多黑壳虾也会被吃的一干二净。
(2)大刺鳅身长多少厘米扩展阅读:
黑壳虾最适生活温度是10~30℃,但却能在5~35℃的极限温度生存,甚至可以耐受比5℃更低的温度,只是在这样的温度下黑壳虾会停止进食。
低温不会影响它们的生存,但却不利于它们的繁殖,即使有孵化出的虾苗,在10℃以下也不容易存活。随着水体密度的增大,黑壳虾可生存的最高极限温度也会逐渐降低。
饲有黑壳虾的水族箱,除要同一般观赏鱼缸的布景和管理外,最好还要添加一些矿物质。
⑶ 养殖刺鳅鱼抽筋什么原因
大刺鳅人工繁殖及养殖技术概要
大刺鳅(Mastacembelue
armatus)在分类上隶
属于鲈形目,刺鳅科,刺鳅属,俗称辣锥,猪姆锯,石锥等。主要分布
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20世纪80年代以后,由于酷渔滥捕和江河环境污染,野生资源枯竭。大刺鳅被列入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000年以来,1/2左右。另外,可在池中放入占水面1/2左右的水葫芦等水生物可以净化水质,同时可供大刺鳅鱼种隐蔽。
3、适时分级分养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大刺鳅鱼种在规格上会出
现一定的差异,当差异较大时,要特别注意及时过筛、分级、分养。
成鱼养殖成鱼养殖一般采用精养方式。
1、池塘要求
一般以土池为好,池塘面积一般为
1亩-2亩,池水水
人工繁殖
1、亲鱼的选择
在每年4月-8月的生殖季节,选择成熟的亲鱼进行
催产。其中,雌鱼腹部膨大且柔软,生殖孔大而凸出;雄鱼则身体较雌
鱼略长,
生殖孔微呈粉色,
人工挤压有乳白色的精液流出。
雌雄亲鱼按
1:1的配比进行催产。
2、催产
催产药物采用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或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桝)。药物使用前用生理盐水稀释溶解,注射剂量按亲鱼体重0.5毫升/公斤计算,注射部位为背部肌肉。注射使用两针法,第一针注射剂量为总量的
1/5,第二针注射剩余部分,间距24小时。雄鱼用药剂量减半。水温20℃-25℃时,效应时间为36-48小时。
3、产卵池和鱼巢的准备药物催产后的亲鱼放入产卵池中交配。产
卵池一般使用面积在50平方米-100平方米左右的水泥池,水深1.2-1.5米,
池水使用
80目的网片过滤。
催产前,
在水泥池中设置以质地柔软、
新鲜无毒的水葫芦、水花生等做成的人工鱼巢,以供亲鱼发情产卵,鱼
巢放置数量为
1个/平方米-2个/平方米。亲鱼发情产卵时,产卵池周围一定要保持安静。人工催产后,大刺鳅亲鱼会自动发情配对,在鱼巢中进行产卵,产卵后卵粒遇水即具有黏性,可黏附在鱼巢上面。亲鱼产后取出鱼巢进行孵化。如果进行人工授精,则采用干法授精。
4、受精卵的孵化
亲鱼产卵后,要及时将受精卵收集而放入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孵化池以面积为4平方米-6平方米的水泥池为宜,受精卵的孵化密度为1.0万粒/平方米-1.5万粒/平方米。孵化过程中,注意防止水霉;孵化期间,尽量保持水温18℃-31℃,最宜水温20℃-28℃之间,变幅范围应控制在2℃左右,并且每天更换新水3次,保证水质清新,溶解氧丰富(溶解氧含量不低于升)
苗种培育
1、鱼苗培育
采用水泥池培育,也可直接用孵化池培育,放养密度3000尾/平方米-5000/平方米。刚化的鱼苗,全长3毫米-4毫米,腹部有一膨大的卵黄囊,体质较弱,活动能力差,侧卧池底,在3天-4天内以自身卵黄囊为营养来源,不必投喂。5天以后,鱼苗的卵黄囊完全消失,开始动摄食。鱼苗初期,主要投喂丰年虫幼体或小型枝角类,投喂4次;鱼苗经过8天-10天的培育,体长可达1.5厘米-2.0厘米,体色转黄,此时可投喂切碎并经消毒的水蚓;经过30天的驯养,鱼苗体长达
2.5厘米-3.0
厘米,开始成群觅食,体色变黑。培育期间,每天
适当换水充气,且用胶管虹吸池底的排泄物,保证水质清新。随着个体
增大,对饵料生物、溶解氧等需求量也随之增加,此时应及时分池转入
⑷ 镰刀鱼是什么鱼
带鱼
带鱼又叫刀鱼、牙带鱼,是鱼纲鲈形目带鱼科动物,带鱼的体型正如其名,侧扁如带,呈银灰色,背鳍及胸鳍浅灰色,带有很细小的斑点,尾巴为黑色,带鱼头尖口大,到尾部逐 渐变细,好像一根细鞭,头长为身高的2倍,全长1米左右,1996年3月中旬浙江有一渔民曾捕到一条长2.1米、重7.8公斤的特大个体,这条“带鱼王”后来被温岭市石塘镇小学的生物博物馆收藏。带鱼分布比较广,以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最多,我国沿海各省均可见到,其中又以东海产量最高。
带鱼是一种比较凶猛的肉食性鱼类,牙齿发达且尖利,背鳍很长、胸鳍小,鳞片退化,它游动时不用鳍划水,而是通过摆动身躯来向前运动,行动十分自如。既可前进,也可以上下窜动,动作十分敏捷,经常捕食毛虾、乌贼及其他鱼类。带鱼食性很杂而且非常贪吃,有时会同类相残,渔民用钩钓带鱼时,经常见到这样的情景,钩上钓一条带鱼,这条带鱼的尾巴被另一条带鱼咬住,有时一条咬一条,一提一大串。用网捕时,网内的带鱼常常被网外的带鱼咬住尾巴,这些没有入网的家伙因贪嘴最终也被渔民抓了上来。据说由于带鱼互相残杀和人类的捕捞,所以在带鱼中能见到寿命超过4岁的老带鱼,就算是见到寿星了。带鱼最多只能活到8岁左右,不过带鱼的贪吃也有一个优点,那就是生长的速度快,1龄鱼的平均身长18厘米~19厘米,重90克~110克,当年即可繁殖后代,2龄鱼可长到300克左右。
带鱼属于洄游性鱼类,有昼夜垂直移动的习惯,白天群栖息于中、下水层,晚间上升到表层活动,我国沿海的带鱼可以分为南、北两大类,北方带鱼个体较南方带鱼大,它们在黄海南部越冬,春天游向渤海,形成春季鱼汛,秋天结群返回越冬地形成秋季鱼汛,南方带鱼每年沿东海西部边缘随季节不同作南北向移动,春季向北作生殖洄游,冬季向南作越冬洄游,故东海带鱼有春汛和冬汛之分。带鱼的产卵期很长,一般以4月~6月为主,其次是9月~11月,一次产卵量在2.5万粒~3.5万粒之间,产卵最适宜的水温为17℃~23℃。
带鱼是我国沿海产量最高的一种经济鱼类,70年代年产量一般在50万吨左右,90年代上升到110多万吨,后来产量不断下降,不过比大、小黄鱼要好一些,尚能形成鱼汛,近几年经过禁渔和开展保护渔业资源方面的宣传教育,比较好地控制了过度捕捞,使带鱼生产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
带鱼肉嫩体肥、味道鲜美,只有中间一条大骨,无其他细刺,食用方便,是人们比较喜欢食用的一种海洋鱼类,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对病后体虚、产后乳汁不足和外伤出血等症具有一定的补益作用。中医认为它能和中开胃、暖胃补虚,还有润泽肌肤、美容的功效,不过患有疮、疥的人还是少食为宜。
⑸ 黑龙江能养刺鳅吗哈尔滨地区的温度是否适合养殖
黑龙江不能养刺鳅,哈尔滨地区的温度不适合养殖,最宜水温20℃-28℃之间,变幅范围应控制在2℃左右,并且每天更换新水3次,保证水质清新,溶解氧丰富(溶解氧含量不低于4毫克/升)。
1、池塘要求
一般以土池为好,池塘面积一般为1亩-2亩,池水水深1.5米以上,塘基高出水面50厘米以上,池底淤泥少,池塘排灌方便且四周环境安静。池塘内种植1/5左右水面的水葫芦,可以调节水质和为大刺鳅隐蔽遮阳。鱼种下池前,以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然后贮水,待药物毒性完全消失后才可以放入鱼种。
2、鱼种放养
一般在每年5月-6月投放全长5厘米以上的鱼种,要求投放的鱼种同一规格,一次投放足量,鱼种体质健壮。放养密度一般为2000尾/亩-3000尾/亩。经过8个月-10个月的养殖,成鱼平均个体达200克以上,即可收获上市,亩产量一般达250公斤-300公斤。
3、饲料
大刺鳅为杂食性鱼类,目前人工养殖大刺鳅主要投喂冰鲜鱼,经过人工驯化后也投喂人工配合饲料。但要注意的是:要求冰鲜鱼的质量应比较好,不要腐烂变臭,否则容易引发细菌性疾病。
4、日常管理
因为养殖密度较高,所以要求经常加注新水,防止因大量投喂饲料而导致水质恶化;在雷雨天气,要及时巡塘,检查进排水口及防逃设施是否完好无损,防止大刺鳅跳逃和池水漫池;做好饲料的保鲜工作,确保饲料新鲜,不腐烂变质,同时投喂要做到“四定”;做好鱼病防治工作,每隔15天-20天全池泼洒生石灰水1次,以调节水质,如发现鱼病要及时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