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拉线棒高出地面多少厘米
Ⅰ 请问电杆打断一节可以吗断了的电杆可以用吗拉线棒扳弯埋深八九十厘米可以吗这些出了问题谁来承担...
电杆上端断了一小节只要没有裂纹,不影响地线、横担等的固定,原则上问题不大,算个小缺陷吧。不过如果是正在施工或刚施工完,这种情况应该避免。断了的电杆当然不能用,就连纵向裂纹都不能有,横向裂纹也必须控制在规程规定的宽度之类(其实根据那个宽度,基本上横向裂纹也不能有),如果电杆在刚运来就断了或者裂纹超过规定,就是电杆厂家的问题,如果有了这些缺陷还继续使用,就是施工单位的问题。
拉线棒埋深不够,扳弯来以求骗过验收人员,这个是很严重的问题,必须返工的。这种情况毫无疑问是施工单位的问题。
Ⅱ 急需一份10kv架空线路的设计报告,望前辈高手给发一份。 邮箱:[email protected]
给你一份《架空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DJ206-87不知能不能帮上忙
第一章 总则
第1.0.1条 架空配电线路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架空配电线路(以下简称配电线路)的设计必须全面地贯彻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并积极慎重地采用新设备、新材料,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第1.0.2条 本规程适用于城镇10kV及以下新建配电线路;原有配电线路的大修和改造;与城镇配电线路相连接的农用配电线路;临时配电线路的设计。
第1.0.3条 配电线路不应采用两线一地制配线方式。
第1.0.4条 配电线路分为高压(1kV至10kV)配电线路和低压(1kV以下)配电线路。
第1.0.5条 配电线路的设计应符合城镇的总体规划,确定导线截面应与配电网络发展规划相协调。
如无配电网络规划的地区,导线截面宜按十年用电负荷发展规划确定。
第1.0.6条 配电线路的路径和杆位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与城镇规划相协调,与配电网络改造相结合;
二、综合考虑运行、施工、交通条件和路径长度等因素;
三、不占或少占农田;
四、避开洼地、冲刷地带以及易被车辆碰撞等地段;
五、避开有爆炸物、易燃物和可燃液(气)体的生产厂房、仓库、贮罐等;
六、避免引起交通和机耕的困难。
第1.0.7条 主干配电线路的导线布置和杆塔结构等,应考虑便于带电作业。
第1.0.8条 配电线路大档距的设计,应符合《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DJ3—79的规定。
第三章 导线
第3.0.1条 配电线路所采用的导线,应符合国家电线产品技术标准。
供计算用的导线性能参数宜采用附录二所列数值。
第3.0.2条 钢芯铝绞线及其它复合导线,应按综合计算拉断力进行计算。
第3.0.3条 导线的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3.0.3所列数值。
表3.0.3导线设计的最小安全系数
导线种类 单股 多 股
一般地区 重要地区
铝绞线、钢芯铝绞 — 2.5 3.0
线及铝合金线
铜绞线 2.5 2.0 2.5
第3.0.4条 导线截面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应结合地区配电网发展规划,无配电网规划地区不宜小于表3.0.4所列数值。
二、采用允许电压降校核时:
1.高压配电线路,自供电的变电所二次侧出口至线路末端变压器或末端受电变电所一次侧入口的允许电压降为供电变电所二次侧额定电压(6kV、10kV)的5%。
2.低压配电线路,自配电变压器二次侧出口至线路末端(不包括接户线)的允许电压降为额定低压配电电压(220V、380V)的4%。
表3.0.4导线截面 mm2
导线种类 高 压 配 电 线 路 低 压 配 电 线 路
主干线 分干线 分支线 主干线 分干线 分支线
铝绞线及铝合金线 120 70 35 70 50 35
铜芯铝绞线 120 70 35 70 50 35
铜 绞 线 — — 16 50 35 16
第3.0.5条 校验导线的载流量时,导线的允许温度宜采用+70℃。
第3.0.6条 三相四线制的零线截面,不宜小于表3.0.6所列数值。
单相制的零线截面,应与相线截面相同。
第3.0.7条 配电线路不应采用单股的铝线或铝合金线。高压配电线路不应采用单股铜线。
第3.0.8条 在对导线有腐蚀作用的地段,宜采用防腐型导线或采取其它措施。
表3.0.6零线截面 mm2
导 线 种 类 相 线 截 面 零 线 截 面
铝绞线及钢芯铝绞线 —70以下
与相线截面同
—70及以上
不小于相线截面的50%
铜 绞 线 TJ—35及以下
TJ—35以上 与相线截面同
不小于相线截面的50%
第3.0.9条 导线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不同金属,不同规格,不同绞向的导线,严禁在档距内连接;
二、在一个档距内,每根导线不应超过一个接头;
三、接头距导线的固定点,不应小于0.5m。
第3.0.10条 导线的接头,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钢芯铝绞线,铝绞线在档距内的接头,宜采用钳压或爆压;
二、铜绞线在档距内的接头,宜采用绕接或钳压;
三、铜绞线与铝绞线的接头,宜采用铜铝过渡线夹、铜铝过渡线,或采用铜线搪锡插接;
四、铝绞线、铜绞线的跳线连接,宜采用钳压、线夹连接或搭接。
导线接头的电阻,不应大于等长导线的电阻。档距内接头的机械强度,不应小于导线计算拉断力的90%。
第3.0.11条 导线的弧垂应根据计算确定。导线架设后塑性伸长对弧垂的影响,宜采用减小弧垂法补偿,弧垂减小的百分数为:
铝绞线 20%
钢芯铝绞线 12%
铜绞线 7%~8%
第3.0.12条 配电线路的铝绞线、钢芯铝绞线或铝合金线,在与绝缘子或金具接触处,应缠绕铝包带。
第四章 绝缘子、金具
第4.0.1条 配电线路绝缘子的性能,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各类杆型所采用的绝缘子,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高压配电线路
1.直线杆采用针式绝缘子或瓷横担。
2.耐张杆宜采用一个悬式绝缘子和一个E-10(6)型蝴蝶式绝缘子或二个悬式绝缘子组成的绝缘子串。
第4.0.4条 配电线路采用的金具,应符合国家的有关技术标准。
第4.0.5条 金具的使用安全系数不应小于2.5。
第五章 导线排列
第5.0.1条 高压配电线路的导线应采用三角排列或水平排列。双回路线路同杆架设时,宜采用三角排列,或采用垂直三角排列。
低压配电线路的导线宜采用水平排列。
城镇的高压配电线路和低压配电线路宜同杆架设,且应是同一回电源。
第5.0.2条 同一地区低压配电线路的导线在电杆上的排列应统一。零线应靠电杆或靠建筑物。同一回路的零线,不应高于相线。
第5.0.3条 低压路灯线在电杆上的位置,不应高于其他相线和零线。
第5.0.4条 沿建(构)筑物架设的低压配电线路应采用绝缘线,导线支持点之间的距离不宜大于15m。
第5.0.5条 配电线路的档距,宜采用表5.0.5所列数值。耐张段的长度不宜大于1km。
表5.0.5配电线路的档距 m
地 区 电 压
高 压 低 压
城 镇
郊 区 40~50
60~100 40~50
40~80
第5.0.6条 配电线路导线的线间距离,应结合运行经验确定。如无可靠资料,导线的线间距离不宜小于表5.0.6所列数值。
表5.0.6配电线路导线最小线间距离 m
线路电压 档 距
40及以下 50 60 70 80 90 100
高 压 0.6 0.65 0.7 0.75 0.85 0.9 1.0
低 压 0.3 0.4 0.45 — — — —
注:1.表中所列数值适用于导线的各种排列方式。
2.靠近电杆低压的两导线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0.5m。
由变电站(所)引出长度在1km的高压配电线路主干线,导线在杆塔上的布置,宜采用三角形排列,或适当增大线间距离。
第5.0.7条 同杆架设的双回线路或高、低压同杆架设的线路、横担间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表5.0.7所列数值。
表5.0.7同杆架设线路横担之间的最小垂直距离 m
电 压 类 型 杆 型
直 线 杆 分支或转角杆
高压与高压 0.80 0.45/0.60〔注〕
高压与低压 1.20 1.00
低压与低压 0.60 0.30
注:转角或分支线如为单回线,则分支线横担距主干线横担为0.6m;如为双回线,则分支线横担距上排主干线横担为0.45m,距下排主干线横担为0.6m。
第5.0.8条 高压配电线路与35kV线路同杆架设时,两线路导线间的垂直距离不宜小于2.0m。
第5.0.9条 高压配电线路架设在同一横担上的导线,其截面差不宜大于三级。
第5.0.10条 配电线路每相的过引线、引下线与邻相的引线、引下线或导线之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高压0.3m
低压0.15m
第5.0.11条 配电线路的导线与拉线、电杆或构架间的净空距离,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高压0.2m
低压0.1m
高压引下线与低压线间的距离,不宜小于0.2m
第六章 电杆、拉线和基础
第6.0.1条 各型电杆,应按下列荷载条件进行计算:
一、最大风速、无冰、未断线;
二、覆冰、相应风速、未断线;
三、最低气温、无冰、无风、未断线(适用于转角杆和终端杆)。
第6.0.2条 钢筋混凝土杆的强度计算,应采用安全系数计算方法。普通钢筋混凝土杆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7;预应力混凝土杆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8。
混凝土及钢材的设计强度应符合《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DJ3—79中的规定。
第6.0.3条 配电线路的钢筋混凝土杆,应尽量采用定型产品,电杆构造的要求应符合国家标准。
第6.0.4条 需要接地的普通钢筋混凝土杆,应设置接地螺母。接地螺母与主筋应有可靠的电气连接。
配电线路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杆时,其主筋不应兼作接地引下线。
第6.0.5条 配电线路的金属横担及金属附件应热镀锌。采用木横担时应选用优质木材,并应经防腐处理。
横担应进行强度计算,选用应规格化,其规格不应小于附录四所列数值。
第6.0.6条 转角杆的横担,应根据受力情况确定。一般情况下,15°以下转角杆,宜采用单横担;15°至45°转角杆,宜采用双横担;45°以上转角杆,宜采用十字横担。
第6.0.7条 多雾或空气污秽地区,当采用木横担时,在绝缘子固定处应装设分流绑线。
第6.0.8条 拉线应采用镀锌钢绞线或镀锌铁线,其强度设计安全系数和最小规格应符合表6.0.8的要求。
表6.0.8拉线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及最小规格
拉线材料 镀锌钢绞线 镀 锌 铁 线
强度安全系数 ≥2.0 ≥2.5
最 小 规 格 25mm2 3×直径4.0mm
第6.0.9条 拉线应根据电杆的受力情况装设。拉线与电杆的夹角宜采用45°,如受地形限制,可适当减少,但不应小于30°。
跨越道路的水平拉线,对路面中心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6m;拉线柱的倾斜角宜采用10°~20°。
第6.0.10条 跨越电车行车线的水平拉线,对路面中心的垂直距离,不应小于9m。
第6.0.11条 郊区配电线路连续直线杆超过10基时,宜适当装设防风拉线。
第6.0.12条 钢筋混凝土杆的拉线,宜不装设拉线绝缘子。如拉线从导线之间穿过,应装设拉线绝缘子。在断拉线的情况下,拉线绝缘子距地面不应小于2.5m。
第6.0.13条 拉线棒的直径应根据计算确定,且不应小于16mm。
拉线棒应热镀锌。严重腐蚀地区,拉线棒直径应适当加大2~4mm或采取其它有效的防腐措施。
第6.0.14条 电杆基础应结合当地的运行经验、材料来源、地质情况等条件进行设计。在有条件的地方,宜采用岩石的底盘、卡盘和拉线盘。
第6.0.15条 电杆的埋设深度,应进行倾覆稳定验算。单回路的配电线路,电杆埋设深度宜采用表6.0.15所列数值。
表6.0.15电杆埋设深度
杆高(m) 8.0 9.0 10.0 11.0 12.0 13.0 15.0 18.0
埋深(m) 1.5 1.6 1.7 1.8 1.9 2.0 2.3 2.6~3.0
第6.0.16条 电杆基础的上拔及倾覆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直线杆1.5
耐张杆1.8
转角杆、终端杆2.0
第6.0.17条 钢筋混凝土基础的强度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7,预制基础的混凝土标号不宜低于200号。
采用岩石制作的底盘、卡盘、拉线盘,应选择结构完整、质地坚硬的石料(如花岗岩等),并进行强度试验。其强度设计安全系数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岩石底盘 3
岩石卡盘 4
岩石拉线盘 5
第6.0.18条 配电线路选用铁塔时,可参照《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SDJ3—79中的规定进行设计。
第七章 变压器台和开关设备
第7.0.1条 配电变压器台应设在负荷中心或重要负荷附近便于更换和检修设备的地方。其容量应考虑负荷的发展、运行的经济性等。
第7.0.2条 下列电杆不宜装设变压器台:
一、转角、分支电杆;
二、设有高压接户线或高压电缆的电杆;
三、设有线路开关设备的电杆;
四、交叉路口的电杆;
五、低压接户线较多的电杆。
第7.0.3条 400kVA及以下的变压器,宜采用柱上式变压器台。400kVA以上的变压器,市区内宜采用室内装置,郊区宜采用落地式变压器台。
第7.0.4条 柱上变压器台距地面高度,不应小于2.5m。安装变压器后,变压器台的平面坡度不应大于1/100。
落地式变压器台应装设固定围栏。围栏的设计和围栏与带电部分间的安全净距,应符合《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SDJ5—85的要求。
第7.0.5条 变压器的引下线、引上线和母线,宜采用多股绝缘线,其截面应按变压器额定电流选择,但不应小于16mm2。
变压器的高、低压侧应分别装设高、低压熔断器。高压熔断器的装设高度,对地面的垂直距离不宜小于4.5m,低压熔断器的装设高度,对地面的垂直距离不宜小于3.5m。各相熔断器间的水平距离:高压熔断器不应小于0.5m,低压熔断器不应小于0.3m。
第7.0.6条 高压熔断器应选用国家的定型产品,并应与负荷电流、运行电压及安装点的短路容量相配合。选择低压熔断器时,其额定电流应大于电路的工作电流。
第7.0.7条 配电变压器熔丝的选择宜按下列要求进行:
容量在100kVA及以下者,高压侧熔丝按变压器容量额定电流的2~3倍选择;
容量在100kVA以上者,高压侧熔丝按变压器容量额定电流的1.5~2倍选择;
变压器低压侧熔丝(片)按低压侧额定电流选择。
第7.0.8条 高压配电线路较长的主干线或分支线,应装设分段或分支开关设备。
环形供电网络应装设联络开关设备。
第7.0.9条 高压配电线路在线路的管区分界处,宜装设开关设备。
第7.0.10条 在配电线路上装置电容器,可参照部颁《并联电容器装置设计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进行设计。
第八章 防雷和接地
第8.0.1条 无避雷线的高压配电线路,在居民区的钢筋混凝土杆宜接地,铁杆应接地,接地电阻均不宜超过30Ω。
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网和高、低压共杆的电力网,其钢筋混凝土杆的铁横担或铁杆,应与零线连接。钢筋混凝土杆的钢筋宜与零线连接。
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网,其钢筋混凝土杆宜接地,铁杆应接地,接地电阻不宜超过50Ω。
沥青路面上的或有运行经验地区的钢筋混凝土杆和铁杆,可不另设人工接地装置,钢筋混凝土杆的钢筋、铁横担和铁杆也可以不与零线连接。
第8.0.2条 有避雷线的配电线路,其接地装置在雷雨季节干燥时间的工频接地电阻,不宜大于表8.0.2所列的数值。
第8.0.3条 柱上油开关的防雷装置应采用阀型避雷器。经常开路运行而又带电的柱上油开关或隔离开关的两侧,均应设防雷装置,其接地线与柱上油开关等金属外壳应连接。
第8.0.4条 配电变压器的防雷装置应采用阀型避雷器。防雷装置应尽量靠近变压器安装,其接地线应与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以及金属外壳相连接。
表8.0.2电杆的接地电阻
土壤电阻率(Ω•m) 工频接地电阻(Ω) 土壤电阻率(Ω•m) 工频接地电阻(Ω)
100及以下 10 1000以上至2000 25
100以上至500 15 2000以上 30注
500以上至1000 20
注:如土壤电阻率较高,接地电阻很难降到30Ω,可采用6~8根总长不超过500m的放射形接地体或连续伸长接地体,其接地电阻不限制。
第8.0.5条 多雷区,为防止反变换波或低压侧雷电波击穿配电变压器高压侧的绝缘,宜在低压侧装设避雷器或击穿保险器。如低压侧中性点不接地,应在低压侧中性点装设击穿保险器。
第8.0.6条 为防止雷电波沿低压配电线路侵入建筑物,接户线上的绝缘子铁脚宜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Ω。公共场所(如剧院和教室等)的接户线以及由木杆或木横担引下的接户线,绝缘子铁脚应接地。
年平均雷暴日数不超过30的地区和低压线被建筑物屏蔽的地区以及接户线与低压干线接地点的距离不超过50m的地方,绝缘子铁脚均可不接地。
如低压配电线路的钢筋混凝土杆的自然接地电阻不大于30Ω,可不另设接地装置。
第8.0.7条 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网中的零线,应在电源点接地。低压配电线路,在干线和分干线终端处,应重复接地。
低压配电线路在引入车间或大型建筑物处,如距接地点超过50m,应将零线重复接地。
第8.0.8条 总容量为100kVA以上的变压器。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每个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总容量为100kVA及以下的变压器,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每个重复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且重复接地不应少于3处。
第8.0.9条 柱上油开关或隔离开关的防雷装置,其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Ω。
第8.0.10条 通过耕地的线路,接地体应埋设在耕作深度以下,且不宜小于0.6m。
第8.0.11条 接地体宜采用垂直敷设的角钢、圆钢、钢管或水平敷设的圆钢、扁钢等。
接地体和接地线的规格,不应小于表8.0.11所列数值。
表8.0.11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最小规格
名 称 地 上 地 下
圆钢直径(mm) 6 8
扁 钢 截面(mm2)
厚(mm) 48 48
4 4
角 钢 厚 (mm) — 4
钢 管 壁 厚 (mm) — 3.5
镀锌钢绞线或铜线截面(mm2) 25 —
第十章 对地距离及交叉跨越
第10.0.1条 导线对地面、建筑物、树木、铁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架空线路的距离,应根据最高气温情况或覆冰情况求得的最大弧垂和最大风速情况或覆冰情况,求得的最大风偏计算。
计算上述距离,不应考虑由于电流、太阳辐射以及覆冰不均匀等引起的弧垂增大,但应计及导线架线后塑性伸长的影响和设计施工的误差。
第10.0.2条 导线与地面或水面的距离,不应小于表10.0.2数值。
第10.0.3条 导线与山坡、峭壁、岩石之间的净空距离,在最大计算风偏情况下,不应小于表10.0.3所列数值。
第10.0.4条 高压配电线路不应跨越屋顶为燃烧材料做成的建筑物。对耐火屋顶的建筑物,应尽量不跨越,如需跨越应与有关单位协商或取得当地政府的同意。导线与建筑物的垂直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不应小于3m。
低压配电线路跨越建筑物,导线与建筑物的垂直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不应小于2.5m。
线路边线与永久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在最大风偏情况下,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表10.0.2导线与地面或水面的最小距离 m
线 路 经 过 地 区 线 路 电 压
高 压 低 压
居民区 6.5 6
非居民区 5.5 5
不能通航也不能浮运的河、湖(至冬季冰面) 5 5
不能通航也不能浮运的河、湖(至50年一遇洪水位) 3 3
交通困难地区 4.5 4
注:1.居民区——工业企业地区、港口、码头、火车站、市镇、乡等人口密集地区。
2.非居民区——上述居民区以外的地区,均属非居民区。虽然时常有人,有车辆或农业机械到达,但未建房屋或房屋稀少的地区,亦属非居民区。
3.交通困难地区——主要指车辆、农业机械不能到达的地区。
表10.0.3导线与山坡、峭壁、岩石之间的最小距离 m
线 路 经 过 地 区 线 路 电 压
高 压 低 压
步行可以到达的山坡 4.5 3.0
步行不能到达的山坡、峭壁和岩石 1.5 1.0
高压 1.5m
低压 1m
在无风情况下,导线与不在规划范围内城市建筑物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上列数值的一半。
注:1.导线与城市多层建筑物或规划建筑线间的距离,指水平距离。
2.导线与不在规划范围内的城市建筑物间的距离,指净空距离。
第10.0.5条 高压配电线路通过林区应砍伐出通道。通道净宽度为线路两侧向外各延伸5m。
在下列情况下,如不妨碍架线施工,可不砍伐通道:
一、树木自然生长高度不超过2m。
二、导线与树木(考虑自然生长高度)之间的垂直距离,不小于3m。
配电线路通过公园、绿化区和防护林带,导线与树木的净空距离在最大风偏情况下不应小于3m。
配电线路通过果林、经济作物以及城市灌木林,不应砍伐通道,但导线至树梢的距离不应小于1.5m。
配电线路的导线与街道行道树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表10.0.5所列数值。
表10.0.5导线与街道行道树之间的最小距离 m
最大弧垂情况的垂直距离 最大风偏情况的水平距离
高 压 低 压 高 压 低 压
1.5 1.0 2.0 1.0
校验导线与树木之间的垂直距离,应考虑树木在修剪周期内生长的高度。
第10.0.6条 配电线路与特殊管道交叉,应避开管道的检查井或检查孔,同时,交叉处管道上所有部件应接地。
第10.0.7条 配电线路与甲类火灾危险性的生产厂房、甲类物品库房、易燃、易爆材料堆场以及可燃或易燃、易爆液(气)体贮罐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杆塔高度的1.5倍。
第10.0.8条 配电线路与弱电线路交叉,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交叉角应符合表10.0.8的要求。
表10.0.8配电线路与弱电线路的交叉角
弱电线路等级 交 叉 角
一 级 ≥45°
二 级 ≥30°
三 级 不限制
二、配电线路一般架设在弱电线路上方。配电线路的电杆,应尽量接近交叉点,但不宜小于7m(城区的线路,不受7m的限制)。
第10.0.9条 配电线路与铁路、道路、通航河流、管道、索道、人行天桥及各种架空线路交叉或接近,应符合表10.0.9的要求。
表10.0.9配电线路与铁路、道路、河流、管道、索道及各种
架空线路交叉或接近的基本要求
项 目 铁 路 公 路 电车道 通航河流 弱电线路
标准轨距 窄轨 电气化
线路 一、二
级公路 三、四
级公路 有轨及
无 轨 主要 次要 一、二级 三 级
导线最小截面 — 铝 绞 线 及 铝 合 金 线 为
导线在跨越档
内 的 接 头 不应接头 — — 不应接头 — 不应接头 不应接头 — 不应接头 —
导线支持方式 双固定 — 双固定 单固定 双固定 双固定 单固定 双固定 单固定
最
小
垂
直
距
离
(m) 线路电压 项 目
至轨顶 接触线
或
承力索 至路面 至承力索或接触线 至5年一
遇洪水位 至被跨越线
至路面 至最高航行水位的最高船桅顶
高压 7.5 6.0 平原地区配电线路入 地 7.0
2.0
低压 7.5 6.0 平原地区配电线路入 地 6.0
1.0
最
小
水
平
距
离
(m) 线路电压 项 目
电杆外缘至轨道中心 电杆中心至
路面边缘 电杆中心至路面边缘 与拉纤小路平行的线路,边导线至斜坡上缘 在路径受限制地区,两线路边导线间
电杆外缘至轨道中心
高 压 交叉:5.0
平行:杆高加3.0 平行:杆高加3.0 0.5
最高电杆高度 2.0
1.0
低 压
备 注 山区入地困难时,应协商,并签订协议 公路分级见附录六,城市道路的分级,参照公路的规定 开阔地区的最小水平距离不得小于电杆高度 ①两平行线路在开阔地区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电杆高度
②弱电线路分级见附录五
项 目 电 力 线 路(kV) 特殊管道 索 道 人行天桥
<1 6~10 35~110 154~220 330
导线最小截面 35mm2,其他导线为16mm2 —
导线在跨越档内的接头 交叉不应接头 交叉不应接头 — — — 不 应 接 头 —
导线支持方式 单固定 双固定 — — — 双 固 定 —
最小垂直距离(m) 线路电压 项 目
至 导 线 电力线在上面 —
电力线在下 面 电力线在下面至电力线上的保护设施 —
高 压 2 2 3 4 5
城镇内宜入地
低 压 1 2 3 4 5
城镇内宜入地
最小水平距离(m) 线路电压 项 目
在路径受限制地区,两线路边导线间 在路径受限制地区,至管、索道任何部分 导线边线至人行天桥边缘
高 压 2.5 2.5 5.0 7.0 9.0 2.0 4.0
低 压 1.5 2.0
备 注 两平行线路在开阔地区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电杆高度 ①在开阔地区,与管、索道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电杆高度;
②特殊管道指架设在地面上的输送易燃、易爆物的管道
注:1.低压配电线路与二、三级弱电线路,低压配电线路与公路交叉时,导线支持方式不限制。
2.配电线路与弱电线路交叉时,交叉档弱电线路的木质电杆应有防雷措施。
3.高压电力接户线与工业企业内自用的同电压等级的架空线路交叉时,接户线宜架设在上方。
Ⅲ 安防监控施工规范
一、监控摄像头的安装方法:
1、在强电磁干扰环境下,监控摄像头安装应与地绝缘隔离。
2、在满足监视目标视场范围要求的条件下,其安装高度:室内离地不宜低于2.5m,室外离地不宜低于3.5m。
3、电梯厢内的监控摄像头应安装在厢门上方的左或右侧,并能有效监视电梯厢内乘员面部特征。
4、监控摄像头及其配套装置,如镜头、摄像机防护罩、支架、雨刷等,安装应牢固,运转应灵活,应注意防破坏,并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5、信号线和电源线应分别引入,外露部分用软管保护,并不影响云台的转动。
二、监控摄像头控制设备安装:
1、控制室内所有线缆应根据设备安装位置设置电缆槽和进线孔,排列、捆扎整齐,编号,并有永久性标志。
2、控制台、机柜(架)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安装应平稳牢固、便于操作维护。机柜架)背面、侧面离墙净距离应符合维修要求。
3、监控摄像头所有控制、显示、记录等终端设备的安装应平稳,便于操作。其中监视器(屏幕)应避免外来光直射,当不可避免时,应采取避光措施。在控制台、机柜(架)内安装的设备应有通风散热措施,内部接插件与设备连接应牢。
三、云台跟解码器安装:
1、应根据产品技术条件和系统设计要求,检查云台的转动角度范围是否满足要求。
2、云台的安装应牢固,转动时无晃动。
3、解码器应安装在云台附近或吊顶内(但须留有检修孔)。
(3)低压拉线棒高出地面多少厘米扩展阅读:
安防监控行业的发展十分快速,很多大型的企业也跟随这个市场大蛋糕发展也是纷纷的加入,有了他们的加入使得整个市欣起了很波浪,相对于一些中小的安防监控工程商来说是不小的压力。使得在这行中在生存的空间也变得更小了。
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水平,就必须创新出更好的产品系列和功能。从运营商的各个角度来看,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包括远程无线视频监控,无线实时监控传输。
最快速度的提高监控效率,同时适合对各个行业、企业、机关单位中的应用。从各个系统中实现整个安防监控工程的总体集合,形式一个大型的监控管理平台。从而快速度有效的实现物联网工程。
Ⅳ 全部电工计算公式
一、利用低压配电盘上的三根有功电度表,电流互感器、电压表、电流表计算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有功功率、现在功率、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
(一)利用三相有功电度表和电流互感器计算有功功率
式中 N——测量的电度表圆盘转数
K——电度表常数(即每kW·h转数)
t——测量N转时所需的时间S
CT——电流互感器的变交流比
(二)在三相负荷基本平衡和稳定的情况下,利用电压表、电流表的指示数计算视在功率
(三)求出了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就可计算无功功率
(四)根据有功功率和现在功率,可计算出功率因数
例1某单位配电盘上装有一块500转/kW·h电度表,三支100/5电流互感器,电压表指示在400V,电流表指示在22A,在三相电压、电流平衡稳定的情况下,测试电度表圆盘转数是60S转了5圈。求有功功率、现在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各为多少?
[解]①将数值代入公式(1),得有功功率P=12kW
②将数值代入公式(2);得视在功率S=15kVA
③由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代入公式(3),得无功功率Q=8l kVar
④由有功功率和现在功率代入公式(4),得功率因数cosφ= 0.8
二、利用秒表现场测试电度表误差的方法
(一)首先选定圆盘转数,按下式计算出电度表有N转内的标准时间
式中 N——选定转数
P——实际功率kW
K——电度表常数(即每kW·h转数)
CT——电流互感器交流比
(二)根据实际测试的时间(S)。求电度表误差
式中 T——N转的标准时间s
t——用秒表实际测试的N转所需时间(s)
注:如果计算出的数是正数,电度表决;负数,则是慢。
【例】某用户有一块750转/kW·h上电度表,配有150/5电流互感器,接有10kW的负载,现场测试60s圆盘转了5圈。求电度表误差是多少?
〔解〕①先求电度表转5圈时的标准秒数由公式(1),得T=72s
②由公式(2)得出电度表误差ε=20%,快20%。
三、配电变压器的高低压熔丝选择方法
(一)先计算变压器高低压侧的额定电流
式中 S——变压器容量kVA
U——电压kV
(二)高压熔丝=Ix(1.5~2.5) (2)
(三)低压保险丝=低压额定电流(I) (3)
(例)有一台50kVA变压器,高压侧额定电压10kV,低压侧的额定电压 0.4kV。求高低压的额定电流各是多少 A?高压侧应选择多少A的熔丝?低压侧应选择多少A的保险丝?
〔解〕①将数值代入公式(1),得高压电流I= 2.8 A
②将数值代入公式(l),得低压电流I=72A
③高压侧熔丝=2.8x(1.5~2.5)=4.2~7A可选择5A的熔丝。
④低压额定电流是72A,可选择80A的保险丝。
四、架空线路铝绞线的截面选择简捷公式
(一)首先计算负荷矩M=kW.km
(二)选用铝导线时,每kW·km可按4mm2估算,即;导线截面S=M·4mm2
[例]某单位在离配电变压器800m处按一台10kW的电动机。应选择多大截面的错绞线?
〔解〕①先把m化成km,即800m=0.8km
②计算负荷矩M= 10 x 0.8=8kW·km
③将数值代入公式(2),得导线截面
S= 8 x 4=32mm2,应选用35mm2的铝绞线。
五、拉线坑与电杆的距离和拉线长度的计算公式
(一)拉线坑与电杆的距离计算公式L=h·ctga(m)
式中 h——电杆高度(电杆在地面与拉线悬挂点间的高度)
a——拉线与电杆的夹角(技术规程规定拉线与电杆的夹角一般采用45˚,在地形限制的情况下可采用30˚或60˚)
注: Ctg45˚=1 ctg30˚=1.732 ctg60˚=0.577
(二)使用楔型线夹扎上把,uT型线夹扎下把时拉线长度计算公式:
L=h/sina十上下把绑扎长度——拉线棒露出地面的长度
式中 h——电杆高度(电杆在地面与拉线悬挂点间的高度)m
a——拉线与电杆的夹角
注: Sin45˚=0.707, Sin30˚=0.5,Sin60˚=0.866。
[例]有一根终端杆打一条拉线,电杆在地面与拉线悬挂点间的高度是8m,电杆与拉线的夹角是45˚,拉线上把使用楔型线夹,下把使用uT型线夹,上下把绑扎长度 lm,拉线棒露出地面lm.计算拉线坑与电杆间的距离和拉线长度各为多少m?
[解]①将数值代入公式(1),得拉线坑与电杆间的距离L=8m
②将数值代入公式(2),得拉线长度L=11.3m
Ⅳ 水泥电杆安装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第一是拉线的形式。拉线根据安装形式可以分为高桩拉线、普通拉线以及特殊地段使用的撑杆等。一般而言,跨越公路等道路时为了满足对地距离而普遍采用高桩拉线,一般地段采用普通拉线,而在特殊地段不能做拉线情况下也可采用撑杆的措施来对电杆受力进行补强。应当根据现场条件确定拉线的形式,总体目标是达到设计的要求,平衡电杆的受力,减少内部应力。
其次是要考虑更恶劣的气象条件。据最近的气象条件,由于近来全球变暖引起气候异常,某些时间段风力太强,或者空旷地区配电线路连续直线杆超过10基时,宜装设防风拉线。因此对目前的架空线路,最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一次风压的测算,以便确定防风拉线的安装规范。
第三还要注意与导线保持距离,低压导线安装不合格或拉线安装不合理,造成导线与拉线距离太近,有些绝缘导线与拉线甚至直接接触,由于年久失修或者由于长时间的摩擦,导线绝缘老化或破裂,这样就可能致使拉线带电,从而造成漏电甚至人身触电事故。
第四也要注意拉线的固定及警示。通过拉线盘固定在地下,根据拉力的大小,一般坑深为1.2~1.5m,回填土应有防沉土台,拉线棒与拉线盘的连接应使用双螺母。在人易到达地区特别是在人行道等地区的拉线一定要有鲜明的警示标记。由于拉线未设置警示标志从而给过往路人造成伤害的事件也发生过,一定要吸取教训,做好拉线的保护警示工作,一般采用在拉线上加套红白相间的警示管的措施来达到这一目的。
最后是对拉线和拉线棒的材质的要求。农村低压电网,要求采用镀锌钢绞线,最小截面为25mm2;采用绑扎固定时,拉线两端设置心形环;用直径不小于3.2mm的镀锌铁线绑扎固定,也可以用两个钢丝卡子进行绑扎固定。拉线棒的直径根据计算确定,不应小于16mm。拉线棒应热镀锌。腐蚀地区拉线棒直径应适当加大2~4mm或采取其他有效的防腐措施”。另外,在实施施工中还要求外露地面部分的长度为露出地面0.5~0.7m。
Ⅵ 常用电工公式有哪些
一、利用低压配电盘上的三根有功电度表,电流互感器、电压表、电流表计算一段时间内的平均有功功率、现在功率、无功功率和功率因数。 (一)利用三相有功电度表和电流互感器计算有功功率 式中 N——测量的电度表圆盘转数 K——电度表常数(即每kW·h转数) t——测量N转时所需的时间S CT——电流互感器的变交流比 (二)在三相负荷基本平衡和稳定的情况下,利用电压表、电流表的指示数计算视在功率 (三)求出了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就可计算无功功率 (四)根据有功功率和现在功率,可计算出功率因数 例1某单位配电盘上装有一块500转/kW·h电度表,三支100/5电流互感器,电压表指示在400V,电流表指示在22A,在三相电压、电流平衡稳定的情况下,测试电度表圆盘转数是60S转了5圈。求有功功率、现在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各为多少? [解]①将数值代入公式(1),得有功功率P=12kW ②将数值代入公式(2);得视在功率S=15kVA ③由有功功率和视在功率代入公式(3),得无功功率Q=8l kVar ④由有功功率和现在功率代入公式(4),得功率因数cosφ= 0.8 二、利用秒表现场测试电度表误差的方法 (一)首先选定圆盘转数,按下式计算出电度表有N转内的标准时间 式中 N——选定转数 P——实际功率kW K——电度表常数(即每kW·h转数) CT——电流互感器交流比 (二)根据实际测试的时间(S)。求电度表误差 式中 T——N转的标准时间s t——用秒表实际测试的N转所需时间(s) 注:如果计算出的数是正数,电度表决;负数,则是慢。 【例】某用户有一块750转/kW·h上电度表,配有150/5电流互感器,接有10kW的负载,现场测试60s圆盘转了5圈。求电度表误差是多少? 〔解〕①先求电度表转5圈时的标准秒数由公式(1),得T=72s ②由公式(2)得出电度表误差ε=20%,快20%。 三、配电变压器的高低压熔丝选择方法 (一)先计算变压器高低压侧的额定电流 式中 S——变压器容量kVA U——电压kV (二)高压熔丝=Ix(1.5~2.5) (2) (三)低压保险丝=低压额定电流(I) (3) (例)有一台50kVA变压器,高压侧额定电压10kV,低压侧的额定电压 0.4kV。求高低压的额定电流各是多少 A?高压侧应选择多少A的熔丝?低压侧应选择多少A的保险丝? 〔解〕①将数值代入公式(1),得高压电流I= 2.8 A ②将数值代入公式(l),得低压电流I=72A ③高压侧熔丝=2.8x(1.5~2.5)=4.2~7A可选择5A的熔丝。 ④低压额定电流是72A,可选择80A的保险丝。 四、架空线路铝绞线的截面选择简捷公式 (一)首先计算负荷矩M=kW.km (二)选用铝导线时,每kW·km可按4mm2估算,即;导线截面S=M·4mm2 [例]某单位在离配电变压器800m处按一台10kW的电动机。应选择多大截面的错绞线? 〔解〕①先把m化成km,即800m=0.8km ②计算负荷矩M= 10 x 0.8=8kW·km ③将数值代入公式(2),得导线截面 S= 8 x 4=32mm2,应选用35mm2的铝绞线。 五、拉线坑与电杆的距离和拉线长度的计算公式 (一)拉线坑与电杆的距离计算公式L=h·ctga(m)式中 h——电杆高度(电杆在地面与拉线悬挂点间的高度) a——拉线与电杆的夹角(技术规程规定拉线与电杆的夹角一般采用45�0�8,在地形限制的情况下可采用30�0�8或60�0�8) 注: Ctg45�0�8=1 ctg30�0�8=1.732 ctg60�0�8=0.577 (二)使用楔型线夹扎上把,uT型线夹扎下把时拉线长度计算公式: L=h/sina十上下把绑扎长度——拉线棒露出地面的长度式中 h——电杆高度(电杆在地面与拉线悬挂点间的高度)m a——拉线与电杆的夹角 注: Sin45�0�8=0.707, Sin30�0�8=0.5,Sin60�0�8=0.866。 [例]有一根终端杆打一条拉线,电杆在地面与拉线悬挂点间的高度是8m,电杆与拉线的夹角是45�0�8,拉线上把使用楔型线夹,下把使用uT型线夹,上下把绑扎长度 lm,拉线棒露出地面lm.计算拉线坑与电杆间的距离和拉线长度各为多少m? [解]①将数值代入公式(1),得拉线坑与电杆间的距离L=8m ②将数值代入公式(2),得拉线长度L=11.3m
Ⅶ 10KV电力线路拉线上把制作的具体标准和数据是多少
66kv线规:35~66kv跨越电力线3m;3~10kv跨越电力线2m;3kv跨越电力线1m。
这个问题需要考虑电杆呼高H,拉盘埋深h、拉棒长度L和拉线尾线Y四个数据,设拉线长度X,则计算公式为X=[(H+h)/cos45]-L+2Y。
1、如果12米电杆埋深为2.0米,杆头拉线抱箍安装位置距杆顶0.6米,则呼高为9.4米。
2、拉盘埋深h和拉棒长L分别取2.0米和3.1米;拉线尾线单侧一般取0.3-0.5米,此处取Y=0.5。
3、将上述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后,得拉线外露部分长度为14米。
线与地面
线与地面的最小距离,在最大计算弧垂情况下,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低压线路(380V)通过居民区不小于6米,低压线路(380V)通过非居民区不小于5米。
中压线路(6-10kV)通过居民区不小于6.5米,中压线路(6-10kV)通过非居民区不小于5.5米。
35~110kV线路通过居民区不小于7米,35~110kV线路通过非居民区不小于6米,35~110kV线路通过交通困难地区不小于5米。
Ⅷ 架空线路施工过程中,拉线坑回填土时,拉线棒方向与拉线方向该怎么放
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架空配电线路及电缆线路电杆选择及埋设规定 1 电杆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杆。钢筋混凝土电杆不得露筋,并不得有环向裂纹和扭曲等缺陷。若采用木杆和木横担,其材质必须坚实,不得有腐朽、劈裂及其他损伤。木杆总长度不宜小于8M,梢径不宜小于140MM。 2 电杆埋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不得有倾斜、下沉及杆基积水等现象,不能满足要求时应加底盘或卡盘。 2)回填土时应将土块打碎,每回填0.5M 夯实一次。杆坑应设防沉土台,其高度应超出地面0.3M。 3)电杆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宜符合下表的规定。 ------------------------------------------- 杆高 8.0 9.0 10 11 12 13 ------------------------------------------- 埋深 1.5 1.6 1.7 1.8 1.9 2.0 ------------------------------------------- 注:遇有土质松软、流砂、地下水位较高等情况时,应做特殊处理。 4)严寒地区应埋在冻土层以下。 5)装设变压器的电杆,其埋设深度不宜小于2M。 3 拉线埋设应符合下列要求: 1)拉线坑的深度宜为1.2~1.5M。 2)拉线与电杆的夹角不宜小于45°,当受到地形限制时不得小于30°。 3)终端杆的拉线及耐张杆承力拉线与线路方向应对正;分角拉线与线路分角方向应对正;防风拉线与线路方向应垂直。 4)拉线从导线之间穿过时,应装设拉线绝缘子。拉线绝缘子距地面的高度不应小于2.5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