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仞约等于多少厘米
‘壹’ 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相当于多长
一片孤城万仞山
仞
以周秦汉的度量衡来论,一尺等于今日23.1厘米,周秦汉三代的一仞也就是八尺所以8x23.1=184.8cm,一仞等于184.8厘米,也就是:1.848米.
‘贰’ 一片孤城万仞山的一“仞”相当于多少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06-13
‘叁’ “一片孤城万仞山”的一仞是多少
一仞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诗句出自《凉州词二首》
原文: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释义: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3)一万仞约等于多少厘米扩展阅读
《凉州词二首》其一诗的前两句描绘了西北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近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近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肆’ 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请问,一仞相当于
一仞=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161cm或者184cm
1、战国:
1)齐:1钟 = 10釜, 1釜 = 4区,1区 = 4豆, 1豆 = 4升
2)秦:1斛 = 10斗, 1斗 = 10升
3)楚:1筲 =5升
4)三晋:1斛 = 10斗, 1斗 = 10升
2、秦:1斛 = 10斗, 1斗 = 10升
统一换算(毫升):1斛 = 20000, 1斗 = 2000, 1升 = 200
3、汉:1斛 = 10斗, 1斗 = 10升, 1升 = 10合,1合 = 2龠, 1龠 = 5撮, 1撮 = 4圭
统一换算(毫升):1斛 =20000, 1斗 = 2000, 1升 = 200,1合 = 20, 1龠 = 10, 1撮 = 2, 1圭 = 0.5
4、三国两晋:1斛 = 10斗, 1斗 = 10升, 1升 = 10合
统一换算(毫升):1斛 =20450, 1斗 = 2045, 1升 = 204.5,1合 = 20.45
5、南北朝:1斛 = 10斗, 1斗 = 10升, 1升 = 10合
统一换算(毫升):1斛 =30000, 1斗 = 3000, 1升 = 300,1合 = 30
6、隋:1斛 = 10斗, 1斗 = 10升, 1升 = 10合
统一换算(毫升):
开皇:1斛 = 60000, 1斗 =6000, 1升 =600,1合 = 60
大业:1斛 =20000, 1斗 =2000, 1升 =200,1合 = 20
7、唐:1斛 = 10斗, 1斗 = 10升, 1升 = 10合
统一换算(毫升):
大:1斛 = 60000, 1斗 =6000, 1升 =600,1合 = 60
小:1斛 =20000, 1斗 =2000, 1升 =200,1合 = 20
8、宋:1石 = 2斛,1斛 = 5斗, 1斗 = 10升 1升 = 10合
统一换算(毫升):1石 = 67000,1斛 =33500, 1斗 = 6700, 1升 = 670,1合 = 67
9、元:1石 = 2斛,1斛 = 5斗, 1斗 = 10升 1升 = 10合
统一换算(毫升):1石 = 95000,1斛 = 47500, 1斗 = 9500, 1升 = 950,1合 = 95
10、明:1石 = 2斛,1斛 = 5斗, 1斗 = 10升 1升 = 10合
统一换算(毫升):1石 = 100000,1斛 = 50000, 1斗 =10000, 1升 = 1000,1合 = 100
11、清:1石 = 2斛,1斛 = 5斗, 1斗 = 10升 1升 = 10合
统一换算(毫升):1石 = 100000,1斛 = 50000, 1斗 =10000, 1升 = 1000,1合 = 100
‘伍’ 我国古代有很多计量单位比如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的仞一仞约相当于
一仞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高度。
一仞合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故一仞约为161厘米或184厘米。
‘陆’ 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中,一仞是多长
提起王之涣我们就能想到他的《凉州词》这是一首边塞诗,全诗可见雄浑苍凉的感觉。诗的内容是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首诗的意思是:黄河就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一样,玉门关孤独的耸立在高山之中。将士不必哀怨那柳树不发芽,春风根本就吹不到玉门关外。
也有侧量的说,周尺一尺大概是有二十三厘米左右,那么“一仞”大概也就是一百六十厘米到一百八十厘米的长度,大概也就是一个大人臂膀伸开的长度,而这个高度也差不多就是一个成年人的身高,换句话来说就是说“一仞”大概就是臂膀伸开的长度或一个成年人的身高那么长。
‘柒’ 一万仞是多少厘米
仞是古代尺寸,
一万仞=~23x8x10000=1840000厘米=18400米
‘捌’ 一万仞有多少厘米
古代长度单位,
一仞为八尺 一仞等于一寻,一寻等于张开双臂之长度,约1.6 1.8米。
一仞为七尺 1仞=周制8尺(约合1.8米),
故:1.8米X10000=1万8千米=18公里(换算成公里)
把1万8千米立起来就是你要的高,
‘玖’ 《凉州词》中“一片孤城万仞山”“仞”是古代计量单位,一仞相当于( )
一片孤城万仞山
仞 ,古代长度单位。
周制八尺,汉制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
以周尺来论,一尺等于今日23厘米,一仞也就是八尺,所以8x23=184cm,
一仞等于184厘米,也就是:1.84米。
‘拾’ 一万仞是多少厘米
汉制的一仞是七尺。一尺是22~24厘米,一万仞是10000*7*(22~24)=1540000~1680000厘米。
仞是一个汉字,读作rèn,本意是指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尺,汉制七尺,引申义是测量深度。该文字在《礼记·祭义》和《考工记·匠人》等文献均有记载。
(10)一万仞约等于多少厘米扩展阅读
中国传统的长度单位有里、丈、尺、寸、寻、仞、扶、咫、跬、步、常、矢、筵、几、轨、雉、毫、厘、分,等。其基本换算关系如下:
1丈=10尺;1尺=10寸;1寸=10分;1分=10厘;
1丈≈3.33米;1尺≈3.33分米;1寸≈3.33厘米;
1千米(km)=1000米;1米(m)=100厘米;1厘米(cm)=10毫米
1里=150丈=500米;2里=1公里(10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