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一高等于身高厘米乘以多少
⑴ 中学生的正常身高是多少
1. 我国常用的标准体重计算公式为Broca的改良式:
男性:标准体重(kg)=身高-105(cm)
女性:标准体重(kg)=身高-107.5(cm)
2.标准体重(千克):
(男性)=[身高(厘米)—100]×0.9
(女性)=[身高(厘米)—100]×0.85
以上两种公式,在标准体重正负10%以内为正常体重,<-20%为消瘦,10%-20%为超重,>20%为肥胖。
3.体质指数(BMI)=体重(公斤)÷ 身高(㎡)
BMI<18为瘦,18—20为略瘦,20—24为正常,24—26为略胖,>26为过胖
4.ROHRER指数=体重(kg)/[身长(cm)]^3乘10^7
适用于学龄以后各年龄的评价标准:过度肥胖>156;肥胖156--140;中等140
--109;瘦弱109--92;过度瘦弱<92
⑵ 身高1米1是多少厘米
身高1米1是110厘米。
1、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常用的基本单位,他们之间的进率为1米=100厘米;
2、1米1=100厘米+0.1×100厘米=110厘米。
(2)学生一高等于身高厘米乘以多少扩展阅读:
1、有关厘米的单位转换:1厘米=10毫米=10000微米=10000000纳米=0.1分米=0.01米=0.00001千米(附:俗称公分。)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标准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米的长度等于氪-86原子的2P10和5d1能级之间跃迁的辐射在真空中波长的1650763.73倍”。
3、1983年起,米的长度被定义为“光在真空中于1/299 792 458秒内行进的距离”。我国采用的长度单位与国际单位制是一致的,即以“米”作为我国法定的长度计量单位。
⑶ 小学生三年级身高多少米多少分米多少厘米
一年级(7周岁): 男122.33厘米20.98公斤;女119.80厘米20.38公斤
二年级 (8周岁): 男125.34厘米,22.98公斤:女125.28厘米,22.48公斤
三年级(9周岁): 男130.44厘米25.08公斤;女130.46厘米25.07公斤
四年级(10周岁):男135.03厘米27.47公斤;女136.06厘米27.54公斤
五年级(11周岁):男139.82厘米29.93公斤;女142.63厘米31.52公斤
六年级 (12周岁): 男145.45厘米,33.56公斤;女148.03厘米,35.37公斤。
⑷ 孩子身高计算公式
其实孩子长高会受到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家长们也不必过分强求。
要学会顺其自然,用平常心对待即可。
⑸ 三年级学生的身高和体重标准是多少
计算公式是:体重(kg)=足岁数X2+8kg身高(cm)=70cm+年龄X
男:身高130.44(cm)左右体重25.08左右。
女:身高130.07(cm)左右体重25.07左右。
一年级:男生身高:113.0--121.7cm体重:17.8--23.5kg女生身高:111.5--121.8体重:17.9--23.1。
二年级:男生身高:117.8--128.4体重:19.0--28.2女生身高:115.7--126.0体重:18.9--24.1。
三年级:男生身高:123.2--134.0体重:21.5--29.9女生身高:122.3--132.7体重:20.6--28.1。
四年级:男生身高:127.0--138.4体重:23.6--32.9女生身高:126.3--138.7体重:22.5--32.3。
五年级:男生身高:131.0--143.0体重:24.3--37.2女生身高:131.5--144.6体重:23.9--36.1。
六年级:男生身高:135.5--148.6体重:26.1--42.1女生身高:135.9--151.0体重:26.7--39.7。
(5)学生一高等于身高厘米乘以多少扩展阅读:
由于精神紧张、营养过剩、运动不足、环境污染等因素所引发的非传染性疾病在全球的不断蔓延,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不断地扩大。
对于学生来说,升学压力大、睡眠不足正成为影响他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生活水平的普遍改善,热量、脂肪等摄入过多及食物结构的不尽合理,加之营养科学知识的宣传普及滞后,特别是沉重的课业压力使得学生余暇锻炼时间减少,导致了肥胖发生率的不断增加。
⑹ 一个中学生的身高约为多少米等于多少厘米
送主题多开 ^T668100^ 嘉
⑺ 身高计算公式
一、男孩身高(厘米)=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08÷2
女孩身高(厘米)=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2
二、男孩身高=59.699+0.419×父亲身高+0.265×母亲身高
女孩身高=43.089+0.306×父亲身高+0.431×母亲身高
用骨龄预测的未来身高,主要是从当前的发育水平来预测,用父母身高预测的未来身高,是从先天的遗传可能性方面来预测,所以,两者的预测结果是完全可能不一致的。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影响身高的因素很多,无论用那种方法预测,预测公式都不可能把所有的因素都考虑进去,而且,在某时间内预测后,被预测对象的营养、疾病、环境等许多变化因素也无法预测。
这些预测方法都是有科学依据的,预测的结果所反映的趋势是不会错的。但是,身高预测的误差总是不可避免的。
(7)学生一高等于身高厘米乘以多少扩展阅读
骨龄和年龄不是一回事,骨龄是生物年龄,与生长密切相关,常用来评价人生长发育的成熟状态。判断骨龄主要是利用X线,拍一张小儿右手腕骨的X片,根据腕骨X片显示的骨化点的个数及小儿的实际年龄就可以确定小儿的生长潜力。
骨化点出现比实际年龄早,说明孩子的生长潜力较小;相反说明小儿生长潜力很大。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能长高些,给孩子服用一些催长的药物,虽然暂时加快了小孩的生长,但由于“刹车”时间提前反而影响了最终的身高,这种做法显然是不可取的。
以上几种方法可相互参照,还可以预知孩子生长发育是否正常和孩子的生长潜力,如发现骨龄和孩子的实际年龄不符,应到医院进行检查。
⑻ 什么算式可以算出身高我以前在数学课本上面看见个身高计算方法,是把年龄乘以几除以几的,谁知道告诉我
■现时身高预测法
现时身高预测法也叫瓦尔克尔氏预测法,这种身高预测法是根据孩子现在的身高,利用下面的公式来预测孩子未来的身高:Hm=A+B×C
公式中的Hm为孩子未来成人时的身高,A为固定的数值,B为相应年龄的系数,C为孩子当时的身高。由于世界各地的差异,误差在3厘米。
事实证明,这种孩子身高的预测方法基本上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但是,对于早熟或晚熟的孩子可能出现预测值偏高或偏低的现象。
■足长身高预测法
成年的身高=13岁时足长×7。
运用这种方法来预测孩子未来的身高更为简单方便,误差不超过3厘米。
■父母身高预测法
欧洲一位科学家根据这个原理,以父母的身高与子女身高的关系创造出一个预测身高的公式:
儿子身高?厘米 =?父亲身高+母亲身高 ×1.08÷2
女儿身高?厘米 =?父亲身高×0.923+母亲身高 ÷2
这个公式基本上符合“高加高生高”,“矮配矮生矮”,“高加矮生高”的遗传法则。这个公式是根据遗传原理和欧洲人的身高增长速度推算出来的。
为了使这个预测公式更适合我国的国情,我国的科学工作者“洋为中用”,根据我国中部地区汉族子女与父母身高的关系,把公式中的系数改为男1.11~1.12,女0.948~0.980之间,这样一来,计算出来的结果就比较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
遗传占一定的因素,但是不是全部,男性一般在22岁之前都能长高,女生月经来了后3~5年内都是生长高峰期。坚持锻炼,保证营养,充足睡眠才能长高。
⑼ 一个人的身高应该是按厘米来算吗
也有按米算的,比如1米7,大部分是写成170厘米,1米7多用于口头表达
⑽ 中学生体育测试时身高与体重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测量标准体重的计算公式
较普遍采用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
成年:〔身高(cm)-100〕×0.9=标准体重(kg)
另一种是:
男性:身高(cm)-105=标准体重(kg)
女性:身高(cm)-100=标准体重(kg)
以上两种计算方法,基本已被广泛采用。
另外,最近军事科学院还推出一计算中国人理想体重的方法:
北方人理想体重=(身高cm-150)×0.6+50(kg)
南方人理想体重=(身高cm-150)×0.6+48(kg)
这一计算方法,似乎比较适合南北地区中国人。
儿童标准体重的计算,简便的方法是:
1~6个月:出生体重(kg)+月龄×0.6=标准体重(kg)
7~12个月:出生体重(kg)+月龄×0.5=标准体重(kg)
1计算身高的公式
利用遗传因素即利用父母的身高进行预测。计算公式为:
儿子成人时的身高=(父高+母高)× 0.54
女儿成人时的身高=(父高×0.923+母高)÷2 此方法未考虑环境因素的影响,误差较大,大约在3-5厘米。
2.利用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后天发育情况,即当时的实足年龄、身高、足长进行预测:
Hm=A+(B×C)其中Hm为成人后的身高,A为常数,B为相应的系数,C为当时的身高。不同的年龄具有不同常数和系数。A和B是通过统计资料制成的表中查得,这里可查阅《医学网络全书、儿童少年卫生学》第36页提供的预测身高表。儿童青少年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其足长与身高有着密切关系,它包含着遗传和后天发育情况。中国青少儿体质调查组根据1979年对11万名7-25岁男女学生的测试数据研究出利用足长预测儿童成人时身高的方法,并制定了相应的预测表。此方法由于结合遗传和后天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误差较小,大约在2厘米左右。可查阅《医学网络全书、儿童少年卫生学》36页。
标准体重和肥胖
人有胖瘦之分,体重过轻则为瘦,过重则为胖,那么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是胖还是瘦呢?这当然必须有个参照值,这个参照值,我们就把它称之为标准体重。目前在我国尚没有统一的标准体重数据。较普遍采用的计算方法有两种:
一种是:
成年:(身高(厘米)-100〕*0.9= 标准体重(千克)
另一种是:
男性:身高(厘米)-105= 标准体重(千克),
女性:身高(厘米)-100= 标准体重(千克)
以上两种计算方法,基本已被广泛采用。
另外,军事科学院还推出一计算中国人理想体重的方法:
北方人理想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50) x 0.6+50,南方人理想体重(千克)=(身高厘米-150) x 0.6+48,这一计算方法,似乎比较适合南北地区中国人。
岁以上:8+年龄×2=标准体重(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