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5尺多少厘米
1. 古代一丈一尺一寸是多少
商
1尺 = 10寸,1寸 = 10分
1尺 = 15.8厘米,1寸 = 1.58厘米
战国
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1丈 = 231厘米,1尺 = 23.1厘米,1寸 =2.31厘米,1分 = 0.231厘米
秦
1引 = 10丈,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1引 = 2310厘米,1丈 = 231厘米,1尺 = 23.1厘米,1寸 = 2.31厘米,1分 = 0.231厘米
汉
1引 = 10丈,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1引 = 2310,1丈 = 231,1尺 = 23.1,1寸 = 2.31,1分 = 0.231
三国
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1丈 = 242厘米,1尺 = 24.2厘米,1寸 = 2.42厘米,1分 = 0.242厘米
西晋
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1丈 = 242厘米,1尺 = 24.2厘米,1寸 = 2.42厘米,1分 = 0.242厘米
东晋及十六国
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1丈 = 245厘米,1尺 = 24.5厘米,1寸 = 2.45厘米,1分 = 0.245厘米
南朝与北朝
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南朝:
1丈 = 245厘米,1尺 = 24.5厘米,1寸 = 2.45厘米,1分 = 0.245厘米
北朝:
1丈 = 296厘米,1尺 = 29.6厘米,1寸 = 2.96厘米,1分 = 0.296厘米
隋
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1丈 = 296厘米,1尺 = 29.6厘米,1寸 = 2.96厘米,1分 = 0.296厘米
唐
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小尺:1丈 = 300厘米,1尺 = 30厘米,1寸 = 3厘米,1分 = 0.3厘米
大尺:1丈 = 360厘米,1尺 = 36厘米,1寸 = 3.6厘米,1分 = 0.36厘米
宋元
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1丈 = 312厘米,1尺 = 31.2厘米,1寸 = 3.12厘米,1分 = 0.312厘米
明
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裁衣尺:1尺 = 34厘米,1寸 = 3.4厘米
量地尺:1尺 = 32.7厘米,1寸 = 3.27厘米
营造尺:1尺 = 32厘米,1寸 = 3.2厘米
清
1丈 = 10尺,1尺 = 10寸,1寸 = 10分
裁衣尺:1丈 = 355厘米,1尺 = 35.5厘米,1寸 = 3.55厘米
量地尺:1丈 = 345厘米,1尺 = 34.5厘米,1寸 = 3.45厘米
营造尺:1丈 = 320厘米,1尺 = 32厘米,1寸 = 3.2厘米
关羽九尺约为2.178米,张飞八尺约为1.936米,刘邦七尺约为1.694米
刘邦属于正常身高,关羽身高极高,他们都是武将,这种身高都很普遍
2. 古代的七尺一寸是多少米
古代的七尺一寸根据不同的朝代会有不同的结果,具体换算如下:
古时候每个朝代一丈、一尺、一寸的长度都不一样,分别是:
1、商
一丈=158CM,1尺= 15.8CM,1寸= 1.58CM
2、战国
1丈= 231CM,1尺= 23.1CM,1寸=2.31CM
3、秦
1丈= 231CM,1尺= 23.1CM,1寸=2.31CM
4、汉
1丈 = 231CM, 1尺 = 23.1CM, 1寸 = 2.31CM
5、三国、西晋
1丈 = 242CM, 1尺 = 24.2CM,1寸 = 2.42CM
6、东晋、十六国、南朝
1丈 = 245CM, 1尺 = 24.5CM 1寸 = 2.45CM
7、北朝、隋朝
1丈 = 296CM,1尺 = 29.6CM,1寸 = 2.96CM
8、唐朝
小尺: 1丈 = 300CM, 1尺 = 30CM,1寸 = 3CM
大尺:1丈 = 360CM,1尺 = 36CM,1寸 = 3.6CM
9、宋朝、元朝
1丈 = 312CM, 1尺 = 31.2CM,1寸 = 3.12CM
10、明朝
裁衣尺: 1丈 =340CM,1尺 = 34CM,1寸 = 3.4CM
量地尺:1丈 =327 CM,1尺 = 32.7CM 1寸 = 3.27CM
营造尺:1丈 =320CM,1尺 = 32CM1寸 = 3.2CM
11、清朝
裁衣尺:1丈 = 355CM, 1尺 = 35.5CM, 1寸 = 3.55CM
量地尺: 1丈 = 345CM,1尺 = 34.5CM, 1寸 = 3.45CM
营造尺: 1丈 = 320CM, 1尺 = 32CM, 1寸 = 3.2CM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寸 (量词)
3. 一丈等于多少尺等于多少厘米
度制 时代 单位换算 公制换算(厘米cm)
商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尺 = 15.8, 1寸 = 1.58
战国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31, 1尺 = 23.1, 1寸 =2.31, 1分 = 0.231
秦 1引 = 10丈,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引 = 2310, 1丈 = 231, 1尺 = 23.1, 1寸 = 2.31, 1分 = 0.231
汉 1引 = 10丈,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引 = 2310, 1丈 = 231, 1尺 = 23.1, 1寸 = 2.31, 1分 = 0.231
三国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42, 1尺 = 24.2, 1寸 = 2.42, 1分 = 0.242
西晋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42, 1尺 = 24.2, 1寸 = 2.42, 1分 = 0.242
东晋及十六国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45, 1尺 = 24.5, 1寸 = 2.45, 1分 = 0.245
南朝与北朝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南朝:
1丈 = 245, 1尺 = 24.5, 1寸 = 2.45, 1分 = 0.245
北朝:
1丈 = 296, 1尺 = 29.6, 1寸 = 2.96, 1分 = 0.296
隋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96, 1尺 = 29.6, 1寸 = 2.96, 1分 = 0.296
唐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小尺: 1丈 = 300, 1尺 = 30, 1寸 = 3, 1分 = 0.3
大尺: 1丈 = 360, 1尺 = 36, 1寸 = 3.6, 1分 = 0.36
宋元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312, 1尺 = 31.2, 1寸 = 3.12, 1分 = 0.312
明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裁衣尺: 1尺 = 34, 1寸 = 3.4
量地尺: 1尺 = 32.7, 1寸 = 3.27
营造尺: 1尺 = 32, 1寸 = 3.2
清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裁衣尺: 1丈 = 355, 1尺 = 35.5, 1寸 = 3.55
量地尺: 1丈 = 345, 1尺 = 34.5, 1寸 = 3.45
营造尺: 1丈 = 320, 1尺 = 32, 1寸 = 3.2
很明显,按照唐朝以后的度制,七尺男儿的身高将达到2米以上,这不太可能~~但是按照南北朝以前的度制,所谓七尺男儿无非是在1.7米左右,这和现在的人们的平均身高相差无几~~所以说,七尺男儿的身高应该是1.7米左右~~
顺便补充说明,中国历史一直都是按照十进制,但是周朝“8寸为尺,10尺为丈,人高11丈,故曰丈夫”
宋代的缠足与后世的三寸金莲有所区别。据史籍记载,宋代的缠足是把脚裹得“纤直”但不弓弯,当时称为“快上马”。所用鞋子被称为“错到底”,其鞋底尖锐,由二色合成。目前这种缠足鞋的实物已在考古中有所发现。从考古发现的实物推测,穿这种鞋 所缠裹出来的小脚要比后来的大。
明代,妇女缠足之风进入兴盛时期,并在各地迅速发展。明末张献忠进占四川时,大刖妇女小脚,及至堆积成山,名曰金莲峰,可见四川地区妇女缠足之盛。这时期,对裹足的形状也有了一定的要求,女子小脚不但要小,要缩至三寸,而且还要弓,要裹成角黍形状等种种讲究。
荣楣浭南莲话:以布尺(约当度量衡新尺之2倍)量之不及三寸,以英尺量之约近5吋。冯骥才《三寸金莲》中之表”赤足为3寸2分“为营造尺。杨金刚《风尘女》:“我的裸脚是13公分,……穿上假鞋裁尺还不到三寸呢。”
据吴永洛《中国度量衡史》:唐、五代的1尺=0.933市尺,宋元 1尺=0.9216市尺,明代同唐,清代 1尺=0.960市尺,清末营造尺 1尺=0.96市尺=32公分;裁尺 1尺=1.11营造尺=1.066市尺=35.5公分。旧布尺 1尺=1.685市尺,5英寸=12.7公分=3.81市寸。
不知李荣楣说新尺长度。今按旧布尺的长度,3寸=5.01市寸=16.7公分=6.57吋。如李所述近5寸则为3.81市寸。营造尺的金莲赤足3.2吋=3.07市寸。风尘女的裸脚13公分=3.9市寸=3.51裁寸,如紧缠后穿上
4. 书画中尺到厘米的换算
八尺=264cm
四尺=132cm
丈二=396cm
5. 七尺男儿是多少cm,183算几尺。古代称呼大丈夫的丈是多少cm
由于每个朝代尺码都在变化,但七尺男儿,是形容一个人的高大。而如今对于这个词,更多的是形容一种男子气概吧。
大丈夫原指身高一丈男子。上古一尺为人们两手指平均距离,那时人们身高较高,一丈大约1.85米左右。
(5)245尺多少厘米扩展阅读:
两晋、南北朝时期,度量衡制度再度混乱,单位量值急剧增长,出现了“南人适北,视升为斗”的局面。北朝一尺约合今31厘米,一升约合今400毫升,一斤约合今500克;而南朝一尺约合今25.5厘米,一升约合今200毫升,一斤约合今250克。
隋文帝统一全国以后,再次统一度量衡。但单位量值有所增长,一尺约合今29.5厘米,一升约合今600毫升,一斤约合今750克。量、衡单位比北朝时期又有所增大,尺度单位比秦汉时期的增长了28%,量、衡单位则增长了约2倍。
唐宋时期,度量衡基本上沿用隋制,制度严明,单位量值相对稳定。但度量衡分大小二制。小尺一尺二寸为一大尺(合今429.6厘米)。三小斗为一大斗。i小两为一大两(合今40克)。官民日常用大制,调钟律、测晷影、合汤药及冠冕之制用小制。
唐代对衡制单位有所改进,即把“铢、累、黍”非十进制单位,改为“钱、分、厘”十进制单位。
宋代改进了容量单位,将原十斗为一斛,改为五斗为一斛,十斗为一石,同时度量衡量值也有增长,宋初官尺每尺合今近31厘米,到宋末已达到32.9厘米。
元代度量衡承袭唐制。单位量值比宋代又有增大,一斤约合今625克。
明代度量衡承袭前制。尺度分为多种,营造尺,一尺合今32厘米;量地尺,一尺合今32.7厘米;裁衣尺,一尺合今34厘米。容量一斗合今1022毫升。衡量一斤约合今593克。
参考资料:古代度量单位_网络
6. 胸围245是多大
245应该是2.45尺,约0.8米
7. 245是多少码 如何正确测量你脚的尺码
245是中国大陆旧码39码,欧洲码39又1/3码,英码6码,美码6.5码。
鞋码对照表如下:
(7)245尺多少厘米扩展阅读
中国大陆于60年代后期,在全国测量脚长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鞋号”,长度间隔为1号(1厘米),宽度为1(最窄)-5(最宽)。
1998年政府发布了基于Mondopoint系统,用毫米做单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3294-1998,被称为“新鞋号”;之前以厘米为单位的鞋号从此被称为“旧鞋号”。
21世纪中国大陆市场上的鞋被要求全部标注新鞋号,新旧鞋号的换算公式为:新鞋号=(旧鞋号+10)/2。(新鞋号需换算单位),中国大陆的旧码和欧码(France码、EU码)有着本质的不同,不可以混淆或者互相替代使用。
中国香港一直沿用欧洲的尺码体系,以欧码为标准单位。 日本与中国大陆新鞋码相同,使用Mondopoint为标准的5毫米进制。
8. 古代“尺”换现在多少厘米
现在的一寸约等于3.3厘米,一尺就是33厘米左右,那么7尺就是231厘米,这个答案我们现在人看了会大吃一惊,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古代的一尺相当与现在的7、8寸的样子,这样一来就清楚了,7尺就是现在的165-175左右。象这样的古代和现在的标准不一样的还有古代的8两相当与现在的半斤。
9. 古代一杆是多少米,古代的尺寸是怎么分辨相当于现在的多少尺寸
古代有两种。用于计算亩数。有五十平方丈和六十平方丈为一亩。也就是俗称的五十杆和六十杆地为一亩。五十平方丈一亩所谓一杆就是四米,六十平方丈一杆为3.3333米,结合现在的666.667平方米为一亩计算,都取六十平方丈为一亩。一杆就是3.3333米!
我国古代的长度单位及换算:
商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尺 = 15.8厘米, 1寸 = 1.58厘米
战国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31厘米, 1尺 = 23.1厘米, 1寸 =2.31厘米, 1分 = 0.231厘米
秦
1引 = 10丈,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引 = 2310厘米, 1丈 = 231厘米, 1尺 = 23.1厘米, 1寸 = 2.31厘米, 1分 = 0.231厘米
汉
1引 = 10丈,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引 = 2310, 1丈 = 231, 1尺 = 23.1, 1寸 = 2.31, 1分 = 0.231
三国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42厘米, 1尺 = 24.2厘米, 1寸 = 2.42厘米, 1分 = 0.242厘米
西晋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42厘米, 1尺 = 24.2厘米, 1寸 = 2.42厘米, 1分 = 0.242厘米
东晋及十六国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45厘米, 1尺 = 24.5厘米, 1寸 = 2.45厘米, 1分 = 0.245厘米
南朝与北朝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南朝:
1丈 = 245厘米, 1尺 = 24.5厘米, 1寸 = 2.45厘米, 1分 = 0.245厘米
北朝:
1丈 = 296厘米, 1尺 = 29.6厘米, 1寸 = 2.96厘米, 1分 = 0.296厘米
隋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296厘米, 1尺 = 29.6厘米, 1寸 = 2.96厘米, 1分 = 0.296厘米
唐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小尺: 1丈 = 300厘米, 1尺 = 30厘米, 1寸 = 3厘米, 1分 = 0.3厘米
大尺: 1丈 = 360厘米, 1尺 = 36厘米, 1寸 = 3.6厘米, 1分 = 0.36厘米
宋元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1丈 = 312厘米, 1尺 = 31.2厘米, 1寸 = 3.12厘米, 1分 = 0.312厘米
明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裁衣尺: 1尺 = 34厘米, 1寸 = 3.4厘米
量地尺: 1尺 = 32.7厘米, 1寸 = 3.27厘米
营造尺: 1尺 = 32厘米, 1寸 = 3.2厘米
清
1丈 = 10尺, 1尺 = 10寸, 1寸 = 10分
裁衣尺: 1丈 = 355厘米, 1尺 = 35.5厘米, 1寸 = 3.55厘米
量地尺: 1丈 = 345厘米, 1尺 = 34.5厘米, 1寸 = 3.45厘米
营造尺: 1丈 = 320厘米, 1尺 = 32厘米, 1寸 = 3.2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