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两的鲳鱼多少厘米
⑴ 银鲳鱼体重
大的银鲳体长可达30厘米~40厘米,体重1公斤~1.5公斤,几乎全身都是肉,骨刺少、肉味鲜美。
⑵ 海鲜问问
http://www.china.com.cn/zhuanti2005/txt/2005-04/15/content_5839566.htm
鱼类
黑鱼
黑鱼体长、侧扁,一般体长20~30厘米,体重100~300克。吻较尖,下颌长于上颌,两颌、犁骨及胯骨均具细齿带,上颌外侧有一条黑纹。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东海、黄海和渤海均产之。渔获旺季为每年的4~6月份。黑裙鱼肉质鲜嫩洁白,脂肪少。食用方法简单,尤以清蒸更适口,刺少,特别宜于老年人和儿童食用。
小黄鱼
小黄鱼也叫梅子、梅鱼、小王鱼、小先、小春鱼、小黄瓜鱼、厚鳞仔、花鱼。小黄鱼体形较小,一般体长16~25厘米、体重200~300克。背侧黄褐色,腹侧金黄色。 主要分布在我国渤海、黄海和东海。小黄鱼分布于我国黄海、渤海、东海及朝鲜西海岸。小黄花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优质食用鱼,也是婴幼儿及病后体虚者的滋补和食疗佳品。
鲅鱼
鲅鱼又名条燕、板鲅、竹鲛、尖头马加、马鲛、青箭。体长而侧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为25~50厘米、体重300~1000克,最大个体长可达1米、重4.5千克以上。体侧中央有黑色圆形斑点。背鳍2个,胸鳍、腹鳍短小无硬棘;尾鳍大、深叉形。 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鲅鱼肉坚实味鲜美,营养丰富。除鲜食外,也可加工制做罐头和咸干品。其肝是提炼鱼肝油的原料。
鲳鱼
鲳鱼体呈卵圆形,侧扁,一般体长20~30厘米,体重300克左右。头较小,吻圆钝略突出。口小,稍倾斜,下颌较上颌短,两颌各有细牙一行,排列紧密。体被小圆鳞,易脱落,侧线完全。体背部微呈青灰色,胸、腹部为银白色,全身具银色光泽并密布黑色细斑。无腹鳍,尾鳍深叉形。辽宁、山东等北方沿海渔期为8—9月份。鲳鱼系名贵的海产食用鱼类之一,肉厚而细嫩,食用方法以红烧、清炖为主,也可加工制成干白姑鱼是出口品种。
针鱼
针鱼又名青针鱼、长嘴鱼,体呈长圆柱形稍侧扁,一般体长1米左右、体重150~300克、体背、腹缘平直且平行延伸,尾部渐细,尾柄两侧各有一隆起脊、上下颌均延长呈喙状,两颌牙强大。多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此鱼刺多、内脏亦多、可红烧鲜食,但其皮色外表美观,现捕鲜销,颇吸引消费者。
比目鱼
比目鱼又名扁口鱼、左口、偏口鱼、比目鱼、沙地、牙鲜、相鱼等。比目鱼体侧扁,呈长卵圆形。一般体长25~50厘米。体重1500-3000克。口大、斜裂,两颌等长,上下颌各具一行尖锐牙齿、尾柄短而高、2只眼睛均在头的左侧,眼球隆起。主要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黄海和渤海产量较多,东海和南海较少。比目鱼为海洋名贵经济鱼类之一,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9.1克、脂肪1.7克、肉质细白鲜嫩,可鲜食,也可加工制做罐头或咸干品,此外还有消炎解毒、健脾、益气等功效,其肝可提取鱼肝油。
大菱鲆
大菱鲆身体扁平近似圆形,双眼位于身体左侧。成鱼有眼的一侧呈青褐色,有点状黑色素和少量皮刺;无眼的一侧呈白色,光滑无刺,背鳍和臀鳍很长,几乎连接头、尾,无硬棘。大菱鲜为冷温水型底栖鱼类,平时游动少,在我国又称“多宝鱼”和“蝴蝶鱼”,是名贵的低温经济鱼类。其特点是生长快,当年可达0.5kg以上,鱼体圆菱形,比一般比目鱼厚,体内无小骨乱刺,鳍条为软骨,出肉率高,肉为白色长三角形,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经济价值高。胶质蛋白含量高,具有很好的滋润皮肤和美容的作用,且能补肾健脑,助阳提神;经常食用,可以滋补健身,提高人的抗病能力。
贝类
牡蛎
俗称海蛎子,是威海沿海名产。牡蛎贝壳厚硬,壳型多不规则,有近圆型、近三角型、长形等。牡蛎肉肥美爽滑,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素有"海底牛奶"之美称。据分析,干牡蛎肉含蛋白质高达45%~57%、脂肪7%~11%、肝糖19%~38%。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及牛磺酸和钙、磷、铁、锌等营养成分。钙含量接近牛奶的1倍,铁含量为牛奶的21倍,是健肤美容和防治疾病的珍贵食物
牡蛎的食用方法较多。鲜牡蛎肉通常有清蒸、鲜炸、生炒、炒蛋、煎蚝饼、串鲜蚝肉和煮汤等多种。配以适当调料清蒸,可保持原汁原味儿;若食软炸鲜蚝,可将蚝肉加入少许黄酒略腌,然后将蚝肉蘸上面糊,用油锅煎至金黄色,以蘸油、醋佐食;吃火锅时,可用竹签将牡蛎肉串起来,放入沸汤滚一分钟左右取出便可食用;若配以肉块姜丝煮汤,煮出的汤白似牛奶,鲜美可口。牡蛎肉亦可加工成干品,称为蚝豉。若把鲜牡蛎肉及汁液一起煮熟晒干或烘干后便成为熟蚝豉。若要保持全味则不煮,将牡蛎肉直接晒干,便成为有名的生晒蚝豉。蚝豉食用方法也各式各样。
贻贝
俗称海虹蛤,其干制品即“淡菜”。壳呈楔形,前端尖细,后端宽广而圆。一般壳长6~8厘米,壳长小于壳高的2倍。壳薄。壳顶近壳的最前端。两壳相等,左右对称,壳面紫黑色,具有光泽,生长纹细密而明显,自顶部起呈环形生长。壳内面灰白色,边缘部为蓝色,有珍珠光泽。铰合部较长,韧带深褐色,约与铰合部等长。铰合齿不发达。后闭壳肌退化或消失。足很小,细软。
海虹蛤极富蛋白质,肉味鲜美,为美容、减肥、心血管病人的食有佳品。吃法很多,可以炒菜,也可以做汤,尤以油炸最为考究。威海沿海多年前即大量人工养殖。
扇贝
因其壳形似扇现时得名,是名贵的海产双壳贝类。它有特别肥大的闭壳肌干制现时成的,故扇贝又称干贝。扇贝喜栖浅海水流轻急的清水中,用足丝固定在海底岩礁或沙石上。贝壳轻薄而坚硬,上有若干条放射筋络,呈红、黄、紫、月白等鲜艳色彩,是贝雕工艺品的绝好原料。威海所产扇贝,主要为栉孔扇。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度达60%以上,比鸡蛋高4倍。1985年,威海开始大面积人工养殖扇贝,并引进美国海湾扇贝,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扇贝养殖基地。
鲍鱼
鲍鱼呈椭圆形,肉紫红色,间要有黄色,有光泽,表面有白霜。鲍鱼是海味中的珍品,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含量达40%,还含有脂肪、糖、无机盐、钙、铁、碘及维生素等物质。鲍鱼壳还可作药用,其药名为“石决明”,有清肝热之功效。鲍鱼多用于堡汤、也可烧、扒,制作红烧鲍鱼,扒鲍鱼,麻酱鲍鱼等名菜。鲍鱼还可制作凉拌菜。
藻类
海带
属大型冷水性经济褐藻。50年代,海带人工养殖试验成功,产量大幅度提高。威海是全国海带主产区,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海带的营养价值很高,含有蛋白质、糖、维生素、碘、甘露以及钙、铁、脂肪等。它是含碘量最高的食品,因而也是防治甲状腺肿大的最佳疗效食品。海带中的藻朊酸对人体内的放射性金属有吸附和促排作有,所含岩藻多糖对防止血管硬化、血栓和高血压都有药理效用。海带运输、储存和食用都较方便,食用时炖、炒、焖、熬、拌皆可,加工成的美味海带丝、海带饴、海带罐头等多种食品,行销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欢迎。
裙带菜
裙带莱是一种美味适口营养丰富的海藻,其中除含碘量较海带少外,其他成分均不亚于海带。叶似破芭蕉叶扇子,叶形较细长,裙带菜在辽宁、山东沿海及浙江省舟山嵊泗列岛均有分布,有些地区现已发展养殖。
虾蟹类
威海对虾
威海地处山东半岛东部,沿岸各大海湾均是对虾洄游、繁衍、栖息的场所,因此具有得天独厚的捕捞和养殖条件。年产量为2万多吨。鲜活对虾体色青中衬碧,玲珑剔透。熟后通体橙红,如珊瑚雕就,观之色艳悦目,食之鲜美异常,为虾类上品。
鹰爪虾
因其腹部弯曲、形如鹰爪而得名,地方名又名鸡爪虾、厚壳虾、红虾、立虾、厚虾、硬枪虾。主要分布于威海、烟台海域。威海是高产海区。鹰爪虾喜欢栖息在近海泥沙海底,昼伏夜出。其体长一般6-10厘米,是一种中型经济虾类。鲜食可清蒸、油炸,还可包水饺、做汤,色味俱佳。除鲜食还可加工成海米。产于荣成市龙须岛镇沿海的龙须海米,驰名中外,素有“龙须金钩”之称。海米分春米和秋米,以春米为更佳。海米不但保持了虾原有的鲜味,而且更具风味,同时携带方便,为旅游购物之佳品。
虾爬子
虾爬子又名螳螂虾、琵琶虾等名字。它的形状背腹平扁,胸甲短。虾爬子不仅鲜,而且肉多,它的生活习性和虾、蟹差不多,也是到五月以后甩仔,到九月又开始肥的海产品。 常见的作法有:清蒸虾爬了、炸虾爬子、卤虾爬子,椒盐虾爬子等。
梭子蟹
梭子蟹,又名飞蟹,因头胸甲呈梭子形而得其名。甲壳的中央有三个突起,所以又称“三疣梭子蟹”。雄性脐尖而光滑,螯长大,壳面带青色;雌性脐圆有绒毛,壳面呈赭色,或有斑点。梭子蟹肉肥味美,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且适宜于海水暂养增肥。 梭子蟹生长在近岸浅海,栖息水深10—50米的海区,以10—30米泥沙底质的海区群体最密集。梭子蟹肉肥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不仅为我国人民所喜食,还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主要水产品之一。
棘皮类
海参
属棘皮动物,种类甚多,威海的海参属于刺参。我国可供食用的海参有20多种,刺参为上品,而威海的刺参品味尤佳。海参体近圆柱形,两端钝圆,腹面平坦且管足密集,背面有突棘,多为灰黑色或黄褐色,成参体长20—40厘米。威海沿海岩礁众多,海藻茂密,海底腐植碎屑丰富,因此所产海参个体肥大,最大个体318克,突棘粗大,肉质肥厚,鲜嫩可口。年产海参干品10余吨。海参味道鲜美,食而不腻,是海中八珍之一,数百年来,一直是宴席上的珍品。海参营养价值很高,蛋白质、糖类丰富,不含胆固醇,是理想的滋补佳品。
海胆
威海以俗称大连紫海胆的光棘,最大个体重型500多克。海胆籽是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经济价值很高的海珍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昂贵,有“黄色钻石”之称。威海以荣成东部沿海产出最多。
海蛰
海蜇是一种腔肠动物,属钵水母纲。伞部隆起呈馒头状,直径达1.5尺,最大可达3尺。胶质较坚硬,通常青蓝色,触手乳白色,口腕八枚,缺裂成许多瓣片,广布于我国南北各海中,浙江沿海最多。海蜇的寿命一般只有一年,春生冬死,生长速度快,核桃大的小海蜇只需四五个月的时间就长到锅盖大,每年第四季度为海蜇捕捞季节。海蜇体内含水分很多,通常用盐、矾加工成蜇皮和蜇头,煮炸清炒,水氽油氽皆可,切丝凉拌效果最佳,口味清脆爽口,为人们喜爱的水产食品。
推荐你看“走进水族网”
你可以根据分类查你所需
这是地址
http://aquarium.intopet.com/135409.shtml
⑶ 鲳鱼多少钱一斤
鲳鱼,别名有镜鱼、鮀鱼(《临海异物志》)、昌侯龟、昌鼠(《本草拾遗》),狗瞌睡鱼(《岭表录异》),鲳鳊(《医林纂要》),镜鱼、平鱼(《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白昌(《中国动物图谱·鱼类》),叉片鱼(江苏、浙江)等。体短而高,极侧扁,略呈菱形。头较小,吻圆,口小,牙细。成鱼腹鳍消失。尾鳍分叉颇深,下叶较长。体银白色,上部微呈青灰色。以甲壳类等为食。
鲳鱼多少钱一斤?鲳鱼的价格与鲳鱼自身大小也是相关的。市场条重350-500克左右的带鱼价格一般在24.00元/公斤左右,白鲳鱼13或14块一斤很便宜。但是有时候涨幅也会很大,休渔期一两重的小鲳鱼已经卖到40元一斤了,个头稍微大一点的鲳鱼从80元涨到了120元一斤。
很多人一般都是喜欢吃鲳鱼的,这和鲳鱼的营养价值是有联系的,并且鲳鱼味美鲜,是饭桌上的美味佳肴。
⑷ 金昌鱼和鲳鱼的区别是什么
1、所属科别不同
金昌鱼属于鲈形目,鲹科。鲳鱼属于鲈形目,鲳科。
2、外体形态不同
金昌鱼体型较大,一般不结成大群,大的个体有5公斤~10公斤。体侧扁,卵圆形,臀鳍与第二背鳍略相等,都显着比腹部为长。头侧扁,尾柄细,体披 小圆鳞,粘着牢固,不易剥落。前上颔骨向外伸展,第二背鳍及臀鳍前方的软条,构成状似镰刀的圆形,用手抓活鱼时易刺伤手心。
鲳鱼,体短而高,极侧扁,略呈菱形,体长约20厘米。头较小,吻圆,口小,牙细。成鱼腹鳍消失,尾鳍分叉颇深。下叶较长,体银白色,上部微呈青灰色,以甲壳类等为食。
金昌鱼图片如下:
3、生活习性不同
金昌鱼为近海中下层、热带肉食、海水性经济鱼类,食量大,消化快,抢饲凶猛,其生长迅速。
鲳鱼为近海中下层鱼类。以小鱼、水母、硅藻等为食。
4、分布范围不同
盐水适应度极广,分布范围广,目前金鲳鱼仅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有养殖,现广东、广西、海南和福建南部沿海是金鲳鱼的主产地。
鲳鱼主要分布于中国沿海、日本中部、朝鲜和印度东部。
⑸ 白鲳鱼60克一条的有多大
白鲳鱼60克一条有一两二钱那么大
⑹ 鲳鱼和武昌鱼的区别
生活环境不同:鲳鱼和武昌鱼前者为海水鱼,后者则为淡水鱼。
种类不同:鲳鱼,又名白鲳、鲳板、镜鱼、平鱼、鲳扁鱼,系银鲳属鲳科,栖息于近海的中下层,多产于象山港和舟山洋面,也是宁波海渔特产之一。武昌鱼,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属鲤形目,鲤科,鲌亚科,鲂属。
外表区别:鲳鱼,体侧扁而高,卵圆形,体长约40厘米,银灰色,头小,吻圆、口小、牙细,成鱼腹消失,以甲壳类等为食,尾形似燕尾。武昌鱼,体高,甚侧扁,呈菱形,头后背部隆起,体长为体高的2.0-2.3倍。头小,吻圆钝,口端位,口裂宽,上下颌等长,上下颌的角质层较薄。
(6)一两的鲳鱼多少厘米扩展阅读
鲳鱼的体型特征:
体型:体短而高,极侧扁,略呈菱形,体长约20厘米。
头:头较小,侧扁而高。吻短、圆钝,稍突出于下领之前。眼小,侧位。眼间隔呈大的弧形隆起,鼻小,每侧各2个,前鼻孔圆形,后鼻孔呈裂缝状,口小,微斜。
颌:上颌骨达眼前缘的下方。两颌各有1行细齿,排列紧密。
鳃:鳃孔小,鳃耙短弱,排列稀松。
鳞:鳞细小,圆形,极易脱落。侧线鳞110~130,侧线位高,几与背缘并行。
⑺ 偏口与鲳鱼的区别
偏口与鲳鱼的区别:
偏口鱼,即比目鱼,高眼鲽,是硬骨鱼纲鲽形目鱼类的总称,包括鳒科、鲆科、鲽科、鳎科、舌鳎科鱼类。偏口鱼身体扁平,成长中两眼逐渐移到头部的一侧,平卧在海底。
鲳鱼,别名有镜鱼、平鱼(《黄渤海鱼类调查报告》),白昌(《中国动物图谱·鱼类》),鲳片鱼(江苏、浙江)等。体短而高,极侧扁,略呈菱形。头较小,吻圆,口小,牙细。成鱼腹鳍消失。尾鳍分叉颇深,下叶较长。体银白色,上部微呈青灰色。以甲壳类等动物为食。鲳鱼是热带和亚热带的食用和观赏价值兼备的中小型鱼类。
鲳鱼形态特征
鲳鱼体短而高,极侧扁,略呈菱形,体长约20厘米。头较小,吻短、圆钝,稍突出于下领之前。口小,微斜,牙细。
眼:小,侧位。眼间隔呈大的弧形隆起。
鼻:小,每侧各2个,前鼻孔圆形,后鼻孔呈裂缝状。
颌:上颌骨达眼前缘的下方。两颌各有1行细齿,排列紧密。
鳃:鳃孔小,鳃耙短弱,排列稀松。
鳞:鳞细小,圆形,极易脱落。侧线鳞110~130,侧线位高,几与背缘并行。
鳍:背鳍Ⅸ~Ⅻ,Ⅰ-42~48,起点略在臀鳍起点前方。臀鳍Ⅵ~Ⅶ,Ⅰ-41~46。背鳍、臀鳍同形,鳍棘均呈截形,鳍条部前端皆隆起呈镰刀状。胸鳍长大,24~27。无腹鳍。尾鳍17,分叉很深。体银白色,上部微呈青灰色,多数鳞片上有细微的黑色小点。成鱼腹鳍消失,尾鳍分叉颇深。下叶较长,以甲壳类等为食。
⑻ 100克鲳鱼多大
100克鲳鱼和小孩子的手掌一般大小。
鲳鱼体呈卵圆形,侧扁,体内银光,犹如平片、镜子一般,因此,又被称为镜鱼。鲳鱼不仅外表端正素雅,而且刺少肉厚,肉嫩味鲜,富含营养,民间素有“河中鲤,海中鲳”之说。
鲳鱼的营养价值
1、降低胆固醇。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有降低胆固醇的功效,对高血脂、高胆固醇的人来说是一种不错的鱼类食品。
2、预防癌症。鲳鱼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和镁,对冠状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预防作用,并能延缓机体衰老,预防癌症的发生。
3、防治贫血。鲳鱼具有益气养血,柔劲利骨的功效,对消化不良,贫血,筋骨酸痛等很有疗效。
4、鲳鱼富含蛋白质和多种营养成分,具有益气养血、柔筋利骨的功效,可以缓解消化不良、脾虚泄泻、贫血、筋骨酸痛等症。
选购方法
专家提示,选购鲳鱼时,以鱼体坚挺、有光泽,鳞片紧贴鱼身,鳃丝清晰明亮,呈紫红色或红色,眼球饱满,角膜透明,肉质致密,手触弹性好者为佳。
食用人群
体质虚弱、脾胃气虚、营养不良等患者适宜食用。对慢性疾病,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不宜食用。专家强调,鲳鱼胆固醇含量较高,所以不宜多吃。
⑼ 鲳鱼分为几种
鲳鱼,除了我们常见的银鲳,还有许多的品种。但是我们却总是以鲳鱼来统称这类鱼,但是鲳鱼不同的品种,差别还是比较大的。
1、银鲳亦称镜鱼、平鱼,体形侧偏,呈卵圆形,银灰色,头小,吻圆,头胸相连明显,口、眼都很小,两颌各有一行细牙, 食道侧囊内具有乳头状突起,嘴舌不能伸缩;头后侧感觉管从不延长,呈尖形,脊椎骨40~41。背鳍与臀鳍同形,稍长,呈镰状,成鱼腹鳍消失,鳍刺很短, 尾鳍 叉形,下叶长于上叶;体披细小的园鳞,颜色银白,故称 银鲳 。
2、金鲳学名卵形鲳鲹,地方名称黄腊鲳 ,金鲳,该鱼体侧扁,卵圆形,臀鳍与第二背鳍略相等,都显着比腹部为长。头侧扁,尾柄细,体披小圆鳞,不易剥落。
3、灰鲳体呈菱形。背鳍和臀鳍显着延长,尾鳍分叉,下叶延长。背部青灰色,腹部灰白色,皆具银灰色光泽。
4、红鲳学名短盖巨脂鲤,别名也叫淡水白鲳,成体有着黑色的背鳍和闪耀着桔红色金属光泽的腹鳍。
5、刀鲳又名眼眶鱼、皮刀鱼,属肉食性鱼类,喜欢追逐发光的猎物。 体近似三角形,甚侧扁。背缘浅弧形隆起;腹缘深弧形隆起,锐薄如刀。口小前位,几乎呈垂直状。体被细小鳞,不易察觉。侧线不完全,分两支。背基底长于背鳍,大部鳍条埋于皮下,仅末端外露。腹鳍条细长。尾鳍叉状。体背深蓝色,腹部银白且有淡黄色。
6、刺鲳俗名䖳鲳、肉鱼、瓜核、肉鲫、南鲳、玉昌、海仓。肉食性,以小型底栖无脊椎动物为主。产浮性卵。体呈长卵圆形,侧扁。头小,吻短。体被薄圆鳞,易脱落。背部青灰色,腹部色较浅。鳃盖后上角有一黑斑。尾鳍深叉形。
7、斑点鸡笼鲳体侧扁而高,呈菱形、背缘在背鳍起点处和腹缘在臀鳍起点处最高、口小,眼大。体被栉鳞,并伸展至背鳍与臀鳍上、体呈浅灰褐色,体侧有4~10条成横带状排列的浅黑色斑点、背鳍连续,前半部有9~10鳍棘,第4棘最长,胸鳍大,延长至尾柄;臀鳍有3鳍棘;尾鳍弧形、各鳍均呈淡豆绿色。
8、雪花鲳学名巴西真鲳,体延长或体甚高而侧扁,口中大,口裂斜,上颌骨后端达眼中部下方。前鳃盖骨边缘具小棘,背鳍和臀鳍基部被以鳞片,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相连。
9、条纹鸡笼鲳俗名蜈蚣鲳、婆心鲳、烟袋鲳、鸡鲳、龟花鲳、香鲳体侧扁,略呈菱形,体侧有4-9条深色横带;鳃盖膜连于峡部,但不愈合成皮褶;背鳍 通常有8鳍棘,以第三鳍棘为最长;鳔两侧各约有15对分枝很多的细盲管。暖水性鱼类。
10、乌鲳俗名黑鲳、铁板鲳、乌鳞鲳。体呈卵圆形,高而侧扁,体长可达40厘米以上。背、腹缘甚凸出、头小,吻短,口小,两颌牙细尖, 鳃耙 粗短。体被小圆鳞,呈黑褐色。 侧线明显稍成弧形,尾柄处的侧线鳞较大,形成一隆起脊。
⑽ 白鲳鱼和黑鲳鱼有什么本质区别呢
一、别名的不同
白鲳:学名短盖巨脂鲤,别名也叫淡水白鲳。
黑鲳:俗名黑鲳、铁板鲳、乌鳞鲳。
二、分部地区的不同
白鲳:原产南美亚马逊河,为热带和亚热带鱼类。
黑鲳:分布于印度洋北部沿岸至朝鲜、日本以及中国沿海等,属于热带及亚热带中上层鱼类。其一般生活于水色澄清的海区。
三、外形不同
白鲳:
体近似三角形,甚侧扁。背缘浅弧形隆起;腹缘深弧形隆起,锐薄如刀。口小前位,几乎呈垂直状。体被细小鳞,不易察觉。侧线不完全,分两支。背鳍基底长于背鳍,大部鳍条埋于皮下,仅末端外露。腹鳍条细长。尾鳍叉状。
黑鲳:
体呈卵圆形,高而侧扁,体长可达40厘米以上。背、腹缘甚凸出、头小,吻短,口小,两颌牙细尖,鳃耙粗短。体被小圆鳞,呈黑褐色。侧线明显稍成弧形,尾柄处的侧线鳞较大,形成一隆起脊。